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脉纵横交织微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八年级地理英语精品教案)
初中地理_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地形》教学设计授课教师:⑵⑿⑶⑷⑸⑹⑻⑼⑾⑴⑺⑽⒀⒁⒂⒃⒄ (1)下列不同走向的山脉:A 、东西走向、 B 、东北--西南走向、C 、西北--东南走向、“黄淮海平原”,位于北方地区;③长江中下游平原呈条带状,分布于长江两岸,著名的“鱼米之乡“。
补充:三大平原和三大丘陵大多分布在东部地区,土壤肥沃,开发历史悠久,农业发达,城镇集中经济繁荣,是我国的经济中心。
过渡世界陆地共有五种地形类型,我国全部都有,这说明我国地形具有怎样的特点?(复杂多样)。
我国地形虽然复杂多样但是各种地形所占的比例不同。
请同学们观察并完成下图。
1、读图、比较比较结果:山地、高原面积广大,而平原面积仅占12%。
归纳:习惯上,人们把高原、山地和丘陵统称为山区。
山区占全国的三分之二。
【阶段小结】我国地形特征:复杂多样,高原山地面积广大。
2、图文结合,分析山区面积广大的利与弊。
归纳:有利的方面:发展采矿业、林果业、旅游业,不利方面:土地贫瘠、交通不便、容易发生自然灾害1、比较哪两种地形占得比例大?2、从利与弊两方面辩论山区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整理小结依照板书理出我国主要山脉、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归纳明确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板书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山脉中,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是()A.武夷山B.阴山C.阿尔泰山 D.祁连山2.关于青藏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位于我国西北部B.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C.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约占全国面积的1/4 3.“远看是山,近看成川”是下列哪个高原的写照()A.青藏高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4.四大盆地中,海拔最高的是()A.柴达木盆地B.四川盆地C.塔里木盆地D.准噶尔盆地5.“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是指()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6.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世界最大的高原B.水土流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C.黄土层深厚,植被覆盖好D.北依阴山,南邻秦岭7.我国四大高原面积辽阔,形态各异,其中最为平坦的是()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云贵高原 D.内蒙古高原8.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其劣势是()A.森林资源不足 B.耕地资源不足C.水能资源不足D动植物资源不足《中国的地形》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和简单的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
初中地理山脉纵横交错教案

初中地理山脉纵横交错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山脉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分布;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我国山脉的名称和分布;2. 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山脉的分类和分布规律;2. 山脉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教学准备:1. 教材《地理》八年级上册;2. 中国地形图;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山脉景观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山脉的美丽和壮观;2. 提问:你们对山脉有什么了解?山脉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山脉的概念和特点;2. 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形图,观察山脉的分布情况。
三、课堂讲解1. 讲解山脉的概念:山脉是指一系列山丘和山峰连绵而成的地形,是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地形特征;2. 讲解山脉的分类:根据走向,山脉可分为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等;3. 讲解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昆仑山-秦岭、天山-阴山、南岭、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长白山-武夷山、台湾山脉、贺兰山-横断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喜马拉雅山脉等;4. 讲解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山脉是地形的主要骨架,对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地理环境因素产生重要影响。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我国主要山脉,并标注名称;2. 让学生结合教材,总结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山脉的概念和特点;2. 强调山脉在我国地理环境中的重要地位。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家乡的山脉分布情况;2. 让学生结合教材,思考山脉对家乡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山脉景观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讲解山脉的概念、分类和分布,让学生掌握山脉的基本知识;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山脉的认识。
整体教学过程流畅,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1.1山脉纵横交织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3. 信息化资源:网络地图、卫星影像、地形图、教学视频、教学课件、案例分析材料。
4. 教学手段:讲解、问答、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验、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现场调查、报告分享。
5. 教学辅助工具:尺子、彩笔、标记卡片、概念图模板、思维导图工具。
展示一些我国山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山脉的壮丽和独特性。
简短介绍山脉的基本概念、分布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 山脉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山脉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形成原因。
过程:
讲解山脉的定义,包括其主要分类和形成原因。
详细介绍山脉的地质特征、气候影响和地理意义,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例题1:
描述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我国主要山脉分布特点为:东北-西南走向的主要山脉有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东西走向的主要山脉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等;南北走向的主要山脉有横断山脉等。这些山脉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山脉对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如横断山脉成为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天然屏障,阻挡了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得该地区形成了独特的地形雨;山脉对水文也产生了影响,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流域内,山脉纵横交错,形成了丰富的水系;山脉还对生态和人类活动产生了影响,如山脉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容易导致生态破坏,影响可持续发展。
例题4:
解释山脉对水文的影响。
答案:山脉对水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如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的源头多位于山脉地区;其次,山脉对河流的流向产生了影响,如西北地区的山脉使得河流流向大致为东西方向;再次,山脉可以形成丰富的地下水,如山脉地区的岩层中含有较多的裂隙和孔隙,地下水得以储存和流动;最后,山脉对流域内的水文循环产生了影响,如山脉地区的降水经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汇入河流,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循环。
山脉纵横交织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我国名山图片
二、新课学习: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1、投影《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颜色显示“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的位置
第一步,引导学生明确山脉的走向:东西走向
第二步,要求学生找出山脉所在的省区位置
2、东北-西南走向:①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②长白山-武夷山③台湾山脉
3、南北走向:贺兰山、六盘山、横断山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
2、同样的方法学习其他四种走向的山脉。
3、带领学生在空白行政区划图上用铅笔画出山脉的位置
三、新课小结:“三横、三竖、三撇、两捺、一弧形”
四、作业安排:重复读图、记图
观看名山图片,领略祖国“江山如此多娇”
学生观察山脉的延伸方向
观察、寻找山脉的位置
铅笔绘图
观山
找山
画山
板书设计
山脉纵横交织
1、东西走向:①天山-阴山②昆仑山-秦岭③南岭
科目
地理
年级
八年级
班级
节次
课题
山脉纵横交织(《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地形》第一课时片段)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灵活运用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山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材
分析
重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难点: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及其在图上的分布。
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错教学设计

提问: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呢?
