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活跃的学术思想
七年级历史上册 5.21 活跃的学术思想一课一练 川教版-川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试题

活跃的学术思想一、选择题1.右图为杏坛,位于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前。
相传,孔子在此曾聚众讲学。
孔子生活于( )A.夏朝时期B.商朝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解析】选C。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2.(2014·黔西南中考)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别能力。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和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3.(2015·重庆质检)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A.道家B.儒家C.法家D.墨家【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的学说,故选B。
4.(2015·淮南质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D.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辨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信息“均衡教育”。
可判断与孔子的教育成就有关。
通过分析可知,A、B属于孔子政治思想,C是学生的学习方法,故选D。
5.孔子曾谈论他的弟子们:子张狡黠,曾子迟钝,高柴愚直,而仲由、季路则改不掉粗鄙的毛病。
为此,他在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法是( )A.有教无类B.因材施教C.填鸭式教学D.循循善诱的说教【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孔子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使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发挥。
6.“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
”“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创立私学,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D.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解析】选D。
七年级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含着丰富的思想传承。
05 结论
CHAPTER
历史意义
思想启蒙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启蒙的标志,各种学派的出现激发了人们对于思想、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 为后世思想家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借鉴。
社会变革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趋势,各种学派的主张为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推动了社会政治、经 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对世界的影响
百家争鸣的思想成果对东亚和世界文 明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如儒家的仁爱 思想、道家的无为而治等理念被广泛 传播和应用。
03 百家争鸣
CHAPTER
儒家思想
01
创始人
孔子
02
03
04
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主张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尊重 和谦逊,提倡道德伦理和自我
修养。
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重 要地位,对东亚文化有深远影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社会动荡不安。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人们开始对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念产生怀疑和 反思,新的思想和文化开始萌芽和发展。
到了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更加 激烈,为了在争霸中取得优势,各国 纷纷进行变法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基础
01
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促进了农 业生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手 工业和商业的繁荣。
有重要的作用。
学术研究
百家争鸣作为历史上的重要学术 事件,对于历史学、哲学、文学 等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 值,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
步。
谢谢
THANKS
02
城市开始兴起,商业贸易逐渐活 跃,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七年级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h
17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h
18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春秋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线索三:主张“有教无类”
答案:孔子
h
19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 的著名思想学论著
儒家 孟子 《孟子》 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 庄子 《庄子》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法治”,中央集 权
h
23
连一连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民贵君轻 道法自然 兼爱,非攻 因材施教
h
24
选一选
提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 武不能屈”这一思想的是( )B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墨子
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方法: 温故而知新
h
8
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 贡献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一天,子路请教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 不是马上就去做?”孔子回答说:“你有父亲、哥哥在,应当 让他们先做” 又一天,冉有问孔子,“听见了应当做的事,是不是马上 就去做?”孔子回答说:“对,应当马上就去做。” 学生们觉得奇怪,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老师回答得不一 样呢?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 是退退缩缩,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欢胜过别 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h
1
h
2
孔子——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仁” 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 互相谦让,和睦相处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七年级历史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

以“礼”治国 无为而治 法治
你觉得他们会怎么来解决
晚自修有同学讲话的问题呢?
儒家
道家
法家
孟子
庄子
韩非子
首先,有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正所谓“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所以必须拟定班级的班规,并让学生们严格遵 守。赏罚分明,尤其是违反班规者,应重重地罚,狠狠地罚, 才能让大家一齐重视班规,遵守班规。 法家思想 当然,只懂得利用法纪是不行的。我们不能学秦始皇的残 暴,更应重在人心。所以给学生们灌输良好的思想教育也是 必要的。利用课余时间给同学们讲讲这方面的座谈会,教育 大家。用这种仁慈的方法,也挺见效的啊! 儒家思想 如果碰上了只犯一点儿小错的同学,既犯不上处分,但也 不能置之不理,那就找他谈一次心,让他多学习学习周围 的同学们。自我发觉错误、自我改正。这样,既不伤害同 学自尊心,也有利班风建设。 道家思想
《论语》
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 ,姓李,名耳,又 称老聃,春秋末期人,道家 学派的创始人。 老子具有朴素的 辩证思想,认为各种 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 两个对立面,对立双 方可以互相转化。其 学说记录在《道德经》 一书里。
老子
百 家 争 鸣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原因:
线索一: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 线索二: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线索三:认为“民贵君轻” 答案:孟子
根据老师提供的线索,利用排除法猜出答案:
线索一:这是一部春秋战国时期 的著名思想学论著 线索二:书中记录的言论非本 人亲自编著 线索三:书中记录了儒家思想 答案:《论语》
怎样才能做到“仁”呢?
