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糖尿病的综述论文

合集下载

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

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

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
《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影响全球范围内数百万人群健康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控制血糖水平以减少并发症的风险。

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已成为管理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了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

研究发现,有效的糖尿病健康教育应包括疾病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方案、血糖监测、用药管理等内容。

糖尿病患者需要了解疾病的发病原因、病情发展趋势和并发症的危害,以便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疾病。

在健康教育方法方面,个性化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方案,以提高患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行为改变意愿。

此外,社会支持和自我管理技能的培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也备受关注。

许多研究表明,通过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生活质量和并发症风险都有所改善。

因此,加强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糖尿病健康教育论文综述》通过对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对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助于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
生活质量。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来探讨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最佳实践,为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状况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持。

糖尿病综述论文(两篇)

糖尿病综述论文(两篇)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全球范围内都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它被认为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作用不良引起的高血糖症。

本文将在上一篇论文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讨糖尿病,具体包括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措施、并发症及其治疗、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和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正文内容:一、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1.1遗传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1.2环境和生活方式对糖尿病的影响1.3糖尿病的分类和病程二、预防和控制措施2.1健康饮食和合理营养摄入2.2适量运动和体重控制2.3控制血糖和监测血糖水平2.4应用药物治疗糖尿病2.5心理辅导和支持三、并发症及其治疗3.1微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2大血管病变引起的并发症3.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的处理3.4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的防治3.5肾脏和泌尿系统并发症的防治四、糖尿病对患者生活的影响4.1生活质量的降低4.2心理健康问题4.3婚姻和家庭的影响4.4与工作和社交的关系4.5产生的经济负担五、糖尿病的研究进展5.1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诊断方法的改进5.2胰岛素治疗的进展5.3综合干预措施的研究5.4基因治疗及干细胞治疗的研究5.5具有潜在治疗潜力的新药的开发总结: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病因和分类复杂多样。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采取合理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是降低发病率和控制疾病进展的关键。

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面临的严重问题,及时的治疗和预防可减轻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糖尿病对患者生活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包括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家庭和社交关系等。

虽然目前对糖尿病的研究仍在不断进行中,但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如早期诊断方法的改进、胰岛素治疗的进展以及新药的研发等。

通过深入研究糖尿病的病因和分类、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及其治疗、对患者生活的影响以及研究进展,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全球性健康问题。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有数以亿计的患者。

《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综述》4700字

《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综述》4700字

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综述目录糖尿病的临床治疗研究综述 (1)1.1 糖尿病的临床诊疗现状 (1)1.2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1)1.1.1 胰岛素促泌剂 (1)1.1.2 胰岛素增敏剂 (2)1.1.3 减少糖来源类药物 (2)1.1.4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3)1.1.5 新型降糖药 (3)1.3 糖尿病的其他治疗方式 (3)1.3.1 饮食疗法 (4)1.3.2 运动疗法 (4)1.3.3 综合性管理 (5)1.1 糖尿病的临床诊疗现状国际糖尿病联盟(IDF )在去年提出,当下糖尿病患者不少于4亿,中国糖尿病患者占到其中的1/4,居世界首位。

假如不采取相应对策,世界糖尿病患者比例将处于持续增加状态[5]。

糖尿病诊断的建立,应该基于血糖值,特别是在高龄糖尿病患者中。

由于肾动脉或肾病,肾糖阈值增加。

虽然血糖值很高,但尿糖依然呈阴性,所以有必要确认血糖值。

高龄糖尿病患者其他重要系统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功能损伤,从而影响其正常恢复,故而需要得到临床工作者的关注。

内科住院患者将血糖检测,尤其是餐后2h血糖列为常规检查项目。

研究表明,糖尿病的主动筛查和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普查有助于发现隐性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

我国现在对糖尿病的诊断主要为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空腹血糖≥11.1mmol/L[6]。

糖尿病的发生率正在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而不断增长,过去的临床经验显示,2型糖尿病防治战略是一项综合性策略,不仅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适当锻炼、自我监测和药物治疗,其中药物治疗对于有效降低患者体内血糖水平必不可少。

