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四川省情省策

合集下载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

四川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2年1月24日四川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二O一一年一月目第一篇录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第一章规划背景 (1)第二章指导思想 (4)第三章发展目标 (6)第二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第四章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9)第五章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13)第六章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16)第七章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9)第三篇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第八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21)第九章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22)第十章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25第十一章第四篇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五篇第十七章第十八章第十九章第二十章第六篇第二十一章第二十二章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群发展................................29改善农业农村发展条件....................................30大力发展现代农业........................................31加快现代新村建设........................................33努力增加农民收入........................................35全面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36优化主体功能区布局......................................39促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41加快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43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45增强科技创新能力.....................................48加快教育改革发展. (49)2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30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39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 (48)第二十三章第七篇第二十四章第二十五章第二十六章第二十七章第二十八章第二十九章第三十章第八篇第三十二章第三十三章第三十四章第三十五章第九篇第三十六章第三十七章第三十八章第十篇第三十九章第四十章第四十一章第四十二章第十一篇第四十三章第四十四章第四十五章第四十七章推进人才强省建设.....................................52积极扩大就业.........................................54调整收入分配关系.....................................5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56提高人民健康水平.....................................58全面做好人口工作.....................................61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62推进民主法制建设.......................................65加强国防动员能力建设..................................67提高社会文明程度......................................68繁荣文化事业..........................................68发展文化产业..........................................69推进文化传承和创新....................................70深化体制改革..........................................71扩大对外开放..........................................74加强区域合作..........................................77推进生态建设..........................................78加强环境保护...........................................81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8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86促进灾区民生改善.....................................88加快产业发展振兴.....................................89加强灾区生态环境修复.................................89加强政策引导.........................................91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93)3加强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54加快文化强省建设.............................................67深化改革扩大开放.............................................70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78推进地震灾区发展振兴......................................88第十二篇规划实施 (91)《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22—2022年)》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的重要指南,是未来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省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四川省情——精选推荐

四川省情——精选推荐

四川省情省情概况: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地处长江上游,位于西南腹地,与西部7省市区接壤。

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

总人口8750万,居全国第3位,辖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约占西部12省市区的1/4。

电子、机械、医药、化工、军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是西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省会成都是西南地区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自然资源:四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1亿千瓦,居全国第一,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已知矿产资源130种,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种类多样,仅天然中药材就达4500余种,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森林面积19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长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

境内野生大熊猫占全国的近80%。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四川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863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607.1亿元,增长26.6%;粮食总产量预计3247.7万吨。

实现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3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6亿元,年增长14.8%。

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0.2亿美元。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90家,同比增长16.7%,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12.5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来川落户125家。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基础设施:四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民航、内河航运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

事业单位国情省情

事业单位国情省情

一、国情(一)我国的地势、地形和气候●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阶梯是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的盆地和高原,第三级阶梯上分布广阔的平原。

●中国有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中国有四大盆地(按面积大小依次为):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吐鲁番盆地是中国地势最低的盆地。

●中国有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为我国的五大湖泊,其中江西鄱阳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青岛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西藏纳木错为海拔最高的大湖,青海察尔汗盐湖是我国最大的盐湖。

长江为我国最长、年经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

●中国的季风气候十分显著,主要有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还有云南的西双版纳(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控制盒太平洋东南季风的影响)等部分地区的热带季风性气候。

另外,中国的西北地区由于身居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而西南地区是高原山地气候。

●以秦岭—淮河为界,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具有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特点。

我国各地的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匀,全国大多数地方的降水量集中在5-9月份。

●我国气象灾害有如下特点:①种类多;②范围广;③频率高;④持续时间长;⑤群发性突出;⑥连锁反应显著;⑦灾情重。

●我国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暴雨、热带气旋(台风)、风雹、低温冷冻、雪灾、冻雨。

●我国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度。

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重),依次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表示,同时以中英文标识。

(二)我国的能源与资源●我国能源资源特点: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能源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四川省情省策资料

