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养生功

合集下载

补气血的养生方法太极球

补气血的养生方法太极球

补气血的养生方法太极球太极球(也称为太极气功球)是一种常见的养生工具,被广泛用于补气血、增强体质和促进身心健康。

通过使用太极球,可以帮助调理气血,修复身体功能,提高免疫力和抵抗力。

本文将为读者介绍太极球的相关知识以及使用太极球的养生方法。

一、太极球的介绍太极球是一种起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养生工具。

它由两个相互连接的球体组成,通常是由金属或玉石材质制成。

太极球的外表光滑,外径一般为5-7厘米。

使用太极球时,两个球体应该保持平衡并顺畅地旋转,以发挥养生功效。

二、太极球的功效太极球有一系列的养生功效,其中包括补气血的作用。

太极球的旋转运动可以刺激手掌穴位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气的流动。

这样做可以改善气血不足的情况,增强机体的能量和养分供应,从而提高免疫功能和预防疾病。

三、使用太极球的养生方法1.选择合适的太极球购买太极球时,应选择适合自己的重量和大小。

一般而言,初学者可以选择轻一些的太极球,以便更好地掌握旋转的技巧。

而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可以选择较重的太极球来增加锻炼的难度。

2.保持身体放松在使用太极球时,要保持身体放松并保持正直的坐姿或站姿。

放松的身体可以更好地感知太极球的运动和振动,从而帮助调整呼吸和放松精神。

3.掌握旋转技巧太极球的旋转是养生的核心。

初学者可以尝试单手旋转,将太极球在手掌中转动。

随着练习的深入,可以尝试双手掌握和双球旋转。

要注意保持旋转的稳定和平衡,不要使用过大的力量,以免伤害手部肌肉和关节。

4.配合呼吸调节身心在使用太极球时,可以注意自己的呼吸。

通过深吸和缓慢呼气,可以帮助调节身心状态,增加放松和养生效果。

同时,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太极球的运动上,减少杂念的干扰,提升冥想和调整身心的效果。

5.每天坚持锻炼为了达到最好的养生效果,建议每天坚持使用太极球进行锻炼。

一般而言,每次锻炼时间应控制在15-30分钟左右。

通过长期坚持,可以逐渐提高旋转的稳定性和旋转时间,进一步加强身体的锻炼效果。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的养生保健功效

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 许多⼈都以太极拳为养⽣运动,也知道太极拳的好处是预防疾病,但是却不知具体哪些疾病,太极拳教学⾮常注重养⽣保养,下⾯⼤家⼀起跟⼩编来了解⼀下太极拳的养⽣保健功效,欢迎⼤家阅读。

太极拳运动对防治哪些疾病有效 打太极拳从根本上是改善⼤脑⽪层的兴奋性,所以能治疗和⼤脑相关的疾病,如失眠、神经衰弱等有明显的疗效。

运动对⾎脂成分及⾎流动⼒的改善明显,故对⾼⾎脂症、⾼⾎压、动脉硬化和冠⼼病等也有较显著的疗效。

由于呼吸锻炼和提⾼免疫功能的作⽤,打太极拳对哮喘、肺结核等均有相当成功的治疗作⽤。

此外,对内脏下垂、慢性肝炎、糖尿病、腰腿痛均有疗效,对预防流⾏性感冒作⽤也极其明显。

练习太极拳可以预防慢性病 练习太极拳能防⽌各种慢性肺病,以及肺影响到的其他疾病,都有明显的效果。

肺功能不好还会影响到胃,⼈们⽣活在⼀个压⼒围绕的圈⼦⾥,会造成⽓滞或者横⽓填胸,因此太极拳在这时就起到了作⽤。

其不能下⾏纳于肾,胸中每⽇感觉满满的,这样就会影响到⾷欲,⼈如果没有⾷欲,就会饥饱失常,胃⽓失和,⼝谈不懈⾯⾊萎黄,这就影响到胃了。

胃在消化⾷物时,因有上述情况胃中没有⾷物,患成了胃与胃结合,这样就消耗了胃膜,胃开始酸,然后胃疼,严重的胃穿孔,那就⿇烦了,所以通过练习太极拳,练习了内功,也锻炼了⼼肺功能,同时也保健了胃,对于各种胃病都有防治的效果。

