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M简述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
EMCM简述黄金市场的演变过程

EMCM简述黄金市场的演变过程从事黄金买卖的交易所都有一种特色,即使是一家小小的交易公司,里面也是情绪高昂、喧闹异常。
由于政治和经济情况的变化都会引起金价的升跌,交易商必须随时收听有关世界各地政治与经济情况的报道。
无论是中东杂志所做的有关石油价格的评论,或者南非金市的销售量等等消息,对现代的黄金交易商而言都是同等重要的消息。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对黄金的交易持完全不加限制的政策,而大多数国家都有对黄金交易和管理的具体限制和规定,甚至在特定时代的某些地区,私人持有黄金可能会被当局判处死刑。
因而在黄金买卖中有“黑市”和“灰市”两种情况。
所谓“黑市”,就是在黄金的持有被完全禁止的地方,需要以不正常的高价才能在暗中交易的市场(即“黑市”)上买到。
黑市的高昂价格常造成日益猖獗的黄金走私集团。
印度是黄金走私最为严重的国家,走私进入印度的黄金,大部分经过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迪拜。
从迪拜经过阿拉伯海湾到印度,是世界上最为活跃的一条黄金走私路线。
所谓“灰市”,是指像大部分的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的国家,黄金的买卖和持有要受到许多方面的限制,即便能够持有或买卖黄金,往往也要课以重税。
当然,即便是在拥有自由市场和公开市场的国家中,黄金市场的买卖通常也得对官方做报告、请示,真正毫无限制的国家是十分稀少。
主要按照市场结构的演变,将世界黄金市场演变分成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1945-1968年,西方工业国建立黄金总库,把私人交易的黄金价格和官方美元价格联系起来,据此控制黄金的市场价格。
第二阶段:1968-1972年,放弃黄金总库,建立双重黄金市场。
目的是把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黄金交易和私人黄金市场隔离开来。
1972年加拿大温尼伯格商品交易所试验黄金期货。
第三阶段:1973-1982年,1973年美元和黄金脱钩,西方主要工业国放弃双重黄金市场,形成统一的国际黄金现货市场。
其间美国政府和IMF多次拍卖黄金。
1975年美国政府允许私人买卖、储备黄金。
黄金市场发展史

黄金市场发展历史自公元560年前,至1971年布雷顿森林制度终结期间,全球各个国家一直使用黄金作为单一或其中一种货币,国家及人民更早已有积存黄金作为储备的习惯。
黄金是人类较早发现并利用的金属。
由于黄金罕有、特殊和珍贵,因此有“金属之王”的称号,享有其它金属品种无法比拟的盛誉,其显赫的地位近乎永恒。
正因为黄金具有这一“贵族”地位,黄金曾经是财富和华贵的象征。
随着社会的发展,黄金的经济地位和应用层面不断发生变化,但目前仍然在各国的国际储备中占有一席之地,是一种同时具有货币属性、商品属性和金融属性的特殊商品。
黄金在现代金融市场的角色:货币职能下降,在工业和高科技领域方面的应用在逐渐扩大,是全球公认有价值的流通货币,属于世界性的储备。
全球争相成立黄金交易所和交易平台,推出众多黄金的投资衍生工具和理财产品,更重要的是,黄金是投资者所认识最多的投资工具。
20世纪60年代前黄金作为交易媒介已有3000多年历史。
经过一段漫长时期,金本位制度逐渐确立,在1717年成为英国货币制度的基础,至19世纪末期,欧洲国家已广泛实行金本位制度。
美国于1900年实行金本位制度。
在国际方面,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用于结算国际收支差额,黄金从收支出现逆差的国家流入收支出现顺差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正式在1919年停止实行金本位制度,但于1926年恢复使用金本位制度。
而踏入20世纪30年代初,世界经济处于动荡时期,迫使大部分国家放弃以黄金兑换货币的制度,只允许中央银行及各国政府之间进行黄金交易活动。
在此情况下,形成了美元兑换制度,使美元可以在联邦储备局兑换黄金。
国际间在1934年签署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确认了这个制度,并一直实行至1971年。
193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将联邦储备局买卖黄金的官价升至每盎司35美元,联帮储备局与欧洲的中央银行一直致力维持这个兑换价至1968年。
1960年期间由于自由市场对黄金作为制造首饰及投资用途的需求日增,美国连同英国、比利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德及瑞士成立黄金总库,希望把黄金市价保持在接近官价每盎司35美元的水平。
国际黄金市场的历史与发展

国际黄金市场的历史与发展黄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被发现和使用的贵金属之一,自古以来就被视为一种特殊的财富和货币。
黄金的持久价值和稀缺性使得它成为了国际交易中的重要资产。
国际黄金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黄金市场经历了许多变迁和演变。
国际黄金市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0年左右的古希腊和罗马时期。
古希腊和罗马是最早开展黄金贸易和黄金币铸造的文明之一、黄金作为一种贵重的商品和货币同时存在,被广泛用于国际贸易和支付。
随着古希腊和罗马帝国的衰落,黄金市场逐渐衰退。
黄金市场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复苏是在16世纪的欧洲探险时代。
当时欧洲的探险家通过海洋航行开始开发世界各地的财富和资源。
许多国家通过探险和殖民地化获取大量的黄金,并将其运回本国。
这导致了黄金的流通大幅增加,并且推动了黄金市场的重新繁荣。
17世纪开始,黄金市场逐渐迈向了现代化。
荷兰成为当时黄金交易的中心。
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和南美洲的殖民地中发现了大量的黄金资源,并将其带回荷兰进行交易。
此外,荷兰也发行了第一种纸币,也就是黄金收据,以代替黄金直接交易,进一步推动了黄金市场的发展。
19世纪的工业革命对黄金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黄金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
