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册
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第3课 《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 教科版(含答案)

教科版六下第一单元第3课《放大镜下的晶体》习题一、判断题1.可以根据味道来区分盐和糖。
()2.食盐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晶体,玻璃球外形也有规则,也是晶体。
()3.有的晶体很大,有的晶体很小。
()4.晶体的形状是很有规则的,都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
()5.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
()6.所有晶体在适当的条件下缓慢地生长。
()7.自然界中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者由晶体组成。
()8.只有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我们才能看到晶体的样子。
()9.玻璃是由晶体集合而成的。
()10.自然界中的晶体都是有一定的规则。
()11.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
()12.玻璃、琥珀和珍珠是晶体。
()13.一般来说同种物质的颗粒形状都大致一样。
()14.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些晶体的形状有规则,有些没有规则。
()二、填空题15.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__。
16.制作一个大的晶体,可以用(____)或(____)。
17.我们把有规则的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
如(____)、(____)、(____)、(____)等。
18.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有的是(____),有的像(____),有的像一簇簇的(____)。
19.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等物质都具有规则的几何外形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________。
20.制造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和________。
21.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我们把这样的物质称为________。
生活中常见的晶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2.许多岩石是由________集合而成的,显微镜下的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矿物的晶体。
23.花岗岩中有(__________________)三种晶体。
24.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全册

六年级科学下册练习题一、我会填空1. 青春期男女()最先出现快速生长。
2. ()和()是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3. 科学用脑五要素是:反复强化、()、勤于思考、()、适当休息。
4. 如果把不同年代的()比一本书,那么()就是书页中的特殊文字。
5. ()生物化石群的发现对达尔文的经典进化学说提出了挑战。
6.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生存下来,而()则被淘汰掉,这就是()。
7. 化石是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几百万年以前死亡生物的()或(),如骨胳、外壳、叶子等。
8、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相同的特征,叫做()现象;动物、植物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存在着不同的特征,叫做()现象。
9、()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10、形态各异的金鱼是人们有意识的利用野生()的后代与亲代存在的()培育而成的。
12、()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3、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使遗传物质发生()。
科研人员利用人工变异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如:无籽西瓜、新型草莓、太空淑、瘦肉型猪等。
14、变异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引起的变异,称为();一种是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产生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称为()。
15、第一块恐龙化石是在()年被发现的。
18、()提出生物进化是通过遗传、变异和()的结果,并于1859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巨著《》。
21、同一栖息地上不同种类的植物和动物之间会形成()关系或()关系。
22、食物链上的生物,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做(),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做(),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做()。
23、人类的很多行为直接破坏了生态平衡,如()、(),以及()等。
24、食物链的源头是(),终点是()。
25、根据“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写出食物链()→()→()→()。
你还知道其他类似的成语吗?()。
26、指出下列物体是靠什么形式的能“工作”或运动的。
跳跃的青蛙(),人跑步(),融化的冰(),电脑(),风筝(),太阳(),人的食物(),水力发电(),27、能量是:能够使物体()或()的本领。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作业本参考答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作业本参考答案微小世界单元一、放大镜1、判断题。
(1)√(2)√(3)√(4)×(5)×(6)√2、选择题。
(1)C(2)C、D3、小制作。
(略)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1、判断题。
(1)√(2)√(3)×(4)√(5)×(6)√2、观察小报告。
(略)三、放大镜下的晶体1、填空题。
(1)晶体(2)矿物晶体(3)规则2、判断题。
(1)√(2)√(3)×(4)√(5)×3、阅读资料,回答问题。
(1)A(2)B(3)C四、怎样放得更大1、填写观察记录。
(略)2、判断题。
(1)√(2)√(3)√(4)×(5)√3、选择题。
(1)A(2)B(3)B五、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填图题。
BEDAC2、判断题。
