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环境污染和物种保护研究课题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与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环境污染与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环境污染与保护课题研究报告摘:本报告的目的是研究环境污染的问题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首先,我们介绍了环境污染的概念和原因,环境污染的类别,以及各种环境污染的不同形式。

其次,我们讨论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对经济,卫生,自然环境和物种等的影响。

最后,我们探讨了保护环境的方法,主要包括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政府政策的实施,完善法律法规,监督环境污染情况,加强污染治理,推广清洁技术和污染防治技术等。

关键词:环境污染;经济;卫生;自然环境;物种1论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类及自然环境发展的重大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环境污染及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我们便撰写了本文章。

2境污染的概念和原因环境污染指的是将有害物质排放到环境中,使空气、水或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超出了正常范围,从而影响环境质量的现象,包括污染物的源头、散布状况和可能的影响。

根据污染来源的不同,环境污染可分为两类:室内污染和室外污染。

室内污染指由室内活动引起的各种污染,如烟雾、油烟、甲醛等。

室外污染指由交通运输、工业活动、农业活动等引起的各种污染,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物不受控制,破坏性地排入环境,对环境产生影响。

这些污染物来源于石油、煤炭、其他的燃料发电系统,以及工业生产活动等。

3境污染对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是影响人类及自然环境发展的重大问题。

研究表明,环境污染会在多个方面给人类社会及其环境带来影响:(1)境污染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会导致资源的浪费,损害经济发展,削弱社会福祉,影响国家国际经济合作,加剧环境保护的支出,降低工业企业的效益,增加成本,影响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2)境污染对卫生产生负面影响。

环境污染会导致产生各种有害物质,如放射性物质和重金属,造成辐射性中毒和重金属中毒,对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增加人们患病的几率。

(3)境污染对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物种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物种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物种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护生态环境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珍贵的物种正在逐渐消失,生态环境也正在遭受破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措施。

一、物种保护的研究1.濒危物种的保护濒危物种是指在相应生境中数量已经极度减少,面临灭绝的物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学家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保护栖息地、人工繁殖、建立保护区等等。

例如,在中国,国家已经建立了大量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了众多珍贵的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等。

2. 恢复与重建生态系统随着物种的消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生态系统也受到了破坏。

为了保护和重建这些生态系统,科学家们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人工回归、植树造林、湿地恢复等等。

例如,在中国,人们通过植树造林来防止沙漠的扩张,同时也保护了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1.空气污染治理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都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例如,中国政府启动了“大气十条”,对工业和交通车辆进行了严格控制,同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如煤改气、煤改电等,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水质保护与治理水源的保护非常重要,对于水源的保护和治理,许多国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如治理水污染、设立河湖保护区、控制入河排污、回收废水等等。

例如,中国政府启动了“水十条”计划,全面治理各类水污染,提高全民饮水安全水平。

3.土地保护与治理土地的保护和治理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非常重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采取了许多措施,如修复受损土壤、设立林地保护区、开展荒漠化治理等等。

例如,在中国,政府发起了“三北防护林工程”,旨在建立一片连绵的森林防护带,解决水土流失、沙漠化等问题。

总之,物种保护与生态环境保护是保护地球环境的必要措施。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各国政府和科学家们必须共同合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珍贵的物种和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课题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课题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课题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课题可以有很多,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课题建议:
1. 水污染治理:调研当地水体污染情况,研究目前的水污染防治措施及效果,探讨如何改善水污染问题。

2. 大气污染防治:调研空气质量状况,分析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并提出改善大气质量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3. 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情况,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受威胁因素,并提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4. 土壤污染治理:调研当地土壤污染状况,分析主要的土壤污染源,并提出改善土壤质量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5.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利用:研究当地的垃圾处理方式及资源回收利用情况,提出改进垃圾处理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建议。

6. 绿色能源发展:调研当地的能源结构,分析主要的能源污染问题,并提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措施和政策建议。

7. 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研究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的情况,探讨如何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参与度。

8.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调研当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以上仅为一些可行的调研课题建议,具体的课题选择应根据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来确定。

