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奇寅“中国花鸟画名家”等

合集下载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北京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北京画院)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名单北京画院的专业画家列表1956年—2012年间,所属单位为北京画院的全国美协画家名单
艾轩白羽平蔡玉水陈淑光
曹达立方政和高晨阳郭宝君
郭石夫纪清远雷波李凤龙
李江峰李问汉李玉昌李小可
李雪松刘占江刘春华卢平
贾浩义江平金连经马琳
马泉买鸿钧莫晓松南海岩
聂鸥邵飞石齐孙震生
田镛王冠军王华南王怀庆
王挥春王路王明明王培东
王沂东王庆升王文芳王为政
韦江凡吴休肖金钟谢永增
闫振铎杨达林杨刚杨瑞芬
杨延文姚大伍姚远宇文洲
袁武张仁芝赵成民赵以雄
赵志田庄小雷庄重
已故画家:
陈半丁陈日新陈维信董淑嫔关松房郭传璋何镜涵胡絜青李颖刘迅娄师白潘絜兹彭培泉溥松窗溥韫娱齐白石钱紫筠秦仲文田零田世光汪刃锋汪慎生王雪涛王雪崖王铸九吴光宇吴镜汀惠孝同夏风辛莽徐聪佑徐燕孙颜地尹瘦石叶恭绰于非闇张松鹤赵枫川周怀民周思聪周元亮邹雅。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1. 引言1.1 关于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背景介绍江宏伟(1962年-),江苏常州人,中国当代著名花鸟画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

江宏伟擅长用水墨表现花鸟,作品以传统笔墨技法为主,同时融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他的作品被誉为“一笔一墨皆含诗意”,深受艺术界和观众的喜爱。

江宏伟的花鸟画作品充满了浓厚的中国文化气息,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他善于捕捉自然界花鸟的姿态和神韵,在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内在的韵味。

江宏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诠释,使得他的作品既承载着历史传统,又具有现代艺术的表现手法,呈现出独特的审美效果。

江宏伟所绘制的花鸟画作品不仅仅是美的表现,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表达。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江宏伟将花鸟画视为一种对人生和情感的思考,融入了自己对生活、人文、哲学的领悟,使得作品更具有深沉的内涵和意义。

江宏伟的花鸟画作品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展现了艺术家对于美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表达。

1.2 探讨二十四节气对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影响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中,花鸟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画种。

而江宏伟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当代花鸟画坛的佼佼者。

而二十四节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江宏伟的花鸟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产物,揭示了中国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和认知。

在江宏伟的花鸟画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对二十四节气的借鉴和表达。

他善于运用不同节气的特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将节气的变换与花鸟的姿态相结合,体现出一种独特的节气文化表达。

二十四节气在江宏伟的花鸟画作品中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这需要我们深入挖掘他的作品,从中发现节气的象征意义和内涵。

只有通过对比和分析,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二十四节气对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2000字】2. 正文2.1 江宏伟花鸟画中的节气文化表达江宏伟是当代著名的花鸟画家,他擅长运用中国传统绘画技法,将自然界的花鸟昆虫等元素融入到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

从《二十四节气》看江宏伟花鸟画艺术的诗意内蕴江宏伟是中国花鸟画界的知名画家,他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而且富有诗意。

他的花鸟画作品中蕴含了丰富的诗意内涵,而从《二十四节气》这一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的独特之处。

《二十四节气》是江宏伟创作的一系列花鸟画作品,以中国传统节气为题材进行创作。

每一幅作品都以传统花鸟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的策划和绘制,将每一个节气所代表的意义与主题相结合,形成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这些作品中,江宏伟不仅展现了他对花鸟的独特见解,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细致入微的绘画技巧,创造了一种诗意的境界。

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春分》和《秋分》这两幅作品。

《春分》中,江宏伟以嫩绿的杨柳、白如羊脂的花瓣和粉红的樱花,展现了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他在画中运用了淡淡的水纹,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而《秋分》中,江宏伟使用了丰收的麦田和金黄色的稻穗,展现了秋天的成熟和丰收。

