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教案

合集下载

花鸟画一教案

花鸟画一教案

花鸟画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传统的花鸟画艺术,并理解其特点和意义。

2. 学习常见的花鸟画表现技法和素材。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教学准备:1. 投影仪或白板2. 花鸟画的图片或素材3. 绘画工具和材料:水彩笔、颜色铅笔、画笔、绘画纸等。

教学过程:引入:教师通过投影仪或白板展示一幅中国传统的花鸟画,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鼓励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花鸟形态、颜色运用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教学重点:1. 花鸟画的特点和意义:注重写实和生动表现,传达美的情感和审美寄托。

2. 花鸟画的表现技法:线条勾勒、色彩运用、层次渲染等。

3. 常见的花鸟画素材:花鸟的形象、花卉的姿态等。

示范绘画:教师通过示范给予学生一个大致的绘画方向和思路。

选择一种花鸟形象作为主题,展示给学生该形象的勾勒和上色方法。

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线条和色彩的运用技巧,如画线的起笔和收笔要领,透明色彩的叠加等。

练习绘画:1. 学生自由选择一幅花鸟画素材,并开始尝试勾勒和上色。

2. 教师在学生绘画的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

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作品展示:每位学生完成绘画后,教师组织作品展示。

学生可以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欣赏他人的作品,从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花鸟画的表现技法和素材。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进行总结,并提出自己对花鸟画的理解和展望。

拓展活动:为了增加学生对花鸟画的理解和欣赏,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艺术馆或美术展览,观赏大师的花鸟画作品。

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和创作,培养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高中花鸟教案模板范文

高中花鸟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技法,掌握工笔花鸟画的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艺术的热爱,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线条运用:学会运用线条表现花鸟的形态、质感。

2. 色彩搭配:掌握工笔花鸟画的色彩搭配技巧,使画面生动、和谐。

三、教学难点1. 线条表现:如何通过线条表现花鸟的形态、质感。

2. 色彩搭配:如何使画面色彩和谐、生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展示花鸟画作品、工笔花鸟画技法视频。

2. 教学用具:毛笔、宣纸、墨、颜料、调色板、画夹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幅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这幅画属于哪种画种?画的是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这幅画属于花鸟画,画的是梅、兰、竹、菊等植物。

”(二)新课讲解1. 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包括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2. 播放工笔花鸟画技法视频,让学生了解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的具体操作。

(三)实践环节1.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自由创作一幅花鸟画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花鸟画的基本技法,掌握了工笔花鸟画的线条运用和色彩搭配。

2. 在实践环节,教师应注重观察学生的创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

3. 在评价环节,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展示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七、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所学技法,完成一幅花鸟画作品。

2. 家长协助学生收集花鸟画作品,了解不同画家的风格特点。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精神等。

2. 实践成果:评价学生作品的质量,包括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

中国花鸟画教案

中国花鸟画教案

中国花鸟画教案教案名称:中国花鸟画教学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和发展。

2.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

3. 提高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花鸟画历史概述:介绍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2. 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技法:介绍中国花鸟画的绘画工具、颜料、纸张等基本知识。

3. 中国花鸟画的表现手法:教授中国花鸟画的线描、着色、韵律等表现方法。

4. 花鸟画中常用的花卉和鸟类形象:介绍常见的花卉和鸟类形象,并学习如何描绘它们的特征。

5. 实践演练:组织学生进行中国花鸟画创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流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花鸟画作品,让学生对中国花鸟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介绍中国花鸟画的历史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起源和不同的流派。

3. 简要介绍中国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对绘画工具、颜料和纸张等有一定的了解。

4. 分别介绍花卉和鸟类形象的特征,并通过展示示范作品,让学生学习如何描绘花卉和鸟类的形态。

5.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演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花鸟画创作。

6. 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作品欣赏和点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7. 总结教学内容,让学生回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并展望今后的学习和创作方向。

