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PT课件
《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介绍《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学整理而成。
它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他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涵盖了伦理道德、家庭伦理、政治治理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重点讨论《论语》中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义和原则。
修身:个人修养的重要性在《论语》中,孔子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首先需要提升自己的品德和能力,才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志于道"志于道"是指一个人应该立志追求道德的完善和提高。
这需要通过不断学习、思考和实践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和智慧。
诚信为本诚信是修身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诚实守信能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谨言慎行在言行上要谨慎小心,避免冲动和轻率的行为。
学会控制情绪,尊重他人,处理事务时要有适当的分寸和方式。
齐家: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论语》也着重强调了家庭伦理的重要性。
一个人只有能够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和天下。
尊敬父母孔子认为,尊敬父母是建立良好家庭伦理的基础。
子女应该尊敬和孝顺父母,帮助他们渡过晚年,并传承优秀的家族传统。
建立和谐的婚姻关系夫妻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包容和支持。
通过有效沟通、平等相待来建立和谐稳定的婚姻关系。
教育子女培养下一代是齐家治国的关键之一。
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子女树立正确的行为模范,并注重他们品德与知识修养的培养。
治国:政治治理的原则在《论语》中,还有很多孔子对于政治治理提出了自己独特见解。
仁政孔子主张以仁义为中心的政治治理。
他认为,领导者应该关注人民的需求和福祉,以公平、正义和仁爱为准则来治理国家。
谋略与智慧孔子强调领导者需要有一定的智慧和谋略,能够辨别是非、明辨是非,从而制定出符合社会利益和民众期望的政策与规划。
反腐倡廉在《论语》中,孔子对反腐倡廉提出了强烈的要求。
他坚持清正廉洁的原则,反对贪污腐败行为,并鼓励领导者秉公执法、以身作则。
平天下: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平天下”是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人民安居乐业、相互尊重、团结友爱。
《西游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西游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1. 背景介绍《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作家吴承恩创作。
该小说以僧人孙悟空为主角,讲述了他与唐僧师徒四人共同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和冒险的故事。
2. 修身篇在《西游记》中,修身是指主要角色通过遭遇困难和挑战,逐渐成长和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孙悟空:经历重重磨难,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反省,完成了从无序到有序、从鲁莽到深思熟虑的转变。
•猪八戒:原本贪图享乐,逃避责任。
通过被唐僧招为徒弟后的种种经历,他逐渐认识到责任和奉献的重要性。
•沙僧:沉默寡言,在困境中保持平静与坚定。
3. 齐家篇齐家是指主要角色对家庭责任的追求和家庭关系的处理。
在《西游记》中,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唐僧:不忘家庭,对待父母孝敬有加,并经常提醒徒弟们尊重长辈。
•孙悟空:虽然是个猴子精,但他对于师徒之间的羁绊和人际关系的理解始终如一。
4. 治国篇治国是指主要角色面临政治问题时的表现和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西游记》中也涉及了一些与政治有关的情节:•唐僧:作为一个皇室后裔,他身负着恢复盛唐王朝的使命,并致力于为民众谋福祉。
•孙悟空:在遇到妖魔鬼怪时,他总能找出合适的解决办法,并恢复社会秩序。
5. 平天下篇平天下体现了主要角色通过消灭妖魔鬼怪,保护民众安危的义务和责任。
