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17(端脑)
十七课盼课堂笔记

十七课盼课堂笔记
上十七课的时候,我有一种内心的特别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课堂。
上课的时候,老师给了我们详细的安排,使我们十分清楚地理解到老师想要我们做什么。
接下来我们就分为小组讨论,主要讨论我们所研究的课题,并且进行交流,共同把我们的想法表达出来。
在各自总结经验之后,老师又给我们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经验,并且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
和说明,使大家非常的容易的理解老师的话,并且非常的积极的参与到老师的课堂中来。
老师给我们分享的不仅仅是课堂上的认知,也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播,而是强调学习的态度,要正确的认识和思考解决问题,并且注重实践经验,从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应用知识,帮
助我们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目标。
通过上这节课,大家都获得了很多,对未来的前景变得更加清晰,对学习的思路也更加明确。
同学们也因老师教导而受益匪浅,都十分感恩老师的讲解,感佩老师在课堂上那种关
注学生、督促学生、鼓励学生的教学态度,是非常难得的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
--编辑
上十七课的时候,我感到十分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课堂,老师给了我们详细的安排,按照老师的指示,我们分为小组讨论有关课题的交流,同时,老师用实例进行详细的解释,引导大家正确的认识和处理问题,同时,提醒大家要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不断的实
践和理解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上这节课,对我来说是一份宝贵的礼物,老师非常关心学生,重视他们的发言,督促学生
的学习,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能力,在课堂上受到关注。
他的教学态度让我们
学生非常的感动,同学们都收获很多,也有了更多的前景,我们也更加明确了学习的目标
和思路。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课堂笔记

三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课堂笔记知识点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3.《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上的几处画面,各是什么样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雨天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4.《望洞庭》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又是怎么望的?《望洞庭》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了:湖光、秋月、洞庭湖、君山岛,是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看的。
5.《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七年级上册语文17课课堂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17课课堂笔记
一、生字词
祁黄羊:春秋时晋国人,以公正无私著称,曾多次为国家举荐贤才,受到后人尊敬。
悼公:春秋时晋国国君,祁黄羊曾任其大臣。
解狐:春秋时晋国人,有才能,但为人阴险狠毒。
祁午:祁黄羊之子,为人忠厚。
韩厥:春秋时晋国大臣,曾为晋悼公举荐解狐。
落霞:傍晚时分的景色。
沉鱼:形容女子容貌美丽。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最终回到其本源。
始作俑者:比喻第一个做某件事的人。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二、重点句子
悼公曰:“夫子何为?”对曰:“臣在晋,常闻晋之闻,亦闻其大夫之言。
”
祁黄羊曰:“解狐才德兼备,奈何已病?”悼公曰:“夫子言是也。
”
祁黄羊曰:“祁午仁德,且有武功,可任。
”公曰:“善。
”
韩厥曰:“夫子所举,皆贤才也。
若夫子亲于吾,吾不敢言;若夫子不在,吾可言耳。
”
祁黄羊曰:“吾闻‘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解狐君子
也,且有才;祁午小人哉!且有武。
以君子爱人以德也,吾舍解狐而取祁午。
”
悼公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遂以祁午为中军尉。
三、段落大意
第一段(1-3):晋悼公问祁黄羊举荐人才之事,祁黄羊提出了解狐和祁午二人。
第二段(4-6):晋悼公采纳了祁黄羊的建议,任命祁午为中军尉。
第三段(7-9):韩厥向晋悼公称赞祁黄羊的举荐是贤明的。
语文五年级17课课堂笔记

语文五年级17课课堂笔记
语文五年级17课课堂笔记
本次语文课堂主题是《记叙文学和小说》,老师通过讲解和讨论,帮助我们了解记叙文学的特点以及小说的起源和发展。
首先,老师解释了记叙文学的基本概念。
记叙文学是指通过叙述事件的发生、人物的行动以及情节的展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追求的一种文学形式。
记叙文学可以分为小说、故事和传记等多种形式。
老师引导我们思考了为什么要识记叙文学。
