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文档
输液及输血反应处理制度

输液及输血反应处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输液和输血工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输液及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涉及输液和输血操作的部门和人员。
第二章输液反应处理第三条输液反应是指患者在输液过程中显现的不良反应,包含但不限于过敏反应、血液反应、感染反应等。
第四条患者输液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查阅患者的病历和过敏史,特别关注过敏体质患者,规避可能的不良反应。
第五条患者显现输液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刻停止输液,将输液速度降低或中断,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动。
第六条医护人员应立刻进行急救处理,包含但不限于就医评估,紧密察看患者病情变动,必需时采取适当的抢救措施。
第七条输液反应发生后,医护人员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认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输液反应表现、抢救措施等内容,并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第八条医院将定期开展输液反应的教育培训和讨论,提高医护人员的识别和处理输液反应的本领。
第三章输血反应处理第九条输血反应是指患者在输血过程中显现的不良反应,包含但不限于输血反应、过敏反应、感染反应等。
第十条患者输血前,医护人员应认真核对患者的身份和输血单,确保输血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患者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紧密察看患者的症状变动,特别关注过敏体质患者和高危患者,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不良反应。
第十二条患者显现输血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刻停止输血,记录患者的症状变动,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包含但不限于予以急救药物、调整输液速度等。
第十三条发生输血反应后,医护人员应填写《输血反应报告表》,认真记录患者的基本信息、输血反应表现、急救措施等内容,并及时上报相关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医院将定期组织输血反应的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本领和技术水平。
第四章法律责任第十五条对于未依照本制度规定处理输液及输血反应的人员,将依照医院相关规定予以相应的纪律处分。
第十六条对于因未按本制度规定处理输液及输血反应造成患者损害或其他严重后果的,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制度

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制度一、目的为了规范输血输液反应的报告和处理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进行的输血输液反应的报告和处理工作。
三、输血输液反应的定义输血输液反应是指在输血输液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与输血输液相关的不良反应。
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呼吸困难、胸痛、皮肤瘙痒、皮疹、胃肠道反应等。
四、输血输液反应的报告1. 当患者出现输血输液反应时,医护人员应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并报告当班医师。
2. 医师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前往现场进行查看,并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输血输液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治疗措施等。
4. 发生输血输液反应的患者,应及时填写《输血输液反应报告表》,并由科室负责人签字后上报医务部门。
五、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1. 医务部门接到输血输液反应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并根据需要组织专家进行会诊。
2. 医务部门应根据专家意见,对输血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和判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3. 医务部门应将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并根据需要进行整改。
六、输血输液反应的记录和报告1. 医护人员应详细记录输血输液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体征、治疗措施等,并填写在病历中。
2. 医务部门应定期对输血输液反应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向医疗机构负责人报告。
3. 医疗机构应将输血输液反应的情况向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要求提交相关资料。
七、培训和宣传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输血输液反应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识别和处理能力。
2. 医疗机构应加强输血输液反应的宣传工作,提高患者和家属的认知度,增强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八、制度修订1. 本制度根据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并定期进行修订。
2. 医疗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规定,对本制度进行适时修订,并报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备案。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报告制度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报告制度
一、输血过程中,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器,输注生理盐水。
二、通知医生及护士长,按医嘱进行救治处理,并启动输血(不良)反应应急预案与流程。
三、做好病情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和处理经过。
四、将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立即封存。
五、一般输血(不良)反应24小时内填写相关报表上报,严重输血不良反应立即上报。
六、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附: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报告流程
出现输血(不良)反应
立即停止输血
更换输血器,输注生理盐水
通知医生及护士长,配合医生进行救治
观察病情,记录处理经过
将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立即封存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预防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护士根据《输血申请单》信息准备采血试管(EDTA抗凝的血常规管),打印“交叉配血”条形码标签。
2名医护人员床旁核对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后标记试管
抽取3ml静脉血注入己备好的血常规试管(同时有2名以上患者需要或备血时,严格遵守“一人一次一管”的原则)
再次核对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后,送检(科室护士或医院专职人员送检,其他人员不得送检)送检人员将输血标本和《输血申请单》送到输血科,备血须在登记本上记录签字。
输血科工作人员检查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后,核收签字。
输血反应处理报告制度(4篇)

