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3——本局用户数据业务实现讲解

合集下载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3——本局用户数据业务实现讲解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3——本局用户数据业务实现讲解

学生实验报告华北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程控交换实验实验名称:本局用户数据业务实现班级:12通信1班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学生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学号:指导老师:同组人:成绩:实验报告实验目的: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独立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

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

通过数据配置,掌握现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

熟悉本局各单板的工作机制。

实验要求:配置与本局用户通话有关的数据,实现本局基本呼叫即可。

交换机独立局模块板位如下图所示:(程控交换机—B 独)学生实验报告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一)实验操作假设的数据如下:本局信令点(按实验终端编号进行区分,每台终端设定的局数据不同):AAAA01~AAAA24。

本局号段为5550001~5550032 , 对应物理端口号是:1~32,电话号码为5550001~5550032。

1、运行e-bridge通信实验平台客户端软件,出现服务信息设置界面,服务器地址为:129.9.0.10然后点击“确定”。

2、选中“程控:CC08-1”图标,在点击“业务操作终端”,弹出登陆窗口:学生实验报告学生实验报告3、点击“业务操作终端”-》“CC08交换机业务维护”,弹出登陆窗口,输入用户名:cc08,密码:cc08,局名选LOCAL (IP地址:127.0.0.1),点击“确定”。

学生实验报告4、在维护输出窗口会显示登陆成功的相关信息,并自动执行几条系统查询命令。

5、点击“系统”-》“执行批命令”,或按CTRL+R。

学生实验报告6、选择已调试好的命令文件脚本“本局业务综合配置”,点击“打开”。

系统会自动执行并在【维护输出】窗口显示执行结果。

学生实验报告7、在e-bridge系统中点击“开始程控实验-》申请加载数据”-》“确定”,屏幕上方会显示当前占用服务器席位的客户端,你申请席位的客户端排在第几位,剩余多长时间。

交换原理实验三 6

交换原理实验三  6
图3-3人工交换原理框图
2、空分交换实验原理
早先的程控空分交换机的交换网络,采用的接线器是机械的,也就是说它由机械接点组成的,然后由这些机械接线器组成交换网络。这些机械接线器包括小型纵横接线器、螺簧接线器、剩簧接线器、笛簧接线器……五花八门,品种繁多。由于目前已不采用,所以不在这里介绍。当前的空分交换机采用的是电子接线器。这是从MOS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问世以后,使实现空分接线器的电子化成为可能。电子接线器就是MOS型的空分接线器目前,生产早子接线器的厂家很多,型号也各有不同,如Mitel公司的MT8804,MT8812,MT8816等,MOTOROLA公司的142100,145100等,SGS公司的M089,M099,M093等。这些电子接线器在我国生产和引进的空分用户交换机中均能见到。
DI
数据输入,若DI为高电平,不管CS处于什么电平,匀将全部开关置于截止状态。
RESET
复位信号输入,若为高电平,不管CS处于什么电平,均将全部开关置于截止状态。
CS
片选信号输入,高电平有效。
VDD
正电源,电压范围为4.5~13.2V。
VEE
负电源,通常接地。
VSS
数字地。
下面我们将对MT8816型电子接线器作一介绍,使大家了解电子接线器的结构原理其它型号的电子接线器也大同小异。
MT8816是CMOS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这是一片8×16模拟交换矩阵,如
图3-5 MT8816管脚排列图
图3-6交换网络电路原理图
空分交换综合实验对各单元电路的工作过程均做了说明,原理框图如图3-7所示。在综合实验中,不需接实验导线,用户所需的信号音由信号音模块送到空分交换网络再到各用户模块,振铃信号用信号音模块产生接CPLD由CPU控制送到个用户模块。各用户话机的号码和实验四相同,这里不再讲述。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1 交换系统组成与结构一、交换系统总体介绍图1-1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方框图,图1-2是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