•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作为唐僧师徒四人,在此过程中扮演了拯救百姓、捉拿妖怪、保卫安全的角色。
•他们所经历的冒险和奇遇,与天神、佛菩萨等各种力量相互影响和交织,最终实现了天下太平的目标。
结论《西游记》既是一部民间传说,也是一部寓言故事。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瑰宝之一,《西游记》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题,传达了人际关系、家庭关爱、政治理念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这些价值观对于当代读者依然具有深远影响。
文明礼仪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文明礼仪之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文明礼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应当秉持的一种行为准则,它不仅关乎个人修养和家庭和睦,更与国家治理和社会和谐息息相关。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自觉遵守文明礼仪,才能构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文明礼仪对个人修身、家庭和国家的重要性,并探究如何实践文明礼仪。
一、修身修身是指个人通过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来提升自己的素养。
文明礼仪作为修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文明礼仪有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品质。
比如,尊重他人、待人真诚、守信用等,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基本信条。
这些品质的培养不仅使人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能够塑造一个积极向上、有担当的个体。
其次,文明礼仪有助于培养个人的自律性。
遵守规章制度、遵循社会纪律是修身的基石。
通过遵守交通规则、排队等行为,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文明礼仪有助于培养个人的社会责任感。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展现出我们的担当精神。
这样的行为不仅能够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也能够让我们感受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二、齐家齐家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和睦相处的一种家风。
一个和谐的家庭是由每个成员通过遵守文明礼仪共同建设的。
首先,文明礼仪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尊重。
在家庭中,每个成员都应该尊重其他人的需求和意见,在解决问题时保持平等的沟通。
通过文明的交流方式,我们能够树立起一种和谐共处的家庭氛围。
其次,文明礼仪有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
文明礼仪包括端庄得体的言行举止、关心照顾他人的需求等。
只有每个家庭成员都能够以礼待人,才能够构建一个和谐而幸福的家庭。
最后,文明礼仪有助于培养家庭的责任感。
在家庭中,每个人都应该尽到自己的义务,关心家庭的发展和繁荣。
通过倡导文明礼仪,我们能够培养家庭成员的责任感,共同为家庭的建设努力。
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5章 关于得失
两百多年后的一天, 两百多年后的一天,秘书陪市长和局长参加 一个会,在电梯里, 一个会,在电梯里,市长不小心也放了个 为缓解“难堪” 屁,为缓解“难堪”,市长和局长都看了看 秘 这时,秘书沉不住气了,解释说“ 书,这时,秘书沉不住气了,解释说“不是 我 放的” 第二天,市长就把秘书给辞了, 放的”。第二天,市长就把秘书给辞了,秘 书 不解,市长说: 不解,市长说:你丫的屁大点的事都承担不 留你何用? 了,留你何用? 杀生是为了放生, ★杀生是为了放生,吃肉是为了给植物放生
第4章 关于沟通
★沟通必须从正见、正思维、正语、正精 沟通必须从正见、正思维、正语、 正念出发,才能取得一致有效的合作。 进、正念出发,才能取得一致有效的合作。 中国人的沟通总是从家里开始的。 中国人的沟通总是从家里开始的。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 ★高品质的沟通,应把注意力放在结果上, 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 而不是情绪上,沟通从心开始。 沟通有3个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 ★沟通有3个要素:文字语言、声音语言、肢 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 体语言。文字语言传达信息,声音语言传达 感觉,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感觉,肢体语言传达态度。