惠
敏
信 宽 恭
2、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 好的学习方法。
初一上册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年级、课题:历史科,七年级,北师版社七年级上册《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3、课时数:1课时4、学情分析与课前准备: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已学过有关孔子办学的内容,对孔子已有初步的了解。
但刚上初中的学生对历史的了解还是较少,一般仅从电影电视上有粗略的认识,所以在很多学生心中历史课是是很沉闷的,而古代史就更加了。
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不能简单地讲解那些索然无味的年代、事件、人物了。
而应该借助现在的科技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创设直观的、新颖的、活动性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从而主动积极去学习,更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在历史教学中学生从被动痛苦接受到主动快乐学习方式的转变。
本课课前准备有关历史事件的影片或录像、图片,后人表达思想的多媒体资料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及他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派别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结合以前所学知识分析出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进行探究式学习。
3、情感与态度通过对儒、法、道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
4、行为与习惯体验历史,在体验中进行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等行为习惯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节课隶属北师版社七年级上册第10课,属于思想领域知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特殊时期,经济与政治大变革,学术思想空前自由、活跃。
这一时期的孔子与诸子百家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在我国、乃至世界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文化。
本课重点:了解孔子和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本课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分清各派的政治主张。
四、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通过看图片、视频、结合实际生活打比方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历史,走近历史,产生共鸣。
活跃的学术思想

活跃的学术思想教学目标:一、识记与理解1、记住孔子的名和字、生活时代及集中记录孔子言论的书,记住战国时期儒、道、墨、法四大学派的代表人物,适当诵读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名言名句。
2、理解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1、学习从历史人物的言论中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其思想的方法。
2、学习评价思想家的方法,着重提高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崇敬孔子等文化名人的情感,正确对待祖国优秀文化遗产;2、通过认识孔子等文化名人及其成就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1、孔子及其对中国古代教育的贡献。
2、“百家争鸣“的含义及其代表思想家。
二、难点1、孔子的政治思想2、战国各学派的基本观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用孔子学院导入)师:同学们,孔子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物?为什么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我们都还如此崇敬他呢?他有哪些成就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内容的学习。
全班齐读课题——《活跃的学术思想》。
二、自主学习,铭记历史师:请同学们,结合预习细读文本,在文本中勾画出你对荧幕上问题的理解,并小组交流你们的理解,一会儿请每组的代表起来回答。
1、孔子,个人简介、创立学派、记录他言论的著作。
2、孔子在思想和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
3、如何理解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是什么?4、结合书本知识,完成下列图表。
三、合作探究,解析历史过渡:早就听说江南中学的学生学习能力非常之强,今天一见,果然名不虚传。
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沿着历史的足迹去合作探究当时的历史。
出示问题:1、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
你怎样理解“伟大”?为什么说他是“伟大”的?()提示:结合孔子所处社会时期(奴隶制时期)、距今的年限(2000多年)、所处社会背景及其家庭背景。
2、结合实际,你能发现在我们当今社会有哪些方面体现了孔子伟大的思想及教育观?提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国与国等。
初中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 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鸣》PPT课件 (6)

孙膑
西汉竹简《孙膑兵法》 山东临沂市银雀山出土
战国中期齐国人,孙武的后代,著名军事家,
曾创下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围魏救赵”的光辉战
例。著有《孙膑兵法》。
学派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兵家
战国时期主要学派简表
代表人物
国别
著作
孟轲
邹国
《孟子》
荀况
赵国
《荀子》
庄周
宋国
《庄子》
墨翟
鲁国
《墨子》
韩非 孙膑
韩国 齐国
《孟子》书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治于人者食(饲)人,治人者食 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孟子·滕文公上》
荀子
《荀子》书影
荀况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百姓以法律
来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
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学”。
《墨子》书影 《墨子》是研究墨翟思想的最重要资料,现存53篇,
大部分是弟子或再传弟子对墨翟言论的记述。
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 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 语之节用、节葬;国家喜音湛湎,则语之非 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 鬼;国家务夺侵凌,则语之兼爱、非攻。故 曰:择务而从事焉。
教育成就:创办私学,广收门徒,著名的有 72人,被称为“孔门七十二贤”。
先师孔子行教像 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思想家孔子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十课知识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第十课知识学习七年级历史课本知识,是午餐,是让人享受的。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知识,大家快来跟小编一起欣赏吧。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知识:第10课思想的活跃与百家争呜一、孔子1、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主要思想是“仁”和“礼”两部分。