回答:两捺。
阿尔泰山
祁连山
提问 5:还有最为典型的也是中国唯一一条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 6000 米,其中珠穆朗玛峰海拔 8844.43 米,是世界第一高峰,被称为“世界屋脊”。
(总结) 我们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纵横交错,构成中国地形的骨
回答:三竖,分为北中南。
第一竖:
贺兰山
第二竖:
六盘山
第三竖: 横断山脉
提问 3:思考图中蓝色山脉的走向是什么?
回答:东北—西南走向
提问: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有哪些呢?
回答:三撇,分为西中东。
第一撇
第二撇
第三撇
大兴安岭 太行山
长白山
巫山
雪峰山
武夷山
台湾山脉
提问 4:思考图中蓝色山脉的走向是什么?
回答:西北—东南走向
(过关斩将)
下列山脉与其他三条山脉走向不同的是( C )
A:昆仑山
B:阴山 C:横断山 D:南岭
下列山脉中既是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山,又是西北—东南走向的
是( B )
A:昆仑山
B:祁连山 C:横断山 D:太行山
(思维拓展)
将中国的山脉与前面第一章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知识相结
合,这也是本节的难点知识,需要同学们对前面知识有一定的记忆和掌
握,形成中国行政区空间印象。
山脉名称
分
界
A
江西省与福建省的
界线
B
广东省与湖南省的
界线
C
甘肃省与青海省的
界线
A:武夷山 B:南岭 C:祁连山脉
东西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弧形山脉。
八年级地理 中国的地形——山脉纵横交织教学设计

西北——东南走向的山脉 西北 东南 祁连山脉 授课教师:张莹颖
弧形山脉
珠穆朗玛峰 8844.43米
喜马拉雅山脉
授课教师:张莹颖
填写出中国的主要山脉名称
天山山脉
阴山山脉
祁连山脉
秦岭
喜马拉雅山脉
南岭
授课教师:张莹颖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山——
北岳恒山
西岳华山
山 西 省
山 东 省
陕 西 省
河 南 省
东岳泰山 中岳嵩山
湖
南 省
南岳衡山
授课教师:张莹颖
山 主要山脉 脉 纵 横 交 织
主要山体
知识结构 东西走向: 天 山、 阴 山、昆仑山、秦岭、 南 岭
南北走向: 贺兰 山、 六盘山、 横断 山脉。
东北—西南走向:自东向西分为东、中、西三列。
初中地理(湘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一)
——山脉纵横交织
记住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和分布
西北 西
北
东北
东
西南
南
东南
授课教师:张莹颖
东—西走向的山脉
西──东
天山山脉 昆仑山脉
阴山山脉 秦岭
南岭
授课教师:张莹颖
南—北走向的山脉
南 北 走
向
授课教师:张莹颖
东北
本节课到此结束,感谢您的学习!
