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合集下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

自主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其功能自主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重要的调节系统之一,是大脑和身体各器官之间的联络机构。

它包含有两个部分,即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这两个部分的协同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机能和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自主神经系统结构自主神经系统包含两个主要的神经网络——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主要管辖人体的“应激状态”,即躯体的反应性,而副交感神经则是负责人体的“松弛状态”,即人体的平静状态。

两个神经网络之间紧密配合,保持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组织之间的平衡状态。

交感神经系统是一种紧张兴奋的调节系统,主要起到“舞蹈”的作用。

它往往会在人体遇到紧急情况时发生作用,以迅速控制人体的心跳、呼吸、肾上腺素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泌。

交感神经系统由神经节、神经支配细胞和神经节的投射纤维等组成,主要由交感神经节、胸、腰和骶交感神经链、众多的交感神经纤维组成。

副交感神经系统管理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平静状态。

它的神经细胞体和肿母细胞均向目标器官分布,其神经支配可使心脏的跳动变缓,呼吸变深而缓,肠道和泌尿系统的平滑肌舒张等。

副交感神经系统主要由延髓和脊髓灰质马尾神经节、下行纤维和内脏神经节组成,它们常常是不同的部位在同一器官内互相配合,以达到平衡状态。

自主神经与脊髓一起,构成脑神经分布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连接着各个基础脑区以及下丘脑和髓外层的神经元,使得以单独的神经元或同胞神经元为中心的部分组成微型的神经网络,使得脑干和颈部的神经元支配大部分控制人体的功能。

二、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对于身体各个器官间的功能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发挥的作用非常广泛。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调节心跳和呼吸心跳和呼吸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功能之一,对身体生命活动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主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细胞突触来控制心跳和呼吸的功能。

2.控制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通常被认为是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的最重要的变量之一。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系统来达到控制人体生理功能的目的。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PPT课件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PPT课件

.
9
两者和迷走神经
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相对,同 为自主神经,也称植物神经。 迷走神经是12对脑神经的一对。 但是副交感神经有通过迷走神 经传导。对于心脏经常提及交 感和迷走两个相对应。
.
10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①植物性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 和副交感神经
②分布到同一器官上,但功能互 相拮抗,对立统一
• 它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 二者共同分布到同一器官上,但功能互相拮抗,
对立统一 • 前者位于脊柱两侧的链状神经结构;后者位于
头、荐部的一部分神经结构
.
3
式交 图感
神 经 系 统 模
.
4
图副 交 感 神 经 模 式
.
5
植物性神经系统与一般脊神经和脑神经的 主要区别
• 中枢位于脑和脊髓的胸、腰荐段的特定部位 • 传出神经不直接到达效应器,而是在外周的植
自我介绍

班级:10生物技术一班 姓名:李东 学号:1013030115
.
1
学习 目标:
一、知道什么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二、植物性神经系统与一般的脑神经和脊神经的区别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
四、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
2
定义
一、
• 植物性神经系统又称自主神经系统一般是指分 布于内脏和血管的平滑肌、心肌及腺体的运动 神经,支配动物体内脏器官的活动,不受人的 意志支配。
③交感神经兴奋引起心跳加快, 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副交感 神经兴奋引起的效果恰与之相 反
.
11
.
8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 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 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 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 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 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 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 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 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 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 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 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例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例子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协同作用的例子
1.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就像一对默契的伙伴!比如说,当你在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起来,让你的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就像给你注入了无限的活力,准备好去冲锋陷阵;而当你运动完休息时,副交感神经发挥作用,让你的心跳平稳下来、呼吸变缓,好像在温柔地说“放松啦,休息一下吧”。

