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推荐的著名景点同里古镇导游词

合集下载

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

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

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就有可能用到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员同游客交流思想,向游客传播文化知识的工具,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

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1同里古镇全称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

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同里镇距近临上海、浙江等地,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

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

她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其中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形成“水巷小桥多,人家尽枕河”,柳桥通水市,河港入湖田”的独特景观,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镇。

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

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

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

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范文5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

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

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

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

江苏同里古镇游览导游词三则(精选5篇)

江苏同里古镇游览导游词三则(精选5篇)

江苏同里古镇游览导游词三则(精选5篇)江苏同里古镇游览三则篇1为了不辜负清明节的几天假,我们早早地就决定找个地方出游——苏州同里古镇。

节假日人多,所以提前几天就在同程网上买了门票、订好住宿以及往返的高铁票,然后就安心地等待同里之游。

之前凤凰是一直想去的,但是太多朋友去过,看过他们的照片以及网上的游记,搞得都没什么新鲜感。

所以这次汲取教训,只看攻略,不看图片,果然还是值得的。

4号早上7:52乘上开往上海的高铁,半个小时就到了苏州火车站,然后就在旁边的汽车站买到同里的票,由于人多要等半个小时,票价8元还是可以接受。

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到了同里汽车站,往前走几分钟到了专门坐电瓶车的地方,两块钱一个人很快就到了同里景区。

一路上我们记住路线,为了返回的时候感受镇上的氛围。

10点钟到了同里景区,排队取票进入,开始了我们的同里古镇游。

(一)古镇观光拿着门票,对这左边的景点,一个一个走。

首先到了三桥,就是有三座桥,直白得很,,这三座桥依稀记得叫吉利桥,太平桥和长庆桥,桥下当然是流水,岸边是一排一排的茶座,有人在吃饭,有人在聊天,一下子就觉得悠闲起来了。

我们也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感受这样的风光。

小河里有游人在划船,坐在船上看风景;还有一个老伯在进行鱼鹰捕鱼表演,岸上船上围观的人不计其数。

我也看到了小时候语文课本中出现“鸬鹚”这个词语的活物。

在狭长的小船上伫立着几只鸬鹚,离船飞出,好像一只只野鸭,在水中游来游去,然后潜入水中,然后浮出水面上船,在老伯的帮助下吐出来活鱼,完成了他的捕鱼过程,神奇得很啊。

三桥的旁边就是江南水乡婚俗馆,展示的是古代结婚的东西,有新郎新娘的衣服鞋子,子孙桶,拜堂的地方,楼上是洞房,满是红色的纱纱,非常喜庆,仿佛看到一对新人在拜堂成亲。

值得一说的是三寸金莲,真的是好小好小的鞋子啊,旁边的导游说在古代三寸叫金莲,四寸叫银莲,五寸的叫铜莲,哈哈哈,这样一来,我们的脚都不值钱啊,,金银铜都不是。

关于同里历史的导游词3篇(标准版)

关于同里历史的导游词3篇(标准版)

关于同里历史的导游词3篇同里镇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同里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下面是带来的关于同里历史的导游词,欢迎欣赏。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

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

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

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

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

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

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

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

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

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

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

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

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

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

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

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

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五篇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五篇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五篇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

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五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五篇(一)同里镇,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

建于宋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同里距苏州市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

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

同里连同周庄、甪直三个江南水乡古镇也已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遗产名单。

神秀的翠竹。

浑然天成的“岁寒三友图”,使主客共叙的品位得到提升。

中庭与右园有“退闲小筑、云烟锁月”月洞门相通,园内有“九曲回廊”曲径通幽,漫游其间,步移景异。

退思园尽管只占9.8亩地,但园内亭台楼阁、廊船桥榭、厅堂房轩、一应俱全,且建筑尺度适宜,花木水石布局得体,既小巧玲珑,又朴实无华。

园以池为中心,各式建筑皆紧贴水面,如浮水上,被当代园林学者、上海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誉之为“贴水园”。

退思草堂是全园的主景,古朴素雅,稳重气派,体现了主人的身份。

退思草堂内隔屏后有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的《归去来辞》碑拓,原碑与太仓墨妙亭同时遭毁,故碑拓愈显珍贵。