许多新的黄金矿床被发现,特别是在美洲地区。
美国在19世纪中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淘金热潮引发了全球性的黄金热潮。
这些黄金资源的不断增加和工业需求的增长推动了黄金市场的发展。
20世纪的金融体系重塑了国际黄金市场。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给黄金市场带来了稳定和透明度。
根据布雷顿森林体系,黄金被作为国际货币的支持,并且每盎司黄金的价格被固定为35美元。
然而,1971年尼克松宣布取消黄金兑换美元的权利,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国际黄金价格开始由市场供求决定,成为自由浮动的资产。
国际黄金市场的发展也受到金融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影响。
黄金交易从传统的现货市场逐渐发展为现代化的交易所和衍生品市场。
世界黄金产业发展简况

黄金可能是人类最早发现和使用的金属,与人类为伍已有八千年至一万年的历史,大约是人类新石器时代的后期。
早在六千多年前古埃及就有生产和使用黄金的文字记载,尼罗河地区是人类最早的产金地。
横跨东西方的连接爱琴海和幼发拉底河的交通要道上的有吕底亚国盛产砂金,因而公元前700年在那里诞生了人类的第一块铸金币。
此后欧洲多脑河流域的达契亚王国因盛产金银而富甲一方,而为强权所觊觎,先后为古罗马和波斯帝国所征服,直到第一次大战后罗马尼亚才做为一个独立国家屹立于世。
十五世纪之后拉丁美洲成为全球主要的金银产地,1700年1820年的120年中西班牙仅从巴西就掠夺了1400吨黄金。
总的来看十九世纪中叶以前虽然黄金产量不断增长,但之前的五千年人类总计仅生产了一万吨右左的黄金,年均产量仅有区区的两吨,黄金生产力是十分低下的。
黄金社会生产力的突破发生在十九世纪的后半叶,十九世纪后半叶的50年黄金产量超过了之前的5千年,黄金产地扩展到多个国家。
这一时期黄金生产力突破首先发生在当时的俄国,到1840年其产量已达43.5吨,1847年俄国黄金产量至少为全球新增黄金产量的60%;1848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黄金发现更将全球黄金产量推向了一个新高峰,1851年美国黄金产量达77吨,至1853年更达93吨;几乎同时澳大利亚1850年未也发现了黄金矿藏,1852年已有26.4吨的产量;而南非则给这个黄金生产力的突破带来了更大的推动力,南非的黄金开采始于金刚石的开采,以寻找金刚石矿为目标的探矿者在无意之中于1886年发现了世界级的大金矿,至1898年南非金年产量已达120吨,由此取代美国成世界第一大产金国,并一直保持到2007年,成为百年之冠;加拿大搭上了黄金生产力大突破的末班车,于1896年在育空河支流发现了黄金,一直开采到20世纪中后期。
这五个国家是十九世纪后半叶黄金生产的主力军,并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
二十世纪黄金产量的增长虽低于十九世纪下半叶,但进步仍是突出的。
国际黄金市场发展趋势概述

国际黄金市场发展趋势概述【摘要】全球黄金市场体系的发展分为国内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随着黄金非货币功能的强化,黄金的工业需求、日常消费需求增加,各地黄金交易繁忙,从而诞生了许多的黄金交易市场。
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50多家黄金交易所(亚洲16家、美洲14家、欧洲12家、非洲7家)。
从交易所的分布就可以看出,发达国家在全球黄金市场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在黄金交易方面占据领先的地位。
本文以下将梳理主要国家黄金市场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黄金市场美国英国苏黎世香港一、美国黄金市场发展趋势美国的黄金期货市场非常成熟且是美国的黄金交易优势,交易模式与交易方式极其灵活。
美国的纽约交易所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期货交易场所。
1、历史演变早在1833年,美国就成立了国家金属交易所,经营黄金交易,但是当时美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与英国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黄金交易中心在英国伦敦。
时隔100年后,即1933年,美国成立纽约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取消黄金交易,同时政府还禁止私人拥有黄金。
1974年,美国又正式解除黄金交易禁令,商品交易所又开始从事黄金交易。
这时,美国黄金市场由5家交易所组成——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芝加哥国际商品交易所、底特律、旧金山和布罗法相关交易机构。
1982年10月,纽约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推出黄金期货交易。
1994年,纽约商品交易所合并了纽约商品交易所有限公司并定名为纽约商品交易所。
纽约商品交易所主要从事期货交易,包括NYMEX和COMEX两大部分。
目前COMEX 有关黄金交易的品种相当丰富,包括黄金期货、迷你期货、黄金期权和黄金基金。
2、美国黄金市场的发展政策支持第一,监管政策。
美国的黄金市场监管由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交易所自我管理相结合。
政府管理在本质上就是有效的联合监管、各司其职的机制,即国家黄金管理由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储备银行、美国财政部以及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联合监管。
美联储和财政部对国家金库黄金实行货币化管理,其中美联储主要负责黄金储备管理与经营、国际合作、国际清算与支付,相关具体决策会同财政部协商。
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及趋势分析

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及趋势分析黄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贵金属,其市场在历史上经历了许多变迁。
