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

农村水污染问题及防治对策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业面源污染、畜禽粪便污染、农村生活污水等,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农村水资源的质量,还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一系列的危害。
加强对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防治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水污染问题的成因1. 农业面源污染: 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和生物有机物质等,会因此进入到土壤中,并且随着雨水的冲刷,会进入到地下水或者地表水中,造成水质的污染。
2. 畜禽粪便污染: 农村地区养殖业的发展使得大量的畜禽粪便会直接排放到地表水中或者渗入到地下水中,导致水质的恶化。
3. 农村生活污水: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以及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其直接排放到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对水生生物和自然水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
二、农村水污染防治的对策1. 推进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采取生态原则和方法,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一种农业模式。
采取生态农业的种植方式,能够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发生,避免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对水体的污染。
2. 加强农田污染治理: 对于农田污染问题,可以通过合理的施肥技术和化肥农药减量技术等,有效地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产生。
农田污水的收集和处理也是提高农田污染治理效果的重要措施。
3.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措施: 对于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问题,应加强养殖污染防治工作,采取适当的技术手段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减少其对水质的影响。
4. 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 对于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应该加大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污水处理的技术水平,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5. 健全农村水环境治理制度: 健全农村水环境治理制度,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对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提高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现实效果。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农村水环境污染是其中比较严重的一种,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非法排污等方面。
其影响不仅会危害人民健康,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对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就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进行探究。
一、问题原因1.生活污水难以处理:对于农村生活污水,由于缺少污水处理设备,而且地理位置分散,难以统一处理,只能排放到周边的水体中,从而污染水环境。
2.化肥、农药超标使用:农业面源污染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农民在注重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也会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造成超标使用和不当使用,从而导致污染,且长久累积会导致土壤污染。
3.禽畜养殖场非法排污:很多农村家庭以及农业企业在养殖禽畜时,排放污水通常也是无措施的,导致了大量有机物和病原体污染,对周边水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二、改善措施1.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为了解决农村生活污水难以处理的问题,可以在农村建设污水处理设备,尤其是先进的生活污水处理设备,从而实现污水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处理,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针对化肥、农药的使用标准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以防止超标使用和不当使用。
3.支持禽畜养殖企业治理污水:针对禽畜养殖场非法排污的问题,可以支持相关企业进行污水治理,推广零排放技术,减少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排放。
4.倡导生态农业观念:生态农业观念的倡导在大力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过程中十分必要,它可以引导农民尽量少用化肥、农药,采用生物菌剂或其它替代品等,从而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总之, 在整个改善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该付出自己的努力,做到共同配合,才能够达到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目的。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是指农村地区水体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活动导致的农药和化肥污染:农村地区农业活动频繁,常常使用化肥和农药来增加农作物产量。
这些化学物质在灌溉水、雨水和地下水中残留,进而污染水体。
2. 农村生活污水排放:农村地区缺乏污水处理厂,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和湖泊中。
这些生活污水中含有有机废水、冲洗剂和人类排泄物,对水体造成严重污染。
3. 养殖业废物排放:农村地区存在大量的农村养殖场,这些养殖场在处理禽畜粪便和废弃物等方面不规范,导致这些废物直接排入水体,造成水体被污染。
4. 农村工业废水排放:一些农村地区存在一些小型工厂和加工厂,这些工厂在废水排放方面存在不规范现象,导致工业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质。
1. 加强农田管理:农村地区应加强对农业活动的管理,限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鼓励绿色农业发展,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2. 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地区应建设适合自身规模和条件的污水处理设施,对农村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减少对水体的污染。