他巧妙地运用了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丰富和立体。

通过这两幅作品,江宏伟将节气与花鸟相结合,展示了大自然的律动和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除了《春分》和《秋分》,江宏伟的《二十四节气》系列中还包括了其他的作品,如《立春》、《惊蛰》、《立夏》等。

每一幅作品都通过选取适合的花鸟元素、合理的构图和色彩运用,令人称道。

通过这些作品,江宏伟传达了他对大自然的敏感和热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江宏伟的花鸟画作品中蕴含了浓厚的诗意内涵。

他的绘画技巧和用色手法都非常独特,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想象力和艺术感。

通过对花鸟的描绘,江宏伟将自然界的美景和和谐之美传递给观众,唤起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他的作品中也弥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使得观众能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江宏伟的《二十四节气》系列作品展示了他对花鸟画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创作才华。

通过精湛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色彩运用,他将节气和花鸟相结合,展现了大自然的律动和生机,以及传统文化的底蕴。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诗意内涵吸引了大量观众,也为中国花鸟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画家邓永广身份介绍

画家邓永广身份介绍

T8传媒甘健整理提供
画家邓永广身份介绍
邓永广,字苏亚,中国当代实力派画家。

现为沛县人民法院审监庭书记、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沛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县政协委员、中国新水墨画研究会研究员、王奇寅新水墨花鸟画工作室画家。

1959年出生,1984年毕业于江苏省宜兴美术专科学校。

自幼酷爱绘画,早年师从程大利先生习画,后又得众多名家悉心指导。

他擅长花鸟画,从传统中求变化,习古而不泥古,用笔大胆泼辣,师法自然。

多年的积累和修养,使其作品气势恢弘而不失灵秀之态,酣畅淋漓的挥洒中又显其古朴和厚重,给人以浑然天成的美感。

近年来,众多作品在多家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被上海等艺术馆收藏。

笔情墨趣 推陈出新——王奇寅访谈

笔情墨趣 推陈出新——王奇寅访谈

王奇寅先生参观成功美术馆文/成功书画家网《当代书画家》神州诗书画报记者冯宜玉导语:王奇寅先生的水墨花鸟画作,在水与墨的幻化中呈现给观者的是其扎实的笔墨功力和情趣,其画作之中笔触、墨色所到之处皆可见画家对于传统和时代融合发展的思考。

其花鸟画常常展现出饱满而又有张力的图式,力图展现花卉动物繁茂昂扬的风貌。

他的绘画创作以书法笔墨为源泉,在线条、色彩、墨色的探索研究及其实践上上常常推陈出新,少有重复,实为难能可贵。

其创造的中国新水墨“笔痕冲染造型法”为当代中国绘画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实为在当代国画花鸟探索上的巨大贡献。

成功美术馆馆藏王奇寅先生作品(一)记者:王老师,您的画作在水墨的处理上,可谓“幻化水墨,赋予新意”,在主要物象和背景承托上,以多样化的笔墨呈现画面丰富的空间感。

您能就自己在水墨变化上的笔墨实践详细谈谈吗?成功美术馆馆藏王奇寅先生作品(二)王奇寅:在绘画上,我常常把自己比作匠人、手艺人,那么作为手艺人或者说匠人就要把自己的作品呈献给大家去看,去评判。

我在钓鱼台国宾馆当兵做警卫的时候,常常会见到许多当时在画界非常有影响力的大家,比如李可染、黄胄、王雪涛、李苦禅、董寿平等等一大批的书画艺术大师。

也常常会有机在旁观看他们作画,聆听这些大艺术家的教诲,对我影响很大,也正是这个期间有幸认识了黄胄先生。

有一次我把自己的作品拿给老先生看,老先生看了以后告诉我“作品的造型上没问题,但缺少笔墨情趣”,这对我后来的绘画创作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所谓笔墨情趣,就是笔情墨趣。