四川省情省策资料

四川省情省策一、自然地理。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

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

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东部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

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

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二、城市地理。

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

四川的城市化到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至2005年底,四川共有32个城市,其中地级市18个、县级市14个,全省城市化率33%,比2004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11.8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

四川省情简介

四川省情简介

四川省情简介一、经济概况四川是中国的经济大省、资源大省、人口大省和科教大省,在全国发展格局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201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6万亿元,增长10%,总量居全国第八;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和1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万亿元,增长13.9%;实现进出口总额646亿美元,增长9.2%,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位居经济大省前列。

四川地域面积辽阔、市场潜力巨大,是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有48.5万平方公里,2013年末常住人口8107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到西部12省区市的1/4,是中国西部最大的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

2014年一季度四川主要经济指标指标绝对数(亿元)增速(%)全国增速(%)增速在前八位经济大省位次GDP 5878.5 8.1 7.4 4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2 8.7 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77 12.7 12.0 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30 13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794.2 17.4 17.6 4 外贸进出口1054 14.7 14.7 —公共财政收入832 11.4 9.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17 9.8 9.8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932 12.5 12.3 —2013年四川有关经济指标指标绝对数增幅或提高率增幅或提高率在前八位经济大省中的排位GDP(亿元)26261 10.0 1 #第三产业增加值9256 9.9 1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690 12.1 —#人均GDP(元)32454 9.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0355 13.9 1 城镇化率(%)44.9 1.37 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22368 10.1 1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7895 12.8 1 全部工业增加值(亿元)11579 11.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1 4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21049 16.7 —#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9754 19.5 4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45.9 9.2 4 #出口额419.5 9.1 —#进口额226.4 9.5 —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2784 15.0 —旅游总收入(亿元)3877 18.2 —#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万人次)209.6 -7.8 —#出境旅游总人数(万人)74.2 10.4 —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105.7 0.2 —#外商投资实际到位103.6 5 —#在川世界500强企业(家)269 ——实际到位国内省外资金(亿元)8698 11.6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美元)63.4 11.5 —累计境外投资企业(家387 ——铁路营运里程(公里)3518 ——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5046 ——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万标箱)26.2 ——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亿元)47667 15.9 —二、自然资源资源禀赋独特,水能、天然气、钒钛、稀土和锂、磷、井盐等储量十分丰富。

最全的四川省情省策

最全的四川省情省策

省情省策人文地理概况: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邻:东—;西—;南—、;北—、、辖区面积:万平方公里,全国第五大省行政区划: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1个县(市、区,其中4 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形地貌:A多山与高原。

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巴山地、盆地。

B地貌类型齐全。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齐具,总体为东部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C浅丘和平原为主。

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D 西高东低地势。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高中间低。

地理高低点:最高点—西部贡嘎山(横断山脉);最低点—南边长江之滨(市合江县)气候:亚热带围,温和湿润。

古人评:三国诸亮《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入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之最:二滩电站——中国20 世纪建成投产最大水电站,现亚洲最蜀郡郡学——在同一地址办学两千年不断,世界仅此一例彝族聚居区——全国最大全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天然气【尤其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省份东部盆地——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全国唯一:羌族聚居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世界第一:钒、钛全国第一: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名城(7 座)数量;松杉植物种类;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 种;省河流年径流量(3000 亿立方米);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5 处);全省共有181 个县(市、区);生猪数量;2008 年猪肉产量,肉类总产量;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西部第一:人口8127 万;两院院士57名;高等学校90余所;2008年GDP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经济指标;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布原盐、白酒、纯碱等产品产量;2007 年粮食总产量,油料产量;2007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 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07 年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笔试复习大纲》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笔试复习大纲》

四川省属事业单位《综合知识》考试大纲《综合知识》笔试的题型包括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简析题和案例分析(含阅读分析)题五类。

