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人教版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精选篇1课题:第1课色彩的和谐课时:2课时课堂类型:造型表现教学目标:1、认识邻近色,掌握邻近色的调配规律。
2、用邻近色进行涂色练习。
3、感受色彩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邻近色并掌握其调色方法。
2、如何运用邻近色表现出和谐的色彩搭配和完整的画面效果。
教具学具:水粉颜料,毛笔,调色盘,笔洗,作业纸、报纸,抹布。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引导欣赏:(1)欣赏生活中的邻近色画面(2)出示课题——“色彩的和谐”。
(3)复习对比色,比较邻近色与对比色的区别。
2、目标发展:(1)什么是邻近色?(出示色轮)在色环上,相邻近的色彩,称为邻近色。
如:黄——黄绿——绿红紫——紫——蓝紫黄橙——橙——红橙(2)寻找邻近色(师生互动)A、家居图片B、生活图片C、建筑图片(3)欣赏画家作品,找出邻近色,并说说邻近色在画面中产生的效果:和谐(4)师示范邻近色的调配方法3、作业:用邻近色组织一幅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评五、课后拓展:寻找邻近色的彩纸,用剪贴的形式表现色彩的和谐。
人教版五年级美术教案精选篇2教材分析:本节课,我主要以椅子功能、造型、材质为入手点,进行课程设计。
因为对于设计课程,很多小学生的眼界和思维水平比较低,思维比较狭隘,所以在课程设计上,主要注重学生眼界的扩展,和思维水平的提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椅子的相关知识及设计的基本内涵,培养学生的设计及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运用多媒体演示,分析讲解、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设计能力。
创作出造型新颖、美观、大方、实用性强的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通过设计和动手操作体验椅子的造型艺术。
教学重点:椅子的结构、功能等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如何设计一款造型别致的椅子。
教具准备:课件、水彩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了解不同风格和流派的美术作品,拓宽视野。
1.2 教学内容欣赏各类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
进行小组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或欣赏网络美术作品。
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提高学生对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的掌握。
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艺术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创作各类美术作品,如人物、风景、静物等。
尝试不同风格的绘画,如写实、抽象、卡通等。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绘画练习,如绘制线条、填充颜色等。
提供示范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雕塑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对材料的运用和制作技巧的掌握。
3.2 教学内容学习雕塑的基本技巧,如塑造、雕刻等。
使用不同材料进行雕塑创作,如泥、纸、木等。
创作具有个性的雕塑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3.3 教学活动提供雕塑示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雕塑创作。
组织学生展示作品,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设计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意识。
培养学生对设计在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的理解。
4.2 教学内容学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构图、色彩、版式等。
进行各类设计创作,如海报、书籍、产品等。
了解设计在社会中的应用,如广告、包装、环境等。
4.3 教学活动提供设计示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

06
现代美术流派赏析与创作 尝试
抽象表现主义绘画风格探讨
抽象表现主义概述
简要介绍抽象表现主义的起源、 发展及主要特点,帮助学生了解 该流派的基本概念。
代表画家及作品分
析
选取几位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 家,如杰克逊·波洛克、威廉·德库 宁等,对其代表作品进行深入分 析,引导学生理解抽象表现主义 的绘画语言。
课程目标
学习纸艺的基本技巧,培养创意和审美 能力
教学内容
讲解纸艺的历史、种类和基本技法;示 范多种纸艺造型的制作过程;学生动手 实践,创作自己的纸艺作品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实践相结合
课程资源
彩色卡纸、剪刀、胶水、颜料等
布艺玩偶设计与制作
课程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布艺玩偶的设计与制作技巧,培养动 手能力和创造力
掌握色彩的对比与调和原则,学习如何运 用色彩表现画面的主题和情感。
构图原则及实践
01
02
03
构图的基本要素
了解点、线、面等构图基 本要素,及其在画面中的 作用和表现力。
构图的基本原则
学习对称与均衡、对比与 调和、节奏与韵律等构图 原则,理解其在画面中的 运用。
构图的实践应用
通过临摹、写生等方式, 实践运用构图原则,提高 画面的组织能力和表现力 。
与学生共同制定创意、技巧、表 现力等方面的评价标准,明确评
价目的和要求。
同学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学会欣 赏他人的作品,并从他人的作品中 汲取灵感和经验。
教师点评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肯定 优点,指出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激励学生不断进步。
04
手工制作艺术品设计与制 作
纸艺造型创意无限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PEP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PEP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认识彩色铅笔教学目标:- 了解彩色铅笔的种类和特点- 掌握使用彩色铅笔进行绘画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对彩色铅笔的喜爱和兴趣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 紙张- 绘画实例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几种不同颜色的彩色铅笔,激发学生对彩色铅笔的兴趣2. 知识点讲解:介绍彩色铅笔的种类和特点,例如油性铅笔和水性铅笔等3. 示范练:展示一些简单的绘画实例,演示使用彩色铅笔进行绘画的技巧和方法4. 学生练:让学生使用彩色铅笔进行自由绘画,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颜色和技巧5.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点评和鼓励,引导他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绘画水平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多参加美术比赛和展览,提高他们的绘画能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研究其他绘画材料的使用方法和特点,如水彩画、粉笔等第二课:欣赏名画《蒙娜丽莎》教学目标:- 了解《蒙娜丽莎》这幅名画的背景和特点- 发展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 培养学生对名画的兴趣和热爱教学准备:- 《蒙娜丽莎》的图片或海报- 图片展示设备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蒙娜丽莎》的图片,让学生猜测画中人物的表情和特点2. 知识点讲解:介绍《蒙娜丽莎》的背景和作者,解释画中人物的神秘和魅力3. 欣赏分析: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中的细节,讨论画家的用色和构图技巧4. 学生表演:让学生模仿画中人物的表情和姿态,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验5. 学生创作: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蒙娜丽莎》的感受和想法教学延伸:-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近距离欣赏名画并写下自己的观后感- 鼓励学生研究绘画技巧,尝试模仿和创作自己的名画作品......(以下根据教案内容继续编写)。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新课标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
