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写作方法:选择素材的基本原则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作文指导:材料的积累、选择和使用》精品教案

《作文指导:材料的积累、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积累材料的方法,明确运用材料的要求。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典型文章材料运用的揣摩分析,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材料的习惯,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能力,发现并感悟欣赏生活中的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积累和运用材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材料的具体要领。
教学方法示例法、讨论法、仿作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一、莫因点滴愁成谶,春鸟秋虫自生情1.齐读下面的诗歌:我们无法唤起所有的记忆却可以牢牢记住那些美好瞬间旅途中的一次搀扶平日里的一次发现一份让你惊喜的礼物一幅充满温情的画面有些瞬间即逝的往事咀嚼它却需要一生的时间2.导入:平时注意积累素养,写作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也自然会流出感人肺腑的文字。
二、不让土壤成其大,不择细流成其深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写作文时,素材就是我们必需的米。
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否选择好写作材料关系到文章写作的成败。
比如优秀的记叙文从写作材料方面来说应包括以下要素:叙事要完整,最好有波折;事情不仅有意思,更要有意义。
叙事完整,才可以写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叙事有波折,才会曲折动人;事情有意思,才会让人爱读;事情有意义,才会耐读,给人回味的余韵。
2.素材积累的主要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从教材中积累材料素材的积累,有两条很好的途径: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然而,在目前繁重的学业压力和有限的时间内,这两条路都被堵塞了。
所以,我们可以立足课本,留心以下几个方面:历史典故,典型事例,名言警句等。
语文课本中收录的都是名家名篇,基本上囊括了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各种文学样式,它有可供我们引用来增加文章文采和灵动性的字字珠玑珍珠一样的诗句;有可以引用来作为事实依据的沉甸甸的黄金一样的名人事例;还有可以用来增加文章文学性的熠熠生辉的珠宝一样的文学形象……这些都该是我们应该记诵并能随手拈来的丰富材料。
教案的素材选择

教案的素材选择教案的编写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编写教案时需要合理选择素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本文将探讨教案中素材的选择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素材选择方法1. 根据教学目标选择素材。
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然后选择与目标相关的素材。
例如,如果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植物的繁殖方式,那么选择与植物繁殖相关的图片、实物等素材将更具教学效果。
2. 考虑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经验选择素材。
学生的兴趣是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师应尽量选择与学生兴趣相关的素材,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学生的实际经验也是选择素材的重要参考因素,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实际经验贴近的素材,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3. 结合多种素材形式选择素材。
素材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素材形式。
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地理知识,可以选择地图、地球仪等实物素材;如果教学内容是化学实验,可以选择实验视频等素材形式。
4. 遵循教学原则选择素材。
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遵循教学原则,确保素材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素材应来源于可信的出版物、学术研究或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避免使用不准确或不可靠的素材引导学生学习。
5. 多方面、全面选择素材。
教师在选择素材时要尽可能涵盖知识点的不同方面,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如果教学内容是中国古代历史,可以选择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文物等多方面的素材来引导学生对古代历史进行深入了解。
二、素材选择注意事项1. 素材的内容要贴近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
教案中的素材应与教学内容相关,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选择素材时要对其内容进行筛选和鉴别,确保素材的准确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2. 素材的形式要多样化,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学生的学习特点是选择素材形式的重要参考因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方式选择不同形式的素材,以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技巧