(1)×(2)√(3)×(4)×(5)√(6)√3、连线题。
2、小制作。
(略)单元练习1、填空题。
(1)厚、薄(2)细毛、足、复(3)晶体、规则(4)触角(5)细胞2、判断题。
(1)×(2)√(3)×(4)√(5)√(6)√(7)√(8)×3、选择题。
(1)A(2)C(3)A(4)C(5)B、C(6)A(7)C(8)A4、排序。
2、4、3、5、1、6、7物质的变化单元一、我们身边的物质1、判断题。
(1)×(2)√(3)×(4)√(5)√(6)√2、简答题。
(1)自然界中的岩石,在长期的自然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
具体表现在大小、形状、成份等都会发生变化。
(2)火柴燃烧时会发出光和热,燃烧后火柴变成了灰烬;木条折断后,只是形状发生变化。
二、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1、选择题。
(1)A(2)A(3)C(4)A(5)B2、观察记录。
(略)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1、实验记录。
(略)2、判断题。
(1)√(2)√(3)×(4)×(5)×四、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1、选择题。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学生活动手册参考答案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作业本参考答案微小世界单元一、放大镜活动记录 1、2、1、推断题。
〔1〕√〔2〕√〔3〕√〔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放大镜大小没有必定 的联系,只与放大镜的凸度有关〔5〕×通过近视镜的镜片看到的图像时缩小 的。
〔6〕√2、选择题。
〔1〕C 〔2〕C、D 3、小制作。
〔略〕 二、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推断题。
〔1〕√〔2〕×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3〕×放大镜下并不能清楚地看 到〔4〕×苍蝇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会滑落主要跟它的足的构造有关〔5〕 √物体名称 肉眼观看的觉察 放大镜下的觉察 报纸字的笔划很清楚, 纸面灰色有颗粒感布料能清楚的看到穿插的 线,外表有细毛字的笔划是有很多黑色小 点组成,纸面灰色凹凸不平,撕开的口子能清楚的看到细毛。
横竖穿插的线看的很清 晰,能清楚的看到外表卷曲的细毛资料阅读 A三、放大镜下的晶体活动记录:推断题。
〔1〕√〔2〕√〔3〕×不肯定,有些晶体很大的〔4〕√〔5〕×玻璃不是晶体资料阅读〔1〕B〔2〕C四、怎样放得更大1、填写观看记录。
〔略〕2、推断题。
〔1〕√〔2〕√〔3〕√〔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5〕√3、选择题。
〔1〕A〔2〕B〔3〕B五、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一〕1、填图题。
BEDAC2、推断题。
〔1〕×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反而看不到它的精细构造。
〔2〕√〔3〕×最早觉察细胞的是罗伯特胡克〔4〕×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5〕√〔6〕√六、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二〕1、填表。
2、填空题。
〔1〕细胞〔2〕细胞3、资料阅读〔1〕√〔2〕×人体最大的细胞是卵细胞,最小的是血小板〔3〕√〔4〕√〔5〕×人体内寿命最长的细胞是大脑和神经细胞。
〔6〕√七、用显微镜观看身边的生命世界〔三〕1、推断题。
六年级科学下册1.1《放大镜》练习题教科版

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6、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7、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8、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9、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10、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11、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12、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 1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 14、蔬菜当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15、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16、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17、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种物质。
(× )18、硫酸铜与铁反应能产生一种红色的物质。
(√ )综合练习1、用放大镜观察同一物体,随着放大倍数的增加,观察物体的(图像)变大,获得的(物体信息)更多,同时(视野)变小,球形放大镜放的最大,特别是(玻璃球)。
2、镜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面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球形透明体)放大倍数是最大的,例如(装满水的玻璃球、烧瓶)。
3、显微镜至少要(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
4、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5、晶体的方法是有(减少水分)和(降低温度)两种。
我们在课堂上利用(蒸发)来减少水分。
6、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
7、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发明了(显微镜)。
后来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
8、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由组成的。
9、(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0、水稻之父是(袁隆平)。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2课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习题

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二、
16.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7.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18.有快有慢状态、形状、大小产生了新的物质
19.没有;物理
20.物理化学
21.新物质
22.没有;物理变化
23.物理变化
24.物理变化;新物质;化学变化
三、选择题
31.下列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水变成冰B.鸡蛋放进醋中C.河水流淌
