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复习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复习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史论归纳】早期政治制度与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关联
——传承与创新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1、含义:西周宗法分封制下“官”以贵族血统世袭,秦 以后的“官”则 是皇帝任免,俸禄来自国家税收,形成 了完善的官僚政治体系。官僚制制度有严格的职务分工, 职权分明,有职则有权,离职则无权,当官实际上成为 一种职业,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产物。韩非主张“主 卖官爵,臣卖智力”,官僚政治体系还包括管理官僚、 选拔官僚的制度,官僚履行职责执行政务的制度。
【教材基础知识梳理】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权力中心——皇帝制度
(3)特征: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
创制与“皇帝”有关的一系列专用称号,如皇帝自称“ 皇帝独尊 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皇帝
”成为我国君主专制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有称谓
皇权至上
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都由皇帝任免,皇帝集行政权、 司法权和军事指挥权于一身,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本节内容结束 THANKS
【概念理解】官僚政治
2、特点: (1)权力来源:由皇帝授予。 (2)权力运作:以皇权为中心。 (3)权力机构:各机构相互配合又互相牵制。 (4)收入来源:实行俸禄制。 (5)官吏选拔:由皇帝任免,由察举、科举制等形式产生。
3、意义: (1)政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维护小农经济的稳定。 (3)思想文化:有利于促进古代思想与教育发展。 (4)社会观念:对形成官本位的社会观念、官僚主义的作风产 生影响。
(3)特点:
①以皇权为中心; ②分工明确,互相牵制; ③充分体现“家天下”;

原创4: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原创4: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郡县制 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时代
按地域划分,私有制
诸侯王位世袭(有封地) 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无封地)
诸侯国相对独立于中央政 中央政府下的地方行政机构, 府之外,虽拓展周朝疆域,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 但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统一。 ①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统治 。②性质:都是中国古代 社会重要地方行政制度。③作用: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 都起了积极作用。
A.皇帝、丞相、太尉 B.皇帝、丞相
C.皇帝、太尉
D.皇帝、太尉、御史大夫
【归纳提示】 秦朝在中央的主要官职是三公,其中太
尉执掌军事大权,但最终仍受皇帝操纵。
【答案】 C
【点评】 本题仍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主要考查皇帝
的集权和太尉的职责。
3、秦朝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能是( C )
A、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管理国家军事 C、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 D、管理国家财政
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背景:
(2)内容:
(3)作用: (4)评价:
(1)背景: ①历史原因:分封制的弊端(相当大的独立性,容易分裂 割据) ②现实目的:为加强中央集权(采纳李斯建议) ③实施基础:春秋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已陆续在新兼 并的地区设郡县
(2)内容: ①郡是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其最高行政长官是郡守, 负责承受中央命令,督责所属各县; ②县是郡的下一级行政机构,其长官是县令或县长,负责 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③县以下是乡、里基层行政机构。此外还有负责地方治安 的“亭”; ④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调动任命,不得世袭。郡县制的特 点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
( B)
9、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一轮复习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两课时)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 4、(2015·江苏单科·2)据秦琅邪石刻,皇 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 《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 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 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
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对后世的影响: 积极影响: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主义政治制度具有开创性。 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 历代封建王朝所没用,影响深远。
消极影响:
①政治经济: 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延缓了封建制度的瓦解; ②思想文化: 摧残了文化,禁锢了思想; 阻碍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1)三公: A、丞相:
地位:“百官之首” 职能: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御史大夫: 地位:副丞相; 职能: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 C、太尉: 职能: 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内容)
3、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
(1)演变历程:郡 秦始县皇之把设郡,县源于制春度推秋行战国全。国秦。统一后,
(行2政)区内划容::分 郡之全内国又为分36郡若,干由县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 官僚机构:郡守(上受中央命令,下督所属各县,定期向
丞相汇报工作)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
本课小结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统一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检测:(一) 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含解析

课时检测(一)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左传》记载:“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制也”。

由材料可推断这一时期()A.等级秩序取决于贡赋轻重B.血缘亲疏维护了等级秩序C.贡赋轻重反映了爵位高低D.宗法制度决定了爵位高低解析:选C等级秩序实际上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这样的森严等级,而材料强调的是同一级别内部爵位的高低,故A项错误;材料与血缘亲疏无关,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的表述,缴纳贡赋多者位尊,是贡赋轻重反映爵位高低的体现,故C项正确;材料与宗法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2.《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材料旨在说明()A.分封制的必要性B.宗法制的合理性C.立嫡制的合法性D.世袭制的重要性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人性亲近亲人,故形成严谨的宗庙制度,从而维护国家统治,是宗法制建立的合理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3.(2018·兴化一中期中)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皆称诸侯曰友邦君,是君臣之争亦未定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 A.分封制进一步明确君臣等级B.宗法关系是维系皇权的纽带C.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D.分封制的主体是王族和功臣解析:选A根据“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说明西周分封制明确了君臣等级,故A项正确;秦朝开始建立皇帝制度,B项错误;夏商周时期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中,C项错误;D项内容与“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不符,排除D项。

