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设中国最早意见箱
人教版八上历史武则天、唐太宗、成吉思汗的历史评价

武则天以女性身份,先后以皇后、皇太后和女皇帝的名义,参与政治,统治中国,长达半个世纪之久,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特殊现象。
在她身前身后,她的功过是非是人们谈论的重要话题。
有人说她倒行逆施,荒淫残暴;有人说她知人善任,忧劳天下;有人说她昏庸无道,有人说她明察善断。
时至今日,仍然众说纷纭,毁誉不一。
武则天执政约五十年之久,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一、创设了国家元首的顾问团,即所谓“北门学士”。
二、创设了意见箱,即“铜匦”。
在中央政府办公厅前,放置一个特制铜箱。
箱的四面,有四个投书口,接收各阶层的四种意见:1、各种建议。
2、自荐。
3、鸣冤。
4、军事秘密。
三、在科举制度上创立了殿试。
四、于文科之外创设武科五、开创“南选”。
唐初,边远的五岭及贵州一带,文化比较后,武则天有意加以开发,所以强调要选拔这些地区的人才。
《旧唐书。
选举志》称之为“南选”。
在经济方面的贡献特别重视农业,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在剥削的制度方面,武则天除了要求农民负担均田制的调庸之外,不曾增加苛捐杂税,也没有征收过汉代有盐税铁税。
过失有:1。
任用酷吏,滥杀无辜,甚至杀害良臣良将,无故杀害左威卫大将军程务挺/夏州都督王方翼/燕然道行军大总管黑齿常之等,连狄仁杰也差点死于酷吏;2。
在对突厥默啜的外交中措施失当,以至于让敌人发展;3。
杀害亲生儿子,没给帝国留下一个好的继承人;4。
对卖官鬻爵放任自流,使官僚队伍急剧扩大;5。
而且还让男宠掌权,让他们去胡作非为。
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也是亡国之君,对于他,世人从来没有什么好的评价,因为他残暴,而且使隋朝灭亡。
但我们还是应该客观评价他,不能否定他的历史功绩,如开凿大运河,而且隋朝的灭亡也不是他一个人的原因。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富裕、强盛的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
隋炀帝下令开挖修建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
武则天做皇帝历史资料

武则天做皇帝历史资料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本身就带有非常浓厚的传奇色彩。
而关于武则天的资料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武则天做皇帝历史资料,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武则天做皇帝历史资料之人物简介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正五品),唐太宗最初非常宠爱她,赐名“武媚娘”,但不久便将她冷落一边。
武则天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得到提升,在唐太宗病重期间,武则天和当时的太子李治建立了感情。
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
这一年,武则天和部分没有子女的嫔妃们一起入感业寺出家为尼。
后来,唐高宗将她重新召回宫中,封为昭仪。
永徽六年(公元655年),也就是武则天重新入宫的第三年,高宗不顾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大臣的反对,册封武氏为皇后。
之后,武则天积极为高宗出谋划策,采用先易后难的策略,先后罢黜了褚遂良、韩瑗、来济,最后除掉了长孙无忌,至此高宗基本实现了君主集权。
高宗健康状况不好,许多政事都交给皇后武则天来处理。
因此,唐朝经历了一段“双悬日月照乾坤”的时期,武则天逐渐掌握中央实权,并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
公元683年,高宗病死。
不久,武则天立太子李显为帝,是为唐中宗。
不久又废中宗为庐陵王,改立另一个儿子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
平定了徐敬业领导的反叛后,于公元690年,武则天废睿宗称帝,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称圣神皇帝。
公元705年,许敬珲和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拥立中宗李显复位,恢复了唐朝的政权。
同年,武则天病死,享年八十二岁,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并令人在陵前竖起一座无字碑,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武则天足智多谋,兼涉文史。
在执政期间,她继续推行法治,开创殿试,创武举、自举、试官,亲自考试贡士;修《姓氏录》,列武氏为一等;重视农业,抵抗吐蕃的攻扰。
在位期间,社会经济有所发展,但由于大修庙宇,人民负担有所加重。
盘点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

