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脑17

合集下载

端脑

端脑


沟,裂
返回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外形和分叶:
三个面 上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三沟 : 中央沟 外侧沟 顶枕沟
五叶 : 额叶 枕叶 顶叶 颞叶 岛叶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内部结构:
基底核(basal nuclei)
位置:居大脑半球白质内、近基底部。 组成:
尾状核:分头、体、尾三部分。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豆状核: 内侧部 苍白球——旧纹状体 中间部 外侧部——壳 新纹状体 尾状核
纹状体:为锥体外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 主要是维持肌肉的紧张度、 协调骨骼肌运动。
附:各叶功能小结
额叶——与躯体运动、发音、语言及高级思维活动有关。 顶叶——与躯体感觉、味觉、语言等有关。 枕叶——与视觉有关。 颞叶——与听觉、语言、记忆等有关。 岛叶——与内脏感觉有关。
边缘叶——与情绪、行为、内脏活动有关。
上页 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由大量的纤维束组成,分: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两半球皮质的纤维。 如:胼胝体、前连合、穹隆 和穹隆连合。上页 Nhomakorabea下页
系统解剖
神经系统(nervous system)端 脑(telencephalon)
联络纤维: 联系同侧半球各部分之间的纤维。如: 弓状纤维、扣带束、上、下纵束、钩束。
上页

端脑课件

端脑课件
v 需与语言动作障碍、构音障碍和口吃相鉴别 v 分为流畅性失语和非流畅性失语
PPT学习交流
22
失语
• Broca失语
最主要临床表现为:言语产生明显障碍甚至不能。理 解能力及给物体命名的能力(轻度Broca失语)完好无 损,但构句错误(失语法症),出现音位性言语错乱
(一句话内出现重读错乱以及发音顺序错误)
Ⅰ-Ⅲ层
古旧皮质无此层 人脑最为发达
接受和发出联络 纤维,实现皮质 内联系
内粒层
接受间脑的特 异性传入纤维
粒下层
Ⅴ-Ⅵ层
发出投射纤维, 联络皮质下结 构
PPT学习交流
11
大脑表面成像矮人
PPT学习交流
12
PPT学习交流
13
PPT学习交流
14
大脑功能皮质分区
PPT学习交流
15
大脑皮层病变的临床表现
PPT学习交流
33
额极----发作性症状
v 发作性强迫症状:强迫思维、发作性口吃。
v 癫痫发作:多无先兆,,多有意识丧失,头与眼转 向病灶对侧,病灶对侧肢体抽搐,上肢明显。
v 精神运动型发作:与颞叶海马回、勾回发作基本类 同。
PPT学习交流
34
额叶背侧----运动区损害
• 上肢单瘫
中央前回下部损害,对侧上肢瘫:肢体远端如 腕、手指的运动障碍,类似桡神经损害的表现, 称为假性桡神经麻痹
•下肢单瘫
中央前回旁矢状内侧面损害,对侧下肢瘫 痪,远端为主,与腓神经损伤类似,称为假性 腓神经损伤。
PPT学习交流
35
额叶背侧----运动区损害
皮质性偏瘫:病灶对侧上下肢瘫痪,但程 度不同(中央前回背侧面、内侧面)
面瘫及上肢瘫:下肢很少瘫痪(中央前回 背外侧下部)