图1-1 交换系统方框图程控交换系统由14个电路模块组成,各模块的组成及主要作用如下: 1.模块1~4:模块1~4分别是机甲(一)、甲(二)、乙(一)、乙(二)的用户线接口电路和PCM 编译码电路。

具体叙述如下:(1) PBL 38710用来实现二/四线变换,摘挂机检出,铃流驱动和用户话机接口等功能;图1-2 R Z 8623程控交换实验系统结构图(2) TP3067主要实现PCM编译码功能;(3) MT8870(甲方或乙方的两个话机合用一片)用来接收双音多频信号,把检测到的被叫用户,送给记发器CPU以便控制交换网络接通被叫用户话路。

2.模块5:模块5是中央处理器电路,主要由U102(AT89C51)组成,完成键盘扫描和液晶显示、工作状态指示与显示、交换命令的转接和控制接收学生的下载程序。

3.模块6:模块6是CPLD可编程模块(U101),它产生并输出下列信号:(1)500Hz连续方波(即拨号音信号)(2)忙音脉冲,即0.35秒通、0.35秒断的周期方波(3)回铃音脉冲,即1秒通、4秒断的周期方波(4)25Hz周期方波(振铃信号)(5)PCM编译码器的时钟信号电路,它提供四片TP3067所需的2048KHz及8KHz的时钟脉冲。

(6)各接口间的控制信号。

4.模块7:模块7是交换网络,它包括三大部分:(1)人工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S201和M201组成,通过手动设置跳线完成人工交换工作。

(2)空分交换网络部分:主要由MT8816芯片构成,完成空分路由选通。

(3)数字时分程控交换网络:主要由MT8980芯片、74HC573及一些外围电路构成。

5.模块8:模块8是记发器电路:它是CPU中央处理器及控制检测电路,主要由CPU芯片U101 (AT89C51)、CPLD 可编程器件EPM7128、锁存器74HC573等组成,它们在系统软件的作用下,完成对话机状态的监视、信号音及铃流输出的控制、的识别、交换命令发送等功能。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试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通信1401学号:*********名:**同组成员:孙浩实验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年 6 月 4 日实验十七程控交换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1.熟悉程控数字交换原理。

2.加深对交换过程的理解。

3.了解用户管理和话费管理。

4.了解程控交换软件控制。

二、实验设备电话四部,RC-CK-III型实验箱一台,PC机,串口线,20M示波器一台。

三、实验内容运用实验箱模拟实际程控交换过程,应用PC机进行用户管理,话费管理。

四、实验原理图 1 程控交换系统框图图 2 主板实物结构图主板的组成结构图如图一二所示,共有12个组成模块,分别介绍如下:a)用户接口模块(1~4)用户接口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BORSHT 功能;b)PCM编译码模块(1~4)PCM编译码模块共有4个,分别是用户一、用户二、用户三、用户四,完成语音信号的PCM编译码功能。

c)外线接口模块外线接口模块完成与本系统与电信线路的接口,其中包含的功能有:振铃检测,混合,PCM编译码,摘机控制等。

d)液晶显示模块本液晶模块为240X128点大屏幕显示屏,用来显示当前系统状态以及所有人机接口的状态显示,如菜单,系统帮助,参数状态设置等。

e)键盘键盘为6键薄膜按键,完成人机接口的各种操作,如菜单选择,参数设置等。

f)数字中继接口数字中继接口为两台实验箱之间的连接口,传输E1信号,介质为双绞线。

g)状态指示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共有6个发光二极管分别指示:中继发送:D204,灯亮表示发送数据到中继口状态。

中继接收:D203,灯亮表示接收到中继数据。

+5V 电源指示灯+5V 电源指示灯-24V馈电电压指示灯铃流指示灯五、实验步骤1.将四个话机接到实验箱上,用串口线将实验箱和PC串口COM1连接起来,确认无误后打开电源。

