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琦辉读后感
做好常规就是奇迹读后感

做好常规就是奇迹读后感
有人说:“做好常规就是奇迹。
”这句话我非常赞同,因为这句话总结了成功的秘诀——“只要坚持不懈地去努力,你将会获得更多!”记得有一次在家里看电视时,妈妈给我推荐了《失败者的启示》这本书,那天晚上,我终于把它读完了,真可谓如痴如醉呀!通过阅读此书让我懂得了:做事情千万别着急、要耐心等待、遇到困难不要放弃……现实生活中像这样发人深省的例子举不胜举。
一个故事曾告诉我们这么一个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道酬勤。
如果没有辛苦耕耘和付出,又怎能品尝到香甜的果实呢?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经历过无数挫折与失败,但他从未放弃,最后,他成功了。
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不经历风雨,哪见彩虹?人间没有不弯的路,世上没有不谢的花。
通往光明的道路上,总是充满坎坷。
也许,你正面临一次重大抉择;也许,你刚遭受一场挫折;也许,你即将步入歧途或已迷失了自己。
此刻,你不必惊慌、不必绝望,且听我娓娓而谈吧!人的智慧掌握着三把钥匙,一把开启数字,一把开启字母,一把开启音符。
知识、思想、幻想就在其中。
知识就是力量。
掌握知识的人才能获取力量。
知识使人充实;知识使人明智;知识使人准确;知识使人高尚;知识使人善辩。
拥有知识,就拥有了力量;拥有知识,也就拥有了一切。
知识不是力量,就像水手不是利剑。
拥有知识,只会使人愚昧;拥有知识,还会使人落后。
关键的问题是要拥有智慧。
- 1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_1.doc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后感隋玉民董事长在《新年寄语》中建议我们要有计划地读些书,还有我们中材水泥五四读书活动要求,要开展年度读书活动,重点还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列为此次活动的读书书籍,我才有幸得以读到《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好书。
一直以来,我认为管理讲的是天分,讲求的是个人才能,注重的是个人魅力,而书本的知识只是纸上谈兵,无法真正在真实的管理中发挥作用。
但是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我的想法却改变了。
德鲁克讲到的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就是做好该做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有效性一个人的有效性,与他的智力、想象力或知识之间,几乎没有太大的关联。
有才能的人往往最为无效,因为他们没有认识到才能本身并不是成果这些论述,激发了我学习管理的动力,并了解到卓有成效才是管理者所应追求的目标。
一个人要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注重的不但是先天天赋、个人才能、个人魅力,更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和提高。
这样才能与公司共同成长和提高价值。
针对如何卓有成效,德鲁克提出了五点要求分别是善用时间、讲求贡献、善用人才、要事优先及有效决策。
可以说,德鲁克先生教了我们卓有成效的五招,这五招看似简单,但是要学好、学透,就需要我们在不断实践地基础上,充分理解这五点的内涵,最终将追求成效变成一种习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卓有成效!下面我就谈谈我读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的读后感想。
一、时间管理善用时间读了德鲁克先生建议管理者在时间上的一些做法后,我真正意识到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平时大多数普通人浪费了大量的自认为没有浪费的时间。
我深刻认识到,时间正是像德鲁克先生所说的那样,是一种最为特殊也最为稀有的资源。
人这一生的时间有限,用于工作的时间更为有限,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要想在有限的工作时间里做出影响组织整体绩效和成果决策的成就来,必须要做到善于充分的利用好自己有限的时间。
正如德鲁克先生教给我们的那样,首先要诊断自己的时间,也就是要了解自己的时间是怎么使用的,然后分析自己做过的事情中有哪些是不一定必须亲力亲为的。
智慧照亮星空

