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合集下载

植物二项式命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二项式命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植物二项式命名-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植物二项式命名是一种用拉丁文命名植物物种的规范化系统。

在植物学领域,植物二项式命名被认为是一种标准化的命名方法,用于清晰地识别和分类各种植物物种。

这种命名系统由拉丁学者卡尔·林奈在18世纪中提出,并被广泛应用至今。

本篇文章将介绍植物二项式命名的定义和意义,探讨它对植物学研究和实践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基本原则和规范。

通过深入了解植物二项式命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促进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以及帮助保护和管理我们的自然资源。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是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在这篇关于植物二项式命名的长文中,文章结构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首先概述植物二项式命名的背景和重要性,然后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最后阐明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什么是植物二项式命名,为什么需要植物二项式命名,以及植物二项式命名的基本原则,以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概念。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总结植物二项式命名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植物学领域在二项式命名方面的发展前景。

最后,我们将以一些结束语来概括全文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反思。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希望读者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对植物二项式命名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1.3 目的:植物二项式命名是植物学中一种重要的命名方法,其目的在于为每种植物赋予唯一且稳定的拉丁学名,使得植物学家能够清晰地识别、分类和研究植物的关系。

通过植物二项式命名,可以避免不同地区或语言之间对植物名称的混淆和歧义,确保植物分类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外,植物二项式命名也有助于促进植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对于推动植物学科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介绍植物二项式命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阐明其在植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和应用这一命名系统。

关于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及命名课件

关于生物多样性和植物分类及命名课件

• 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基本食物
• 生物多样性在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上起着不可估 量的作用
• 生物多样性还为人类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工业原料
• 生物多样性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具有特殊的 贡献
•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也可看作环境资源的价值, 包括有能量固定、调节气候、稳定水文、保护土 壤、储存必须的营养元素,促进元素循环、对污 染物质吸收分解作用、对于维持进化过程和环境 效益也有重要意义
《生物多样性公约》包括序言、42条协议条款和查明与监 测、仲裁与调解两个附件。其中序言部分强调了缔约国达成的 共识。
7.3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 全球每分钟:损失耕地40公顷、损失森林21公顷、11 公顷良田被沙漠化、向江河湖海排放污水85万吨;有 300个婴儿出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
➢ 近400年里,484万种动物灭绝,随着世界人口的爆炸, 经济的发展,物种灭绝的速度还要加快!
• 生物多样性在自然环境娱乐--美学,社会文化、 科学、教育、精神及历史方面均具重要价值
7.2 生物多样性公约
1992年,150多个国家的首脑云集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 环境与发展大会,签署了全球的《生物多样性公约》。该公约 1993年12月正式生效。1992年6月,中国总理代表中国签署了 《生物多样性公约》,同年11月,七届人大28次会议审议批准 了该公约,中国成为率先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中国政府又相 继签署了《湿地公约》、《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等国际公约。
➢ 专家预计:从1990年到2015年,世界上将有60万到 240万种生命灭绝!
➢ 1999年国际植物大会: 人类活动破坏了地球将近一 半的陆地, 正导致自然界的动植物加速走向灭绝,如 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 估计下世纪后半叶, 将有三分 之一至三分之二的物种从地球上消失!

植物分类及命名

植物分类及命名

植物分类及命名一、植物分类的方法1.植物分类学是植物科中产生最早和早基本的科学。

植物学类学的发展史大体分成两个时期:A:林奈以前(约公元前300-公元1753)本时期的植物分类和分类方法基本上为人为的方法(artificial),其基本特征是根据植物的用途,或仅根据的一个或几个明显的形态特征进行分类,而不考虑植物各类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瑞典的林奈。

他选择植物的生殖器官如雌蕊和雄蕊的数目和形态为特征,既依据雄蕊的特征作为纲的分类标准;依据雌蕊的行政管理作为目的分类标准;依据果实的特征作为属的分类标准;依据叶子的特征作为种的分类标准。