如果⼼肺不好,呼吸不能下纳于肾,⽓不能沉于丹⽥,就会影响到肾,因肾不纳⽓,也影响了⽔的通道,中医上讲“肺为⽔上之源”⽔道⼀旦受影响,轻者⼩便短⾚,⼤便秘结,重者会胸病,甚⾄会出现⽔肿,所以练习太极拳对上述病症也能起到很好的防治作⽤。

练习太极拳不仅能预防慢性疾病,还能对慢性疾病起到辅助治疗的作⽤,⽽且太极拳对⼿术后的病⼈的康复也有很好的辅助作⽤,因此在活在当下的⼈们,需要多练习太极拳为我们的⾝体打⽓加油。

⼼肺不好,⼜会直接影响到脾,因脾与胃表⾥,脾位于中焦,主肌⾁,⽣理功能,主运化⽔各,⽔湿,为⽓⾎⽣化之源,不是后天之本。

太极养生保健气功

太极养生保健气功

太极养生保健气功王裕嘉养生保健自修新法综合前圣贤传统养生法:太极内功;易筋经;六字诀;八段锦;养生气功等,编辑出太极养生保健气功的健身运动。

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养为主。

练养结合。

以内为主,内外俱练。

周身一家,混元一体。

”经长期,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下,有助於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维持和保护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达到健身,疗疾和抗衰老等功效,最终使习练者走向健康益寿人生。

恒心体悟,功到自然成后,望也广为相传,功德无量。

一:暖身松身柔脊活动关节,强筋健骨,舒筋活血之运动。

1:柔脊拉伸:伸展脊椎,畅通脊髓之气,提气提神。

2:五心对拔:头顶心向上,意泥丸宫顶天,吞天之气,沉于丹田。

两手掌心(劳宫穴)向地下按,脚后跟微提起,两足心(涌泉穴)贴地,意足陷入地与地心引力相接。

3:醒肾伸脚:用右手背敲打肾俞穴,换醒两肾,同时踢伸左脚。

换边左手敲右脚踢,(交感神经)。

4:转腰松胯:气沉丹田, 以腰为轴, 开合松胯, 脚与手合, 两脚虚实驱动两手左右摆动。

5:合气松身:丹田开合带动两手摆动开合于胸前.上身松透,身体升降,气沉涌泉, 满身轻利顶头悬。

6:摆臂松肩:气沉丹田,开合腰胯,肩与胯合,由脚到腿到腰推动胯,驱使肩带两臂如柳枝摆动。

7:弯腰松筋:气沉丹田,合气拱手,弯腰松筋-手前后摆动-左右摆手摆尾-两手指尖点地;坐沉起身。

8:坐腿松膝:气沉丹田,转身坐腿全身重力落于后脚虚前脚;松胯力转换前脚功腿虚后腿.变换虚实。

9:松开脚,踝,膝,胯,腰,手,腕,肘,肩,臂,胸,颈,头,各各关节松转柔筋活动。

二:敲打经穴,舒筋通络,开窍活血行气。

1:头部穴位:用两手-力达指尖肉,点按敲打泥丸处百会穴10下;再到玉枕穴敲打10下;再到大椎穴敲打10下。

2:手三阳,手三阴经络: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处(肩井穴)10下后,延手三阳经络顺往下拍打到外劳宫转内劳宫拍打10下后;再延手三阴经络延上拍打回到中府穴改用手指尖点敲10下;换边换手同顺序拍打点敲完,为一轮回,做三次轮回。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

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太极拳的本质是武术,在武术历史的发展中,太极拳流派分成多种,陈氏太极拳便是其中之一。

科研人员研究发现,练陈氏太极拳对腰椎和颈椎有保健作用,对五脏六腑均有不同的养生功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

欢迎阅读!陈氏太极拳的健身养生功效介绍练陈氏太极拳能防治疾病,健身效果来自陈氏太极拳的动作,因此,练陈氏太极拳一定要有正确的动作,只要符合技术要求,便能起到防病、治病、健身功效。

