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免疫标记技术

合集下载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

荧光染料的选择与特性
01
02
03
04
荧光染料种类
常见的荧光染料包括异荧光染料特性
不同的荧光染料具有不同的激 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可选择适 用于不同检测需求的染料。
荧光染料标记方式
荧光染料稳定性
荧光染料可以通过化学键合、 生物素-亲和素系统等方式与抗 体或抗原结合。
反应条件控制
为了确保抗原-抗体反应的顺利进行,需要控制适宜的反应条件, 如温度、pH值和离子强度等。这些条件会影响抗原和抗体的活性 以及它们之间的结合能力。
荧光染料的标记与染色
选择合适的荧光染料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具有特定波长的荧光染料,以便在检测时能够产生明显的荧 光信号。荧光染料应具有高灵敏度、低背景干扰和稳定性好的特点。
标记抗原或抗体
将荧光染料与抗原或抗体结合,形成带有荧光的标记物。标记的过程可以通过 化学方法或生物技术实现,确保荧光染料与抗原或抗体牢固结合。
结果观察与数据分析
荧光显微镜观察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荧光信号,可以定性或定量分析样本中 的抗原含量。观察时需注意控制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以获得最佳的荧光信号。
数据分析
利用相关软件对荧光信号进行定量分析,通过测量荧光强度、荧光分布和荧光色 彩等信息,计算抗原浓度或细胞数量等指标。数据分析有助于提高实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04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的优缺点
优点
高灵敏度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能够检测到低浓度的抗原或抗 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特异性高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通常采用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 ,能够针对特定的目标进行检测,具有较高的特 异性。
流式细胞术
利用荧光免疫标记技术对细胞 表面抗原进行标记,通过流式 细胞仪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 对细胞进行分群、计数和功能 研究。

免疫荧光法(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荧光法(免疫细胞化学)

免疫荧光法(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法(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荧光法,也称为免疫细胞化学,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定位特定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的分布的技术。

该方法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通过显微镜观察荧光信号的发射来确定其位置。

本文将介绍免疫荧光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步骤和应用领域。

一、基本原理免疫荧光法依赖于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在免疫细胞化学中,荧光标记的抗体与靶分子结合后,可以通过激发荧光,从而使得靶分子在细胞或组织中可见。

这种荧光标记可以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结合实现。

直接结合法是将荧光染料直接与抗体结合,制备成荧光标记的抗体。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适合用于单一标记物的检测,但可能导致染色反应无法控制甚至给靶分子造成损伤。

间接结合法则是利用第二抗体与一抗体结合,然后再将第二抗体与荧光标记结合。

这种方法可以使用多个不同的抗体,并能将多个目标同时检测,具有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

但是,操作过程相对繁琐,需要较长时间。

二、实验步骤1. 样本制备:取得所需检测的细胞或组织样本,处理好固定和预处理的步骤。

例如,细胞需经过固定、渗透、洗涤等操作,组织则需进行切片和脱水等步骤。

预处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抗体的结合效率和信号强度。

2. 抗体染色:将标记了荧光的一抗体或一抗体与标记物结合的复合物加到预处理好的样本上,充分孵育,以实现抗原和抗体结合。

3. 清洗:将标本进行适当的冲洗,使未结合的抗体、标记物等被去除。

4. 结果观察:将标本放置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源激发和发射荧光信号。

5. 形态学观察:根据样本的特点、形态学特征及标记染色的荧光信号,判断目标分子的定位和表达情况。

三、应用领域免疫荧光法在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以下是其主要应用领域的一些例子:1. 免疫细胞凝集试验:用于检测抗原与抗体间的反应,如血型鉴定等。

2. 免疫组织化学:通过检测和定位特定分子在组织中的分布,来研究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如肿瘤标记物的检测等。

免疫荧光的技术介绍

免疫荧光的技术介绍

免疫荧光的技术介绍免疫荧光技术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荧光标记技术,常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中的细胞、组织以及溶液等样本的分析和检测。

以下是关于免疫荧光技术的详细介绍:1.技术原理免疫荧光技术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将荧光标记物与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样本中特定抗原的精确检测。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性,使得免疫荧光技术成为一种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分析方法。

