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配方
【方剂习读】玉屏风散

【方剂习读】玉屏风散【方剂习读】玉屏风散《究原方》,录自《医方类聚》【组成】防风一两(15g) 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30g)【用法】上咀,每服三钱(9g),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现代用法:散剂,每服6~9g;亦可作汤剂,水煎服)。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证治机理】《灵枢·本脏》云:“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肌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今卫气虚弱,不得温分肉,充肌肤,则腠理空疏而恶风;卫表不固,开阖失司,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卫气虚弱,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则易于感冒。
面色㿠白,舌淡,脉浮虚,均为气虚之象。
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方解】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白术益气健脾,培土生金,协黄芪以益气固表实卫,为臣药。
二药相合,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风邪不得侵袭。
佐以辛润之防风以祛风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
《本草纲目》曰:“黄芪得防风而功愈大。
”三药相伍,固卫气,实肌腠,兼疏风邪,共奏固表止汗之功。
方名玉屏风者,谓其功用似御风之屏障,有贵重如玉之意。
【配伍特点】甘温为主,辛散为辅,补中有散,散中寓补,相反相成,药简效专。
【运用】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之常用方。
以汗出恶风,面色㿠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鉴别】玉屏风散与桂枝汤均治表虚自汗。
然桂枝汤所治之自汗,病由外感风寒,营卫不和所致,其云表虚,乃与麻黄汤之表实相对而言。
本方证之自汗是因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
二者均有汗出恶风,但桂枝汤证当见发热、鼻鸣、身痛等外感症状。
【方论选录】气虚自汗者,此方主之。
自汗者,无因而自汗也。
常人不自汗者,由卫气固于外,津液不得走泄。
所谓阳在外,阴之卫也,卫气一亏,则不足以固津液而自渗泄矣,此自汗之由也。
白术、黄芪之所以益气,然甘者性缓,不能速达于表,故佐之以防风。
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同名方约有3首,现选《丹溪心法》自汗方。
防风、黄芪各一两,白术二两。
上每服三钱,水一盅半,姜三片,煎服。
玉屏风散为中药名方,由我国元代医家危亦林创制,可敛汗固表,也是体质虚弱者预防感冒等感染性疾病的良方。
研究还表明,玉屏风散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力的之功效,有中成药中的“丙种球蛋白”美称,现代临床在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组成(1两为15克)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功效补脾实卫,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玉屏风散,被称为中药免疫调节剂。
表虚自汗,易感风邪;风雨寒湿伤形,皮肤枯槁。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用法上(口服)咀。
每服三钱(9克),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克,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禁忌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1、直接服用成药成药玉屏风颗粒,三岁以下,每次半包,每天三次;三岁以上(含成人)每天三次,每次一包,饭前温水冲服。
或自制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甘麦大枣汤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组成: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
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三次温服。
方论清·徐彬:小麦能和肝阴之客热,而养心液,且有消烦利溲止汗之功,故以为君;甘草泻心火而和胃,故以为臣;大枣调胃,而利其上壅之燥,故以为佐。
盖病本于血,必为血主,肝之子也,心火泻而土气和,则胃气下达。
肺脏润,肝气调,燥止而病自除也。
玉屏风散千古名方

玉屏风散千古名方
由3味中药材组成的千古名方,主治肿瘤患者气虚表证,亦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我们都知道肿瘤患者出汗是比较正常的情况,可能是体质差导致,也可能是吃药或治疗导致,这时除了多喝水补充水分外,还可以用药物治疗。
在中医理论中,出汗是重要的辨证依据,如白天多汗叫自汗,由于阳虚气虚不能敛汗所致;晚上睡觉多汗叫盗汗,多是阴虚所致。
在治疗上常用一个由3味药材组成的名方作为基础方加减,它就是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和防风三味药组成,主要适用于气虚表证。
方中黄芪补脾肺之气,补脾益肺,培土生金,使肺气充旺,固表实卫,用为君药;白术益气健脾,助黄芪培土生金,固表止汗,用为臣药;两药合用,即可补中焦,健脾胃,助运化,使气血生化之源充盛;又能益上焦,补肺金,固肌表,使营阴自敛循常道,汗不外泄,邪不内侵。
佐以少量防风走表而祛风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
诸药合用,补中兼疏,寓散于收,托里固表,相反相成,使玄府闭合有度,共奏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
此外,玉屏风散内可益气扶正,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外可固表御邪,预防病邪复侵机体,改善肿瘤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
并且在增强机体免疫的同时可直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并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生长,充分体现了中医“扶正祛邪,标本兼治” 的防治肿瘤的理论思想。
#癌症##中医#。
玉屏风散方剂组成