第一部分法律一、法律知识部分(一)法的概念、本质、特征与作用(二)法与经济、政治、政策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相互关系(三)法学上“法的渊源”的专有含义及与当代中国法的主要渊源(四)法律关系的概念和要素(五)立法的概念及当代中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程序(六)法的实施及相关概念,我国法律适用的要求、原则以及法的效力二、宪法部分(一)宪法的概念、特征、本质、作用和监督及新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

(二)国体和政体概述及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我国的统一战线和政治协商制度(会议),国家的标志和国家的结构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三)经济制度及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四)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基本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公民行使权利的基本原则等(五)我国的国家机关性质、地位、产生、任期、职权等三、行政法部分(一)行政法概念、渊源及特点,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及作用等(二)行政行为的概念与特征、内容与效力、分类、合法要件等(三)抽象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与分类,行政立法的概念、特征、主体与原则(四)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监督、行政处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给付、行政奖励、行政奖励等具体行政行为的概念、特征、性质、设定、分类、作用、原则、程序及与相关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等(五)行政合同、行政指导概念、特征与作用(六)行政程序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七)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的概念、特征、分类和构成要件等(八)行政赔偿的概念、特征、范围、方式、构成要件以及行政赔偿请求人和赔偿义务机关和追偿制度等。

(九)行政复议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范围、管辖、程序及参加人等(十)行政诉讼的概念、特征、基本原则、受案范围、管辖、诉讼程序和参加人以及证据及行政诉讼举证责任和审判监督程序等四、民法部分(一)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调整范围(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及公民和法人(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特征、成立条件和分类,代理的概念、和代理关系的特征、种类及代理权的行使(四)物权与所有权的概念、特征、内容和分类,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五)债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分类、履行和终止,合同的概念、特征、订立和担保(六)知识产权和着作权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及着作权的保护,专利权的概念、客体、内容、专利申请原则及期限,商标权的概念、特征、取得、期限和保护(七)人身权的概念、分类和保护方法(八)财产继承权的概念与特征,我国继承制度的基本原则,继承权的取得、丧失和保护,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九)民事责任的概念、特征、构成要件、归责原则和民事责任方式(十)诉讼时效的概念、种类、中止与中断五、刑法部分(一)刑法的性质、任务、基本原则和适用范围(二)犯罪的概念、特征和构成(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四)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五)共同犯罪的概念、种类及其刑事责任(六)单位犯罪的概念及刑罚(七)刑罚的概念和目的(八)刑罚的种类(九)量刑、缓刑、减刑、假释、累犯、数罪并罚、时效以及自首和立功等刑罚的具体运用(十)犯罪的种类及贪污受贿罪和渎职罪的概念、和特征和种类六、劳动法部分(一)劳动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基本原则、对人的适用范围及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二)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平等的就业权利和就业的特别规定(三)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工资、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和福利等法定劳动管理保护制度(四)劳动争议的受案范围、原则、处理方式、程序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五)劳动监督检查的主要形式和制度七、劳动合同法部分(一)劳动合同的概念、特征,劳动合同法的宗旨、适用范围、各方义务等概述(二)劳动合同的订立原则、基本规定、种类、必备条款和试用期(三)集体和同和竞业限制等特别规定(四)劳动合同的无效(五)劳动合同的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六)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