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合集下载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技术要求及验收规范发布时间:2010.06.30 新闻来源:载之(北京)国际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浏览次数:521.1总体规划1.1.1兼容性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建筑内其他系统的信号传输通道,由于不同的系统采用不同的线缆、接线端子、插座面板,故首先考虑兼容性,尽可能的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接线端子、插座面板等,把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中,这样可使布线大为简化,可节约大量的设备投资、维护时间。

1.1.2开放性综合布线应采用开放式的体系结构,满足多种国际标准,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

1.1.3灵活性由于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接线端子、插座面板等,故所有的传输通道都应设计成通用的,每个通道都能仅经过简单的跳线处理就可以支持不同的终端设备,如电话机、传真机、ISDN设备、以太网工作站、令牌环工作站等等。

1.1.4可靠性综合布线应选用高品质的材料,所有线缆和相关器件均应通过ISO认证。

对于主链路及重要通道应考虑加装备份线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1.1.5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为整个智能建筑的基础,故应采用国际上主流的甚至适当超前的技术,兼容最新的通信协议,通道预留适当的带宽,保证系统若干年不落后(一般为10年左右)。

目前水平子系统的管线施工方法主要有:(1) 直埋方式直埋方式由一系列密封在混凝土里的金属布线管道组成,这些金属管道从配线间向信息插座的位置敷设。

目前使用较多的金属管道有SC镀锌钢管及阻燃高强度PVC管,占空比取30%~50%。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安装、维护都比较方便,工程造价也低。

(2) 先走吊顶内线槽再走支管的方式线槽通常安装在走廊的吊顶内,由弱电间出来的线缆先走吊顶内的线槽,到各房间后,经分支线槽从横梁式电缆管道分叉后将电缆穿过一段支管引向墙壁,剔墙而下到信息出口。

线槽由金属或阻燃高强度PVC材料制成,有单件扣合方式和双件扣合方式。

并配有各种转弯线槽,T型头等。

弱电线槽能走综合布线、公用天线、闭路电视及楼宇自控信号线等弱电线缆。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指标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指标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指标设计规范一、综合布线系统产品技术指标在工程的安装设计中应考虑机械性能指标(如缆线结构、直径、材料、承受拉力、弯曲半径等)。

综合布线系统的机械性能指标以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资料为依据,它将对布线工程的安装设计,尤其是管线设计产生较大的影响,应引起重视。

本规范列出布线系统信道和链路的指标参数,但6A、7类布线系统在应用时,工程中除了已列出的各项指标参数以外,还应考虑信道电缆(6根对1根4对对绞电缆)的外部串音功率和(PSANEXT)和2根相邻4对对绞电缆间的外部串音(ANEXT)。

目前只在TIA/EIA 568 B.2—10标准中列出了6A类布线从1~500MHz带宽的范围内信道的插入损耗、NEXT、PS NEXT、FEXT、ELFEXT、PS ELFEXT、回波损耗、ANEXT、PS ANEXT、PS AELFEXT等指标参数值。

在工程设计时,可以参照使用。

布线系统各项指标值均在环境温度为20℃时的数据。

根据TIA/EIA 568.B.2—1中列表分析,当温度从20~60。

C的变化范围内,温度每上升5℃,90m的永久链路长度将减短1~2m,在89~75m(非屏蔽链路)及89.5~83m(屏蔽链路)的范围之内变化。

二、相应等级的布线系统信道及永久链路、CP链路的具体指标项目,应包括下列内容:1、3类、5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衰减、近端串音(NEXT)。

2、5e类、6类、7类布线系统,应考虑指标项目为插入损耗(IL)、近端串音、衰减串音比(ACR)、等电平远端串音(ELFEXT)、近端串音功率和(PS NEXT)、衰减串音比功率和(PS ACR)、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PS ELEFXT)、回波损耗(RL)、时延、时延偏差等。

- 1 -3、屏蔽的布线系统还应考虑非平衡衰减、传输阻抗、耦合衰减及屏蔽衰减。

三、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中,系统信道的各项指标值应符合以下要求:1、回波损耗(RL)只在布线系统中的C、D、E、F级采用,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回波损耗值的要求,布线系统信道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1的规定。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综合布线系统成为各行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

它作为数据传输与通信的核心,为各类企业和机构提供可靠、高效、安全的通信环境。

然而,由于综合布线的复杂性和规范性要求,很多企业在工程实施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为此,本文将从设计、材料选择、施工以及验收等方面,对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进行详细的论述和解析。

一、综合布线系统设计规范1.系统需求分析: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之前,必须充分了解系统使用环境和用户需求。