教学资源:1. 经典的中国花鸟画作品图片。

2. 中国花鸟画的绘画工具、颜料、纸张等基本材料。

3. 示范作品。

4. 学生的创作作品。

评估方式: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的创作作品。

3. 学生的书面作业和答题情况。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中国花鸟画展览,增加学生对中国花鸟画的实际感受和体验。

2. 鼓励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并尝试在创作中加入个人的风格和创意。

3. 组织学生参加中国花鸟画比赛或展览,提高学生的创作水平和展示能力。

《花鸟画》教案范文

《花鸟画》教案范文

《花鸟画》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生活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3. 花鸟画的创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和创作步骤。

2. 难点:如何运用技法表现花鸟画的韵味和意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技法。

2. 示范法:演示花鸟画的创作过程。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进行花鸟画创作。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评价,教师进行指导。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花鸟画教材、示范作品、画具、投影仪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具、作品展示板等。

教案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花鸟画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

2. 教师简要介绍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基本概念和特点(10分钟)1.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概念,如花鸟画的定义、分类等。

2.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特点,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三、基本技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基本技法,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教师进行示范,展示花鸟画技法的运用。

四、创作步骤和注意事项(10分钟)1. 教师讲解花鸟画的创作步骤,如选题、构图、绘画等。

2. 教师讲解花鸟画创作的注意事项,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五、学生动手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花鸟画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1. 学生将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

2.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

七、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反馈学习收获。

八、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花鸟画作品。

2. 学生写一篇关于花鸟画学习的心得体会。

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教案

高中美术中国花鸟画教案

题:中国花鸟画‎课时:二课时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

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

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

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

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

高中美术教案:第四课中国古代花鸟画

高中美术教案:第四课中国古代花鸟画

第四课中国古代花鸟画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特点。

2、基本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历史轨迹。

重点难点:1、掌握欣赏花鸟画的基本方式。

2、了解传统花鸟画的精神内涵。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对比法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二、引入新课向同学们做对比展示:《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荷花的照片。

提问:中国花鸟画中的荷花与现实生活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同样是表现荷花题材的中国古代花鸟画,《出水芙蓉图》、《荷石水禽图》在风格和技法上有什么不同?思考回答:花鸟画以写生为基础,托物言志,借物抒情。

同时还寄托个人情感和理想。

三、讲授新课1、花鸟画的表现对象:花卉、禽鸟、走兽、鱼龙、草虫2、花鸟画的画法和艺术风格:工笔画法、写意画法从色彩上的差异,可以分成:A、设色花鸟画B、水墨花鸟画C、泼墨花鸟画D、白描花鸟画E、没骨花鸟画3、分析:“写生”——人对自然生活中物像的模拟。

“栩栩如生”是最终目标。

例:《五牛图》、《芙蓉锦鸡图》4、分析:“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寓兴例:《墨竹图》宋、文同竹:有“节”、“虚心”,比做君子的坦直、忠诚。

梅:不畏严寒、严冬开放,歌颂不怕困难,不畏强暴。

兰:清劲幽香,比喻高洁的君子。

菊:开在百花凋零时,比做清高拔俗的君子。

牡丹:比做富贵骏马:比做骁勇5、分析“写意”。

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追求像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的情意。

不因对物像的描绘而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例:《杂花图》徐渭四、教师小结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高中美术课教案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高中美术课教案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高中美术课教案教案主题: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学科:美术年级:高中时间:4-6节课一、教学目标: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学习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技巧。

培养学生对自然生物和人物形象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创作一幅中国传统花鸟画或人物画作品。

二、教学准备:图片和示例作品,包括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经典作品和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美术材料,如水墨、宣纸、毛笔等。

教学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示范和讲解。

三、教学步骤:第一节课:引入:介绍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背景和特点,解释它们的象征意义和艺术价值。