-————但这一时期的分类方法不够科学,其结果可能会给植物分类带来混乱。

B 林奈以后时期(从1753年到现在)这个时期最大的变化是由人为的分类方法发展到自然的分类方法(natural).这个方法就是从形态学、解剖学、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态学、古生物学等综合学科进行分类,依据最能反映亲缘关系和系统演化的主要性状进行分类。

本时期的代表有:柏纳(Bernard)与裕苏(Antoine Laurent de Jussieu)的分类法;边泌(Bentham)与虎克(Hooker)的【植物志属】等2、植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和阶层系统植物分类的单位主要为界(kingdom)门(division或phy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3、植物命名法现行的植物命名都是采用双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 ——————1753年,林奈在他发表的【植物种志】中采用了双名法,此后,又名法正式被采用。

双名法:给植物种的命运名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形式的词构成的方法。

第一个词为所在属的属名,用名词如果用基他文字或专有名词,则必须使其拉丁化,即将其词层转化成拉丁文语法上的单数,第一格(主格)。

植物的命名与分类

植物的命名与分类

植物的命名与分类植物命名法每一种植物,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为了避免发生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1867年制订了《国际植物命名法规》(ICBN),规定以双名法作为植物学名的命名法。

ICBN规定,每一种植物只有一个合法的拉丁学名,其他名称则列为异名。

植物学名:学名包括属名和种名(“双名法”),最后附加命名人和命名年份(但一般使用时,常将年份略去),属名第一个字母应大写,多为名词,种名多为形容词。

例如银杏的学名为Ginkgo biloba L.。

Ginkgo为属名即银杏属,biloba为种名,意为二裂的,形容银杏的叶片先端二裂状的,最后的L.为命名人林奈(Linnaeus)的编写。

有些植物的拉丁学名由两个人命名,则同时附上两人名字,其间加连词“et”或“&”;关于种以下的变种,则在种名后加缩写字“var”后再写上拉丁变种名;关于栽培品种,则在种名后加写“cv.”,然后将品种名用大写写出。

植物系统分类法植物系统分类法是依据植物亲缘关系的亲疏和进化过程进行分类的方法,着重反映植物界的亲缘关系和由低级到高级的系统演化关系。

植物系统分类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 Kingdom)、门( Phylum)、纲 (Class)、目 (Order)、科( Family)、属( Genus)、种 (Species),种是基本单元,各级单位根据需要可再分成亚级,即在各级单位之前,加上一个亚(Sub- )字。

品种不是植物分类学中的一个分类单位,不存在野生植物中;品种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培育或为人类所发现的。

以水稻为例:界:植物界;门:种子植物门;亚门:被子植物亚门;纲:单子叶植物纲;亚纲:颖花亚纲;目:禾本目;科:禾本科;属:稻属;种:水稻植物的分类1按照植物体结构的完善程度,植物可分为:低等植物(没有根、茎、叶分化):藻类、菌类、地衣高等植物(有根、茎、叶分化):孢子植物(不能形成种子,靠孢子生殖):苔藓、蕨类种子植物(能形成种子并能以种子繁殖):裸子植物(种子没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种子有果皮包被):双子叶植物(种子具1枚子叶)单子叶植物(种子具2枚子叶)植物的分类2按茎分类,植物可分为:草本植物:茎内木质部不发达,木质化细胞较少的植物,这类植物一般矮小,茎柔软,含水分多,多为须根系。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分类学是研究植物分类的科学,旨在系统地对各种植物进行分类、命名和归类,以便更好地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其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一、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1.1 演化论植物分类学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演化论,即生物种类的形成和演化是长期的、持续的过程。

根据演化论的理论,植物分类学家运用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知识对植物进行分类,并推测它们的祖先与后裔之间的亲缘关系。

1.2 亲缘关系植物分类学的核心原理是基于植物的亲缘关系进行分类。

通过对植物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生态关系等进行系统研究和比较,植物分类学家可以确定不同植物群组之间的亲缘关系。

亲缘关系越密切的植物,它们在分类系统中的地位越接近。

二、植物分类学的主要方法2.1 形态学分类法形态学分类法是植物分类学最早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运用植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以及生殖特征等进行分类。

通过观察和比较植物的花、果实、叶片、茎和根等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学家可以将植物划分为不同的类群。