2.常用样本类型免疫荧光技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样本,包括细胞、组织、溶液等。

其中,细胞样本可以是单细胞悬液、细胞培养物或组织切片等;组织样本可以是病理切片、器官组织等;溶液样本则可以是血清、尿液、脑脊液等体液成分。

在制备样本时,需要保持样本的稳定性和活性,以便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

3.标记方法免疫荧光技术的标记方法主要包括荧光素、生物素、抗生物素等。

其中,荧光素是最常用的标记物之一,其具有高荧光量子产率、良好的光稳定性以及优良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

生物素和抗生物素则是一对亲和素和抗亲和素的标记物,可以用于放大免疫反应的信号,提高检测的灵敏度。

此外,标记过程中的关键控制参数包括抗体浓度、孵育时间、温度和pH值等,需要根据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和调整。

4.荧光显微镜观察在进行免疫荧光实验时,需要使用荧光显微镜对样本进行观察和拍照。

荧光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激发光源、滤光片、目镜和物镜等部分。

在观察时,需要选择适当的激发光源和滤光片,以最大程度地激发荧光信号并抑制背景噪声。

同时,需要调节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以便清晰地观察到样本中的荧光信号。

拍照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曝光时间和增益,以便真实地记录样本中的荧光信号。

5.数据分析与解释对于观察到的荧光信号,可以使用相关的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这些软件通常具备多种图像处理功能,如背景噪声的去除、信号强度的测量、目标区域的识别等。

结合文献资料,可以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深入探讨,从而得出有关样本中抗原分布和含量的有价值的信息。

免疫标记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标记技术实验报告

免疫标记技术实验报告前言在生命科学研究中,免疫标记技术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实验技术。

它利用特异性抗体或结合蛋白,标记或定位待检测分子,实现对生物体内各种生物分子的检测和研究。

本实验报告以免疫荧光标记技术为例,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免疫标记技术的实验方法和应用。

实验原理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是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目标分子,从而对目标分子进行检测和定位。

本实验中,我们通过荧光标记的抗体识别和结合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实现对目标细胞的检测和定位。

实验中所使用的抗体标记方式是间接标记法,即将特异性初级抗体与荧光标记的二级抗体结合,从而实现对目标细胞的检测。

实验步骤1.细胞培养和处理将细胞培养于无菌培养皿中,细胞密度约为80%时,加入刺激剂并继续培养。

处理时间和刺激剂的浓度需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和要求进行调整。

2.制备抗体溶液将荧光标记的抗体或间接标记法所需要的初级抗体和二级抗体制备至适当浓度。

常用抗体浓度范围为1:100-1:500。

3.活细胞荧光标记用1倍PBS将培养皿中的细胞洗涤3次,去除细胞培养基和死细胞。

随后,向细胞中加入刚才制备好的荧光标记的抗体,并在室温下旋转轻轻混合15分钟。

4.洗涤和染色用1倍PBS将细胞混合物洗涤2次,并用1倍PBS悬浮细胞混合物。

接着,用50%甘油液将混合物微量涂于载玻片上,用甘油溶液瞬时固定细胞,形成细胞染色。

5.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载玻片中的细胞荧光信号,并拍摄显微镜图像。

可以通过比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细胞标记和没有标记的对照组,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分析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本实验以细胞膜表面受体为例,介绍了该技术的实验步骤和原理。

通过观察显微镜下的荧光图像,可以发现被荧光标记的细胞荧光信号比未被标记的细胞荧光信号强烈许多,从而实现了对目标细胞的检测和定位。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标记技术中所使用的荧光标记物在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光漂白和光淬灭的现象,从而降低检测信号的强度和可靠性。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原理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原理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原理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基于抗体与特定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并利用荧光染料标记抗体来实现对特定分子的检测和定位。

该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空间分辨率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细胞学、病理学、免疫学等领域。

该技术的实现分为两个步骤:首先是抗体的制备,包括抗原的筛选、抗体的克隆和纯化等;其次是荧光标记抗体的制备,包括荧光染料的选择、标记反应的条件优化等。

在使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进行实验时,通常需要先对样品进行特定的处理,例如细胞固定、抗原检测和荧光染色等。

