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创新题集锦(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创新试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创新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数是最小的正整数?A. -2B. 0C. 1D. 22. 如果一个圆的半径是5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A. 10πB. 15πC. 20πD. 25π3. 一个数的平方是16,这个数可能是:A. 2B. 4C. -2D. C和-24.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它的斜边长度是:A. 5B. 6C. 7D. 85. 如果一个数的绝对值是5,那么这个数可能是:A. 5C. A和BD. 06. 一个数的立方是-27,这个数是:A. -3B. 3C. -27D. 277. 一个数的倒数是1/4,那么这个数是:A. 4B. 1/4C. 1/2D. 18. 一个数的平方根是4,那么这个数是:A. 16B. -16C. 4D. -49.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是25,那么这个数的立方是:A. 125B. 250C. 375D. 62510. 一个数的立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A. -8B. 8D. 2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一个数的平方是9,这个数是_________。
12. 如果一个数的平方根是2,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
13. 一个数的立方是64,这个数是_________。
14. 一个数的倒数是2/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
15.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根是3,那么这个数是_________。
三、解答题(每题5分,共55分)16. 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是13厘米,其中一个直角边是5厘米,求另一个直角边的长度。
17. 一个数列的前三项是1, 1, 2,每一项都是前两项的和,求这个数列的第10项。
18. 一个圆的直径是14厘米,求这个圆的面积。
19. 一个数的平方是25,求这个数的平方根。
20. 一个数的立方是-125,求这个数。
四、证明题(每题10分,共20分)21. 证明:对于任意一个正整数n,n的平方总是大于或等于n。
初三数学创新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实数的是()A. 2.5B. -3C. √4D. π答案:D解析: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π是无理数,不属于实数。
2.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x^2 - 5x + 6 = 0,其两个根分别为 a 和 b,则 a + b 的值为()A. 5B. 6C. -5D. -6答案:A解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可得 a + b = -(-5) = 5。
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 A(2,3)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A. (-2,3)B. (2,-3)C. (-2,-3)D. (2,3)答案:A解析:点 A(2,3) 关于 y 轴的对称点坐标为 (-2,3)。
4. 下列函数中,y 是 x 的反比例函数的是()A. y = 2x + 3B. y = x^2 - 1C. y = 1/xD. y = 3x答案:C解析:反比例函数的形式为 y = k/x(k ≠ 0),故选 C。
5. 已知等差数列 {an} 的首项 a1 = 3,公差 d = 2,则第 10 项 an 的值为()A. 21B. 23C. 25D. 27答案:C解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 = a1 + (n - 1)d,代入数据得 an = 3 + (10 - 1)×2 = 25。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若 a > b,则 |a| - |b| 的值为 _______。
答案:a - b解析:因为 a > b,所以 |a| = a,|b| = b,所以 |a| - |b| = a - b。
7. 若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a ≠ 0)的图像开口向上,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_______。
答案:a > 0解析: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向上,说明 a 的值必须大于 0。
8. 在直角三角形 ABC 中,∠A = 90°,∠B = 30°,则 AC 的长度是 AB 的_______ 倍。
创新题中考数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哪个函数是奇函数?A. y = x^2B. y = |x|C. y = x^3D. y = x^4答案:C解析:奇函数的定义是f(-x) = -f(x),只有C选项满足此条件。