置身堂前贴水平台,环顾四周,一幅浓淡相宜、恬澹静谧的山水画长卷正缓缓展开。

大家请看!闹红一舸由湖石托出,半浸碧水,水流漩越湖石孔窍,潺潺之声不绝于耳。

人站船头,因波荡而似船行,因鱼游而显船动,更有行云倒影浮动,恍若扁舟启航,别有情趣。

再看水地对岸,天桥与辛台相联,天桥上为桥,下为廊,它模拟秦王朝阿房宫的复道建筑。

横空出世,飞越山巅,将菰雨生凉轩与辛台连为一体,循山洞经石径拾级而上,登临天桥,使人豁然开朗。

1985年评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时,专家首推天桥代表苏州古典园林的杰作。

关于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5篇

关于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5篇

关于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5篇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宋代建镇。

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众多,“川”字形的15条小河把古镇区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江苏同里古镇的导游词5篇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

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

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

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

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

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

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

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

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

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

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

”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

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

”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

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

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同里古镇解说词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同里古镇解说词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同里古镇解说词为您整理编辑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欢迎阅读。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一)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

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

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

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

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

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

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

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

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

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

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

”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

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

”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

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

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

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同里古镇布局与众不同,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

同里导游词范文3篇_导游词

同里导游词范文3篇_导游词

同里导游词范文3篇同里古镇全称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同里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同里导游词范文1:江南曾经有许多古老的集镇,它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

岁月的烟尘和现代文明的浪潮,逐渐将这些富有特色的古镇从人们眼中抹去,至今仍被津津乐道的,也就是同里、周庄这样几个不可多得的地方了。

古老的集镇都有自己喜爱的形式,它们常常依河而筑、依河建市,但同里打破了江南集镇那种一条河道两面街、后卫民居前开店的格局。

同里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街缘水曲,路由桥通,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十多条河流将小镇切割成小岛,而如影随形的古桥又将这些分隔的土地联结起来。

河岸错落有致,古桥若隐若现,绿柳迎风拂水,民居古朴淡然,一派“一水东西云窈窕,几家杨柳木芙蓉”的婉约风情。

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它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叶泽、南星、庞山、九里5个湖泊之中。

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构成层次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

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不绝。

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

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

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1 / 6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现存著名的有退思园、耕乐堂、环翠山庄、三谢堂、侍御第、卧云庵、城隍庙、尚义堂、嘉荫堂、崇本堂等园林和古建筑。

同里导游词范文2:同里古镇全称苏州市同里古镇景区,位于苏州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

她建于宋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名副其实的水乡古镇。

同里镇距近临上海、浙江等地,是为江南六大著名水乡之一,为五个湖泊环抱,由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

古镇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

她是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

其中水乡古镇和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

同里镇内自成水网,民用水河桥比比皆是,悠悠绿水,水活水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6篇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6篇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 6篇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导游词,导游词由引言、主体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导游词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江苏同里古镇导游词 1同里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典型水乡风格的古镇。

同里旧称“富土”。

唐初改为“铜里”。

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

同里风景优美,镇外四面环水,镇内由15条河流纵横分割为7个小岛,由49座桥连接。

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明清民居,鳞次栉比;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

它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赢得“东方小威尼斯”的美誉。

同里隶属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滨,京杭大运河畔,全镇总面积为133.15平方公里,人口5.5万。

同里以“醇正水乡,旧时江南”的特色闻名于海内外,1980年被列为国家太湖风景区景点之一,1982年又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镇,著名景点“退思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它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叶泽、南星、庞山、九里5个湖泊之中。

镇区被川字形的河道及纵横交叉的支流分割成7个小岛,由于同里处于泽国河网之中,历史上交通不便而少有兵燹之灾,古建筑保存较多,是江苏省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之一。

因水成园,家家连水,户户通船,构成层次错落有致的优美画卷。

自古以来,诗人墨客对此赞美不绝。

嘉荫堂嘉荫堂在同里竹行埭尤家弄口,旧称柳宅,建于民国十一年间(1922年),宅主柳炳南,与爱国诗人柳亚子先生同宗。

柳亚子先生曾在此居住。

嘉荫堂的正门采用石库门式的墙门,其墙面所用原料比较细腻又用经过水磨加工的细清水砖砌成,并加以灰浆勾维,使墙面更显得整洁光亮。

虽未登堂入室,却已给人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穿过门厅抬起头来,只见‘福、寿、禄”三星跃居正脊中心,额首微笑,似乎正在欢迎来自远方的朋友。

