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合集下载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一、引言糖皮质激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控等多种作用。

然而,由于其滥用可能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因此,合理的应用和使用指南十分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使用这类药物。

二、糖皮质激素的分类和机制1. 分类:糖皮质激素主要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类。

2. 机制:糖皮质激素通过与胞浆或核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从而发挥其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控等作用。

三、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1. 炎症性疾病的治疗:- 皮肤炎症:短期使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外用。

- 关节炎:短期使用中等剂量口服糖皮质激素。

- 呼吸道炎症:短期使用低浓度糖皮质激素吸入剂。

2. 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特点,选择不同剂型和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

- 移植排斥反应: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糖皮质激素。

3. 代谢调控:- 肾上腺功能减退症: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

- 糖尿病:糖皮质激素使用应谨慎,结合其他抗糖尿病药物进行治疗。

四、本文档涉及附件本文档附有以下相关附件:1. 临床应用指南的表格附件,包含糖皮质激素的剂型、剂量和使用时机等信息。

2. 患者信息传达单,用于记录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情况和患者反应。

五、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药物滥用:指对药物的过度使用或不合理使用,超过了其治疗或预防范围,可能导致不良反应或药物依赖等问题。

2. 糖皮质激素受体:位于细胞内的受体,与糖皮质激素结合后转运至细胞核,影响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

3. 皮质醇:一种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代谢调控等作用。

六、全文结束。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一、简介糖皮质激素(GCs)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内源性激素,可通过模拟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炎症、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本指南旨在提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准确使用建议,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疗效与安全性。

二、药理学2.1 作用机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通过与细胞胞质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影响D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等过程,从而发挥其生物学效应。

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组织纤维化等。

2.2 药代动力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吸收迅速,在体内广泛分布,并与蛋白质结合。

它们经过肝脏代谢,并通过肾脏排泄。

不同剂型和给药途径对吸收和消除影响较大。

三、适应症3.1 炎症性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缓解炎症性疾病的症状,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3.2 免疫调节糖皮质激素可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功能,如器官移植后的抗排异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3 呼吸系统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

3.4 皮肤疾病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湿疹、银屑病等皮肤疾病。

四、用药注意事项4.1 剂量和给药途径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调整,遵循“最小有效剂量、最短疗程原则”。

4.2 用药时机与频次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用药并注意规律性。

4.3 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多种不良反应,如水肿、高血压、骨质疏松等。

医务人员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4.4 注意长期使用问题糖皮质激素的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许多潜在的副作用,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附件: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专家共识表2.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用药记录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糖皮质激素:一类内源性激素,具有免疫、抗炎、抗过敏等多种生物学活性。

2020年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指南

2020年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指南

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专家共识糖皮质激素急诊应用共识专家组自从1929年人类发现可的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治疗作用以来,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急诊医生也越来越多地面临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包括全身使用和雾化使用,本共识旨在指导和规范急诊医生的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使用。

1、糖皮质激素的生物学特性糖皮质激素的基本结构为类固醇(甾体,steroids),由三个六元环与一个五元环组成。

全身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物包括内源性的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以及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泼尼松龙(强的松龙)、甲泼尼龙(甲基强的松龙)、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

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与人体内源性皮质激素功能相同,为短效制剂,同时具有糖和盐皮质激素活性,因此适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疗,但用于抗炎治疗时,水钠潴留不良反应明显。

此类剂型结合球蛋白的能力强,游离激素水平较低,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危害较轻,临床上主要用作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的替代治疗。

但因其抗炎效力弱,作用时间短,不适宜用于治疗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氢化可的松较可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其中,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溶媒为水,氢化可的松注射液溶媒为酒精,后者用于酒精过敏者可能引起过敏反应,且与部分头孢类抗生素一起使用时可能导致双硫伦样反应。

外源性的泼尼松(强的松)等加强了抗炎作用,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延长,为中效制剂。

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主要剂型。

其中泼尼松龙(强的松龙)较强的松更适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

外源性的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更加强化抗炎作用,进一步降低了水钠潴留,并且作用时间更长,为长效制剂。

但HPA轴抑制作用长而强,不宜长期使用,只适合短期使用,因此不适用于治疗慢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倍他米松和地塞米松都可安全地用于肝功能障碍患者,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见表1。