2型糖尿病是一种具有长时间用药、多类型用药及及时监测特点的进行性病症。

因此,在患者的全面治疗中正确、采用高质量的医药介入是非常重要的。

1.2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1.1.1 胰岛素促泌剂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氯茴苯酸类。

磺脲类主要通过与细胞膜外特定β的受体结合后,细胞膜的A TP敏感钾通道受阻、闭合,限制钾离子的流出,增加细胞内钾离子的浓度,使细胞膜去极化,打开膜电压依赖性钙通道,释放钙离子,同时启动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实现对患者的降糖效果。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2型糖尿病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英文回复: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places a heavy burden on global health, and diabetes as amon chronic disease affects the health of millions of people。

Diabetes canbe divided into type 1 and type 2, of which type 2 is mostmon。

Type 2 diabetes is a metabolic disease whose main characteristics are insulin resistance and insulin insufficiency,leading to increased blood sugar levels。

For the management and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we should have aprehensive overview of recent research developments and treatment methods through a literature review。

This will help to guide us in developing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ddress this global health challenge。

全球慢性病疾病的流行给全球健康造成了严重负担,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影响了数百万人的健康状况。

糖尿病可分为1型和2型两种类型,其中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水平升高。

对于2型糖尿病的管理和治疗,我们应当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治疗方法。

糖尿病护理有关综述论文

糖尿病护理有关综述论文

糖尿病护理有关综述论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会造成严重影响。

糖尿病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和减轻患者的症状。

本文旨在综述糖尿病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糖尿病的预防、饮食护理、药物治疗、运动护理等方面。

首先,预防糖尿病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高危人群,应加强相关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疾病风险意识,鼓励他们进行定期体检和检测血糖。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是预防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包括合理饮食、增加体育运动、减轻体重等。

其次,饮食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患者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多摄入膳食纤维,限制糖分和高脂食物的摄入。

此外,饮食还需要有规律,不宜暴饮暴食,餐后还需要适量的运动。

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之一。

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定时服药,并配合定期的血糖检测。

此外,患者在服药期间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诊,避免出现药物不良反应。

最后,运动护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水平,增强体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但是患者在进行运动前需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运动强度,避免运动引发低血糖等情况。

总之,糖尿病护理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需要患者本人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

通过系统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心理护理也是糖尿病患者护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管理,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对疾病的应对能力。

此外,患者也可以通过参加心理辅导、支持小组等活动来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韧性。

针对特殊人群,例如孕妇、儿童和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也需要有针对性的策略。

孕妇糖尿病(妊娠糖尿病)需要更加严格的饮食管理和血糖控制,以保障母婴安全。

儿童及青少年患者需要医护人员和家长共同合作,教育他们关于糖尿病的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治疗并遵循治疗方案。