2.观察液晶显示是否正常,分别拿起四个电话确认有拨号音。

中南大学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讲解

中南大学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讲解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专业班级电子信息140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陈科文、方佳奕完成日期2017年4月9日通信工程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交换技术实验》实验报告一实验室名称:现代通信网络实验室实验日期:2017年 4月 9 日一、实验过程原始记录(数据、图表等)1.Hicom390程控交换系统的外设配置情况设备名称主要作用备注运行维护终端电脑配置和维护交换机系统话务台终端转接电话普通模拟电话机通话作用交换机与外设连接的拓扑结构图(并注明交换机各接口类型):2.Hicom390机柜内各功能板块的位置及其具体功能功能板块名称机框位置具体功能备注充电整流机柜(CABD) 第一台机柜给所有机柜提供所需求的电压电流控制机柜(CABC) 第二台机柜宏观控制交换机工作,处理数据外围机柜(CABP) 之后的若干台处理信号,通信处理保证服务运行可选配服务器机柜(CABS)配线架机柜线和线连通或设备之间的连通程控数字交换机主要由(交换网络)、(外围接口)和(控制系统)三大部分构成,其基本结构图如下:(1)外围接口:模拟、数字用户接口,模拟、数字中继接口,专用接口,网络互通单元等各种接口电路(2)交换网络:核心模块用户级(话务集中器),分组级(主交换网络)(3)控制系统:多处理机软硬件系统,I/O驱动电路/模块控制单元,信令设备等3.在一次正常的局内通话过程中,程控数字交换系统各部分硬件的动作过程:(1)首先由实验者摘机,此时可以观察到接在用户线两端的发光二极管变亮,表示该话机已从挂机状态转为摘机状态,然后实验者可以听到拨号音。

(2)用户开始拨号,此时拨号音停止,用户所拨的号码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同时系统将向主叫用户送回铃音。

(3)被叫摘机,被叫的振铃声和主叫的回铃音都将停止,同时这两路电话可以开始进行正常通话(4)当某一方挂机后,通话完毕,此时系统将拆除这两路的连接,并向未挂机的一方送出忙音。

(5)当另一方也挂机后,忙音将停止,系统完成一次完整的电话交换过程。

现代交换技术实践教学(3篇)

现代交换技术实践教学(3篇)

第1篇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现代交换技术,本文提出了一种现代交换技术实践教学方案。

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本文详细阐述了实践教学的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旨在为相关课程的教学提供参考。

一、背景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

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升级和优化,现代交换技术在通信领域的作用日益凸显。

为了使学生能够适应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的1.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原理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4. 为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的机会。

三、内容1. 理论知识教学:首先,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内容包括交换系统结构、交换原理、信令系统、交换机设备等。

2. 实践操作教学:根据理论教学的内容,设置以下实践操作环节:(1)交换系统搭建:学生分组,每组搭建一个简单的交换系统,包括交换机、终端设备、传输线路等。

通过实际搭建,使学生熟悉交换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信令系统配置:学生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信令系统,实现终端设备之间的通信。

(3)交换机设备操作:学生学习交换机设备的操作方法,包括基本配置、故障排查等。

(4)交换系统测试与优化:学生通过测试,发现交换系统存在的问题,并进行优化。

3.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实际通信工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交换技术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方法1. 分组教学: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负责一个实践环节。

通过小组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2. 逐步引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实践操作,使学生逐步掌握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2010 -- 2011年度第二学期)名称:现代交换技术综合实验题目:现代交换技术实验院系:电信系班级:通信0803班学号: 9学生:雷玉芬指导教师:鲍慧、项洪印、丽娟、智雄设计周数: 2周成绩:日期:2011 年 6月MGCP IAD 接入实验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了解MGCP IAD接入SoftX3000的数据的配置,并实现各用户之间的呼叫。

二、正文1.实验原理IAD是基于IP的VoIP(Voice over IP)/ FoIP(Fax over IP)的媒体接入网关。

可提供基于IP网络的高效、高质话音服务,为企业、小区、公司等提供小容量VoIP/FoIP解决方案。

IAD属于媒体接入层,是一种小容量的综合接入网关,提供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能力。

