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赛课导学案_0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优质课导学案_0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优质课导学案_0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整体把握抗日战争的重要史实:能够说出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意义、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的基本史实、中国人民抗战的著名战役。

2.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结合材料概括日军侵华的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对抗战胜利的影响、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提升对有效材料的选取和解析能力。

3.通过课堂互动环节体会到党派合作、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感受到战争对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认识抗日战争重要史实、分析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学难点:提供材料和图片,培养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世界观和民族团结历史意识。

【学情分析】本节课用合作学习的方法解决学生预习过程中的困惑,并且将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建立全球史观。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学生:学生预习初步把握抗日战争的经过;根据老师发放的史料,预学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2.教师:制作多媒体;把学生分三个学习大组分别搜集侵华日军、国民党和共产党在战争中的资料,每大组中分三个小组。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意图:用许多体现战争残酷的照片来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探究兴趣。

)课前播放关于抗日战争的图片,创设历史情境。

用巴以冲突中小女孩遇袭身亡的三幅照片,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探究兴趣:照片上3岁的小女孩和她怀有身孕的妈妈被战机轰炸身亡,她的父亲难以接受这样的事实,抱着女儿一直在哭。

男子特别悲痛,想要自己的女儿活过来,他哭着祈求女儿能睁开眼睛,他一直呼唤着:“醒过来吧,我的小天使……”男子抱着孩子不断的亲吻,希望有奇迹发生。

最后男子终于接受了现实,绝望地放下了孩子,这是发生在2015年巴以冲突中的一幕。

而在80多年前的中国这样的场景在不断地上演,年迈的老人痛失子女,年幼的孩童失去父母,战争让千万个中国家庭支离破碎,让我们来回顾那段战火纷飞的沉痛岁月——抗日战争。

二、活动一:检查预习(设计意图:将中考考点以学案形式呈现,让学生课前自主完成学习提纲,达到掌握主干知识的目的。

初二历史上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含答案

初二历史上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含答案
二.自主预习
1.日军对国民政府进行,辅之以;加紧进攻
;加强对占领区的和

2.公开叛国,于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3.在栆宜会战中,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血洒疆场。
4.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
总结了特别总结了。
5.大会制定了最终建立一个的中国。选举为中共中央主席,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①中国人民发起全面反攻②苏联出兵中的胜利
A.②③4 B.①③4 C.①②4 D.①②③
五.课堂小结
认真阅读课本,寻找问题答案
小组合作探究
3.请谈谈你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的感悟。
言之成理即可
4、当堂检测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下列属于蒋介石集团掀起的反共事件是(D)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第五次“围剿”
C.皖南事变D.西安事变
2.最早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
A.遵义会议B.中共七大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五大
3.“在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华民族奋起反抗,创造了弱国打败帝国主义强国的奇迹。”这个”奇迹’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D )
A.长征的胜利,使红军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B.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
C.中共七大的召开,全党在组织上空前团结
D.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全民族抗战
4.直接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重要事件是(D)
6.中共七大为争取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7.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和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对日宣战,9日,毛泽东发表《》。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导学案_3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导学案_3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从会议召开的背景、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去了解中共七大。
时间1945年4月
地点延安
内容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定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在多煤体课件和其它电教手段的辅助下采取分析讨论回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
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能力。小组讨论归纳,代表发言。
目标导学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请同学们根据课本内容,归纳日本逐渐走向失败的过程?
学生归纳:①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陷入困境。→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一系列胜利。→③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④1945年8月,苏联向日本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⑤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归祖国的怀抱。
历史材料与问题相结合,学生在探究中学习。
以学生为中心,分组自主学习,通过分析自己得出结论,比老师直接给出答案印象要深刻得多
三、课堂总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局部反攻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尤其是中国人民的英勇抗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性胜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了我们很多深刻而重要的启示,那就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快速引入到本课内容的学习,提出问题
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全民坚持抗战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无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无答案)
③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号召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 ,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2.日本投降:
〔1〕投降。
①1945年8月15日 ,日本天皇被迫宣布________。
②9月2日 ,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2〕意义:中国抗日战争经历了________年斗争 ,特别是8年全民族的奋战 ,取得了最后胜利 ,________回到祖国怀抱。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归纳出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 ,日本对华政策的变化;通过了解全国各阶层团结抗战的情况;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重点〕
2、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重点〕
抗战胜利的原因及意义。〔重点、难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梳理知识】
问题1.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
问题2.日本投降的时间是哪一天?
任务五:【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107页“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正文局部 ,答复以下问题。
问题1.回忆所学知识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2.结合材料探讨抗日战争胜利意义是什么?
【精讲点拨总结归纳】
侵华政策调整:
全民王伪政权:
2.内容:
〔1〕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 ,壮大人民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 ,解放全国人民 ,建立一个______________的中国。
〔2〕领导机关:________中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指导思想: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3.意义:为争取________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公开课导学案_1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抗日战争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抗列强武装侵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取得了近代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战争的第一次完全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振兴的历史转折点。

同时,中国的抗日战争从开始到结束,都与世界环境紧密联系,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另外,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这些都是中国再次迈向强国之路的重要基石和步骤。

这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从纵横立体视野整体审视中国的抗日战争。

本课共三个子目,其中第一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

“卢沟桥事变”是由日本寻衅挑起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开始。

从社会主要矛盾看,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重要矛盾。

从政治局面看,这一时期的特征是国共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战争态势看,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并存,国内战场和国外战场并存是其显著的特点。

[学法引领](1)对本课内容进行一定整合,深入分析两种抗战路线两个战场和国外战场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形成一定系统的知识结构,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抗日战争的特点。