32.番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是( )。
A.碘酒B.番薯C.既不是碘酒,也不是番薯
3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把易拉罐压扁B.水结冰 C.铁钉生锈 D.气球爆炸
34.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化学变化:铁生锈、纸张燃烧、以粮食为原料酿酒、石灰遇见盐酸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等。
七、
56.半透明、微臭、白色固体;石蜡熔化,蜡烛顶端、烛心底部周围有无色液体, 有黄色的火焰;烛心周围有白烟上升,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有;有
57.加满水
58.C
59.体积
14.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不是发生化学变化,就是发生物理变化,两者不可能同时存在。()15.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了新物质。()
二、填空题
16.在变化中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___________,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___________,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___________又发生___________。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超全版)

最新改版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作业本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⒈了解我们的住房课堂练习:⒈其他都勾选,只有防雷系统根据实际情况,可选可不选⒉D⒉认识工程课堂练习:⒈A ⒉B ⒊A⒊建造塔台科学阅读:⒈D⒋设计塔台模型课堂练习:⒈D ⒉D科学阅读:⒈B⒌制作塔台模型科学阅读:⒈C⒍测试塔台模型课堂练习:l.A ⒉C科学阅读:⒈B⒎评估改进塔台模习科学阅读:⒈D单元练习l.B ⒉B ⒊C ⒋D ⒌A⒍A ⒎B ⒏C ⒐D ⒑D ⒒C ⒓B ⒔⑴全选:⑵第一项不选,其余全选:⑶D ⒕略第二单元《生物的多样性》⒈校园生物大搜索课堂练习:⒈D ⒉C科学阅读:⒈A⒉制作校园生物分布图课堂练习:⒈D ⒉C⒊形形色色的植物课堂练习:l.C ⒉B科学阅读l.C⒋多种多样的动物课堂练习:⒈C ⒉B ⒊A科学阅读:⒈D⒌相貌各异的我们课堂练习:⒈A ⒉B ⒊D ⒋B科学阅读l.B⒍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课堂练习:⒈D ⒉A ⒊连线示意图:“×”⒎保护生物多样性课堂练习:⒈自然保护区⒉C ⒊除第三顶外,都打勾单元练习⒈C ⒉B ⒊B ⒋C ⒌C ⒍C ⒎C ⒏B ⒐B ⒑B⒒⑴6:2:头、胸、腹:3 ⑵B ⑶生物的形态结构:是否有脊柱⑷警戒:变异⑸D⒓⑴鳄:蜥蜴⑵B ⑶三叶虫:始祖鸟:学习科学知识⑷A⑸不同之处是:现代鸟类:嘴里没有牙齿,翅膀上没有指爪,掌骨和距骨不分离,没有尾巴。
孔子鸟:嘴巴里有牙齿,翅膀上长着三个指爪,掌骨和距骨分离,有尾巴。
相同之处是:都有翅膀、羽毛和喙状的嘴。
第三单元《宇宙》⒈太阳系大家庭课堂练习:l.B ⒉C ⒊A科学阅读:l.D⒉八颗行星课堂练习:⒈B ⒉B ⒊B科学阅读:⒈D⒊日食课堂练习:l.D ⒉B ⒊B科学阅读:⒈A⒋认识星座课堂练习:l.D ⒉B ⒊A ⒋D⒌夏季星空课堂练习:l.D ⒉A ⒊D ⒋D科学阅读:⒈A⒍浩翰的宇宙课堂练习:l.D ⒉B ⒊C⒎探索宇宙课堂练习⒈B ⒉B ⒊D科学阅读:⒈C单元练习l.C ⒉B ⒊C ⒋A ⒌C ⒍B ⒎C ⒏D ⒐B ⒑C ⒒A ⒓B ⒔D ⒕A ⒖C⒗⑴8:⑧:水:①;海王⑵⑦;金;⑤;火⑶④:木⑷D⒘⑴初一⑵略⑶西;东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⒈厨房里的物质与变化课堂练习:⒈化学变化⒉D ⒊B ⒋B科学阅读:⒈B⒉产生气体的变化课党练习:⒈B ⒉A ⒊B ⒋A科学阅读:⒈物理⒉ABCD⒊发现变化中的新物质课堂练习:⒈B ⒉A ⒊B实践拓展:有益的例子:粮食发酵、金属冶炼等有害的例子:铁生锈、食物腐烂等⒋变化中伴随的现象课堂练习:⒉C ⒊B⒌地球家园的化学变化课堂练习:⒈化学:AD ⒉B ⒊ABCD科学阅读:l.BCD⒍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课堂练习⒈长高:长胖:变美:能量⒉B ⒊C科学阅读:⒈A⒎美丽的化学变化课堂练习:⒈B ⒉D ⒊C单元练习l.AD;BCE 2.B 3.C 4.A ⒌D ⒍B ⒎C ⒏C ⒐B⒑(l)①③⑥⑦;②④⑥⑦⑵AB ⑶熄灭:重⑷二氧化碳⒒⑴成分:不是;化学⑵①纸巾的湿度:②略:③铁钉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综合练习⒈B ⒉C ⒊A ⒋A ⒌C ⒍D ⒎A ⒏D ⒐A ⒑D ⒒B ⒓C ⒔C ⒕D ⒖⑴C ⑵ACD ⑶A⒗⑴CD ⑵A ⑶积极植树造林、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答案合理即可)⒘⑴有大量气泡产生,瓶于变鼓⑵会⑶①小苏打的质量:白酌的量,②"火箭”发射高度与小苏打的质量有关③3;42.7《保护生物多样性》教学设计(赠品)【教材简析】《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六年级下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的第7课。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

六年级第二学期科学练习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位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石桥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C.蕨类植物不会开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答案:A,位于杭州西湖的断桥,是一座拱形石桥,这种说法正确。
B,奥斯特发现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这种说法正确。
C,蕨类植物不会开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藻类无叶绿体,但膜上有叶绿素,所以可进行光合作用。
故选:C。
2.下列物体中不属于晶体的是()A.食盐B.雪花C.玻璃D.白糖答案:根据对晶体结构的认识,食盐、雪花、白糖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的,玻璃不是晶体。
故选:C。
3.下列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答案:以上诗句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故选:C。
4.下面的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A.磨碎小麦B.把石块砸碎C.鸡蛋放进醋中D.把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答案:把鸡蛋放进醋里,可以观察到产生气泡现象,这是产生了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
故选:C。