在网络位置中更靠近最终用户,无专门的机房。

提供丰富的上行和下行接口,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下图是IAD典型的组网图:MGCP(Media Gateway Control Protocol)协议是一个分布式IP网关系统的部协议,用于控制来自外部呼叫控制单元的IP语音(VoIP)网关。

从本质上说MGCP是一个主/从协议,网关需要执行媒体网关控制器发出的命令。

IAD采用MGCP协议与SoftX3000对接典型组网如图所示:MGCP IAD对接实验程序流程与配置解释实验配置流程图如下:硬件配置是对设备进行相关信令、话音、控制信息、业务数据等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这好比我们要组装一台电脑,要把CPU、网卡、显示器等等一系列硬件通过一定的规则把电脑组装起来,但这样装起来的电脑是不能使用的,因为这样的电脑没有操作系统,没有加电,没有应用软件。

但是在使用电脑之前我们必须把这些硬件正确的装配起来。

硬件数据配置和本局数据配置是整个配置流程的最前端,只有完成了这两项配置工作,下面的协议配置、网关配置、业务数据配置等等才能生效。

硬件配置流程如下“数据配置是对呼叫源、段、计费方式等进行配置。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一 C&C08交换机系统介绍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了解程控交换机单元所具备的最基本的功能。

二.实验器材程控交换机一套。

三.实验内容通过现场实物讲解,让学生了解CC08交换机的构造。

四.实验步骤CC08交换机是采用全数字三级控制方式。

无阻塞全时分交换系统。

语音信号在整个过程中在实现全数字化。

同时为满足实验方对模拟信号认识的要求,也可以根据用户需要配置模拟中继板。

实验维护终端通过局域网(LAN)方式和交换机BAM后管理服务器通信,完成对程控交换机的设置、数据修改、监视等来达到用户管理的目的。

1.实验平台数字程控交换系统总体配置如图1所示:图12.C&C08的硬件层次结构C&C08在硬件上具有模块化的层次结构,整个硬件系统可分为以下4个等级:(1)单板单板是C&C08数字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基础,是实现交换系统功能的基本组成单元。

(2)功能机框当安装有特定母板的机框插入多种功能单板时就构成了功能机框,如SM中的主控框、用户框、中继框等。

(3)模块单个功能机框或多个功能机框的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类别的模块,如交换模块SM由主控框、用户框(或中继框)等构成。

(4)交换系统不同的模块按需要组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具有丰富功能和接口的交换系统。

交换系统功能机框功能机框模块模块单板单板单板功能机框模块交换系统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用户框+主控框 USMUSM/TSM/UTM+AM/CM C&C08C&C08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这种模块化的层次结构具有以下优点:(1)便于系统的安装、扩容和新设备的增加。

(2)通过更换或增加功能单板,可灵活适应不同信令系统的要求,处理多种网上协议。

(3)通过增加功能机框或功能模块,可方便地引入新功能、新技术,扩展系统的应用领域。

3.程控交换实验平台配置,外形结构如图2所示:中继框------时钟框--- ---用户框主控框---BAM 后管理服务器---图2五.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答:CC08交换机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 交换系统功能机框功能机框模块模块单板单板单板功能机框模块交换系统ASL+DRV+TSS+PWX+母板SLB 用户框用户框+主控框 USMUSM/TSM/UTM+AM/CM C&C08图32.解释下列单板的名称和用途答:各单板名称和用途如下所示:A32:32路模拟用户板,提供32路电话接口;DTM:中继接口板,提供2个PCM电路接口;MPU:主控板,交换机的核心控制部件,控制整个交换机的运行;NOD:主节点板,每板4个节点,用于MPU和用户/中继之间的通信;CKS:时钟板,为交换机提供3级标准时钟;SIG:信号音板,为交换机提供信号音;BNET:交换网络板,为交换机提供话音信息交换功能;LAP:多协议处理板,提供4条NO7号链路;MFC:多频互控板,提供NO1中继的多频计发器信号;PWC:二次电源板,为主控框、中继续框、时钟框供电;PWX:二次电源板,为用户框供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实验报告
华北理工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
程控交换实验
实验名称:本局用户数据业务实现班级:12通信1班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学生姓名: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同组人:成绩: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加深对交换机系统功能结构的理解,熟悉掌握B独立局配置数据、字冠、用户数据的设置。