2.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3),点B(5,1),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A. (3,2)B. (4,2)C. (3,1)D. (4,1)答案:B解析:中点坐标公式为((x1+x2)/2, (y1+y2)/2),代入得(4,2)。
3. 若等差数列{an}的公差d=2,且a1+a5=18,则a3的值为:A. 8B. 10C. 12D. 14答案:B解析:由等差数列性质,a1+a5 = 2a3,代入得2a3=18,解得a3=9。
4. 若sinA=1/2,cosB=3/5,且A、B均为锐角,则tan(A+B)的值为:A. 1B. 2C. 3D. 4答案:B解析:利用正切和公式tan(A+B) = (tanA+tanB)/(1-tanAtanB),代入得tan(A+B) = (1/2+3/5)/(1-1/23/5) = 2。
5. 若等比数列{an}的公比q=2,且a1+a3=24,则a5的值为:A. 64B. 32C. 16D. 8答案:A解析:由等比数列性质,a1a3 = a2^2,代入得a1a3 = 2^22^2 = 16,又因为a1+a3=24,解得a1=4,a3=20,所以a5=a3q^2=202^2=64。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20分)6. 已知函数f(x)=2x-1,则f(-3)的值为______。
答案:-7解析:将x=-3代入函数f(x)中,得f(-3)=2(-3)-1=-7。
7. 在△ABC中,若a=3,b=4,c=5,则△ABC是______三角形。
答案:直角解析:根据勾股定理,a^2+b^2=c^2,代入得3^2+4^2=5^2,满足条件,所以△ABC 是直角三角形。
初三上册创新数学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组数中,成等差数列的是()A. 2, 5, 8, 11, 14B. 3, 6, 9, 12, 15C. 4, 8, 12, 16, 20D. 5, 10, 15, 20, 25答案:A解析:等差数列的定义是相邻两项之差为常数,观察选项A,相邻两项之差均为3,故选A。
2. 已知函数f(x) = 2x + 1,若f(x) + f(-x) = 9,则x的值为()A. 2B. 3C. 4D. 5答案:C解析:将x和-x分别代入函数f(x)中,得到f(x) + f(-x) = 2x + 1 + 2(-x) +1 = 2,由题意知f(x) + f(-x) = 9,所以2 = 9,解得x = 4。
3. 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2, 3),点B(-3, -4),则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A. (2, 3)B. (-1, -1)C. (1, 2)D. (-1, 2)答案:B解析: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两个端点坐标的平均值,即中点坐标为((2 + (-3))/2, (3 + (-4))/2) = (-1, -1)。
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6,腰长为8,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 22B. 24C. 26D. 28答案:D解析:等腰三角形的两腰长度相等,周长为底边长加上两腰长,即周长为6 + 8 + 8 = 22。
5. 下列函数中,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的是()A. y = x^2B. y = -x^2C. y = x^3D. y = -x^3答案:C解析:函数y = x^3在定义域内单调递增,因为其导数y' = 3x^2恒大于0。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6.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3n - 2,则第10项an = __________。
答案:28解析:将n = 10代入通项公式,得到a10 = 3 10 - 2 = 28。
7. 若sinα = 0.6,cosα = 0.8,则tanα = __________。
数学中考创新题型选择题汇总

数学中考创新题型选择题汇总1. 已知函数f(x) = x^2 - 2x + 1,求f(x)的零点个数。
2. 已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满足a^2 + b^2 = c^2,求证三角形ABC是直角三角形。
3.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1,公差d=2,求第10项a10的值。
4. 已知函数g(x) = x^3 - 3x^2 + 3x - 1,求g(x)的导数。
5. 已知等比数列{bn}的首项b1=2,公比q=2,求第6项b6的值。
6. 已知函数h(x) = log2(x+1),求h(x)的反函数。
7.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0,求f(x)的顶点坐标。
8. 已知等差数列{cn}的首项c1=1,公差d=2,求第10项c10的值。
9. 已知函数g(x) = x^3 - 3x^2 + 3x - 1,求g(x)的极值点。
10. 已知函数h(x) = log2(x+1),求h(x)的定义域。
11.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0,求f(x)的单调区间。
12. 已知等比数列{dn}的首项d1=2,公比q=2,求第6项d6的值。
13. 已知函数g(x) = x^3 - 3x^2 + 3x - 1,求g(x)的拐点坐标。
14. 已知函数h(x) = log2(x+1),求h(x)的值域。