2.2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生物学分类法在植物分类学中得到广泛应用。

通过对植物基因组中的DNA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可以确定植物之间的遗传关系和亲缘关系。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特别是在形态上相似但遗传上有差异的植物之间。

2.3 化石记录分类法化石记录分类法是通过对植物化石的发现和研究,了解古代植物的演化历史和亲缘关系。

通过对化石的地层分布、形态特征等进行研究,可以揭示植物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化石记录分类法在研究古生态学和古环境学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植物分类学的意义和应用3.1 生物多样性保护植物分类学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种类和亲缘关系,也有助于揭示不同植物群体的演化历史和地理分布。

通过研究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和分布规律,可以为保护自然生物多样性提供重要依据。

植物的多样性

植物的多样性

返回
蔷薇科/ 蔷薇科/桃花
唇形科/ 唇形科/一串红锦葵科/ 锦 Nhomakorabea科/锦葵
豆科/ 豆科/紫荆
返回
(1)春季校园
万木复苏、百花齐放, 万木复苏、百花齐放,一片花团 锦簇、争奇斗艳的景象。 锦簇、争奇斗艳的景象。
蔷薇科/ 蔷薇科/贴梗海棠
木樨科/ 木樨科/金钟花
返回
(2)夏季校园
枝繁叶茂、绿满大地, 枝繁叶茂、绿满大地,一派生机 勃勃,茁壮成长的景色。 勃勃,茁壮成长的景色。
1、校园常见的四类植物 、
(1)苔藓植物 ) (2)蕨类植物 ) (3)裸子植物 ) (4)被子植物 )
校园常见植物分属以上四大类, 校园常见植物分属以上四大类,且多为人工种 植的各种被子植物。 植的各种被子植物。
2、校园常见植物外形的多样性
贴地生长, (1)草本——贴地生长,无枝干,一年或多 ) 贴地生长 无枝干, 年生, 荠菜、沿阶草等。 年生,如:荠菜、沿阶草等。 主干不明显, (2)灌木——主干不明显,分枝多,常丛生, ) 主干不明显 分枝多,常丛生, 高一般在3米以下 如金钟花、火棘等。 米以下, 高一般在 米以下,如金钟花、火棘等。 主干明显、 (3)乔木——主干明显、发达,高于 米,高 ) 主干明显 发达,高于3米 多米, 达10多米,如水杉、法国梧桐等。 多米 如水杉、法国梧桐等。 (4)藤本——茎藤状,蔓生,攀援于各种植 ) 茎藤状,蔓生, 茎藤状 屋檐等支撑物上,如葎草、爬山虎等。 物、屋檐等支撑物上,如葎草、爬山虎等。
侧 柏(柏科) 柏科)
返回
(4)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最常见 的植物类型, 的植物类型,校园类的 绝大部分植物都是被子 植物。它们形态各异, 植物。它们形态各异, 构成了园林绿化的主体。 构成了园林绿化的主体。 常见的如行道树香樟、 常见的如行道树香樟、 法国梧桐等;花卉山茶、 法国梧桐等;花卉山茶、 杜鹃等; 杜鹃等;以及草本的一 串红、菊花等。 串红、菊花等。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 • • • • 人为分类系统 基础:是其成员的一个或几个经过挑选的特 征 不利: 1、不可能把那些遗传结构相似的植物归为 一类; 2、不可能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 植物归为一类; 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有限资料; 4、不能够结合有关成员的新资料; 5、具有或不具有预见价值。 有利方面: 1、鉴定起来容易; 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能够确切分类; 3、它是稳定的,不随分类系统:利用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 比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物化 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映植物界自 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的亲缘关系。它是对植物 的形态、构造、机能以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 等方面作了综合的、深入的研究后,所进行的 分类系统。 • 人为分类系统:不问植物彼此间的亲缘关系, 而就形态上或习性上某些特点作为分类依据的 一种分类方法。
高 等 植 物 的 进 化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
• 1、认识植物类群; • 2、运用。
• 如:植物分类工作在发掘提高中草药工 作中的重要意义有:
• 1.鉴定中草药的原植物种名,准确的区分近似种类和 科学的记述其形态特征,为中草药的生产、使用和科 研工作服务。我国地域广阔,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用药情况不同,因而对同一中草药 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 • 不论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对于中草药的生产。使 用和科研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妨碍,因此必须对中草药 的原植物种名进行准确的鉴定、记述和比较其特征, 以区分其种类。我国的药典和药品地方标准,确定药 名和原植物,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达到预期的治疗 效果。
几类植物名词
• • • • • • • • • •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颈卵器植物: 微管植物: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有花植物): 隐花植物(无花植物):