2、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创办私学,鼓励学生要独立思考,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论语》二、百家争呜1、百家争呜:社会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呜的局面。
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为“诸子百家”。
2、掌握各学派名称(墨家、儒家、道家、法家)及其代表人物。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知识(一)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废分封,立郡县(政治方面)1、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2、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郡的长官称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
二、车同轨,书同文(经济方面)1、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2、秦始皇规定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
3、秦始皇规定以秦国货币圆形方孔钱为标准货币。
三、御匈奴,筑长城(军事方面)1、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
(秦长城是在燕、赵、秦三国长城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
)四、焚书坑儒(思想方面)1、秦始皇采取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七年级上册历史课本知识(二)先进的科学技术一、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1、造纸术发明以前,通常用竹木简和帛做书写材料。
2、西汉前期,人们发明了造纸术。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3、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改进的纸被称为“蔡侯纸”。
4、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二、“医圣”张仲景和“神医”华佗1、张仲景是东汉时期杰出的医学家。
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2、华佗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并成功施行了开腹手术,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 1】以下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出现
的,体现了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理念的一项是(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无为而治” B.“仁政” D.主张把对外反对大国侵略小国的战争,对内互助互
初期 爱,举用贤才等,作为国家的基本政策 战国 时期 应大大加强国君的权力,用法律统治人民
法家
韩非
兵家
孙武
春秋 提出了“避实击虚”“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知彼
晚期 知己,百战不殆”
【注意】 1.关于战争:墨翟(也称墨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孟子则不加
)
【解析】此题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能力。题干 中“反对战争、倡导和平”是解题关键。由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孙武的思想,讲的是战争策略。B 项是孟子的思想,讲的 是统治者的统治方式。C 项是庄子的思想,讲的是“顺其自然”
地治理国家。D 项是墨子的主张,他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
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战争,支持正义的战争。 【答案】D
第 21 课 活跃的学术思想
春秋时期 仁 儒家思想 春秋
诸子百家 仁政 唯物主义
重点提示 列表比较诸子百家的思想
派别 代表人 生活 物 年代 思想观点及地位 (1)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反对社会变革 孔子 春秋 (2)教育思想:办私学;编订《诗》《书》和《春秋》等
晚期 作为教材;主张启发式教育和因材施教
象、符合社会发展的思想理论。由于士人成分复杂、立场不同,因
此形成了各自的理论。而当时大国争霸,那些有着宏图大略的国君 侯王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也千方百计地招揽人才,这就为士 人发挥其聪明才智提供了机遇。
4.自孔子创办私学以来,私人办学兴起,为各派学说的传
播提供了阵地,也培养了大批人才。 【注意】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因素 是社会大变革。 【典例 2】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 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难点提示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
1.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迅速,冲击了传统的社会秩序。 2.战国时期,新旧制度交替,奴隶社会逐渐瓦解,封建社会
逐渐形成。同时出现了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因此整个社会处于
大动荡、大变革的状态。 3.一批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面对时代 的大变革,他们进一步地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能够解释社会现
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主张,互相展开争论,就出现了“百
家争鸣”的局面。据此排除叙述正确的 A、B、D 三项。
【答案】C
(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战国 (1)提出“仁政”思想 时期 (2)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战国 时期
儒家
孟轲
(1)主张以“礼”和“法”结合治国
(2)认为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 (3)我国古代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荀况
续表
道家 庄周 战国 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即“无为而治”,认为最 时期 好的选择是重新回到原始时代
A.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B.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冲击
C.官学非常兴盛,培养了大批人才 D.有文化知识的士人被一些国君重用并进行改革
【解析】此题为否定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逆向思维能 力和对知识的综合理解分析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
化,反映到思想领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立场、不同角度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