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绪论
第1章 绪论(教研版)

第一章绪论重难点解析1. 在了解正常人体解剖学研究对象、内容、目的和学习方法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人体的组成、常用术语;细胞、器官、系统的概念。
2. 细胞膜:光镜下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也叫单位膜。
3. 主要细胞器的功能:见教材P9表1-1。
4.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5. 上皮组织由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构成,分布于身体表面、各种管、腔、囊的内表面,具有保护、吸收、分泌和排泄等功能。
6. 各种被覆上皮的分部。
7. 疏松结缔组织中的主要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三种纤维的特性。
8. 肌组织的结构特点、分类和分部,骨骼肌的光镜电镜特点、分类和分布。
9. 神经元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突触的概念及化学性突触的结构,神经纤维的构造及分类,神经末梢的概念和分类。
第一节概述一. 单项选择题知识点:解剖学姿势(1)1. 解剖学姿势中,不正确的描述是()A. 上肢下垂B. 下肢并拢C. 手掌相前D. 足尖向前E.低头答案:E相同知识点:人体的轴和面(2-7)2. 将人体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纵切面是()A. 水平面B. 矢状面C. 冠状面D. 横切面E.纵切面答案:B3. 前后方向经人体的水平线称()A. 垂直轴B. 水平轴C. 冠状轴D. 矢状轴E.前后轴答案:D4. 将人体分为前、后两部分的面为()A. 正中矢状面B. 矢状面C. 水平面D. 冠状面E.额状面答案:D5. 冠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C6. 矢状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B7. 横切面将人体分为()A. 上下两部B. 左右两部C. 前后两部D. 内外两部E.浅深两部答案: A相同知识点:方位术语(8-14)8. 判断内、外侧方位,以何为准()A. 体表B. 四肢的附着部C. 正中矢状切面D. 腹、背E.头答案:C9. 以四肢附着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内、外B. 内侧、外侧C. 近侧、远侧D. 深、浅E.上、下答案:C10. 以体表为准的方位术语是()A. 前后B. 内外C. 上下D. 浅深E.左右答案: D11. 上和下的方位术语也可分别称()A. 近侧和远侧B. 头侧和尾侧C. 内侧和外侧D. 内和外E.头和脚答案:B12.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正中矢壮面者为()A. 内B. 外C. 浅D. 内侧E. 外侧答案: D13. 在解剖学的方位中,近躯干者为()A. 内侧B. 外侧C. 近侧D. 远侧E. 内答案: C14. 以解剖学姿势为准,近头者为()A. 上B. 下C. 近侧D. 远侧E. 内侧答案: A二 .填空题1. 常用的面有三种即()、()、()。
有机化学 第1章 绪论

第一章 绪 论
【本章重点】
共价键的形成及共价键的属性、诱导效应。 【必须掌握的内容】 1. 有机化合物及有机化学。 2. 有机化合物构造式的表示方法。 3. 共价键的形成——价键法(sp3、sp2 sp杂化、σ键与π 键)和分子轨道法。 4. 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及诱导效应。 5. 共价键的断键方式及有机反应中间体。 6. 有机化合物的酸碱概念。
2Cl·
△H = +242kJ / mol (
双原子分子键能也就是键的离解能;多原子分子 同类型共价键的键能,是各个键离解能的平均值。
如: CH4 +435.1 ·CH +443.5 ·CH2 +443.5 ·CH +338.9 而CH
4 3
离解能△H(kJ / mol) ·CH3 + H· ·CH2 ·CH ·C ·C + H· + H· +物通过蒸馏、结晶、吸附、
萃取、升华等操作孤立出单一纯净的有机物。
[结构] 对分离出的有机物进行化学和物理行为的了解
,阐明 其结构和特性。
[反应和合成] 从某一有机化合物(原料)经过一系列反
应转化成一已知的或新的有机化合物(产物)。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有机化合物的特点通常可用五个字概括: “多、燃、低、难、慢”。
△H = (435.1 + 443.5 + 443.5 + 338.9)= 1661 kJ / mol 故甲烷C-H 键的键能为:1661 / 4 = 415.3 kJ / mol 键能是指破坏或形成某一个共价键所需的平均能量。 一般来说,有机分子的键能越小,键就越活泼;键能越 大,键就比较稳定。
4. 键的极性与偶极矩 由两个电负性不同的原子组成共价键时,由 于成键的两个原子对价电子的吸引力不同,使成 键电子云在两个原子间的分布不对称,造成共价 键的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形成极性键。
绪论1人体生理学

神经调节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reflex)。 反射的通路包括五个组成部分(反射弧):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
特点:作用迅速而精确、部位局限和时间短 暂;
2.体液调节 一般是指由某一器官或组织 分泌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血液循环,到 达另一器官,调节它的功能活动。
张锡钧(1899—1988)在神经化学递质乙酰胆 碱的研究中取得系列的创新性或果,受到国内 外生理学界的高度评价。
3.为什么要学习生理学?