端脑

端脑
较常用的是Brodmann(1909)分区法,将 大脑皮质分为52区。
(2)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中枢
中枢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是执行某 种功能的核心部分。大脑皮质上具有管理机体各种 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不同的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 特定的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能的分析综合。
大脑皮质联络区
在中枢周围的皮质,含联络神经元,其轴、树 突仅完成皮质内联系,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加工, 完成更高级的神经、精神活动。
视觉性语言中枢 visual speech area位 于顶叶的角回(39 区)。 ★损伤:失读症。
优势半球
美国著名脑生理学家罗杰尔-斯佩里,经过多年解剖研究 证实,人的大脑的左右两半球确实是各司其职而且又是互相协 调的。左侧大脑是主抽象思维的,右侧大脑是主形象思维的。 整个大脑与两个大脑半球,好比一车的两轮,只有双轮同步运 转车才能前行。也就是左右脑必须交叉并进,抽象思维与形象 思维协调运作,人的大脑才能发挥出其聪明才智。
尾状核:可分头、体、尾三部分。
尾状核头
背侧丘脑
豆状核 lentiform nucleus
苍白球 globus pallidus —旧纹状体
壳 putamen
尾状核 caudate nucleus
所谓优势半球(有语言中枢半球)已被大脑半球特化区的 概念所代替。左侧大脑半球以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为 主;右侧大脑半球以非语言信息,如音乐、图形、时空概念等 为主。
2.基底核basal nuclei
豆状核 lentiform nucleus 尾状核 caudate nucleus 屏状核 claustrum 杏仁体 amygdaloid body
双耳听力下降。
平衡中枢vestibular area 位于颞上回前方的

端 脑telecephalon

端 脑telecephalon
-65-
2、基底核
位于白质内,位置靠近脑底,包括 尾状核、豆状核、屏状核和杏仁体。
(1)尾状核 (2)豆状核 (3)屏状核 (4)杏仁体
壳 苍白球
新纹状体 旧纹状体
纹状体
-66-
尾状核

豆状核
侧 丘

杏仁体
-67-
3、大脑半球的髓质
髓质由联系皮质各部和皮质与皮质下 结构的神经纤维组成,分为3类:
-70-
①胼胝体
-71-
telencephalon
干 压部
膝 嘴
-72-
②前连合
前连合
-73-
③穹窿与穹窿连合
穹窿连合
左、右穹窿
-74-
穹窿连合
-75-
⑶ 投射纤维
由大脑皮质与皮质下各 中枢的上、下行纤维组 成,大部分经过内囊。
小结
-76-
内囊 ①定义:位于背侧丘脑、豆状核 与尾状核之间的白质髓板。
-33-
快 乐
-34-
开 心
-35-
安 祥
-36-
恬静
-37-
舒 畅
-38-
焦虑、悲伤
-39-
焦虑
沮丧
-40-
恼怒
重点内容:大脑半 球的分叶和重要沟、 回。
-41-
三、大脑皮质功能定位
大脑皮质是脑最重要的部分,是高 级神经活动的物质基础。机体各种功能 活动的最高中枢在大脑皮质上具有定位 关系,形成许多重要中枢。
小结
-87-
前角
中央部 后角
下角
-88-
⑵脑室系统的交通: 左、右侧脑室 ↓ 室间孔 第三脑室 ↓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 左、右外侧 孔 ↓ 正中孔 (蛛网膜下腔)

端脑结构

端脑结构
图形和时空概念。 语言功能训练
32
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
边缘叶 胼胝体周围和侧脑室下角底壁的弧形结构。
33
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
边缘叶组成 由隔区、扣带回、海马旁回、海 34 马和齿状回、岛叶前部、颞极等组成。
边缘系统 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其附近皮质及皮质下结构。 功 能古老,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和性活 动,海马与学习和记忆有关。
19
躯体感觉区Somatic sensory area
位置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后部。 特点倒立人形、头部正置 交叉支配 投影区大小与感觉的敏感性有关
20
视区optic area
位置 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特点 一侧视皮质接受两眼同侧半来 的视网膜冲动
21
听区auditory area
位置 颞横回 特点 每侧听觉中枢都接受来自两耳的冲 动,一侧听中枢受损,不引起全聋。 22
额极 颞极
枕极
枕前切迹
7
端脑三面 Surfaces
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8
中央沟 外侧沟 中央前沟 中央后沟 额上沟 额下沟 颞上沟 颞下沟 顶内沟
端脑背外侧面的主要沟
9
端脑背外侧面的主要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颞上回 中央前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 上 回 角 回 中央后回 端脑的背外侧面观 颞横回
分区,将皮质分为52个区。
30
Brodmann分区
躯体运动区:4区和6区
躯体感觉区:3、1、2区
视觉区:17区
听觉区:41、42区
说话中枢:44、45区
书写中枢:8区
听话中枢:22区
阅读中枢:39区