对于此很多画家在理论上都很明白,但要在具体的实践中运用自如就非常难了。

而要掌握国画中的笔情,书法功底必须要扎实,要熟悉掌握各种书体,临习各种碑帖。

掌握了书法的线条,将其灵活的运用到画面的创作中。

当画面需要飞动的线条时可能就要用到书法中草书的笔意了,需要灵动的线条可能就需要“魏碑”的书写线条了,需要正的可能要用到楷书的线条,需要有节奏的可能用到行草书的线条。

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区别

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区别

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的区别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根底,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那么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编辑本段形成和开展〔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珍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进入成熟阶段。

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华丽工巧。

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

主张笔墨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

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珍贵〞之风,工笔花鸟画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开展。

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

〔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到达顶峰〕。

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

他们主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寓意抒情。

师法自然 淡雅心性——中国新水墨书画家王奇寅

师法自然 淡雅心性——中国新水墨书画家王奇寅

师法自然淡雅心性——中国新水墨书画家王奇寅
刘曦;王奇寅
【期刊名称】《人与自然》
【年(卷),期】2013()10
【摘要】大自然的博大精深,并不是人能用笔墨书尽画罄的。

缘于此,奇寅先生的画作在师法自然之中表露出的淡雅心性,就愈发引人细细品味……
【总页数】10页(P106-115)
【关键词】师法自然;淡雅;大自然;品味
【作者】刘曦;王奇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S972.1
【相关文献】
1.王奇寅:新时代与新水墨花鸟画的创作 [J], 陆静;
2.中国水墨画师法自然 [J],
3.“王奇寅新水墨画展”在书画频道美术馆举办 [J], 蔺颖慧;张玲玲;
4.王奇寅中国花鸟画名家 [J],
5.师法自然淡雅心性 [J], 刘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

活色生香神超象外作者:李松来源:《中国美术》2012年第04期北京画院里,中国画藏品颇丰。

从北京画院所藏中国画作品中,可以纵观20世纪北京地区花鸟及走兽题材创作的风貌、成就及艺术传承的文脉。

同时,北京画院自2007年起,连续举办的“20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中,花鸟画家于非闇、胡佩衡、陈半丁、崔子范以及吴作人、周思聪等人作品的展览及相关学术研讨活动,深化了对这些画家个案及其艺术传承脉络的研究。

本文将对这些画家的艺术道路略加梳理,探寻北京花鸟走兽画的文脉。

一傅抱石1937年在《民国以来国画之史的观察》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清末的花鸟翎毛草虫蔬果之类的作品,还是瓯香馆的余韵有势力,以后张熊及山阴任氏和李复堂、赵之谦,或是金冬心之派流,虽曾在构图上各有各的面目,但仍不敢逾越规矩太远。

吴昌硕不同,胆大多了,齐氏(齐白石)更不同,有些构图确令人神往。

不过自吴昌硕到齐白石,正是中国大动乱的时候,文化方向已受巨大摇动而渐趋转变。

人心的不安定,产生这种作风自是必然的结果。

”文章讲到“谈中国画的动态,影响最大的要推吴昌硕,他的花果山水之类,甚至他的字不知影响了多少学画的人……几乎可以支配华东的花果画”。

“画与吴昌硕同是花果一类的作风则有齐白石氏……他的画近几年来颇为北方一部分人所推重,并不减于民国十年左右之对于吴昌硕。

”[1] 黄若舟也说:“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继续前代写意的余绪,但他们的画法不守绳墨,蕴蓄丰富,笔恣墨纵,不泥成法,求工而工于笔墨之外,最富于文学趣味。

”可见,吴昌硕、齐白石是近代写意花鸟画坛南北并峙的两座高峰,其影响随处可见。

北京画院目前收藏的吴昌硕花卉作品有年代可查的是1895年至1925年,即其51岁至81岁艺术最成熟期间的作品。

吴昌硕的艺术继承青藤、白阳、石涛、八大和扬州画派的创造精神,他称“青藤书画法外法,意造有如东坡云”,赞扬石涛“毕竟禅心通篆法,几回低首拜清湘”。

而他1925年所作《牡丹石榴》题称“乙丑中秋节学清湘而仍似复堂,唯笔力尚劲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奇寅“中国花鸟画名家”等著名画家宋唯原全国百场巡展暨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作品特展新闻发布会实况宋唯原原名宋筱明,又名若木、子枫,1957年生于北京。

