被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合集下载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不看不知道,世界还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这八个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只不过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原来的字词有着天差地别。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被中国人误传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中国人误传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中国人误传几千年的八句俗语!1 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 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 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 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 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都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 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的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是,“八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误传了几千年的十二句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十二句俗语

误传了几千年的十二句俗语不说不知道,一说你就会发现世界真奇妙!我们平时常挂在嘴边的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历史的变迁好吓人,社会发展的速度也不得不令人惊奇万分。

现在,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发现了才知道原来的字词有着天差地别:(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原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原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原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原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原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要有度量,才可称为男人。

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

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1、以德抱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论语宪问》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

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

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

试想,如果中国的文化里,没有这种把正确的思想东篡西改来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恶习,如果孔子这句原话没有被刻意地曲解成这样子,我们中国人会养成这样一种懦弱的思维惯性吗?有人说西方人的骨子里本性是狼性,而东方人的骨子里的本性是羊性,这里如月影倒想问问了,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变成了这样?如果我们从古以来信奉的是西方那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训诫,近代史上的中国,会给世界留下那么一个任人鱼肉的印象吗?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原句:‚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东,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

”你看,这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育家孔老先生的本意嘛。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经验分享】菜鸟也疯狂——简单几招变身电脑高手 <点击复制本贴地址,推荐给朋友>是不是觉得自己的电脑在被你蹂躏了许久之后,开个网页要耗费许久,多开几个程序更是慢得让你抓狂,甚至电脑突然就死机了……而只会玩游戏、看视频的你根本不会打理电脑?郁闷了??其实学会以下这几招,就可以让你变身为电脑高手,不妨试一下~一、系统设置1.减少开机磁盘扫描等待时间:“开始”→“运行”,敲入:chkntfs /t:02.删除系统备份文件:“开始”→“运行”,敲入:sfc.exe /purgecache 然后回车即可.3.压缩文件夹:这是一个相当好的做法,我们可以把zip文件当成文件夹浏览。

被人们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人们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

被人们误传了几千年的八句俗语不看不知道,世界还真奇妙!原来我们平时所讲的这八个俗语,当初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只不过历史的变迁,社会的发展使它们发生了不小的变化,与原来的字词有着天差地别。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误传千年的俚语(转抄)

误传千年的俚语(转抄)

误传千年的俚语(转抄)
(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和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都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
(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
(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几千年的俗语

被国人误传了千年的俗语1、“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成狗了。

2、“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3、“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太莫名其妙了。

4、“有眼不识金镶玉”,本是“有眼不识荆山玉”。

荆,指古代楚国;“荆山玉”,是玉匠在荆山发现的玉。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江心不死”。

乌江,项羽他老人家自刎的地方。

乌江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不过这个我还能理解点,因为好像四川那边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狗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狗皮不通”。

狗的表皮没有汗腺,酷夏,狗要借助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

“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个特点,“屁”是污浊的象征,对于文理不通的东西,以屁来喻,也就将就吧!8、“王八蛋”这是民间的一句骂人话。

实际上,这句话的原来面目是“忘八端”。

古代“八端”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指的是做人之根本,忘记了这“八端”也就是忘了基本的做人根本,可是后来却被讹变成“王八蛋”。

9、跳进黄河也洗不清。

这又是一句常被人引用的俗语。

这句俗语原本是一句歇后语——即“跳进黄河——洗不清”。

因为黄河水十分浑浊,跳进去就很难再洗干净了。

现在讹传为“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就很令人费解:似乎跳进黄河理应洗清才对。

但是大家习惯了这样用,不必太较真,也算约定俗成吧。

10、空穴来风。

这个成语出自宋玉的《风赋》:臣闻于师:“枳句来巢,空穴来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被中国人误传了数千年的七句话在中国崇尚权威的文化氛围中,名人名言占的地位是很重的,很多名家说的话,往往被人民当成指导自己人生观世界观的不二准则,但这些几千年流传下来的名言中,也有一些话被人刻意或无知地曲解,背离了话语者本身的意旨与初衷,迷惑了天下万千受众。

影不才,试举数例解析一二,以还世情真相与大众……好了我再文诌诌地说话大家估计要扔鸡蛋,虚荣心也满足了,下面开始举例开讲。

1、以德抱怨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

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

想想看,如果我一巴掌呼过去那个被打的人还笑笑说打得好啊,你越打我我就要对你越好……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会感动到傻眼,这多好一孩子,多伟大的情操啊……但事实上,我们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当初,也万万没想到原来在孔子这句‚以德抱怨‛的后边还跟着另外一段话,什么话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看完以后,幡然醒悟,原来我们都被某个断章取义的孔子FANS给玩了一把!当时的真实情况是怎么样的呢?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养羞死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

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拿起板砖飞他!看!就因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话,刚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现在这个温婉的受气包形象。

