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版高一美术鉴赏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提升审美水平.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提升审美水平美术鉴赏是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指通过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操作的训练来培养人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判断力,以达到提高人们审美水平的目的。
为此,在美术教育中,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文将详细介绍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以及如何通过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来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
一、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内容丰富,涵盖了艺术的起源、发展、流派、作品欣赏等多个方面,其中艺术作品欣赏是课程的核心部分。
教材选取了中国和世界各个时期、流派的优秀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各个方面的艺术品,并深入分析了这些作品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让学生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各个时期、流派的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深度理解和鉴赏能力。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还针对不同的年级设置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以逐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
例如,在高一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艺术史知识和鉴赏技能,学会使用线条、形体、色彩和造型等基本艺术语言描述作品并加以评价;而在高二和高三阶段,则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分析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感性鉴赏和理性思考相结合,形成独特的审美见解。
二、如何通过赏析名家艺术作品来提升我们的审美水平1.选取经典艺术作品进行赏析和品味经典艺术作品不仅在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在审美体验上也能够带给人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和震撼。
在我们进行艺术鉴赏时,应该优先选择那些经典的、代表作品进行赏析和品味,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梵高的《星夜》、毕加索的《牛仔》等。
通过对这些作品的深入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发现它们背后蕴含的精神内核和意义,进而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素养。
2.多角度、多层次地观察作品进行艺术鉴赏时,要根据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性质,运用各种角度和方法观察作品,从而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作品的内涵。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全套教案一、教案总纲1. 教学目标1.1 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2 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艺术鉴赏能力1.3 增进对美术作品的认识,拓宽艺术视野2. 教学内容2.1 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2.2 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鉴赏2.3 美术作品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不同美术流派的代表作品3.3 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究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4.3 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美术鉴赏知识的掌握程度二、第一章:美术鉴赏的基本概念与方法1. 教学目标1.1 理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1.2 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步骤2. 教学内容2.1 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2.2 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观察、描述、分析、评价2.3 美术鉴赏的步骤:了解作品背景、观赏作品、分析作品、总结评价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美术鉴赏的定义与意义,示范基本方法与步骤3.2 实践法:引导学生观赏实际作品,进行鉴赏实践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三、第二章:写实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写实主义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价值2. 教学内容2.1 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真实、客观、细节描绘2.2 写实主义美术的意义:反映现实生活、倡导真实之美2.3 写实主义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写实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写实主义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四、第三章:印象派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印象派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印象派美术作品,分析其艺术风格2. 教学内容2.1 印象派美术的特点:光影变化、色彩斑斓、瞬间印象2.2 印象派美术的意义:突破传统束缚,追求个性化表现2.3 印象派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印象派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印象派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五、第四章:现代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1.2 鉴赏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分析其创新之处2. 教学内容2.1 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反传统、追求创新、表现个人情感2.2 现代主义美术的意义:推动美术领域的革新与发展2.3 现代主义美术作品鉴赏:举例分析代表性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与意义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实例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六、第五章:后现代主义美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征1.2 学会鉴赏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理解其对现代艺术的挑战2. 