环境保护研究性课题报告

环境保护研究性课题报告

环境保护研究性课题报告1. 引言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平衡受到了威胁。

为了保护环境,各国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环境保护研究。

本报告旨在对环境保护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环境问题现状分析2.1 水污染问题水污染是当前环境问题中的重要一环。

大量的废水排放、工业污染以及农业活动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水污染不仅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破坏,还对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

2.2 大气污染问题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

大气污染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进而影响人类的健康。

严重的大气污染还会导致酸雨、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

2.3 土地污染问题土地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弃物、农药使用等。

土地污染会给生态系统带来破坏,造成土壤质量下降,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人类的健康。

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环境保护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环境污染会破坏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威胁人类健康。

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类的福祉。

4. 环境保护的挑战与解决方案4.1 挑战一:技术难题环境保护中存在许多技术难题,如废水处理、大气净化等。

解决这些技术难题需要不断的研究和创新。

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合作,共同致力于环境保护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2 挑战二:管理问题环境保护需要有效的管理措施才能取得成效。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

同时,企业和个人也应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

4.3 解决方案一:推动清洁能源发展清洁能源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

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支持和投资,鼓励企业和个人采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4.4 解决方案二: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教育的投入,推动环境教育进入课堂。

同时,媒体也应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环境生态学中的物种保护与濒危研究

环境生态学中的物种保护与濒危研究

环境生态学中的物种保护与濒危研究一、引言物种保护与濒危研究是环境生态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和环境破坏的加剧,越来越多的动植物物种开始面临灭绝和濒危的风险。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环境生态学家通过深入研究物种保护与濒危的原因、机制和方法,为物种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物种濒危的原因物种濒危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栖息地破坏、过度捕猎、气候变化、入侵物种和污染等。

栖息地破坏是导致物种濒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的过度开发利用,动植物失去了原有的栖息地,导致生活空间减少和种群数量下降。

另外,过度捕猎也是造成物种濒危的重要原因,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不断捕猎珍稀动物,导致物种数量锐减。

此外,气候变化、入侵物种和污染等也对物种的生存造成了严重威胁。

三、物种保护的意义物种保护是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在陆地上还是在海洋中,各种动植物相互依存,构成了复杂而精密的生态系统。

物种的破坏或消失会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连锁反应,破坏生态平衡。

保护物种能够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维护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并为人类提供诸多生态服务。

四、物种保护的策略物种保护的策略包括保护栖息地、控制捕猎、培育幼苗和开展繁育计划等。

首先,保护栖息地是物种保护的基础。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护林、拓展绿化面积等措施,保护和恢复栖息地,为物种提供生存和繁衍的条件。

其次,控制捕猎是保护濒危物种的重要手段之一。

制定合理的捕猎政策,加强执法力度,阻止非法捕捞和砍伐,减少濒危物种的损失。

此外,培育幼苗和开展繁育计划也是物种保护的有效手段。

通过人工繁育和培育栽培,增加濒危物种的种群数量,提高其生存能力。

五、物种濒危研究的方法物种濒危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群落调查、遗传分析、行为观察和生物地理学方法等。

群落调查是对物种濒危程度和生存情况进行评估的重要手段,通过对种群数量、分布范围、栖息地利用等指标的调查,了解物种的濒危状况。

环境保护研究性课题

环境保护研究性课题

环境保护研究性课题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比以往更加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会影响地球上的大量物种,包括人类。

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例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为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以及为了解决环境紧张局势,必须通过科学研究和实践来保护环境。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将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关键的学习和研究议题。

环境保护的研究包括对环境污染原因和后果的探讨,以及环境治理的效率分析,政府政策的审查等。

研究可以改善环境治理的效率,提升全球环境保护能力,并让我们明白为什么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要。

一般而言,环境保护研究包括气候变化、能源利用、环境污染控制、社会经济发展等多重方面。

重要的是要弄清楚环境问题的起源,以便更好地研究它们。

例如,气候变化的起源是什么,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有多大影响,以及如何减少这种影响等问题。

研究工作还可以对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提出有效的政策来有效地控制环境污染。

此外,环境保护研究工作还可以探讨新能源领域,例如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等,以减少现有能源的使用,并为满足未来日益增长的全球人口提供更多可持续的发展机会。