糖尿病论文15篇

糖尿病论文15篇

糖尿病论文15篇糖尿病论文1[1]文江平.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xx,36(18):2711-2713.[2]王娇,张如意,罗金花,等.中老年糖尿病高危人群血脂异常现状调查[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2(7):606-609.[3]师正坤.郭佳.中国糖尿病风险评估工具的研究现状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xx,18(20):2368-2372.[4]钱荣立.关于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与分型[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8(1):5-6.[5]王德志.糖化血红蛋白对糖尿病诊断及监测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20xx,10(10):74-75.[6]毛佳丽,叶山东,洪海鸥.HbA1c筛查和诊断糖尿病的切点探讨[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0(10):728-731.[7]苏伟,王莉,尚有全.空腹血浆葡萄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糖化血红蛋白筛查糖代谢异常的观察[J].中国糖尿病杂志,20xx,21(2):154-156.[8]陆玲钦.糖尿病联络在非糖尿病病区糖尿病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天地(临床),20xx(03):118-119.[9]步红兵,刘艳艳,尹卫.糖尿病联络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J].护理研究,20xx(35):3293-3294.[10]陆晔,谢雯俊,刘彦.糖尿病联络护士在非糖尿病病区护理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学杂志,20xx(19):3-5.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1]熊学勤,罗碧霞,郑晓玲,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西部医学,20xx,25(7):1095-1097.[2]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3]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廷,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xx,34(8):1096-1097.[4]张亚玲.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xx,9(21):231-232.[5]李惠.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社区医师,20xx,30(22):143-143,145.[6]李霞.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xx,14(1):95-96.[7]白羊,章永垒,黄奋飞,等.神经生长因子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学创新,20xx,13(6):105-108.[8]薛艳艳.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吉林医学,20xx,35(30):6798-6799.[9]朱丽.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34(15):48.[10]程俊玲,陈俊瑜.糖尿病护理小组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J].吉林医学,20xx,34(17):3482-3483.[11]李德霞,赵淑坤,吕英华,等.糖尿病护理团队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xx,47(11):974-976.关于糖尿病的论文参考文献:[1]张晓丽,赵洪霞.当议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糖尿病护理小组的作用[J].糖尿病新世界,20xx,06(06):174-176.[2]郑媛媛,马秋芳,任艳芳,等.探讨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J].大家健康(中句版),20xx,8(6):282.[3]吴国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究[J].现代养生,20xx,30(7):203-203.[4]黄淑华,阳爱芳,张翠娟,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人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xx,04(04):1895-1898.[5]白昆霞,潘桂琼,谭丽君,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开展专科护理服务实践与效果[J].现代医院,20xx,04(04):94-95.[6]徐勤容,陈育群,吴丽琴,等.规范化管理糖尿病护理小组提高专科护理质量的体会[J].护士进修杂志,20xx,29(1):27-29.[7]杜虹,刘凯,陈有信,等.贫血相关视网膜病变[J].中华眼科杂志,20xx,51(10):789.糖尿病论文21资料与方法1.1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及基本知识教育基本知识教育主要有:糖尿病的基本知识,运动、药物、饮食、病情的监测、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足部护理的相关指导知识。

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

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篇一:糖尿病论文前言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呈上(:糖尿病论文范文大全)升趋势,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继心脑血管病、癌症之后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

目前糖尿病还不能根治,一切治疗方法都是对症治疗。

因此一旦患病,往往伴随终身。

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各种并发症是影响糖尿病人健康乃至生命的主要问题。

在各种疾病当中,糖尿病是最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的一种疾病。

它需要患者长期不懈地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坚持自我调理饮食和生活起居,才能达到控制病情,减少或延缓并发症发生的目的。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

据报道,全球现有糖尿病患者超过1亿,中国至少有4500万人之多。

由于病因的复杂性,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变得十分困难。

除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外,饮食习惯及生活方式、健康教育对糖尿病防治也有重要影响。

因此,真正关注自身健康,讲究科学营养,改变不和理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注意劳逸结合,才能更好的防控病情。

本文从糖尿病定义、典型症状、分类、饮食原则、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原则运动?1、糖尿病的定义:是由于体内缺乏或是胰岛素在靶细胞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而引起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种综合性病症。

?2、典型症状:临床上所说的“三多一少”指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3、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

除幼年型病人外,一般起病徐缓,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发病早期病情轻或无明显症状,但发展下去往往有并发症,而并发症致死致残率极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3.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

?3.2慢性病法症:糖尿病性眼部病变、肾病病变、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糖尿病足感染等。

?4、糖尿病分类?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糖尿病(Dm)的临床分类:?(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约占病人总数的5%—10%。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

关于糖尿病的综述

引言概述: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水平持续升高。

这个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糖尿病的不同类型、病因、症状和并发症进行详细的阐述,并讨论其管理和预防措施。