(2)多途径收集抗战原因、中国抗战与国际反法西斯斗争之间的联系、日本对二战的反思及有关本地军民抗战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与合作。

加强对抗日战争的宏观与感性认识。

(3)回顾和调动初中学过的相关知识,培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4)充分运用史料和课本中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别是大量的图片,认真研习、积极思维。

并有效地运用这些史料和信息进行深入探究与交流。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优质课导学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优质课导学案_1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坚持抗战的有关史实,识记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归纳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懂得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全民族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具:教材、多媒体【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黄河大合唱》之《保卫黄河》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震撼人心的大合唱《保卫黄河》,相信你一定被中国人民的抗日怒吼给感染。

我们中国军民正是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抗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历史性胜利。

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日本侵略者是怎样失败的?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又有哪些呢?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都能满满的收获!设疑自探:引导学生设疑(围绕学习目标)教师用语:同学们,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你认为这部分我们应该学习哪些知识?或者你想知道哪些知识?请你说出来。

活动形式:学生设疑,教师板书。

教师根据学生的设疑情况归纳梳理形成自探提示。

教师用语: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很好,基本是本节要学习的知识,下面,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成自探题,为大家学习本课提供帮助。

请阅读教材104页到107页,完成下面自探题: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的侵华方针有何改变?这一改变带来什么影响?2.你能举出具体事例来说明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吗?(列举3个例子)中国共产党在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斗争中起到了什么作用?3.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什么?4.抗战胜利原因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探心得,并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疑问。

讨论快结束时教师出示展示分工及要求。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最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学习目标1.掌握全民族坚持抗战的事例、中共七大的意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

2.分析理解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二、自主预习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政府进行,辅之以军事打击。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3.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4. ,日本天皇被迫无条件投降。

三、合作探究1.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下面几种说法你同意吗?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2)日本不仅侵略中国,还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了亚洲许多国家,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支持了他们的反侵略战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来得不容易呀!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一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四、随堂演练1.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是()A.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B.晋冀豫抗日根据地C.华中抗日根据地D.陕北抗日根据地2.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是()A.1945 重庆B.1945 延安C.1945 南京D.1945 井冈山3.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是()A.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讨论如何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C.讨论抗战胜利后由哪个政党执政的问题D.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4.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马克思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5.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是()A.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B.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C.加速了国民政府的垮台D.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7.中国人民取得了八年抗战的最后胜利,其标志是()A.1942年1月1日签署《联合国家宣言》B.1945年5月德国法西斯投降C.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D.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政治诱降2.精卫公3.延安4.1945年8月15日三、合作探究1.这几种说法都正确。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导学案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学习目标】1.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2.了解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史实。

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自主学习】知识点1 全民坚持抗战1、日本侵华策略的改变:(1)原因:日军、兵力不足、国内资源紧张。

(2)表现:对国民党政府进行、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3)影响:亲日派公开叛国,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4)措施: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掀起2、全民坚持抗战(1)前提:在的旗帜下(2)表现:①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②枣宜会战中,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将军血洒疆场③学生、妇女、工人支援抗战④海外和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支援抗战⑤文艺界通过宣传抗战知识点2 中共七大1、背景:抗战胜利前夕2、时间、地点:年4月,3、内容:(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__ __(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__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3)大会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人党章。

4.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将了票,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知识点3 抗日战争的胜利1.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1)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和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

次日,苏联红军出兵,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2)8月9日,毛泽东发表《》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3)_ _年_ 月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设计
知道“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
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归纳中共七大召开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国际国内背景,知道台湾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回到祖国怀抱,分析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和历史意义;知道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结合材料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及所给材料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
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阅读资料、讨论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利用视频形式导入新课,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教师适时地对知识进行讲解分析,对学法给予指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自制视频,了解本课内容
设问:视频中提及本节课所学哪三个知识点?
中国的十四年抗战是中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抗击的结果,洗雪了中国的百年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讲授新课
一、中共七大
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两段黑体字,找出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等基本要素,了解中共七大。

2.教师补充介绍七大召开的背景:国际上: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前夕;国内: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与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

3.学生总结会议的主要内容
4.结合背景、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5.分析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团结”是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胜利”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指明了道路,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二、日本无条件投降
1.多媒体展示三个时间,学生结合课本了解日本无条件投降的经过。

2.结合所给材料,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教师强调,美苏对日军事行动,客观上为我国军民举行抗日大反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同时中国的抗战也大力支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的抗日力量是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

3.小组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启发学生联系以往知识:从1840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过哪些重大的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结果如何?展示材料,分析抗战胜利的意义。

4.教师总结
三、收复台湾和南海诸岛
1.展示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对比表
2.学生回忆:近代台湾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它是什么时候被日本
占领的,根据哪个条约?
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先有抗日战争的胜利,才有台湾的光复,我们不应忘记祖国的统一大业。

展示南海诸岛地图,说明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以及中国加强南海主权的具体措施。

四、知识拓展
结合课本,日本侵华给中国造成的战争损失,强调战争的灾难性,学生思考启示。

五、课堂小结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进入反攻阶段时,中国共产党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特别是中国人民的英勇反击下,日本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台湾和南海诸岛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国的14年抗战宣告结束。

六、课堂练习
1、课堂练习:多媒课件展示本课练习题
2、课后作业:布置学生查找《东京审判》电影,和父母一同观看。

并在看的过程中给父母讲述中国的十四年抗战。

板书设计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日本无条件投降台湾光复
(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抗日战争胜利
的成果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