大家知道,陈氏太极拳的动作要领是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以腰为轴、肢体沿弧线运动;劲力要求是缠丝劲要节节贯穿,周身一致。

那么这些要领和要求对防病、健身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不妨作以下分析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那么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就会相对拉长、舒展。

颈椎或者腰椎不好的人,可以通过练陈氏太极拳得到改善,特别是办公室白领人群,常练陈氏太极拳能预防多种疾病。

而我们的中枢神经就是贯穿于我们的脊椎中间从大脑连接于我们的肢体各部的,因为颈椎、腰椎、尾椎相对拉长、舒展,神经传导就会更加通畅、大脑和肢体的神经反射速度就会加快。

颈椎和腰椎疾病大多是由于相邻的椎间盘长时间处于受力不匀的情况造成的,如果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而变得舒展,那么颈椎、腰椎的间盘之间就会趋于平行,相互受力也会趋于均衡,再加上“以腰为轴”的旋转运动,就会改善它们之间的血液循环。

从而起到防治关节疾病的功效。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立身中正、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我们的颈椎、腰椎、尾椎被相对拉长的同时,我们的胸、腹腔也就会相对扩大,那么胸腹腔内的心、肝、肺、脾、肠、胃、肾等内脏器官就会恢复到相对原始的状态。

陈氏太极拳以腰为轴,对器脏有按摩作用,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和生殖系统等得到改善,因此能达到防病治病的健身功效。

其次,演练陈氏太极拳的劲力方法要正确。

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体现陈氏太极拳的拳种特点,也只有演练的劲力方法正确,才能真正达到防病、治病、健身的目的。

太极养生计划书

太极养生计划书

太极养生计划书简介太极,又称为太极拳或太极功夫,是一种源自中国的传统养生运动。

太极拳是一种以柔和缓慢的动作和呼吸控制为主的运动形式,通过练习太极可以达到调理身心的作用,提高身体的柔软度、平衡感、协调能力及心肺功能。

本文档旨在为您提供一份太极养生的计划书,帮助您开展太极养生的实践。

目标通过坚持太极养生的实践,达到以下目标:1.改善身体灵活度和柔软度。

2.提升平衡感和协调能力。

3.增强心肺功能。

4.缓解压力与改善情绪。

5.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计划时间安排建议每天安排30分钟的时间进行太极养生练习,以保持良好的持续性。

暖身准备在开始太极养生练习之前,进行适当的暖身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暖身活动的建议:•旋臂活动:双臂自然垂直,转动臂部,使肩关节活动起来。

•颈部运动:转动头部,保持颈部的灵活性。

•摇臀活动:双脚并拢,慢慢摇动臀部,放松下肢肌肉。

基本功练习太极养生的基本功练习是太极拳的基础,也是入门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基本功练习:1.起式: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缓慢抬起双手,与肩同高,手心向下,保持自然呼吸。

2.转腰:扭转腰部,保持上半身稳定,练习腰部的柔韧性和协调性。

3.手臂练习:练习手臂的柔软度和协调性,如推、拿、提、托等动作。

4.腿部训练:做些下蹲动作,如半蹲保持姿势,提高腿部的力量和稳定性。

太极拳套路练习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的核心部分,也是太极养生的重点练习。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太极拳套路:1.太极拳108式:这是太极拳中最为经典的套路,练习108个不同的动作,包含了太极拳的精髓。

2.24式太极拳:这是较为简化的太极拳套路,适合初学者练习,动作简单流畅。

3.简化太极拳: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简化太极拳套路进行练习。

身心调理太极养生的关键在于身心的调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身心调理方法:1.呼吸练习:通过缓慢深呼吸,增加氧气供应,舒缓压力和焦虑情绪。