通过配置交换机数据,要求实现本局用户基本呼叫。

通过数据配置,掌握现代程控交换机的硬件结构和组成。

熟悉本局各单板的工作机制。

实验要求:
配置与本局用户通话有关的数据,实现本局基本呼叫即可。

交换机独立局模块板位如下图所示:
(程控交换机—B 独)
学生实验报告
实验方法(步骤及结果):
(一)实验操作
假设的数据如下:
本局信令点(按实验终端编号进行区分,每台终端设定的局数据不同):AAAA01~AAAA24。

本局号段为5550001~5550032 , 对应物理端口号是:1~32,电话号码为5550001~5550032。

1、运行e-bridge通信实验平台客户端软件,出现服务信息设置界面,服务器地址为:129.9.0.10然后点击“确定”。

2、选中“程控:CC08-1”图标,在点击“业务操作终端”,弹出登陆窗口: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3、点击“业务操作终端”-》“CC08交换机业务维护”,弹出登陆窗口,输入用户名:cc08,密码:cc08,局名选LOCAL (IP地址:127.0.0.1),点击“确定”。

学生实验报告
4、在维护输出窗口会显示登陆成功的相关信息,并自动执行几条系统查询命令。

5、点击“系统”-》“执行批命令”,或按CTRL+R。

学生实验报告
6、选择已调试好的命令文件脚本“本局业务综合配置”,点击“打开”。

系统会自动执行并在【维护输出】窗口显示执行结果。

学生实验报告
7、在e-bridge系统中点击“开始程控实验-》申请加载数据”-》“确定”,屏幕上方会显示当前占用服务器席位的客户端,你申请席位的客户端排在第几位,剩余多长时间。

学生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8、当申请到服务器席位时,点击确认,系统自动将本客户端的数据库中的数据传到服务器中。

学生实验报告
9、服务器会自动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并加载到交换机中。

学生实验报告
10、点击“业务操作终端”出现登陆窗口。

用户名:cc08,密码:cc08,局名:SERVER (IP地址:129.9.0.10)。

学生实验报告
点击“确定”登陆到BAM服务器。

11、点击“维护”-》“配置”-》“硬件配置状态面板”,可看到交换机的单板运行状态。

学生实验报告
11、学生可以用自己座位上的电话按指导书中的电话拨打,如学生桌上的电话线路号为11,
可以用直通电话线路打分离器电话线路,拨号5550011。

如数据正确,电话可以接通。

附:本局业务综合配置脚本供参考。

程序代码:
硬件数据部分:
(数据与交换机硬件配置试验数据相同,可在其基础上进行下面局数据部分的数据制作)
局数据部分:
增加呼叫源――增加计费情况――修改计费制式――增加计费情况索引――增加本局呼叫字冠――增加号段――增加号码
(一)增加呼叫源
ADD CALLSRC: CSC=0, CSCNAME="河北联合大学", PRDN=1, P=0, RSSC=1,CONFIRM=Y; //CSC=0:呼叫源为0。

CSCNAME="河北联合大学":呼叫源名为“河北联合大学”。

PRDN=0:预收号码位数为0位。

P=0: 号首集为0, RSSC=1;路由选择源码为1。

(二)增加本局呼叫字冠
ADD CNACLD: P=0, PFX=K'555, CSTP=BASE, CSA=LCO, RSC=65535, MIDL=7,
MADL=7,CONFIRM=Y;
学生实验报告
//P=0:号首集为0。