1.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学会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评价美术作品。
观察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学会欣赏和评述。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难点:能够有深度的评述美术作品。
1.4 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1.5 教学准备准备相关的美术作品图片或实物。
准备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1.6 教学步骤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术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第二章:绘画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学习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如写实、抽象等。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难点:能够创造性地进行绘画。
2.4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实践等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2.5 教学准备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准备相关的绘画作品图片或实物。
2.6 教学步骤讲解和示范基本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实践,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第三章:雕塑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雕塑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和创造力。
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不同的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等。
学习不同的雕塑表现方法,如写实、抽象等。
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雕塑能力。
3.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基本的雕塑技巧和表现方法。
难点:能够创造性地进行雕塑。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欣赏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如写实、抽象等。
2. 学会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评价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不同风格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从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评价作品。
3. 每组选取一幅作品进行详细评价,分享评价心得。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绘画技巧,提高创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 创作一幅反映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绘画技巧,如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2. 学生练习绘画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创作一幅反映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
4.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三章:手工制作与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环保,珍惜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等。
2. 设计并制作一件环保主题的手工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手工制作技巧,如剪纸、折纸等。
2. 学生练习手工制作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设计并制作一件环保主题的手工作品。
4.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四章:雕塑与塑造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雕塑技巧,提高造型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发现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学习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等。
2. 创作一幅反映自然景观的雕塑作品。
教学步骤:1. 教师讲解雕塑技巧,如泥塑、石雕等。
2. 学生练习雕塑技巧,教师个别指导。
3. 学生创作一幅反映自然景观的雕塑作品。
4. 教师评价学生作品,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图案与设计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图案设计能力,提高创新能力。
2.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理解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学习图案设计技巧,如重复、对称等。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人教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了解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学会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述。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
引导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2 教学内容欣赏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如绘画、雕塑、设计等。
分析作品的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之间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1.3 教学步骤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引导学生从形式、内容、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与评述。