1.只有认识了“正常”,才能设法维 持正常,防止异常;认识“异常”( 疾 病);
2.生理学的发展可促进临床医学的发 展;
3、学习与掌握一些实验技术,培养观 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肾上腺髓质可以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 上腺素,通过血液循环达心脏和血管,调节 心血管活动;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调节全 身的能量代谢等等。 特点:缓慢、广泛而持久;
神经—体液调节 人体内的功能调节大多是这种复合式的调节。
3. 自身调节:机体内有些调节既不依赖 神经也不依赖体液,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适 应性反应,称为自身调节。
器官生理学--循环生理学 消化生理学 肾脏生理学
(三)整体水平
各系统互相联系、互相作用
第一节
兴奋性
⑴ 新陈代谢: 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的过程。
⑵ 兴奋性: 机体感受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一、刺激与反应
(一)、 1.刺激:能引起机体发生反应的环境变化; 2.刺激分类 3.刺激三要素
作用—— 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更加准确、适度;
作业:
1.人体生理功能活动的主要调节方式有哪 些?各有何特征?
第1章机械原理-绪论

2.零件 -独立的制造单元(制造的单元体) 零件 构件 -独立的运动单元(运动的单元体) 内燃机 曲柄滑块机构
一个构件是由一个零件如内燃机中活塞 或多个零件刚性组成。彼此之间无相对运动。 如内燃机中连杆
湘潭大学
套筒
螺栓
垫圈 螺母
连杆体 轴瓦
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同学们在今后的工 作岗位上将会接触各种各样的通用或专用机 械,因此必须掌握机械方面的基础知识。
设计出满足功能与制造要求的机构和机械零件 任务 研究的内容:
(1)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2)常用机构及传动设计 (3)通用零件设计 (4)有关机械总体设计中的一些问题 (5)机械现代设计方法与手段的概念和特点
内燃机
2.工件自动载送装置 含带传动、蜗杆传动、 凸轮机构、连杆机构等。
滑杆左移时,夹持器将 工件夹住。
滑杆带着工件右移时,夹 持器动爪受挡块的压迫将 工件松开,工件落入载送 器被传送到下一道工序。
动画
强调代替人类完成有用工作
机器的共有特征:
①人造的实物组合体;
工件 定爪 动爪 装配夹具 工件载送器
天然工具 ——→简单机器 ——→工业革命 ——→现代机器
人类在征服自然中
改革开放后:我国机械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任何机械都经历了:简单→复杂的发展过程。 以起重机为例,它经历了: 斜面 →杠杆 →起重轱辘 →滑轮组→手动(电动)葫芦 →现代起重机 (包括:龙门吊、鹤式吊、汽车吊、卷扬机、叉车、电梯-电脑控制)。
典型机器的分析: 1.内燃机 活塞的往复运动通过连杆变位曲轴的连续 转动,该组合体称为:曲柄滑块机构 凸轮和顶杆用来启闭进气阀和排气阀; 称为:凸轮机构 两个齿轮用来保证进、排气阀与活塞之 间形成协调动作, 称为:齿轮机构 各部分协调动作的结果,就将燃料中化 学能转化为曲轴旋转的机械能。
1 绪论--通风工程学

$切割 $研磨 $挤压
香港淘大花园,400多 人感染,死亡40多人, 建筑设计通风缺陷是主 要杀手之一,2米宽的 内天井,厨房、卫生间 进排风相互干挠“一家 抄辣椒,全楼打喷嚏” 。给SARS病毒交叉感 染机会。
通风与空调在安全生产中的重要地位
是保证生产得以正常安全进行的重要生产设施
例如对于煤矿来说,矿井通风系统就是有效防治瓦斯 灾害的关键技术之一,是煤矿实现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
有害因素与危险因素的区别: 一般有害因素所引起的危害主要 是慢性危害为主 危险因素则主要引起急性伤害为 主
危险与有害因素的控制与消除技术
各种危险与有害因素的控制技术形成了 专门的技术门类: 工业防毒技术→各种毒物 通风工程→各种有毒有害气体、生产性 粉尘、不良气候条件 噪声控制技术→噪声、振动 防火防爆技术→火灾、爆炸 电气安全技术→电能伤害 机械安全技术→机械性伤害
通风工程原理
当室内得到热量或是去热量时,从室内 去出或补充热量,达到热平衡,保持一定 的温度。 使进出房间的湿量平衡,保持一定的湿度。 排除污浊空气,补充新鲜空气,保持空气 质量平衡。
0.3 通风空调发展概况 我国古代
西方
现代通风空调技术
我国古代
民用建筑 工业生产领域
民用建筑
知识要点:
通风 空调 通风与空气调节的工作原理
0.1 通风空调在控制改善室内环境中 的作 用和任务
力量将危害物飞扬 起来----生活案例 扫地,拍打毯子, 吹气。
学校常见的废气排放-实验蒸汽,焊接
/referurl/imgsearch/touri/de/*.tw/~yang/e quipments/edefault.htm
空调包含了采暖功能和部分通风功能,但不是所有环境都需要空
第一章绪论1-2章n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 样本(sample)(或叫个体individaul)
– 统计研究中最基本的单位,要有代表性,能客 观的反映总体 – 随机原则
• 资料:在确定总体后,研究者则应对每个观察 单位的某项特征进行测量和观察,这种特征称 为变量。对变量的测量值称为变量值(value of variable)或观察值(observed value),也称资料。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五、医药学研究中统计方法的运用
• 以正确的方式收集数据 • 描述数据的统计特征 • 统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六、学习注意事项
• 了解基本概念、掌握理解基本原理,能够 正确运用理论知识逻辑推理。 • 对待公式态度:
– 不强调背公式,不要过分追究公式来源,掌握 公式应用范围应用条件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变异(variation)
–在同一个总体内,各个个体所表现出来的 参差不齐性。
•参数和统计量
–参数(总体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总体的数量 特征指标。 –统计量:用来描述和表达样本数量特征的 指标。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总体 数量平均水平 均数µ 均数µ 和集中趋势 变异大小和 离散程度 标准差σ 标准差σ
二、(样本)直方图(histogram) 、(样本) 样本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
三、频数分布表的作用:
(1) 揭示资料的分布类型和分布特征 (2)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 (3)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便于发现某些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 (4) 样本容量较大时,可用各组段的频率作 样本容量较大时,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为概率的估计值,便于进一步分析统计。
第1章 绪 论

• 为表示分子的立体形象可用立体 结构式:
H C H H H