然后,将标记好的荧光抗体加入样品中,让其与目标分子结合,形成荧光标记的复合物。

最后,通过荧光显微镜等设备观察标记复合物的位置、数量和形态等信息。

总的来说,免疫荧光标记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为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疾病发生机制等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1 -。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简介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简介

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t technique)简介1、荧光免疫测定技术的概念将试剂抗原或试剂抗体用荧光素进行标记,试剂与标本中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反应后,测定复合物中的荧光素,这种免疫技术,称为免疫荧光素技术。

2、技术分类(1)荧光抗体技术(荧光显微镜技术):抗原抗体反应后,利用荧光显微镜判定结果的检测方法。

(2)免疫荧光测定技术:抗原抗体反应后,利用特殊仪器测定荧光强度而推算被测物浓度的检测方法。

3、荧光的产生物质吸收外界能量而进入激发状态,在恢复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即发光,这种光称为荧光。

这种物质,称为荧光素。

由光激发所引起的荧光,为光致荧光------荧光免疫技术;由化学反应所引起的荧光,为化学荧光------化学发光技术。

4、荧光素的荧光特性(1)停止供能,荧光现象随即终止。

(2)对光的吸收和荧光的发射具高度选择性。

入射光波长<发射光波长。

(3)荧光效率: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荧光效率=---------------------------吸收光的光量子数(4)荧光猝灭现象:荧光素的辐射能力减弱。

5、常见荧光素及其特性(1)FITC:黄色结晶粉末,吸收光490~495nm,发射光520~530nm,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2)RB200:橘红色粉末, 吸收光570nm,发射光595~600nm,橘红色荧光。

(3)TRITC:紫红色粉末,吸收光550nm,发射光620nm,橙红色荧光。

(4)镧系:Eu3+、Tb3+等。

(5)PE:吸收光490~560nm,发射光595nm,红色荧光。

(6)其它:酶作用后产生荧光物质,具体如下表:酶底物产物激发光发射光B-G MUG MU 360 450AP MUP MU 360 450HRP HPA 二聚体 317 4146、合适荧光素的选择(1)具有与蛋白质形成共价键的化学基团。

荧光素-N=C +NH-蛋白质荧光素-N-C-N-蛋白质‖ ���颉���S H H S H(2)荧光效率高,标记后下降不明显。

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

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免疫荧光技术的几种实验方法及其分类1、免疫标记法及其分类1)荧光免疫法:原理是应用一对单克隆抗体的夹心法。

底物用磷酸-4-甲基伞形酮,检测产物发出的荧光,荧光强度与Mb浓度呈正比,可在8min内得出结果。

结果以Mb每小时释放的速率表示(△Mb)表示。

该法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具有快速、敏感、准确的特点。

以双抗夹心法为例,首先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

除去未结合抗体,然后加受检标本,使其中的蛋白抗原与固相抗体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洗涤除去未结合物,接着加入荧光标记的抗体,使之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抗体—抗原—抗体复合物。

最后根据荧光强度,即可对蛋白抗原进行定量。

传统的荧光免疫法受本底荧光的干扰较大,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法是以具有特长寿命的稀土金属如铕,作为标记物,加入正常液后激发测定,能有效去除短寿命本底荧光的干扰。

2)放射免疫法放射免疫法是以过量的未标记抗原与放射性物质标记的抗原,竞争性地与抗体结合,形成有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无放射性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并有过剩的标记抗原与未标记的抗原。

然后通过离心沉淀等方法,将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游离抗原分离,分别测定其放射性强度与标准曲线比较,即可对未标记的待测抗原进行定量。

RIA法测定血清蛋白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准确定量到ng/ml水平。

但早期的方法操作麻烦,耗时长,且有放射性污染。

近年来,随着单克隆抗体的应用,RIA的灵敏度又有了较大提高,且操作大为简化,并已有商品试剂盒供应,使用方便。

3)酶联免疫法(ELISA)ELISA法有竞争法和夹心法两种。

竞争法是基于标准或血清Mb和微孑L 板上包被的Mb竞争性地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的原理而建立,该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0μg/L,线性范围达1 000ug/L。