5.月球是围绕地球运动的()A.行星B.恒星C.卫星答案: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
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
故选:C。
6.为了环保,小区里放置了垃圾分类箱,小明在其中一个垃圾箱上看到标志,它表示的是()A.可回收物B.厨余垃圾C.有害垃圾答案:垃圾可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
不同的废旧物资用不同的符号标注,这个形成特殊三角形的三箭头标志,就是在这几年在全世界变得十分流行起来的循环再生标志,有人把它简称为回收标志。
故选:A。
二.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12小题共1分)7.(3分)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卵几个阶段。
答案:蝴蝶的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卵几个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放大镜一、填空:1.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见__毫米大小的物体;凸透镜不仅能使物体的图像放______ ,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物体更多的______节。
2.放大镜也叫______镜,它由镜架、______两部分组成。
镜片是中间______,边缘______。
(“凸”是中间______;“透”是______的意思。
)3.通过凸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凸透镜的______。
如果一个放大镜平贴在书上能看清一排有10个字,提升高度以后字被放大到最大而不模糊时,只能看清楚2个字,说明这个放大镜能够把字放大______倍,这个放大镜的倍数是______倍。
4.凸透镜的凸起程度越______,放大的倍数越______;5.早在______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______中被广泛应用。
6.(见第4页)人类很早就发现某些透明的宝石可放大______的影像;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____________,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
他的学生______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
7.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常用到的______之一,放大镜不仅能放大物体的图像放______,而且能让我们观察到一些平时看不到的____________。
8.计算机显示器和电视屏幕的图像在放大镜下是由红、绿、蓝三色的______点组成的。
9、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10、放大镜的特点是厚,薄、。
1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汇聚光线、成像等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1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1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
1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放大镜( 凸起程度越大或越厚),(放大倍数也越大),(球形)的透明物体放大倍数(最大)。
15、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二、请用以下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放大镜(只要求画出设计图)材料:凸透镜两个,纸筒一个,直尺一把,透明胶带,双面胶带设计图:(画在右面空白处)三、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1、我们可以利用烧瓶、烧杯、广口瓶装上水自制放大镜。
(√ )2、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时,看到的点状物是由红绿蓝3色组成的。
(√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光线不会发生改变。
(× )4、用眼睛直接观察数叶和用放大镜观察没有什么区别。
(× )5、早在1000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 )6、.当我们要观察某些物体的细节时,经常用到放大镜.( )7、透明的玻璃都有放大物体的功能。
()8、放大镜不仅能将物体的图像放大,而且能让我们看见一些平常看不见的细节。
()9、.圆柱形和球形的透明器皿装上水也有放大镜的功能。
()四、选择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大小的微小物体。
A、1毫米B、二分之一毫米C、五分之一毫米2、最早使用的透镜就是用()琢磨而成。
A、透明玻璃B、透明水晶C、透明塑料3、水滴()放大物体A、能B、不能三、简答题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答:方法一:方法二:1.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一、填空:1.大多数昆虫身体,肉眼看不清它们的身体。
2.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比人鼻子得多。
3、昆虫的特征是身体分为、、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胸部有对足。
4、蚜虫在植物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般大小,在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
5、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6、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7、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1.所有的昆虫都会飞。
()2.瓢虫捕食蚜虫,所有瓢虫是人类的朋友。
()3、昆虫没有鼻子,所以昆虫闻不到各种气味()4、蚜虫是草蛉的天敌,所以蚜虫吃草蛉()5、苍蝇的眼睛属于复眼()三、连线:蝴蝶翅膀的小磷片长在腹部第二节附近苍蝇的复眼长在足的内侧蟋蟀的耳朵有许多小眼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蝉的耳朵是扁平的细毛组成四、选择填空:(选答案填)1.蝗虫的触角( ) ;蚂蚁的触角();蝴蝶的触角();雄蛾的触角();天牛的触角()A是鞭状 B是羽毛状 C是棒状 D 是漆状 E 呈丝状2、蟋蟀的耳朵在()A、头部B、足的内侧C、腹部3、昆虫的鼻子就是它们的()A、翅膀B、触角C、足4、蟋蟀的耳朵在()A、头的两侧B、足的内侧C、触角顶端5、下列动物中,()是蚜虫的天敌。
A、蜻蜓B、草蛉C、苍蝇6、在()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见蚜虫的肢体。
A、10倍B、2倍C、3倍1.3 放大镜下的晶体一、填空:1.白糖、食盐、碱面、味精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体。