本文将对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和当前的趋势进行分析。
一、古代黄金市场的兴起古代黄金市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古代,黄金不仅仅是一种财富的象征,也是一种货币形式。
在埃及、古希腊、罗马等大文明时代,黄金被广泛用作货币媒介,用于贸易交易和财富积累。
这些古代文明的黄金市场为后来的黄金交易奠定了基础。
二、黄金市场的现代化随着工业革命和金融体系的发展,黄金市场逐渐实现了现代化。
十九世纪末,伦敦黄金市场成立,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交易中心。
美国的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纽约商品交易所也相继开设了黄金期货交易,使得黄金市场的流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
三、20世纪的黄金市场在20世纪,黄金市场经历了一些重要的变革。
1971年,美国宣布取消与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制度,从而使得黄金价格可以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此后,黄金价格开始波动较大,投资者也开始将黄金视为一种避险资产。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随着冷战结束和国际政治形势的改变,黄金价格下跌,进入了长达20年的熊市。
四、21世纪以来的黄金市场21世纪以来,黄金市场呈现出新的趋势。
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金融风险的增加,使得投资者再次将黄金视为一种避险资产。
特别是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黄金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涨。
此后,黄金价格一直保持相对高位。
同时,随着金砖国家经济的崛起和中产阶级的扩大,对黄金的需求也在增加。
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对全球黄金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
此外,一些新兴市场和投资者也开始将黄金作为多元化投资组合的一部分。
五、未来黄金市场的趋势分析对于未来黄金市场的趋势,存在一些不确定性。
首先,全球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金价。
其次,地缘政治风险和贸易紧张局势可能导致投资者避险情绪的增加,从而推高黄金价格。
此外,科技的发展和新的采矿技术也可能影响黄金的供给。
总体而言,黄金市场的历史演变显示出其在金融和商品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黄金的发展历史

黄金的发展历史
黄金的发展历史
黄金作为一种贵金属,其发展历史与人类文明史密切相关。
黄金的用途广泛,既是艺术品和珠宝的主要材料,也是重要的金融资产。
以下是黄金发展历史的几个主要阶段:
1.皇权垄断时期
在古代,黄金通常被视为皇权和财富的象征。
许多国家的统治者都试图垄断黄金的开采和加工,以巩固自己的权力。
在这一时期,黄金开采和加工技术相对落后,黄金的供应量非常有限。
2.金本位时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黄金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货币资产。
在金本位制度下,黄金与货币直接挂钩,从而保证了货币的价值和稳定性。
这一时期,黄金的供应量逐渐增加,价格相对稳定。
3.布雷顿森林系时期
在二战后,世界各国达成协议,建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该体系中,黄金作为国际储备资产,与美元直接挂钩。
这一时期,黄金的价格受到美元价值的直接影响,而美元的价值又受到黄金价值的影响。
4.黄金非货币化时期
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黄金逐渐失去了其作为国际储备资产的地位。
然而,黄金作为贵金属和珠宝材料的作用仍然存在。
此外,黄金还被广泛用于投资和避险工具。
在这一时期,黄金的价格受到市场供求关系、经济形势、政治事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总结来说,黄金的发展历史经历了皇权垄断时期、金本位时期、布雷顿森林系时期和黄金非货币化时期等几个阶段。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黄金的用途和价值也在不断变化和发展。
全球金融市场的演变历程

全球金融市场的演变历程金融市场作为全球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资金配置、风险管理、信息传递等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金融市场也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演变历程。
本文将从不同时期的全球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出发,探讨其演变历程及影响因素。
一、古代金融市场古代金融市场起源于公元前3000年的美索不达米亚,当时的金融活动主要集中在贸易、借贷和汇兑等方面。
随着古代文明的发展,埃及、希腊、罗马等国家也相继建立起自己的金融市场体系,其中以罗马帝国的金融市场最为繁荣。
古代金融市场的特点是以黄金、白银等贵重金属为主要交易货币,金融活动相对简单,缺乏现代金融工具和制度。
二、近代金融市场近代金融市场的演变主要始于17世纪的荷兰和英国。
荷兰阿姆斯特丹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发展了股票交易所、期货市场等金融工具。
英国则在18世纪逐渐崛起,伦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发展了现代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