这不就是它们绝妙的协同作用吗?
2. 你想想看啊,夜晚你准备睡觉的时候,交感神经慢慢退到幕后,副交感神经就登场啦!它就像是一个贴心的守护者,让你的身体放松,肠胃开始蠕动,帮助你更好地消化食物,让你能甜甜地进入梦乡,这难道不是它们配合得天衣无缝吗?
3. 哎呀呀,当你遇到危险的时候,交感神经会迅速反应,让你血压升高、瞳孔放大,准备好应对危险,就像吹响了战斗的号角;可危险过去后,副交感神经立马接手,把一切恢复平静,让你从紧张中缓过来,这不就是一刚一柔的完美搭配吗?
4. 就好比你去参加一场紧张的考试,交感神经会让你精神高度集中,全力应对考试;考完后呢,副交感神经来啦,让你的身心得到舒缓,不会一直处于紧绷状态,这不是它们在良好地共同协作吗?
5. 你看,当我们开心大笑时,交感神经让我们兴奋起来,尽情享受这一刻的快乐;而等笑过之后,副交感神经又让我们慢慢平静,不至于一直兴奋过度,这不就是它们在和谐地合作吗?
6. 咱平时吃饭的时候也是呀,交感神经帮忙调动身体的能量来消化食物,而副交感神经则会调节我们的情绪,让我们可以安心享受美食,这是多么棒的配合呀!它们就是这样相互协作,共同维持着我们身体的平衡和健康呀!我的观点结论就是: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协同作用真的太重要啦,我们可要好好珍惜它们的工作成果呀!。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

一、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其和副交感神经共同组成自主神经系统。

大部分的器官受到两者的共同支配,大部分情况下,两者相互拮抗(例外:唾液分泌),因而可以实现对该器官的精细调节,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中文名称:交感神经可分:颈、胸、腰、骶位于:脊柱两侧组成: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基本简介: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

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

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主要特性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植物性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性神经中,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作用有三个方面: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迷走神经是神经纤维的一种解剖学上的一种定义,而副交感神经是功能上的定义。

当迷走神经下行到胸腹腔脏器的时候,主干的4种纤维成分还剩下一般内脏运动f(副交感)和一般内脏感觉f2种,并不是单纯的副交感纤维。

这里,迷走神经的范围要比支配相应脏器的副交感神经的范围要大(还有感觉f)。

在讨论内脏运动支配的时候,说”迷走”,就是指其中的副交感成分,但二者还是不能完全等同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内脏功能调节,简单的用一个口诀可以帮你记忆:
交感兴奋心跳快,血压升高汗淋漓,
瞳孔扩大尿滞留,胃肠蠕动受抑制;
副交兴奋心跳慢,支气管窄腺分泌,
瞳孔缩小胃肠动,还可松驰括约肌。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①低级中枢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部的骶副交感核。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发表时间:2004-11-6 16:31:43 点击 740 次一、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交感神经系统所支配的器官非常广泛,包括循环器官、呼吸器官、消化器官、内分泌器官、泌尿器官、生殖器官和眼球等,此外,对糖代谢和骨骼肌也有作用。

1.对循环器官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

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

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

对外生殖器官血管则起收缩作用。

脑和肺的血管,虽也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作用很弱。

2.对消化器官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并减弱其蠕动的力量;但当胃肠平滑肌紧张性太低或活动很弱时,交感神经也可使其活动增强。

对唾液腺能促进其分必粘稠的唾液。

3.对呼吸器官和汗腺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有利于通气。

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4.对眼球平滑肌交感神经使虹膜辐射肌收缩,引起瞳孔扩大。

5.对内分泌腺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由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大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一致的,因此,在生理学上称之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6.对泌尿生殖器官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活动和促进内括约肌的收缩,因而阻止排尿。