小学生作文素材积累与写作技巧
一、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可以通过观察周围的事物,收集各种各样的素材。
比如,可以观
察自然界的景色,描写四季的变化;可以观察人物的行为举止,描
写人物的性格特点;还可以观察社会现象,描写社会的发展变化。
通过不断积累素材,我们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写出更加生动、有趣的作文。
二、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
小学生作文的写作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 选好题目:选好一个有趣、有意义的题目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或者从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出发,选取一个能引起读者兴趣的题目。
2. 构思大纲:在写作之前,可以先构思一个大纲,确定作文的
主题、内容和结构。
可以按照“开头-中间-结尾”的顺序来构思,确
保作文有条理、层次清晰。
3. 用词准确: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用词准确、生动。
可以使
用一些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述事物,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
4. 注意语法: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法的正确性。
可以多读
一些范文,学习一些常用的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5. 多练习:写作是一个需要不断练习的过程。
可以多写一些作文,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通过以上几点写作技巧的掌握,相信小学生们可以写出更加优
秀的作文,展现自己的写作才华。
应用文写作的材料选择原则

应用文写作的材料选择原则1. 材料的含义材料,是指作者为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搜集到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如人物、事件、数据、例证、原因、道理等。
它包括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后写进具体文章中的材料,以及作者在写作之前搜集积累的原始材料。
材料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文章的一个基本要素,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将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的过程。
有了切实、充分、具体的材料,构思才有依托,剪裁加工才有对象,写作活动才得以进行。
2. 材料的采集①要求。
首先是全面,着眼于一个“博”字。
其次是深入,着眼于一个“透”字。
第三是细致,着眼于一个“细”字。
②方法。
a.观察,是作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对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记录所得的材料。
这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b.体验,即置身于对象所处的环境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感受。
其价值在于它的“亲历性”。
通过体验,获得切身感受,以积累素材。
c.调查访问,即通过向知情人、有经验的人询问以了解真实情况,获得材料。
通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第一手和第二手的材料。
d.阅读观听,就是从各种文献、音像资料中获取材料。
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炼出正确的决策或论题。
可以通过报刊剪贴、复英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获取资料。
e.计算机检索。
它是当今最便利、最普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比较容易地调用所需材料,而且收集保存也极为方便。
3. 材料的选择掌握以下原则:①符合文章主旨。
凡是与主题有关,并能很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凡是与主题无关或似是而非的材料,就舍弃。
对已经选定的材料,根据主题需要决定详略。
②真实。
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引文也必须认真核对,绝不能出错。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写作方法指导:选材组材有中心 全国通用

选材组材有中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选材要严,开掘要深。
”——鲁迅一、材料的积累。
1.直接积累“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
” (叶圣陶)2.间接积累“平日读书考道,胸中积理至多,及临事临文,举而书之,若泉之达,火之燃,江河之决,沛然无所不注。
(方东树)二、材料的选择1.真实确凿•记叙性作文:符合事情发展的逻辑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议论性作文:不能缩小、夸大甚至捏造事实(失真)•说明性作文:准确无误数据、引用需可靠,故事信息要真切。
2.围绕主题勤奋学习,可以使人从愚蠢变得聪明。
古今中外,无数事例都证明了这条真理。
马克思由于勤奋地博览群书,他在人类知识的宝库中吸取精华,结合自己对社会的科学研究,创造了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周恩来,由于长期刻苦学习,他们都是人们公认的知识丰富的伟人。
张海迪十几年如一日,奋发攻读,终于做出了惊人成绩。
年轻的朋友们,勤奋学习吧,你即使再蠢也可以变得比较聪明。
E:列宁告诉我们:学习学习再学习。