科学的步伐是不会被“鸿沟” 阻止的。1824年,德国化学家维 勒(1800—1882)首次从无机物人工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尿素.给 “生命力论一次巨大冲击。 维勒起初是想用氰作用于氨水 以制取氰酸铵(NH4CN0)、然而却 意外地得到一种白色晶状物质, 经分折这是一种与动物机体内的 代谢产物尿素相同的物质。这一 实验结果震动了整个化学界。
B
+
H
+
• 酸与碱的关系:
• 酸放出质子后产生的酸根即为该酸的 共轭碱。 • 碱与质子结合后形成的质子化合物即 为该碱的共轭酸。 •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越弱 • 碱越强,它的共轭酸越弱。
• 酸
CH3COOH H2SO4
碱
H2O CH3OH
碱的共轭酸 酸的共轭碱
H3O+ CH3O+H2 CH3COOHSO4-
4、共价键的极性和极化之间区别
• 键的极性是由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不同而产 生的,其大小取决于成键原子的电负性之 差。键的极性是键的内在性质,是永恒的 现象。而键的极化则是在外界电场作用下 产生的,是一种暂时现象,当外界电场除 去后即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
三、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和分类
• 官能团(functional group):有机化合物分子 结构中能反映出化学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有时又叫功能基,功能团。 • 有机化合物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种按 照骨架分类,另一种按照化学性质分类。
• 异裂(heterlysis): 另一种断裂方式是成键的一对电子保留 在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上,由此而产生 正负离子。按异裂而产生正负离子的 反应称为离子型反应。
第1章绪论

1第1章 绪 论1.1 基本要求● 掌握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的定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
● 掌握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熟悉共价键的性质及其意义。
根据有机化合物的价键特征分析分子间作用力,进一步理解有机化合物特点。
● 掌握共价键的断裂方式与有机反应类型、有机反应中间体。
1.2 基本知识点1. 有机化合物及其特点 有机化合物是指含碳的化合物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组成有机化合物的主要元素包括C ,H ,O ,N ,S ,P ,X (卤素)。
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称为烃,若还含有其他官能团,则称为烃的衍生物。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的一门学科。
与无机物相比,有机物具有以下特点:多数有机物易燃烧;熔点低;化学反应速率慢,副反应多;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物的以上特点都是由其结构特征所决定的。
2. 经典结构理论 组成分子的若干原子在分子内是按一定的顺序和结合方式连接着的,这种排列和结合方式称为结构。
19世纪中叶,由凯库勒(A.Kekul é)、库柏尔(A.Couper )、布特列洛夫(A.M.Buteleroff )、范特荷夫(J.H.van't Hoff )、勒贝尔(J.A.Le Bel )等提出的经典结构理论要点如下:(1)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元素总是四价的,其他元素都有各自的氧化值,如氢一价、氧二价、氮三价、卤素一价;(2)碳原子间可以彼此以单键、双键或叁键结合。
例如: (3)饱和碳原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4)分子结构决定分子性质,性质反映结构。
根据上述要点,就可以依分子式写出化合物的可能结构。
经典结构理论反映了原子间的结合方式及组成,但无法说明为什么要以一定比例结合。
3. 原子轨道 原子轨道是波函数Ψ的图像。
Ψ是描写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数学函数式,可以粗略地把Ψ看作是在x,y,z 三维空间里能找到电子的一个区域。
原子轨道有s ,p ,d ,f ,g 等不同类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生物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与生物科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及高中生物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了解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了解生物科学学习的意义和目标。
2.能力目标:在对生物特征的分析和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对生物科学研究方法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在对生物科学发展的讨论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表达信息的能力。
知识体系图解重点分析(一)生物的基本特征(二)生物科学的研究方法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中所包含的科学研究基本程序,既是学习和探究生物学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讲解生物学的研究对象、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和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列举、展示、讲解生物科学研究的事例、生物科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生物学现象的趣事等,主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以及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第二课时:讲解生物的基本特征、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学习生物学的方法等。
教师归纳总结生物的基本特征,在对一个实际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归纳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最后引领学生阅读教材学习生物科学的发展史和学习生物学的方法。
教学设计方案引入:我们今天要开始学习的学科是生物学。
在初中生物学的基础上,从全新的角度来学习生物学。
板书:绪论问题: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为后面的系统学习奠定基础。
问题1:生物学是研究什么的?说明:"生物科学",科学课范畴,属自然科学。
--恩格斯说:我们周围的世界,除了物质的运动和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都没有。
"生命"就是一种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凡是有生命的都是生物。