教学内容2.1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对现代主义的反思与批判2.2 后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多样性、解构、混合体裁2.3 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鉴赏:分析具有代表性的后现代艺术作品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阐述后现代主义美术的概念与特征3.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后现代主义美术的风格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活跃程度和对后现代主义的理解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后现代主义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七、第六章:中国传统绘画鉴赏1. 教学目标1.1 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与主要流派1.2 掌握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基本技巧与标准2. 教学内容2.1 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发展:从古代到近现代的演变2.2 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流派:文人画、院体画、民间画等2.3 鉴赏中国传统绘画的技巧与标准:笔墨、构图、意境、流派特点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介绍中国传统绘画的历史背景与流派特点3.2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具体的中国传统绘画作品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特别是对绘画作品的分析能力八、第七章:摄影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创作手法1.2 学会从技术及艺术角度鉴赏摄影作品2. 教学内容2.1 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摄影技术的起源与发展2.2 摄影创作手法:构图、光线、色彩、焦距等2.3 摄影作品的鉴赏:分析摄影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技术水平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摄影艺术的基本概念与创作手法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摄影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摄影作品的鉴赏能力九、第八章:雕塑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认识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1.2 学会从材质、造型、空间等方面鉴赏雕塑作品2. 教学内容2.1 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圆雕、浮雕、透雕等2.2 雕塑艺术的表现形式:抽象雕塑、具象雕塑、装置雕塑等2.3 雕塑作品的鉴赏: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与创作意图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介绍雕塑艺术的基本类型与表现形式3.2 实践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鉴赏具体的雕塑作品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4.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特别是对雕塑作品的分析能力十、第九章:建筑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理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1.2 学会从审美、功能、文化等方面鉴赏建筑作品2. 教学内容2.1 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建筑的本质与功能2.2 建筑设计原则:结构、比例、协调、创新等2.3 建筑作品的鉴赏:分析建筑作品的艺术价值与设计理念3. 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建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设计原则3.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建筑作品,讨论其艺术特点4. 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4.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建筑作品的鉴赏能力十一、第十章:综合材料艺术鉴赏1. 教学目标1.1 认识综合重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全套教案,共十个章节。
湘教版高中美术选修:美术鉴赏 第一单元 第一课 什么是美术作品 (教案)

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材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课时:一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设想:审美意识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审美意识具有能动性。
在艺术作品和现实生活中并不是缺乏美,我们缺乏的是审美的意识与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如果建立了审美意识,必然能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本课是美术常识课,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二是美术作品的含义;三是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到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让全体学生对“美”与“美术作品”有个大体概念,采用“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的教学步骤,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审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和体验,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教学用具教具:教具——电子白板、图片、毛笔、陶罐、茶壶、小纸伞、团扇、折扇等。
学具——学生自己拍摄的照片、彩色纸、石头、铁丝、颜料、彩笔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审美观念的形成;大体掌握美术作品的基本涵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学会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美术作品及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的意识。
(2)过程:发现----收集----创作----总结----巩固。
方法:发现与收集、构思与创作、讨论与分析、总结与巩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审美的眼光观察生活、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 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教学难点: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审美鉴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是否准备了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
(在课前安排学生准备好手工材料或绘画工具)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带了两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茶壶、水杯),还有这件仿制的陶器,请问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计?生活中有很多常见的物品都是借鉴古代的艺术品演变而来的。