2.冥想练习:通过专注于呼吸或特定的感觉,来达到宁静和平衡的状态。

太极拳太极掌太极扇导引养生功动作名称大全

太极拳太极掌太极扇导引养生功动作名称大全

太极拳太极掌太极扇养生功动作名称大全二十四式太极拳名称1起势9单鞭17右下势独立2野马分鬃10云手18左右穿梭3白鹤亮翅11单鞭19海底针4搂膝拗步12高探马20闪通臂5手挥琵琶13右蹬脚21转身搬拦捶6倒卷肱四14双峰贯耳22如封似闭7左揽雀尾15转身左蹬脚23十字手8右揽雀尾16左下势独立24收势四十二式太极拳名称(第一段)15 玉女穿梭(第四段)1 起势16 左右蹬脚30 虚步压掌2 右揽雀尾17 掩手肱捶31 独立托掌3 左单鞭18 野马分鬃32 马步靠4 提手(第三段)33 转身大捋5 白鹤亮翅19 云手34 歇步擒打6 搂膝拗步20 独立打虎35 穿掌下势7 撇身捶21 右分脚36 上步七星8 捋挤势22 双峰贯耳37 退步跨虎9 进步搬拦捶23 左分脚38 转身摆莲10 如封似闭24 转身拍脚39 弯弓射虎(第二段)25 进步栽捶40 左揽雀尾11 开合手26 斜飞势41 十字手12 右单鞭27 单鞭下势42 收势13 肘底捶28 金鸡独立14 转身推掌29 退步穿掌四十八式太极拳动作名称(起势)1 白鹤亮翅18 独立撑掌(二)35 右左穿梭2 左搂膝拗步19 右单鞭(三)36 退步穿掌(五)3 左单鞭20 右云手(三)37 虚步压掌4 左琵琶势21 右左分鬃38 独立托掌5 捋挤势(三)22 高探马39 马步靠6 左搬拦捶23 右蹬脚40 转身大捋7 左棚捋挤按24 双峰贯耳41 撩掌下势8 斜身靠25 左蹬脚42 上步七星9 肘底捶26 掩手撩拳43 独立跨虎10 倒卷肱(四)27 海底针44 转身摆莲11 转身推掌(四)28 闪通臂(四)45 弯弓射虎12 右琵琶势29 右左分脚46 右搬拦捶13 搂膝栽捶(二)30 搂膝拗步(二)47 右棚捋挤按14 白蛇吐信(二)31 上步擒打48 十字手15 拍脚伏虎(二)32 如封似闭(收势)16 左撇身捶33 左云手(三)17 穿拳下势34 有撇身捶养生太极掌第一套:(强心益肺太极掌)1 真人采气2托梁换柱3、顺手牵羊4 掌推华山 5 白马磨头6、巧女纫针7 春风摆柳8苍鹰掐嗉9左苍鹰掐嗉10上工诊脉11卧龙藏身12顺风转舵13紫燕栖巢 14喜鹊舒尾15罗汉安睡16野马分鬃17上工诊脉 18卧龙藏身19顺风转舵20 撩衣提袍21更鸡独立22掩手挑帘 23 孤雁出群24二龙戏珠25昭君扑蝶26母鸡护雏27气息归元28开合拉气29气息归元30宿鸟投林 31巧女纫针32春风摆柳33苍鹰掐嗉34迎风摆莲35顺手牵羊36推波助澜37马步单鞭38母鸡护雏39采气归元第二套(滋肾补脾太极掌)1、真人采气2、迎风掸尘3、托梁换柱4、月移花影5、鹞子穿林6、野马分鬃7、金鸡独立8、仙人摘茄9、金龙戏水10螳螂捕食11神龙探海12龙盘玉柱13乌龙翻江14虎卧凤巢15童子抱琴16侧身锁原17喜鹊登枝18十字穿花 19白虎坐洞20走马回身21神龙探海 22龙盘玉柱23乌龙翻江24虎卧凤巢25童子抱琴26侧身锁原27喜鹊登枝28闭门推月29游鱼摆尾30推山填海 31连珠飞脚32顺风扫莲33苍鹰掐嗉34神龟服气35气行劳官36龙盘海底37嫦娥舒袖38劳宫采气39气息归元第三套(舒肝利胆太极掌)1、真人采气2、清水穿鱼3、上工诊脉4、碧海藏龙5、黄蜂出洞6、脱铐开枷7、蛟龙翻浪8、鸾凤栖梧9、腊梅迎春10、金鸡独立11、浪里行舟 12、野马分鬃13、裂乌啄食14、烈马翻蹄 15、青龙潜海16、金丝缠腕17、行云流水 18、黄蜂出洞19、旭日东升20、鹰击长空21、腾蛟起凤22、大鹏展翅23、裂鸟啄食 24、碧海藏龙25、云压青松26、金针指南 27、灵龟服气28、野马分鬃29、裂乌啄食 30、烈马翻蹄31、青龙潜海32、金丝缠腕33、行云流水34、马步单鞭35、羽翼护雏36、气息归元曙光映天际导引养生功增智抗衰老晨曦驱夜空自律百脉通沉疴自化融花草吐清新身心息兼练莫道回天力微风拂苍松精气神共荣潜能无尽穷萧瑟声波起静似秋月夜八互和四乐万众共编钟动若柳随风道合情谊浓俯仰舒百骸稳如泰山固青春添潇洒吐纳畅心胸刚凝柔韵中生命登高峰注:沉疴-----久治不愈的陈病。