表1 各剂型糖皮质激素比较类别药物等效剂量(mg)糖代谢活性(比值)水盐代谢活性(比值)血浆半衰期(min)作用持续时间(h)短效可的松25 0.8 0.8 30 8-12氢化可的松20 1 1 90 8-12中效泼尼松 5 4 0.8 60 12-36泼尼松龙 5 4 0.8 200 12-36甲基泼尼松龙 4 5 0.5 180 12-36长效地塞米松0.75 20-300 100-30036-54倍他米松0.6 20-300 100-30036-542、糖皮质激素急诊使用时应注意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1诱发和加重感染是急诊使用激素最为担心的不良反应。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是一类常用的内分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炎症、过敏、自身免疫和肿瘤等疾病。

然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使用必须严格遵循医生的指示,因为滥用或错误使用可能导致严重的副作用。

因此,编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对于合理使用这类药物十分重要。

1. 药理学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由肾上腺皮质合成的激素分泌在人体内的一种内分泌激素。

糖皮质激素可以结合到细胞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中,促进蛋白质合成和分解,降低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延长细胞的生存期等。

此外,糖皮质激素还可以调节体内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质代谢等方面的生理过程。

2. 药物分类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两类。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产生,包括皮质醇、皮质酮、17-羟溶血酮等,其中皮质醇是最主要的一种。

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是指通过口服、注射、吸入、局部涂抹等方式,从外部导入人体内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根据作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又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3. 适应症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主要适应症包括:(1)炎症:各种类型的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结节病等。

(2)过敏反应:心血管、呼吸系统过敏反应等。

(3)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4)肿瘤细胞增生:如淋巴瘤、大肠癌等。

4. 注意事项尽管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且疗效显著,但仍有许多副作用需要注意,如:(1)免疫抑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2)骨质疏松:糖皮质激素会影响钙盐代谢,容易导致骨质疏松。

(3)水肿、皮肤瘀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引起水肿、皮肤瘀斑等不良反应。

(4)增加血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以增加血糖,导致糖尿病等代谢异常。

5. 临床应用指南(1)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需遵医嘱,按照剂量和时间等明确的指示进行。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生部办公厅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加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我部委托中华医学会组织专家制订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doc二〇一一年二月十六目录前言 (7)第一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糖皮质激素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8)(一)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8)(二)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8)(三)重视疾病的综合治疗 (9)(四)监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9)(五)注意停药反应和反跳现象 (9)二、糖皮质激素在儿童、妊娠、哺乳期妇女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9)(一)儿童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二)妊娠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三)哺乳期妇女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9)第二章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管理 (11)一、管理 (11)二、落实与督查 (11)第三章糖皮质激素的适用范围和用药注意事项 (12)一、适用范围 (12)二、不良反应 (13)三、注意事项 (13)(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3)(二)慎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4)(三)其他注意事项 (14)四、分类及常用药物(表1~4) (14)第四章糖皮质激素在不同疾病中的治疗原则 (17)一、内分泌系统疾病 (17)(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17)(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18)(三)肾上腺皮质危象 (20)(四)Graves眼病 (20)(五)糖皮质激素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1)二、呼吸系统疾病 (22)(一)哮喘(成人) (22)(二)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23)(三)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24)(四)结节病 (25)(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5)(六)变应性鼻炎 (26)(七)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27)三、风湿免疫性疾病 (28)系统性红斑狼疮 (28)系统性硬化症 (28)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29)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29)类风湿关节炎 (30)系统性血管炎 (31)(二)自身免疫性肝炎 (32)(三)脊柱关节病 (32)强直性脊柱炎 (32)反应性关节炎 (33)银屑病关节炎 (34)未分化脊柱关节病 (34)炎性肠病性关节炎 (35)四、血液系统疾病 (35)(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35)(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6)(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36)(四)淋巴瘤 (37)(五)多发性骨髓瘤 (37)(六)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38)(七)移植物抗宿主病 (38)五、肾脏疾病 (39)(一)肾小球疾病 (39)肾病综合征 (39)新月体肾炎 (40)狼疮性肾炎 (41)(二)间质性肾炎 (42)六、感染性疾病 (42)(一)结核病 (42)(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44)(三)高致病性人禽流感(简称人禽流感) (45)(四)手足口病 (45)(五)肺孢子菌肺炎 (46)七、消化系统疾病 (46)(一)炎症性肠病 (46)(二)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47)(三)重症急性胰腺炎 (47)八、神经系统疾病 (48)(一)多发性硬化 (48)(二)重症肌无力 (49)(三)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50)九、眼科疾病 (51)(一)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51)沙眼急性期 (51)包涵体性结膜炎急性期 (52)腺病毒性结膜炎(急性期) (52)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53)急性变应性结膜炎 (53)自身免疫性结膜炎急性发作 (53)细菌性角膜溃疡 (54)真菌性角膜溃疡 (54)角膜病毒感染 (55)棘阿米巴角膜炎 (55)蚕食性角膜溃疡 (56)干眼 (56)(二)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56)浅层巩膜炎 (56)巩膜炎 (57)(三)葡萄膜炎 (57)(四)视网膜疾病 (58)白塞综合征 (58)V ogt-小柳原田病 (59)视网膜血管炎 (60)(五)视神经炎 (60)(六)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61)(七)眼科手术后 (61)角膜移植术后 (62)青光眼术后 (63)白内障术后 (63)视网膜扣带术后 (63)玻璃体手术后 (64)十、皮肤疾病 (64)(一)天疱疮 (64)(二)大疱性类天疱疮 (65)(三)药物性皮炎 (66)(四)红皮病 (66)(五)湿疹与皮炎 (67)(六)银屑病 (67)十一、重症患者的加强医疗 (68)(一)休克 (68)感染性休克 (68)过敏性休克 (69)创伤性休克 (69)(二)急性肺损伤和(或)ARDS (70)(三)急性脑水肿 (71)十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71)(二)肝脏移植排斥反应 (73)十三、骨科疾病 (73)(一)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73)(二)急性脊髓损伤 (74)前言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下简称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孕产妇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南2023