我们要搞好学习,一定要刻苦,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要有雷锋同志那股韧劲。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集中说明一个字,那就是“恒”字。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
”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需有力地突出中心。
√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选择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本质,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最能突出人物思想品质和鲜明地反映事物精神面貌的材料。
只有用典型材料来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才能生动感人。
3.典型有力这是在真实确凿基础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
要求在选择材料时,最好能获得以一敌百,以一目尽传精神的效果。
[练一练]分析下文,看其论据是否典型。
有些同学重视学习数理化,对语文却马马虎虎。
他们说:“我毕业后考理科大学,不学好语文有啥关系。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
请问:如果要你写一部长篇小说,语文水平低能行吗?如果让你去接待外宾,说话颠三倒四,不会语法,表达不清,不丢中国人的脸吗?如果让你去研究古典文学,你读不通能行吗?如果让你去当国际排球赛的解说员,你没有准确、丰富的语汇,能解释得精彩、流利吗?这些都不是数理化能奏效的。
高考作文素材选择

高考作文素材选择高考是每个学生都要面临的一场考试,对于考生来说,备考阶段非常关键,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写作。
写作是高考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考察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是锻炼考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写作,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选择高考作文素材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选择高考作文素材要注意与考试主题的契合。
高考作文往往涉及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传承等,所以我们在选择素材时要多关注这些方面的内容。
可以关注当前社会热点,了解社会的最新动态,这样在写作时可以更好地把握材料的准确性和权威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浏览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如《红楼梦》、《西游记》等,从中获取一些有关人性、家庭、友情等方面的素材。
这些素材能够让作文更有内涵,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其次,选择高考作文素材要注重个人经历和感悟。
作文是一个体现个人思想和情感的方式,因此在选择素材时我们可以回忆一些与自己有关的经历,例如参加一些特殊的活动、与人交往的经历等。
这些经历可以使作文更加真实、生动,并且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当然,我们在写作时应该注意保持客观、客观地描述事实,同时结合自己的情感进行思考和分析。
第三,选择高考作文素材要注重对比和分析。
高考作文往往要求考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一个问题,因此我们选择素材时可以关注一些反面案例或者相反的观点,并进行对比和分析。
例如,当我们写一篇关于家庭的作文时,可以选择一个不幸的家庭事件作为素材,并围绕这个事件来展开思考和分析。
这样的素材能够体现我们的思考深度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也能使作文更加有说服力和有分量。
最后,选择高考作文素材要注意个人兴趣和特长。
作文是一项需要长期积累的技能,而个人的兴趣和特长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例如,如果你对音乐比较感兴趣,可以选择一些与音乐相关的素材,如音乐家的传记、音乐与生活的关系等。
这样既能够让你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同时也能够体现你对于这个题目的理解和思考。
《写作》练习题(按章编写)及参考答案讲解

《写作》练习题(按章编写)及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 写作2.写作的完整过程3. 广义写作4. 狭义写作5. 写作的客体二、简答题1. 写作的特性是什么?2. 写作的功能是什么?3. 学习写作的基本方法有哪些?4. 提高写作修养的途径主要有哪些?5. 写作所必需的修养有哪些?6. 简答现代高科技对写作的影响7. 简答写作在高科技时代的文化价值8. 写前准备阶段要形成构想,试问构想应注意什么?三、写作题1.每位同学在中学都写过不少作文,有时写得顺利,有时也许就不那么顺利,甚至有时还可能感觉写得艰难。
请回忆一下自己的经历,对它作些梳理和总结,结合本章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写一篇《我学写作的经历》,1000字左右。
2. 写一篇回首自己写作经历,畅谈自己写作的甘苦的文章,参考题目:《美丽的写作》、《痛苦的写作》《我写作,是因为》《获奖以后》3. 离开父母来到大学校园,有很多事情也许是你第一次做。
比如,第一次与那么多陌生的同学住在一间宿舍,第一次自己去银行取钱,第一次自己洗衣服,第一次见到教授……在此之前,你一定还有很多值得回忆的第一次;第一次学习游泳、跳舞、骑自行车、打字、发E-mail、制作电子贺卡,第一次唱卡拉OK、登台演讲、辩论、发表作品,第一次离家远行、坐卧铺车、乘飞机,第一次与女(男)同学拉手、约会、一起看电影……这些都是人生经历中很甜蜜的记忆。
请在你生活中的“第一次”里选择最有意味的内容,可以是最近的,也可以是以往的,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1000字。