盘点中国古代的信访制度2013年9月22日,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信访举报工作流程,规范信访受理。
虽然“信访”一词出现在新中国成立后,但类似的信访制度却已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沿革。
<西周时初具雏形>尧时期,设“进善旌”,听百姓建议,立“诽谤之木”,“使天下得攻其过”;舜时,“置敢谏之鼓”,“使天下得尽其言”,而且设“纳言”一职,这是中国最早的信访官。
西周设立“路鼓”制度,接待上访者。
《周礼》记载:“建路鼓于大寝之门外,以待达穷者遽令,闻鼓声,则速逆御仆与御庶子”。
此外,周朝还建立“肺石”制度,以使民有不平,得击三石鸣冤。
信访制度初具雏形。
<南北朝现邀车驾>汉朝时,宫城外门设有公车司马令一职,其职责之一是接待和安排上书或请求面见皇帝陈言的吏民。
此外,设有诣阙上书制度,允许受冤者直接向皇帝诉讼。
此外,信访形式还有御驾前“庶行上书”等。
魏晋时开始设“登闻鼓”制度:在朝堂外挂大鼓,供冤屈者击鼓鸣冤。
这一制度被后代一直沿用。
在北齐时期,还正式出现“邀车驾”,即阻拦皇帝的车马申诉。
<隋朝设置谒者台>隋朝设置了谒者台,据《隋书》记载,谒者台“受诏劳问,出使慰抚,持节察授,及受冤枉而申奏之。
驾出,对御史引驾”。
其主要职责是在出使抚慰的过程中了解民风政情、负责吏民申奏冤屈、纠正冤假错案等。
唐朝不仅继承前代的做法“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立石者,令御史受状以闻”,武则天还首设匦使院,“匦”的功能相当于现在的意见箱,从而建立起较正规的信访制度。
<宋规范上访程序>宋朝设置登闻鼓院,后增设理检司,并规定:上访先由登闻鼓院受理,如未受理,才可到检院;检院不受理,才许“邀车驾”。
元朝和明朝时,基本沿用之前的信访制度并加以完善。
清朝设有叩阍制度,分为鼓状和告御状两种形式。
此外,清朝还有上控制度,分为地方上控与京控。
地方上控是指对州县衙门审判不服,向上级申诉。
赴都察院、通政司或步军统领衙门呈诉者为京控。
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

易中天:武则天的告密制度编者按:本书是“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之一种。
本书勾沉史实,从文化角度品评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独具只眼,新颖的评说、生动的文笔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
而这一章则着重描写了武则天的政治手段,让读者从故事中还原了历史真相。
武则天赢了,但赢得并不光彩。
因为她在这一场较量中,使用了最可耻的手段——告密,建立了最卑劣的机制——告密制度。
告密肯定是人类社会中最卑鄙下流的行为之一。
无论武则天是出于何种动机奖励告密,无论这些动机如何地被说成是迫不得已或冠冕堂皇,也无论武则天登基后做了多少好事,有过多少贡献,为她奖励告密而作的任何辩解都是最无耻的谰言。
我们可以不苛求武则天这个人,但不能不谴责告密。
告密和举报是不同的。
举报出于公愤,告密出于私欲;举报出于正义,告密出于邪恶。
告密的动机无非两种:或是陷害他人,以泄私愤;或是邀功请赏,讨好卖乖。
反正不是为了损人,就是为了利己。
而且,告密往往意味着出卖。
因为只有告发最隐秘之事才是告密,而若非关系极为亲密者,这些事情又何以知晓?可见告密不仅是报告秘密,也是告发亲密,或者说是出卖。
历史上那些告密者,不是卖主求荣,便是卖友求荣,不是出卖亲人,就是出卖同志。
所以,告密之风一开,社会风气就会迅速污染,人类那些美好的情感,如亲情、爱情、友情,便都荡然无存了。
武则天当然不会不懂这个道理。
她的告密制度,便是以举报之名出笼的。
她最初的做法,是在庙堂的四周各放一个类似于信箱的东西——铜匦,分别收集劝农务本、朝政得失、申冤告状和天象军机四个方面的常人表奏,颇有些广开言路、下情上达的意思。
她自己也声称:“铜匦之设,在求民意畅达于朝廷,正义得张于天下。
”可惜,在专制政治体制下,这些说法即便不是掩人耳目,也会变成一纸空文。
真正的民意并不可能反映上来,反映上来也不会被采纳,邪恶反倒可能假正义之名横行于天下。
原因就在于体制是“君主”而不是“民主”。
武则天对科举制有何贡献