高中美术鉴赏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湘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教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对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有基本的鉴赏能力。
2. 了解中国传统美术与西方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3. 掌握一定的美术表达技巧和方法。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造力。
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了解中国传统美术和西方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三、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造力。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艺术作品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2) 中国传统美术与西方艺术的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课堂讲解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和学习。
五、教学过程与设计1. 热身导入(5分钟)通过一组艺术作品的轮播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他们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想法。
2. 提出问题(10分钟)通过展示一幅中国传统绘画作品和一幅西方油画作品,提出以下问题:(1) 你认为这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 你对这两幅作品的第一印象是什么?(3) 你觉得这两幅作品有何深意?3. 讲解艺术鉴赏方法和技巧(20分钟)通过课堂讲解,介绍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分析、比较、评价和借鉴。
4. 团队合作探究(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选择一幅艺术作品进行深入鉴赏,并填写鉴赏表格,包括:作品的作者、创作时间、题材、表现手法等。
然后,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5. 教师点评与总结(15分钟)教师对学生展示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对鉴赏方法和技巧的运用进行反思和提升。
六、教学评估与反思1. 评估方式:(1) 通过小组展示和分享,评估学生对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 教师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并进行评价。
2. 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力,但是时间安排上可能稍显紧张,可以适当调整和延长教学时间。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艺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种重要表现形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情感的宣泄。
在现代社会,艺术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如何培养学生的美感和审美素养,已经成为了现代美育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正是为此而生的一份优质教材,它充分体现了现代美育教育的要求和特点。
一、教材特点分析1、全面覆盖专题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是一份全面覆盖专题的优质教材。
它包含了艺术概念、艺术欣赏、色彩构成、构图原理、光影表现、雕塑美学等多个专题,既有理论知识,也有鉴赏技能,遍及各个领域。
学生在使用这份教材时,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艺术学科的各个专题,从而建立起一个有机整体的知识结构。
2、丰富多彩的案例和插图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教材中的案例和插图非常丰富多彩,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每个专题都涵盖了许多精美的艺术品和篇章,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艺术欣赏对象。
每个专题的案例都有详细的分析和解读,避免了知识的空泛和抽象,让学生可以深入地了解艺术作品的内涵和形式,并且增强了学生的欣赏能力。
3、注重实践和操作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注重实践和操作,它不仅仅是一份书本上的知识,更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设计中,它选取了一些经典的实践案例和操作技巧,如色彩表达的实践,雕塑的实践和构图的实践等,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巧,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体验艺术美和艺术的魅力。
二、教材应用方法1、教学时可以借鉴“翻转课堂”的方法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是一份十分实用的教材,但如果单纯地将这份教材整合进现有的课堂教学中,效果并不太理想。
借鉴“翻转课堂”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份教材的作用。
将理论知识的学习放在课前,而将实践操作的学习安排在课堂上,不仅可以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加强案例分析和讨论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艺术美学探究,离不开案例分析和讨论。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精选5篇]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02980428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dc.png)
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精选5篇]第一篇:湘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现实主义绘画》第六课追求生活的真实──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第一课时现实主义绘画教学版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年级:普通高中一年级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①了解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产生的历史背景。
②了解并感受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代表人物和代表作。
③初步掌握欣赏和分析现实主义美术作品的方法。
二、内容结构:本课时按照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分成“现实主义的旗手——库尔贝”、“表现农村和农民生活的画家——米勒”两部分,另有现实主义的重要特点的总结。
三、重点:了解并掌握19世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能对一些经典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研究。
四、难点:现实主义美术与浪漫主义美术的主要区别。
教具资料:课件导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的这句诗,大概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吧。
它以强烈的对比,反差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
这是东方诗人以诗歌的方式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重要一课就是“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看看美术家用怎样的方式揭露、批判社会的现实。