端脑the-telencephalon

端脑the-telencephalon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大脑皮质的分区和分型
1、同型皮质—基本的六层结构B、C、E 2、异型皮质—古、旧皮质,只有三层结构A、D 3、Brodmann‘s分区将大脑皮质分为52区 4、大脑皮质分型: A、无颗粒型-中央前回、边缘系统的皮质 B、额叶型-中央前回前方的额叶皮质 C、顶叶型-顶颞叶 D、颗粒型-中央后回、视皮质
端脑the telencephalon
1、俗称大脑cerebrum,被纵裂分为两个大脑半球, 通过胼胝体corpus callosum连合。
2、半球内有大脑皮质cortex、髓质medullary substance、基底神经核basal nuclei、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3、大脑皮质分为古皮质、旧皮质、新皮质,新皮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颞叶The temporal lobe
1、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 2、颞中回middle temporal gyrus 3、颞下回inferior temporal gyrus (外侧枕颞
回)(lateral occipitotemporal gyrus) 4、梭状回(内侧枕颞回)medial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大脑半球的外形
the external features
1、大脑半球的主要沟、裂 ① 大脑外侧裂:前水平支、升支、后支
② 中央沟或Rolando‘s沟 ③ 顶枕裂
④ 2、大脑半球的分叶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三:四点 四十二分。

端脑的外形和

端脑的外形和

多形细胞层
Brodmann分区
(1)第Ⅰ躯体运动中枢
中央前回、 中央旁小叶前部 (4、6)
中央前回最 上部、中央旁 小叶前部→ 下肢肌肉 中央前回中部→ 上肢肌肉 中央前回下部→
头部肌肉
特点
①倒置的人形,但头 部是正的 ②交叉管理 ③各部投影区的大小 与体形大小无关,而 取决于功能的重要性 和复杂程度。
味觉区
中央后回下端
内脏运动中枢
边缘叶
4.大脑半球髓质
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大脑半 球皮质的纤维
联络纤维 连接同侧半球各 叶与回之间的纤维 投射纤维 连接皮质与皮质下 中枢的上下行纤维
(1)联络纤维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2)连合纤维
连接左右半球皮质 胼胝体 前连合 穹窿连合
胼胝体
额(枕)钳
胼胝体干 胼胝体膝 胼胝体 胼胝体嘴 胼胝体压部
一侧半球视区 接受同侧半视网膜 管理双眼对侧半视野 一侧视觉中枢受损 会引起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距状沟周围 的枕叶皮质 (17)
(4)听觉中枢
一侧半球听觉中枢 接受两耳的神经冲动 一侧听觉中枢受损 不会引起全聋
颞横回(41、42)
(5)语言中枢
书写中枢 额中回后部(8) 说话中枢 额下回后1/3(44、45)
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 对侧半身随意运动障碍 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三偏”症状 偏瘫 偏身感觉障碍 偏盲
(三)边缘系统
组成: 边缘叶和相关的皮质 额叶眶部 岛叶 颞极
及皮质下结构 杏仁体 下丘脑 上丘脑 中脑被盖
特点:
1)发生上较古老 2)纤维联系复杂,如海马回路(海马旁回-海马结构—乳头体—丘脑前核—扣带回--海马 旁回)、穹隆等。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端脑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端脑

