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情省策
[重点]四川省情简介
![[重点]四川省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0cfb19f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9f.png)
四川省情简介四川气候一.全省气候特点四川省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地区,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地形区。
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地面地形的综合影响,具有五大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多。
全省气候类型多达9类;分别为: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山地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高山永冻带。
2.山地气候垂直差异大。
在山地,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明显下降,依次出现从较暖到较冷的多种气候类型。
人们通常把这种气候现象称作“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3.季风气候明显。
冬季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偏北方向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夏季为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所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
4.季节气候区域特色鲜明。
四川盆地四季分明,川西南地区和川西高山高原区雨、旱季节差异明显。
5.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灾情较重。
全省范围内大面积发生的主要灾害是干旱,其中,夏旱出现的频率最高,伏旱造成的损失最大。
盆地区和川西南山地的旱情程度又普遍重于川西高山高原。
暴雨、洪涝和低温也是经常发生的气象灾害,低温雪灾常在川西高山高原地区造成严重的后果。
二.主要气象要素概况1.气温全省年平均气温—1.5~20.3℃,三大地形区中,盆地为14.1—18.2℃;川西南山地为10.1~20.3℃;川西高山高原为—1.5~15.4℃。
年平均气温,最高在攀枝花市,为20.3℃;最低在石渠,为—1.5℃。
极端最高气温在平昌,为41.9℃;极端最低气温出现于川西高山高原区的石渠,为—37.7℃。
季平均气温夏季最高,秋季次高;冬季最低,春季次低。
2.降水量全省年均降水总量315.7—1732.4mm,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盆地最多,为783.2~1130.9mm;川西高山高原最少,仅为315.7~906.0mm。
雅安是全省降水量最大的地区,素有“西蜀天漏”之说,年均降水量为1732.4mm;其中,1966年曾达2367.2mm,为全省极端最高值。
四川省情资料

四川省情
一、地理概况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部,地跨东经97°21′52″~108°05′36″,北纬26°03′25″~34°19′09″之间。
四川省总面积约50.4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5.3%,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
四川省地形复杂,有川西高原、大巴山、大渡河、金沙江等地理地貌。
二、人文历史
四川省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在古代,四川曾是巴蜀文化和蜀
文化的中心,形成了独特的巴蜀文化。
在历史上,四川是“南成都”和“蜀都”的称呼,素有“天府之国”、“天府之乡”的美誉。
三、经济发展
四川省是中国西部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四川省以农业、工业、能源、旅游等多元产业为主,经济总量居全国前列。
其中,成都、重庆等城市是四川省的经济中心,也是西部地区的重要城市之一。
四、文化特色
四川省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有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
川剧、蜀绣、川菜等都
是四川省的代表性文化。
此外,四川还有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如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佛等,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五、旅游资源
四川省是中国著名的旅游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蜀山之
王峨眉山、雅安市的亚丁、乌当区的龙泉古镇等都是四川省的旅游胜地。
四川的旅游业也蓬勃发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览。
结语
四川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风景优美的省份,不仅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拥有丰富多彩的人文传统。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前来四川省,领略这里的风土人情,感受四川的独特魅力。
四川省情——精选推荐

四川省情省情概况:四川素称“天府之国”,地处长江上游,位于西南腹地,与西部7省市区接壤。
全省幅员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5位。
总人口8750万,居全国第3位,辖21个市(州)、180个县(市、区),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区。
四川是西部经济大省,生产总值、粮食总产量、工业总产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约占西部12省市区的1/4。
电子、机械、医药、化工、军工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四川是西部最大的物资集散地,省会成都是西南地区商贸、金融、科技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
自然资源:四川自然资源十分丰富。
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1.1亿千瓦,居全国第一,是中国西部水电开发和“西电东送”基地之一。
已知矿产资源130种,天然气远景储量7.2万亿立方米,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基地。
生物资源种类多样,仅天然中药材就达4500余种,是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
森林面积19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是我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和长江上游最大的水源涵养区。
境内野生大熊猫占全国的近80%。
国民经济综合指标:四川国民经济快速增长。