3. 规范养殖业操作:加强对农村养殖场的管理和监督,规范禽畜废物的处理方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废物管理制度,减少养殖业对水体的污染。
4. 加强工业废水排放治理:对农村地区的小型工厂和加工厂进行治理和监督,加强对工业废水的处理,减少工业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
5. 加强宣传与教育:加强对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提高居民对水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增强环保自觉性,形成共同保护水环境的良好风尚。
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较为复杂,需要从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来改善,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水资源和水环境。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1. 引言1.1 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农村地区也面临着水污染日益严重的问题。
农村地区的水源受到化肥、农药、畜禽粪便等农业活动的污染,造成水质恶化,影响居民健康和农业发展。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农村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水环境污染影响,其中一些地区的水污染问题严重到无法直接饮用的程度。
除农业活动带来的污染外,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管理不善也是导致水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和地下水中,加剧了农村水环境的污染程度。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农村地区水资源利用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加剧了水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水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对农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并且对整个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
迫切需要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改善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农村地区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对农村居民的生活健康以及农田灌溉等方面都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分析以及改善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促进农村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对于维护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加强人们对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为农村水环境治理提供参考,促进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也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
2. 正文2.1 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分析1. 农业活动导致的污染:农村地区的农业活动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农业用水过量、施肥过量、农药、化肥等农业化学品过度使用,都会导致水质污染。
农村废水排放不规范,农田径流中带有农药残留等也是重要原因。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

关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原因及改善措施探究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环境难题。
本文将从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及改善措施方面展开探究,希望能够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原因1.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地区多数农村采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长期以来,农民在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和其他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在农田施用后,很容易随着雨水冲刷进入农田附近的水源,导致水污染。
2. 农村污水处理不完善农村地区很多地方尚未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居民污水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中,导致水质直接受到影响。
3. 农村饮水安全设施薄弱农村地区大部分地方缺乏完善的饮水设施,许多村民只能从附近的河流、湖泊或地下水中取水饮用,由于缺乏有效的净水设备,这些水源都存在着较大的污染风险。
4. 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处理不当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和废弃物处理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农村地区没有妥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导致垃圾和废弃物随意丢弃,最终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1. 推动农村生产方式转变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指导和扶持力度,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减少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减轻农业对水环境的污染。
2. 加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系统,将农村污水进行有效处理后再排放,减少对水环境的污染。
3. 提升农村饮水安全设施建设水平加大对农村饮水安全设施的建设投入力度,提高农村饮水设施的覆盖率,为农村居民提供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减少因饮水安全问题导致的水环境污染。
4. 加强对农村垃圾处理的管理和指导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村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和指导力度,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和处理工作,建立健全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减少农村垃圾对水环境的污染。
浅谈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策略