七、关于学习成长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胸怀是 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 修来的。 修来的。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不怕念起,就怕觉迟。 我们要做到花钱三不眨眼: ★我们要做到花钱三不眨眼:孝敬老人花钱 不眨眼;为铁哥们花钱不眨眼; 不眨眼;为铁哥们花钱不眨眼;为了学习成 长花钱不眨眼。 长花钱不眨眼。
七、关于学习成长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 思考力是万力之源, 一个人心智模式不好的话, ★一个人心智模式不好的话,就容易知识越多越反 动。 一个人成不了大事,是因为朋友太少, ★一个人成不了大事,是因为朋友太少,朋友质量 不高。 不高。 你把经文放进脑子里,那是你给自己开光。 ★你把经文放进脑子里,那是你给自己开光。 最好的投资地方,是脖子以上。 ★最好的投资地方,是脖子以上。我们有多少人一 生都把钱花在了脖子以下了。 生都把钱花在了脖子以下了。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教学教材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
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物格而后知至后的译文为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目录出处原文译文附注读解出处《礼记·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高中文言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秦:佚名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先进行自我修养,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注释】欲:想要。
治:治理。
格物:格,就是确实研究清楚。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
在读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
诚意:是要意念诚实。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
齐家:就是要经营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化人民。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
【赏析】全文在阐释“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展开了如下几方面的内容,一、君子有絜矩之道。
二、民心的重要: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三、德行的重要:德本财末。
四、用人的问题: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五、利与义的问题: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
所谓絜矩之道,是与前一章所强调的“恕道”一脉相承的。
如果说,“恕道”重点强调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将心比己方面,那么,“絜矩之道”则是重在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我来到汇金集团后,收到董事长郭荣勋先生的一份珍贵的礼物——《亲和之境》专场培训会。
《亲和之境》是郭荣勋董事长总结的做人修身的人生之道,包括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胸怀境界的八维图、人生不败之舵手、幸福人生的金字塔及修身密码几个方面。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等古言都诠释了修身的重要性,而郭董的《亲和之境》给如何修身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在“傲气、固执、冲动”这三条高压线和八项注意“承担、胸怀、沟通、勤快、和气、谦虚、称呼、赞美”中,郭董着重指出了承担和胸怀的重要性。
敢于承担是一种勇气,也是提高自身的一个捷径。
身为子女要承担孝敬长辈的责任,身为爱人要承担理解信任的责任,身为员工要承担工作结果的责任,身为公民要承担言行文明的责任……怕批评不敢承担是愚昧的行径,你能站多高便要看你能承担多少责任。
肯担当、讲道理、敢吃亏、有责任、孝顺和守时守约是成功的必备因素,做事要先学会做人。
“一个不承担的人,是无法让财富停留的。
”郭董如是说。
而胸怀便是一种关爱,一种格局,一种境界。
包容、舍得、吃亏、忍让是胸怀的具体体现。
胸怀就是能容得下不顺眼的人,不顺耳的话。