1980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叶浅予教学班,得益于人物、山水、花鸟三者并重的教学体系。

1984年毕业并留校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宋唯原现为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客座教授,人民大学徐悲鸿美术学院客座教授,荣宝斋画院客座教授。

宋唯原在倡导中国绘画“血统纯正”的同时,他本身就是一位“血统纯正”的全能艺术家,对中国画之山水、花鸟、人物、篆刻、书法鉴定均有深入研究。

精研古琴、京剧。

宋唯原的作品广为海外博物馆及个人收藏。

并且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也有着上佳的表现,翰海、华辰、中贸圣佳等拍卖公司均有宋唯原作品上拍,受到广大藏家的争相追捧并成交。

●高玉涛(《收藏界》杂志社社长):此次“著名画家宋唯原全国百场巡展新闻发布会暨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作品特展”是由北京不二画廊、《收藏界》杂志社、北京古玩城书画艺术世界联合主办的。

我代表主办单位对今天到场的各界新闻媒体和嘉宾表示感谢。

首先请不二画廊总经理生力予女士讲话。

●生力予(不二画廊总经理):首先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和嘉宾的到场。

我们已经先期在山东潍坊中百美术馆和桓台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两场“宋唯原全国百场巡回展”,展览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宋唯原先生1984年留校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日本著名艺术大师加山又造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你是一个天才,你有一双很好的眼睛。

”1991年后,宋唯原先生游历海外十年,对传统中国画及绘画理论进行了全面研习及认识。

对中国内地、港、台地区及海外中国画坛的发展走向进行了全面调研。

2001年带着对故国文化的深深眷恋回到祖国,回国后行事低调,继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与再创造。

我们希望通过举办宋唯原全国百场巡回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宋唯原先生的艺术发展。

谢谢!●高玉涛:生力子女士对宋唯原先生的情况做了简单介绍。

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艺评家夏天星先生、著名画家杨彦先生、中国十大画廊之一翰文轩画廊总经理田志新先生出席新闻发布会,听听他们对宋唯原先生作品的精彩点评。

●杨彦(著名画家):我觉得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气氛营造得非常好,很轻松,与宋唯原先生的作品很协调。

我今天看了宋唯原先生的作品,总体感受是画得“透”,中国画笔墨讲究“透”,“透”是一种境界,要达到这个境界是需要相当高的技术和具有很好的情怀与修养才能做到的,我认为宋唯原先生都做到了,所以他的作品呈现出一种很清新高雅的格调。

由于宋唯原先生以前长期生活在海外,我原来对他的作品了解不太多。

昨晚我看了他的个人网站,设计得非常好,看后非常兴奋。

他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画的“血统论”,很棒!所谓血统就是“根红苗正”,要扎根在中国,要纯正。

我们看到宋唯原先生的作品就是纯正的中国画。

从国外回来的画家有两种现象,一种是绘画特别纯粹中国,一种是西化,宋唯原先生的作品体现了他的特别的中国情怀。

他擅长诗、词、书、画、印,很多诗我认为很棒,古典味道很浓,很高级,他还演京剧,国粹的全面修养很高,这些在他的作品里都得到了全面体现,他的创作正是传统的中国文化艺术表现。

在回归东方的大潮中,他能及时回来,我认为时机非常好。

我们希望大家以更大的热情走进他的作品,去真正地了解他。

●高玉涛:俗话说“同行相轻”,杨彦老师作为一位名画家,对宋唯原先生的作品做了很客观的学术探讨、点评,很难得。

下面请著名艺评家、画家、昆仑美术馆馆长夏天星先生点评。

●夏天星(著名艺评家、画家、昆仑美术馆馆长):看了宋唯原先生的画我认为非常好。

刚才杨彦先生说了,宋先生的画,一个“松”,一个“透”,是很纯正的中国画。

宋唯原先生是相当传统的中国画家,他的艺术造诣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我认为宋唯原先生的画基本上和民国大家的画接轨、接气了。