浅谈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策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参考内容: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面临的严重环境挑战之一。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水环境遭到日益严重的污染,给农村生态环境和居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由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加之农民对环保意识不强,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
深入研究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及其治理策略,对于保障农民的生存环境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原因及治理策略,为农村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与借鉴。
1.2 问题意义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极为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密度较低、基础设施薄弱,环保意识相对较弱,导致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化。
农村水环境污染不仅会影响水质、生态系统和农业生产,还可能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威胁。
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和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解决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治理农村水环境污染可以保护水资源、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确保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最重要的是,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健康,只有加强治理,才能保障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
加强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的研究和治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农村水环境污染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之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农村水环境受到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过度使用导致农田径流水中含有大量农药残留和化肥成分,从而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滞后,很多地方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农村居民直接将生活污水排放到河流、湖泊或地表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农村地区垃圾处理设施滞后,农村居民习惯将垃圾随意丢弃,垃圾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会渗入地下水资源,造成地下水污染。
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

节能与环保DOI:10.16767/ki.10-1213/tu.2021.02.015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胡伟菏泽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农村在各方面的 发展都有了喜人的效果。
但是农村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的 问题,比较显著的就是对于农村水资源的污染严重。
本文通过 对我国农村水污染的现状分析,探究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合理 措施。
关键词:农村;水污染;治理;措施1前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生态恶化、水污染 严重等伴生问题,再加上我国近年来农村发展迅速,农村发展突 出表现为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使得农村的水污染问题更加恶化。
农村水污染会引起农村用水质量的下降,影响水资源循环圈的 正常运转,对农村发展形成掣肘。
2当前农村水污染现状分析2.1生活污染近年来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显而易见,但是在农村生活质 量提高的同时基础设施的建设却存在滞后,配套设施的建设进 度严重不符合当前的生活水平,导致农村日常生活中的严重生 活污染。
在对于水资源的使用上,农村的生活污染主要表现在 氮、磷等农用物资的不合理排放,含有众多化工污染物的洗涤溶 液随意倾倒、日常生活垃圾随意丢弃、对污染物的不妥当处理等 方面,造成了多方面的农村生活污染。
再加上农村生活近些年 的群聚效应,农村居民的生活逐渐由以前的零散式村落聚集为 小镇式的集聚式生活,加剧了主要污染物对周围水源或者饮用 水环境造成的危害集中爆发,进一步增加了农村生活污染对水 资源的影响,成为农村水污染的治理难点叭此外,长期农村生 活的陋习和不良生活习惯导致农民对周边生活环境和水资源的 保护意识不强,对于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使用安全的意识不 足,成为顽固的农村生活污染问题。
而且由于基础设施建设的 落后,对于生活垃圾及产生污染物的处理方式不妥当,农村很难 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量的生活污染物随意丢弃排放,对农村 水资源使用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农村经流河流的污染加剧,治理难度极高。
农村水污染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水污染处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农村水污染问题一直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水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农村地区的水污染治理存在着诸多问题,需要有针对性的对策来进行研究和解决。
一、农村水污染存在的问题1. 污水排放不规范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完善,部分地方缺乏污水处理设施,导致污水直排河流或农田,直接造成水体污染。
2. 农村生活垃圾乱排农村地区存在生活垃圾乱倒现象严重,一些农村居民随意将垃圾倾倒在地面上,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3. 农业面源污染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化肥、农药、养殖业的粪便等污染物直接排放到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重金属污染。
4. 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农村地区的水污染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缺乏科学技术支持,难以有效治理和处理水污染问题。
5. 意识观念落后部分农村居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观念滞后,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水污染问题缺乏认识和重视。
二、农村水污染处理对策研究1. 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是治理水污染的基础和关键,应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促进污水的收集和处理。