与西方文化相比,东方文明一向被认为是谦逊坚忍的。

同样是被人欺负,西方的带头大哥耶稣在圣经里就叫嚣要:‚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小弟们!别人瞪了你一眼,你就要瞪回去,别人咬了你一口,你就要咬回来!而东方呢?佛家的精神领袖释迦牟尼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

而且他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大鹰来欺负他,要吃他的肉,他也真从自己身上一刀刀帮大鹰割下肉来,这就伟大得有点近乎BT了。

说完了国外的几位大领导,再回到中国,孔老宗师的这句话为什么会被别人有意地曲解呢?根源还是当时封建统治者的需要,他们的心思,无外乎就是要信仰孔子的万千民众成为‚以德抱怨‛的顺民,只有‚以德抱怨‛的民众,才会老老实实地服从他们的剥削和压迫。

我们再来看看影响吧,孔老先生这句被曲解了的‚以德抱怨‛,在中国文化史上起的压迫作用,可真是大到了天上。

皇帝残暴,我们要‚以德抱怨‛,地主剥削,我们要‚以德抱怨‛,八国联军都打到北京了,还是要‚以德抱怨‛,要卑躬屈膝,要割地称臣,要想尽一切办法彰现自己的‚德‛,要‚量中华之物力,结大国之欢心‛……就是没想过反抗。

歪曲程度:8反面影响:9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原句:。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秦伯》又是孔老先生的话,先小小景仰一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说,国家统治人民,指使驱赶他们去做事就行了,不要让他们明白他们在做什么。

这句话在现在看来,绝对很明显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几千年来一直在玩弄的愚民权术,小老百姓嘛,让他们知道那么多干什么?最好都是昏昏噩噩,只知道照着我们的意思去庸庸碌碌一辈子,这句训诫不可谓不恶毒,它被千百年来中国的大小封建统治者奉为至宝,抹杀了多少真理与人民的创造性,但同时,我们的问题就来了,这样的一条愚民之术,真是孔子这位致力于教化人民的教育家的本意吗?我们知道,在春秋时代的文章是没有标点符号的,后人要研读那时候的文章,便要再经过一个‚句断‛的过程,即是根据上下文意思自己在句子的适当地方加上标点和停顿,这样才能得出一句句意通顺而连贯的话。

在这里插一句,孔子的文章为什么被后人引用得非常多呢?这其一当然是孔子本身的名望使然,其二,则是因为他的语录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几乎包括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样一来,后来的人无论是谁,抱着什么目的,都可以从孔子的话中断章取义地引用其中的相关部分,再加以自己个人倾向的理解和句断,用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比方说现在这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前文来看,我们孔老先生前边一直在讨论诗礼乐这三种东东的教育问题,可怎么后边一下子就变成去教帝王权术的训诫了呢?原来,这又是后人别有用心地断章取义,刻意在句子的中间用一个不恰当的‚句断‛使这句话产生了歧义的缘故。

我们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很容易就能得出这句话正确的分句方法:‚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 就要教会他们怎么玩。

你看,才是‚有教无类‛的大教。

你要说这种P话是教育家孔子说出来的,谁信啊?都把人民当白痴来忽悠了?有人说古时候的中国人民是不幸的,即便是在物质丰富的盛世,他们的精神世界也贫乏得可怜,到了中近代,西方的思想领域渐渐迎来了文艺复兴,迎来了民主共和,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推动世界的发明进步与思想启蒙,而聪明的中华民族呢?在更早的时候他们就有了伟大的四大发明,走在了世界的前边,可为什么就是这么好的基础,到了近代我们反而远远于西方这些小字辈的民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多恶毒的训诫啊!它象一条张开血盆大口的大蛇,狠狠地缠在中华民族的身上,泯灭了多少先进的思维火花,束缚了多少应有所作为的苗子。

但反过来看看,故意曲解这句话的封建统治者固然可恨,但我们能完全把责任都推到他们身上吗?这本身就是多么可笑的一件事情,我们怎么就没想想,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一个用一生臵身于教化天下民众的孔子,又怎么会说出‚民不可使知之‛的蠢话来?更可笑的是,这句话我们竟然就这样相信了几千年膜拜了几千年,这最后该伤心的,是孔老先生呢?还是我们呢?歪曲程度:7反面影响:93、无毒不丈夫原句: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民间谚语联对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这句话绝对是中国众多以讹传讹的话中最搞笑的一个例子之一,就算是刚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初中生,也能轻易看出这其中的不妥之处,首先,这无毒不丈夫,就跟我们认识的古人崇尚的价值观念大大背离了,大丈夫,自然是说那些坦坦荡荡胸怀宽广的男人,什么时候恶毒阴损,暗箭伤人这种前缀也能放在前边来形容大丈夫了?原来,这句来自民间的谚语本来应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本来是个很好的句子,里边充分运用了对仗。