对用户所要求的数据传输速率、网络稳定性、数据安全性等要进行详细的分析,以确定系统性能指标和设计方案。

2.布线路径规划:根据建筑结构和功能要求,合理规划布线路径,并考虑网络未来的扩展和升级。

布线路径应尽量避免穿越电源线、高压线、强电线和电磁干扰源等区域,保证网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光缆布置规范:光缆的布置必须符合弯曲半径的要求,并避免被机械压弯或其他物理损伤。

光缆的布置应符合信号传输的要求,避免信号衰减和串扰。

4.设备安装规范: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护和管理,同时避免与其他电气设备或强电线路相干扰。

安装过程中,要注意防静电处理和设备的接地,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安全性。

二、综合布线系统材料选择规范1.电缆选用规范:在综合布线系统中,电缆是数据传输的关键环节。

在选用电缆时,应根据系统的需求和环境的特点,选择适用于室内或室外的电缆。

电缆的选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防止因低质量电缆引起的网络故障和安全事故。

2.连接器选择规范:连接器是综合布线系统中连接设备和电缆的关键部件,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传输速率。

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连接器,并确保连接质量和连接稳定性,避免因连接器失效引起的数据传输中断或信号丢失。

3.配线架和配线模块选用规范:配线架和配线模块是综合布线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选择应符合系统设计要求和标准规范。

应考虑配线架的适用性、承载能力和防护性能,选择具有高质量、可靠性好的配线模块。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构成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构成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构成设计规范一、综合布线系统应为开放式网络拓扑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业务等信息的传递。

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宜按下列七个部分进行设计:1工作区:一个独立的需要设置终端设备(TE)的区域宜划分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应由配线子系统的信息插座模块(TO)延伸到终端设备处的连接缆线及适配器组成。

2配线子系统:配线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的信息插座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至电信间配线设备(FD)的配线电缆和光缆、电信间的配线设备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等组成。

3干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至电信间的干线电缆和光缆,安装在设备间的建筑物配线设备(B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4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应由连接多个建筑物之间的主干电缆和光缆、建筑群配线设备(CD)及设备缆线和跳线组成。

5设备间:设备间是在每幢建筑物的适当地点进行网络管理和信息交换的场地。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备间主要安装建筑物配线设备。

电话交换机、计算机主机设备及入口设施也可与配线设备安装在-起。

6进线间: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并可作为入口设施和建筑群配线设备的安装场地。

7管理:管理应对工作区、电信间、设备间、进线间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插座模块等设施按-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构成应符合以下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基本构成应符合图3.1.3-1要求。

- 1 -注:配线子系统中可以设置集合点(CP点),也可不设置集合点。

2综合布线子系统构成应符合图3.1.3—2要求。

- 2 -注:1图中的虚线表示BD与BD之间,FD与FD之间可以设置主于缆线。

2建筑物FD可以经过主干缆线直接连至CD,TO也可以经过水平缆线直接连至BD。

3综合布线系统入口设施及引入缆线构成应符合图3.1.3-3的要求。

注:对设置了设备间的建筑物,设备间所在楼层的FD可以和设备中的BD/CD及人口设施安装在同一场地。

- 3 -。

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

建筑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规范

环境检查1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如下:•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土建工程已全部竣工。

房屋地面平整、光洁,门的高度和宽度应不妨碍设备和器材的搬运,门锁和钥匙齐全。

•房屋预埋地槽、暗管及孔洞和竖井的位置、数量、尺寸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铺面活动地板的场所,活动地板防静电措施的接地应符合设计要求。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220V单相带地电源插座。

•交接间、设备间应提供可靠的接地装置,设置接地体时,检查接地电阻值及接地装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交接间、设备间的面积、通风及环境温、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器材检查2器材检验一般要求如下:•工程所用缆线器材型式、规格、数量、质量在施工前应进行检查,无出厂检验证明材料与设计不符者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经检验的器材应做好记录,对不合格的器件应单独存放,以备核查与处理。

•工程中使用的缆线、器材应与订货合同或封存的产品在规格、型号、等级上相符。

•备品、备件及各类资料应齐全。

3型材、管材与铁件的检查要求如下:•各种型材的材质、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规定、表面应光滑、平整,不得变形、断裂。