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之间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彩笔、水粉等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色彩、线条等绘画元素,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2.2 教学内容学习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运用构图、色彩、线条等绘画元素进行创作。
创作出一幅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绘画作品。
2.3 教学步骤介绍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色彩、线条等绘画元素进行创作。
提供素材或主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的绘画创作。
指导学生调整和完善作品,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第三章:雕塑与塑造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雕塑材料进行立体创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雕塑技巧,如塑造、雕刻等,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象。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3.2 教学内容学习雕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雕塑技巧。
运用塑造、雕刻等技巧进行立体创作。
创作出一件具有个性和创意的雕塑作品。
3.3 教学步骤介绍雕塑材料的使用方法和雕塑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塑造、雕刻等技巧进行立体创作。
提供素材或主题,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个性化的雕塑创作。
指导学生调整和完善作品,培养空间感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章:设计与社会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设计思维进行创意设计的能力。
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到设计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本教案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一、教学目标二、教学重难点三、教学准备四、教学过程五、课堂作业六、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研究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3.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二、教学重难点:1.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2.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教具、茶水等;2.学生准备:研究用品、作品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知识,复中国画的基本构图方法;2.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
二、正文环节:1.教师讲解中国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中国画的文化背景;2.教师讲解中国画的基本绘画技法,如水墨、颜料等;3.教师讲解中国画的表现手法和特点,如写意、工笔等;4.教师示范绘画技法和表现手法,让学生跟随练;5.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总结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2.教师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课堂作业:1.学生完成本节课的绘画作品;2.学生复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2.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1课:形的魅力本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通过绘画和造型表达形的美感和魅力。
学生将研究不同形状的基本概念,如线条、形状、空间和比例。
通过练不同的技巧,如素描、速写和模型制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形的魅力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第2课:形体的组合本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将不同的形体组合在一起,以创造更复杂和有趣的形态。
学生将研究如何使用基本几何形状和曲线来构建形体,并探索不同的比例和空间关系。
通过练不同的技巧,如立体绘画和模型制作,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形体的组合技巧,并将其应用于自己的艺术作品中。
第3课:抽象的雕塑本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抽象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艺术创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照片(感受照相取景)师问:哪一张好看的,为什么?生答:略
2.导入课题:《静物写生》
二.发展阶段:
1.什么是静物画
静物画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门类。
它指以日常生活中无生命的物体为主要描绘对象...也就是说从概念的意义上,西方的静物画与动物画只在极小的范围内有一定的重合现象。
(4)、用水笔从前至后逐个描画
二.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组静物写生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三.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四.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五.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多进行观察和静物写生,锻炼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还可以进行风景写生。第五课静物写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写生的意义,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及重要性。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掌握写生的方法,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观察事物的能力。体会写生的乐趣。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写生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学会用线描的方法表现静物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写生的构图知识【教学难点】:用线描的表现方法
(3)这张人物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仔细观察它的嘴是什么?他的头发?他的眼睛?这是什么地方?(用房间的摆设巧妙地构成了一张人脸,作者的想法可真大胆,有创意。)(4)这张作者用什么来拼摆人物的。(用蔬菜来拼摆表示的)
可真是一些有趣的变了形的人物脸部形象。
2、朱老师这儿也有两张变了形的脸型,(贴在黑板上)并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些材料,有谁愿意上来也给大家来拼摆不一样的人物头像吗?
【教学重点】:
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教学难点】:
对不同静物的观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阶段:
1.欣赏一组静物的变化
师问:看了这些变化,有什么想法吗?为什么?