2006年,全省生产总值(GDP)8637.8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607.1亿元,增长26.6%;粮食总产量预计3247.7万吨。
实现旅游总收入979.6亿元,比上年增长35.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013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21.6亿元,年增长14.8%。
外贸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10.2亿美元。
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490家,同比增长16.7%,外商投资实际到位额12.58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来川落户125家。
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7.36亿美元,同比增长22.5%。
基础设施:四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基本形成了公路、铁路、民航、内河航运相结合的立体交通网络。
四川省情省策(最全)

四川省情省策四川是中国西部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内陆大省。
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四川位于中国民族东西交融、南北过渡的走廊,多年来既揉合吸收东西民族之长,又是南北文化交流的要冲。
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文明的精华,哺育出博大奇绝的巴蜀文化。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经过5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四川社会历史简况(一)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分布概况1、四川行政区划四川现除省会成都是副省级城市外,还辖17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
17个地级市是:自贡、攀枝花、沪州、德阳、绵阳、广元、遂宁、内江、乐山、南充、宜宾、广安、达州、巴中、雅安、眉山、资阳。
3个民族自治州为: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
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列全国首位,其中有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
省会成都是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和内陆特大开放城市,是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双拥”模范城。
近几年,她又以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方面的成就,先后荣获联合国颁发的“人居奖”和“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等多项殊誉。
2、中国的人口大省2005年末,四川年末总人口8750万人,仅次于河南和山东,列全国第3位,占西部总人口的23.7%,列西部第1位。
3、中国的民族大省四川是多民族聚居的省区,居住着55种民族。
除汉族外,有彝、藏、羌、苗、回、蒙古、傈僳、满、纳西、土家、白、布依、傣、壮等14个世居少数民族。
四川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唯一的羌族聚居区,藏族聚居人口仅次于西藏。
民族自治地区土地面积3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2.7%。
四川省情省策-精品

第一节四川概况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位于我国西南地区、长江上游。
春秋战国时为蜀国地。
秦代置蜀郡。
汉属益州。
唐属合南道。
四川名字由来是由于四条大河:岷江、嘉陵江、乌江和沱江。
宋置川陕四路。
元置四川行省。
明清起为四川省。
截至 2005 年底,四川省辖 18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181 个县(市、区)、4544 个乡镇、239 个街道办事处。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中,社区居民委员会 4822 个,村民委员会 50182 个。
其中居住着汉族、彝族、藏族、回族、羌族等民族。
省会成都。
四川属中国西南内陆,西有青藏高原相扼,东有三峡险峰重叠,北有巴ft秦岭屏障,南有云贵高原拱卫,形成了闻名于世的四川盆地。
全省总面积是48.8万平方公里。
四川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历来有“天下ft水在于蜀”之说,并有“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雄,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之誉。
四川,古称巴蜀,是中国西南部的一个大省,截至 2005 年12 月31 日,面积48.5 万平方公里,人口约 8642 万。
周边同重庆市、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青海省、陕西省、湖北省接壤,四川地大物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新中国成立以后,四川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经过50 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 20 多年的改革开放,四川的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四川是全国的农产品供应大省,是国家最大的粮、油、猪生产基地之一。
经济作物油菜籽、甘蔗、茶叶、柑桔、蚕丝产量居全国前列;中药材驰名中外;银耳、生漆、毛竹等产品享誉全国。
四川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其中冶金、采矿、化工、机械、宇航、电子工业等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攀枝花钢铁公司、成都飞机公司、长虹集团、希望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闻名国内外。
四川的交通通讯发展迅猛。
水陆空交通日趋完善发达,微波、光纤、卫星、程控电话、无线寻呼、图文传真、INI 联网等现代通信遍布全省各市、地、州、县及部分乡村,初步形成了现代交通、通信网络。
四川省情省策资料

四川省情省策一、自然地理。
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处长江上游,介于东经92°21′~108°12′和北纬26°03′~34°19′之间,东西长1075公里,南北宽900多公里。
东连重庆,南邻滇、黔,西接西藏,北界青、甘、陕三省。
面积48.5万平方公里,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和青海,居全国第五位。
全省地貌东西差异大,地形复杂多样。
四川位于我国大陆地势三大阶梯中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即处于第一级青藏高原和第二级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带,高差悬殊,西高东低的特点特别明显。
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1000~3000米之间。