植物分类及命名

植物分类及命名

属名加种名就是这个生物的生物学名。 属名加种名就是这个生物的生物学名。
不足之处
林奈不相信生物进化, 林奈不相信生物进化,他认为物种不会改 物种彼此之间不存在系统的关系, 变,物种彼此之间不存在系统的关系,因而他 的分类系统不可能反映各种生物在进化上的地 位---人为的分类系统。
达尔文(Darwin,1809~1882)在1859年发 达尔文(Darwin,1809~1882)在1859年发 (Darwin,1809 物种起源》 创立进化论。 表《物种起源》,创立进化论。
海格尔(Haeckel , 1834~ 1919) 创造“ 海格尔 (Haeckel, 1834 ~ 1919) 创造 “ 进 (Haeckel 化树” 化树”。
这种“ 进化树” 这种“ 进化树”并没有全盘打乱旧分类 系统,只是在旧分类系统的一个个离散的类 系统, 群间加一条联线以表示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 但仍存有一些不合理现象。 ,但仍存有一些不合理现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0世纪40年代赫胥黎(Huxley)在他的《 20世纪40年代赫胥黎(Huxley)在他的《新 世纪40年代赫胥黎(Huxley)在他的 种群分类概念代替模式分类 概念代替模式分类概 系统学》 系统学》中,以种群分类概念代替模式分类概 在此之前, 念。在此之前,生物分类是根据个别的模式标 本作为种的鉴定, 本作为种的鉴定,因而把个体当作基本的分类 单位。 单位。
(三) 生化分类
1. 蛋白电泳分析 分子生物学家发现,两个物种的蛋白质大 分子生物学家发现, 分子长链的氨基酸排列相同部分愈多, 分子长链的氨基酸排列相同部分愈多,它们的 差异就愈少,其亲缘关系也愈近。 差异就愈少,其亲缘关系也愈近。
将待检物种的提取液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 电泳或淀粉凝胶电泳,或等电点聚焦电泳, 电泳或淀粉凝胶电泳,或等电点聚焦电泳,用 溴酚蓝等蛋白质染色剂染色,得出条带电泳图。 溴酚蓝等蛋白质染色剂染色,得出条带电泳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为分类系统 基础:是其成员的一个或几个经过挑选的特 征 不利: 1、不可能把那些遗传结构相似的植物归为 一类; 2、不可能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的 植物归为一类; 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有限资料; 4、不能够结合有关成员的新资料; 5、具有或不具有预见价值。 有利方面: 1、鉴定起来容易; 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能够确切分类; 3、它是稳定的,不随我们知识的增加而改 变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
1、认识植物类群; 2、运用。
如:植物分类工作在发掘提高中草药工 作中的重要意义有:
1.鉴定中草药的原植物种名,准确的区分近似种类和 科学的记述其形态特征,为中草药的生产、使用和科 研工作服务。我国地域广阔,药用植物资源极为丰富,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用药情况不同,因而对同一中草药 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 不论同物异名或同名异物现象对于中草药的生产。使 用和科研都可能发生一定的妨碍,因此必须对中草药 的原植物种名进行准确的鉴定、记述和比较其特征, 以区分其种类。我国的药典和药品地方标准,确定药 名和原植物,以保证用药安全有效和达到预期的治疗 效果。
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比较
自然分类系统 基础:是其成员的所有特征 有利: 1、把那些遗传结构最相似的植物 归为一类; 2、把在系统发育上亲缘关系很近 的植物归为一类; 3 3、包涵了这些植物的大量资料; 4、容易增加成员的新资料; 5、有很高的预见价值。 不利方面: 1、鉴定起来很困难; 2、对知道很少的植物分类不可靠 或不可能; 3、容易随着知识的增加而改变。
苔gonium)的 形式出现,在裸子植物中,也有颈卵器 退化的痕迹,因此,这3类植物又合称为 颈卵器植物( 颈卵器植物(archegoniatae)。 ) 藓与蕨类又是以孢子(spore)进行 繁殖的,这和藻类、菌类相似,因此, 它们与整个低等植物(即藻类、菌类) 合称为孢子植物(spore plant)。 孢子植物( 孢子植物 )
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1、植物界数量大;
2、植物界变化多。