滑车神经
脑桥 展神经 舌下神经 锥体 锥体交叉
迷走神经 副神经 橄榄
小脑
脑底面
31
海马:在齿状回的外侧,侧脑室下角底壁上的弓形隆起
海马结构:海马 + 齿状回
海马 侧脑室
齿 状 回 海马旁回
齿状回 海马
海马旁回
胼胝体 室间孔 侧脑室下角 穹窿 穹窿连合 胼胝体
尾状核头
海马
齿状回
侧脑室后角
海马结构
33
大脑皮质中枢
大脑皮质上具有管理机体各种功能活动的最高中枢。不同 的功能相对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皮质区,从事对一定机能的分析 综合。中枢是具有一定功能的大脑皮质区,是执行某种功能的 核心部分。
大脑皮质联络区
在中枢周围的皮质,含联络神经元,其轴、树突仅完成皮 质内联系,对各种信息进行整合加工,完成更高 级的神经精神 活动。
调的。左侧大脑是主抽象思维的,右侧大脑是主形象思维的
。整个大脑与两个大脑半球,好比一车的两轮,只有双轮同 步运转车才能前行。也就是左右脑必须交叉并进,抽象思维 与形象思维协调运作,人的大脑才能发挥出其聪明才智。 所谓优势半球(有语言中枢半球)已被大脑半球特化区的
概念所代替。左侧大脑半球以语言、意识、数学分析等活动
2.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位置:是两侧大脑半球内的腔隙。
中央部
形态:马蹄铁形。
分部:
中央部:位于顶叶 前 后 下 角:伸入额叶 角:伸入枕叶 角:伸入颞叶 前 角 下 角
后 角
交通
侧脑室 lateral ventricle

室间孔 interventricular foramen
缘上回
角回
大脑半球上外侧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大脑皮质
(一).大脑皮质细胞构筑:
覆盖在大脑半球表面的灰质
原皮质(海马、齿状回) 旧皮质(嗅脑) 新皮质(除原、旧皮质以外的大脑皮质部分)
原皮质和旧皮质为3层结构 海马三层结构:
分子层 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新皮质基本为6层结构 分子层 外(颗)粒层 外锥体(细胞)层 内(颗)粒层 内锥体(细胞)层 多形(细胞)层
内囊位置
(三)、投射纤维
内囊 (1)位置:
(2)分部: 内囊前肢—额部 内囊膝 内囊后肢—枕部
尾状核 背侧丘脑
豆状核
内囊前肢 内囊膝 内囊后肢
1)内囊前肢投射纤维 额桥束 丘脑前辐射
2)内囊膝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
额桥束
3)内囊后肢的投射纤维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红核束 顶枕颞桥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41、42区)。 损伤后:聋
5、语言中枢(位于忧势半球)
1)书写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 2)说话中枢:位于额下回后部。 3)听话中枢:位于颞上回后部。 4)阅读中枢:位于颞角回。
内脏活动皮质中枢:边缘叶 嗅觉中枢:海马旁回及沟。 味觉中枢:岛盖皮质及岛叶皮质前部 平衡觉区:中央后回的下部头面投射区。
三、问答题:
1、大脑半球以何为标志?分为哪些叶?大脑皮质有哪些 重要功能中枢?位于何处?
2、什么是基底核?主要包括哪些核? 3、内囊位于何处? 内囊分几部分?各部有何纤维通过? 4 何谓边缘系统?有什么功能? 5 试述侧脑室的位置、分部及交通?
四、名词类
1、神经核 2、皮质 3、髓质 4、网状结构
说话中枢 书写中枢
听话中枢 阅读中枢
243
内脏活动中枢:边缘叶包括隔区(胼胝体下回、
终板前回)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 颞极。
嗅觉中枢 (olfactory): 在海马旁回钩的内侧
部及其附近(梨状前区、杏仁周区等)。
味觉中枢 (gustatory arae):岛盖皮质及
岛叶皮质前部。
(二)、大脑皮质的功能定位(中枢)
1. 第1躯体运动中枢 (first somatic motor area) :位于 中央前回、中央旁小叶前部(4、6区) 。
特点: 1)左右交叉 2)上下颠倒 3)损伤后表现: 瘫痪
人体各部在第 I 躯体运动区的定位
2.第1躯体感觉中枢 (first somatic sensory area):
乳头体
海马伞 海马
(3)穹隆连合
(二)、联络纤维 (association fibers)
弓状纤维: 上纵束: 下纵束: 钩束: 扣带:
(三)、 投射纤维 (projection fibers)
内囊(internal capsule)
内囊:位于背侧丘脑尾 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 质板(上、下行传导束) 水平切面呈向外开放 “V”字形
二、选择题: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距状裂两侧
B.
C.颞横回
D.
E.
2.
A.
B.两侧大脑半球中央后回C.
伏势半球额下回后1/3 D.
E.同侧丘脑内侧核
3.
A.又称纹状体
B.
C.包括下丘脑
D.埋在端脑髓质内的核团
E.
A.距状沟上下皮质 B.中央前回 C.中央后回 D.颞横回 E.角回 32.第1躯体运动中枢 33.听辐射投射到 34.视觉中枢
三、侧脑室和基地核
(二).基底核
(1)尾状核 (2)豆状核 (3)屏状核 (4)杏仁体
纹状体
尾状核 豆状核
新纹状体 壳
苍白球—旧纹状体
尾状核
屏状核