全省可分为四川盆地、川西北高原和川西南山地三大部分。
东部四川盆地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面积16.5万平方公里。
盆地四周北部为秦岭,东部为米仓山、大巴山,南部为大娄山,西北部为龙门山、邛崃山等山地环绕。
该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暖夏热,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农业利用方式为一年两熟制。
盆地西部为川西平原,土地肥沃,为都江堰自流灌溉区,土地生产能力高;盆地中部为紫色丘陵区,海拔400~800米,地势微向南倾斜,岷江、沱江、嘉陵江从北部山地向南流入长江;盆地东部为川东平行岭谷区,分别为华蓥山、铜锣山、明月山。
西北部为川西北高原,属于青藏高原东南一隅,平均海拔3000~5000米,高寒气候,高山草甸植被。
西南部为横断山脉北段,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山河呈南北走向,自东向西依次为岷山、岷江、邛崃山、大渡河、大雪山、雅砻江、沙鲁里山和金沙江。
气候植物呈垂直分布,以高山针叶林和高山灌丛草甸为主。
二、城市地理。
城市化进程进展加快,但低于全国水平。
四川的城市化到20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进入加速发展的阶段,至2005年底,四川共有32个城市,其中地级市18个、县级市14个,全省城市化率33%,比2004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与199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11.8个百分点;与2000年相比,城镇人口比重提高了6.3个百分点。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

四川省基本情况及经济发展情况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是中国面积第五大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文将介绍四川省的基本情况以及其蓬勃发展的经济状况。
四川省人口众多,面积广阔。
截至2021年,该省人口约为8500万人。
其土地面积达到48.3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德国的两倍。
四川省辖14个地级市,下辖173个县级行政区,包括资阳、南充、宜宾、雅安等。
四川省不仅有丰富的人文历史,还拥有壮美的自然风景,如九寨沟、峨眉山、稻城亚丁等著名景点。
四川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近年来,四川省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逐渐从传统的农业省份转变为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制造业是四川省经济的重要支柱。
四川省在汽车、电子、航空航天、能源装备等领域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重庆和成都两个地级市是中国中西部最重要的制造业中心之一。
四川省还重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领域,积极培育新兴产业的壮大。
服务业在四川省的经济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旅游业是四川省的一大亮点,该省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
四川的美食文化和民间艺术也吸引了国内外的顾客。
此外,金融、教育、医疗和文化创意等服务行业也在四川省经济中快速发展。
四川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和机场的建设都大大提升了四川省的交通运输能力。
近年来,成都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的建设使得四川省成为中国内陆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之一。
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四川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该省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保护自然环境。
四川省还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努力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综上所述,四川省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核心省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四川省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并在基础设施、绿色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解读

四川省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综合知识》大纲解读——考试内容【四川华图贾丽微】四川省省直事业单位考试的大幕即将拉开,在这个统一公开招聘的大型考试中,考试大纲起着指航灯的作用,能够给我们提供清晰明了的复习方向。
现就《综合知识》考试大纲做具体解读,以备考生复习参考。
《综合知识》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组成,满分100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公共基础知识,分值占80分到85分;第二部分为职业能力测验,分值占15分到20分。
根据考试大纲,第一部分的考试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有:法律、事业单位基础知识、公民道德建设、公文写作、四川省情、时政热点。
其中法律包括法律常识、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
法律部分在第一部分的分值比重较高,大约占30%左右,其中宪法、行政法、民法、刑法内容为重点。
公民道德建设主要包括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公民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公民道德建设在第一部分的比重大约占15%左右,重点在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及社会主义公民道德规范,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主要包含事业单位改革中的人事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岗位设置管理、事业单位人员考核以及事业单位人事争议仲裁的主要内容。
事业单位基础知识在第一部分的比重大约占15%左右,其中考试重点为人员聘用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和人事争议处理方式等。
公文写作部分具体包括的内容有公文的种类和作用、公文的格式规范和公文的撰写。
公文写作部分在第一部分的比重较高,大约占30%左右,是考查重点。
四川省情部分有四川的社会历史简况、自然地理概况、四川的主要经济和基本省策。
四川省情部分在第一部分所占比例较小,大概占5%左右,考查的重点主要是历史、地理和省策。