我们发现,通过阅读记叙文学,我们可以了解人物的命运和成长,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拓宽自己的视野,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接下来,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小说的起源。
小说起源于古代的语录和小说本,经过了漫长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的小说形式。
我们了解到,小说是一种以故事为基础,通过对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和情节安排的艺术处理,展示生活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小说类型,如传统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等。
我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小说具有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可以满足读者对不同题材的需求。
在课堂中,老师还带领我们共同阅读了一篇小说,通过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小说的艺术魅力。
我们通过课堂讨论,发表了自己对小说的感受和理解,增强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本次课堂,我们不仅对记叙文学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学会了如何欣赏和分析小说。
这对我们提高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待在以后的学习中,能继续深入探索语文的奥秘,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第17课课堂笔记

第17课课堂笔记1. 字词理解。
- 天门山:位于今安徽省当涂县西南长江两岸,东为东梁山(又称博望山),西为西梁山(又称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 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
- 楚江:即长江。
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 开:劈开,断开。
-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 出:突出,出现。
2. 诗句解析。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这两句诗描绘了天门山雄伟壮观的景象。
浩荡的长江冲破天门山奔腾而去,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
“碧水”点出了水的颜色,“东流”点明了江水的流向,“至此回”则写出了江水奔腾回旋的力量。
-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这两句诗写诗人行舟江上顺流而下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两岸青山相对出”,一个“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仿佛在迎面向自己走来一样。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突出了船的孤单,“日边来”写出了船行之远,同时也给画面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3. 诗歌主题。
- 这首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4. 写作特点。
- 动静结合。
如“天门中断楚江开”是动景,“碧水东流至此回”中江水回旋是动景,而两岸青山相对是静景,孤帆一片日边来又是动景,动静相衬,画面感极强。
1. 字词理解。
- 饮湖上: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 方好:正显得美。
-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 亦:也。
-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2. 诗句解析。
-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这两句诗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的湖光山色。
晴天时,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奇妙的。
端脑-彩色图谱

发生上较古老,神经元排列成3层
新皮质:占据大脑皮质的绝大部分
神经元排列为6层
皮质的不同部位6层结构不同
所有的神经元大致可分为2类:
传出神经元多为大型细胞
联络神经元多为小型细胞
大脑皮质六层结构
皮质结构
(2)大脑皮质的分区:Brodmann(1909)把大脑皮质分为52个区
(3)大脑皮质的机能定位 1)第一躯体运动区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包括4、6区 特点:①倒置的人形,但头
4)听区 位于颞横回(41、42区) 接受双侧听觉传入
5 平衡区 中央后回下端面区附近
6 味区 中央后回下方的岛盖部
7 嗅区 (海马旁回)钩附近
8 运动性语言中枢
额下回后部(44、45区) 受损产生运动性失语 9 听觉性语言中枢 颞上回后部(22区) 受损产生感觉性失语(不理解) 10)视觉性语言中枢 角回(30区)受 损产生失读症 11)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8区) 受损产生失写症 关于优势半球:左右半球发育呈不对称性,各有优势,左侧半球以语言、
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为主;又侧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