胸怀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郭董说,若看一个人家里的孩子能不能成才,从起床时间、是否看圣贤书及是否干家务三方面了解就足够了。
“先苦后甜,先甜后苦”,“种什么因结什么果”。
若在该奋斗的年纪选择了安逸,后半生的路必定是不顺利的。
身为年轻人,资质、阅历和前辈们自是比不得的,那么就更应该在不足之处加强学习和锻炼。
若做到了嘴勤、手勤、腿勤、脑勤、耳勤、眼勤和心勤这“七勤”,一只脚便踏进了成功的大门。
而从自身来讲,冲动和沟通是我需要改变提高的地方。
从小便觉得这世间只有黑白曲直,不曾想有些事情立场不同便不能轻易以善恶区分。
有时候看到不平之事不免愤愤然,过于感性。
冲动的时候智商为零,也就失去了理智,会影响大脑的正确判断,可能说出不当的话语或做出错误的决定。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核心理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深刻阐述了个人修养、家庭管理、国家治理乃至天下太平的递进关系。
以下是对这一理念的详细解析:一、修身修身是《大学》八条目中的基础,也是实现其他条目的前提。
修身的核心在于培养个人品德和修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明明德:即发扬光大人性中本有的善性,去除私欲,显明自身本有的光明德性。
◆诚意:要求内心真诚,不欺骗自己,如《大学》所言,“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正心:保持心念的端正,不受愤怒、恐惧、好乐、忧患等情绪的影响,做到心无旁骛,专注于正道。
二、齐家齐家是指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
齐家不仅是个人修养的延伸,也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家庭伦理:齐家强调家庭内部的伦理道德,如孝(孝顺父母)、悌(敬爱兄长)、慈(慈爱子女)等,这些伦理道德不仅适用于家庭内部,也可以推广到国家治理中。
◆榜样作用: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辈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齐家要求家庭成员尤其是长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治国治国是指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政策来治理国家,使国家安定繁荣。
治国是齐家的延伸和扩大,其关键在于:◆以德治国:儒家强调以德治国,即通过君主的道德修养和榜样作用来引领国家风气,使人民心悦诚服。
◆法治与仁政:在强调德治的同时,儒家也不忽视法治的重要性。
通过制定合理的法律和政策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同时,君主应实施仁政,关心民众疾苦,减轻赋税徭役,促进农业发展等。
四、平天下平天下是指通过有效的国家治理和国际交往来实现天下的太平与和谐。
这是儒家思想的最高理想。
◆内圣外王:儒家认为君主应首先修身齐家治国达到内圣的境界然后才能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来平定天下实现外王的目标。
◆和谐共处:在国际交往中儒家主张以和为贵通过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促进各国之间的友好往来和共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五,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
其六,针砭人生各种心理痼疾
客
家
内容涵括了遵纪守法、和睦
亲邻、孝敬父母、祭祀祖先、 家
爱国爱乡、修身齐家等等。
训
家
训
客家
修身齐家治治、天下平
河卫 源校
修 身
家训
立志、读书、待人
河卫 源校
·
立
一
志
晴慧霜祥
岚水林云 萦潺醉淡
二
转潺染淡
三
十
六 字 官 箴
颜
河卫 源校
廉公廉公而民而吏 生生则则服不畏不 威明吏民吾服吾畏
氏家
。,不不公吾廉吾
敢敢。能;严
欺慢
,
,
。,
训
廉公能廉不秉而百而属
明正使洁敢公是姓是下
就就属自不办佩不敬不
能能下律尊事服佩佩畏
产得不、敬就我服我惧
生人敢清自能处我清我
崇心犯白己使事的白管
高,上为,老公才廉理
的社。人
百正能明严
为传扬家训文化,践行当代价值,培育文明新风,广东河源在市区客家文化公 园建成了中国首个家训长廊,家训长廊集诵家训、赏书法、观奇石于一体,既 是艺术长廊,又是修心长廊。
家
训
·
内 容
其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
概 述
其二,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
其三,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
其四,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
——《邹氏家训》
二
大丈夫成家容易, 士君子立志何难。 退一步自然幽雅, 忍一句何等清闲, 让三分依然自在, 耐几时快乐成仙。
三
为民者,要本分; 为官者,要爱民。 为商者,要诚信; 为富者,要济贫。
