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三章公式总结(20200225104950)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必修1)

第一章直线运动1、速度:,位移⊿x与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国际单位:m/s(或m·s-1 )。
常用单位:km/h(或km·h-1 )、cm/s(或cm·s-1 )2、加速度:矢量,要考虑大小和方向1)定义式: a==,a的方向与方向一定相同,与的方向没有直接关系;、均不能直接决定a的大小2)决定式: a=,(F 物体所受合外力;m-物体质量),a与F成正比,与m成反比。
a与F同生、同灭、同变化,a的方向取决于F的方向3、匀变速(匀加速或者匀减速)直线运动●速度:v = v0 + at (a分正负)●平均速度:;位移除以时间●位移:或者●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三个重要公式●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在时刻t、2t、3t、…… n t的速度之比v1︰v2︰v3︰……︰vn=1︰2︰3︰……︰n➢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位移的比值为:X1:x2:x3: ……xn=::……➢通过前x、前2x,前3x……前nx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t1:t2:t3: ……:tn=1::……:➢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为:t1:t2:t3: ……:tn=1:(-1):(: ……:–)4、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速度:v=gt●位移:h=g5、竖直上抛运动:初速度竖直向上,只在重力作用下的物体运动。
具有对称性●速度:v=gt●位移:h=g●物体经过抛出点上方某个位置时(最高点除外),可能是上升、也可能是下降阶段,故造成双解,注意●具有对称性:物体以初速度竖直上抛,经过A点、然后B点(A、B点为途中任意点),最后达到最高点C点➢时间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从A到C点所用时间和下降过程中从C到A的时间相等,同理=➢速度对称性:物体上升过程中经过A点的速度与下降过程中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对称性:物体从A到B点和从B点到A点重力势能变化量的大小相等,均等于mg第二章相互作用1、重力:G=mg 其中:g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主要学习了几个重要的物理概念和相关的公式。
下面是这些概念和公式的总结。
一、运动学1. 位移公式:S = V * t运动物体的位移S等于它的速度V乘以时间t。
2. 平均速度公式:V = (S - S0) / (t - t0)平均速度V等于位移差(S-S0)除以时间差(t-t0)。
3. 加速度公式:a = (V - V0) / t加速度a等于速度变化率(V-V0)除以时间t。
4.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1) 位移公式:S = (V0 + V) * t / 2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等于初速度V0和末速度V的平均值乘以时间t。
2) 速度公式:V = V0 + a * t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V等于初速度V0加上加速度a乘以时间t。
3) 位移公式:S = V0 * t + (1/2) * a * t^2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S等于初速度V0乘以时间t加上(1/2)加速度a乘以时间的平方。
4) 速度公式:V^2 = V0^2 + 2 * a * S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的平方V的平方等于初速度的平方V0的平方加上2乘以加速度a乘以位移S。
二、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物体若无外力作用,则静止物体保持静止,运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 * a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加速度a。
3.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处于同一直线上。
三、力学之重力1. 牛顿引力定律:F = G * (m1 * m2) / r^2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F等于引力常数G乘以两物体质量之积m1和m2,除以两物体距离之平方r的平方。
2. 万有引力公式:G = 6.67 * 10^-11 N·m^2/kg^2引力常数G等于6.67乘以10的负11次方,单位是N·m^2/kg^2。
3. 重力公式:F = m * g物体所受重力F等于物体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 gt 2 / 2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完整)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

高中物理必修一公式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速度:单位m/s1、速度和平均速度 v=Δx/Δt 或v=x/t2、瞬时速度 v=Δx/Δt (Δt →0)3、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 v=s/t 二、加速度: 单位m/s2a=Δv/Δt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基本公式:1、速度公式:0t a t υυ=+⋅2、位移公式:X 2012s t at υ=+ t v x = 二、推论:1、平均速度公式:02tυυυ+=2、速度——位移公式:2202t as υυ-=X3、中时速公式:022t tυυυυ 4、中位速公式:22202t x υυυ+=。
(22x t υυ〈)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殊规律1、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1)从运动开始,在1T 末、2T 末、3T 末……nT 末的速度之比:υ1::υ2:υ3:…:υn =1:2:3:…:n (提示:t a t υ=⋅)(2)从运动开始,在1T 内、2T 内、3T 内……nT 内的位移之比:X 1:X 2:X :……:X n =12: 22: 32:……:n 2 (提示:X 212s at =) (3)从运动开始,在第1个T 内,第二个T 内,第3个T 内……第n 个T 内的位移之比:X Ⅰ:X Ⅱ:X Ⅲ:……:X N =1:3:5:……:(2N -1) (提示:X Ⅰ=X 2-X 1)(4)从运动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① t Ⅰ:t Ⅱ:t Ⅲ:……:t N =1:1):2):……:1n )② t 总Ⅰ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如果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内的位移分别为X