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1.2《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课件(共20张PPT)

称呼的变化:从“大人”、“老爷” 皇帝倒了!
到“先生”、“女士”
辫子割了!
思考:辛亥革命成功了吗?
但是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反动的北洋军阀袁世凯窃取,中国 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滇越铁路1904年动工,1910年竣工,因起于原法属殖民地越南的 海防,经中越边界进入云南,故称滇越铁路。法国殖民者凭借这条 铁路,控制了云南的交通、金融、邮政和电信。 法国人伯顿在考察云南后曾说:“滇越铁路不独云南全省商务为 法人所掌握,而云南政府也在巴黎政府掌握之中。”
为中国经济现代化提供动力。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举办了不少工厂企业和 文化事业。曾主持发动了三次国会请愿运动,在民国任工商部长时 他指出过去的措施,在“,悉听民办。
同盟会的 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具体说明 推翻清政府,解除民族压迫
定义: 1911年是中国农历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 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911年12月底,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 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
结果: 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一系列政治法令、财
政金融政策、发展文化教育的措施; 南北议和; 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覆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时间、地点、人物、 经过、结果)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1:25:03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1.2.1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教案

3. 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如民主制度的尝试、社会改革的开端等。
4. 了解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如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等。
5.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能够分析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6.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够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和评价。
2. 辛亥革命的发生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包括推翻清朝、建立中华民国等。
3. 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变化,如民主制度的尝试、社会改革的开端等。
4.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的内外困境,如列强的侵略、军阀割据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1. 时空观念:通过学习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和空间观念,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和前后关联。
4. 教学手段:讲解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等。
5. 辅助材料:历史小说、人物传记、相关历史论文等。
6. 评价工具: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评价、课后作业、历史知识测试等。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20世纪初中国局势的奥秘。
(2)论述题2:请论述中华民国成立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答案:中华民国的成立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民主改革,尝试建立民主制度,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它为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方向。
5. 案例分析题
(1)案例分析题1:请分析辛亥革命的发生背景和原因。答案:辛亥革命发生在20世纪初,当时中国面临着清朝的衰落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国内存在着严重的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民众的生活状况恶化。国际上,列强的侵略和干涉使得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1.2第四框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课件(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

民生 改良社会经济,同情劳动人民.
平均地权
但是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没有完全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一、大背景
国势 19世纪末列强 的资本输出和 瓜分狂潮
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启示
中国面临严重 的民族危机
失败
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派不断壮大 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份?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
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面对列强掠夺,中国有识之士做出了怎样反应?
1.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2.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 (1)邹容《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 (2)孙中山:革命先行者弃医从政
实业救国张謇
创建资产阶级革命组织
(1)1894年:建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革命成果被篡夺
失败 中国人民依然生活苦难之中 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清王朝被推翻 成功 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 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 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 《临时约法》 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开创了完全 意义上的近 代民族民主 革命 没有完成 反帝反封 建的任务
6、清政府以“铁路国有”之名,将已归民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 后又将筑路权卖给列强,各地纷纷兴起保路运动。 7、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爆发了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因1911 年为辛亥年,以武昌起义为标志的资产阶级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 8、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临时政府成立后,便颁布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1919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覆亡。 11、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不仅推翻了清朝 的统治,还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共和制的国家。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 的闸门,为中华民族进步探索了道路。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01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创建
高潮 1912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发展 1911 全国响应
开端 (爆发) 1911 武昌起义
结束 1912 清朝覆亡; 袁世凯就任 临时大总统
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首役
• 背景 • 经过 • 影响
背景
1、起因 2、口号 3、组织
“路存与存,路亡与亡” 同志军
4、斗争形式 武装斗争
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1)袁世凯个人的权术和阴谋
1、背景:
(2)资产阶级的妥协软弱
2、结果:
辛革之败:革命成果 被 反动的北洋军阀窃 1912年2月,清帝退位,清朝覆亡 取,中国半殖半封的 社会性质没变。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
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统治开 始。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
光复会领导人及在 日本的部分会员 (1904年)
蔡元培
1904年,一些留日学生在上海组织革命团体光复 会,蔡元培任会长。
讨论:为什么孙中山被称为中国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
1、他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同盟会。 2、他提出了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 革命的纲领——三民主义。 3、他组织和策划了多次武装起义。
5、影响
是武昌起义的导火线
1911年10月10日
(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
湖北 武昌
全国十四个省宣布脱离清 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迅 速崩溃
1、时间 2、地点
1911.10.10 湖北武昌
3、革命团体与主力 4、结果 起义部队全部占领武昌,三日内,武汉三镇
光复。起义军占领武昌后,成立湖北军政府。
5、影响 武昌起义后仅一个月,全国十几个省宣
宣传革命
知识分子作为一种 新的社会力量也成 长起来。 以上海和日本东京 为中心,革命知识 分子出版大量报刊, 积极宣传革命。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辛 亥 革 命
3、顶峰 4、结局 5、评价(性质、意义) 6、失败原因:
7、启示
一、保路运动是导火线
20世纪初四川的一首歌谣 自从光绪二十年把路办, 银子凑了万万千, 也有官的商的款, 也有土药烟灯捐, 最可怜的庄稼汉, 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1.民族资产阶级成长 2.资产阶级革命派兴起 (1)邹容《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 (2)孙中山:革命先行者弃医从政
实业救国张謇
1894年,孙中山在檀 香山成立。是中国第一 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它提出要推翻清皇朝专 制统治,建立像美利坚和众 国那样的共和国。 它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运动的兴起。
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 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 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吴玉章 吴玉章在此说明了什么?
3、缺陷:未触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结合材料用自己的语言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提示:政治方面、经济领域、思想文领域等 1、政治方面: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清王朝统治腐败 2、经济方面: 列强加紧对中国的掠夺;民族工业发展,
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3、思想文化方面: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组织和军事方面: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革命组织成 立,并武装起义 5、清末新政和立宪,为触及腐朽制度本身,人们更失望。
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说明了什么?
1915年接受帝制,改号中华帝国 1915.12全国各阶层群起而功之,云南、贵州两省率先独立,发动护国 运动,并迅速席卷南方多个省份(护国运动) 1916年元旦,正式登基,定1916年为洪宪元年 欧美列强对日本与中国签署的 二十一条 十分不满 1916年6月 “在位“83天的袁世凯抑郁而亡,享年57岁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20世纪初的世界与中国第2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2新人教版15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1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知道孙中山为民主革命先行者的原因。
2、培养学生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
3、感受革命先烈追求“民主”“自由”的高尚情操。
2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八年级下册时已经学习了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教师只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归纳;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3重点难点重点: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革命党人进行的革命活动;难点:理解20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20世纪初中国的政治局势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近代中国时局图问:1.这幅图反映了当时中国怎么的现实?2.回顾八年级所学史实,从1840年到1900年,中国经历了哪些列强侵略?给中国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活动2【活动】环节一组织学生阅读材料(从开头至13页中间孙中山在兴中会的话:‘’方今强邻环列“设问: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等角度)学生开展探究、研讨,并在纸张上写出来:(1)20世纪初的中国政治:(2)20世纪初的中国经济:(3)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文化:活动3【活动】环节二1.阅读教材11页图文资料,设问:“列强在经济上加紧对中国的掠夺中国”具体是怎样做的?最大的一个领域是什么?追问:这种控制还表现在哪些行业?2.活动:列强对中国经济势力的不断深入,会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教材的两个观点你有何看法?教师根据不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辩证地思考问题,认识列强的掠夺本质。
过渡:面对列强的掠夺,中国应该怎么办?有识之士是怎么做的?3.读图1-22及旁边资料,思考:图文资料说明怎样一种现实?(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在成长,在收回铁路权方面积极努力)4.读图1-23邹容与《革命军》及旁边资料,设问:(1)革命知识分子又是如何做的?(2)为什么邹容在20世纪初大声疾呼“我中国,不可不革命”?活动4【活动】环节三师:孙中山是推动革命发展最有影响力的一位,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第一单元第二课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 人教版