4. 谈“眼力”与“笔力”5. 书趣第二章材料和主题一、名词解释1.主题2.题材3.材料4.问卷5.构思6.调查7.素材8.专题积累二、简答题1.文章应如何起草才会有好的效果?2.什么样的材料是发展材料?3.采集写作材料的方式有哪些?4.观察的方法有哪些?5.调查的作用是什么?6.阅读的类型有哪些?7.选材的原则是什么?8.确定主旨的方法是什么?三、写作题1.设计一份关于写作的调查问卷,发给全班同学,并将统计结果向大家公布。
应用文写作的材料选择原则

应用文写作的材料选择原则1. 材料的含义材料,是指作者为完成文章的写作,体现自己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实际工作、学习、生活中搜集到的或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根据和理论根据,如人物、事件、数据、例证、原因、道理等。
它包括经过作者选择提炼后写进具体文章中的材料,以及作者在写作之前搜集积累的原始材料。
材料是写作活动的基础,是构成文章的一个基本要素,应用写作的过程,就是作者将各式各样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综合加工的过程。
有了切实、充分、具体的材料,构思才有依托,剪裁加工才有对象,写作活动才得以进行。
2. 材料的采集①要求。
首先是全面,着眼于一个“博”字。
其次是深入,着眼于一个“透”字。
第三是细致,着眼于一个“细”字。
②方法。
a.观察,是作者凭借自己的感觉对对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感知,记录所得的材料。
这是取得第一手材料的主要途径。
b.体验,即置身于对象所处的环境之中,用整个身心去感受。
其价值在于它的“亲历性”。
通过体验,获得切身感受,以积累素材。
c.调查访问,即通过向知情人、有经验的人询问以了解真实情况,获得材料。
通过综合运用观察、体验、查询、阅读等手段,采用开座谈会、个别访问、现场了解、蹲点调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有目的、有计划地采集第一手和第二手的材料。
d.阅读观听,就是从各种文献、音像资料中获取材料。
通过广泛的阅读,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与信息,从而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提炼出正确的决策或论题。
可以通过报刊剪贴、复英录音、录像等手段来获取资料。
e.计算机检索。
它是当今最便利、最普遍的搜集材料的方法。
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比较容易地调用所需材料,而且收集保存也极为方便。
3. 材料的选择掌握以下原则:①符合文章主旨。
凡是与主题有关,并能很好表现主题的材料,就选用;凡是与主题无关或似是而非的材料,就舍弃。
对已经选定的材料,根据主题需要决定详略。
②真实。
要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符合实际情况,不能杜撰,也不能夸大或缩小,引文也必须认真核对,绝不能出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智的行为,反映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代沟”;④父母在孩子 成长过程中应学会放手,用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孩子;⑤屏蔽有其 主客观因素,更多的是不想父母担心的善意行为;⑥尊敬父母, 感受父母之爱,从朋友圈不再屏蔽父母开始;⑦尊重和理解孩子 的选择,沟通的方式有很多种,少一个朋友圈又如何。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年轻人在阳台上种植了一大排紫藤花。夏天,枝叶垂悬于两 层楼之间,形成了美丽的绿色叶幔。年轻人几度想将枝叶拉起用 木架固定,帮他挡住阳光,降低屋内暑气,但感觉如此做太小气 而作罢。 第二年,年轻人在阳台欣赏盛开的紫藤花时,发现有几株葡 萄藤攀上了他的阳台。往下看,一个女孩正对着他微笑。楼下人 家为了感谢他种植的紫藤花挡住夏天的太阳,所以种植葡萄作为 回馈。
——2018 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绣口墨香》
【点评】 这两段文字既描写了自己的生活,还虚构了应有 的生活,通过人物对话将“语言的意义与价值”这个论题论述明 确,充分体现了考生写作的智慧。此外,考生设置了沉默的“我” 这一人物形象,这样一来更有代入感,且情节更具张力。在文中, 爷爷的引导是充满智慧的,除了用口头语言说理外,他的书法也 是一种无声的启发,这就是看似沉默,却很有力量的“语言”。
重点突破一 选择素材的基本原则
原则 1 切合主题
完成审题环节之后,考生就要考虑如何组织素材进行写作。 无论是真实事例,还是名言警句等,在选取它们的时候,考生必 须注意素材和文章主题或段落主旨的相关性,判断其是相同的还 是相反的,是联系紧密的还是联系松散的。考生一方面要选择最 有代表性的素材,另一方面要根据素材与主题之间的相关性进行 合理安排,或同类列举,正向论述;或正反对照,对比论证;或
点面结合,详略处理等。写作中点题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开 门见山,从素材的某一个角度出发,写出与主题相关的立意,点 明文章的主题;可以中间点题,在叙述素材时,有意识地运用适 当的提示语言,把素材的立意与文章的主题紧密联系;可以文后 点题,在叙述完素材后,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素材与主题的 关系。如: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更需要传承一种博大的胸怀。 有人说,世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 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的确如此,唐太宗做到了心怀广阔,高兴 地接纳了魏征的进谏,成就了盛唐的基业;拿破仑在接见美国的 发明家富尔顿时,因为富尔顿把“高贵”说成了“高大”,拿破 仑便联想到自己的矮小身材不禁自卑,拒绝了富尔顿发明的以蒸 汽机为动力的战船,从而错失了提升实力、争霸世界的良机。面 对“一带一路”的倡议,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形势,我们这一代人 更需要有放眼世界的博大胸怀。
考生应该清楚,写作是一门关于调动的艺术,好的文章一般 产生于有准备的头脑中,优秀的文章决非考场的灵光乍现,神来 之笔也不可能是凭空而来的。优秀的文章往往来自瞬间的感触和 平时素材的积累。
考生要将调动素材看作一种常态,要经常根据不同的话题调 动贮存在头脑中的材料,尤其要对同一个材料从不同的视角加以 考量,多角度开发,发掘材料的多维价值,思考其适用的范围与 对象,以求实现一个材料价值的最大化利用。
——2018 年高考语文江苏卷《绣口墨香》