15.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0,求f(x)的奇偶性。
16. 已知等差数列{en}的首项e1=1,公差d=2,求第10项e10的值。
17. 已知函数g(x) = x^3 - 3x^2 + 3x - 1,求g(x)的单调递增区间。
18. 已知函数h(x) = log2(x+1),求h(x)的单调递减区间。
19. 已知函数f(x) = ax^2 + bx + c,其中a、b、c为常数,且a≠0,求f(x)的周期。
中考数学创新题集锦(含答案)(共12页)

中考数学创新题-------折叠剪切问题折叠剪切问题是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学生应充分理解操作要求方可解答出此类问题.一.折叠后求度数【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A .600B .750C .900D .950答案:C【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65°,则∠AED ′等于( )A .50°B .55°C .60°D .65° 答案:A【3】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DE,其中∠BAC= 度.答案:36° 二.折叠后求面积【4】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BCD,AB=10,AD=6,将纸片折叠,使AD 边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ED 以D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C 交于点F ,则△CEF 的面积为( ) A .4 B .6 C .8 D .10图(1) 第3题图 C D E B A 图 (2)答案:C【5】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 的边长是4,点E 、F 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下右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2B .4C .8D .10答案:B【6】如图a ,ABCD 是一矩形纸片,AB =6cm ,AD =8cm ,E 是AD 上一点,且AE =6cm 。
操作:(1)将AB 向AE 折过去,使AB 与AE 重合,得折痕AF ,如图b ;(2)将△AFB 以BF 为折痕向右折过去,得图c 。
则△GFC 的面积是( )A.1cm 2B.2 cm 2C.3 c m 2D.4 cm 2E A A A B B B C C C GD D D F F F 图a 图b 图c 第6题图答案:B三.折叠后求长度【7】如图,已知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C纸片,点E在AC边上,点F在AB边上,沿着EF折叠,使点A落在BC边上的点D的位置,且ED BC⊥,则CE的长是()(A)10315-(B)1053-(C)535-(D)20103-答案:D四.折叠后得图形【8】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A.矩形 B.三角形 C.梯形 D.菱形答案:D【9】在下列图形中,沿着虚线将长方形剪成两部分,那么由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的是()A. B. C. D.答案:D【10】小强拿了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 )AB CDEF第7题图第8题图第9题图答案:D【11】如图,把矩形ABCD 对折,折痕为MN (图甲),再把B 点叠在折痕MN 上的B '处。
中考数学创新题型大集合

y
1 O 1
x
5、 【探究】 如图 1, 点 N m ,n
是抛物线 y1 4 x 2 1 上的任意一点,l 是过点 0,2 且
1
与 x 轴平行的直线,过点 N 作直线 NH⊥l,垂足为 H. ①计算: m=0 时,NH= ; m=4 时,NO= . ②猜想: m 取任意值时,NO NH(填“>”、“=”或“<”). 【定义】我们定义:平面内到一个定点 F 和一条直线 l(点 F 不在直线 l 上)距离相等 的点的集合叫做抛物线,其中点 F 叫做抛物线的“焦点”,直线 l 叫做抛物线的“准线”.如图 1 中 的点 O 即为抛物线 y1 的“焦点”, 直线 l: y 2 即为抛物线 y1 的“准线”.可以发现“焦点”F 在抛物 线的对称轴上. 【应用】 (1)如图 2,“焦点”为 F(-4,-1)、“准线”为 l 的抛物线 y2
创新题型
1、给出如下规定:两个图形 G1 和 G2,点 P 为 G1 上任一点,点 Q 为 G2 上任一点,如果 线段 PQ 的长度存在最小值,就称该最小值为两个图形 G1 和 G2 之间的距离. 在平面直角坐 标系 xOy 中,O 为坐标原点. 2 ,3 ) 和 (1) 点 A 的坐标为 A(1,0) ,则点 B(2,3) 和射线 OA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点 C ( 射线 OA 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 (2)如果直线 y=x 和双曲线 y 研究) (3)点 E 的坐标为(1, 3 ),将射线 OE 绕原点 O 逆时针旋转 60,得到射线 OF,在坐标 平面内所有和射线 OE,OF 之间的距离相等的点所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 M. ①请在图 2 中画出图形 M,并描述图形 M 的组成部分; (若涉及平面中某个区域时可 以用阴影表示) ②将射线 OE,OF 组成的图形记为图形 W,抛物线 y x 2 2 与图形 M 的公共部 分记为图形 N,请直接写出图形 W 和图形 N 之间的距离.