花鸟画元素:讲解花鸟画的基本元素,如花卉、鸟类、昆虫等,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练习:让学生使用铅笔进行简单的花鸟素描练习,练习描绘花卉和鸟类等元素。

第二节课:回顾上节课内容:让学生展示他们的素描练习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讨论。

构图和细节表现:讲解花鸟画的构图原则和细节表现技巧,如平衡、对比、细节描绘等,并展示示范作品。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花鸟画构图和细节练习,体验如何处理画面的整体效果和细致的表现。

第三节课:人物形象的观察:介绍人物画的基本要素,如头部、身体、手部等,以及人物的姿态、表情和动作,并展示相关的示例作品。

示范和实践:教师进行人物画的示范,演示不同的线条和阴影处理方法,以及人物特征的表现。

学生实践:让学生尝试使用毛笔和宣纸进行人物画的实践,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进行创作。

第四节课:学生展示和讨论:学生展示他们的花鸟画或人物画作品,并进行互相讨论和评价。

鉴赏与解读: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示范作品和学生作品,讨论其中的意境、表达和艺术特点。

总结和反思: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回顾他们在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方面的成长和收获。

教学扩展: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特别是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展览,让学生亲自接触和欣赏真实的艺术作品。

《花鸟画》教案范文

《花鸟画》教案范文

《花鸟画》教案范文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历史和概念,学习用水墨画
描绘花鸟,并尽可能地将其完美地表现出来。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了解花鸟画的概念及其发展历史。

2.掌握花鸟画的技巧,并增强学生们的绘画意识和绘画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掌握花鸟画的技巧。

2.探究花鸟画的历史和典型代表作品。

四、教学准备
1.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教学用书,如花鸟画的历史、技巧和代表作品等。

2.准备一些花鸟绘画作品和画具,以及教学用的水墨、画笔和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花鸟画
1.通过图片、电影、文字等,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概念。

2.介绍花鸟画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概况,让学生了解花鸟画的历史特点。

3.介绍花鸟画的代表作品,使学生能够了解花鸟画的特点和风格。

(二)学习花鸟画技巧
1.指导学生熟悉花鸟画的基本画法,培养学生用水墨描绘花鸟的技巧。

2.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掌握花鸟画的技法,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操
作能力。

(三)综合演练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一系列的习作,以此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够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件可观赏的花鸟画作品。

六、总结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中国花鸟画
课时:二课时
目的和要求:引导学生欣赏工笔花鸟画和写意花鸟画,通过比较,了解两者各自的艺术特点,特别了解写意花鸟画“寄情寓意”的创作方法及“画
中有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1、工笔及写意两种花鸟画形式,特点及其发展概况;2、中国画的“六法”;3、赏析作品、《岭南三月》、《孔雀图》、《墨葡萄图》、《竹石图》等。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结合电化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环视教室一周,行礼坐下)
〈二〉欣赏中国花鸟画。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新的内容,首先,请同学们伴随优美的音乐到中国花鸟画的画廊走一趟,会有什么收获?请看屏幕……欣赏了中国花鸟画,我们了解中国花鸟画有两种不同的风格,一种是工笔,一种是写意,“工笔花鸟画”工整细致具有装饰性,富丽堂皇的艺术特点,写意花鸟画放纵、简练,重笔墨情趣,寄情寓意,画中有诗。

那么什么是花鸟画?作为中国画三大科之一的花鸟画,顾名思义是表现花鸟的。

实际上,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是非常广泛的。

1000多年以来,史书上记载着大量描绘鸟、虫、鱼、山花野蔬、鹅蛙蟹虾、谷虫桑麻的画家。

在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了与动植物生活、生长有关的一切环境,如坡石水口、林莽草地、池沼溪潭、篱落棚架、鲜苔葛藤、以及四季、日、月、阴、晴、雨、雪、晨、夕等等。

可以说除人物之外,自然界的一切,几乎都可以作为花鸟画的表现对象。

花鸟画还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假若只从题材内容上来认识中国花鸟画,尚不足以理解它的全部内涵。