音乐、图形、时空概念等为主。
2、基底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纹状体
包括
豆状核 尾状核
苍白球 壳
苍白球称为旧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称为新纹状体
纹状体是锥体外路的重 要结构,低等动物的运 动中枢
尾状核头 壳 苍白球
背侧丘脑
纹状体
尾状核、豆状核与丘脑
下角
侧脑室脉络丛
五、 边缘系统的概念 1、组成: 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齿状回、海马、隔区等)及其相 关的皮质下结构(杏仁体、下丘脑、上丘脑、中脑被盖等)。 2、特点:1)发生上较古老 2)纤维联系复杂
端脑the-telencephalon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大脑皮质的分区和分型
1、同型皮质—基本的六层结构B、C、E 2、异型皮质—古、旧皮质,只有三层结构A、D 3、Brodmann‘s分区将大脑皮质分为52区 4、大脑皮质分型: A、无颗粒型-中央前回、边缘系统的皮质 B、额叶型-中央前回前方的额叶皮质 C、顶叶型-顶颞叶 D、颗粒型-中央后回、视皮质
端脑the telencephalon
1、俗称大脑cerebrum,被纵裂分为两个大脑半球, 通过胼胝体corpus callosum连合。
2、半球内有大脑皮质cortex、髓质medullary substance、基底神经核basal nuclei、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3、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新皮质,新皮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颞叶The temporal lobe
1、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 2、颞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 3、颞下回inferior temporal gyrus (外侧枕颞
回)(lateral occipitotemporal gyrus) 4、梭状回(内侧枕颞回)medial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大脑半球的外形
the external features
1、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 ① 大脑外侧裂:前水平支、升支、后支
② 中央沟或Rolando‘s沟 ③ 顶枕裂
④ 2、大脑半球的分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七年级上册语文书17课课堂笔记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概要1. 课文标题:《贾松》本课主要讲述了贾松因为酷爱游戏而荒废学业,最终导致了悲剧结局的故事。
主要内容包括贾松沉迷于打鸟游戏,放弃学业,失去父母的宠爱和关怀,最终因为贪欲而遭受惨重的惩罚。
2. 故事情节概要贾松是一个年青的少年,他非常热爱打鸟游戏,放弃了学业,以至于功课一落千丈。
父母为此非常担忧和生气,可是贾松置之不理,仍然整天游戏不停。
在一次打鸟游戏中,贾松疏忽大意,竟然射死了自己的母亲。
悲痛欲绝的贾松在悔恨中自杀身亡。
3. 主题本课主要讲述了沉迷于游戏的危害,以及忽视学业和家庭责任的悲惨后果。
通过贾松的故事,深刻反映了放纵贪欲、沉迷游戏所带来的家庭不幸和个人悲剧的深刻教训,提醒读者要珍惜学业和家庭责任,远离游戏的诱惑,不要轻易放纵贪欲。
第二部分:课文精彩句子1. “自从贾松在田间射死了母亲之后,所有的村人都觉得他这个孩子这样搞得尊严扫地。
”2. “母亲坠下的那一刻,贾松看见母亲惊惶的、悲痛的、仇视的眼神,不再是半睡眠般闷闷的、忍让的样子,他顿时连续失掉的反而是最强烈的爱。
”3. “贾松坐在那里,觉得自己的存在又是徒劳的、疯狂的,要不危险的。
他的眼泪没有人心慈,而是更加苍老,那时贾松觉得他的眼泪都是无意义。
”第三部分:课文深层阐释1. 社会现象反映本课文所反映的贾松沉迷游戏、荒废学业的现象在当今社会仍然存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种电子游戏成为了不少青少年的主要消遣方式,但许多孩子却无法控制游戏对自己的影响,导致学业受损,甚至影响家庭和社会稳定。
2. 人物性格分析贾松是一个无法自控,贪欲不足的人。
在面对游戏的诱惑时,他丧失了理智,忽略了家庭和学业的重要性,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
贾松在面对母亲的逝去时,表现出深深的悔恨和绝望,这也是他性格中软弱和自卑的体现。
3. 主题深化通过贾松的故事,我们能够看到沉迷游戏、放纵贪欲所带来的家庭不幸和个人悲剧。
这一主题在当今社会同样值得深思,我们应该警惕游戏和贪欲对自己和家庭的影响,珍惜学业和家庭责任,远离游戏的诱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位置
端脑是脑的最高级部位,由左右大脑半球借腁胝体连接而成;由于它的高度发展,遮盖了间脑、中脑和小脑。
二、外形
1. 三面:背外侧面、内侧面、底(下)面
2. 三沟:中央沟、外侧沟、顶枕沟
3. 分叶:额叶、颞叶、枕叶、顶叶、岛叶
4. 各叶的主要沟回
◇背外侧面
额叶:中央前沟、中央前回、额上沟、额下沟、额上回、额中回、额下回
颞叶:颞上沟、颞下沟、颞上回、颞中回、颞下回
顶叶:中央后沟、顶间沟、中央后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缘上回+角回)
◇底面:
颞叶:枕颞沟、侧副沟、海马沟、枕颞外侧回、枕颞内侧回、海马旁回、钩、齿状回、海马
额叶:嗅球、嗅束、嗅三角
◇内侧面:
枕叶:顶枕沟、距状沟、楔回、舌回
胼胝体沟、扣带沟、中央旁小叶、扣带回
三、内部结构
白质:大脑髓质
1、大脑皮质
新皮质:除原、旧皮质以外的部分,为6层结构.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旧皮质:嗅脑.