新授:教师:那么同学们会疑惑,以前出现的艺术流派都是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等,为什么突然之间出现了现实主义美术了呢?或说现实主义美术出现的社会背景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顾一下19世纪中期的欧洲历史吧!(老师提示:1、工人运动:如,英国的宪章运动,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意大利弗洛伦莎工人起义,说明矛盾依然存在,甚至在加深。
2、科学方面: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子信息技术,如贝尔发明电话,库克和惠斯通1837年发明电报等)现实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学生回答:①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和各种社会弊端也随之日益显露和激化,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积极鼓吹的“自由、平等、博爱”并未得到实现。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湘教版

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教版教案标题: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湘教版教案目标:1. 了解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欣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案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著名的艺术作品,引起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
可以选择一幅具有代表性的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作品。
第二步:背景知识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材的内容和要求,包括不同艺术形式的介绍和鉴赏要点。
可以通过PPT或者展示教材内容进行讲解。
第三步:示范鉴赏(15分钟)选择一幅作品进行详细的鉴赏示范,包括对作品的形式、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解读。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和内涵。
第四步:学生实践(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幅作品进行鉴赏。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评,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第五步:总结讨论(10分钟)请学生就自己鉴赏的作品进行总结,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作品鉴赏的文章、制作一个关于作品的展板等。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作,展示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对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 评估学生在作业中的表现,包括对作品的鉴赏和理解能力。
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以及对教师提问的回答程度。
教案拓展:1.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美术鉴赏能力。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分享自己的鉴赏作品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鉴赏经验和理解,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湘版高一美术鉴赏教案

湘版⾼⼀美术鉴赏教案湘版⾼⼀美术鉴赏教案【篇⼀:⾼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第⼀单元美术与眼睛第⼀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标:通过教学,使学⽣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和⼀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常⽣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五、课时:⼀课时六、新课教学:影视 (温州嫁具) 导⼊揭题—第⼀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的,源于⽣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为美)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什么叫美术⾝边的美术,提问学⽣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的,占据⼀定平⾯或⽴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艺美术、建筑四⼤门类图⽚②美术的特点:与⾳乐⽂学相⽐较中国古代⼿艺、⼯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的合规律与合⽬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乐的⽿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度统⼀,构成⼆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版高一美术鉴赏教案【篇一:高中美术欣赏最全套教案【湘教版】】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亦称?造型艺术??空间艺术??视觉艺术?。
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门类图片②美术的特点:与音乐文学相比较中国古代手艺、工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③、美术的性质精神产物具有独创性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意识形态形式与形式美①形式与内容关系:内容存在与形式,是内涵,形式是内容物质化体现,是外观。
形式应准确而鲜明地表达内容。
形式有独立审美意味。
②形式美是指艺术语言的合规律与合目的组合,也就是符合美的与符合审美需要目的的作品。
外部形式结构。
马克思说:?有懂音乐的耳朵,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a、形式美法则①多样与统一美术作品个别形象,形式要素、语言多样化、丰富作品的艺术形象,但必须高度统一,构成二种有机整体的形式。
例如:太极图、最后的晚餐、米洛斯维纳斯。
②对立与和谐对立:使一些可比成分特征更加明显,更加强烈。
和谐:各个部分或因素之间相互协调。
例:黑白?③比例与尺度比例包括数学的秩序,尺度是标准规范,包含体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美的规律。
(黄金比例 1:1、6181:0、618)例:帕特农神庙、萨平妇女④对称与均衡对称就是指整体的多部分依实际或假想。
对称轴或对称点,两侧形成等形、等量的对立关系,它具有稳定和统一的美感。
均衡是从运动规律中升华出来的美的形式法则。
例:边防军⑤节奏与韵律节奏:原指的天黑夜有秩序出现,有条理反复,交替或排列韵律:动势、气韵、有秩序、近似对比因素、交替重复例:巴黎圣母院、西斯庭圣母实战演习(多幅图片)学生选择评判美术鉴赏的意义a、为什么要提高审美能力、学会鉴赏。
*马克思说过?如果愿意欣赏艺术,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①是不可缺少的现代人文结构、美是人们长期积累形成的,也是艺术家长期探索形成的规律。
中国的四大美女、罗丹雕塑的罗米哀尔、委拉斯开支作品《宫女》的侏儒、等。
从实用物品向美术作品的转换要求学生说说身边的生活用品。
美术作品有的实用退化,审美凸显.(玉文化,木版年画,月份牌年画等) 情趣高尚,抵御格调低下,提高精神污染免疫力。