对生殖器官,交感神经能促进怀孕子宫的收缩,但使未孕子宫舒张。

交感神经还能促进男性精囊腺和射精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射精动作。

7.对糖代谢交感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PPT演示课件

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PPT演示课件

收缩 松弛
受体激动时效应
1 受体:全身血管收缩(主要是皮 肤、粘膜血管,内脏血管收缩)。 胃肠平滑肌松弛。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生理效应
1-R
心脏
兴奋
-R
血管(骨骼肌、冠状)
2-R 支气管
舒张
糖原分解和异生
扩张
受体激动时表现
1受体:心脏兴奋,四正。
(心率↑ 传导↑ 心收缩力↑ 心输出量↑)
M
ACh
Ach ACh
M
N
胆碱 乙酸
ACh E
乙酰胆碱释放
ACh
乙酰辅酶A 胆碱
量子释放
M
ACh
Ach ACh
M
N
胆碱 乙酸
ACh E
乙酰胆碱代谢
ACh
乙酰辅酶A 胆碱
M
ACh
Ach ACh
M
N
胆碱 乙酸
ACh E
VMA MHPG
去甲肾上腺素合成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NA
MAO NA
NA
α
NA
NA β
α
NA
NMN
VMA
COMT
MAO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VMA MHPG
MAO
α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NA
NA NA
NA
NA β
α
NA
NMN
VMA
COMT
MAO
VMA MHPG
去甲肾上腺素代谢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NA
MAO NA
NA
α
NA
NA β
α
NA
NMN
VMA
COMT
MA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植物性神经是能够自动调整与个人意志无关的脏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经,在植物性神经中,可分为
交感神经(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和副交感神经(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

交感神经系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减少,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
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而汗腺竖直肌、肾上腺、甲状腺、子宫等不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三个方面:
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在这两个神经系统中,当一方起正作用时,另一方则起负作用,很好的平衡协调和控制身体的生理活动,这便是植物神经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被打破,那么便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功能障碍。

这被称为植物神经紊乱症或植物神经失调症。

例如:交感神经功能异常增强和持续时,循环系统的机能亢进,便出现了心悸、憋气、血压升高的症状。

相反,由于交感神经的功能减弱时,便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

当副交感神经的紧张长时间持续时,便会出现身体倦怠,站立时头晕目眩,容易疲劳等症状。

因为植物性神经是贯通全身的,因此植物性神经的症状也是遍及全身的,除去象前述的那些症状之外,还会出现头痛、头晕、低烧、畏寒、高血压、低血压、呕吐、便秘、腹泻、失眠、耳鸣、腰痛、肥胖、消瘦、肩周炎、目眩、手脚发痛、肌肉跳动、胸部有压迫感等症状。

这些症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若干症状汇合后出现的,这便是植物性神经失调的症状的特征之一。

植物神经失调症,除去有先天性的体质因素之外,尚有心理、环境因素等。

其中多数因素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比如学习紧张、工作压力、焦虑担忧、家庭负担、婚姻失败等。

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

由中枢部、交感干、神经节、神经和神经丛组成。

中枢部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髓1~3节段的灰质侧角。

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

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

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末梢血管收缩、心搏加强和加速、瞳孔散大、消化腺分泌减少、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增加等。

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解剖
交感神经是植物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脊髓发出的神经纤维到交感神经节,再由此发出纤维分布到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交感神经的主要功能使瞳孔散大,心跳加快,皮肤及内脏血管收缩,冠状动脉扩张,血压上升,小支气管舒张,胃肠蠕动减弱,膀胱壁肌肉松弛,唾液分泌黏稠,汗腺分泌汗液、立毛肌收缩等。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

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交感神经的初级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的胸腰部(thorako-lumbales System)。

部分的交感神经功能由高级中枢,如下丘脑,脑干和网状结构调节,这些部位会向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发送神经冲动。

初级神经元会到脊柱旁的神经节、椎旁神经节换元,其使用的神经递质为(和副交感神经一样)乙酰胆碱。

这些神经节互连成干,被称为“交感神经干”。

节后神经元继续传递信号到目标器官,并使用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但一些交感神经纤维没有换元就离开交感神经干,到达主动脉的椎前神经节,或者到达受支配器官的器官旁神经节。

作用
1.对循环器官
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具有兴奋作用,能加速心搏频率和加速心搏力量。

对血管,主要是促进微动脉收缩,从而增加血流外周阻力,提高动脉血压。

但实际情况比较复杂,必须区别对待。

人体多数器官的血管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对腹腔脏器的血管和皮肤的血管均具有显著的收缩作用;
对骨骼肌的血管,既有缩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又有舒血管的交感神经支配,对冠状循环的血管,交感神经的直接作用是使血管收缩,
但其间接作用则是使血管舒张。