的关系第二部分公民道德建设一、公民道德建设部分(一)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与长期性(二)公民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原则(三)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二、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一)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二)社会公德规范(三)职业道德规范(四)家庭美德规范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一)“八荣八耻”的主要内容(二)“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第三部分四川省情省策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一)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分布概况(二)悠久的历史与古蜀文明(三)主要历史文化与近代史上的主要历史事件(四)科技文化优势与杰出人才二、四川自然地理概况(一)地理位置(二)地形地貌与气候(三)土地、植物、动物、水利与矿产资源(四)“天府之国”与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五)大熊猫故乡与四川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和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三、四川的主要经济(一)主要工业和粮油基地(二)发达的畜牧业、经济作物和中药材产业(三)西部最大市场和物资集散中心(四)西部投资热土和西南金融中心(五)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和通讯网络四、四川基本省策(一)四川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二)四川跨越发展总体要求、基本思路和“四破除,四强化”(三)四川现阶段的发展定位(四)四川经济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及“四个优先”(五)四川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工业强省战略的“7+3”产业发展规划(六)四川推进新型城镇化要建立的城镇体系(七)推进四川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目标任务和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八)汶川“5.12”大地震及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总体目标(九)四川奋力推进的“两个加快”和实施的“八项民生工程”第四部分公文写作一、公文的种类和作用(一)公文的主要分类方法及分类(二)通用公文的类型、用途及特点(三)公文文种的涵义、作用、文种选择的依据,正确区分、选择和使用文种(四)公文的主要作用二、公文的格式规范(一)公文文面格式的类型,特点和作用(二)公文的组成部分(要素)、排列顺序、标识规则与特定格式三、公文的撰写(一)公文撰写的基本要求与撰写一篇公文的具体要求(二)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等常用公文的特点、用途、分类以及结构、写作技巧等知识第五部分事业单位常识一、事业单位改革(一)事业单位的概念、特点、类别及登记(备案)(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的必要性、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主要内容(三)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实施范围,公开招聘的原则、方法、基本条件和主要程序,人员聘用的基本程序以及聘用合同的类型、必备条款、订立、变更、终止、续订、解除与违反和终止、解除聘用合同的责任等(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实施范围、岗位类别、岗位等级、基本条件要求、岗位聘用以及岗位设置的程序和权限、职责和分工等(五)事业单位人员考核的概念和特点、原则和范围、内容和等次与标准、方法和程序、以及结果的使用和考核的组织管理等二、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一)人事争议的概念与分类、依据和意义、处理渠道和预防、特点和基本原则等(二)人事争议处理与劳动争议处理、公务员申诉控告、信访等其他相关工作的关系与区别(三)人事争议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的概念、特点、原则、依据以及人事争议诉讼的受案范围、管辖和意义等(四)人事争议仲裁的机构、受案、管辖、申请条件与时效第五部分职业能力测试部分通过对应考者的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的测试,考察应考者的应知应会能力、逻辑推理判断能力、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数据判断与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省情省策人文地理概况: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邻:东—;西—;南—、;北—、、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全国第五大省行政区划: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1个县(市、区,其中4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形地貌:A多山与高原。

