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字词、句式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式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式

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式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四)固定句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使秦国的利益减损来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借助了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以上是第二单元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句式的全部内容,预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好的成绩。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句式总结本文总结了《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文言句式,以供学习参考。

一、主语+谓语1. 魏延曰:“烛之武有神武之名,字子厚。

”2. 烛之武闻之,欣然许诺。

3. 烛之武谓诸葛亮曰:“我以死明志,不忍见三军之士流离失所。

”4. 孙权号召江东诸侯,以抗曹操。

5. 徐晃奉命追赶关羽。

二、主语+系动词+表语1. 烛之武是个有神武之名的将军。

2. 曹操对徐庶的才华十分敬佩。

3. 孙权心中十分惊恐,但面色不变。

4. 烛之武生性刚毅,志向高远。

5. 江东诸侯万众一心,共同抵抗曹操。

三、主语+动宾1. 曹操收编徐庶,任命他为谋士。

2. 烛之武应命攻打曹军。

3. 关羽奋勇杀敌,立下大功。

4. 孙权派遣吕蒙前往荆州,探听情报。

5. 魏延听闻烛之武归降,欣喜不已。

四、主语+介词短语1. 曹操心中疑虑重重,思考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2. 烛之武依靠着自己的勇气和智谋,打败了曹军。

3. 关羽在经历了多次战斗后,沉浸在自己的思考中。

4. 孙权从未忘记过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时刻准备着迎接挑战。

5. 魏延手持长枪,从马背上跃下,开始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五、主语+并列句1. 烛之武欣然许诺,且言:“能为子计者,惟子亮耳。

”2. 曹操对徐庶的才华十分敬佩,且说:“吾欲用公,当如何?”3. 孙权心中十分惊恐,但面色不变,且命张昭前往荆州商议对策。

4. 烛之武生性刚毅,志向高远,且说:“臣虽死,愿为君报仇。

”5. 江东诸侯万众一心,共同抵抗曹操,且誓言誓死捍卫家园。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整理

《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无能为也已(矣)2、共其乏困(供)3、秦伯说,与郑人盟(悦)4、失其所与,不知(智)5、何厌之有(餍)6。

焉用亡郑以陪邻(倍)二、古今异义(古/今)1、以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泛指主人)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3、今有急而求子(您,多指男子/儿子)4、以烦执事(婉指秦穆公/掌管某事的人)5、微夫人之力(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1、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名词用作动词驻军,驻扎)b.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盟,结盟)2、a.越国以鄙远(远:边远的地方) b.共其乏困(形容词用作名词缺少的东西)3、a.既东封郑(使动使…成为疆界)b.阙秦以利晋(使……缺损)(使动使…得利)c.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退却)d.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使动使…亏损)d.因人之力而敝之:敝: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减损4. a.夜缒而出(名词作状语在晚上,当晚)b.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黄昏)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用作名词恩惠,好处)6.形容词作动词:a.又肆其西封:肆:扩张(开放);此指延伸,扩大b.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四、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烛之武)许之(主语)2、(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主语)3、(晋惠公)许君焦、瑕(主语)4、夜缒(烛之武)而出(宾语)5、敢以(之)烦执事(宾语)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介词)(二)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短语后置或状语后置)2、且贰于楚也(于楚从属── 同上)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 同上)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同上)5、何厌之有(有何厌── 宾语前置)(三)判断句1、邻之厚,君之薄也(也表判断)2、以乱易整,不武(否定判断句)3.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四)固定句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何必…)五、重点虚词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表转折,连词)焉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为什么)3、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表陈述)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之1、公从之(代词指佚之狐的建议)2、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代词这件事)3、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4、臣之(无意义取独)壮也,犹不如人5、邻之(无意义取独)厚,君之薄也6、夫晋,何厌之(无意义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以1、以其无礼于晋连词,因为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用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介词,把4、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5、越国以鄙远连词,相当于“而”,表承接6、阙秦以利晋连词,表目的、其 1. 以其无理于晋代词,他 2.共其乏困代词,指秦国人3. 又欲肆其西封代词,它的4. 吾其还也语气词,还是六、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1、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困难的,您何必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3、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的利益减损来使晋国得利,希望您好好考虑(您好好掂量掂量吧)。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中,一词多义,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中,一词多义,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