4.春秋战国时期的吴晋两国,为了对付共同的对手楚国,打破了“同姓不婚”的基本原则,实行联姻。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ppt-广东省教育厅

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ppt-广东省教育厅

百官之首
律令图籍
全国政务
监察百官
太尉
军务 (虚有其位)
九卿
中央机构关系示意图
丞相
皇帝
御使大夫
太尉
2.地方建立郡县制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上承受中央 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
县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 法、狱讼和兵役。

2、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 人谈话 。08:2 7:4108: 27:4108 :279/1 1/2020 8:27:41 AM

3、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 20.9.11 08:27:4 108:27 Sep-201 1-Sep-2 0

4、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 错儿。 08:27:4 108:27: 4108:2 7Friday , September 11, 2020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与分封制相比,秦朝中央集权制 度的主要特点是 ( )
A.皇位时代相传,以稳固“家天下” 的基础
B.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对地方的 控制
C.皇帝掌握从中央地方的人事大权
D.为提高威权而神化皇权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陵远眺
本课结束!

1、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9. 1120.9. 11Friday, September 11, 2020
• 10、你要做多大的事情,就该承受多大的压力。9/11/2
020 8:27:41 AM08:27:412020/9/11
• 11、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别人才会看得起你。9/11/2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大纲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问李白这首诗反映了什么史实?——秦朝统一六国的史实。

一、秦朝统一(1)原因:①长期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②长期的混战,人民渴望统一,③商鞅变法秦国强大;(关键)④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⑤正确的策略。

(远交近攻)(2)过程:秦王嬴政用十年的时间,先后灭掉了韩(230)、赵(228)、魏(225)、楚(223)、燕(222)、齐(221)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3)意义:①结束了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奠定了中国辽阔的版图,加强了中原和边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联系二、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内容:①皇帝制度:皇位世袭、皇帝独尊、皇权至上。

②中央-三公九卿制:a、内容:三公:是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

左、右丞相为‚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

三方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b、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君主决策的失误;保证了军政大权掌握在皇帝的手中。

③地方-郡县制:a、内容: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是中央政府以下的一级统治机构,郡设郡守、郡丞和郡尉;每郡下设若干县,县臵县令、县丞和县尉。

县以下有乡、里等基层机构,乡有乡吏,里有里典。

b、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2)意义:①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朝所沿用。

(积极)②加强了秦朝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迅速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消极,不讲)三、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②都是为了巩固统治;③都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统治。

不同点:①基础不同:分封制以血缘关系为基础;郡县制是按地域划分的;②权力大小不同:分封的诸侯爵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中央任命,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必须服从中央;③作用不同: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主要区别在于中央对地方的制约关系及地方权力的大小不同。

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1单元第1讲课题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新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全国通用第1单元第1讲课题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A.①—秦始皇长城 B.②—灵渠 C.③—郑国渠 D.④—都江堰
A [秦代长城东起辽东,西至甘肃临洮,①是秦长城的西边终 点,故选择 A 项;②是关中地区,而灵渠位于岭南地区;③是四川 地区,郑国渠位于关中地区;④是岭南地区,都江堰位于四川盆地, 故 B、C、D 三项错误。]
[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
(2)看法: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积极作用: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稳定,其 制为历朝所沿用。
周秦之际政治文明的转型 个人 由分散到集中,由商周天子权力的尚未高度集中到 权力 秦朝专制独裁的“皇帝制” 地方 由独立到集权,由独立性较强的分封诸侯国到集权 权力 于中央的郡县
3.地方政治制度——郡县制 (1)内容 ①地方设有郡__、__县__两级,“郡”直属于中央,“县”隶属于郡。 县下设有“乡”“里”两级基层行政机构。 ②郡守和县令、县长均由皇__帝__直接任免。
(2)影响 ①_官__僚_政__治__取代贵族政治;国家管理人员由职业官僚取代了世 袭领主。 ②形成了中央_垂__直_管理地方的形式,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 效的控制。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思维激活] 秦的统一和制度创新在中国历史上有独特的地位。
02
学科素养·融会贯通
运用史料实证——明确历史解释 关注唯物史观——渗透家国情怀
►探究 1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史料一 秦朝中央官制结构图
史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创制了六枚一套的御玺,分别刻着 “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 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行玺则为皇帝 外巡时随身携带。秦亡御玺落入汉室,代代相传,称“传国玺”。
(1)史料一体现了专制皇权和三公九卿制下,各部门的职权 及运作,解读史料应注意观察结构图体现出的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人教版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第1讲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一、选择题1.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

该变化有利于( )A.弱化神权的影响B.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宗族观念的强化解析: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根据题目中“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可知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土地私有制的建立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D项正确。