嘉荫堂的主建筑俗称“纱帽厅’,系仿明结构,整座大厅高大宽敞,肃穆庄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推荐的著名景点同里古镇导游词同里古镇是一个有一千多年历史的水乡古镇,是江苏省最早(1982年),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同里古镇导游词,仅供参考。

同里古镇导游词(一)虽然在外观上崇本堂保留了与古典园林同样的特征,但在艺术上远逊于后者;特别是在人与自然的沟通、人本化的自然的生活之道上、天人合一的追求上,作为商贾大产的崇本堂已经与前人的艺术生活相去甚远了。

不过,今天我们在崇本堂里设置了小型的民俗博物馆倒相得益彰。

走三桥的朋友,不妨继续你们的参观,去“喜堂”、“寿堂’’看看当年花轿送女、红绿绸带结姻缘、媒婆点婚的蜡人场面;还有老寿星龙头拐杖、“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祝福。

[过长庆桥,穿过对面小巷,左折入,进嘉荫堂正厅,在庭院中央]这里是书香门第柳炳南的私家住宅,名“嘉荫堂”建于1922年,占地一亩四分,共四进三十二间。

整个建筑前临街后临河,正对崇本堂,车船方便,带有明显的水乡建筑特点;同时由于建筑年代较近,受到相邻建筑的限制,建筑因地制宜,平面上前牛部小后半部大,中轴不对称。

虽然是民国建筑,但是却不象年代稍远的崇本堂那样一味堆砌雕刻图案,在细节处理上极具文化性。

在整个建筑方面,虽然没有退思园一样精细优美的园林布局,但是在正厅和后宅之间却辟出——大块空地,青瓦为墨,粉墙作纸,屋脊线、窗檐线、走廊线条、门亭屋面曲线等构成了一幅生动而沉静的图案。

由围廊牵引,廊间蕉竹小品点缀,青枫金桂墙前,疏朗有秩,明风犹存,在这一点上比崇本堂更人文化。

还在堂楼衍庆楼后另筑水秀阁,借窗外水景入屋中,给呆板的建筑带来了许多生气,给沉滞的生活带来了些许灵动。

而同时正厅“嘉荫堂”仿明纱帽厅的形式,也许是读书人对明代文化江南正宗的尊崇吧。

在细节处理上,我们注意看大厅的廊轩,棚顶呈棱行,俗称“鹤胫一枝香”;后面衍庆楼的廊轩顶中部又设斗搁绗条“菱角一枝香”。

同样是纱帽翅,大厅里作《三国演义》英雄忠义故事,内宅作孝亲传道的透雕。

总体上一致,细微处做文章。

总之,含蓄简雅的明风扑面而来,各种雕刻细腻传神,比如“暗八仙”的砖刻,“博古图’,的木刻,“称心如意”“笔锭高中”的铺地石纹。

在文化上,我们不难发现诗书世家对于“学而优则仕”的理想追求、“渎书为上品”的人生信条。

在嘉荫堂梁顶云遮雾绕的装饰性雕刻中有“鹤鸣九皋’’的雄心壮志,门板上有“蟾宫折桂”的仕途理想,更有“必定高中”的暗喻。

而对于装饰图案,又以人格化的梅兰荷菊作为首选,清雅可人,书卷气十足。

整个建筑的气氛可以由门厅里的—幅楹联作为总结:闲居足以养老,至乐莫如渎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渎书高”。

柳家为代表的书香门第,深居简出,以不甘寂寞的生活态度,在渎书过程中追求出入头地的官运亨通,同时在个人的精神世界追求极致完美。

深厚长久的文化传统不但使同里人才辈出,还使同里民风淳厚,真正做到了“厚道传家”的思想传承,还使同里古镇真正做到了“出世”“人世”的两相不悖。

巨大的宽容使我们今天在同里还能看到退思园、崇本堂、嘉荫堂和平相处,三种不同的文化—仕、商、书膑足而居,在“思、德、道”交错的涟漪中增添了文化古镇——同里的魅力。

同里古镇导游词(二)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下面由我来给大家讲一讲同里古镇吧。

同里,位于苏州东南18公里,地处江苏、浙江、上海;省交界处,凭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传统的文化、教育气氛,同里古镇素有“小桥流水、琴韵书声’’的美誉。