近代金融市场的特点是金融工具和制度日趋完善,金融活动日益多样化,金融市场开始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三、20世纪金融市场20世纪是全球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华尔街逐渐崛起。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转折点,各国货币开始以美元为基准进行固定汇率。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金融创新的推进,全球金融市场进入了快速扩张期,股票、债券、外汇等金融产品层出不穷,金融衍生品市场蓬勃发展。
四、21世纪金融市场21世纪初,全球金融市场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2010年的欧债危机等,金融市场波动频繁,风险暴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金融市场的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跨境资本流动日益频繁,金融监管和风险管理面临新挑战。
同时,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也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革机遇,比特币、区块链等新型金融科技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金融市场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EMCM简述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
在EMCM看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变迁的历史。
(一)金本位制出现前
金本位制出现前,虽然黄金充当交易媒介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但由于其稀缺性,在交易中白银和其它金属更多地承担了支付手段的角色,只有大额交易才采用黄金计价。
同时大多数黄金基本被帝王或宗教神权独占所有,作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而储藏着,很难进入流通。
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以发展,即使存在,其规模也非常小。
因此,在金本位制出现以前,并不存在大规模的世界黄金市场。
(二)金本位时期
进入19世纪,人们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发现了丰富的金矿资源,黄金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黄金供给大大增加。
仅19世纪后半叶,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千年产量的总和。
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
条件,以黄金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到金本位时期。
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
英国于1816年率先建立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世界主要的国家基本都实行了金本位。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
同时黄金也是国际贸易的支付手段,可自由进、出口,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在一国之内,黄金可以做货币流通。
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等三大特点。
在金本位的货币体制下,黄金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
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济需求。
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买卖黄金,但实际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然受到严格控制,不能得到自由发展。
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英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
20世纪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
直至15年之后的1954年方重新开张。
在此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依然受到国家的严格管理。
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
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森严,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抑制,黄金市场的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和动荡不安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
为尽早结束此局面,在美、英等国的推动下,1941年开始了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
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由此建立起“金本位制”崩溃后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
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
界货币的作用。
这种货币体制实际是一种新的金汇兑本位制。