王战军谈太极养生增气功

王战军谈太极养生增气功

丹田

欲 开 之 意 (但 气 向 上 逆 行 时拔 背 切 不 可



第二 势 接 上 势 随着微 细 慢 长 的
呼 吸 两 手 随 两 臂 逐 渐 向两 侧 外 展 开 变


过 过 则 气 血 上 浮 有 横 气填 胸 之 弊)
, ,

)姿 势

3

呼 气 时 身体 略 下 降 周 身 各 部 位

同形 体 姿 势 的 情 况 下 应 逐 势 体 会 和 研
究各个功 法 的要 点

吸 都 必 须通
过 任督 二


脉 的触 汇 后 将 舌
, ,
三 浑 圆 桩 功 演练 法

循序渐进

定有重
尖放下 咽


气 随津 液 向下 越 过 中丹


桩功 也 有人 叫


站桩

” ,
” ,
是 我 国武
“ “
, , ,
(三 ) 呼 吸
开 合 桩 与 内三 合 是 直 接 关 联 的 所
, ,
练太极 拳及 太 极 推手 也 起 到



定 的作
住 上 腭 呼 气 时将 舌 尖放 下 因 上 腭 是 督 脉之 端 舌 尖 是 任 脉 之 始 所 以 每
, ,

学 习 正 确 掌握 要 领 不 急 不 躁 才 能逐 步
领悟

太 极 养 生 增 气 功 的爱 好 者 在 各 个 不



要 自然 竖 直 大 脑 皮 层 和 面 部 肌 肉 自然 放松

太极养生话术

太极养生话术

太极养生话术一、什么是太极养生?太极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养生方法,通过练习太极拳和太极功法来调养身心,增强健康。

太极养生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中国之根”、“人类之宝”。

太极养生的核心理念是“以柔克刚”,通过舒展柔和的动作和呼吸来实现身心的和谐统一。

二、太极养生的好处1. 改善身体素质:太极养生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灵敏度和协调性,增强身体素质,预防和改善慢性疾病。

2. 改善心理健康:太极养生可以帮助缓解压力,舒缓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延缓衰老:太极养生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延缓衰老进程。

4. 增强免疫力:太极养生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疾病的风险。

三、太极养生的原则1. 身心合一:太极养生强调身心的和谐统一,要通过动作和呼吸的配合来达到身心合一的状态。

2. 慢而均匀:太极养生的动作要慢而均匀,以达到放松身心、调和气血的效果。

3. 内外相合:太极养生注重内外相合,即内在的意念和外在的动作要相互配合,以达到身心调和的效果。

4. 自然呼吸:太极养生要求呼吸自然而均匀,不用刻意调整呼吸节奏,让呼吸顺应身体的动作。

四、太极养生的练习方法1. 太极拳:太极拳是太极养生的核心练习方法,通过慢而均匀的动作和呼吸来增强身体素质、调和气血。

2. 太极功法:太极功法是太极养生的辅助练习方法,包括太极五禽戏、太极气功和太极养生功等,通过练习不同的功法来调养身心。

3. 太极行走:太极行走是太极养生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通过慢慢地行走,融入太极的理念和动作,可以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