武则天对科举制有何贡献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人。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武则天对科举制有何贡献,一起来看看吧。
武则天对科举制的贡献在中国有非常多的值得人们学习的知识,但是其中现在的人们了解最多的还是在唐朝非常盛行的科举制,但是说起科举制度有一个人和这个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个人就是武则天,说起武则天这个人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她对于科举制的贡献是非常大的,在后世看来如果没有武则天对于科举制的改革以及创新,科举这一项制度是不可能能够影响这么深远的。
要说武则天究竟对科举制做了哪些改革以及创新,主要有三点可以证明。
第一点就是武则天在科举制度中设置了进士科,这个东西的设定使得当时的科举制有了非常大的发展,第二个原因就是选拔官员的时候从来不看他们的门第高低这对当时的有识之士是非常有利的。
因在这之前当官的一般都是大户人家的后代,平常老百姓是很少有机会能够成为政府官员的,第三个点就是武则天第一次在科举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考核内容,之前的科举制选拔人才的唯一标准就是看他们的学识怎么样,但是武则天却认为这样的选拔方式是有缺陷的,所以她又在科举之中增加了一项内容,那就是武举,武举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武功方面的才能来进行选举,这样国家不仅得到了政治方面的人才还得到了军事方面的人才,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就因为这三点原因人们都普遍认为武则天对科举制还是有非常大的贡献作用的。
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说起科举制大家一定都不会感到陌生,科举制是我国在早些年间发明的一种选拔政府官员的考查方式,通过这一种方式当时的中国得到了非常多的优秀的人才,这种制度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是非常好的,下面说一下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
欧洲很多国家例如英国和美国,在选举以及人员的选举上都采用的是类似科举制度的一种制度。
其实在很多年之前,他们的传教士来到中国的时候见到了中国的科举制度那时候中国通过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他们的这种方式令传教士感到非常的欣喜因为他们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拔下班人才的方式,于是把这种方式传到了自己的国家。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带答案解析

四川高一高中历史月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有学者认为,西周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由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它在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的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的复制。
该观点意在强调分封制A.维护了西周王朝的政治统治秩序B.有助于周文化在各地的传播C.使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不利于多元文化格局的形成2.史载: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
从制度建设角度看,这一叙述表明商代A.封邦建国制度并未确立B.宗法制度并不成熟C.嫡长子继承制并未确立D.世袭制度并不严密3.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意识淡漠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4.西周时期天子举行宴会的乐舞规则为八佾(佾为乐舞编队,一佾八人),诸候用六佾,卿大夫用四佾。
春秋后期鲁国卿大夫季孙氏以“八佾舞于庭”。
春秋后期宴会乐舞使用规格的变化反映出A.礼乐文化秩序尚不完善B.贵族等级界限己被打破C.王权势力影响不复存在D.传统政治秩序趋向瓦解5.《春秋左传》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
年钧以德,德钧以卜。
”(无适:没嫡子。
钧:均等)这段记载反映出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D.贤德是宗法制下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6.“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7.秦代九卿之一的少府掌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及官府手工业;而与此相应的唐代六部中的户部掌全国疆土、天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这一变化反映了A.血缘政治的削弱B.中央集权的强化C.政治制度的成熟D.宰相权力被削弱8.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
武则天与理匦信访制度

民批评性“信访”,因此类信访要求对朝政和时事不能诬陷、虚构,要 法审判职能。当御史中丞或侍御史再兼理匦使,拥有办理匦使院转
实事求是,故冠之以“信”。西方申冤匦受理吏民上书申斥性“信访”, 来的信访案件的法定职能时,其监察百官的功能也就大大加重了。
因要求公正、正义,故冠之以“义”。北方通玄匦受理吏民上书检举揭 换言之,理匦信访制度的设置并和谏官制度、御史台监察制度相结
匦使,以谏议大夫、补阙、拾遗一人充使。理匦使则以监察系统的官 文武大臣数百家,地方官吏几千人,唐朝宗室和门阀贵族基本上被
员御史中丞、侍御史选一人充任。
清洗干净,基本上消灭了所有的反抗势力。另外,谏议大夫、补阙、拾
2.办理制度。一是分类管理制度。按东、南、西、北四面以“仁、 遗作为皇帝的秘书,其职能是向皇帝提意见,以及监督其他行政官
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以五品官员的食品标准接待是相当诱 遍于近甸膏腴”。其直接后果就是造成部分农民失去私有土地沦为
人的了,据《唐·六典》载“: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 奴隶,这样一来,底层民众与统治政权之间的矛盾开始尖锐化。二是
肉三分,瓜两颗,盐、豉、葱、姜、葵、韭之属各有差”,这与当时老百姓 通过兼并土地而涌现的一大批普通地主对现状不满,尤其是对贵族
女皇帝。690 年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
而设“匦函”,则是武则天对唐代信访制度的创新与发展。由于
都洛阳。她在任期间,励精图治,尤其采纳鱼保宗置铜匦的建议,建 登闻鼓和肺石均有金吾卫防守,百姓畏而不敢进前。武则天尽管在
立理匦“信访”制度,受理吏民上书,在贞观之治的基础上,把唐王朝 垂拱元年二月下诏书“:朝堂所置登闻鼓及肺石,不须防守,有挝鼓
武则天男宠来源的四大非常管道