数学中考创新题型选择题汇总

数学中考创新题型选择题汇总1. 某学校计划为教职工提供两种不同的健康保险方案。
方案A的年保费为1200元,方案B的年保费为800元。
若学校有教职工500人,教职工们平均选择方案A和方案B的人数之比为2:3,那么选择方案A的人数是____人。
2. 一个等差数列的第一个数是5,公差是3,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个数是多少?3.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已知这条直线的斜率为2,并且它与x轴的交点是(1, 0),那么这条直线的方程是什么?4.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10%,原来的面积是π,那么新的面积是多少?5.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8cm、5cm和3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是多少?6. 三个连续的整数,中间的整数是5,那么这三个整数是什么?7. 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有20名女生和20名男生。
如果从班级中随机选择2名学生,那么选出的两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是多少?8. 一个正方体的边长是4cm,那么它的对角线长度是多少?9. 一个数列的前三项分别是1、2和3,每一项都比前一项多2,那么这个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10.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是6cm和8cm,第三边的长度是多少?11. 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是3cm,高是5cm,那么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12.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两项分别是1和3,公差是2,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13. 一个正方体的对角线长度是12cm,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边长是多少?14. 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其中有15名女生和15名男生。
如果从班级中随机选择2名学生,那么选出的两名学生中至少有一名女生的概率是多少?15.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20%,原来的面积是π,那么新的面积是多少?16. 一个等差数列的前两项分别是2和4,公差是2,那么这个等差数列的第10项是多少?17.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4cm、3cm和2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是多少?18. 三个连续的整数,中间的整数是7,那么这三个整数是什么?19. 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其中有25名女生和25名男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数学创新题-------折叠剪切问题折叠剪切问题是考察学生的动手操作问题,学生应充分理解操作要求方可解答出此类问题.一.折叠后求度数【1】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 D为折痕,则∠C BD 的度数为( )A.600 B.750 C .900 D .950答案:C【2】如图,把一个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后,点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EFB=65°,则∠AED ′等于( )A .50° B.55° C.60° D.65° 答案:A【3】 用一条宽相等的足够长的纸条,打一个结,如图(1)所示,然后轻轻拉紧、压平就可以得到如图(2)所示的正五边形ABC DE,其中∠BA C= 度.答案:36° 二.折叠后求面积【4】如图,有一矩形纸片A BCD,AB =10,AD =6,将纸片折叠,使A D边落在AB 边上,折痕为AE ,再将△AED 以DE 为折痕向右折叠,AE 与B C交于点F ,则△C EF 的面积为( )图(1) 第3题图 C D E B A 图 (2)A .4ﻩﻩB.6 ﻩC.8 ﻩﻩD.10答案:C【5】如图,正方形硬纸片ABCD 的边长是4,点E、F分别是AB 、BC 的中点,若沿左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成如下右图的一座“小别墅”,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A .2 B.4 C.8 D .10答案:B【6】如图a,A BCD 是一矩形纸片,AB =6cm,AD =8cm,E 是AD 上一点,且AE =6c m。