Ⅰ,X Ⅱ,X III ……X N ,则△X =X Ⅱ-X Ⅰ=X III -X Ⅱ=……= X N -X N -1=aT 2=恒量推论:第n 个T 时间内的位移和第m 个T 时间内的位移之差:X n -X m =(n -m )aT 23、自由落体运动: V 0=0, a=g第三章相互作用1、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g 极>g 赤,g 低纬>g 高纬)2、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3、摩擦力的公式:(1 ) 滑动摩擦力: F f = μF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三章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公式总结1、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匀速直线运动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加速度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速度改变快慢的物理量,定义式:a =t v v t 0-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t =v o +at (减速:v t =v o -at ) (3)20v v v t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2t v =V 平=20t v v +。
中间位置速度2s v =2220t v v +。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有t 时):s=v o t+at 2/2(匀减速:s=v o t -at 2/2) (4)位移推论公式(无t 时):匀加速as v v t 2202=-(匀减速:as v v t 2202-=-) (5)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s = a 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4、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用推论Δs =aT 2 {Δ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常见计算:(逐差法的含义) (1)2B AB BC T υ+=,2C BC CD T υ+=,TCE AC v C 4+= (2)212aT s s =-,2C B CD BC a T T υυ--==; 2)(aT m n s s m n -=-;23216549T s s s s s s a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s —t 图象(斜率表示速度), 两直线的交点意味着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相等。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总结一, 质点的运动(1)----- 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1.平均速度V平=S / t (定义式)2.有用推论Vt 2 –V0 2=2as3.中间时刻速度 Vt / 2= V平=(V t + V o) / 24.末速度V=Vo+at5.中间位置速度Vs / 2=[(V_o2 + V_t2) / 2] 1/26.位移S= V平t=V o t + at2 / 2=V t / 2 t7.加速度a=(V_t - V_o) / t 以V_o为正方向,a与V_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相邻连续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V_o):m/ s 加速度(a):m/ s2 末速度(Vt):m/ s时间(t):秒(s) 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1m/ s=3.6Km/ h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_t - V_o)/ 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2) 自由落体1.初速度V_o =02.末速度V_t = g t3.下落高度h=gt2 / 2(从V_o 位置向下计算)4.推论V t2 = 2gh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度直线运动规律。
(2)a=g=9.8≈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 竖直上抛1.位移S=V_o t – gt 2 / 22.末速度V_t = V_o – g t (g=9.8≈10 m / s2 )3.有用推论V_t 2 - V_o 2 = - 2 g S4.上升最大高度H_max=V_o 2 / (2g) (抛出点算起)5.往返时间t=2V_o / 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

高一物理必修一物理公式一、匀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公式:v = v0 + at(其中v0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2、位移公式:s = v0t + 1/2at²3、推论公式:1、平均速度公式:v = s/t2、2as = v² - v0²3、as = v² / 2a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关系:前1秒、前2秒、前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4:9……第1秒、第2秒、第3秒……内的位移之比为1:3:5……前1米、前2米、前3米……内的位移之比为1:4:9……第1米、第2米、第3米……内的位移之比为1:3:5……二、牛顿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三、功和能1、功的定义式:W = Fs cosθ(其中θ是力与位移之间的夹角)2、恒力做功表达式:W = Fs cosθ = Flcosα = m(v² / 2) - m(v0² / 2)3、合力的功的表达式:W = F合s cosθ = m(v² / 2) - m(v0² / 2)4、动能的定义式:E_k = 1/2mv²5、机械能的定义式:E = E_k + E_p = 1/2mv² + mgh6、动量定理:合力的冲量等于动量的变化,公式为Ft = ΔP。
高一物理必修一公式大全高中的物理课程是学生们普遍认为比较困难的一门学科。
然而,只要我们掌握了正确的公式和概念,就能够轻松地解决物理问题。
在高一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将会学习到许多基本的物理公式,这些公式对于理解物理概念和解决问题都非常重要。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公式v = v0 + at (其中v0是初速度,t是时间,a是加速度)这个公式描述了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1公式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公式是非常重要的工具。