五、太极养生的注意事项1. 选择合适的场地:练习太极养生时应选择宽敞舒适的场地,避免有障碍物和危险因素的地方。

2. 适量运动:太极养生是一种温和的运动方式,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当的运动量,避免过度运动引发损伤。

3. 注意呼吸:练习太极养生时要注意保持自然而均匀的呼吸,不要憋气或过度用力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养生功
说明:人体内的组织,最神奇的莫若神经系统。

神经的构造,实有其不可思议的巧妙。

人体从头颅至脚趾,从皮肤至内脏,上下内外,纵横交叉,由巨而细,由总而分,各司其部之知觉,传达命令、执行任务、不断丝毫不乱,而有超天工之能事。

记得宋诗人陆放翁有句云:“天工不用剪刀催,山杏溪桃次弟开。

”在此用以赞养人体内神经的功能,实恰如其份。

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中枢,神经纤维及神经末梢弄构成,假如神经一部分失其知觉与运动,不但感受不到外来的刺激以传达中枢,而中枢之令无从使各部神经起一切作用。

所以人到中年以后,体内各部生理机能往往衰退,眩晕、忧郁、记忆力减弱,食欲不振……弄各种症状都会出现。

先师萧天石几十年来发扬“新道学”之道集,首创太极养生功,其所提倡之道法与丹法,直溯羲黄老庄、融贯三家,会通百派、而独标新宗、灏瀚汪洋、莫可与京!特别是这套太极养生功练后最有益于怯病延年,且百行百效,现罗列于下,供采择。

第一节头发、头皮运动法
一、做法:用木梳或牛角梳梳发,由前额发际顺发向后梳、先轻梳三十六次,继稍加重梳三十六次,使头发微觉舒畅为止。

二、时间:每天早晚起床或临睡前行之。

三、功效:中医称头发为“血余”,头发运动,实际上可使头顶血液循环迅速,有助贫血患者,在久蹲、久坐,久卧骤起时,无头晕目眩现象,同时可增头发美丽,显露光彩。

第二节眼睛轻揉法
一、做法:先闭目,以两掌擦热、轻揉两目,继变擦掌,连擦连揉六七次,将两中指在眼外皮轻揉若干次后,眼球左右上下转动各九次,随即张目注视前方一点,然后闭目三五分钟养神。

二、时间:接头皮运动之后。

三、功效:此法,前人称之为“开光运动”,眼常运则明,久之能保持的活力,使人无迟钝、失神、老花等现象。

第三节鼻部兼明堂、山根运动法
一、做法:以两中指摩擦鼻茎的两侧,上至明堂(即两眉中间)山根(两目中间)下与鼻齐为止,由下推上壹佰零捌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该运动法不断能增进嗅党,而且加强抵抗伤风感冒及预防鼻炎等症发生。

第四节舌部摇动生津法
一、做法:先闭口,用舌尖紧贴上颚,继而舌尖向左右各转三十六次,俟口中津生时,再作漱口状五六次,口津满时,分三口咽下,此时心决心意应贯注小腹丹田,则津液随意识而降至丹田。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前人称之为“赤龙搅津法”,赤龙就是舌头,这种运动,能使口津常生,保持终日不口渴,而且有助胃液消化作用,为养生保健最优良法。

第五节齿部扣击运动法
一、做法:先闭口,以上下齿扣击三十六次,叩击时,必须扣出“督督”的响声,在叩齿时,用两手十指交充,抱住后颈,而前人所称“两手抱昆仑”的老法。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主要使牙齿,牙床永固,不愚病痛,除每次食后勤于洗刷外,早餐间必须经常叩齿一时,尤其在大小便时,不要与人谈话,要养成咬紧牙齿的好习惯。

第六节耳腺运动法
一、做法:用两手的食指与中指夹贴在两耳之侧,作上下摩擦各二十余次后,继而用拇指按住耳屏,其余手指轻贴额前,再由拇指一按一放,连作三十六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久之有耳聪之功。