操作:(1)将AB 向AE 折过去,使A B与AE 重合,得折痕AF ,如图b;(2)将△AFB 以BF 为折痕向右折过去,得图c 。
则△GF C的面积是( )E A A A B B B C C C GD D D F F F 图a图b 图cA.1cm 2 B.2 c m2 C.3 c m 2 D .4 c m2答案:B三.折叠后求长度【7】如图,已知边长为5的等边三角形ABC 纸片,点E 在AC 边上,点F 在AB 边上,沿着E F折叠,使点A 落在BC边上的点D的位置,且ED BC ⊥,则CE 的长是( ) (A )10315-(B)1053- (C)535- (D)20103-答案:D 四.折叠后得图形【8】将一张矩形纸对折再对折(如图),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下,得到①、②两部分,将①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 .矩形 B.三角形 C .梯形 D.菱形答案:D【9】在下列图形中,沿着虚线将长方形剪成两部分,那么由这两部分既能拼成平行四边形又能拼成三角形和梯形的是( )A. B . C.D.答案:D【10】小强拿了张正方形的纸如图(1),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2),再对折一次得图(3),然后用剪刀沿图(3)中的虚线(虚线与底边平行)剪去一个角,再打开后的形状应是ABCEF 第7题图 第8题图 第9题图( )答案:D【11】如图,把矩形ABC D对折,折痕为MN(图甲),再把B点叠在折痕MN 上的B '处。
得到Rt AB E ∆'(图乙),再延长EB '交AD 于F ,所得到的∆EAF 是( )A . 等腰三角形B . 等边三角形ﻩﻩﻩC . 等腰直角三角形ﻩﻩD. 直角三角形 答案:B【12】将一圆形纸片对折后再对折,得到图1,然后沿着图中的虚线剪开,得到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展开后的平面图形是( )答案:C【13】如图1所示,把一个正方形三次对折后沿虚线剪下,则所得的图形是( )第10题图A B C D图3图1 第12题图答案:C【14】 如图,已知BC为等腰三角形纸片A BC 的底边,AD ⊥BC,AD=BC . 将此三角形纸片沿AD 剪开,得到两个三角形,若把这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平面四边形,则能拼出互不全等的四边形的个数是( ) A. 1 ﻩ ﻩB. 2 C. 3 ﻩ D. 4答案:D五.折叠后得结论【15】亲爱的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身影.请看图,折叠一张三角形纸片,把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在一起,就得到一个著名的几何定理,请你写出这一定理的结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等于_______°.”答案:180【16】如图,把△ABC 纸片沿D 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 内部时,则∠A 与∠+∠12 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 . ∠=∠+∠A 12 B. 212∠=∠+∠AC. 3212∠=∠+∠A ﻩ D. )21(23∠+∠=∠A答案:B 【17】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内去掉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如图2),上述操作所能验证的等式是( )A .a 2 – b 2 =(a +b)(a -b)B .(a – b)2 = a 2 –2a b+ b 2第14题图第15题图(1)第17题图(2)C.(a + b)2 = a 2 +2ab+ b 2D.a 2 + ab = a (a +b) 答案:A【18】如图,一张矩形报纸ABCD 的长AB=a cm,宽BC=b cm ,E 、F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将这张报纸沿着直线EF 对折后,矩形AE FD 的长与宽之比等于矩形AB CD 的长与宽之比,则a ∶b等于( ). A .1:2 B.2:1 C .1:3 D.3:1答案:A六.折叠和剪切的应用【19】将正方形AB CD 折叠,使顶点A 与CD 边上的点M重合,折痕交AD 于E,交BC 于F ,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G(如图).(1)如果M 为C D边的中点,求证:DE ∶DM ∶EM=3∶4∶5;(2)如果M 为CD 边上的任意一点,设AB=2a,问△CM G的周长是否与点M 的位置有关?