玉屏风散方剂组成
玉屏风散方是一种用于治疗头痛的中成药,它的药方中包含有多种中草药,因此也被
称为复方中草药。
玉屏风散方由以下药物组成:
1、葛根:葛根具有清热解表、降血压、调节血糖、护肝功能、消肿止痛等多种作用。
2、半枝莲:半枝莲当中精油组成的活性物质能够提升机体的免疫力,也有抗炎、止
痛的功效。
3、桂枝:桂枝富含挥发油成分,具有温里、止痛之功效,能够有效缓解头痛的症状。
4、大黄:大黄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头痛症状。
5、附子:附子具有活血调经的功效,能够有效改善脑血流不畅引起的头痛状态。
6、龙胆草:龙胆草具有清热止痛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过热导致的头痛症状。
7、苍术:苍术具有清热止痛、裂结去痹的作用,也有一定的抗炎作用,能够有效改
善头痛症状。
以上这些中草药,经过科学配比,独特的功效组合,经处方把常用药物进行复方组合后,就构成了玉屏风散方。
玉屏风散方能够有效治疗头痛,它对祛风除湿、袪热除湿、止
血止痛、清理热毒有特别好的治疗效果,其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发烧头痛,以及关节疼痛、肌肉 10 痛等病症。
但是也要注意,由于药性分量不同,服药前应该详细咨询医生或
药师,不能自行决定服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常用方剂』固涩剂固表止汗玉屏风散(古代名方)

『常用方剂』固涩剂固表止汗玉屏风散(古代名方)【组成】防风一两(6克),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12克)【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于感冒。
【古籍论】本方证为卫气虚弱,不能固表所致。
表虚腠理不密,容易被风防风邪所袭,卫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自汗恶风。
治疗适宜益气扶正,固表止汗。
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加强益气固表的作用,为臣药。
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汗不外泄,邪也不易内侵。
佐以防风走表祛风邪,合芪、术扶正为主,兼以祛邪。
本方配伍特点在于: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伍少量祛风解表品,使补中寓散。
其中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两者相畏而相使。
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的患者,用本方能益气固表,扶正祛邪。
方名玉屏风,就是根据其功用有似御风的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得名的。
【点评】1、本方是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除自汗恶风外,以面色白,舌淡脉虚为证治要点。
若外感自汗,阴虚盗汗,不宜应用。
2、若自汗较重,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功效。
3、对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因表阳不固而外感风邪的患者,以及肾小球肾炎容易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的病人,均可加减药物服用。
`总之,本方与桂枝汤都可用于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中的自汗属于卫气虚弱,腠理不固导致;桂枝汤证中的自汗,是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
的以本方功专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玉屏风散的组方

玉屏风散的组方
玉屏风散是一种传统中药药方,它以炮制乌头、炙甘草、炒陈皮为主要原料,还加入了附子、川芎等辅料,服用之后可以起到明目祛湿气、消痈转筋的作用。
玉屏风散的组方如下:
乌头:4克;
炙甘草:4克;
甘草:4克;
炒陈皮:3克;
附子:6克;
川芎:6克。
炮制方法:
1.将川芎、附子放入研碎机内研碎,适量加水后形成糊状浆;
2.将乌头、炙甘草、甘草、炒陈皮一起放入碗中,然后把刚才研碎好的浆加入,搅拌均匀;
3.将搅拌好的药材放入药材袋并按压干燥,再放入一碗水中,将药材用勺子搅拌均匀,最后放入凉水冰箱冷却即可服用。
用法用量:
取玉屏风散小匙见缝,每天早晚各服一次,每次服用量为8克,水开后可加入黑糖适量调味饮用。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2014-10-15 17:07:01玉屏风散《医方类聚》(中医方剂学七版)[组成]防风一两(30g) 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g)[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现代用法:研末,每日2次,每次6—9g,大枣煎汤送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方解]本方主治卫气虚弱,不能固表之证。
卫虚腠理不密,则易为风邪所袭,故时自恶风而易于感冒;表虚失固,营阴不能内守,津液外泄,则常自汗;面色晄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皆为气虚之象。
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
方中黄芪甘温,内可大补脾肺之气,外可固表止汗,为君药。
白术健脾益气,助黄芪以加强益气固表之力,为臣药。
两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外泄,外邪亦难内侵。
佐以防风走表而散风御邪,黄芪得防风,则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则祛风而不伤正。
对于表虚自汗,或体虚易于感冒者,用之有益气固表,扶正祛邪之功。
方名玉屏风者,言其功用有似御风屏障,而又珍贵如玉之意。
本方配伍特点是以补气固表药为主,配合小量祛风解表之品,使补中寓散。
本方与桂枝汤均可用治表虚自汗,然本方证之自汗,乃卫气虚弱,腠理不固所致;桂枝汤证之自汗,因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而致。
故本方功专益气固表止汗,兼以祛风;而桂枝汤则以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取效。
[运用]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
临床应用以自汗恶风,面色晄白,舌淡脉虚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自汗较重者,可加浮小麦、煅牡蛎、麻黄根,以加强固表止汗之效。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4.使用注意若属外感自汗或阴虚盗汗,则不宜使用。
[文献摘要]1.原书主治《医方类聚》卷150:“腠理不密,易于感冒。
方剂歌诀详解——玉屏风散