同时,研究还可以重点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得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研究环境问题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社会经济政策的研究,以充分考虑社会现状、人口增长和资源限制等因素。

此外,还可以研究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比如消费和生活方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变生活方式来保护环境等。

总之,环境保护研究是一项重要且艰巨的任务。

它需要多方面的研究,从环境污染起源、能源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到社会环境的影响,都需要深入研究。

只有全面准确的研究,才能够有效地解决和应对现实的环境问题,为地球上的未来带来真正的改变。

环境污染与保护研究性课题报告

环境污染与保护研究性课题报告


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 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炎、哮喘等
• 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 神经系统疾病:如记忆力减退、神经衰弱等
⌛️
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 减少工业污染: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废气排放
• 发展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尾气排放
• 提倡绿色生活:减少燃煤、烧烤等污染源
水污染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农业污染: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
土壤污染对农作物的影响
• 影响农作物生长: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品质降低
• 影响人类健康:农作物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影响食品安全
• 影响生态系统:土壤污染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污染的防治措施
• 加强工业污染治理:减少废弃物、废水排放,提高污染治理水平
• 发展绿色农业:减少化究方向
•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理论研究:深入探讨环境污染与保护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究:开发新的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
• 环境保护政策研究:研究环保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效果
未来展望
•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 绿色发展:推动绿色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06
研究结论与建议
环境污染与保护的研究结论
研究结论
•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
• 环境保护政策、企业责任和公众参与对改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不断发展,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支持
研究启示
• 重视环境保护,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 加强环保政策研究,制定有效的环保政策
• 水生生物死亡:导致水生生物种群减少,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题研究报告

生态环境的保护课题研究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

为了保护地球家园,维护人类生存与发展,本报告针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当前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措施。

二、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当前,全球生态环境面临诸多问题。

首先,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对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其次,森林砍伐和湿地萎缩等现象加剧了生物多样性丧失,许多物种濒临灭绝。

此外,水污染、土壤污染等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三、生态环境恶化影响生态环境恶化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产生深远影响。

首先,生态环境恶化导致自然生态系统失衡,影响地球生态平衡。

其次,生态环境恶化对农业、水资源等产生负面影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

此外,生态环境恶化还会影响气候变化,增加自然灾害发生的概率。

四、国内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分析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例如,中国政府实施了严格的环保法规,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

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开展环保科技创新,推动环保产业发展。

在国际层面,各国通过签署多边环境协议、加强国际合作等手段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五、环境保护科技研发及运用科技在生态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各国在环保科技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

例如,新型污水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水污染;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有助于减少碳排放;环境监测技术不断发展,为环境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这些科技成果的运用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

六、生态环境保护路径及方案针对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保护路径和方案:一是强化法律法规建设,严格执法力度,确保环保政策的有效实施;二是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引导公众参与环保行动;三是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四是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课题:当地环境污染和物种保护所谓“大气污染”是指有害物质进入大气,对人类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

如果对它不加以控制了防治,将严重地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

大气污染有的是由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有的则是由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爆炸等人为因素造成的。

其中人为因素对大气的污染是主要的,尤其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对城市大气造成的污染更为严重。

大气污染不仅与气象条件有关,而且还是个热门的环保问题,所以,人们对大气污染问题越来越关注。

造成大气污染的物质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臭氧以及烟尘、盐粒、花粉、细菌、孢子等。

距地面几十米的大气层,是人类和生物的生存空间。

这一层空气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近年来,由于交通运输业和工业的发展,排放出的大量汽车尾气、工业废气、烟尘等与空气中的一些物质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一氧化氮、臭氧、乙醛等新物质。

悬浮在大气中的各种气溶胶粒子,按其大小可分为降尘和飘尘。

其中降尘的粒子较大,直径大于 10 微米,且自然沉降率较快。

飘尘粒子较小,直径 0. 1—1. 0 微米,自然沉降率通常小于 0. 3 微米的飘尘能直接吸入肺泡,如长期积累,会损害呼吸机能,引起哮喘、肺气肿、矽肺和肺癌等严重疾病。