预埋金属线槽、过线盒、接线盒及桥架表面涂覆或镀层均匀、完整,不得变形、损坏。

•管材采用钢管、硬质聚氯乙烯管时,其管身应光滑、无伤痕,管孔无变形,孔径、壁厚应符合设计要求。

•管道采用水泥管块时,应按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中相关规定进行检验。

•各种铁件的材质、规格均应符合质量标准,不得有歪斜、扭曲、飞刺、断裂或破损。

•铁件的表面处理和镀层应均匀、完整,表面光洁,无脱落、气泡等缺陷。

4缆线的检验要求如下:•工程使用的对绞电缆和光缆型式、规格应符合设计的规定和合同要求。

•电缆所附标志、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电缆外护线套需完整无损,电缆应附有出厂质量检验合格证。

如用户要求,应附有本批量电缆的技术指标。

•电缆的电气性能抽验应从本批量电缆中的任意三盘中各截出100m长度,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接插件进行抽样测试,并作测试记录。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一、引言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内部通信和数据传输的基础设施,对于现代化办公环境至关重要。

一个合理、规范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可以保障通信和数据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文档旨在规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确保系统运行正常,提高工作效率。

二、设计原则1.兼顾灵活性和扩展性: 设计应考虑未来需求的变化,具有一定的扩展性和灵活性,能够快速应对不同的布线需求。

2.遵循国家标准和规范: 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布线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

3.合理布局、布线简洁: 布线系统应按照合理的布局设计,布线走向简洁清晰,降低维护成本。

4.考虑综合布线系统的整体性: 各部分组成的综合布线系统应具备协同工作的能力,相互配合、相互协调。

三、设计流程1. 需求调研在进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对项目需求进行全面的调研,包括用户需求、预算、布线范围等方面。

2. 方案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结果,制定合适的综合布线系统方案,包括布线结构、布线材料、布线设备等方面。

3. 布线设计设计合理的布线走向、布线点位,考虑电缆敷设方式、布线通道布置等因素,保证布线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设备选型选择符合项目要求的综合布线系统设备,包括配线架、连接器、网络交换机等设备。

5. 施工实施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实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6. 验收和调试对已经搭建完成的综合布线系统进行验收和调试,保证系统运行正常。

7. 文档整理整理设计文档、施工图纸、验收报告等相关文档,形成完整的系统文档。

四、设计要点1.布线结构设计–分析布线需求,设计合理的布线结构,包括主干线、水平布线等。

2.布线材料选用–选用质量可靠的布线材料,如纯铜网络电缆、合格的配线架等。

3.配线间距与保持–避免电磁干扰,保证配线间距合理,保持电缆的整齐、整洁。

4.标签管理–对每个布线点位、设备进行标签管理,方便管理和维护。

5.系统调试–确保系统设备之间连接正确、通信畅通,进行系统调试和性能测试。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第1章总则第2章术语和符号2。

1 术语2。

2 符号第3章系统设计第4章系统指标第5章工作区第6章配线子系统第7章干线子系统第8章设备间第9章管理第10章建筑群子系统第11章电气防护、接地及防火第12章安装工艺要求12.1 一般规定12。

2 设备间12.3 交接间12。

4 电缆12。

5 工作区第13章本规范用词说明第1章总则第1。

0。

1条为了适应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社会需求,配合现代化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综合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搞好建筑与建筑群的电话、数据、图文、图像等多媒体综合网络建设,制定本规范。

第1。

0.2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第1。

0。

3条综合布线系统的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之中。

第1。

0.4条综合布线系统应与大楼办公自动化(OA)、通信自动化(CA)、楼宇自动化(BA)等系统统筹规划,按照各种信息的传输要求,做到合理使用,并应符合相关的标准.第1。

0。

5条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要求,进行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和管线的设计.工程设计必须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安全,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第1.0。

6条工程设计中必须选用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

未经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设备及主要材料,不得在工程中使用。

第1。

0。

7条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相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第2章术语和符号2.1 术语第2。

1.1条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gneric cab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and campus 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综合布线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样本