2. 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工作,推广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环境保护意识。
3. 推广农业绿色生产模式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模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和养殖业的粪便排放,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水体的影响。
4. 加强科学技术支持通过加强科学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农村水污染处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促进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改善。
5. 完善监管和执法加强对农村水环境的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严格打击水污染行为,保护水资源环境。
在农村地区,治理水污染问题涉及多个方面,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管理和监督,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加大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农村水环境治理力度,为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资源保护◆2002年第2期 作者简介:朱亮(1963—),男,江苏姜堰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的教学与研究。
农村水污染成因及其治理对策研究朱 亮,张文妍(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摘要:根据我国农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面源污染严重等水污染现状以及污染物控制收集困难、先进的处理技术难以应用等农村污染治理现状,提出发展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加强生态农业的建设,改革农业运作方式,加强人工及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等水污染治理对策。
关键词:水污染;农村水资源;生态处理;水土流失中图分类号:X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933(2002)02-0017-031 农村水污染现状及特征分析1.1 水污染现状1.1.1 水土流失严重据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我国开垦荒地0.33亿hm 2,而由于工业占地和土地沙化退化等原因减少耕地0.31亿hm 2[1]。
随着人口激增,人均耕地由1949年的0.18hm 2降到1990年的0.08hm 2。
全国约1/3的农田存在明显的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相当严重,由此造成农村河道淤积,水体自净能力下降,仅黄土高原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N ,P ,K 养分达3800万t ,相当于全国化肥1年的总产量,导致湖泊水容量减少,功能降低;同时也使江、河、湖泊、水库等水体淤积严重,进一步加快了富营养化进程。
1.1.2 水生态环境恶化农村水生态环境破坏,加重了农村水环境的恶化。
资料表明[2,3],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59.1亿t ,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量的21.0%;废水COD 排放量611.3万t ,占全国的44.3%;悬浮物SS 排放量749.5万t ,占全国的47.9%;挥发酚排放量11958.5t ,占全国的65.4%;重金属(Pb ,Hg ,Cr ,Cd )排放量1321.4t ,占全国的42.4%。
同1989年相比,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增加了121%,C OD 增加了24.6%。
1999年乡镇工业废水排放量36.5亿t ,废水COD 排放量254.0万t ,虽然与1995年相比有所下降,但乡镇工业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已成为农村水环境污染的重要方面。
“九五”期间[1],全国受城乡工业三废危害的农田达667万hm 2,不适当污灌已使66万hm 2耕地受到污染。
农村生活污水也是农村水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虽然农村人口分散,但由于人口数量多,没有任何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措施,使农村生活污染源成为影响水环境的重要因素,且随着农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加剧。
1.1.3 面源污染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一方面是因施肥而引起N ,P 等营养物的流失所致。
据统计,在美国,进入地表水体46%的沉积物、52%的TN 、47%的TP 来自农田径流。
据报道[4,5],欧洲一些乡村农业活动造成的N ,P 污染分别占全部污染的70%~80%和30%以上。
美国河川污染中,将近65%的河川污染是由农业和非生产活动造成的。
我国是农业大国,化肥施用量已达每年1亿t ,其中50%~70%的化肥通过各种途径流失。
按平均计算,我国农村化肥施用量为208.5kg /hm 2,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倍多。
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农村饮用水源受到污染,8200多万人饮水困难。
另一方面,农村水产养殖及畜禽养殖产生的粪尿、废水与粪尿堆置场的地面径流是造成地表水、地下水及农田污染的另一主要因素。
试验表明[5],畜禽粪尿的溶淋性极强,粪尿中所含N ,P 及B OD 等的溶淋量很大,如不妥善处理,就会通过地表径流和土壤渗滤进入地表水体、地下水层,或在土壤中积累,致使水体严重污染,土地丧失生产能力,树木枯死,绿草不生。
1.2 水污染特征分析农村水污染治理与城市相比,无论在技术上还是经济上都具有较大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a .污染物控制、收集困难。
农村面源污染如·17·N,P污染,农药的污染,农业水产养殖污染,地表径流污染等受到的影响因素多,难以控制。
农村点源污染首先表现在乡镇企业环保意识差,技术落后,污染源分散,涉及面广,污染物质浓度高,难以治理,尤其是一些大城市不准建的排污量大的工厂,在农村有广泛市场,如小造纸、小制革等企业。
农村生活污染源分散,难以集中处理。
b.先进的治污技术难以应用。
现行的污水处理技术虽然可能降解任何污废水,但投资高,运行费用大,管理技术要求高,因而在农村难以推广使用。
因此,寻找适合于农村水污染治理的方法,对农村水环境保护及污染防治尤为重要。
2 农村水污染治理对策农村水污染治理应采用全过程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源头污染,减少污染发生量,采用适合农村特点的污水治理技术,走污水处理与污水资源化相结合的道路。
结合农村生态农业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农村气候地理特征,建设不同的生态农业模式,确保农业水肥的良性循环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1 发展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污水无害化资源化技术是有效地将污水处理和利用相结合,适合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显得更加重要。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利用生态学原理和工程学方法形成的生态工程技术,其生态学原理具体体现为对现代生态学的三项基本原则,即整体优化、循环和区域分异的充分运用。