孕产妇糖皮质激素应用指南2023
妊娠34周后使用ACS可使新生儿呼吸系统发病率略有降低,但死亡率无差异,且新生儿低血糖增加。因此,本指南 指出,晚期早产ACS的使用仅适合于少数经选择的案例或应仅限于前瞻性随机试验。WHO认为,限制34孕周前使用 ACS是防止不安全使用的保障。世界围产医学协会不推荐晚期早产常规提供ACS,不过昆士兰临床指南、英国皇家妇 产科医师学院的指南将妊娠34+6周作为常规使用ACS的孕周上限[10,25],并且对于妊娠35+0~36+6周7 d内行择 期剖宫产或怀疑胎肺不成熟者也可考虑提供单疗程ACS[25]。综上所述,晚期早产ACS的使用存在争议,在前瞻性 研究数据获得之前,谨慎使用ACS。
目前,缺乏ACS对晚期早产子代长期影响的数据 (中等质量证据,有条件的推荐)。
04晚期早产ACS的使用
解读:晚期早产指妊娠34+0~36+6周的分娩,占早产儿总数的75%。尽管晚期早产儿的新生儿病率相对较低,但这 一群体的总体规模较大 [19]。2016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大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晚期早产前使用倍他 米松可显著降低新生儿呼吸系统并发症,减少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并且不增加绒毛膜羊膜炎和新生儿败血症的 发生风险[20]。然而,2022年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发现,晚期早产风险的孕妇使用地塞米松与安慰剂,两组间新 生儿死亡、围产儿死亡、严重RDS、母体细菌感染的发生率相似,但地塞米松组新生儿出生时需要复苏的较少。目 前,还不能排除晚期早产使用ACS临床获益的可能性,但需进一步研究。
解读:多项研究表明,使用首剂ACS后1~7 d分娩的新生儿获益最显著, 即使胎儿在ACS给药后6 h内分娩,新生儿死亡率和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也会有所改善, 当超过7 d时,作用会降低。 Meta分析也表明,34孕周前早产风险高的孕妇,接受完全或不完全疗程的ACS均可改善神经发育结局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是一种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类固醇激素,具有调节机体代谢、免疫和应激等多种生理功能。

在临床医学中,糖皮质激素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和缓解。

然而,由于其副作用和滥用情况,其临床应用需要遵循一定的指南和原则。

本文将介绍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药剂师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使用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但不限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系统疾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视神经炎等。

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方法包括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

具体使用方法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剂量:糖皮质激素的剂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剂量过大会导致副作用,剂量过小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疗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疗程应视患者病情而定。

在达到治疗效果后,应逐渐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给药方式:口服、静脉注射和局部应用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联合用药:在某些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可以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联合用药时应谨慎,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副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包括骨质疏松、消化性溃疡、继发性糖尿病等。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可能会导致病情反复,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停药反应。