七世纪开始开凿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往南自古以来一直是发达的水上货运干线,同里正处于苏州、杭州之间,以往舟楫来往的盛景是“富土”同里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现在苏州一吴江一同里省道大致与古运河相平行,路上满载货物、乘客满座的车流与水上驳船争流、汽笛鸣响的船队形成了两道最鲜活、最充满活力的私营经济的物流。

建国后,318国道、205省道为主的公路交通网十分便利繁忙,马—亡就要建成的常熟—苏州—嘉兴、上海—吴江的高速公路将连接原有的嘉兴—杭州高速公路,这一切直接地带来了外商的投资兴厂,一路上吴江电子工业园已初见规模。

两年前还是稻田飘香、犁地禾苗的农家景象,现在是标准厂房、欣欣向荣的工业景象。

只有在近同里古镇的路上还能稍见到桑田新绿、莲塘井然、橘树小片、农舍新翻的安静恬然的场面。

[同里入口牌坊前]同里古镇[995年被评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而同里镇上百年历史的退思园与“苏州古典园林”同宗同源,更被列为世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古代治园宝典《园冶》的作者—计成正是水乡泽国同里人。

同里的文化特质不但表现在古代科举场上折桂的这批状元举人们,还表现在众多古建筑中各具特色的代表作上—官宦人家退思园、商贾大户崇本堂、书香门第嘉荫堂,更多地表现在同里古镇在五湖环抱的地理环境中、在水乡灵动的清越气氛里、用儒家的坦然和从容规范了古镇的工整和恬淡。

也许同里本身的名字由原来的“富土”拆字为“同里”,已经说明了宋以来小镇的质朴却殷实的书卷气。

小小乡镇农耕渔织,里人勤奋攻渎,一向知书达理、平和而温良,不但培养出了一个状元、百位举人进士,还有无数文化人南园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在中庸的国度寻求真理的伸张。

据说解放前富饶的同里90%以上的居民是地主身份,殷实的生活、养花养草的生活小情趣、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在这一点上体现的正是旧时江南的正宗。

在整体上,同里布局井然,居住区与商业区错开。

如今我们看到的“明清街”一带正是以前的新填地商业中心,招牌飘扬,热闹而不嘈杂;各行业因水聚集成市,鱼行、竹行现已成了地名,安安静静的,让今人因揣摩而向往古时文雅的市民生活。

同里镇内7条河流连着外围众多湖泊,如同莲叶脉络舒展;49座古桥下输送着袅袅的小船,自古而今;保留着大量的沿河明清建筑,一律深宅大院,沉默如智慧的老者,任由你去猜测过往它都淡然一笑;而街巷深处门前倚坐的老婆婆还在熟练地剥着水产—鸡头米,在暗黑的外壳里抖落出精白的圆润的珠粒,好象经过她的双手同里的精髓就这么不经意地层漏了出来,不经由任何文字。

同里双棋盘的格局区别与用直的乡野,这里的水道更开阔而生出不凡的气度,水码头工整而优雅;区别于周庄商业化的世故,无处不在的文化气息把“醇正扛南”的韵味勾兑了出来:文化千年的润泽、乐天知命的坦然、繁华而不张扬的平常心态。

[退思园—茶厅内,面对影壁]现在我们来到了江南名园—退思园。

退思园建成寸:1887年光绪年间,由著名画师袁龙设计。

作为晚清园林艺术日益被浮夸的装饰风格所占据,人文化因素日渐式微的时代,退思园不愧是当时难得的佳构,还保留着苏州古典园林一贯的退隐作风、朴素格调与步步诗文。

整个园子占地9亩日分,分为四部分:外宅接待部分、内宅居住部分、中庭宴居部分和内园退闲吟游部分。

伞园风格一致,平和而安谧,虽是朱门显示主人身份和生活的富足,但空间组织疏朗有秩,全然没有一般清末园林的空间逼涩感;虽然只有内园的一泓池水,却在红花绿叶间弥漫着柔和婉丽的气息;虽然在组织上庭院部分占了全园的四分之三,却因为在各部分的细节处理上多处引入自然景致,以框景的形式作点睛之笔,使得庭、园的过渡自然而婉转,并且把占四分之一面积的东园作为构园的高潮和收笔,好象金戈铁马后的一曲鸟投林,把园主且退且思、且退且闲、且退且隐同里古镇导游词(三)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同里游览。