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这一体系的主角。
但因为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仍受到较严格的控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伦敦黄金市场在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地缘政治权力中心的转移,美国想借此机会以美元取代黄金,使之成为国际贸易唯一的支付手段。
它的正常运转与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但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
大量资本出逃,各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国兑换黄金。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元危机再度爆发。
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
美国再也没有能力维持黄金官价,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
但双价制只维持了三年时间,原因一是美国国际收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
于是欧洲一些国家不断地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国的储备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备进一步剧减。
当197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于8月15日宣布关闭黄金兑换窗口,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由于美元不断贬值,1973年3月再次引发了欧洲国家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风潮。
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
各国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
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从此开始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
但从法律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1978年才正式明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牙买加协议》。
该协议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IMF六分之一的黄金,所得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各国的严格控制,政府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资源配置作用。
(四)信用本位时期
为了彻底废除金本位制,1975年1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居民可以持有黄金,从而解除了长达40年的黄金持有禁令。
同年,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推出了黄金期货交易。
《牙买加协议》的实施标志着黄金正式非货币化,同时也为现代黄金市场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
1978年4月这一协议正式生效后,以价格剧烈波动为标志的现代黄金市场在各主要国家迅速发展,黄金的美元价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前的35美元/盎司,解体不久1973年就超过100美元/盎司,《牙买加协议》生效的1978年突破了200美元,至1980年1月21日达到850美元/盎司的天价。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为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黄金价格的持续上升对美元形成的冲击,实行了紧缩银根和高利率政策,在政策导向上促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高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抑制黄金市场金价的上涨。
随着里根政策效果显现,在美国政府的政策影响及理论界的推动下,掀起了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全球消解美元泡沫。
随之,黄金市场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伦敦为黄金交易中心,苏黎士为转运中心,连接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全球市场运作模式。
1988年伦敦黄金市场重组,传统封闭的黄金期货业务逐步向其它金融机构开放,通过各种形式使黄金市场和其它金融市场联系更为紧密。
1993年以后,黄金市场推出了多样化黄金衍生工具及融资工具,各国中央银行在管理黄金时更加积极地利用世界黄金市场。
与这一过程相对应,黄金价格走入了慢慢的二十年熊市,金价从1980年初的850美元/盎司,至1999
年的8月曾一度逼近250美元/盎司。
2001年初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以“新经济”为特征的持续增长,美元开始对主要货币贬值,金价才重整升势。
随后发生了9.11事件,受此影响美国实行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国际政治关系从此步入了动荡的新纪元。
随着一系列政治经济事件的发生,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风险逐步显现,于是金价持续上扬,世界黄金市场进一步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