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体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一、生物与生物科学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问题2:生物学研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说明:研究生命的基本特征、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生命的特征案例1:人的个体发育过程。
涉及的主要生物学现象和规律有:a)个体发育过程本身的描述b)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生长发育需要的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c)个体发育过程需要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d)个体发育过程中的一些自然观点通过案例,可以说明:生物体是自然界中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由于信息的不同而成为一种高级运动形式。
生物体是生命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而成的统一体,这种相互作用过程使得生物体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形成自己的结构,并且与环境相统一。
案例2: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与多细胞动物(家兔)的生活。
a)草履虫和家兔都完成生长、代谢、生殖的功能,这是共同的地方b)草履虫通过一个细胞的各个部分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单细胞生物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c)家兔通过不同的系统完成与外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及生殖等功能,这是多细胞动物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分工合作进行生命活动的特点d)每一种现存的生物都通过自己的方式(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特点)与外界环境相适应(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明:从历史的角度看,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这是进化论研究的内容;从现实的角度看,生物由于是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逐渐进化而来的,因而现存的生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与环境相适应,具备各自的适应特点,这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生存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现在世界面临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污染等重大问题都与生物科学的发展关系密切。
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案例3:许多疾病正在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艾滋病、癌症、心血管疾病等,研究表明人类的疾病都与遗传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现代医学的发展正努力与疾病进行对抗,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将有利于人类最终能够能根治这些疾病。
说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a)艾滋病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的传播与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社会状态有关系,并且艾滋病的治疗还没有有效的方法,因此对于艾滋病,应加强预防。
b)癌症即恶性肿瘤,是细胞分裂失控而无限制地增殖下去,癌症的起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质上与人的遗传物质(基因)有关。
现代医学的发展不仅正努力寻找导致癌症的原因,而且正在努力寻找治疗癌症的各种,各种方法中,修复癌症的缺陷基因是根本的方法。
C)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将帮助人类从根本上解决遗传病的问题。
2、生物技术的影响案例4:生物技术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墨西哥本来是一个粮食进口国,科学家将小麦矮秆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本国的粮食作物中,获得高产粮食作物,墨西哥也变成了粮食出口国;芬兰科学家将某种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转入牛体内,使这种牛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治疗贫血症的物质,这种物质的价钱高达每磅8000万美元。
说明:a)生物技术的发展为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大的支持。
b)生物技术的发展及其行业,为就业提供了机会。
c)社会发展的要求和生物技术本身的发展势头,使得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
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问题3:学习生物科学的目的是什么?说明:通过一些事例引导学生分析学习生物学的目的,并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学习生物学的目标。
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如:提高自我保护与自我保健的意识,学习一些自我保护和自我保健的方法。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如:对自己的生活和行为从生物学角度重新认识,选择科学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社会生活方式、参与社会判断。
3、综合能力的提高如:对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等报道的科学新闻的辨别,全新的科学的认识方法。
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问题4:列举你所知道的不同类型的生物。
说明:引导学生列举不同的生物类型,边列举边引导学生进行对比,最后总结归纳出生物界的基本类群。
1、生物界:问题5:不同类群的生物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就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这些特征都有什么呢?说明: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一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二是生物有而非生物没有的特征,最后总结归纳。