因此,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逐步减少剂量直至停药。

禁忌症:糖皮质激素对于某些疾病是禁忌使用的,如活动性肺结核、胃溃疡等。

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前应排除这些禁忌症。

儿童和孕妇:儿童和孕妇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特别谨慎。

在必要情况下,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并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预防措施: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应注意预防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以降低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药物,因其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及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而被医生广泛使用。

随着对该类药物认识的不断加深,临床应用越来越规范和科学。

本文旨在介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基本知识和临床应用指南,帮助医生更加正确、安全地应用该类药物。

一、基本知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一类内源性荷尔蒙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在人体内处于重要的代谢和调节作用。

根据其药效不同,可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三种,具体以药物种类、用途和用量等为准。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抗炎,它们可以抑制细胞因子分泌、中性粒细胞趋化和减少白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有效缓解各种炎症性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气管支气管炎、疱疹性角膜炎等的症状。

此外,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作用,对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丙型肝炎等有一定治疗作用。

二、临床应用指南1.应充分认识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及副作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肿瘤治疗、抗炎、免疫抑制、免疫调节和替代内分泌等多个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它们的过量使用会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糖尿病、高血压、骨质疏松、易感染等,严重者可导致精神障碍、休克等。

2.应具体评估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应用。

在临床实践中,每位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应用均有所不同,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和医疗史,合理制定药物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效果与副作用都与剂量和时间有关,因此,应在剂量、频率及疗程等方向控制。

3.应定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

由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具有多方面影响,医生应定期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包括生化指标、肾功能、肝功能、心电图、骨密度等,以确定治疗是否合理、剂量是否足够、疗程是否过长等详细问题。

4.应加强临床团队合作和药物安全管理。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应用需要全面协作:医生、护士、药剂师等各学科合作,共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药物安全也要得到加强,特别是对于那些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患者,必须建立病例档案,进行监控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注意事项






1.禁用 A.激素过敏 属绝对禁忌症 以下均为相对禁忌症 B.严重精神病史和癫痫 C.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D.活动性肺TB和未能控制的感染(水痘、真菌) E.严重糖尿病和严重高血压 F.骨折和较严重的骨质疏松 G.新近胃肠吻合术后和创伤修复期 H.妊娠初期及产褥期 I. 单纯疱疹性角膜炎、溃疡性角膜炎、角膜溃疡 J.寻常型银屑病。
适应范围与注意事项
一、适应范围 1、内分泌 A、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原发或继发性 B、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C、肾上腺皮质危象 D、Graves眼病 E、诊断性应用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2、风湿免疫
A、弥漫性结缔组织病 a、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 b、系统性硬化症 c、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 d、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e、类风湿关节炎 f、系统性血管炎 B、自身免疫性肝炎 C、脊柱关节病 a、强直性脊柱炎 b、反应性关节炎 c、银屑病关节炎
相对禁忌证 若必须用激素,分析利与弊掂清哪头重



2.慎用 A. Cushing综合征 B. 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心力衰竭 高脂蛋白血症 C. 慢性营养不良 重症肌无力 D. 近期手术后 青光眼 E. 糖尿病 精神病倾向 高血压 消化性溃疡 F. 妊娠 哺乳 儿童 G. 病毒感染 感染性疾病必须与有效抗生素合用。
B. 给药剂量 (pred.) 长期维持量 2.5mg-15mg/d 小剂量 <0.5mg/kg/d 中剂量 上述二者之间 大剂量 >1mg/kg/d 冲击剂量 7.5-30 mg/kg/d
C. 疗程




冲击疗程 3-5d 爆发性感染、过敏性休克、重症药疹、 狼疮性脑病、急进性肾炎、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过敏性 喉头水肿 短疗程 <1m 结脑、结胸、剥脱性皮炎、急性排斥反 应 中疗程 <3m 风湿热 长疗程 >3m SLE、溶贫、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 终身替代 原发/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3.其他注意事项
A. 激素的交叉过敏 B. 积极措施 a. 低钠高钾高蛋白饮食 b. 补钙和维生素D c. 加服预防消化性溃疡和出血的药物 保护胃黏膜 C. 药物相互作用 a. 增加代谢降低作用 巴比妥酸、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扑米酮、利福平 b. 升高血浓度 避孕药、利托那韦 c. 排钾利尿剂→低钾 d. 非甾体类消炎药→消化道出血 溃疡