公式是通过实验和观察总结出来的数学表达式,它们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描述世界的运动规律。
在高一物理必修1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物理公式,下面我将对这些公式进行总结。
第一章:运动规律1. 加速度公式 a = (v - u) / t加速度是速度变化率的物理量,它表示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其中,a表示加速度,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
2.速度公式 v = u + at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速度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末速度。
其中,v表示物体的末速度,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t表示时间。
3.位移公式 s = ut + (1/2)at²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位移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物体的位移。
其中,s表示位移,u表示物体的初速度,t表示时间,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4.力的定义 F = m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了物体的运动情况。
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第二章:牛顿运动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 F = 0 或者 F = ma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描述了当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
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2.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物体受力时的运动情况。
物体的加速度和受到的力成正比,和物体质量成反比。
其中,F表示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a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3. 牛顿第三定律 F1 = -F2牛顿第三定律描述了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特点。
两个物体之间的力相等,方向相反。
其中,F1和F2表示两个物体受到的力。
第三章:机械能1. 势能公式 Ep = mgh势能表示物体由于位置发生的能量变化。
势能的大小和物体的质量、高度以及重力加速度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 (T) 内位移之差} 常见计算:(逐差法的含义)
OA B C
D
E
?? ? ?
?
?
3.07
(1) B
AB BC ,
2T
C
BC CD , vC 2T
AC CE 4T
12.38 27.87
2
(2) s2 s1 aT , a
C
B
T
CD BC ; T2
49.62.
sn
sm
(n m)aT 2 ; a
s4
s5
2
v02 vt2 。 2
2
2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 (有 t 时):s=vot+at /2( 匀减速: s=vot- at /2)
(4) 位移推论公式
(无 t 时):匀加速
v
2 t
v02
2a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匀减速:
v
2 t
v02
2as )
V/m ·
6 5
①
4
3
2
②
1
t/s
0 1 2 3 4 5 6 78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 ,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 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 s = aT 2 (a----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加速度 T---- 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
4、用电火花计时器 ( 或电磁打点计时器 )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用推论 Δs= 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
(1) 加速度 的定义:加速度是表示 速度改变快慢 的物理量 ,定义式: a= vt v0 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 vt=vo+at(减速: vt =vo- at)
(3) v vt v 0 ,此式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2
. 中间时刻速度 vt = V 平= v 0 vt 。
2
2
中间位置速度 v s =
s6 s1 9T 2
s2
s3 (逐差法) .
77.40
图 2-5
5、匀变速直线运动的 s— t 图象 (斜率表示速度 ), 两直线的交点意味着两个运动物体的位移相等。
和 v-t 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面积表示位移)两直线的交点意味着两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6、自由落体运动
(1)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2) 自由落体加速度①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重力加速度,用
g 表示 .
②重力加速度是由于地球的引力产生的 , 它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 其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方略有不 ,在地
-1-
高中物理必修一前三章知识点公式总结 1、速度、平均速度 ( 平均速率 ) 和瞬时速度
(1) 表示 物体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它等于位移 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
t 的比值。 即 v=s/t。速度是矢量,
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m/s)米 / 秒。
(2) 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
t 内的
位移为 s, 则我们定义 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3) 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2、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