生答:
2.导入课题:《多样与统一》
二.发展阶段:
1.学习知识窗内容:
三个苹果的例子
2、学生活动:
把自己准备的实物进行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三个唤醒”既:一唤醒学生的色彩情感性元体验。儿童用色彩对喜怒哀乐的独特的理解和运用表现是最本真、最天才、最富有个性的,教师要诊视和保护并唤醒。二唤醒学生对表情的认识由无意的感受到有意的观察再到富有创意的表现创作。三唤醒学生只是对造型的技术关注到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在本课的学习中除了学习表情的刻画还要延伸到对万千世界喜怒哀乐的关注懂得和谐共存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2、学生玩游戏,分别点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感受造型的变化。(两个同学玩)3、她什么变了?(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她是怎么变的?(五官的造型变了)揭题:变
二、新授
(一)造型变
1、看朱老师又给同学们变了(欣赏)
(1)你喜欢这张作品中的什么地方?(鼻子有趣,用人物来替代的)
(2)这张作品你喜欢它的哪儿啊?(眼睛是用人来表示的,鼻子是用温度计来表示的,头上还有云彩呢)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思考:用立体形状还可以创造什么作品。第三课抽象雕塑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无论各种材料,经过巧妙的构思,能创造书抽象的雕塑。
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所选择色卡的理由。
⑷出示课题。(喜怒哀乐)
【观察表情,感受特征】
⒈做游戏,展示不同的表情。
⒉请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到黑板前根据对应的表情色卡用不同的形状在上面摆放出不同的表情,并对特征加以说明。
⒊请学生根据不同的表情进行成语交流。第七课夸张的脸: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欣赏毕加索等大师的作品特点,同时观察中国京剧脸谱中人物脸谱的变化特点。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形体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进行雕塑创作。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利用废弃物进行再创造,美化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形体的基本特点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形体进行雕塑创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欣赏几何石膏形体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学会喜、怒、哀、乐不同表情的特征及美术表现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心情与表情的关系,并掌握美术语言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人文关怀之情,提高想象力、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喜、怒、哀、乐表情特征进行大胆想象表现。
师问:看了这些形体,有什么特点吗?为什么?
生答:略
2.导入课题:《抽象雕塑》
二.发展阶段:
1.抽象的特点:几何形体
2、《抽象雕塑》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欣赏雕塑作品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艺术家是如何设计、构思抽象雕塑的?(学生讨论)生答:略
师小结:想象空间很大
抽象雕塑基本结构。
由几何形体构成(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2、让学生收集各种身边的物品,运用于人物表现之中。
3、指导根据学生自己的想象,同时模仿运用大师的表现方法和脸谱表现的特点,设计出有新意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模仿大师作品表现方法,设计有特点的作品。
【教学难点】:
学生大胆想象,设计富有创意和夸张的形象。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毕加索大师的作品,和相关的京剧脸谱的资料,制作课件供学生欣赏。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几何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抽象雕塑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
1.小组单位展示、评述学生自己的作品。
2.学生代表向全班同
3.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
第二课形体的组合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形体是具有三维空间的立体实物。掌握形体的基本知识,并学会应用各种形体来组成艺术作品。
3.制作步骤:
(1)、用取景框构图(2)、在画纸上定好写生对象位置(高和宽)
(3)、按从前到后的顺序描绘(4)、仔细描绘,做到统一有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完成一幅静物写生2.学生练习3.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学生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生答:是立体的
2.导入课题:《形体的组合》
二.发展阶段:
1.形体的特点:是指具有长、宽、高三度空间的立体实物。它可分为“自然形体”“几何形体”。
2、《形体的组合》的特点(学生讨论找规律)
展示各种建筑、雕塑形体等。
师问:请欣赏找一找它们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
生答:略
师小结:形体是建筑、雕塑基本结构形的分类(知识窗内容)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多样与统一在绘画构图中的作用,尝试自己动手做一个取景框,进行构图训练。并从活动中体会到乐趣。
3、培养学生的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利用视觉感受事物的不同和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进行静物写生
第二课时
第一课形的魅力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3.展示并评述自己的作品。
六.收拾和整理:
收拾并整理好自己的桌面。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思考:抽象雕塑作品可以运用在那些地方、环境中。观察、收集厦门市有那些抽象的城市雕塑作品。第四课多样与统一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基本知识。了解多样与统一的基本规律。并利用多样与统一的规律,画一组静物。
几何形体(人工创造的有三角形、正方形、矩形、圆等)
自由形体(自然界存在的)
三.拓展阶段:
1.怎样运用各种形体组成立体雕塑作品(小组讨论)。
2、让学生把自己准备好的废弃物--立体形的实物,展示并思考再创作。
3.制作步骤(教师示范)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设计、制作一件立体作品。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回辅导。
【学生准备】:
收集身边各种现成品用于人物的表现之中,并带好相关的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游戏;(形状的改变)
1、大家已经看到朱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小朋友,她呀还会变了!(电脑多媒体课件)如果你在这些(头发、眼睛、鼻子、嘴、脸型)小按纽上面点击一下,她就会变成另外一幅模样,你想玩一玩吗?看她是怎么变的?
七.教学延伸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