【点评】 这段文字谈论的是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离不开语 言。作者没有选取大家经常使用的古代文人和现当代作家,选择 了比较少见的刘义庆和孙方友,让人耳目一新。
写作练习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近日,腾讯发布的《朋友圈年度亲情白皮书》显示,52% 的
“砰”,门被粗暴地关上,我只想把那些嘲弄声隔绝在门外。 爷爷被惊扰了,从书房走出来,什么都没问,只是用袖口擦了擦 我脸上的黑印。我沉默着跟爷爷回书房,只见书桌上半铺着一卷 白色宣纸,爷爷酷爱文字,被笔墨消磨了一生。我垂眸看到一幅 字“天外有天有无常,山外有山有他乡”,墨迹未完全干透,想 必是刚写成的。十四个字罢了,我长久地盯着,却觉眼前重峦叠 嶂、万家灯火都如卷轴般铺陈开来,天高地迥,仿佛字里有一眼望 不到边的无常和他乡,只觉得那些压在胸口的愤怒,随之消散了。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 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这则材料看上去好像比较松散,里面出现了年轻 人和女孩两个人物,年轻人想将紫藤花枝叶拉起遮阳而最终作 罢,女孩子种植葡萄攀上年轻人的阳台。对于这类材料作文,审 题时适合选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展开立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 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 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对于在朋友圈屏蔽父 母的做法,可结合材料中的信息或自身实际分析其是否合适,无 论是赞成或反对,只要言之有理有据即可。考生也可由该材料来 探讨其反映出的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作文时,参考立意: ①朋友圈屏蔽父母,实际是关上了一扇与父母沟通的大门;②家 庭教育中存在的过度关心与说教问题不容忽视;③屏蔽父母是不
仔细分析材料,抓住两件事之间的关系,站在不同的角度进 行思考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不难作出正确的立意选择。可供 立意的角度有三:从年轻人看,大度会赢得回馈;从女孩看,受 惠应懂得感恩;从整件事看,邻里当和谐相处。
原则 3 新颖独特
所谓新颖独特,即素材具有新鲜感和感染力。在作文中,考 生在选取素材方面常走“老路”,以致所写文章“千人一面”。 有些素材人人皆知,当考生就同一题目写作时,往往会不约而同 地想到这些素材,用相同或相似的素材写出的文章大多是缺乏新 意的。因此,考生在选材时要尽量避开别人容易想到的素材,尽
量选取别人不容易或不能够想到的素材。写作时,考生可以遵循 这一原则:一下子就想到的素材,别人往往也容易想到,不要轻 易选用;稍加思考想到的素材,也别急着使用;再三思考之后才 想到的素材,往往才是独特的。素材新颖独特,文章才能引人入 胜。用鲜为人知的奇闻趣事取代寻常旧事,会让人耳目一新。如:
所以,今人若想创造自己的个性世界,语言必不可少。南朝 宋时临川王刘义庆,“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广招四方 文学之士聚于门下,编写出了传世笔记小说《世说新语》。一千 多年后,现代作家孙方友以一己之力,依托陈州的风情人事,创 作了新笔记体小说。评论界普遍认为,孙方友的新笔记体小说, 是继蒲松龄之后,中国文学笔记体小说的又一座高峰。
——2018 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走好我们的长征路》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点评】 选文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观点,后面紧扣“博大 的胸怀”,选取了唐太宗虚心纳谏的故事,构成正面的论述;而 拿破仑拒绝富尔顿的故事是反面论证。整段文字既有正面论述, 又有反面论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则 2 真实确凿
作文素材要以真实为基础,写自己熟悉的东西。素材真实, 一是指严格意义上的“生活真实”,即文章中的素材要严格地符 合客观事物的原貌或实际情况;二是指本质意义上反映出生活真 实的“艺术真实”,即文章中的材料要能从本质上反映生活的真 实面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考生可以对素材中的事件、细节、 环境、人物特征等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造,即艺术加工。选取真实 的、确凿的材料是使文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保证。如:
年轻人在朋友圈屏蔽了自己的父母。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发朋友 圈,其实就没有打算和父母分享,主要分享对象是同龄的好友们。 据记者采访,他们有的为了报喜不报忧,有的觉得自己的生活不 能被父母理解……而对于被子女屏蔽一事,多位父母回答:装着 不知道,理解但很失落……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亮明你的 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人教版高三语文总复习系列课程 《写作选材》
选择素材的基本原则
主讲:吴老师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考生在写作时最发愁的可能便 是没有素材,看到题目脑子一片空白,如此,即便有再多的写作 技巧也是枉然。很多考生写不出好文章的原因是没有素材,没有 东西可写。而更多的考生写不出好文章则是因为不会筛选、运用 素材。因此,考生应该从储备与运用素材两个方面展开,积累丰 富的写作素材,并且做到灵活运用。
爷爷问:“又被人欺负了?”我点了点头,终未说话。沉默 是我的保护色。“你是不是认为只要不说话,他们就不能从精神 上伤害你?”他提腕,沉着运笔,笔下若游龙,“你错了。沉默 不能保护你,语言才可以。你需要发声。”我恍然大悟,看着他 摊呈在书桌上的字“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爷爷蹲 下来与我平视,眼中透出睿智。我感觉自己和名为沉默的保护色 无所遁形,爷爷摸着我的头说:“其实,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你只需要跟自己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