第七节脑垂体弹击的运动法
一、做法:先用两手掌按住两耳,同时用食指对准脑后的中心摸到微微高起之圆骨的顶端,将食指用于中指上,以食指轻轻弹于脑后骨上,咚咚作响,每次左右指各三十六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此法前人称之为“左右鸣天鼓”,此弹击运动如能持之以恒,不断万一遇到脑部受震动,不致伤害脑神经,而且有助于增进聪智及记忆能力,老年人不断不会出现老态龙钟之态,而且能增加知觉与活力。

第八节面部运动法
一、做法:以两手掌摩擦发高热后,即向整个面部摩擦三十六次上至发际,下自下颚、左右及耳屏,均匀摩擦,若洗脸然。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常擦可清醒头脑,减少面皮皱纹,更可增加细嫩光泽,能使青春常驻之功能。

第九节颈部运动法
一、做法:首先将头伸直,有如触物状,继之将头左右徐徐旋转与肩相平,每次左右摆动各三十六次。

复将头连肩背缓和微微动一周,不可用力,不可太快,左右转动各三四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此及前人所称之“微摆撼天柱”,其运动的颈部之重要可知。

第十节甲状腺、副甲状腺运动法
一、做法:用左右手同时摩擦左右腺体各三十六次至108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甲状腺是人生健康长寿的关键所在,要是该腺不健全,就会直接影响到全身各部,如果经常作甲状腺运动,不断身体健康逾恒,而且有助新陈代谢,更可保持皮肤、指甲及改变毛发的色彩,持恒行之,年老人也会容光焕发,活动倍增。

第十一节肩背运动法
一、做法:先将头颈伸直、继而缩下,缩下时即将两肩膀提高,一伸一缩,一上一下,可听到肩颈问骨微微作响,运动要慢,不可太快太用力,连续摆动十余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该运动可以使已经强硬之颈、项、肩、背之骨骼以及神经趋于软化,对健康非常有益。

第十二节乳腺运动法
一、做法:用右手摩擦左乳,左手摩擦右乳各36次,或先用手指撮捏乳头,由轻而重各捏十余次,感觉由痒而酸,继而用中指将乳头压紧,轻轻按摩若干次再用手掌按摩全乳腺。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乳腺与生殖系统关系最为密切,按摩该腺,可增进健康,防止发生乳腺增生方面的疾病,男女均能获益。

第十三节命门运动法
一、做法:用两手掌摩擦后身腰际的左右面均36至108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命门即左右内肾,以其为精神所舍,元气所系男子藏精,女子系胞,男为精舍,女为胞宫。

有人称之为后腰眼,该运动不但能纠除腰病,而目能预防肾脏疾病的发生。

第十四节下丹田运动法
一、做法:下丹田在脐下二寸许处,用双手掌互相按摩36至108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丹田,道家通称人身脐下三寸叫丹田,是男子精囊,女子子宫所在,该运动不断影响内脏,帮助消化,更能促使排便畅快,消除内疾,增强腹部抵抗力。

第十五节睾丸运动法
一、做法:用左手或右手兜着睾丸,轻轻按揉36次。

二、时间:接上。

三、功效:还精补脑之功能,对脑垂体有最佳影响。

第十六节尾闾骨运动法
一、做法:用左手或右手指对准尾闾骨(即肛门后面稍高出之小骨上),先轻渐重,摩擦36次。

二、时间:接上。

三、该法不但可以消失阴茎之勃起,而且有还精补脑之效,久之自能体质日益健旺,自无疾病发生。

第十七节两膝盖按摩法
一、做法:均用左手掌放在左膝盖上,右手掌放右膝盖上,各按36至108次。

二、时间:接上。

三、可预防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

第十八节涌泉穴按摩法
一、做法:涌泉穴各按擦108次。

二、不断能促进血液迅速循环,并可生精。

第十九节涌泉穴按摩法
一、做法:用手指紧捏足趾、自大趾捏到小趾,又由小趾捏到大趾。

二、功效:可使血流直达足趾,久之,使足趾有排汗去湿的机会,自可永绝冻疮与湿气以及麻痹等病发生。

第二十节手指摩擦法
一、做法:用左手指紧捏右手指、自大指捏到小指,又由小指捏到大指。

二、功效:可使血流直达各手指,久之,使手指有排汗去湿的机会,自可永绝冻疮与湿气以及麻痹弄病发生,同时能明目清阳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