苍白球
豆状核
杏仁体
2、基底核 (basal nuclei):
(1)尾状核 (2)豆状核
壳 苍白
(3)杏仁核
(4)屏状核
纹状体:指尾状核和豆状核 新纹状体:指尾状核和壳 旧纹状体:指苍白球
第五节
Telencephalon
本章教学要求
1、掌握:大脑半球的分叶标志;大脑半球各面的主 要沟、回的位置;基底核的组成和位置, 纹状体的组成与区分;内囊中各主要投射 纤维束的位置关系;大脑皮质中枢定位; 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位置。
2、熟悉:大脑半球的髓质概况;侧脑室的形态及脉 络丛。
3、了解:大脑皮质的分层及各部的差异;边缘系统 的组成和联系概况。
第五节、端脑: 包括左、右大脑半球
大脑纵裂
大脑横裂
脑回
脑沟
一、端脑的外形和分叶
(一)脑半球外侧面
三面:上外侧面 内侧面 下面
三极:额极 枕极 颞极
三条沟:外侧沟 中央沟 顶枕沟
额叶 顶叶
五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额叶 顶叶
五叶 颞叶
枕叶 岛叶
大脑各叶的沟、回 额叶 Front lobe
中央前沟 额上沟 额下沟 中央前回 额上回 额中回 额下回
视辐射
皮质红核束
听辐射
顶枕颞桥束
丘脑前辐射
丘脑中央辐射
听辐射 视辐射
内囊损伤表现:
“三偏”症状 (偏瘫、偏麻、偏盲)
1)对侧偏身感觉丧失 (丘脑中央辐射损伤)
2)对侧偏瘫 (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损伤)
3)两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视辐射受损)
偏瘫
偏麻
偏盲
无偏聋现象
(一)嗅脑和边缘系统:
嗅束沟 嗅三角 嗅皮质
一、填空题:
1、大脑皮质的躯体运动中枢在 ;躯体感觉中枢位于 ; 视觉中枢位于 ;听觉中枢位于
2、基底核是由 , , 和 核组成的;其中 是纹状体中最古老的部分,称旧纹状体。 和 在进化
3、内囊位于 , 和
4、内囊可分三部:(1)位于 与 之间的为 肢;(2) 与 之间 为肢;(3) 为 、
5、内囊膝内有 束通过;后肢内有 , , , 和
前连合 后连合
(1)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
(一)、连合纤维 (1)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2)前连合 — 连接两侧颞叶 (3)穹窿 、穹窿连合
穹隆柱
穹隆体
胼胝体干
前连合
穹隆连合 胼胝体压部
胼胝体膝 胼胝体嘴 连合前穹隆 连合后穹隆 齿状回
乳头丘脑束 乳头被盖束
穹隆脚 束状回
海马伞 齿状灰 尖下托 下托 前下托 旁下托
海马 侧脑室下角
海马旁回 内嗅区
新皮质---位于端脑表面,由神经元胞体和树突构成细胞 排成6层,故皮质又称皮层,大脑皮质含神经元数目约 130-200亿,生后不再增加。
分子层 外粒层 外锥体层
内粒层
内锥体层
多形层