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植物,估计有 50万种 万种以上。要对数目如此众多,彼此 万种 又千差万别的植物进行研究,第一步必 须先根据它们的自然性质,由粗到细, 由表及里地进行分门别类,否则便无从 入手。
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自然分类系统和人为分类系统; 教材介绍的分类系统。
植物学(下) 植物学(
内容提要与学时分配 第四章 植物多样性和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2 第五章 藻类植物 4 第六章 菌类植物和地衣植物 4 第七章 苔藓植物 2 第八章 蕨类植物 6 第九章 裸子植物 7 被子植物20 第十章 被子植物
植物学(下) 植物学(
教材:陆时万,吴国芳主编 《植物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陆时万, 植物学》北京: 1992 参考教材: 参考教材: 植物解剖学 李正理、张新英编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正理、 植物学 高信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种子植物分类学 汪劲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植物及其多样性 马炜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学 滕崇德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植物学学习指导 黎维平主编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植物生物学 杨继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种子植物图谱 吴国芳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安徽植物志 安徽植物志编写协作组 被子植物胚胎学 胡适宜 高等教育出版社 植物系统学 张景钺、梁家骥著 张景钺、
植物系统学
亦称“系统植物学”:研究植物之间的亲 缘关系,建立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为 广义植物分类学的一个方面。
植物分类学
区分植物种类,探索植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阐明植物界自然系统的科学。它与植物形 态学、植物解剖学、植物胚胎学、植物生 理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细胞学、 遗传学、古生物学、生物化学都有密切的 关系。
细菌门、粘菌门和真菌门又合称为 菌类(Fungi)。其形态特征与藻类相似, 菌类 但不具光合作用色素,大多营寄生或腐 生生活,是异养植物。 藻类和菌类是植物界中出现较早,但 又是比较低级的类型,所以合称为低等 低等 植物。 植物。 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藻类又称为绿 色低等植物,菌类称为非绿色低等植物。 地衣门是藻类和菌类的共生体,也属 地衣门 于低等植物的范围。
人类对植物界的研究和认识,有一段漫长的历史。在 欧洲,早在公元前300年,古希腊的本草学家(herbalist) 和植物学家(botanist)如提奥弗拉斯 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 如提奥弗拉斯 371—286BC)等,便开始根据植物的经济用途或生长习 性,对它们进行分门别类。 在我国古代也不乏这方面的学者和著作,其中以明代 的李时珍(1518—1593)和清代的吴其濬(1789—1847) 李时珍( 李时珍 )和清代的吴其濬( ) 最著称。李时珍所编《本草纲目》,将所收集的千余种植 物分成草、谷、菜、果和木等五部,和山草,芳草等三十 类。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中,将植物分为谷、蔬、 山草、隰草、石草、水草、蔓草、芳草、毒草、群芳、果 和木等十二类。所有这些分类方法,都不是根据植物的自 然性质,也没有考察彼此间在演化上的亲疏关系,仅就一 二特点或应用价值进行分类。此种分类法,称为人为的分 人为的分 类系统( 类系统(artificial system)。
自然分类系统( system) 自然分类系统(natural system)则 应利用现代自然科学的先进手段,从比 较形态学、比较解剖学、古生物学、植 物化学和植物生态学等不同的角度,反 映出植物界自然演化过程和彼此间亲缘 关系。人们为了建立这样的系统,作了 长期不懈的努力,使其渐臻完善。但直 至目前,人们尚未能提出一个完全反映 客观规律的植物系统。为什么? 为什么? 为什么
几类植物名词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颈卵器植物: 微管植物: 低等植物: 高等植物: 孢子植物: 种子植物: 显花植物(有花植物): 隐花植物(无花植物):