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向大气中排进了一些有害物质(称污染物) ,当排入污染物浓度达一定限度,则使原来洁净空气的品质下降,若这种情况维持时间够长,便会对人类、动物、植物和大气中的物品产生危害和不良影响,这种大气状态称为空气污染。

洁净大气是人类赖于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人在五个星期内不吃饭或 5 天内不喝水,尚能维持生命,但超过 5 分钟不呼吸空气,便会死亡,人体每天要吸 10. 12m3 的空气。

由此可见,消除空气污染或保持污染浓度低于某个限度之下,是何等重要。

大气有一定的自净能力,现代大工业发展以前,因自然过程等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与由大气自净过程而从大气移除的量基本平衡。

但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后,现代工业迅速发展,人类排入大气的污染物量大大超过了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目前全球大气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大气污染后,由于污染物质的来源、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污染地区的气象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差别,甚至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的不同,对人均会产生不同的危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首先是感觉上不舒服,随后生理上出现可逆性反应,再进一步就出现急性危害症状。

大气污染对人的危害大致可分为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三种。

性中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时,通常不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特殊事故,大量有害气体泄露外排,外界气象条件突变等,便会引起起人群的急性中毒。

如印度帕博尔农药厂甲基异氰酸酯泄露,直接危害人体,发生了 2500 人丧生,十多万人受害。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慢性毒害作用,主要表现为污染物质在低浓度、长时间连续作用于人体后,出现的患病率升高等现象。

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肺癌发病率很高,其中最高的是上海市,城市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明显高于郊区。

这是长期影响的结果,是由于污染物长时间作用于肌体,损害体内遗传物质,引起突变,如果生殖细胞发生突变,使后代机体出现各种异常,称致畸作用;如果引起生物体细胞遗传物质和遗传信息发生突然改变作用,又称致突变作用;如果诱发成肿瘤的作用称致癌作用。

这里所指的“癌”包括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环境中致癌物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物理性致癌物,生物性致癌物等。

致癌作用过程相当复杂,一般有引发阶段,促长阶段。

能诱发肿瘤的因素,统称致癌因素。

由于长期接触环境中致癌因素而引起的肿瘤,称环境瘤。

大气污染对工农业生产的危害十分严重,这些危害可影响经济发展,造成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损失。

大气污染物对工业的危害主要有两种:一是大气中的酸性污染物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对工业材料、设备和建筑设施的腐蚀;二是飘尘增多给精密仪器、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和使用带来的不利影响。

大气污染对工业生产的危害,从经济角度来看就是增加了生产的费用,提高了成本,缩短了产品的使用寿命。

大气污染对农业生产也造成很大危害。

酸雨可以直接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通过渗入土壤及进入水体,引起土壤和水体酸化、有毒成分溶出,从而对动植物和水生生物产生毒害。

严重的酸雨会使森林衰亡和鱼类绝迹。

大气污染物质还会影响天气和气候。

颗粒物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光辐射量。

尤其是在大工业城市中,在烟雾不散的情况下,日光比正常情况减少40%。

高层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和氟氯烃类等污染物使臭氧大量分解,引发的“臭氧洞”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从工厂、发电站、汽车、家庭小煤炉中排放到大气中的颗粒物,大多具有水汽凝结核或冻结核的作用。

这些微粒能吸附大气中的水汽使之凝成水滴或冰晶,从而改变了该地区原有降水(雨、雪)的情况。

人们发现在离大工业城市不远的下风向地区,降水量比四周其它地区要多,这就是所谓“拉波特效应”。

如果,微粒中央夹带着酸性污染物,那么,在下风地区就可能受到酸雨的侵袭。

大气污染除对天气产生不良影响外,对全球气候的影响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

由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发的温室效应,是对全球气候的最主要影响。

地球气候变暖会给人类的生态环境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人类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越高,污染就越重,危害也就越大。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除了取决于排放的总量外,还同排放源高度、气象和地形等因素有关。

污染物一进入大气,就会稀释扩散。

风越大,大气湍流越强, 大气越不稳定, 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越快;相反,污染物的稀释扩散就慢。