智慧照亮星空——学习于永正教学思想有感先生因病仙逝,教育界人士纷纷发文悼念,读完数十篇文章,有很多地方感同身受,一些鲜活的想法在头脑里翻腾跳跃,先生的精神,散发着光芒,沐浴其中,如春风拂面,清泉沁脾,暖心,除了智慧二字,无以形容。
先生一定热爱生活,所以热爱工作,热爱学生,蹲下来和孩子交流,让每个孩子都感觉到老师喜欢他,像“甘草”一样温和关注每个孩子,处理事情,先处理情绪……先生提到他的课堂上朋友孩子尿裤子,班主任给孩子烤裤子的事情,我的工作中或多或少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我也一样。
那是六年前秋末的一天。
孩子们像往常一样排队去吃饭,我跟在队伍的后面,发现吴同学走路的姿势很别扭,便上前问怎么了?谁知一股刺鼻的气味扑来,我马上意识到孩子拉裤子了。
于是便打电话让家长给孩子送裤子,来的是爷爷,年龄大了,给孩子换裤子,手不停的抖着,孩子站在微冷的空气里瑟瑟发抖,我让爷爷停下来,快速帮孩子脱下裤子,并接来热水给孩子擦洗……时隔六年仍历历在目。
毛同学一双乌黑的大眼睛仿佛在眼前闪烁,她聪明伶俐,也顽皮淘气,经常追跑打闹,招来我的严厉呵斥,孩子胆怯的眼神让我心怀愧疚,所以时至今日,对这些小小的孩子有了更多的耐心,如何呼娇嫩的花儿来呵护孩子。
先生永葆童心,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课堂上示范朗读学啥像啥,参与孩子们的分角色朗读,不拘于大人小孩之别,所以李老师尊重学生,对学生平等民主,和学生一起进行大扫除,语言幽默,真正的融入学生的世界。
想一两年前,午后阳光灿烂,我在操场上给孩子们读书,让我们班和一年级的一个班级结成联谊班级,。
哥哥姐姐给小孩子讲故事、教折纸、做游戏,给孩子们留下美好的童年记忆。
2016年的第一场雪悄然而至,孩子们在操场上玩雪球、打雪仗,我用手机给他们拍照,留下永远的纪念。
今年带一年级,一颗颗童心更始是弥足珍贵,孩子们上科学课,知道了植物的生长,喜欢上了植物,更是充满好奇,我从王校长跟前找来小麦种子,分给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小心翼翼,如获珍宝般的捧着老师给包好的种子。
“智慧校长幸福老师”读书活动心得doc

为教育而思考智慧校长幸福老师”读书活动心得遂宁市富源实验学校张俊今年暑假我们学校开展“智慧校长幸福老师”读书活动。
在学校提供的书目当中,有一本书名叫《孩子为何失败》引起了我的注意。
我想:在我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对待教学我可谓尽心尽力,自己的知识也不断更新,可是教学业绩总是不佳。
别人教着能考第一的班,我接着教,最好能考到第二。
自己长期教着的班,每期都盼着学生能为我争个光,确总是让我失望。
今天这本书,我要好好拜读。
我把它细细地读了两遍,掩卷之后感受颇多。
孩子为何失败》是历久弥新的教育经典,自1964年出版以来,与其姊妹篇《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一起在全球销售量达数百万册。
这本书是约翰霍特1958年至1961年期间在美国一所小学的教学日志, 读完了之后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作者几十年前在书中所指出的美国教育问题正在中国中小学校里蔓延。
约翰霍特同时指出,这本书虽然冠以“孩子为何失败”书名,其实也是一部探讨老师为何失败或教育为何失败的作品。
我们不应该认为学校是强迫学生听话做事的地方。
如果学校只是教导学生必须学习的知识,那我们实在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常生龙老师读了这本书后谈的几个观点,我非常赞同。
一.霍特50年前记录的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在今天的中国中小学中正普遍地存在着,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今天的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
2010年社会急需的10项工作,在2004 年的时候根本就不存在;四年制大学中大一学习的知识内容,到了大三的时候已经有一半过时。
如果我们的教育仍处在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水平,怎能适应今天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二.成为一个好教师并不难。
霍特的经验告诉我们,只要教师愿意做一个有心人,每天记录自己的课堂发生的事情,尝试运用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甚至社会学的相关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改进自己的教学,假以时日,一定会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的。
凡事坚持最难,但大多数的成功,就是因为坚持不懈的缘故。
读《做卓越的教师》一书有感

贵族血统 的绅士 。何 谓 贵族 的血统 ?它 不是 指血 脉 的 相传 , 而是一 种气 质 、 一种气 场 。犹 太人 的成 功值得 我
读书在第一辑 中谈 到 , “ 让每 一个学 生都 渴望 事业 承受冷落 , 学会历经磨难 , 学会创新工作 , 我们就能 体会
的成功 , 渴求人生 的卓越 , 渴求生命的辉煌 , 这才是 我们 “ 工作着是快乐的” 。 当然 快 乐 l [ 作 的 同 时 也 要 学 会 开
应 成为我们的首要 任务 , 用知识 丰厚 自己的底 蕴 , 用 思
想提 升 自 己的 品味 。 中 国不 缺暴 发 户 , 缺 的是 真 正 具 有
破。
朋友 , 爱书吧 !它是知识 的海洋 , 精神的巢穴 , 生命 的禅床 。宁为 宇宙 闲吟客 , 莫做乾坤窃禄人 。 ( 责任编辑 韩和 鸣)
教 育 的 终 极 目标 , 这 才 是 把 我 们 国家 和 民 族 引 向腾 飞 和 心 的生活。“ 只有精神极 其 丰富的 人 , 他 们才 能成 为幸
强盛的教育” !如果“ 学校教 育不 能让 自己的学生 胸 中 福 的人 。 ” 作 为教 师 , 我们的生活 中除 了适 当的休 闲和积
教 育论坛
2 0 1 5 年第 l期
读《 傲 卓越 的 教 师 》 一 书有 感
李 爱 君
[ 郯城 第一 中学 ,山东 临沂 2 7 6 0 0 0 ]
通 过读《 做卓越 的教 师》 一 书, 深深体会到 “ 书籍是 友 , 促进 自己的专 业成长。翻开《 做卓越 的教师 》 这本书 全人类 的营养品 , 是人 类进步的阶梯 ” 。作 为一名教 师 , 的书 目, 我就被 吸引了 , 从 目录上看 , 似乎是一 部做卓越
六一班学生老师读后感