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
并培养学生从有关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2)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兴中会、同盟会以及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2.能力目标通过视频材料,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情况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奋斗、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史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对历史概况有个清楚的认识和价值判断。
教学重难点1.重点(1)20世纪初中国的概况;(2)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3)辛亥革命的意义。
(4)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上台的举措;日本“二十一条”的提出;袁世凯复辟与护国运动;军阀割据概况。
2.难点(1)兴中会的创建;(2)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3)辛亥革命的意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一战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而中国山东问题也被列为重点问题。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合约》却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给日本。
当时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合约。
中国战胜了却无法享受战胜国的待遇,还受尽掠夺,那20世纪初的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1、(1)20世纪初的中国阅读课文,请从课文中归纳出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2)指出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清政府的支持;列强忙于一战无法顾及;有识之士的爱国心。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辛亥革命》。
该课主要介绍了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革命先驱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所作出的巨大牺牲。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认识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差异化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历史理解、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
通过学习辛亥革命,学生能够运用史料实证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革命先驱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认识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
解决办法:1. 通过多媒体展示、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辛亥革命的历史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革命过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辛亥革命前后的社会变革,深入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以史料实证为基础,引导学生了解革命先驱的事迹,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4. 结合时事政治,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在当代的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1.2 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教案人
教版
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20世纪初中国的局势概况有个初步地了解和认知。
并培养学生从有关资料中提取重要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材料,使学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情况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为国奋斗和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20世纪初中国的概况;
2、兴中会的创建;
3、同盟会的成立及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一战也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召开,如何处理德国成为列强讨论的焦点,而中国山东问题也被列为重点问题。
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但是《凡尔赛合约》却规定
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给日本。
当时中国代表团拒绝签署合约。
中国战胜了却无法享受战胜国的待遇,还受尽掠夺,那20世纪初的中国的发展是怎样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中国的时局与辛亥革命》。
二、讲授新课
1、(1)20世纪初的中国
阅读课文,请从课文中归纳出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掠夺的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并举例说明。
(2)指出民族工业得以发展的条件是什么?
清政府的支持;列强忙于一战无法顾及;有识之士的爱国心。
2、(1)兴中会的创建
指出兴中会创建的时间、地点以及领导人分别是什么?
答:创建的时间:1894年;地点:夏威夷的檀香山;领导人:孙中山。
(2)走进孙中山
孙中山早期是做什么的?是什么促使他走向了革命的道路?
3、同盟会的成立
(1)指出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同盟会的性质、革命纲领以及机关刊物是什么?
答: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性质:是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革命组织;
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机关刊物:《民报》
(2)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4、黄花岗起义
对黄花岗起义有个大致的认识和了解即可。
三、主题探究,思考讨论
从这一小结的学习中,我们对20世纪初的中国的局势有个大致的了解了,请同学们从整体上对20世纪初的中国局势和发展进行归纳总结下。
分组进行讨论和总结,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展示本组的讨论成果。
(思路提示: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总结)。
四、教师小结
五、作业安排
29953 7501 甁921916 559C 喜40584 9E88 麈'26465 6761 条20130 4EA2 亢24510 5FBE 徾26381 670D 服jK132270 7E0E 縎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