大家看到的牌楼是仿明建筑,它是同里古镇众多明清建筑的代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

走过三元桥,我们就进人了具有一千多年建镇史的同里古镇区。

根据清嘉庆年间的《同里志》记载,同里“唐初名铜,宋改为同。

旧名富士,以其名太侈,乃析田加土为同里”。

而改富土为同里则另有一个民间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带灾荒不断,不少人背井离乡来到这里垦荒种地。

辛勤劳作加上风调雨顺,而使物产丰饶,人们安居乐业,就将这里称为“富土”。

直到隋炀帝即位,因其骄奢淫逸,不理朝政,致使国库日渐亏空,有一年北旱南涝,许多地方粮食歉收,交不上“皇粮”。

于是,皇上下旨,江南富土每人增缴三斗粮,限十天缴清,违者将处以重罚。

富土百姓得讯,焦急万分。

便请教当时镇上一名姓金的秀才,金秀才便如此这般地作了安排。

转眼十天限期已到,催粮的钦差乘船来到富土。

金秀才率众乡亲在岸上跪地迎候,钦差一上岸,便催问加缴皇粮之事,金秀才从容答道:“今年受灾,收成大减,难以为缴”。

钦差不信,大怒“休得胡言!富土乃富有之地,焉能无粮?若不如数上缴,定要遵旨重罚。

”金秀才不卑不亢,陪笑解释说:“大人息怒,请听在下细说。

此地原叫‘同里’,并非‘富士’,请大人明察。

”钦差听后迷惑不解,顺着街面东西南北巡视了一大圈,见到的都是“同里”,而绝无半点“富上”痕迹,于是只好罢休。

哪位游客能猜出金秀才作了什么安排?原来金秀才关照众乡亲用拆字法,将“富”字一拆为二,上去一点,拆田连土,便成为“同里”二字。

而当时的书写习惯与今日不同,是竖写的,因此化险为夷,躲过了这一劫难。

同里同里,同为乡里,看着叫着都很平白、亲切,因而沿用至今。

今天,我给大家讲解同里的一园二堂三桥,请各位随我一起寻找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韵味。

同里古镇布局与众不同,市河如网,小桥遍布,街市民居依水而成,并拥有大量的深宅大院和园林古迹。

因此在1982年就有幸成为江苏省文物保护镇。

现在,我们来到了被余秋雨先生称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特别让他称心满意的和最吸引人的去处,这就是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增补名单的退思园。

退思园建于1885~1887年。

园主任兰生,字畹香,号南云,生于1838年,26岁时到安徽投靠巡抚乔松年,并在前敌营务处任职。

因作战有功,先后担任记名盐运史、候补道布政使,并兼淮北平厘局及凤阳钞关等职。

光绪五年(1879年)始任凤颖六泗兵备道,筑城垣,治驿路,建桥梁,开船塘及设育婴堂、戒烟局等,综合治理,效果显著。

光绪十一年(1885年)因镇压捻军不力,被人参奏,革职回乡。

取《左传》“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建造了退思园。

退思园占地九亩八分,因为地形所限,不能由南向北纵深发展,所以在本镇一位叫袁龙的杰出艺术家的巧妙设计下,退思园自西向东构筑了左宅、中庭、右园的新颖格式。

宅分为内宅和外宅,外宅有轿厅、茶厅以及正厅三进。

我们现在位于茶厅,刚才进园时走过的是轿厅。

轿厅和茶厅是停轿及接待一般客人所用的场所,如果遇上主人家的婚嫁喜事、祭祖典礼或有贵宾造访,园主必敞开正厅大门,以示隆重。

各位都是同里人民尊贵的客人,请走正厅大门入内。

从厅内陈设可以看出,正厅的接待规格要明显高于茶厅,平时正厅大门关闭时,只能从陪弄出入。

现在我们去参观一下内宅。

内宅是园主与家眷起居之处,主人任兰生,因为长期在安徽生活,所以建造了别具徽州特色的大走马楼,使各位能在这里见到江南少有的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