仁者,爱人------------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感我愿做一位智者,用我有限的生命,去创造无限的价值。
我愿做一位勇者,去征伐人生路上的一切坎坷与不幸。
我愿做一位仁者,去用我有限的爱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第二天清晨,尼尔斯来到海边,与阿卡带领的雁塔告别。
尼尔斯依依不舍目送他们排列整齐的队伍向远方飞去……”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情波澜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尼尔斯因为调皮欺负小动物,被精灵变成了一个小人,从此他踏上了与大雁阿卡,雄鹅莫顿的探险征程。
这征途让他改变了很多,也荡涤了我的心灵。
尼尔斯,一个调皮的孩子,一个很喜欢欺负动物的女孩,经常将家里的各种牲畜弄得四处奔逃。
小动物们都非常讨厌他。
然而当他变为一个小小人,踏上一段奇妙的征程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她变得善良、坚强、有爱。
她是一位勇者,不惧危难;她是一位智者,懂得保护自己,但又能够救出别人;她也是一位仁者,懂得去帮着弱小者。
她在一次保卫黑老鼠家园的战争中充分的表现了她的智慧,与大雁阿卡齐心协作,帮助黑老鼠包围了格里敏大楼,靠着自己的勇气赶走了浩浩荡荡的灰老鼠大军,保住了黑老鼠的最后住所。
一个小女孩,变成小小人之后居然可以做到如此的勇敢,如此的善良,如此的机智。
我不得不佩服。
我是一个小男子汉,是家中的长子,爸爸妈妈以后的依靠,我怎能那么担心,那么自卑,那么缺乏斗志。
我想改变自己,我不想有尼尔斯那样的奇妙经历,但我希望我自己,从今天开始,变得勇敢,变得自信。
我愿做一位仁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总自认为自己是个善良100分的人。
我可以去分享我的食物,可以去关心我的同学,遵从我父母的命令。
可是我发现我错了,我没那么完美,我喜欢的东西,我不愿分享;不喜欢的同学,我也会忽视他的存在;父母的交代我也只是表面上的遵从。
然而,我却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已经做到极致。
我只是学会了伪装,我不是真正的善良。
然而,我有时候觉得,大概是因为伪装久了,我变真就是一位仁者了。
感动中国双百人物 读后感(读书笔记)

《感动中国双百人物》风雨之后见彩虹《感动中国双百人物》读书笔记读后感当老师将散发着墨香的《感动中国双百人物》发到我手中时,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
书里有很多人面对坎坷的境遇,没有向命运低头,而是奋力抗争,最终他们的生命之花呈现出最美丽的色彩,这使我深感震撼。
张海迪,一个半身瘫痪的残疾人,一个轮椅上的弱女子,凭着自己坚忍不拔的意志,完成硕士研究生的学业,成为了一名知名的作家和翻译家。
邰丽华,生活在寂静世界的聋哑人,她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最终舞出了自己美丽的人生。
史光柱,曾经在战场上奋勇杀敌,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他付出了双目失明的代价,但他没有就此沉寂,而是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成了文学学士,借助文字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热爱……阅读着他们的故事,我仿佛在瞻仰着一座又一座丰碑。
这些人经历了艰难困苦,却靠勇气、智慧、努力、奋斗战胜寂寞,战胜痛苦,战胜困难……读着这本书,我想到了生活中,每当我遇到问题时,简单的、短时间内能做完的,我是能够完成的,可一遇上费时、费力的活儿,我就找借口逃避。
记得一个周末,家里打扫卫生,爸爸清洗厨房,妈妈打扫房间,我负责擦窗户。
刚开始,我很卖力地爬上爬下,可擦了一扇之后,我就觉得腿软、腰酸、背痛,手重得抬不起来。
“我需要休息下。
”我甩着手对妈妈说。
妈妈瞥了我一眼:“别忘记自己的任务!”我小声地回答:“是。
”然后就上楼看电视了。
当然,剩下的窗户还是妈妈帮我擦了学习上也是如此。
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的作业中有一道题目比较难,我想了一两分钟,没思路,便去问爸爸。
他27读了题目后,皱着眉头问:“这么简单也做不出来?”随后爸爸认真地帮我分析了题目。
事实上,题目确实很简单,我自己完全能够做出来,可是,我却不愿意动脑筋去思考,甚至不肯下决心去打败“拦路虎”。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激励人心的歌声犹在耳边。
是啊,人只有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努力是光,成功是影,没有光哪来影?”望着空中飞翔的雄鹰,我暗暗对自己说:“你们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朋友最真,友情最贵《朋友》读后感《朋友》是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散文,记叙的是巴金从上海逃难到广州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帮助他渡过难关,宛如一盏盏明灯,使他感受到友情的光明与温暖,同时他也认识到自己应该努力地去回报这些爱。
与辉读书观后感