考试大纲指明时政热点考查近一年来发生的国内外大事,所占比重较小,大约占5%左右,在实际考试中,主要以近三个月以内的时政热点作为考查的重点。
根据考试大纲,第二部分职业能力测验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说有:常识与基本技能、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量关系与资料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人文地理概况: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邻:东—重庆;西—西藏;南—云南、贵州;北—青海、甘肃、陕西辖区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全国第五大省行政区划:18个地级市,3个民族自治州,181个县(市、区,其中4个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地形地貌:A多山与高原。
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
B地貌类型齐全。
平原、丘陵、山地、高原齐具,总体为东部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山地。
C浅丘和平原为主。
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D西高东低地势。
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四周高中间低。
地理高低点:最高点—西部贡嘎山(横断山脉);最低点—南边长江之滨(泸州市合江县)气候:亚热带范围,温和湿润。
古人评四川:三国诸葛亮《隆中对》: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晋代常璩《华阳国志》:蜀沃野千里,号称“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入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四川之最:二滩电站——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水电站,现亚洲最大蜀郡郡学——在同一地址办学两千年不断,世界仅此一例彝族聚居区——全国最大全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天然气【尤其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省份东部盆地——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全国唯一:羌族聚居区;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世界第一:钒、钛全国第一: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名城(7座)数量;松杉植物种类;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省内河流年径流量(3000亿立方米);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5处);全省共有181个县(市、区);生猪数量;2008年猪肉产量,肉类总产量;林副产品油桐,生漆产量;西部第一:人口8127万;两院院士57名;高等学校90余所;2008年四川GDP,地方财政收入,主要经济指标;钢、水泥、平板玻璃、化肥、农药、丝、布原盐、白酒、纯碱等产品产量;2007年粮食总产量,油料产量;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8年外贸进出口总额;2007年全社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各项贷款余额。
一、成都:1.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内陆特大开放城市3.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4.西南地区的交通、通信枢纽5.中国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化城市6.中国最佳旅游城市7.国家卫生城市8.国家环保模范城市9.国家园林城市10.国家森林城市11.国家“双拥”模范城(双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12.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13.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14.联合国颁发:人居奖、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二、人口:西部第一,全国第三(次于山东,河南)三、民族:彝族聚居区(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区(全国唯一),藏族聚居区(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四、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五、历史文化:1. 古蜀文化景观——盆地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三国文化景观——武侯祠、剑门关宗教文化景观——青城山(道教文化)—都江堰(水利工程)【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佛教文化)2.蜀郡郡学{又名,文翁石室,汉景帝时期蜀郡守文翁创办}——第一所官办学校:毕业名人郭沫若、王光祈、李一氓、李劼人、蒙文通、魏时珍;在同一地址办学两千年不断,世界仅此一例,“文翁兴学”六:科技教育{继北京、上海后又一重要科研基地}1.西昌卫星发射基地2.绵阳科技电子城:中国西部“硅谷”3.中国环流一号:中国最大受控热核聚变装置4.两院院士57名:西部第一,全国第四5.高等学校90余所:西部第一(5所“211”——川大、西财、西南交大、电子科大、川农;2所“985”——川大、电子科大)七、杰出人才1.现当代革命家(6人):邓小平、朱德、陈毅、罗瑞卿、张爱萍、陈伯钧2.现当代文人教育家(9人):吴玉章、张澜、晏阳初、郭沫若、巴金、张大千、李劼人、艾芜、沙丁3.近现代革命英雄(9人):刘光第、杨锐、喻培伦、赵一曼、张思德、丁佑君、黄继光、邱少云、赖宁4.古代文人学者(12人):西汉——司马相如、落下闳、杨雄西晋——陈寿唐代——陈子昂、李白、薛涛宋代——苏东坡、苏洵、苏澈明代——杨慎清代——李调元5.外来文人学者(3人):杜甫、陆游、黄庭坚八、历史遗产——国内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省份;国内唯一拥有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自然与文化遗产的省份;全国文化遗产遗址最多的省份之一{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剑门天下雄,九寨天下奇}1.自然遗产(3处):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黄龙——世界自然遗产、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熊猫栖息地2.世界文化遗产(1处):都江堰—青城山3.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1处):峨眉山—乐山大佛4.列入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网络》(4处):黄龙、卧龙、九寨沟、稻城亚丁5.世界地质公园(2处):宜宾兴文地质公园、自贡地质公园6.5A级旅游景区(3处):青城山—都江堰旅游景区、峨眉山景区、九寨沟旅游景区7.