输血反应处理报告制度nc____myzyyys____k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制度1.输血不良反应指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包括输血副作用、经血传播疾病、血液输注无效等。
为能及早发现输血不良反应,避免延误治疗,保障受血者安全,负责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对输血过程进行严密观察。
2.经治医师应详细了解受血者的输血史、妊娠史及输血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便迅速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请输血科技人员协助诊断。
3.处理输血不良反应应首先查明原因,明确诊断。
一旦出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通路,并完整的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
4.怀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执行以下程序:4.1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
4.2对症处理,注意保暖、解热、镇静。
4.3医护人员要亲密观察病情变化,每____min测体温、血压一次。
4.4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要与细菌性污染性输血反应鉴别。
215宁城县蒙医中医医院输血科nc____myzyyys____k5.怀疑过敏性输血反应,应执行以下程序:5.1对轻度过敏反应应减慢输血速度,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组胺药物,严密观察,若症状缓解可继续输血;反之,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并查找原因。
5.2重度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保持静脉通路,有支气管痉挛者,皮____射肾上腺素;严重或持续者,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氨茶碱等;有喉头水肿者,应立即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免窒息;有过敏休克者,应积极进行抗休克治疗。
6.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6.1核对《临床输血申请单》、血袋标签和《交叉配血申请单》6.2核对受血者及献血者abo、rhd血型。
用于保存于冰箱中中的受血者于献血者血标本及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标本、血袋中剩余血标本,重测abo、rhd血型,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盐水介质和非盐水介质)。
6.3采集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离心,观察血浆颜色,并进行血常规测定。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5篇)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1、输液反应的处理的处理报告制度当病人可以发生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值班医生,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颤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以下检查工作:(1)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工作操作规程,并药物配伍禁忌。
(2)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并通知值班医生。
(3)配合值班医生,对症治疗、抢救。
(4)根据医嘱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5)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注射器的名称、计量、厂家、批号,用消毒毛巾把输液瓶、输液器包好,送检验科做相关检查。
(6)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____小时内上报护理部药剂科,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7)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输血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书写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立即停止输血,用新的注射器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报告医务科、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将血袋连输血器用消毒毛巾包好送血库。
(4)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及回报制度(2)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受血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发热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感染等。
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具体措施如下:1. 根据病情轻重,及时暂停输血。
对于轻度不良反应可停止输液,观察病情是否改善;对于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给予适当的急救措施。
2. 给予适当的治疗,如抗过敏药物、退热药物、利尿剂等。
3. 根据病情和不良反应类型,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不良反应。
4. 在治疗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定期监测生命体征。
回报制度是指当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医院或血库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信息的记录和报告。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范文(3篇)

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医院输血工作的质量管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所有与输血工作相关的医护人员。
第三章报告内容1. 输血不良反应的定义、分类和诊断标准;2. 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内容包括:(1)患者基本信息;(2)输血前的相关检查结果;(3)输血过程中发生的异常情况;(4)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5)输血结束后的随访情况;(6)其他相关信息。
第四章报告流程1. 输血不良反应发生后,责任医生应立即进行治疗,并将患者基本信息和相关情况填写在《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中。
2. 在治疗结束后的24小时内,责任医生应将《输血不良反应报告表》交给血液输血科负责人审核,并填写个人意见。
3. 血液输血科负责人审核完成后,将报告表交给医务科进行备案。
4. 医务科每周汇总所有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并及时将汇总报告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第五章违规处理1. 对于没有按规定及时报告输血不良反应的单位和个人,将追究相应责任;2. 对于经核实情况属实的输血不良反应,有关责任人员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3. 在制度执行中,存在问题或者需要改进的地方,可以及时提出并进行调整和补充。
第六章附则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医务科和血液输血科共同负责解释和执行。
签署人:医务科负责人、血液输血科负责人日期:XXXX年XX月XX日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范文(2)一、目的为了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输血不良反应的情况,提高输血安全质量,保障患者用血安全,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的输血科、血库以及有输血操作的科室。
三、基本要求1.医疗机构应建立并完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确保医务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报告输血不良反应。
2.输血科、血库应设立专门的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人员,负责接收、登记、统计和分析输血不良反应数据。
3.医务人员在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停止输血操作,及时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并向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工作人员报告。
医院护理输血反应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医院护理输血反应的报告和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和生理盐水,保留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处理,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连同血袋、输血器送输血科;发生严重反应报告医务科、护理部。
4、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时,除上述措施外,还要做好以下工作:
①再次三查八对。
②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及时准确记录。
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