从裸藻门到蓝藻门,这8门植物又统 称为藻类(algae)。其共同特征为植物 藻类( 藻类 ) 体结构简单,无根、茎、叶分化,这种 thallus 植物体称为叶状体(thallus)。它们大 多数为水生,具有光合作用色素,属于 自养植物。
苔藓、蕨类、裸子、被子4门植物, 植物体的结构比较复杂,大多有根、茎、 叶的分化,内部也分化到较高级的程度, 且有胚的构造,大多为陆生,因此,又 胚 合称为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higher plant),以 高等植物 与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lower plant)相比较。 低等植物
高 等 植 物 的 进 化
人为分类与自然分类的思想基础
人为分类 林奈根据植物雄蕊数目划分一雄蕊纲、二雄蕊纲......等。 这被称为人为分类,由此建立的系统称之为分类系统。 自然分类 达尔文认为物种起源于变异与自然选择。从而得知复 杂的物种大致是同源的。物种表面上相似程度的差别, 能显示它们的血统上的亲缘关系。因而,有了根据植物 的亲疏程度作为分类的标准建立的分类系统,称为自然 分类系统。所用的分类方法称为自然分类。 今天,分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仍然是以植物形态学及 解剖学方面的资料为基础,加上植物地理学的知识组成 的。
一、植物分类的方法
1、植物分类学的历史 (1)、古希腊如提奥弗拉斯(Theophrastus371—286B.C) (2)、英国人John Ray(1628—1705) (3)、李时珍(1518—1593) (4)、吴其濬(1789—1847) (5)、林奈(1707---1778) 法国:A.L.Jussieu 瑞士:A.P.de.Candolle 英国: Bentham and Hooker 德国:A.W.Eochler艾希勒 德国:A.Engler恩格勒 英国:J.Hutchinson哈钦松 苏联:A.Takhtajan塔赫他间 日本:田村道夫 美国:A.Cronquist柯郎奎斯特
植物学(下) 植物学(
第四章
植物多样性 与 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第四章 植物多样性与植物的分类及命名
第一节 植物多样性的概念 第二节 植物的系统分类 一、植物的分类方法 二、植物分类的阶层系统和命名 三、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简介 四、植物的基本类群 五、植物检索表
几个基本概念与问题
什么是植物系统学? 植物系统学? 植物系统学 什么是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植物分类学 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为什么要对植物进行分类? 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 如何对植物进行分类?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是什么? 植物分类学的任务是什么?
植物分类系统 植物分类系统,由于植物在 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许多植物 的类群已经灭亡,所遗留的痕迹 只有在地层的化石中存在,而化 石材料又残缺不全,因此,在编 制植物分类系统时存在很多困难。 目前多采用下述系统:
(一)低等植物: 1.藻类(Algae) (1)绿藻门(Chlorphyta) (2)不等鞭毛藻门(Heterokontae) (3)硅藻门(Bacillariphyta) (4)褐藻门(Phaeophyta) (5)红藻门(Rhodophyta) (6)蓝藻门(CYanophyta) 2.菌类(Fungi) (7)细菌门(Bacterla) (8)粘菌门(Myxomycophyta) (9)真菌门(Eumycophyta) 3.地衣类(Lichenes) (10)地衣门(Lichens) (二)高等植物: (11)苔藓植物门(Bryophyia) (12)蕨类植物门(Pteridophyta) (13)种子植物门(Spermatophyta),分裸子植物亚门 (Gymnospermae)和被子植物亚门(Angiosperlmae)。除上列系统外, 也有将藻类植物列为一门。而将藻类中的6个门降为纲,蕨类植物门中的各 纲独立为门,将裸子植物亚门和被子植物亚门独立为门等分类系统。
3、教材介绍的分类系统 、
七大类: 藻类植物 菌类植物 地衣植物 苔藓植物 蕨类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就整个植物界而言,人们通常将其分为16个门,它们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