显示出了一份阳刚有力的气魄,一个胸怀坦荡的男人形象就跃然于纸上,可惜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这一句话,到了朝廷上那些所谓的学高八斗的‚君子‛嘴里就变了个味。

为什么呢?这要从古时候文人的习性说起,在这副对联式的谚语里,‚度‛为仄声字,犯了孤平,念着别扭,很容易读为平声字‚毒‛,那些对音律美感要求甚高的学者们某天吃饱了没事儿干,便发挥他们的专长自作主张,把这句改为‚无毒不丈夫‛了,于是这句话,终于成了典型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例句,成了迂腐文人的笔下的又一个牺牲品,‚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原话里一个君子对一个丈夫,一个度对另一个量,本来是很完美的一个句子,可经过上千年的以讹传讹,竟成了‚无毒不丈夫‛这句现在我们挂在嘴边的口头禅。

这句话的整个演变过程,我宁可相信是无意的,否则也太缺德了,这不故意往咱男人身上抹黑么?但就是这无意的一个讹传,却也给我们带来了些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心理学上有个说法叫先入为主,潜移默化。

无毒不丈夫,我们天天在耳濡目染这个被篡改了的男人形象之际,心里的价值观人生观,难免也会受到些不良影响,天天看着电视里奸人怂恿主角干坏事的时候都用这句:‚干吧!无毒不丈夫!‛然后主角想想也对,于是五指并拢手掌上举,狠狠地做一个切的动作:‚无毒不丈夫,干!‛你能说同样作为一个男人,这东西看久了你的思维能不收到一丁点儿的影响么?关于这种语言的影响力量,我再举个例子,比如隔壁顶撞了我一下,这时候我朋友张三来了:用的是原版的好话劝我:‚老话说,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大如啊你是个男人,就别跟他一般计较了。

‛张三这样说,我这个大丈夫当然再拉不下面子去计较这种小事,可如果另一种情况,张三来和我这么说:‚这老话怎么说的?无毒不丈夫!大如,你是男人,不能怂啊!给你刀,去做了他!‛看看,我听到他这话,除了接过刀速度冲出去乱砍以证明自己是个男人之外,还真没什么好办法,你说对不对?歪曲程度:9反面影响:54、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原句: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论语〃阳货》现今女权主义抬头,孔老夫子的这一句话便立时变成了女权精英批判者们群起而攻之的绝好靶子,看看,这就是你们中国男人歧视咱女性的最初起源,孔夫子这老混蛋啊!害我们女性被压迫了几千年啊几千年,好不容易翻身做主人哪,我们要顶上半边天再抢他们的半边天!一时间,群情激愤,凶狠异常,热闹非凡。

但各位姐姐们阿姨们姑奶奶们,且听如月影说两句话,你们把这罪过都推到孔老人家身上,却是大大地冤枉了他了。

先根据当年老孔的处境,提出一个疑问:‚孔老先生当时,为什么要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样的话?任何人说话都不会是无缘无故的,当然,除了疯子,而我们的孔老先生应该不是疯子吧?而且这位孔老先生受《诗经》的影响很深,他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他认为《诗经》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而我们再来看看这部孔子都很推崇的巨著,里边倒有很大一部分歌颂了女子的活泼美丽,大方善良,歌颂了当时男女平等的浪漫爱情氛围,事实也是这样,在春秋时代,男女间是相当平等的,而孔夫子本人更是曾反复多次以诗经里的‚妻子好合,如鼓瑟琴‛来表达了自己对婚姻和女子的平等看待观点。

所以,说孔子歧视妇女,不仅和孔子的思想不符,更与当时的民间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不上号,因此这个说法,实在是大大地有待商榷。

所以我们就要看看,孔子当初是在什么一种环境下说出‚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的?这话又是对谁说的?他一宗师级别的身份,不可能在路边想着想着突然心情烦躁就开骂一八杆子打不着的妇女同志吧?在《史记〃孔子世家》里,提到了孔子之前的卫国之行,孔子‚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

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于是丑之,去卫。

‛我来大致翻译一下这段话,当代全国教育劳模孔老先生受卫国国君的邀请,来到了卫国参观学习休养,但在这期间,孔老先生突然发现自己被涮了,人家根本是拿他的身份来炫耀自己抬高自己而已,并不是真正支持他来这教化卫国民众的,尤其是那个卫灵公的老婆,为了抬高自己的身望,公开炫耀,贬低了孔子,孔老先生那个郁闷啊,你卫灵公到底是喜欢德才多些,还是喜欢女色多些?在你心里我和你老婆哪个重要?干醋自己吃完,依然没人鸟他,孔子怒了,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丢!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GO,GO,GO!‛收拾行李就离开了卫国,离开之后,心情平复了,想起卫国公老婆那种仗着得宠,骄横跋扈乱政扰民的烂事儿,就发了感慨:‚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