5、肾脏
A、肾小球疾病 a、肾病综合症 b、新月体肾炎 c、狼疮性肾炎 B、间质性肾炎
6、感染
A、结核 TB 浆膜炎 减少渗出 预防粘连 B、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C、人禽流感 D、手足口病 E、肺孢子菌肺炎 常见于AIDS患者
7、消化 A、炎症性肠病 B、重症急性胰腺炎 C、嗜酸细胞性胃炎 8、神经 A、多发性硬化 B、重症肌无力 C、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 9、眼 A、眼表急性炎症和干眼 B、急性浅层巩膜炎和巩膜炎 C、葡萄膜炎 D、视网膜疾病 a、白塞综合症 b、视网膜血管炎 E、视神经炎 F、眼科术后 角膜移植 青光眼 白内障 玻璃体术后
2.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A. 品种选择 强的松/泼尼松 Prednisone 强的松龙/氢化泼尼松 Prednisolone 甲强龙/甲泼尼松 Methylprednisone 氟美松/地塞米松 dexamethasone
等效剂量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强龙 地米 mg 5 5 4 0.75
二、特殊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儿童 生长 发育 根据年龄 体重 体表面积 2.妊娠 大剂量 : 不宜妊娠。 孕妇慎用 3.哺乳 中大剂量 中长疗程 : 不应哺乳
临床应用管理
1.若无明确的适应症,则严格限制其使用。 2.冲击疗法,需主治医师以上决定。 3.长疗程方案,需主治医师以上决定。 4.紧急情况时,酌情放宽,但<3l Application of Glucocorticosteroid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lucocorticosteroid) 在临床各科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广泛应用 (三大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但临床 不合理应用非常突出,给患者的健康及生命造 成重大影响。合理应用的关键取决于两点:适 应症的准确掌握和治疗方案的合理制定。
10、皮肤 A、天疱疮和大疱性类天疱疮 B、药物性皮炎和银屑病 C、红皮病 湿疹 皮炎 11、ICU A、休克 感染性 过敏性 创伤性 B、急性肺损伤 C、急性脑水肿 12、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A、肾移植 B、肝移植 13、骨科 A、运动系统慢性损伤 B、急性脊髓损伤
二、不良反应
1. 医源性库欣(柯兴Cushing)综合征:向心性肥胖、 满月 脸、皮肤紫纹、出血倾向、糖尿、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 无菌性骨坏死、女性多毛痤疮、月经紊乱、 闭经不孕、男 性阳痿。 2.诱发或加重感染 细菌 病毒 真菌 3.诱发或加重溃疡病甚至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4.高血压 、充血性心衰和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形成 5.高脂血症 6.肌无力、 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8.精神症状、焦虑、兴奋、欣快、失眠、精神失常、癫痫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10.长期外用 吸入
D. 给药途径
全身给药 po、im、iv、ivdrip 局部给药 吸入、局注、局滴、涂抹
3.重视综合治疗 加强抗感染治疗、有效地支持治疗。给力 4.监测不良反应 感染、钠水潴留、血糖升高、血脂紊乱、血压、 出血倾向、骨质疏松、股骨头坏死、向心性肥 胖
5.停药反应与反跳现象
A.停药反应 中长期或大剂量 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 轻:精神萎靡、乏力、关节肌肉痛 重:发热、恶心、呕吐、低血压 肾上腺皮质危象:高热、胃肠紊乱、循环虚 脱、神志淡漠、谵妄昏迷 B.反跳现象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glucocortisol
THANK YOU !



3、呼吸 A、成人哮喘 B、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C、变态反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 D、结节病 E、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F、变应性鼻炎 G、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
4、血液 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AIHA B、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 D、淋巴瘤 ML E、多发性骨髓瘤 MM F、慢性嗜酸粒细胞白血病及高嗜酸粒细胞 综合征 G、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
药理作用

生理作用:糖、蛋白质、脂肪三大物质代谢的调控 所必需,并且调节钠、钾、水的代谢。 药理作用:抗炎、抗毒、抗休克、抗免疫、调节血 细胞,即“四抗一调整”。 作用时间:短效 半天 可的松 中效 1天 强的松 强的松龙 甲强龙 长效 2天 地塞米松


一、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1.严格掌握治疗的适应症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症尤其是相对适 应症较广的药物,致其在临床应用上随意性很大, 未严格按照适应症给药的情况很普遍。一个典型 的例子就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 而使用。 虽然糖皮质激素是作用最强大的免疫抑制剂 之一,但临床并非适用于所用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桥本病,1型糖尿病和寻常型银屑病就不是适应 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