为什么花鸟画在中国能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并千年不衰,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呢?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大量描写山川树木、花卉禽鸟的诗歌和绘画,
构成人们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画家笔下,花鸟画不仅表现花鸟外形美,更重要的是把花和鸟作为表达人的情感的形象媒介。

在中国文化特有的审美理念陶冶下,花鸟画逐步发展出一种运用比、兴、喻、借等手法,通过自然界中的花鸟寄托人的主观情感的艺术创作形式。

而那些单纯描绘花鸟自然美的绘画,并不是花鸟画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因此,花鸟画是通过富有生命力和象征性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对人生、对社会的生活体验和精神审美寄托。

懂得花鸟画独特的表现形式,我们接着了解工笔花鸟画及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概况,(工笔)中国花鸟画萌芽于工艺美术的纹样上。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周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汉代的画像砖、画像石,以及古代大量工艺美术品上,都经常出现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

到魏晋南北朝和初唐时期已出现了不少以描写鹰、鸡、雉、孔雀、鹦鹉以及山花蔬菜为题材的作品。

经过历史的发展,到唐代,花鸟画最终摆脱了人物画的附
属地位,成为专门的画科。

五代绘画发达,人才众多,各有创造,花鸟画获得了较大成就,出现了徐熙、黄荃两种明显不同的风格。

由于这两种绘画风格的影响,形成了五代、北宋花鸟画的两大流派,对于后世花鸟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黄荃父子发展了勾勒彩晕的画法,成为工笔画的先驱。

其用笔工细,用墨浅淡,再以丰富而浓艳的色彩染成,因此工整细腻,富丽堂皇,所以当时世称“黄家富贵”。

在此基础上,造型严谨、工整细致、淡雅清新、色彩浓艳、富丽堂皇的工笔花鸟画逐步完善和发展起来了。

五代以后,两宋花鸟画获得更大发展。

作品在布局上、形象塑造上都有所创新,出现了兴盛的局面,出现了赵昌、易元吉、崔白、李迪等著名画家。

明代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主,但工整艳丽的花鸟画也相当盛行,以边景昭、吕纪最为杰出。

清代的花鸟画风格多样,以写意为主流,著名的工笔花鸟画家有蒋廷锡、沈铨等。

(写意)徐熙运用水墨晕染、以墨为主、轻色淡彩的画法作画,这种生意盎然、不事雕琢、着重笔墨的画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到南宋,出现以水墨花鸟画的新风气,元代又不断发展,特别是到了明代,水墨写意花鸟画得到很大发展。

沈周、陈淳、徐渭等人继承发展了水墨画,形
成了写意花鸟画派。

清代绘画因袭古代风气极盛,基本上处于停顿状态,唯有花鸟画仍不断发展和前进,不乏杰出人才,既能继承传统,又有所创造。

“扬州画派”的兴起,使写意花鸟画在绘画史上成为一大流派,对近代和现代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另外,出现了朱耷、虚谷、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等优秀的画家,对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现代花鸟画家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他们是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又是新花鸟画的开拓者,为我国花鸟画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那么什么是文人画?唐代以前就有纯水墨形式作画的记载,但文人水墨画的兴起和发展是从南宋末年开始的,特点是:(1)作者多是学者、诗人又是画家,“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

”绘画文学化了,题跋和用印开始成为画面内容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入画,更强调用诗来题画和诗的意境。