武则天男宠来源的四大非常管道核心提示:武则天男宠来源的四大非常管道有人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业,留非常之名”这句话来形容武则天,细细一品感到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彠的次女,十四岁时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娘,人称武媚娘。
有人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业,留非常之名”这句话来形容武则天,细细一品感到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不要说她如何玩转唐太宗和唐高宗父子两代帝王的非常之路,也不要说她怎样力排众议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女皇的非常之功,仅说她称帝后为排遣寂寞而获取男宠的那些管道就足够让人领略到一个非常女人的非常魅力了。
武则天为唐朝开国功臣武士彠的次女,十四岁时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并赐名媚娘,人称武媚娘。
唐太宗死后,武则天按惯例入感业寺为尼。
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复召武则天入宫册封为昭仪,进号宸妃,与王皇后、萧淑妃相互争宠于后宫。
此时年仅二十六岁的武则天,善谋心计,心狠手辣,兼涉文史,富有才气,让王皇后、萧淑妃望尘莫及。
不久,武则天生下长女。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则天的长女出生后才一月之际,王皇后来看过她的女儿之后,她就把女儿给闷死了,也就是“扼而杀之”。
唐高宗盛怒之下,把王皇后贬为庶人。
永徽六年,即公元655年,唐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
上元元年,即公元674年,武则天与高宗并称“天皇”“天后”。
弘道元年,即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称制后改名曌。
不久,武则天先废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自登帝位,改国号为周,定东都洛阳为神都,史称“武周”,上尊号“圣神皇帝”。
人们说到皇帝,常常会首先想到“三宫六院”、“佳丽三千”。
虽然,身为一代女皇的武则天没有“三宫六院”、“美男三千”,但是,她的后宫还是养了很多男宠的。
这些男宠的性质与男性皇帝后宫美女一样,就是供武则天享乐用的漂亮男人。
其中武则天较为宠幸的有薛怀义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以及沈南谬、柳良宾等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则天设中国最早意见箱
当今几乎每个机关事业单位门口都挂有意见箱或举报箱,在沟通民意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古代,女皇武则天为了广开言路,设立了中国最早的意见箱。
<设匦分类接收意见>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死,武则天以皇太后身份临朝,进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之一是由朝廷设置铜匦(音轨,匣子),臣民意见皆可写成书面材料,投入匦中,这便是中国最早的意见箱。
为了及时阅读、处理意见,武则天还设匦使院,任命知匦史。
《资治通鉴.唐纪》记述了匦的使用方法:其东曰“延恩”,献赋颂、求仕进者投之;南曰“招谏”,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曰“申冤”,有冤抑者投之;北曰“通玄”,言天象灾变及军机秘技者投之。
由于设置了匦,武则天从此“人间善恶事多所知悉”。
<意见箱成告密工具>
匦很快成为了告密工具,“四方告密者蜂起”。
原因首先是武则天对告密者不予追究,“所言或称旨,则不次除官,无实者不问”。
其次,武则天还奖励告密者,“有告密者,臣下不得问,皆给驿马,供五品食”,五品食的标准为“每日细米二升,面二升三合,酒一升半,羊肉三分,瓜两颗……”即使造谣诬陷也不会被追究,还有五品食吃,那么告密何乐而不为呢?
在这种情况下,“朝士人人自危,相见莫敢交言,道路以目”,许多正直之士都因匦而遭迫害。
这也许正是武则天清除异己的一种手段。
<匦发明人作茧自缚>
在因匦得祸的人中,最有讽刺意味的,莫过于匦的发明人鱼保家。
鱼保家一手设计和铸造了匦,博得了武则天的欢心,不仅得到很多赏赐,还破格加官晋爵,一时颇为风光。
然而就是在匦中,他被人控告“为徐敬业做兵器,杀伤官军甚众”,武则天阅后大怒,立刻下令将他逮捕,查实后予以处斩。
无论是为了接收民意,还是为了清除拥戴李唐的异己,匦都可称为武则天统治中最有“民主意识”的闪光点。
但武则天没有将匦坚持下去,重陷闭目塞听的泥潭,她构筑的大周王朝也随着她驾崩而告终结。
(中国广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