◎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 e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 e城楼③qu e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 e通缺”⑤ju ©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必考知识点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必考知识点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必考学问点1烛之武退秦师的特别句式1、推断句①是寡人之过也(语气词“也”表推断)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认推断)2、状语后置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介宾构造“于晋”“于楚”作“无礼”和“贰”的状语,后置)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佚之狐于郑伯言(介宾构造“于郑伯”作“言”的状语,后置)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若亡郑而于君有益(介宾构造“于君”作“有”的状语,后置)3、宾语前置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4、省略句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②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代词“之”)③(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省略主语“烛之武”)④敢以(之)烦执事(省略代词“之”)烛之武退秦师的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矣。

译:越过别的国家而把远地当作边邑,你知道这是很难的。

3、焉用亡郑以陪邻?译:为什么要灭掉郑国来使邻国增加土地呢?4、邻之厚,君之薄也。

译: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减弱了。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译: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款待过客)的仆人,出访的人相互往来,供应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是没有什么损害的。

6、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译:使秦国土地削减而对晋国有利,盼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译: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气,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译:依靠别人的力气,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高中语文烛之武退秦师必考学问点21、把握全文中心大事,理顺故事情节的进展线索。

全文以烛之武说退秦军为中心。

故事先点出了战事爆发的缘由,敌我双方的”力气比照,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接着写郑国君打算通过外交途径来解除危机,佚之狐向郑伯推举了烛之武。

郑伯自责,情真意切感动烛之武,烛之武以国家利益为重,打算只身见秦伯。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中,一词多义,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

《烛之武退秦师》字词中,一词多义,活用,特殊句式,通假字

◎重要实词: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副职(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③不专一(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离心,背叛(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 “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⑤表处所(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4、阙①què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城楼③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④quē 通“缺”⑤jué挖掘,引申为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5、微①细小,轻微(同现义)②衰败国势衰微。

③卑贱(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④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⑤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⑥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敝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②谦词敝人③疲惫(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①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②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③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汇总

烛之武退秦师文言文知识汇总

《烛之武退秦师》需要积累的文言“辞”“微”“许”“易”“与”(一)重要文言知识1,以其无礼于晋因为对2,烛之武退秦师使动3,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动词,驻扎4,辞曰推辞拒绝5,臣之壮也主谓之间6,许之答应7,夜缒而出连词,表修饰8,越国以鄙远越过,来,把……当作边境,远方的国家9,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10,邻之厚,君之薄也主谓之间11,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12,行李之往来出使的人主谓之间13,且君尝为晋军赐动词给予14,朝济而夕设版焉渡河,转折,兼词,在那里15,何厌之有,通假字,满足1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动词,名词(边界)17,若不阙秦削弱18,将焉取之兼词,从哪里19,唯君图之希望,考虑2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那21,因人之力而敝之凭借转折损害22,失其所与结交23,以乱易整替代24,吾其还也表示祈使语气,还是(二)重要句式佚之狐言于郑伯曰状后若亡郑而有益于君状后何厌之有宾前120个重点实词(1)爱(21)度dù(41)假jiǎ(61)去qù(81)素sù(101)要yào(2)安(22)非fēi(42)间jiān(62)劝quàn(82)汤tāng(102)宜yí(3)被(23)复fù(43)见ji àn(63)却què(83)涕tì(103)遗yí(4)倍(24)负fù(44)解jiě(64)如rú(84)徒tú(104)贻yí(5)鄙(25)盖gài(45)就jiù(65)若ruò(85)亡wáng(105)易yì(6)兵(26)故gù(46)举jǔ(66)善shàn(86)王wáng(106)阴yīn(7)病(27)固gù(47)绝jué(67)少shǎo(87)望wàng(107)右yòu(8)察(28)顾gù(48)堪kān(68)涉shè(88)恶è(108)再zài(9)乘(29)归guī(49)克kè(69)胜shèng(89)微wēi(109)造zào(10)诚(30)国guó(50)类lèi(70)识shí(90)悉xī(110)知zhī(11)辞(31)过guò(51)怜lián(71)使shǐ(91)相xiàng(111)致zhì(12)度(32)何hé(52)弥mí(72)是shì(92)谢xiè(112)质zhì(13)顾(33)恨hèn(53)莫mò(73)适shì(93)信xìn(113)治zhì(14)固(34)胡hú(54)乃nǎi(74)书shū(94)兴xīng(114)诸zhū(15)恨(35)患huàn(55)内nèi(75)孰shú(95)行xíng(115)贼zéi(16)患(36)或huò(56)期qī(76)属shǔ(96)幸xìng(116)族zú(17)假jiǎ(37)疾jí(57)奇qí(77)数shù(97)修xiū(117)卒zú(18)当dāng(38)及jí(58)迁qiān(78)率shuài(98)徐xú(118)走zǒu(19)道dào(39)即jí(59)请qǐng(79)说shūo(99)许xǔ(119)左zuǒ(20)得dé(40)既jì(60)穷qióng(80)私sī(100)阳yáng(120)坐zu ò。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导语:《烛之武退秦师》是一篇比较有难度的文言文,在学习时要好好积累归纳其中的文言现象。