2.自然界中的大部分物质都是由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多的,但都很有。
有的像塔;有的像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看见。
3、许多岩石是由晶体集合而成,花岗岩是由、、石英灯晶体组成。
4、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或组成。
5、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有的像体、有的像金字塔、还有的像的针。
二、判断1、自然界中很多物体都是晶体结构,()2、晶体都是比较大的,都能用肉眼看到。
()3、人们是按照物质内部的结构来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的。
()4、晶体都是无色透明的。
()5、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晶体组成。
()三、选择题1、下面全是晶体的一组是()。
A. 糖、碱、维生素CB.水晶、雪花、玻璃C. 盐、味精、珍珠2、下列不属于晶体的是()。
A. 食盐B.雪花C.玻璃3、我们在课堂上制造晶体的方法是()。
A. 过滤B.蒸发4、自然界中很多()物质都是晶体。
A.气体B.液体C.固体三、举出实际生活中你见到过的晶体物质(至少5种以上)四、名词解释晶体:1.4 怎样放得更大一、填空:1.很早以前,人们把两个凸透镜()起来,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进一步,这样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
这就是早期的镜。
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有:①目镜、②镜、③镜、④台、⑤旋钮。
2.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是荷兰生物学家发明的,可放大倍。
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200万倍)和扫描显微镜。
3.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4、早期的显微镜是由两个组合而成,大大的提高了放大能力,是因为一个放大镜把另外一个成的像进一步了。
5、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又研制出了显微镜和显微镜。
6、一个凸透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7、(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用它发现了(微生物)。
9、(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10、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把物体放大到(200万倍)。
二、判断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的视野一下子拓宽了许多。
()三、选择1、列文虎克的显微镜是()结构的,可以扩大()倍。
(1)玻璃 500倍(2)塑料 200倍(3)金属 300倍2、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近()倍(1)100万倍(2)5000倍(3)200万倍3、列文虎克制作的第一台显微镜()。
A.是由一个金属管子和一片凸透镜做成的B.是由嵌在金属管子两头的两片凸透镜做成的C.是由一个金属管子和三片凸透镜做成的4、光学显微镜放大倍是()。
A.有限的 B.无限的二、问答:1、一个凸透镜放大的倍数是有限的,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得更大呢?答:2、怎样制作一个简易的显微镜?答:找两个凸透镜,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或胶带把两个放大镜固定下来,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显微镜。
1.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一、填空:1.显微镜的发明使人们能够观察到非常物体以及物体的结构。
是人类认识的重要观察。
2.1663年,英国科学家有一个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的小房间,就把它命名为胞。
3.洋葱表皮是由构成的,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就是洋葱的。
细胞中间的小核点就是核。
细胞中还有泡。
4.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要求,①物体必须很薄;②物体必须制成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5.显微镜的主要部件有:目镜、、物镜、、反光镜6.英国科学家第一个发现了细胞。
他证明生物体都是有构成的。
7.列文虎克当时最精良的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倍,今天的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8.人类的改进,使人类观察范围的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秘密: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能看清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
9、调节粗准焦螺旋将镜筒抬起,使低倍物镜离载物台大约厘米。
将想观察的标本的载玻片放在上,用压片压住。
10、调节准焦螺旋降低使低倍物镜恰好在的上面。
11、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2、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13、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是(目镜)、(调节旋钮)、(物镜)、(载物台)、(反光镜)。
二、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X”)1.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用肉眼直接看不到的东西。
()2.通过显微镜观察物体,对物体的要求必须是薄而透明。
()3.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装—对光—上片—调焦—观察。
()三、选择1、细胞的发现者是()国科学家()(1)荷兰列文虎克(2)英培根(3)英罗伯特胡克2、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的要求,物体必须制成()才能观察到它的结构。
(1)标本(2)玻片标本(3)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四、排序。
按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在空括号中填上序号。
()调整细准焦螺旋,将镜筒慢慢升到标本出现在视野里为止。
()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从目镜往下看,能看见一个亮的光圈。
()转动转换器,将低倍物镜转到镜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