2、生物的基本特征a)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蛋白质和核酸、细胞b)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c)应激性。
d)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e)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f)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问题6:这七项特征中,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说明:引导学生深入分析生物的各个特征,认识到新陈代谢和生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其他特征都是在这两个特征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
a)新陈代谢。
b)生殖。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问题7: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案例5:教师挑选几片同一植物上的羽状复叶,在一个枝条的几个羽状复叶中,如果是奇数羽状复叶,可以看到个别偶数羽状复叶的存在(如果是偶数羽状复叶,也可以看到个别奇数羽状复叶的存在),请同学观察后提出问题,并针对自己的问题提出可能的解释,并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取证来验证自己的解释,最后看能否对自己的问题得出结论。
说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引导提出假设--设计方案验证假设--得出实验结论等程序,并不一定实际进行实验的验证,但可以经历这个过程,体验这个过程。
总结归纳:1.提出问题--前提(1)观察提问(2)文献提问:未完、未深入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提出可能的解释(猜想)3.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4.得出结论否定或肯定假设说明:不仅是研究方法,也是学习方法,还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生物科学的发展和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问题8:阅读教材,总结归纳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并结合自己知道的实例,体会生物科学的进展。
总结归纳:1.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1)描述生物学阶段(2)实验生物学阶段(3)分子生物学阶段2.生物科学的新进展(1)生物工程方面(2)生态学方面板书提纲绪论一、生物与生物科学1、生物:有生命的物质(体)。
2、生物科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1)生命的特征(举例说明)问题:个体发育过程,需要描述。
发育过程中,物质材料与能量来源。
发育的调控──生命密码的破译(人类基因组计划)(2)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历史的角度:进化现实的角度:生态学二、生物科学将成为二十一世纪领先发展的科学1、生命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是保证生命的质量。
2、生物技术的影响三、生物科学普及教育的目标1、提高对生命自身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生命。
2、提高对生命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从而更有效地对待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
3、综合能力的提高四、生物界与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界:植物界动物界菌物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2、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
3)应激性。
4)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
5)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6)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最基本特征:生殖和新陈代谢。
五、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提出问题--前提(1)观察提问(2)文献提问2、提出假设(即预测原因)3、实验验证设计实验,对假设进行验证4、得出结论六、生物科学的发展阶段和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探究活动调查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探究目的:通过对近期报刊杂志等媒体的调查,了解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近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初步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探究原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得以显现,其中报刊杂志等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报道在一个侧面反应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媒体对生物科学技术报道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生物科学技术发展在整个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问题:请你选择一到两种报纸(或杂志、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对其中的科学技术的报道进行分类统计,统计出生物科学技术方面的报道占总的报道的比例,写出调查报告,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简单分析。
如果可能,与同学一起交流你们的调查报告。
方案设计示例:材料用具:近一个月的《参考消息》或近一年的《科技导报》、笔、笔记本方法步骤:(1)设计科学技术报道的分类方法和统计方法,并设计相应的记录表格。
分类方法如:信息科学技术、生物科学技术、物理科学技术、化学科学技术、其他类;统计方法如:篇幅数对比、版面量对比、字数对比等。
(2)翻阅《参考消息》或《科技导报》,查找并确定科技类的文章或报道及其分类,并进行数量统计,填入首先设计好的表格中。
(3)对统计结果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看能否得出什么结论。
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并与同学进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