Brodmann 52 areas(1909)
四、大脑半球的髓质
白质 (由神经纤维组成,分为三类) (一)、连合纤维:连接左右半球的纤维
(二)、联络纤维:联络本半球各部之间的纤维
(三)、投射纤维:连接大脑皮质与皮质下结构 的纤维
(一)、连合纤维 (commissural fibers) (1)胼胝体:嘴、膝、干、压部 (3)前连合:
后连合: (3)穹隆连合:
顶叶 parietal lobe
中央后沟 顶内沟 中央后回 顶上小叶 顶下小叶 缘上回 角回
颞叶Temporal lobe
颞上沟 颞下沟 颞上回 颞中回 颞下回 颞横回
颞横回
(二)大脑半球内侧面
枕叶Occipital lobe
顶枕沟 距状沟 楔回 舌回
大脑内侧面
胼胝体沟 扣带沟 中央旁沟 缘支 中央旁小叶 扣带回
位于中央后回,中央旁小叶后部 (3、1、2 区) 。
特点: 1) 左右交叉 2) 上下颠倒 3) 损伤后表现 感觉丧失
人体各部在第 I 躯体感觉区的定位
3、视觉中枢(visual area):位于距状沟两旁的枕叶
皮质(17区)。 损伤后:盲
4 、 听 觉 中 枢 (auditory area) : 位 于 颞 横 回
三、侧脑室和基地核
大脑半球内部结构:皮质,髓质,基底核,侧脑室
三、侧脑室和基地核
(一).侧脑室
分四部分: 前角— 伸向额叶 后角— 伸入枕叶 下角— 伸至颞叶 中央部— 位于顶叶内
尾状核 终纹 背侧丘脑 侧脑室脉络丛 胼胝体
中央部
借左、右室间孔 与第三脑室相通
后角
下角
前角 第三脑室
第四脑室
侧脑室
(一)嗅脑:包括嗅球、 嗅束、嗅纹、嗅三角和 嗅皮质
嗅球 嗅束 嗅纹
(二)边缘系统
1、边缘叶:扣带回、海马旁回、钩、海马、齿状回等 2、皮质下结构 :杏仁体、隔核、下丘脑、背侧丘脑的前核等 3、功能 (1)司内脏调节、情绪反应、性活动等。 (2)海马与记忆有关。
嗅脑与边缘系的纤维联系
脑室系统
左、右侧脑室 ↓ 室间孔 第三脑室 ↓ 中脑水管 第四脑室 ↓ 左、右外侧孔 ↓ 正中孔 (蛛网膜下腔)
5、脊髓圆锥 6、马尾 7、脊神经节
8、脑干 9、 脑室
10、内囊
11、纹状体 12、海马结构 13、边缘叶
14、基底核
A.丘脑前辐射 B.丘脑中央辐射 C.皮质脑干束 D.扣带束 E.海马伞 62.位于内囊前脚的是 63.位于内囊膝部的是 64.位于内囊后脚的是
A.内囊前脚
B.内囊膝
C.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部
D.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后部
E.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下部
50.视辐射纤维行经
51.听辐射纤维通过
52.丘脑中央辐射纤维通过
(三)大脑半球底面
嗅束沟 嗅三角 嗅皮质
嗅脑:包括嗅球、嗅束、 嗅纹、嗅三角和嗅皮质
嗅球 嗅束 嗅纹
嗅纹 嗅球 嗅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