夹心ELISA法与EIA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92)。

ELISA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度好,操作简单,适用于多份标本的检测,不需特殊仪器设备等优点,易于推广普及。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

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免疫标记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和分析生物分子的方法,其中利用特定的抗体或其他免疫物质标记目标分子,从而使这些分子能够被观察和测量。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免疫标记技术:1.免疫荧光技术(Immunofluorescence):在这种技术中,用于检测目标分子的抗体被标记上荧光染料。

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样本,可以定位和定量目标分子的位置和数量。

2.免疫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这是一种广泛用于检测抗体或抗原的技术。

ELISA 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与目标分子结合,然后通过酶的底物反应来产生可测量的信号。

3.免疫印迹技术(Western Blot):Western Blot用于检测蛋白质。

蛋白质被电泳分离,然后通过免疫印迹将其转移到膜上。

接着使用特定抗体标记的酶或荧光物质来检测目标蛋白质。

4.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IHC):IHC用于在组织切片中检测特定抗原的存在。

切片上的抗原与标记有酶、荧光染料或其他标记的抗体结合,通过显微镜观察抗原的分布。

5.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Cytometry):该技术通过激光照射细胞,测量细胞表面或内部的荧光标记物,以分析细胞的类型、状态和功能。

6.蛋白质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将样品中的蛋白质离子化,并通过质谱仪测量质量。

免疫质谱结合了免疫标记和质谱技术,可用于检测和鉴定蛋白质。

7.免疫电镜技术(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样本,通过标记的抗体来可视化细胞或亚细胞结构中的特定蛋白质。