综合布线技术规范书专用部分样本

综合布线系统通用技术规范目录第一章总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普通规定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原则和规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投标人必要提交技术参数和信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总体规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程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工程设计、施工根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21信息点(TO)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各类电缆或光缆终接的信息插座模块。
2.1.22设备电缆、设备光缆equipment cable通信设备连接到配线设备的电缆、光缆。
2.1.23跳线jumper不带连接器件或带连接器件的电缆线对与带连接器件的光纤,用于配线设备之间进行连接。
2.1.12楼层配线设备floor distributor终接水平电缆j水平光缆和其他布线子系统缆线的配线设备。
2.1.13建筑物入口设施building entrance facility提供符合相关规范机械与电气特性的连接器件,使得外部网络电缆和光缆引入建筑物内。
2.1.14连接器件connecting hardware用于连接电缆线对和光纤的一个器件或-组器件。
2.1.31接插软线patch calld-端或两端带有连接器件的软电缆或软光缆。
2.1.32多用户信息插座muiti—user telecommunications outlet在某-地点,若干信息插座模块的组合。
2.1.33交接(交叉连接)cross—connect配线设备和信息通信设备之间采用接插软线或跳线上的连接器件相连的-种连接方式。
2.1.24缆线(包括电缆、光缆)cable在一个总的护套里,由一个或多个同-类型的缆线线对组成,并可包括一个总的屏蔽物。
2.1.25光缆optical cable由单芯或多芯光纤构成的缆线。
2.1.26电缆、光缆单元cable unit型号和类别相同的电缆线对或光纤的组合。电缆线对可有屏蔽物。
2.1.27线对pair一个平衡传输线路的两个导体,一般指一个对绞线对。
2.1.3电信间telecommunications room放置电信设备、电缆和光缆终端配线设备并进行缆线交接的专用空间。
2.1.4工作区work area需要设置终端设备的独立区域。
2.1.5信道channel
连接两个应用设备的端到端的传输通道。信道包括设备电缆、设备光缆和工作区电缆、工作区光缆。
1.0.7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1.1布线cabling能够支持信息电子设备相连的各种缆线、跳线、接插软线和连接器件组成的系统。
2.1.2建筑群子系统campus subsystem由配线设备、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或光缆、设备缆线、跳线等组成的系统。
1.0:4综合布线系统应与信息设施系统、信息化应用系统、公共安全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等统筹规划,相互协调,并按照各系统信息的传输要求优化设计。
1.0.5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的公用通信配套设施,在工程设计中应满足为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提供业务的需求。
1.0.6综合布线系统的设备应选用经过国家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鉴定合格的、符合国家有关技术标准的定型产品。
备之间相连接的缆线。建筑物主干缆线可为主干电缆和主干光缆。
2.1.18水平缆线horizontal cable楼层配线设备到信息点之间的连接缆线。
2.1.19永久水平缆线fixed herizontal cable楼层配线设备到CP的连接缆线,如果链路中不存在CP点,为直接连至信息点的连接缆线。
2.1.20CP缆线cp cable连接集合点(CP)至工作区信息点的缆线。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改建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
1.0.3综合布线系统设施及管线的建设,应纳入建筑与建筑群相应的规划设计之中。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功能、环境条件和近、远期用户需求进行设计,并应考虑施工和维护方便,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总则3
2术语和符号3
2.1术语3
2.2符号与缩略词5
3系统设计7
3.1系统构成7
3.2系统分级与组成9
3.3缆线长度划分11
3.4系统应用11
3.5屏蔽布线系统13
3.6开放型办公室布线系统13
3.7工业级布线系统14
4系统配置设计14
4.1工作区14
4.2配线子系统15
4.3干线子系统16
4.4建筑群子系统17
4.5设备间17
4.6进线间17
4.7管理17
5系统指标18
6安装工艺要求25
6.1工作区25
6.2电信间26
6.3设备间26
6.4进线间27
6.5缆线布放28
7电气防护及接地29
8防火31
1总则
1.0.1为了配合现代化城镇信息通信网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规范建筑与建筑群的语音、数据、图像及多媒体业务综合网络建设,特制定本规范。
2.1.9CP链路cp link楼层配线设备与集合点(CP)之间,包括各端的连接器件在内的久性的链路。
2.1.10建筑群配线设备campus distributor终接建筑群主干缆线的配线设备。
2.1.11建筑物配线设备building distributor为建筑物主干缆线或建筑群主干缆线终接的配线设备。
2.1.15光纤适配器optical fibre connector将两对或-对光纤连接器件进行连接的器件。
2.1.16建筑群主于电缆、建筑群主干光缆campus backbone cable用于在建筑群内连接建筑群配线架与建筑物配线架的电缆、光缆。
2.1.17建筑物主干缆线building backbone cable连接建筑物配线设备至楼层配线设备及建筑物内楼层配线设
2.1.6链路link一个CP链路或是一个永久链路。
2.1.7永久链路permanent link信息点与楼层配线设备之间的传输线路。它不包括工作区缆线和连接楼层配线设备的设备缆线、跳线,但可以包括一个CP链路。
2.1.8集合点(CP)consolidation point楼层配线设备与工作区信息点之间水平缆线路由中的连接点。
2.1.28平衡电缆balanced cable由一个或多个金属导体线对组成的对称电缆。
2.1.29屏蔽平衡电缆screened balanced cable带有总屏蔽和/或每线对均有屏蔽物的平衡电缆。
2.1.30非屏蔽平衡电缆unscreened balanced cable不带有任何屏蔽物的平衡电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