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巴山地、盆地。

B地貌类型齐全。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齐具,总体为东部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C浅丘和平原为主。

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D西高东低地势。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高中间低。

地理高低点:最高点—西部贡嘎山(横断山脉);最低点—南边长江之滨(市合江县)气候:亚热带围,温和湿润。

古人评:三国诸亮《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入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之最:二滩电站——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水电站,现亚洲最大蜀郡郡学——在同一地址办学两千年不断,世界仅此一例彝族聚居区——全国最大全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天然气【尤其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省份东部盆地——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全国唯一:羌族聚居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世界第一:钒、钛全国第一: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名城(7座)数量;松杉植物种类;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省河流年径流量(3000亿立方米);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5处);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生猪数量;2008年猪肉产量,肉类总产量;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西部第一:人口8127万;两院院士57名;高等学校90余所;2008年GDP,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经济指标;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布原盐、白酒、纯碱等产品产量;2007年粮食总产量,油料产量;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07年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一、成都: 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陆特大开放城市 3.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4.西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 5.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7.国家卫生城市8.国家环保模城市9.国家园林城市10.国家森林城市11.国家“双拥”模城(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12.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城市13.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14.联合国颁发:人居奖、改善居住环境最佳例奖二、人口:西部第一,全国第三(次于,)三、民族:彝族聚居区(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区(全国唯一),藏族聚居区(全国第二,仅次于)四、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五、历史文化:1、古蜀文化景观——盆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三国文化景观——武侯祠、剑门关文化景观——青城山(道教文化)—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大佛(佛教文化)2、蜀郡郡学{又名,文翁石室,汉景帝时期蜀郡守文翁创办}——第一所官办学校:毕业名人郭沫若、王光祈、一氓、劼人、蒙文通、时珍;在同一地址办学两千年不断,世界仅此一例,“文翁兴学”六:科技教育{继、后又一重要科研基地}1.卫星发射基地2.科技电子城:中国西部“硅谷”3.中国环流一号:中国最大受控热核聚变装置4.两院院士57名:西部第一,全国第四5.高等学校90余所:西部第一(5所“211”——川大、西财、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川农;2所“985”——川大、电子科大)七、杰出人才1.现当代革命家(6人):、朱德、毅、罗瑞卿、爱萍、伯钧2.现当代文人教育家(9人):吴玉章、澜、晏阳初、郭沫若、巴金、大千、劼人、艾芜、沙丁3.近现代革命英雄(9人):光第、锐、喻培伦、一曼、思德、丁佑君、黄继光、邱少云、赖宁4.古代文人学者(12人):西汉——司马相如、落下闳、雄西晋——寿唐代——子昂、白、薛涛宋代——东坡、洵、澈明代——慎清代——调元5.外来文人学者(3人):杜甫、陆游、黄庭坚八、历史遗产——国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省份;国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全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1.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2.世界文化遗产(1处):都江堰—青城山3.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大佛4.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4处):黄龙、卧龙、九寨沟、稻城亚丁5.世界地质公园(2处):兴文地质公园、地质公园6.5A级旅游景区(3处):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峨眉山景区、九寨沟旅游景区7.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名城(7座):数量居全国首位——、、、、、都江堰、阆中九、自然资源 1.土地: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大部分为紫色土,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 2.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 3.植物:森林——746万顷,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西南林区—全国第二林区】珍稀树种——水杉、银杉、红杉种类占全国1/5 【水杉、银杉、红杉统称为“活化石”】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3/维管植物——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全国之首 4.动物{大熊猫故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白唇鹿等3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大灵猫等112种5.矿产:矿产种类——已找到130种占全国30%,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89种矿产储量—28种,全国前3,天然气【尤其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省份排名:世界之冠:钒、钛全国第一: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全国第二:铁、镉、溴、石棉、岩盐、熔剂石灰石、白云母等10种全国第三:锌、铍、锶、钾长石、硅藻土、铂等7种十、水利资源1.省河流年径流量——3000亿立方米,全国之首2.水力资源蕴藏量、年发电量——14276.3万千瓦,12506亿/千瓦时,全国第二,仅次于【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占全省2/3】3.中国西部水电开发、“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4.二滩电站——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水电站,现亚洲最大 5.“千水之省”——长江水系,大小河流1419条,主要有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涪江6.湖泊——1000余个,泸沽湖为较大湖,邛海,位于,全省最大湖泊十一、经济(详见之最的“西部第一”)十二、基本省策 1.当前阶段性特征:最大省情——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最大实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最大问题——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

2.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

总体取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路径——【一主】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三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加强】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3.发展定位: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建设西部高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综合治理,改善发展环境。

4.发展奋斗目标:步骤到2020年,建设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富裕;发展、法制健全、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和谐;公民道德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人民素质更高的文明;观念开放进取、发展环境优越、对话合作文化交流充分、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开放;生态文明明显改善、资源科学开发、环境有效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的生态。

5.“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格局:【一枢纽】西部交通枢纽【三中心】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四基地】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6.“7+3”产业发展规划:【7个优势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油气化工、饮料食品、现代中药【3个有潜力产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7.城镇体系:【四大城市群】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以大城市为核心,以区域大城市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8.思想“四破除,四强化”:破除盆地观念,强化开放意识;破除陆观念,强化前沿意识;破除自满观念,强化进取意识;破除休闲观念,强化爬坡意识。

9.经济“四个优先”:坚持效益优先、好中求快,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坚持科教优先、求新求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发展之路。

10.推进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两加快】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建设高地,【三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一目标】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一战略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一基本方向】把走中国特色农业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一根本要求】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三化】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六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1.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五举措: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六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农村制度。

12.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 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13.两个加快: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14.八项民生工程: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