中国旅游历史文化名城(7座):数量居全国首位——成都、泸州、自贡、宜宾、乐山、都江堰、阆中九、自然资源1.土地: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大部分为紫色土,内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2.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库塘3.植物:森林——746万顷,西南林区的主体部分【西南林区—全国第二林区】珍稀树种——水杉、银杉、红杉种类占全国1/5【水杉、银杉、红杉统称为“活化石”】高等植物——占全国总数的1/3/维管植物——全国第二位松杉植物种类——全国之首4.动物{大熊猫故乡}: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白唇鹿等30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熊猫、大灵猫等112种5.矿产:矿产种类——已找到130种占全国30%,已探明有工业储量的89种矿产储量—28种,全国前3,天然气【尤其气田气】分布最集中省份排名:世界之冠:钒、钛全国第一:钒、钛、锂、银、硫铁矿、天然气等11种全国第二:铁、镉、溴、石棉、岩盐、熔剂石灰石、白云母等10种全国第三:锌、铍、锶、钾长石、硅藻土、铂等7种十、水利资源1.省内河流年径流量——3000亿立方米,全国之首2.水力资源蕴藏量、年发电量——14276.3万千瓦,12506亿/千瓦时,全国第二,仅次于西藏【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占全省2/3】3.中国西部水电开发、“西电东送”基地之一4.二滩电站——中国20世纪建成投产最大水电站,现亚洲最大5.“千水之省”——长江水系,大小河流1419条,主要有金沙江、岷江、嘉陵江、沱江、涪江6.湖泊——1000余个,泸沽湖为较大湖,邛海,位于西昌,全省最大湖泊十一、经济(详见四川之最的“西部第一”)十二、基本省策1.当前阶段性特征:最大省情——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最大实际——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初级阶段特征明显;最大问题——发展不足、发展水平不高。
2.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四川。
总体取向——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路径——【一主】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三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加强】加强开放合作,加强科技教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
3.发展定位: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建设西部高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跨越发展;发展民生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和谐;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综合治理,改善发展环境。
4.发展奋斗目标:到2020年,建设成为——工业化基本实现、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富裕四川;民主发展、法制健全、民族团结、社会安定的和谐四川;公民道德良好、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人民素质更高的文明四川;观念开放进取、发展环境优越、对话合作文化交流充分、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开放四川;生态文明明显改善、资源科学开发、环境有效保护、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充分发挥的生态四川。
5.“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格局:【一枢纽】西部交通枢纽【三中心】西部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四基地】战略资源开发基地、现代加工制造业基地、科技创新产业化基地、农产品深加工基地6.“7+3”产业发展规划:【7个优势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油气化工、饮料食品、现代中药【3个有潜力产业】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7.城镇体系:【四大城市群】成都平原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川东北城市群以成都大城市为核心,以区域大城市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8.思想“四破除,四强化”:破除盆地观念,强化开放意识;破除内陆观念,强化前沿意识;破除自满观念,强化进取意识;破除休闲观念,强化爬坡意识。
9.经济“四个优先”:坚持效益优先、好中求快,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坚持富民优先、民生为本,坚定不移地走和谐发展之路;坚持科教优先、求新求进,坚定不移地走创新发展之路;坚持优势优先、重点突破,坚定不移地走跨越发展之路。
10.推进四川省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两加快】围绕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建设高地,【三方针】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一目标】突出农民增收核心目标,【一战略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战略任务,【一基本方向】把走中国特色农业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一根本要求】把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三化】联动推进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六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和谐,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
11.城乡统筹发展体制机制五举措:四川省情省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建立促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制度【六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健全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创新金融服务农村制度。
12.灾后恢复重建总体目标:三年基本恢复,五年发展振兴,十年全面小康【伟大抗震救灾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
13.两个加快: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14.八项民生工程: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百姓安居、道路通畅、环境治理。
第11 页共1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