书法入画,主张书画相通,强调笔法的书写性。

(2)文人画重表达观念和情感、畅神、抒情、寄兴、多借物寓意来表达志向和意趣。

(3)文人画重墨轻色,重笔墨情趣,轻刻意求似,重潇洒洗练,轻繁缛纤细;重天真幽淡,轻富丽工艳。

(4)在作品中将栅、兰、竹、菊、松、石等作为人格化的形象象征,以此寄托画家的情感和精神。

明白了文人画,我们再来具体了解花鸟画中的“徐黄二体”是指什么?在唐人卓越成就的基础上,五代时期花鸟画科逐渐发展状大,技法也日益成熟。

出现了以徐熙、黄荃为代表的两种绘画风格,被后人称为徐黄二体。

徐熙:金陵人,出生江南名族,一生没有作官,被人称为“江南布衣”,以高雅自任,寓性闲放。

绘画多作江南野景,善画江湖汀花、野竹、水鸟、蔬果。

黄荃:四川成都人,17岁任蜀翰林待诏,后主画院事,在皇家画院贡职近50年,多作官中珍禽,瑞鸟和奇石异花。

由于他们生活境遇和性格的不同,在绘画上自然形成了取材,意趣的不同,正所谓“徐熙野逸,黄家富贵。

”黄荃的花鸟画,以勾线填色、染色为主,造型严谨,工整艳丽,开工笔画先河,徐熙则偏于写意性,重水墨、重意境、重笔迹,超脱淡逸。

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两派交相辉映,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主要体系。

如何欣赏一幅中国画,中国画的“六法”是我们的点金石,“六法”是由南齐谢赫提出来的,向为历代画家、
评论家、鉴赏家所推重,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的比较科学和有系统的绘画创作,绘画批评的准则,其内容包括:(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

(3)应物象形。

(4)随类赋彩。

(5)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是“六法”中最重要的一法,是1000多年来我国绘画创作与绘画批评的重要准则。

优秀的绘画作品,必须塑造出动人的形象,有巧妙的结构,用笔、用墨和赋彩。

一幅画具备这一切,会给人以总的印象,也就是在内容意境、形象塑造以及构图、色彩等方面,给人以又完整又具体的感受。

谢赫提出来的“气韵生动”正是
指这种感受。

感受的深度,决定于作品对于生活美的揭示深度以及形象创造的完美性。

(1)“气韵生动”是形与神在画面上的统一,这个统一具有极高的艺术性。

(2)骨法用笔是绘画表现上关于用笔的问题,是运用线描表现对象形体的重要技法。

(唐)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夫象必在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

骨气形似皆于本意,而归乎用笔。

”(3)应物象形是关于形象塑造的问题。

所谓“应物”不仅是追求对象外表的相似,更重要的是认识对象的特质与内在精神。

描写时,如果只是“象形”而不应物,是不对的。

(唐)张彦远说:“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

立意便是中发心源。

”故“应物”不是单纯照着对象画,而是在形似的基础之上表现好对象的精神实质。

(4)随类赋彩是关于设色的问题。

“类”即万物之类。

这里所指的类,是绘画对象所呈现出来的特性,状貌以及颜色的类别。

对于色彩的表现,中国画是很别致的,讲究物体的固有色,然后随物象之类,在形象特征上赋以概括性的色彩表现。

(5)经营位置是绘画的布局章法问题,即绘画的构图、构成。

所谓绘画中的“位置”,应该有所“经营”。

“经营”二字,含义甚深,要根据对象的结构和格局,苦心加以组织和布置。

因此在绘画表现上经营位置十分重要,谢赫提此“法”,正是总结了中国绘画在构图上的表现特点,正因为画的位置是“经营”出来的,是随画家精心组织和布置的,所以中国的山水画才能不受焦点透视的局限,机动、巧妙地运用散点透视,在一幅画面上描写“万里长江”或“华岳千寻”。

不论是深远,高远或平远都可以随画家经营位置。

(6)传移模写是指临摹古人的优秀作品,向遗产学习的问题。

唐朝大理论家张彦
远认为此法是“画家末事”这并不是意味着此法无足轻重,而是说临摹不是绘画的目的,临摹是为了更好地创作而进行学习的一种手段。

在摹古人优秀作品时一定要认真,做到“形神兼备”真正把精华学到手,才能达到“传移模写”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