正文:1.糖尿病类型的分类1.1第一型糖尿病1.1.1特点与病因1.1.2症状和体征1.1.3处理方法和管理策略1.2第二型糖尿病1.2.1特点与病因1.2.2症状和体征1.2.3处理方法和管理策略1.3妊娠期糖尿病1.3.1特点与病因1.3.2症状和体征1.3.3处理方法和管理策略1.4其他罕见类型糖尿病的概述2.糖尿病的病因2.1遗传因素的作用2.1.1单基因糖尿病2.1.2多基因糖尿病2.2环境因素的影响2.2.1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2.2.2高血压与糖尿病的关系2.2.3吸烟与糖尿病的关系2.2.4饮食与糖尿病的关系2.3其他潜在的病因和风险因素的讨论3.糖尿病的症状和体征3.1高血糖的症状3.1.1多饮、多尿、多食3.1.2体重下降3.1.3疲劳感和虚弱感3.1.4视力模糊3.2慢性并发症的症状3.2.1神经病变的症状3.2.2眼部并发症的症状3.2.3肾脏疾病的症状3.2.4心血管并发症的症状4.糖尿病的并发症4.1微血管并发症4.1.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1.2糖尿病性肾病4.1.3糖尿病性神经病变4.2大血管并发症4.2.1冠心病和心肌梗死4.2.2腔内动脉狭窄4.2.3中风和瘫痪4.3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和其预防策略5.糖尿病的管理和预防5.1药物治疗的选择和目标5.1.1胰岛素治疗5.1.2口服降糖药物5.1.3其他辅助治疗方法的介绍5.2饮食和营养的管理5.2.1碳水化合物摄入的控制5.2.2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建议5.2.3饮食纤维的重要性5.3运动和体育锻炼的建议5.3.1有氧运动的益处5.3.2抗阻力训练的重要性5.4管理心理和情绪健康的方法5.5糖尿病的早期筛查和预防措施的提议总结:糖尿病是一种需要迅速认识和有效管理的代谢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尿病诊疗方法的研究进展:罗文德班级:预防5班学号:【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于血糖失控高出正常水平所造成的全身性进行性疾病,并发症多且严重。

近年来,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及人口寿命的延长,糖尿病发病率迅速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严重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

同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劳动强度的减低,人群平均寿命延长,应激状态增多,以及糖尿病检测手段的改进,与世界各国一样,糖尿病患病率在逐渐上升,糖尿病对我国人民健康的影响日趋严重。

我国虽属世界上糖尿病低患病率国家,但糖尿病患者的人数已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增加速度惊人。

本论文通过日常学习以及相关资料的研究来了解一些有关糖尿病问题,并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病症特点、简单的诊疗手段和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得出一些结论,从而总结出对人们有益的经验和意见,能缓解糖尿病患者的增长速度。

【关键词】糖尿病;机理;特点;诊疗;预防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日趋紧的生活节奏以及少动多坐的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全球糖尿病发病率增长迅速,糖尿病已经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变之后第三大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超过1.2亿人,我国患者人群居世界第二,1994年就已达2000万。

1998年5月发表的《1998年世界卫生报告》,到了2025年全世界的糖尿病患者将增加一倍以上,达到3亿人之多。

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且以每年0.1%的速度递增。

未来50年糖尿病仍将是中国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在我国总体情况是“三高”“三低”,即患病率高、并发症患病率高、医疗费用高,确诊率低、科学治疗低、接受了糖尿病治疗的患者达标率低。

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第一,目前我国专业糖尿病治疗机构、人员和设备等资源不足,无法与日益增长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相适应,致使中国整体糖尿病诊治率还相对较低。

第二,许多公众和患者对糖尿病防治知识的认识不足,在糖尿病防治方面存在治疗不及时、用药选择和时机不当、擅自停药、频繁换药、忽视饮食、运动等误区,从而使得中国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心脑血管、肢坏死、肾功能衰竭等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发生早、发展严重。

专家指出,由于目前人们的饮食结构正在由植物型向动物型转变,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正越来越多地充斥我们的生活,加上糖尿病知识以及健康生活理念不够普及,都对中国糖尿病防治能力以及糖尿病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全方位来了解一些关于糖尿病的信息。