与辉读书观后感
这个节目一开场,就有一种独特的氛围。
主持人辉哥的风格特别吸引人,他就像一个知识渊博又超级亲切的朋友,把那些书本里的知识一点一点地掏出来,摆在你面前,还带着点小幽默,就好像在说:“看呀,这些知识可好玩儿啦。
”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有一期讲历史故事的。
辉哥把那些历史人物和事件讲得活灵活现,就像他自己穿越回去经历过一样。
以前我对历史总是觉得很枯燥,那些年份啊、人物名字啊,就像一团乱麻在我脑袋里。
但是辉哥这么一讲,就好比拿了一把梳子,把这团乱麻梳理得整整齐齐。
我突然就明白了那些历史事件背后的逻辑,就像突然开窍了一样。
而且这个节目不只是干巴巴地讲书里的内容。
辉哥还会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这可太妙了。
比如说讲到一本关于人际交往的书时,他就会说起自己身边那些有趣的人际关系,什么邻居家的故事啦,朋友之间的小摩擦啦。
这让我觉得书里的那些道理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理论,而是实实在在能用到生活中的法宝。
我就想,原来读书还能这么接地气啊。
还有啊,节目的场景布置也很有心思。
背后那一排排的书架,加上暖黄色的灯光,就营造出一种特别温馨的读书氛围。
看着就觉得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肯定是一种享受。
每次镜头扫过那些书架,我都在想,啥时候我也能有这么一个满是书的小天地呢。
不过呢,这个节目也有一点点小“毛病”。
有时候辉哥讲得太投入了,速度就会稍微快一点,我这脑子就得赶紧跟上,像个小跟班似的。
但这也说明节目内容太丰富了,辉哥恨不得一股脑儿把所有好东西都分享给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天鹅历险记》有感
四年一班李琦辉在这个假期,我读了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爷爷呕心沥血写出的动物小说《天鹅历险记》。
书中讲述的母鹰霜点、梅里山鹰金蔷薇、雄鹰金闪子、三字鸟佛儿、天鹅红弟等深受我们喜爱的动物形象。
它们的故事充满了悬念与惊喜,或惊心动魄;或危机重重;或正义勇敢,但在这其中,《梅里山鹰》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兄弟情的深厚,还让我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
梅里山鹰是镇北高原稀有品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从亘古时代起,就形成了这样一种以大欺小的竞争机制:母鹰在繁殖期仅仅产下两枚卵,并孵化出两只雏鹰,小家伙出生半个月后,在鹰巢里会爆发一场生死较量的决斗。
它们互相用身体冲撞、倾轧,力气大的一只把力气小的一只从鹰巢中挤兑出去,自己独吞父母的宠爱和食物。
金蔷薇是一个不幸的雌鹰,丈夫因打猎时捕到了一只狼崽儿,被母狼咬掉左膝盖以下的部位后,因为流血过多而死去,所以金蔷薇既当爸,又当妈,吃尽了苦。
因此,当她的孩子出现了这样血腥的场面时,对于她来说,她遭受着蚀骨剜心的痛。
母亲金蔷薇实在看不下去蓝灿和金追手足相残的情景,想尽办法、用尽心血,改变了梅里山鹰的原状,保留住了两只幼鹰,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把蓝灿和金追哺育成了一对名副其实的兄弟鹰。
一开始,金蔷薇觉得,改变动物的内心不是几天就能成功的,而是要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才能改变现状的,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金蔷薇成功了!
看完这本书后,我深深的被震撼了:因为我们家也有一个小弟弟,今后我会加倍的宠爱他、保护他,让我们的兄弟情越来越深厚。
一定要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还让我明白了母亲对孩子的用心良苦,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在这里我要感谢陪伴在我身边的亲人、老师和朋友,是你们让我感受
到了爱;懂得了给予与付出,让我们一起传递正能量,世界将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