解放后,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后,中国画也开始百花齐放,现在很多中国画不很纯正,纯正的中国画不是主流画派了。

中国画是以诗书画印、中国文化气息为契机所创作出来的。

宋先生是少数能继承真正的中国画的正统画家之一,在他的年龄段像他这样的画家是不多的。

他在海外多年,见识很广,和国外各种艺术流派接触后仍选择传统的中国画并通过他自己的理解,在书法、题跋、诗词、绘画等方面做了完美体现,很难得,也相当困难。

现在艺术界讲究风格,风格不是衡量一幅作品的标准。

你今天叫一个不会画画的人也能有风格,有风格很容易,但是境界高就很难。

宋唯原先生的画虽然看似简单、松动,笔墨不是很繁琐,但画面、内容很好。

什么是纯正的中国画――作为今天的观赏者、收藏家、画家、评论家,有没有参照物呢?我认为宋先生的画就是纯正的中国画,宋先生的画就是个标准。

我当然也不反对西化的中国画。

宋唯原先生肯定也学过素描、油画等等。

一个画家、一个书法家,40至50岁对于画家来讲很关键,但有很多画家在此时却停滞不前了。

艺术不像其他行业,比如做饭,就是熟练工。

我看很多画家在中年后开始走下坡路了。

有人说,我保持,不可以吗?不可以,艺术上不进则退。

前进取决于你对中国文化、绘画的理解,你理解到什么程度,就表现到什么程度。

你的画往墙上一挂,你的文化底蕴、气质、生活情趣、趣味,全都体现了。

纯正的中国画是体现中国文化理念的,笔墨只是个技巧、现象。

宋先生对中国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坚持的是纯正的中国画。

我对他表示非常赞赏及认同。

●高玉涛:谢谢夏老师给我们做的专业点评。

●田志新(中国十大画廊之一翰文轩画廊总经理):我很荣幸在宋唯原全国百场巡展新闻发布会和作品特展上来探讨中国画的发展方向。

我今天尽量避开专业术语,尽量去了解中国绘画。

我很同意前面两位老师所说,宋唯原先生的画是非常正宗的中国画。

中国绘画像诗歌一样,讲究以小博大、以少胜多,从很小的画面可以看到广阔的世界。

中国绘画又讲究哲学,讲究对比、高低、大小,这些理论都可以贯穿到生活中:宋先生的作品在人物、山水、花鸟中都表现了一贯性、专业性。

当然,作品可以百花齐放,但在中国文入画、写意画方面我认为宋先生的画非常好。

他的画是很有底蕴的。

从他的画中可以看到很开阔的思想、深厚的哲理以及强烈的对比所充分表达的一种自然的气韵和心灵的和谐。

我希望这次展览在北京举办成功,乃至在全国百场巡回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谢谢!●高玉涛:宋唯原先生的作品前面三位老师已经做了很好的点评,我就不多说了。

以我多年的收藏眼光,纵观现在的艺术市场宋唯原先生的画以及墨宝,是相当有升值潜力的,而且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以及很广阔的市场。

李长白子女工笔画作品赏析(一)李小白艺术简历:江苏省苏州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后留校任教。

江苏省美协会员,江苏省年画研究会会员,江苏省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

1979年――1986年,作品《莺歌》、《朝阳》、《葡萄熟了》等入选江苏省美展;作品《和平颂》、《竹雀图》、《晨曲》等入选全国美展和出国画展。

1982年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84年8月江苏广播电台专题报道《愿为银幕献丹青》,12月《风流一代》杂志专题报道《闪光的年华――丹青之恋》。