讨论和思考:讲一讲身边事物的美七、课后反思美——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非常注重营造美的环境,所以我们要学会去认识这些美好的事物,才能更好地生活;我们要学会鉴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第二课图像与眼睛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中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图象)(美术语言等),以及根据图象的特点而划分的三大类别: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掌握这三种图象类型的特征。
理解三种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美术语言;突破只能欣赏具象美术作品的局限,了解美术形象的基本种类;理解三类美术作品的内涵并初步掌握欣赏的方法。
难点:如何运用逻辑语言讲授艺术语言。
根据美术作品的图象特征来划分三种美术形态(具象、意象、抽象美术);从形象人手来理解三种美术形态的特点。
三、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内容是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
四、设计思路:1、以图象与眼睛的关系(视觉艺术)的理解导入,然后直接分析、讨论图象通过那三种类型反映物象。
2、在架上都岌岌可危的今天,是否强调语言特色。
其实不懂?美术语言?,就难看懂图象的三种分类(具象美术、意象美术、抽象美术)的内涵。
所以先以弄懂美术语言为先导,再了解图象的三种分类;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某一分类,增加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1、导入:对比:委拉斯开支(1650)《宫女》毕加索(1957)《宫女》因两幅画所用美术语言等不同,所以我们对毕加索的画难以看懂。
揭题第二课图象与眼睛a、美术语言——特殊语言人有人言鸟有鸟语? 海军通信兵(旗语)哑巴(哑语)比较:文学、音乐、舞蹈、戏剧艺术语言的分类形体、明暗、色彩、空间、材质、肌理。
①形体:点线面体,表现轮廓结构。
例:《花果册页》、《曼陀林和吉他》②明暗:受光部等。
表现体积。
例:《侧椅的人体》、③色彩:固有色、条件色、表现性色彩、装饰性色彩;体现色彩表现力(最具感染力);色彩具有象征性。
例:《果熟来篱图》《草垛》④空间:实体空间、虚拟空间;创造或再现空间关系。
焦点透视、散点透视。
例:《圣亚布拉恩教堂》《寒江独钓图》⑤材质、肌理:材质、质地、表面纹理;体现材质美感、加强表现效果。
例:大理石小结:几张图片,让学生讨论分析,自主学习,尝试应用。
4、图象通过三种类型反映物象具象——具体而精确的再现,逼真、写实。
(提问:印象、特点如何)毛主席去安源(刘春华)、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意象——直觉想象、幻觉等构成表象、理性、怪诞(提问:手法、特点如何)八大的作品、夏加尔的作品(教师可以自己现场表演)抽象——对自然对象省略、舍弃、视觉刺激、趋向音乐性、意蕴的含混性;平面化、视觉冲击力(提问:形式、特点如何)康定斯基的作品、蒙德里安的作品(建筑、服装生活用品的应用)中国的书法作品实战演习:十多幅图片学生分组选择回答属于那种类型图象七、课后反思:美术作品因美术语言运用的不同而产生的图象给人感觉也不同;美术作品表现的方法也可以不同,不能用?像不像某种事物?的标准来衡量一切美术作品,即便是具像美术作品也不能等同于照片。
针对不同类型的作品要从不同角度欣赏它们。
备用资料图象与眼睛 ?色盲表?、马格里特《错误的镜子》眼睛——心灵的窗户西方的微笑?《蒙娜丽莎》、?东方的微笑?《麦积山菩萨》古人云:?神在双目情在口眉?仰视心恭,俯视心慈,平视心直,侧视心快。
?2、美术形象与自然中真实原型是否有区别照片?长城?与吴冠中的创作?长城?对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传神、气势、气韵、意境、天人合一、人生四种境界、选择、提炼、概括、改造、艺术加工创造艺术典型教皇英诺森十世面包(柯勒惠支)生活中是否有艺术典型?创作方法:①再现性偏重于写实才乌克西斯巴尔哈西乌斯特点:文学性内容、典型化靠拢、情感藏于形象背后《筛谷的妇女》②表现性主观世界的真实性,偏重于感情,不拘泥如实描写特点:趋于抽象,抛开解剖、比例、结构、空间平面化、突出形式味蒙克《呐喊》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用审美意识,学会从多角度\多层面鉴赏美术作品。
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从多角度去鉴赏一幅美术作品。
四种鉴赏方法的运用。
难点:结合实例如何鉴赏美术作品。
(重要意义)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两个层面:1、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美术作品,而不同的欣赏角度所获得的感受和认识是不同的。
2、理解并掌握美术鉴赏的四种基本类型:a、感悟式鉴赏;b、形式鉴赏;c、社会学式鉴赏;d、比较式鉴赏。
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相互渗透。
四、设计思路:主要解决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四种基本方法.。
最好用视频、画面分割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也可以利用各种绘画的过程让学生知道美术作品是怎样产生的。
帮助学生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给学生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科学的鉴赏途径,养成良好的欣赏习惯。
利用学生对?形式美法则?和中国画?诗情画意?结合比较了解的基础上,重点介绍?感悟式鉴赏?与?形式鉴赏?。
五、课时:二课时六、新课教学导入(视频?蒙娜丽莎?)(一)、从不同的角度欣赏?蒙娜丽莎?①从形式形象入手②内容的理解与体验③内蕴的探究和领悟(二、)四种鉴赏的基本方法1、感悟式鉴赏 (感悟)现代齐白石的《千里蛙声出山来》美术作品.的印象美术作品.展开的联想.2、形式鉴赏 (观察) 法国莫奈的《莲池》等美术作品的形象、构图、空间、形体、色彩、明暗、线条、笔墨。
3、社会学式鉴赏 (探究) 荷兰伦勃朗的《夜巡》、南宋陈容的《墨龙》等美术作品的画家生平、委托或赞助人、文化背景、社会基本价值观。
4、比较式鉴赏 (比较) (宋文同的《竹子》与清郑板桥的《竹子》美术作品的横向:相同点、不同点。
纵向:相同点、不同点。
个人或分组欣赏可用?描述—分析—解释、判断?的方式春?(意大利波提切利)?静坐的莫瓦特歇夫人(安格尔)思(罗丹)簪花仕女图唐(周肪)华严寺菩萨(辽)拾穗(米勒)课后作业:分发四种不同欣赏美术作品的资料(图片不要太多)。
要求学生对某一作品查找相关资料,用四种方式中取某一种方式(也可几种方式渗透)进行短文描述。
准备在第二教时发言。
第二教时第二教时分两部分组成:(教师课前应有充分的准备)【篇二: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课教案集】什么是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审美观念\形式法则的产生和一般规律,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去对待美术作品乃至日常生活中各种物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如何产生的?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是什么?难点:如何从生活中去发现美?结合实例明确如何鉴赏美术作品(重要意义)。
三、教材分析: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层面: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
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
3、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教学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形式美评判的活动中,感受形式美的法则,从形式美的法则入手,提高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本ppt的内容较多,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以调整、删除)五、课时:一课时六、新课教学:影视 (温州嫁具) 导入揭题—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1、审美观念是如何形成的?以《彩陶鲵鱼纹瓶》、书法《永》字、《羊》字加“形式美法则”,让学生初步来认识“形式美法则”。
“美”并不是凭空产生的,源于生活实践;“美’的观念与形式法则是长期的历史积淀的结果彩陶鲵鱼纹瓶、永、羊(羊大为美)2、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什么叫美术①什么叫美术身边的美术,提问学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视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