对外生殖器官血管则起收缩作用。

脑和肺的血管,虽也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但作用很弱。

2.对消化器官
交感神经对胃肠运动主要具有抑制作用,
即降低胃肠平滑肌的紧张性及胃肠蠕动的频率,并减弱其蠕动的力量;
但当胃肠平滑肌紧张性太低或活动很弱时,交感神经也可使其活动增强。

对唾液腺能促进其分泌粘稠的唾液。

3.对呼吸器官和汗腺
交感神经对细支气管平滑肌具有抑制作用,可使细支气管扩张,有利于通气。

汗腺只接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汗腺分泌。

4.对虹膜内呈反射状排列的瞳孔开大肌,可开大瞳孔。

5.对内分泌腺
肾上腺髓质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

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

由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作用大部分与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是一致的,
因此,在生理学上称之为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6.对泌尿生殖器官
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膀胱壁逼尿肌的活动和促进内括约肌的收缩,因而阻止排尿。

对生殖器官,交感神经能促进怀孕子宫的收缩,但使未孕子宫舒张。

交感神经还能促进男性精囊腺和射精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射精动作。

7.对糖代谢
交感神经能直接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从而使血糖升高。

但在整体内,交感神经的升血糖效应主要还是通过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来实现的。

副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的一部分,分为脑部和骶部。

脑部的中枢位于脑干内,总称为副交感核,发出纤维走行在第3、7、9、10对脑神经内。

周围的神经节有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

颅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前纤维在此交换神经元后发出节后纤维到所支配的器官。

骶部的中枢,位于骶髓2~4节段灰质内的骶中间外侧核,发出节前纤维至脏器附近的器官旁节和脏器壁内的器官内节,组成盆神经,
支配降结肠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及外生殖器。

刺激副交感神经能引起心搏减慢、消化腺分泌增加、瞳孔缩小、膀胱收缩等反应,主要维持安静时的生理需要。

功能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与交感神经作用相反,它虽不如交感神经系统具有明显的一致性,但也有相当关系。

它的纤维不分布于四肢,汗腺竖直肌、肾上腺髓质、肾等不具有副交感神经分布处。

副交感神经系统可保持身体在安静状态下的生理平衡,其作用有四个方面:
①增进胃肠的活动,消化腺的分泌,促进大小便的排出,保持身体的能量。

②瞳孔缩小以减少刺激,促进肝糖原的生成,以储蓄能源。

③心跳减慢,血压降低,支气管缩小,以节省不必要的消耗
④协助生殖活动,如使生殖血管扩张,性器官分泌液增加。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区别是:
①低级中枢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带外侧核,
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一般内脏运动核和脊髓骶部的骶副交感核。

②周围神经节的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由侧角发出的节前纤维随脊神经前根和脊神经一起出椎间孔后离开脊神经,到达交感干神经节。

一部分在节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离开交感干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到四肢和体壁的血管、汗腺和立毛肌。

大部分节前纤维在交感神经干内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不再加入脊神经,
而在各动脉周围形成神经丛,随动脉分布到头、颈和胸腹腔的器官和腺体。

而副交感神经自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副交感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到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副交感神经节一般都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节后纤维短。

③两者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不同。

交感神经兴奋时,腹腔内脏及末梢血管收缩,心跳加快加强;支气管平滑肌扩张;胃肠运动和胃分泌受到抑制;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等。

副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跳减慢减弱;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胃肠运动加强促进消化液的分泌;瞳孔缩小等。

一般内脏器官都有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双重支配,这两种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拮抗的,但在整体内两类神经的活动是对立统一互相协调的。

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广泛,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比较局限,
当机体处于平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的兴奋占优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能量的补充,有利于保护机体。

当剧烈运动或处于不良环境时,交感神经的活动加强,调动机体许多器官的潜力提高适应能力来应付环境的急剧变化,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