1986年赴美留学,多次在中国台湾及美国、加拿大等地举办“个人画展”,亦多次获大奖。

多幅作品被世界各大博物馆和私人收藏,是纽约SUMMA画廊的指定画家。

任大纽约地区艺术家协会会长、美东花鸟画协会主席、美国琴棋诗画协会顾问、“小白画院”院长。

2003年获21世纪发展协会颁发“园丁奖”荣誉证书,2004年中央电视台CCTV4播放《让世界了解你》专题节目。

现定居纽约。

2004年12月任聘南京艺术学院尚美分院教授:2005年3月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李长白中国研究所名誉所长。

2005年3月作品参展春季纽约世界艺术博览会。

“独创”和“有我”贾德江在艺术创作上,循规蹈矩、浅尝辄止、恃才傲物、随遇而安者都不能走出自己的新路,也不会留有凝重的足迹。

只有真诚的艺术追求者,择一而从,穷其毕生的精力,方能形成独有的艺术个性而成气候。

旅居美国的著名花鸟画家李小白就是这样一位醉心于工笔花鸟画探索的虔诚者。

观其画,有一种扑面袭人的清润、空灵、澄静、深沉、圣洁和略带神秘禅意的强烈气息。

这种清爽莹洁蕴涵了不浊不脏、不躁不火、不干不湿又毫无浮华、甜俗之弊。

这是画家修养、气质、品格的自然流露,又是善于艺术处理的结果。

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是画家独特感受和独特表达的高度统一,李小白的艺术贵在“独创”和“有我”。

李小白出生于绘画世家,又接受过高等美术院校严格的造型训练,此后又多年在国外受到西方现代绘画和理念的熏陶,因此他学养深厚、功力坚实、胸襟开阔、厚积薄发。

其工笔画内涵与意蕴极具民族文化性格和民族气质,外在形式与内在精神既区别西方又贴近现代。

为了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念,画家在技法使用上打破了常规界限,又避免了多种艺术语言结合的混乱,逐渐形成了自己新的绘画程式和法度理念。

他的作品取象单纯,主体突出,格调清新,精匀雅淡,境显意深,寓兴抒情。

创作中坚持表现生活特质的写生,强调内心触动的感受,以达到变自然美为艺术美的追求。

“背靠传统,面向现代”是画家作品形态的概括与定位。

在他的作品中,拟人化的情操以及人性、人情味的注入,对花鸟草虫生命的眷恋,在有生趣、有天趣、有意趣中蕴涵玄机堂奥,表达的是人对生态环境的关怀,人与自然的和谐。

李长白子女工笔画作品赏析(二)李采白艺术简历:1950年生于杭州,1982年毕业于苏州丝绸工学院工艺美术系,后留校任教。

三十余年中,长期担任中国画的教学和创作。

出版《李采白画册》、《花卉写生构图》等著作。

多幅中国画作品在国内外及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展出并获奖。

现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

李莉白艺术简历:李长白幼女,1954年出生于上海,现为江苏省花鸟画研究会会员。

自幼在家庭的影响下,随父习画,大学毕业后专心投注于工笔花鸟画的研习。

上世纪80年代末应邀在英国格拉斯歌爱丁堡画廊多次与父亲联袂举办妇女联展和个人画展,引起国内外美术界的重视。

1990年受邀在格拉斯歌美术馆“中国土地花鸟画”的专题示范讲座,引起当地民众的热烈反响。

作品广为英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等地收藏界收藏。

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更是在其父亲的精心辅导下潜心创作,画风更为成熟。

设色秀丽、空灵,画风雅淡而有诗意,清新而具朦胧之美。

“金鸡”意象与英雄气概――林成翰的水墨金鸡图林成翰以写意水墨画鸡,用笔流转劲健,特别是他引入书法艺术的“书势”入画,转为“笔势”,使笔墨以重迭交错的丰富层次克服造型的单调平板,譬如,鸡腿的几笔简洁勾勒,极具结构性,可谓“行草用笔,不依前后”,更富于表现性;而鸡尾则几笔大写,由中锋转侧锋,笔止而势不尽,创造出英姿勃发的令人遐想的意象。

因而,林成翰在整个笔墨表现过程中,追求一种笔锋运动的方向富于变化和节奏感的同时,保持着用笔及线在写意中的连贯和自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