一、糖尿病的定义及发病机理糖尿病的定义: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性疾病。

糖尿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并存在显著遗传异质性。

除少数患者是由于单基因突变所致外,大部分1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IDDM)及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患者是多基因及环境因子共同参与及相互作用引起的多因子病(也称为复杂病)。

二、糖尿病的病症特点(一)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早期症状,初期有隐匿性,约10%~30%的患者无明显糖尿病早期症状,但仍有一些先兆表现。

许多患者经常伴有口渴、口干、口粘、口有炽热感,或口腔粘膜出现瘀斑、瘀点、水肿等糖尿病早期症状;有的病人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或牙龈肿痛、出血,牙周袋影响牙齿松动等糖尿病早期症状。

叩痛,X 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

(二)糖尿病的症状糖尿病症状可总结为“三多一少”,所谓“三多”是指“多食、多饮、多尿”,“一少”指“体重减少”。

1、多食:由于大量尿糖丢失,如每日失糖500克以上,机体处于半饥饿状态,能量缺乏需要补充引起食欲亢进,食量增加。

同时又因高血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因而病人易产生饥饿感,食欲亢进,老有吃不饱的感觉,甚至每天吃五六次饭,主食达1~1.5公斤,副食也比正常人明显增多,还不能满足食欲。

2、多饮:由于多尿,水分丢失过多,发生细胞脱水,刺激口渴中枢,出现烦渴多饮,饮水量和饮水次数都增多,以此补充水分。

排尿越多,饮水也越多,形成正比关系。

3、多尿:尿量增多,每昼夜尿量达3000~5000毫升,最高可达10000毫升以上。

排尿次数也增多,一二个小时就可能小便1次,有的病人甚至每昼夜可达30余次。

糖尿病人血糖浓度增高,体不能被充分利用,特别是肾小球滤出而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以致形成渗透性利尿,出现多尿。

血糖越高,排出的尿糖越多,尿量也越多。

4、消瘦(体重减少):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脂肪和蛋白质分解加速来补充能量和热量。

其结果使体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被大量消耗,再加上水分的丢失,病人体重减轻、形体消瘦,严重者体重可下降数十斤,以致疲乏无力,精神不振。

同样,病程时间越长,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消瘦也就越明显。

(三)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它可引发多种慢性并发症,如心脏、血管、眼睛、肾脏和神经系统的一系列病症,严重威胁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起居、健康和生命。

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以下几类: 1、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低血糖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

2、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性眼部病变、肾病病变、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心血管系统合并症、糖尿病足感染等。

三、糖尿病的诊疗手段(一)糖尿病的饮食疗法各种类型糖尿病基础治疗的首要措施。

饮食治疗的原则是:控制总热量和体重。

减少食物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食物纤维含量,使食物中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所占比例合理。

控制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合理均衡分配各种营养物质。

维持合理体重,超重/肥胖患者减少体重的目标是在3-6个月期间体重减轻5%-10%。

消瘦患者应通过均衡的营养计划恢复并长期维持理想体重。

①脂肪:膳食中脂肪所提供的能量不超过总能量的30%,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不超过总能量的10%。

食物中胆固醇摄入量<300mg/日。

②碳水化合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所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60%。

食物中应富含膳食纤维。

③蛋白质:肾功能正常者,推荐蛋白质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0%-15%,有显性蛋白尿的患者蛋白摄入量<0.8g/ kg体重/日;从GFR下降起,即应实施低蛋白饮食<0.6g/ kg体重/日,并同时补充复方a-酮酸制剂。

④饮酒: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

每日不超过1-2份标准量(一份标准量为:啤酒350ml,红酒150ml 或低度白酒45ml,各约含酒精15g)⑤食盐: 食盐摄入量限制在每天6g以,高血压患者更应严格限制摄入量。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食物疗法愈来愈受重视,因为食物里也有“降糖药”。