台湾山脉 长白山、武夷山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西北—东南走向山脉: 阿尔泰 山、祁连山等。
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 山脉。
①玉山 ②珠穆朗玛峰
③五岳:东岳泰山 、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 、 中岳嵩山 。
地势西高东低 山脉纵横交错

教案周国婷1.课题八年级上册(湘教版)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地势西高东低山脉纵横交错2.教材分析地形气候与河流湖泊为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概况,是中国地理总论的基础内容,地形与气候河流湖泊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如河流的分布发展受地形制约,尤其是中国的地势和山脉分布对其他自然因素影响较大,复杂的地形增加了气候的多样性等等,所以本章教材各部分内容处处体现着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3.学情分析1.已有基础前面学习过中国的行政区划,为我国主要山脉的分布所跨越的区域打下一个具体地理位置基础2.困难所在①本章学习的主要困难是对地形图的判读,尤其是地形剖面图对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个难点;②其次是对主要山脉名称,走向,分布的区别和记忆4.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①了解并能分析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及各阶梯间的地理分界线②了解我国山脉纵横交错的特征,并且知道山脉是构成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③掌握并能说出主要山脉的名称,走向,分布④知道中国的名山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学习地形剖面图和分层设色图来分析其它各类地图的能力②学会从地理角度来分析主要山脉,比如从海拔高度,地势起伏等方面着手情感态度价值观:①通过对我国壮丽山河的学习,激发民族自豪感,进一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②培养对地理事物的美感领悟5.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①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三大阶梯间的自然地理界线②我国的主要山脉及走向③各山脉所在的地理位置,包括所跨越的行政区、两侧的地形区等.教学难点:①怎样读地形剖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②三大阶梯间的自然地理分界线③各山脉所在的地理位置,包括所跨越的行政区、两侧的地形区等. 6.教具中国地形分层设色图多媒体软件7.课型综合课8.教学方法谈话法地图法讨论法练习法9.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主板书]第二节中国的地形一地势1.基本概况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状分布2.阶梯界线3.内部结构(简图)东西二.山脉1.特征纵横交错平原盆地丘陵镶嵌其中2.走向东西走向:南北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副板书]在黑板上绘出中国轮廓图,然后在其中标出山脉及其走向[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次课我们结束了第一章疆域与人口的学习,今天将要进入一个崭新的知识世界,我们先一起来感受一下我国的壮美河山(朗读第二章开篇介绍中国自然环境那一段引人入胜的文字)师:先翻到目录,第二章分别讲述了中国的地形,气候,河流,这些从不同方面概述了我国的自然环境。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教案】第一节 中国的地形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知识目标1.中国的山脉分布及走向分类。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3.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以及地势对中国地理环境的影响。
2.中国地形多种多样的特点,对不同地形区应该合理开发和利用。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分析地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培养学生树立因地制宜的观点。
教学媒体投影仪、投影片、中国地形图挂图、板图。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当我们了解了我国疆域和行政区划之后,下面要进一步认识我们的祖国。
〔复习提问〕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国家的地理,请同学们思考自然地理环境都包括哪些要素呢?〔学生回答〕地形、气候、河流、动植物等。
我国的地形情况也是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1课时山脉纵横交织(板书)一、山脉纵横交织(一)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出示挂图〕“中国主要山脉分布图”。
(自制,为排除干扰,仅包含东北-西南、东西走向的山脉,且底图为政区图)让学生找出与阴山走向相同的山脉,并说出名称。
让学生观察山脉的标注有什么规律。
〔教师概括〕注记文字应与山脉走向一致,由上至下,或由左至右,均匀分布于山体上。
引导学生找出东西走向的所有山脉,每找出一条,教师都要引导学生说出其所在的行政区位置,并将其在投影片上重绘一次,同时让学生在已准备好的中国政区空白图上绘出该山脉。
用同样方法学习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
〔教师概括〕东西走向的三列好像“三道纬向长城”,称“三横”;东北-西南走向的三列山脉好像“三条濒海峻岭”称“三纵”。
〔教师引导〕欣赏歌曲《珠穆朗玛》,让学生思考珠穆朗玛峰的位置。
引导学生看课文中关于喜马拉雅山的介绍,并思考:(1)喜马拉雅山的走向?(2)喜马拉雅山最高峰的位置、名称、海拔?(3)找同学到板图上画出喜马拉雅山,并标注珠穆朗玛峰。
(教师概括)喜马拉雅山是弧形山脉,其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尼边境,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脉纵横交织》微课教学设计
《山脉纵横交织》微课反思
本微课《山脉纵横交织》部分的学习内容是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第一节中国的地形第一课时的内容。
个人认为,作为微型教学视频,本微课的亮点在于本节课能够充分利用中国主要山脉的地形图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设计重点突出,环节完整,讲解清晰,逻辑性强。
便于学习者进行一对一的自主学习。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充分利用了《中国山脉分布图》,通过直观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从不同方位归纳总结出中国主要的山脉,以此突破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帮助学习者建立空间地理思维,有助于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再通过让学习者在空白图上填写山脉名称并加以理解巩固,最后又让学习者在空白地图上自己尝试着绘制出简易的山脉地图,既有助于学习者对山脉空间位置和名称的进一步理解记忆和把握,又培养了学习者的动手绘图、练图能力。
第一次制作微课,在录制期间由于经验不足,相应的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例如讲课总是习惯性的想强调“同学们”,忽视了微课模拟是“一对一”的供学习者学习的模式……这节微课从设计课件,到录屏、录音、剪辑都是在不断摸索,反复修改完善基础上形成的,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设计制作中还有待于不断的改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