在后一种情况下,特别是在出现逆温层时,污染物往往可积聚到很高浓度,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降水虽可对大气起净化作用,但因污染物随雨雪降落,大气污染会转变为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

地形或地面状况复杂的地区,会形成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如山区的山谷风,滨海地区的海陆风,以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都会对该地区的大气污染状况发生影响。

烟气运行时,碰到高的丘陵和山地,在迎风面会发生下沉作用, 引起附近地区的污染。

烟气如越过丘陵, 在背风面出现涡流,污染物聚集,也会形成严重污染。

在山间谷地和盆地地区,烟气不易扩散,常在谷地和坡地上回旋。

特别在背风坡,气流作螺旋运动,污染物最易聚集,浓度就更高。

夜间,由于谷底平静,冷空气下沉,暖空气上升, 易出现逆温,整个谷地在逆温层覆盖下, 烟云弥漫,经久不散,易形成严重污染。

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

60 年代以来,一些国家采取了控制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或采用高烟囱使污染物扩散,大气的污染情况有所减轻。

高烟囱排放虽可降低污染物的近地面浓度,但是把污染物扩散到更大的区域,从而造成远离污染源的广大区域的大气污染。

大气层核试验的放射性降落物和火山喷发的火山灰可广泛分布在大气层中,造成全球性的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疾病;对植物可使其生理机制受压抑,成长不良,抗病虫能力减弱,甚至死亡;大气污染还能对气候产生不良影响,如降低能见度,减少太阳辐射(据资料表明,城市太阳辐射强度和紫外线强度要分别比农村减少 10-30%和10-25%)而导致城市佝偻发病率增加;大气污染物能腐蚀物品,影响产品质量;近十几年来,不少国家发现酸雨,雨雪中酸度增高,使河湖、土壤酸化、鱼类减少甚至灭绝,森林发育受影响。

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当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空中与水蒸气相遇时,就会形成硫酸和硝酸小滴,使雨水酸化,这时落到地面的雨水就成了酸雨。

煤和石油的燃烧是造成酸雨的主要祸首。

酸雨会对环境带来广泛的危害,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如:腐蚀建筑物和工业设备;破坏露天的文物古迹;损坏植物叶面,导致森林死亡;使湖泊中鱼虾死亡;破坏土壤成分,使农作物减产甚至死亡;饮用酸化物造成的地下水,对人体有害。

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

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地球的破坏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表现有: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森林生态功能衰退,草地资源退化,水生态环境系统仍在恶化;二是农业和农村水环境污染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三是有害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遗传资源丧失,生物资源破坏形势不容乐观;四是由于中国人口规模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导致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资源危机显现;五是生态功能继续衰退,生态安全受到威胁,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排放总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等等。

生态环境现状不仅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力,而且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减缓了社会主义进程。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环境要素之一。

然而人口的增多,人类活动频繁,自然因素影响使大气污染严重,?保护大气环境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义务。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由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

自然环境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即阳关、温度、气候、地磁、空气、水、岩石、土壤、动植物、微生物以及地壳的稳定性等自然因素的总和。

而社会环境是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为不断提高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通过长期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逐步创造和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工环境。

社会环境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标志,它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

社会环境的质量对人类的生活和工作,对社会的进步都有极大的影响。

地球表面覆盖着多种气体组成的大气,称为大气层。

一般是将随地球旋转的大气层称为大气圈。

由于大气圈中空气质量的分布不均匀,通常将从地球表面到 1000-1400 千米的气层称为大气圈的厚度。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组成与物理性质也是不均匀的。

根据大气温度垂直分布的特点,在结构上可将大气圈分为五个气层:(一)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中最接近地面的一层,它具有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和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两个特点;(二)平流层:对流层层顶之上的大气为平流层,其上界伸展到约 55 千米处。

(三)中间层:由平流层顶至 85 千米高处范围内的大气称为中间层。

(四)暖层:暖层位于 85-800 千米的高度之间。

(五)散逸层:暖层层顶以上的大气,统称为散逸层。

如果按空气组成成分划分大气圈层结构,又可将大气层分为均质层及非均质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