8.免疫磁珠技术(Immunomagnetic Bead Assay):使用带有磁珠的抗体,通过磁场将目标分子分离出来。

常用于细胞分离和分析。

这些免疫标记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可以用于检测和定量各种生物分子,如蛋白质、抗体、核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析法:
适用于标记样品量少、蛋白含量低的抗体溶液,此法标记抗体比较 均匀,非特异性染色也比较少。
【主要试剂与器材】 1.器材 (1)铁立架、蝴蝶夹、层析柱、洗脱瓶、搅拌器、磁棒、
紫外分光光度计 (2)烧杯、试管、滴管、吸管、洗耳球、pH试纸、黑纸 2.试剂 (1)抗体 (2)异硫氰基荧光黄(FITC) (3)葡聚糖凝胶(Sephadex G-25) (4)pH9.5,0. 5M 碳酸缓冲液 (5)pH7.0,0.005M 磷酸缓冲液
免疫标记技术的应用 标记物与抗原、抗体的连接技术; 标记后的抗原、抗体进行特异性检测的实验设计原理 以及相应的检测仪器的使用方法。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是将已知的抗体或抗原分子标记上荧光素,当与其相对应 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时,在形成的复合物上就带有一定量 的荧光素,在荧光显微镜下就可以看见发出荧光的抗原抗 体结合部位,检测出抗原或抗体。
荧光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immunolabelling technic)
是指用一些易测定的、具有高度敏感性的标记物质:荧光素、放射 性核素、酶、胶体金、生物素、铁蛋白及化学(或生物)发光剂等作为 追踪物,标记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分子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通过这些标记物的增强放大效应来显示反应系统中抗原、抗体的性 质与含量。并借助于荧光显微镜、射线测量仪、酶标检测仪、电子显微 镜和发光免疫测定仪等精密仪器对试验结果直接镜检观察或进行自动化 测定。
免疫荧光技术- 基本原理
免疫荧光技术是将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与显微 示踪的精确性相结合。
以荧光素作为标记物,与已知的抗体(或抗原)结合、但不 影响其免疫学特性。然后将荧光素标记的抗体作为标准试 剂,用于检测和鉴定未知的抗原。
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呈现特异荧光的抗原抗体 复合物及其存在部位。
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
外观:为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或酒精等溶剂。 分子式:C21H11NO5S 分子量为 389.4 纯度:≥95% (HPLC)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490-495nm,最大发射光波长520-530nm,呈现明亮的黄绿 色荧光, 有两种同分异结构,其中异构体Ⅰ型在效率、稳定性、与蛋白质结合能力等
其反应式如下:
FITC-N=C=S + N-H2-蛋白质 → FITC-NS-C-N-H2-蛋白质
FITC标记方法: 搅拌法:
适用于标记体积较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抗体溶液。优点是标记时 间短、荧光试剂用量少,但此法所受影响因素较多,若操作不当会 引起较强的非特异性荧光染色出现。 直接标记法 间接标记法 改良法
绿色荧光出现在洗脱液时,用第二支试管收集全部黄绿色荧光溶液,待黄色荧光溶 液在流出层析柱口时,换用第三支试管收集,直至流出液黄色消失,则停止收集。
【结果判断】
▪ 记录收集管的OD495读数与OD280读数,
根据公式: 2.87×OD495
F / P = —————————— OD280-0.35×OD495
直方图分析:对细胞的某一个 单参数进行统计分析 横坐标为荧光或散射光强度 纵坐标为细胞数
荧光显微镜台式机---FACSCalibur
双激光--488nm
635nm 四荧光参 数 分选、浓 缩系统
大型机---FACSVantage SE
多激光多
波长八荧光 参数高速分 选单细胞点 对点分选
方面都更好,在冷暗干燥处可保存多年,是应用最广泛的荧光素。
主要优点:
①人眼对黄绿色较为敏感,
②通常切片标本中的绿色荧光少于红色。
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
四甲基异硫氰酸罗丹明(TRITC)
最大吸引光波长为55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620nm 呈橙红色荧光 与FITC的翠绿色荧光对比鲜明,可配合用于双重标记或对比染色 其异硫氰基可与蛋白质结合,但荧光效率较低
荧光
荧光寿命---荧光物质被瞬时光脉冲激发后产生的荧光衰 减到一定程度所用时间。
荧光淬灭---荧光物质的荧光辐射能力在受到激发光较长 时间的照射后发生的减弱现象。
淬灭剂---苯胺、硝基苯、酚等 荧光(标记)物质的保存