答案:D2.《史记》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

”武王此举主要是为了( )A.体现新政权的合法性B.分封功臣以巩固政权C.学习圣人的英明之举D.体现天下为公的精神解析: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意图得到先代贵族对新政权的认可,故A项正确;材料中武王未分封功臣,故B项错误;材料中武王分封先代贵族后代,并未提及学习圣人之举,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天下为家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A3.《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关于分封制的认识,下列选项史实、推论一致的是( )A.史实:分封国的主要区域为黄河中下游地区推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B.史实: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推论:地缘政治向血缘政治转变C.史实: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推论: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无分封制D.史实: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推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解析:西周的主要封国有鲁、齐、燕、卫、宋、晋,主要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黄河中下游地区存在商族的残余势力,可以得出成康分封带有遏制商族残余势力,统治殷商遗民的目的,故A项正确;诸侯带领周王所授之民向东迁徙,与当地原居民杂糅,初步打破了邦族界限,这一史实是正确的,西周的分封制加强了血缘政治,结论错误,故B项错误;秦朝废分封,行郡县史实正确,结论错误,汉朝初期就实行过分封制,故C项错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徭役、再分封史实正确,根据这一史实得不出西周政治带有一定的民主性,民主的主要含义是指人民有参与国事或对国事有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故D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影响百代的三大制度
秦 始 皇
1、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有哪些特征
材料1: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乃更 皇帝独尊 号曰“皇帝”,命为“制” ,令为“诏”,自称曰“朕”。 材料2:“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 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皇权至上
虎符是皇帝调发军队的凭证,用铜铸成虎 形,中分为二,右左半符各有金铭文“甲 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12字。发兵 时,必须右左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材料3:“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 皇位世袭 传之无穷。”
2、三公九卿制度
皇帝
丞相 “百官之首” 百官 之首 全国 政务
诸卿 太尉
军务 (虚有其位)
御史大夫 (副丞相)
职掌奏章 下达诏令 兼理监察
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
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皇 帝
御史 大夫
(牵制)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文字
小篆
统一后的货币
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货币
圆形方孔钱
(2015·海南)《三国志》称秦始皇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 A.郡县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宗法制
(2008·江苏)“齐人”“鲁人”“楚人”这 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 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2007·宁夏)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 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春秋争霸
东周
战国兼并

从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的形成
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 制建立的史实,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 形成及其影响。
一、前无古人的一项功业
秦 始 皇
秦能够实现统一的条件: ◆生产力提高,经济的发展; ◆常年战乱,人民渴望统一; ◆局部统一各民族初步融合; ◆商鞅变法,使秦富国强兵; ◆策略正确(秦始皇雄才大略)
◆经济根源——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小农经济模式需要一 个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社会根源——巩固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吸取诸侯割据混战 教训,维护国家统一。 ◆地理原因——中国属于典型的大河文明。以农业生产为主 ,面 积广阔,需要统一管理。 ◆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秦朝 皇帝制度
中华民国 共和制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 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
为什么作为创始者的秦朝仅二世而亡?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 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 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 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 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 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 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柳宗元《封建论》
相同点: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 不同点 分封制 郡县制 官员产生 世袭,有封地 皇帝任命 方式 有俸禄无封地。 地方与中 很强的独立性 绝对服从中央 央关系 有利于稳定当时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影响 的政治秩序,但 但容易导致统治者独断专权。 容易导致地方的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 分裂割据 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夏朝世袭制——“家天下”出现
西周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 西周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西周礼乐制——权力认同制度
战国七雄
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礼乐 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由“礼乐征伐 自诸侯出” 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春秋战国的纷争(礼崩乐坏/诸侯争霸)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制度的基本格局 ◆维护了国家统一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和各地区的文化交流 消极:政治:易导致暴政和腐败且扼杀民主政治 经济: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资义萌芽发展 文化:形成文化专制,束缚民主思想发展 总体:阻碍社会进步,是落后西方的主因
BC221
AD1912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立国虽二世、遗制越千年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有什么影响
材料1:“百代都行秦政法”——毛泽东 材料2:“中国历史沿着统一多民族国家 发展趋势,一直连续不断…原因之一在于政治 制度从秦开始就搭建了保证国家整体性的基本 结构。”——任世江 材料3:“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 盗也。”——谭嗣同
(统帅)
丞 相
诸卿
直 接 控 制
根据示意图, 你能得出秦朝 太 中央官制具有 尉 什么特点?
特点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特点2: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3、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贵族政治 权力世袭
官僚政治 皇帝任免
依据图示结合所学,概括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郡县制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分水岭”
廷议二:以什么方式管理国家? 材料1: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 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 子,唯上幸许。” 材料2: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 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 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 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 术也。置诸侯不便。”
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是秦 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 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皇帝 御 史 大 夫
皇权至上 集 权 中央政府 集 权 地方政府
皇权VS相权
君主专制
太 尉
丞 相
中央集权
中央VS地方
郡守 县令
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 制
归纳:秦朝专制主 义中央集权建立的原 因?
北抵长城一带
秦 朝 疆 域 图
西 到 陇 西
人口达2000万
东 到 东 海
秦的统一,结束割据混战局面,建立中国历 南到南海 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二、决定命运的两场廷议
秦 始 皇
廷议一:以什么名号管理国家?
材料1:“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
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 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 号。”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2:丞相绾等皆曰:“古有天皇、地 皇、泰皇,泰皇最贵。臣等冒死上尊号,王 为泰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