蔬菜中包括莴苣、竹笋、苦瓜、银耳、洋葱等。

水果包括苹果、梨、桃、橙子、柚、荔枝、樱桃、梅等。

五谷杂粮类包括小麦、燕麦、荞麦、小米、玉米、大豆、黑豆、薏米、绿豆、豇豆、扁豆、豆腐、腐竹等。

水产类包括青鱼、泥鳅、蚌、黄鳝、海参、田螺、蛤蜊等。

糖尿病的偏方1、玉米粉粥(《食物疗法》):粳米50~100g,加水煮至米开花后,调入玉米粉30g(新鲜玉米粉),稍煮片刻服用。

适用于各种糖尿病人。

2、根粉粥(《太平圣惠方》):根粉30g,粳米50g,共煮粥服用。

适用于老年人糖尿病,或伴有高血压、冠心病者,根含黄酮类,具有解热、降血脂、降低血糖作用。

3、山药粥(《医学衷中参西录》):生山药60g,大米60g,先煮米为粥,山药为糊,酥油蜜炒合凝,用匙揉碎,放入粥食用。

适用于糖尿病脾肾气虚、腰酸乏力、便泄者。

4、胡萝卜粥(《本草纲目》):新鲜胡萝卜50g、粳米100g,煮粥服用,适用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者。

(二)糖尿病的运动疗法也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方法之一。

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量力而行,循序渐进,贵在支持。

运动方式、强度、频率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打太极拳、骑车、打高尔夫球和园艺活动),运动时间每周至少150分钟。

当血糖>14-16mmol/L、明显的低血糖症或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并发症以及各种心肾等器官严重慢性并发症者暂不适宜运动。

(三)糖尿病的药物治疗糖尿病用药要注意五点:一是糖尿病药要合理用药;二是早期用药务求“达标”最重要;三是联合用药事半功倍;四是稳定血糖不能挂一漏万;五是虚假广告宣传不可信。

不管是住院患者还是非住院患者,都应在医生的协助和指导下用药,不可擅自改药、停药。

医生护士应指导患者掌握用药时间,剂量,药物的作用机理,类型,作用时间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一方面加强病人的参与意识,另一方面可以避免患者将同类口服药物同服的错误。

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应在出院前教会患者自己注射和保管胰岛素,以及低血糖的预防和处理,有的病人对胰岛素认识不够,认为注射胰岛素与吸毒一样,会成瘾,而去相信某种功能治愈糖尿病,我们一定要加强教育。

常用的降糖药物有以下几种:1、磺脲类包括优降糖、达美康、格列吡嗪等多种药物,此类药物的促胰岛素分泌作用是通过阻断胰岛β细胞表面的特异ATP敏感的K+通道来实现的,当细胞外液中葡萄糖浓度上升时,胰岛β细胞ATP/ADP比值上升,细胞膜上K+通道关闭,细胞膜去极化, Ca2+通道开放, Ca2+流并启动胰岛素β细胞释放胰岛素。

2、格列奈类:临床常用瑞格列奈(诺和龙)(0. 5mg、1mg、2mg)、那格列奈(唐力)。

作用机理:瑞格列奈和磺脲类都与磺脲类受体结合,但结合位点不一样(如优降糖结合的蛋白亚基分子量是140kD,瑞格列奈结合的蛋白亚基分子量是36kD);不进入β细胞,通过关闭β细胞膜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诱导β细胞分泌胰岛素。

3、双胍类此类药物有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

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糖原的异生和分解而达到控制血糖水平,并且可降低体重,尤其是肥胖2型DM患者。

苯乙双胍由于副作用较大已较少使用,而二甲双胍每次500mg,每日3次,应用较为安全,很少发生乳酸酸中毒等副作用。

4、噻唑烷二酮类(Thiazolid; nedione, TZD) 其作用机理为激活脂肪骨骼肌和肝脏等胰岛素所作用组织的PPARγ和受体。

从而调节胰岛素应答基因的转入控制血糖的生成、转运和作用。

该类药物主要有:高骨骼肌和脂肪细胞对葡萄糖吸收和降低肝糖的输出提高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的抵抗状态。

主要药物有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吡格列酮(Pioglitazone)。

但此类药物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可能加重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导致体重增加、水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