污水生态处理技术包括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和污水稳定塘系统。
污水自然生态处理技术是农村乡镇污水治理的有效手段,美国及前苏联等都鼓励采用以自然生态处理为代表的革新代用技术。
1982年美国净化污水水生植物塘已达2200座,20世纪80年代中期,德国、意大利、丹麦、奥地利、荷兰等西欧国家建立了大量人工湿地芦苇床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污水处理,并建立协作组织,以推动进一步研究。
目前,全世界已建有数万座氧化塘及土地处理系统。
我国政府1986年在《关于防治水污染技术政策的若干规定》中建议各地要因地制宜采用自然处理技术。
氧化塘土地处理用于污水处理已有数千年历史,至1990年,全国已建成氧化塘113座,处理废水189.4万t/d。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早就懂得利用塘、泊水体的自净能力,桑基鱼塘就是其中一例。
经过长期研究实践,污水生态处理系统已发展成为一种建设与运行费用低、适应范围广、生态环境影响小、再生水质优良的新型处理技术。
研究表明[6],土地处理系统在西方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成熟、经济、有效、简便的解决小城镇、乡村及旅游景点水污染问题的方法而得到广泛应用。
2.2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农村污水生态处理技术要充分体现在生态农业过程之中。
如何充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持续稳定发展农业生产,同时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生态农业系统就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农业生产系统,不仅包括生物组成和环境条件组成,还包括人类生产活动和社会经济条件,是这些复杂因素的统一体。
目前,我国农业生态建设可分为两类:一是面上生态农业,包括农田改造、滩涂开发、土地合理利用、增施有机肥、生物防治、合理安排植物布局、立体种植等;二是点上生态农业,如北京市民营生态树、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沼气太阳能综合利用、农牧林结合的生态农业等。
实践证明,只有生态农业,只有符合生态农业系统要求的乡村建设才是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生态农业已成为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并且对减少农业污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2.3 改革农业运作方式改革农业运作方式,如灌溉、施肥、水产、畜禽养殖技术改进,可以减少污染发生。
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N,P,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国内外研究表明[7],合理的农业运作方式可以减少农田径流带走的N,P达60%以上,太湖地区江苏部分如降低化肥施用量20%,每年可减少0.63万t 氮素流入水体。
因而积极推广新型施肥方式,改进灌溉制度,合理种植,推广新型复合肥料,防止水土流失等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途径。
根据国外经验[8],有效控制农业非点源的办法是制定一系列限制性法规。
对于农药、化肥的施用,需要指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农药施用技术的管理办法,如德国于1996年1月开始实行的《德国肥料条例》是按《欧盟硝酸盐法令》的要求制定的,它规定了有机肥料的最大用量(以N计):耕地不超过170kg/(hm2·a),草地不超过210kg/(hm2·a);同时还限制有机肥料的施用时间,即在每年的11月15日至次年的1月15日养分最易流失的时间内禁止施用有机肥料,在土壤渍水、结冰和积雪期间禁止施用有机肥料。
对于畜禽粪便污染的控制[9],各地区在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的基础上,要积极制定与本地区相适应的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法规,对畜牧养殖场的布局、污染物处理设施、废弃物排放标准、奖罚数额等给予明确的规定。
·18·2.4 加强人工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a.加强人工和自然生物处理技术研究。
研究小型化适合农村污水治理的设备与技术,尤其是农村厕所污水治理技术。
比如在某些日本的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装有小型的生活污水净化槽,这就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染源的问题。
b.研究生态处理技术的预处理措施及其有效的组合流程。
在自然生物处理中研究和发展太阳能水生植物、活性藻、新型综合“菌藻系统”等新型氧化塘技术以及各种土地处理系统,进一步研究生物工程技术在农村水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技术,如新型微生物、新型生物种及新型作物品种等在上述系统中的应用,使得处理系统更加经济有效。
2.5 研究农村小流域污水治理综合利用示范模式研究农村小流域水体分布及来源,根据水质状况和水体功能制定不同水体应用途径,加强农村劣质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农村水土保持工作。
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研究适合各地区特点的农村小流域水体合理利用示范模式。
因此,切实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通过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在各大小流域实行综合治理,对防止水土流失和水体富营养化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1]田德旺,朱捷.环境与发展导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82~83.[2]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R].1997-12-23.[3]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公报[R].2000-12-23.[4]Vollen weider R A.Scientific fundamental of the eutrophicationof lakes and flowing waters,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n itrogen and phosphorus as factors in factors in eutrophication [R].Technical Report(OECD),1968(DAS/CSI68):27. [5]张忠祥,钱易.城市可持续发展与水污染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167~171.[6]Clark,John William.Suppl y and pollution control[M].NewYork:Harper and Row,1997.623~627.[7]马力珊.苏南太湖水系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对策研究[M].北京:环境科学出版社,1997.1~3.[8]朱铁群.我国水环境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研究简述[J].农村生态环境,2000,16(3):55~57.[9]高超,张桃林.欧洲国家控制农业养分污染水环境的管理措施[J].农村生态环境,1999,15(2):50~53.(收稿日期:2001-04-06 编辑:胡新宇)(上接第10页)3.3.2 背水坡绿化措施设计为保土护坡,提高堤防坡面抗蚀能力,防止冲刷、冲淘和坍塌,拟采用植物固坡措施,在背水坡种植灌木,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