——《贺氏家训》
——《池氏家训》
四
敬父母,尊长辈; 勤习文,争族光; 勤与信,是良方。 顾廉耻,知纲常; 亲与疏,和致祥。 勤积德,裔后强。 慈善事,多赞帮。
以宿舍为单位,建立68人的模拟家庭,并为 这个家拟写一份家训。
河卫 源校
在新的历史时期,传承家训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
客
要的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冷冰冰的说教,而是贴近
每个人、带着温度、生动活泼的精神追求。家训不仅是价值、伦理
家
层面的宏观问题,更与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举止息息相关。将家
了源远流长、绚丽灿烂的客家文明。客家人素以重视家教著称于世,每个家庭、家族无不看重自己处
世思想、应世经务、学习态度对子孙的影响,要求子孙继承好家庭、家族的良好家风,而这种传承的
载体就是家训。河源作为一个拥有2000多年文明史的客家古邑,全市现有的840个姓氏中,相当部分
姓氏都留下了自己独特的祖训家规。
社 家会
训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我们就能通过它协调好 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发扬中
主 训义
华民族的家国精神。
核
河卫 源校
心
价
值
观
谢欣 谢赏
贤
国
家
读 书
,
,
训
》
三
祖 父 子 诗宗 子 忠 勤
宗 母 女 书谱 孙 厚 俭
不 不 不 不 不 不 诚 和《
可 不 敬
可 不 赡
可 不 孝
可 不 读
可 不 续
可 不 传
信 做 人
睦 持 家
原 氏 家 训
, , , , , ; , 。》
·
待
强调慎于接物、谦让待人、诚实守信、与人为
人
善。
一
忠邦国,孝父母,仁侍悌, 义待人,礼交往,信于诚, 智安身,廉立命,勤尚业, 睦宗亲,严课子,福乡里。
——《彭氏家训》
——《白氏家训》
中华精粹 客家华光 心灵守望 世代传扬
中国传统家庭里对子孙的教育是全面的、 细致的,而且是严格的,非常重视对子女 修养品行的修炼,紧扣“修身齐家治国平 天下”这一理想信念的追求。治国必须从 治家开始,齐家便从修身开始,只有将自 己做好了才能干治国平天下的大事。
家
训
课 堂 活 动
修 身 齐 家 治
『 河 源 百 姓 家 训
主 讲 : 杨 轶
国』
平 天
优 质 课
河卫 源校
下
[河源·连平] 颜 氏 家 族 清代二十八世家之一
翎五 抚一
部 十 省
门 三 世
美 河卫 源校
八
四
誉 花
督
是清朝著名官宦之家,颜希深、颜检、颜伯焘祖孙三代均为清朝重臣,且为官十分清廉,深受百姓的爱 戴,为后人树立不贪、不腐、清廉为官的典型。颜希深在泰安任知府的时候,偶然发现了在历史上失传两百 多年的36字官箴。拜读之下,他觉得这是为官从政的最好准则。从此,他就把这个立为颜氏的家训。告诫他 们的子孙以后凡是从政的,都要带这个36字官箴赴任。这36字官箴成为颜氏家训后,祖孙三代都带着他赴任, 所到之处,都把它刻在石碑上,立在府衙前,成为他们向世人宣示的为官准则。
——《宋氏家训》
齐 家
家训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俭持家
河卫 源校
勤
父
兄
俭
一
慈
友
持
子
弟
家
银钱田地不须多,
孝
恭
但看儿孙志若何。
二
若是所生不肖子, 万千产业也消磨。 日见人情事事奢, 宜将俭朴戒繁华。 百凡用度都能节, 积日累年可起家。 读书不觉已春深, 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 周情孔思正追寻。
飞莫绿不
双
峰
溪
峦
歌问水羡 倚前青神
三
畔
间
天缘山仙
粗粉翠莠
心
相
未
对
茶翼柳草 香蹁扶缀
四
远
看
漫跹炊疏
春夏枫欢
旧桃烟栏
风雨红笑
书木
吹滴雪驻
卷剑
拂落瑞流
水碧秋年
晶丝冬
帘檐暖
—
— —
·
读
一
书
不不
学学 诗礼 《
二
,, 孔
读非为岂
无无 氏
书徒官计
以以 家 言立 训 ;。 》
志科心身 《 在第存家 朱 圣;君。 氏
名门望族,莫不由 祖宗忠孝勤俭以成 立之,莫不由子孙 顽率奢傲以覆坠之。
——《简氏家训》
三
敬天敬地,莫忘祖宗; 孝敬父母,尊敬长上; 兄弟怡怡,夫妇好合; 和睦乡里,亲朋有信; 正直忠良,轻财重义。
——《吕氏家训》
四
对子弟要严加教育, 促其成才,务必兄 友弟恭;长者需严 以律己,作好典范, 切忌倚强凌弱。
河卫 源校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
形成著名的“畴人之学”,即家庭世代相
传的学问。此后,家训的内容越来越丰富,
理论越来越系统,种类越来越繁多,影响
越来越深远。
颜 之 推 《 颜 氏 家 训 》
河
·
源
河源市是客家人最早聚居的纯客家地区。早在两千多年前,秦朝就在此设县而治。悠久的历史,融就
威会
就
姓。,;厉
信安
,
。定
,
传
家训是一个家族的行为规范,是历代家长教育子孙的训导之辞
统
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子女最基本的形式
家
纵观古今,凡是成功的家族,无不与祖训家规有关。
训
每一句短短的家训里,我们看到了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朴素理想。
河卫 源校
谈 一 谈
您您 家家 的里 家有 训家 为训 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