方剂歌诀详解——玉屏风散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歌诀总括】玉屏风散能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肺卫气虚、表虚自汗证,症见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白、脉浮虚软;或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等。
全方药物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
【歌诀详解】本方主治气虚卫表不固之自汗证。
卫气发自胸中,行于脉外,分布于体表,行温养肌肤腠理、调节汗孔开合、防御外邪侵袭之职。
肺主一身之气,外合皮毛,卫气之输布体表、充养肌肤,全赖肺气的宣发作用。
一旦肺气虚弱,不能宣发卫气于体表,腠理失固,则见恶风怯寒,易为风邪所袭,常患感冒;营阴不守,津液外泄,则身常自汗。
针对肺卫气虚,腠理失固,治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之法。
方中黄芪甘温,擅补脾肺之气,俾脾气旺则土能生金,肺气足则表固卫实。
白术甘苦而温,专入脾胃经,为健脾益气要药,协黄芪则培土生金,固表止汗之功益著。
二药合用,使气旺表实,则汗不能外泄,风邪不易内侵。
配伍少量防风,甘温不燥,药性缓和,走表而祛风散邪,与黄芪、白术相配则补中寓散,且黄芪得防风,固表而不留邪;防风得黄芪,祛邪而不伤正。
全方诸药配伍,以益气固表药为主,酌配少量解表祛风之品,补中兼疏,寓散于收,相反相成,共奏益气固表止汗、扶正祛邪之功。
表虚自汗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止汗泄;体虚易感风邪之人服之,能益气固表以御外邪。
因本方益气固表、止汗御风之功犹如屏障,珍贵如玉,且为散剂,故以“玉屏风散”名之。
【应用点睛】本方为益气固表,治疗表虚自汗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自汗恶风、易感外邪、舌淡脉虚为使用依据。
本方现代主要用于治疗或预防小儿及成人反复发作的上呼吸道感染、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发致病情反复者、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支气管哮喘等每因外受风邪而致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以及术后、产后、小儿等因表虚腠理不固所致之自汗症。
玉屏风散《医方类聚》【组成】防风一两(30g)黄芪蜜炙白术各二两(各60g)【用法】上口父咀,每服三钱(9g),用水一盏半,加大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热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屏风散配方
组成:防风(30克)黄芪(60克,蜜炙)白术(60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
汗出恶风,面色恍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
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本方常用于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感染属表虚不固而外感风邪者,以及肾小球肾炎易于伤风感冒而诱致病情反复者。
)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
不过,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1、直接服用:黄芪、白术、防风的用药比例为2:2:1,10克黄芪,10克白术,5克防风,3味药物共碾为细末(药店可以提供研磨服务)为1剂,混合均匀,早晚各1次,温开水送服,1天服完。
2、煎服:上述药物放入药罐,煎汤剂当茶饮,每日煎1剂,分2—3次服用。
玉屏风散在古代多用散剂。
即取黄芪30克,防风30克,炒白术60克,把药味打成粗末,每天取18克,加生姜6片,水煎,待沸后5~8分钟,药液分两次服,为成人量。
现代多用汤剂,即把药物饮片放入罐中,加冷水浸泡30分钟,然后加热,沸后20分钟倒出药汁,连煎两次,合药液,分3次服用。
“玉屏风散”的成人配方为黄芪12克、白术8克、防风4克,儿童的配方一样,药剂量则减半。
“玉屏风散”主要具有增强肌体免疫力的作用,如果想增强抗病毒的功效,可以选择在“玉屏风散”中加入金银花10克、桑叶6克或者连翘10克一起服用。
对于有轻微咳嗽症状的市民,可以在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的药方中,添加桔梗10克、菊花9克或者黄芪10克、白术10克、防风6克、玄参10克来服用。
此外,如果怕煎药麻烦,市民还可以选择购买“玉屏风散”的中成药或中药饮片。
预防甲型流感的中成药还有莲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水、蓝芩口服液、清开灵颗粒、板蓝根颗粒。
想通过服用中药的方法来预防甲型流感,费用高不高?据介绍,如果抓取一服普通的“玉屏风散”中药,成人仅需要两元钱。
如果同时配齐药方中所涉及到的中药,费用也不超过5元。
服药避开绿豆汤和萝卜
郭主任提醒说,服中药期间尽量不要食用绿豆和萝卜,辛辣的食物也少吃为妙,该中药最好连续服用半个月为一疗程。
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出售,可按说明书服用。
在家也可自制散剂,非常方便。
黄芪能使血液中白细胞显着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增强,从而使机体非特异性抵抗力增加。
黄芪能促进抗体合成,对体液免疫有促进作用,还有诱生干扰素的作用。
临床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诸多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患恶性肿瘤、慢性肝炎、慢性支气管炎等),服用黄芪可使其免疫功能增强。
白术是培补脾胃之要药,强身壮体之佳品,在清朝宫廷长寿方中,白术使用频率达69%,占有重要位置。
新近的研究指出,白术能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还能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故又能增强体液免疫功能。
此外,对于白细胞减少症,白术还有升白作用。
防风有祛风、镇痛、发汗、解热、抗菌之作用。
以上三药共用,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且有病能治,无病能防,实为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