PFX=K'5:呼叫字冠为5。

CSTP=BASE:业务类型为基本业务。

CSA=LCO:业务属性=本局。

RSC=65535:路由选择码无。

MIDL=7, MADL=7:最小号长为7位,最大号长为7位。

ADD CNACLD: PFX=K'ccc, CSTP=TEST, CSA=LDN, MIDL=3, MADL=3,CONFIRM=Y;//查询本机号码。

(三)增加号段
ADD DNSEG: P=0, BEG=K'5550001, END=K'5550032,CONFIRM=Y;
//P=0:号首集为0。

BEG=K'5550001, END=K'5550032 号段为5550001~5550032。

注意:
1、存放呼叫字冠的记录个数不能超过公共最大元组数表中对该表最大记录数的限制,否则越界。

2、业务属性为出局呼叫时,则必须输入路由选择码,路由选择码必须在路由分析表中已定义。

本局熟悉呼叫,不需要路由选择码。

3、输入的计费选择码必须是在计费情况索引表中已定义,对于不计费的呼叫字冠,计费选择码输入65535。

4、当设置某呼叫字冠具有振铃延时功能时,该字冠的“最小号长”与“最大号长”必须相同。

(四)增加计费情况
ADD CHGANA: CHA=1, CHO=NOCENACC, PAY=CALLER, CHGT=ALL, MID=METER1,CONFIRM=Y; //增加计费情况。

CHA=1:计费情况1。

CHO=NOCENACC:非集中计费局。

PAY=CALLER:主叫付费。

CHGT=ALL,:计费方法为计次表和详细单。

MID=METER1:计次表名为METER1跳计次表1。

(五)修改计费制式
MOD CHGMODE: CHA=1, DAT=NORMAL, TS1="00&00", TA1=180, PA1=1, TB1=60, PB1=1,
TS2="00&00",CONFIRM=Y;
//修改计费制式。

CHA=1:计费情况1。

DAT=NORMAL:日期类别=正常工作日。

TS1="00&00":第一时区切换点从0点开始。

TA1=180:前段时间=180秒。

PA1=1:前段时间内跳1次。

TB1=60:后续时间间隔=60秒。

PB1=1:每间隔60秒跳一次。

TS2="00&00":第二时区切换点从0点开始(表示全天24小时不区分时间段)。

(六)增加计费情况索引
ADD CHGIDX: CHSC=1, RCHS=1, LOAD=ALLSVR, CHA=1,CONFIRM=Y;
// 增加计费情况索引。

CHSC=1:计费选择码=1。

RCHS=1:计费选择源码=1。

LOAD=ALLSVR:承载能力=所有业务。

CHA=1:计费情况=1。

学生实验报告
(七)增加用户
ADB ST: SD=K'5550001, ED=K'5550032, P=0, DS=0, MN=1, RCHS=1, CSC=0, ICR=NTT-1, OCR=LCO-1&NTT-1;
// 批量增加用户。

SD=K'5550001:起始号码5550001。

ED=K'5550032:终止号码5550032。

DS=0起始设备号为0。

MN=1:模块号为1。

RCHS=1:计费源码为1。

(八)激活及格式转换
SET SMSTAT: MN=1, STAT=ACT,CONFIRM=Y;
//设置模块的后台监控状态。

MN=1:模块=1。

STAT=ACT:状态=激活。

SET FMT: STS=ON,CONFIRM=Y;
//设置格式转换的状态。

STS=ON:状态=开。

FMT ALL:CONFIRM=Y;
//格式转换。

将数据转换成交换机能接收的格式。

实验结果:
思考题:
(一)画出本局内号码互通时,语音信号所经过的单板顺序。

话音:A32--->DRV32--->BNET----->DRV32---->A32
(二)画出本局内号码互通时,信令单板所经过的单板顺序。

A32---->DRV32--->NOD--->MPU
A32----DRV32----NOD----MPU
学生实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