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1. 引言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是指当患者在接受输血或输液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采取的处理措施和相关的报告制度。
该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记录和分析输血输液反应,以提高患者安全和质量护理水平。
本文将详细介绍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的相关要点。
2. 输血输液反应的定义和分类2.1 输血反应的定义和分类输血反应是指接受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根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输血反应分为以下几类:•轻度输血反应:患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发热等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观察和记录。
•中度输血反应:患者出现肌痛、寒战、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重度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血压下降、心动过速等严重症状,需要紧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2.2 输液反应的定义和分类与输血反应类似,输液反应是指接受输液后发生的不良反应,根据症状和临床表现,可以将输液反应分为以下几类:•轻度输液反应:患者出现轻微过敏反应、局部疼痛、红肿等症状,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观察和记录。
•中度输液反应:患者出现头痛、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需要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重度输液反应:患者出现昏厥、心脏骤停等严重症状,需要紧急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3. 报告制度的流程和内容要点3.1 报告制度的流程医院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的流程如下:1.医务人员发现患者发生输血输液反应后,立即停止输血输液,并进行现场处理。
2.医务人员将患者的基本信息、发生反应的时间、输血输液反应的症状等记录在报告表上。
3.医务人员将患者的报告表交给相关科室或质控部门进行审核和分析。
4.相关科室或质控部门对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
5.相关科室或质控部门将分析和评估结果反馈给医务人员,并对医务人员的处理过程进行评价。
6.医务人员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改进,并将改进结果报告给相关部门。
3.2 报告制度的内容要点对于输血输液反应处理报告制度,需要包括以下要点:•患者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便进行准确的记录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文档System document of treatment report of transfusion an d transfusion reaction
输血、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规章制度是指用人单位制定的组织劳动过程和进行劳动管理的规则和制度的总和。
本文档根据规则制度书写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修改及打印。
(1)输液反应的处理报告制度
当输液病人可疑或发生输液反应时,及时报告当值医师,积极配合对症治疗,如寒战者给予保暖,高热者给予冰敷,必要时吸氧,并按医嘱予药物处理,同时做好下列检查工作:1)立即停止输液,启用新的输液器,改用静脉滴注生
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并通知值班医生。
2)配合值班医师,对症治疗、抢救。
3)留取标本及抽血培养。
4)检查液体质量,输液瓶是否有裂缝,瓶盖是否有松脱;记下药液、输液器及使用的注射器的名称、剂量、厂家、批号,用消毒巾、胶袋把输液瓶(袋)连输液器包好放冰箱保存,与药剂科检验科联系,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单。
药品由药剂科转交相关部门抽样检查,输液器等用具应由检验科细菌室做相关的细菌学检验。
5)上述各项均应填写输液反应报告表,24h内上报护理部,并做好护理记录及交班工作。
6)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及处理措施。
(2)输血反应的报告处理制度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新的输液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报告医务处、护理部,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启用新的滴管滴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①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
② 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如怀疑细菌污染,除上述处理外,应做血液细菌培养。
③ 将血袋连输血管包好送血库做细菌学检验。
④ 准确做好护理记录。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