若有关,请把△CMG 的周长用含DM 的长x 的代数式表示;若无关,请说明理由.答案:(1)先求出DE =AD 83,AD DM 21=,AD EM 85=后证之. (2)注意到△DEM ∽△CMG ,求出△CMG 的周长等于4a,从而它与点M 在CD 边上的位置无关.【20】同学们肯定天天阅读报纸吧?我国的报纸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每次对折后,所得的长方形和原长方形相似,问这些报纸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答案:2∶1.【21】用剪刀将形状如图1所示的矩形纸片A BCD 沿着直线CM 剪成两部分,其中M 为AD 的中点.用这两部分纸片可以拼成一些新图形,例如图2中的Rt △B CE 就是拼成的一个图形. ABCDEF MG第19题图 E B A C B A M C D M 图3 图4图1 图2(1)用这两部分纸片除了可以拼成图2中的Rt △B CE 外,还可以拼成一些四边形.请你试一试,把拼好的四边形分别画在图3、图4的虚框内.(2)若利用这两部分纸片拼成的Rt △BC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设原矩形纸片中的边AB 和BC 的长分别为a 厘米、b 厘米,且a 、b 恰好是关于x 的方程01)1(2=++--m x m x 的两个实数根,试求出原矩形纸片的面积.答案:(1)如图(2)由题可知AB =CD =A E,又BC=BE =AB+AE∴BC=2AB, 即a b 2=由题意知 a a 2,是方程01)1(2=++--m x m x 的两根 ∴⎩⎨⎧+=⋅-=+1212m a a m a a消去a ,得 071322=--m m 解得 7=m 或21-=m 经检验:由于当21-=m ,0232<-=+a a ,知21-=m 不符合题意,舍去. 7=m 符合题意.∴81=+==m ab S 矩形答:原矩形纸片的面积为8c m 2.【22】电脑CPU 蕊片由一种叫“单晶硅”的材料制成,未切割前的单晶硅材料是一种薄型圆片,叫“晶圆片”。
现为了生产某种CPU 蕊片,需要长、宽都是1cm 的正方形小硅片若干。
如果晶圆片的直径为10.05c m。
问一张这种晶圆片能否切割出所需尺寸的小硅片66张?请说明你的方法和理由。
(不计切割损耗)BACBAMCE M图3图4E第21题答案图答案:可以切割出66个小正方形。
方法一:(1)我们把10个小正方形排成一排,看成一个长条形的矩形,这个矩形刚好能放入直径为10.05c m 的圆内,如图中矩形ABCD 。
∵AB=1 BC=10∴对角线2AC =100+1=101<205.10 (2)我们在矩形AB CD的上方和下方可以分别放入9个小正方形。
GFH E D C B A∵新加入的两排小正方形连同ABCD 的一部分可看成矩形EFGH ,矩形EFGH 的长为9,高为3,对角线9098139222=+=+=EG <205.10。
但是新加入的这两排小正方形不能是每排10个,因为:109910031022=+=+>205.10(3)同理:8925645822=+=+<205.1010625815922=+=+>205.10∴可以在矩形EFGH 的上面和下面分别再排下8个小正方形,那么现在小正方形已有了5层。
(4)再在原来的基础上,上下再加一层,共7层,新矩形的高可以看成是7,那么新加入的这两排,每排都可以是7个但不能是8个。
∵9849497722=+=+<205.1011349647822=+=+>205.10(5)在7层的基础上,上下再加入一层,新矩形的高可以看成是9,这两层,每排可以是4个但不能是5个。
∵9781169422=+=+<205.1010681259522=+=+>205.10现在总共排了9层,高度达到了9,上下各剩下约0.5cm 的空间,因为矩形ABCD 的位置不能调整,故再也放不下一个小正方形了。
∴10+2×9+2×8+2×7+2×4=66(个) 方法二:学生也可能按下面的方法排列,只要说理清楚,评分标准参考方法一。
可以按9个正方形排成一排,叠4层,先放入圆内,然后: (1)上下再加一层,每层8个,现在共有6层。
(2)在前面的基础上,上下各加6个,现在共有8层。
(3)最后上下还可加一层,但每层只能是一个,共10层。
这样共有:4×9+2×8+2×6+2×1=66(个)【23】在一张长12cm 、宽5c m的矩形纸片内,要折出一个菱形.李颖同学按照取两组对边中点的方法折出菱形E FGH(见方案一),张丰同学沿矩形的对角线AC 折出∠C AE=∠DAC,∠ACF=∠ACB 的方法得到菱形AECF (见方案二),请你通过计算,比较李颖同学和张丰同学的折法中,哪种菱形面积较大?答案:(方案一)4151254622AEHS S S=-=⨯-⨯⨯⨯矩形菱形230(cm )=(方案二)设BE =x,则CE=12-xAE ∴由AEC F是菱形,则AE 2=CE 22225(12)x x ∴+=-11924x ∴=(方案一)AD E F B C (方案二)第23题图2ABES S S-矩形菱形=111912525224=⨯-⨯⨯⨯ 35.21(m)≈比较可知,方案二张丰同学所折的菱形面积较大.【24】正方形提供剪切可以拼成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