下面是《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欢迎参考!《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1一、重点词语解释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为:做)2、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代对人的尊称)3、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版:筑土墙用的夹版)4、将焉取之(焉:哪里)5、焉用亡郑以陪邻(焉:何)6、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二、本文出现的通假字1、今老矣,无为也已(已:矣)2、共其乏困(共:供)3、秦伯说(说:悦)4、失其所与,不知(知:智)三、一词多义1、若: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如果,假如)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2、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3、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4、鄙: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边远的地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把……当作边境)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见识少,眼光短)5、微: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不是,没有)6、之:辍耕之垄上(走,往)子犯请击之(他,代秦师)是寡人之过也(的)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助词,不译)四、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作动,驻扎)2、越国以鄙远(鄙:名作动,把……当作是边邑)3、既东封郑(东:名作状,向东)4、夜缒而出(夜:名作状,在夜里)5、若不阙秦(阙:使动,使……减少,削减,侵损)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形作动,增加;薄:形作动,削弱)五、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东边道路上的主人。

今: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古:出使的人;今:外出时带的日常用品)六、特殊句式1、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2、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后置)3、晋军函陵(省略句)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七、重点句翻译1、是寡人之过也译:这是我的过错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源自师》重要字词翻译烛之武退秦师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
以其无礼于晋,以:因为;句式:状语后置句
且贰于楚也。且:而且;贰:从属二主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
公从之。辞(推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如果没有)夫人(那人,指秦穆公)之力不及此。因(凭借)人之力而(表转折,却)敝(伤害)之,不仁;失其(指示代词,代自己)所与(结交,亲附),不知(通“智”);以(用)乱易(交换)整,不武。吾其(用在句中,表惋伤)还也。”亦去(离开)之。
今老矣,无能为(读二声)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事情紧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名词,过错)也。
然(表转折,然而)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答应)之。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缒而(连词,表修饰或顺承)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已经)知亡矣。若(假如)亡郑而有益(好处)于君,(句式:状语后置句)敢(不敢)以(用,拿)(省略之)烦执事(执行事务的人,敬称)。越国以(连词,表顺承)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远,君知其难也。焉(疑问代词,怎么)用亡郑以(连词,表顺承)陪(不读bei,陪本就有增加的意思)邻?邻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厚(变得雄厚),君之薄(读bao变得薄弱)也。若(倘若,假如)舍(读三声)郑以为(古今异义,以之为,把……当做,句式:省略句)东道主,行李(外交使节,古今异义)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往来,共(通“供”)其乏困(名词,缺乏的物资),君亦无所害。且君尝(曾经)为(读二声,给予)晋君赐(恩惠)矣;许君焦、瑕,朝(在早上)济(渡河)而夕设版(筑土墙用的夹板)焉,君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所知(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所知道的事情)也。夫(读二声,发语词)晋,何厌(通餍yàn满足)之有?(句式:宾语前置句)既东封(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封界)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封界),若不阙(动词,侵损)秦,将焉(兼词,从哪里)取之?阙秦以(连词,表顺承)利晋,唯君图(考虑,谋划)之。”秦伯说(通“悦”,愉悦),与郑人盟(结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