用于标记的抗体: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 作为标记的荧光素应符合以下要求: 应具有能迅速而稳定地与蛋白质分子形成共价健的化学基团,与蛋白质结 合后不易解离,而未结合的色素及其降解产物易于清除。 荧光效率高,与蛋白质结合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荧光效率。 有强的荧光效应,即使标记后也不出现非特异染色荧光色泽,与背景组织 的色泽对比鲜明。容易与自发荧光及其他荧光相区别(如双重标记时) 与蛋白质结合后不影响蛋白质原有的生化与免疫性质。 尽可能少褪色 标记方法简单、安全无毒。 与蛋白质的结合物稳定,易于保存 有良好的水溶性,溶解后不与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纯净,可用标准试剂检验。
抗体工作浓度 抗体工作浓度的确定方法类似ELISA间接法中酶标抗 体的滴定。将荧光抗体自1:4~1:256倍比稀释,对 切片标本作荧光抗体染色。以能清晰显示特异荧光、 且非特异染色弱的最高稀释度为荧光抗体工作浓度。
荧光抗体的保存 应注意防止抗体失活和防止荧光猝灭。最好小量分装, -20℃冻存,这样就可放置3~4年。在4℃中一般也 可存放1~2年。
反应液中荧光试剂和免疫球蛋白的比例: 抗体蛋白含量低,标记
慢,以每毫升含20-25mg蛋白为宜。
【注意事项】
严格掌握整个反应体系中的抗体蛋白含量,可提高标记效率。 装柱及上样操作参照实验一。 最后洗脱时应注意掌握洗脱速度及每管收集量。
荧光显微镜
光源:高压汞灯、氙灯、 卤素灯
1 滤板:隔热滤板、激光 滤板(UG、BG)、吸 收滤板(OG、GG)
四乙基罗丹明(rhodamine,RIB200)
橘红色粉末 不溶于水,易溶于酒精和丙酮 性质稳定,可长期保存 最大吸收光波长为570nm,最大发射光波长为595-600nm 呈橘红色荧光
荧光FITC+RB200标记
荧光素FITC标记抗体
当FITC在碱性溶液中与抗体蛋白反应时,主要是蛋白质上赖氨酸的r 氨基与荧光素的硫碳胺键结合,形成FITC-蛋白质结合物,即荧光抗 体或荧光结合物。一个IgG分子中有86个赖氨酸残基,一般最多能结 合15~20个,一个IgG分子可结合2~8个分子的FITC,
可以在细胞、亚细胞、超微结构及分子水平上对抗原、抗体反应进 行定性和定位研究;或应用各种液相和固相免疫分析方法对体液中的半 抗原、抗原进行定性和定量测定。
具有高度敏感性、特异性、快速性。
免疫标记技术主要分为: 免疫荧光技术: 放射免疫测定:自动化仪器价格昂贵、所用试剂半衰期 短、危及人体健康 酶免疫技术:敏感、快速、简便、应用范围广、不需特 殊设备
荧光
荧光是指一个分子或原子吸收了给予的能量后,即刻引 起发光;停止能量供给,发光亦瞬即停止。荧光素是一 种可吸收激发光的光便能产生荧光,并能作为染料使用 的有机化合物,亦称荧光色素。
发生原理:基态 激发态
产生特点:激发---即刻产生 停止激发---瞬间消失
种类:光致荧光,化学荧光,X线荧光,阴极射线荧光
免疫荧光标记技术
始创于20世纪40年代初,1942年Coons等首次报道用异氰酸 荧光素标记抗体,检查小鼠组织切片中的可溶性肺炎球菌 多糖抗原。当时由于异氰酸荧光素标记物的性能较差,未 能推广使用。直至1958年Riggs等合成了性能较为优良的异 硫氰酸荧光黄(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 Marshall等又对荧光抗体标记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使免 疫荧光技术逐渐推广应用。
【影响标记的因素】
温度: 温度低则所需标记时间长,温度高则标记时间短。在0-4 ℃时标
记体需搅拌6-12h,而在7-9 ℃时搅拌4h即可, 20-25℃1-2h,37℃3045min
pH 值: pH低时,标记较慢,pH值偏高(大于10),抗体易变性,pH
值9.0-9.5最为适宜,在弱碱性条件下FITC易溶解,同时免疫球蛋白的羧基 容易暴露,便于两者结合。
2 光路:透射光、落射光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自身抗核抗体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Laser
FALS Sensor
前向角散射光(FSC):反映细胞的大小
Laser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FALS Sensor
90LS Sensor
侧向角散射光(SSC):反映细胞内的颗粒多少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双色直接染色细胞
荧光免疫显微技术
将称好的FITC放在试管中,并用黑纸包好,然后取相当于稀释后抗体蛋白溶液体积 1/10的pH9.5,0. 5M 碳酸缓冲液溶解FITC。
开启搅拌器,将FI于9.5,则用碳酸缓冲液调整pH至9.5,加盖搅拌1小时。
用Sephadex G-25装层析柱,用pH7.0,0.005M 磷酸缓冲液(PB)平衡洗脱。 将上述标记液上Sephadex G-25柱。 用pH7.0,0.005M PB 洗脱,流速控制为1ml/分钟。 用三支试管收集:待黄绿色荧光走至离下端2cm处时,用第一支试管开始收集;当黄
计算F/P值,并对该比值作一简单分析。
荧光抗体的鉴定
效价 抗体效价可以用琼脂双扩散法进行滴定,效价大于1:16者 较为理想。 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 荧光素与蛋白质结合比率(f/p)的测定和计算
f/p值越高,说明抗体分子上结合的荧光素越多,反之则越 少。一般用于固定标本的荧光抗体以f/p=1.5为宜,用于 活细胞染色的以f/p=2.4为宜。
【操作方法】
取已知浓度的抗体蛋白溶液,用pH9.5,0. 5M 碳酸缓冲液稀释至最终浓度为20mg/ml。 置于包黑纸的小烧杯中,并放入磁棒。
称取适量FITC:按FITC(mg)/抗体蛋白(mg)的质量比为1/100,并计算出需要FITC的 量。即:FITC的量(mg)=待标记抗体蛋白总量(mg)×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