◇新皮质分区
Brodmann分区:将皮质分为52区
◇皮质的功能定位
⑴第一躯体运动区: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投射特点:
①交叉支配
②上下颠倒,头面部正立
③投影区大小与各部位功能的重要性和复杂程度成正比
⑵第一躯体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3、1、2区)
投射特点:
①左右交叉
②上下颠倒,头面部正立
③投影大小与感觉的灵敏程度呈正比,与形体的大小无关
⑶视区:距状沟两侧(17区)(包括楔回和舌回)
⑷听区:颞横回(41、42区)
运动性语言中枢(说话中枢):额下回后部运动性失语症
视运动性语言中枢(书写中枢):额中回后部失写症
视觉性语言中枢(阅读中枢):角回失读症
听觉性语言中枢(听讲中枢):颞上回后部感觉性失语症
(颞上听,额中书,额下动,角视通)
◇优势半球
临床上早已发现右利人的语言中枢位于左半球,只有左半球的损伤才可引起语言障碍;因此,称其为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
左半球与语言、数字分析相关;右半球与音乐、图形、时空概念相关。
2、基底核:纹状体、屏状核、杏仁体
◇纹状体
⑴组成
“C”形,分头、体、尾;全长与侧脑室相邻,围绕丘脑和豆状核;
⑵新纹状体: 尾状核和壳
: 苍白球
⑶功能:
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皮质下调节躯体运动重要中枢,与肌张力调节和协调随意运动有关)
3、大脑髓质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内各部分皮质的纤维(如:弓状纤维、钩束、上纵束、下纵束和扣带等).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大脑半球皮质的纤维,包括胼胝体、前连合、穹隆和穹隆连合.
胼胝体:分嘴、膝、干、压部4部
◇投射纤维: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间的纤维联系,大部分经过内囊.
内囊(投射纤维集中通过而成的白质板)
⑴位置: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
⑵外形及分部:水平切面为向外开放的“V”形,分前肢(额部)、膝和后肢(枕部).
⑶通过各部的投射纤维
前肢:额桥束、丘脑前辐射.
膝:皮质核束.
后肢:皮质脊髓束、皮质红核束、顶枕颞桥束、丘脑中央辐射、视辐射、听辐射.
⑷特点:经过内囊的投射纤维是交叉传递的
⑸损伤后症状:
典型可见“三偏”体征:偏瘫、偏麻、偏盲
对侧偏瘫(锥体束损伤)
对侧偏身感觉障碍(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半偏盲(视辐射损伤)
4、侧脑室
◇位置
◇外形及分部:前角、后角、下角、中央部
◇交通:借左、右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组成:边缘叶及邻近皮质、皮质下结构(杏仁核、下丘脑、上丘脑、背侧丘脑前核、中脑被盖等).
◇纤维联系
◇机能
与嗅觉和内脏活动关系密切;
参与个体保存(觅食、防御、攻击、情绪反应等)和繁衍功能(生殖行为);
海马与高级神经活动记忆有关,特别是近期记忆.
小结
教学内容:端脑
目的要求:
1. 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皮质的功能定位,基底核的组成及新、旧纹状体的区分,内囊的位置、分部、膝部和后肢通过的主要纤维束及其受损后的表现。
2. 熟悉大脑半球的主要沟回,胼胝体,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和交通。
3. 了解大脑半球的联络纤维和连合纤维。
思考题
1. 试述大脑半球是如何进行分叶的?
2. 大脑皮质主要机能定位区有哪些,各位于何处?
3. 简述基底核的组成。
4. 试述纹状体的组成、区分和功能。
5. 内囊位于何处,可分成几部?内囊膝部、后肢各有什么重要传导束通过?损伤后产生什么症状?为什么?
6. 名词: 胼胝体纹状体内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