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

合集下载

高考常用《后汉书》中的十句经典语录

高考常用《后汉书》中的十句经典语录

《后汉书》是南朝宋范晔撰写的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共一百二十卷。

范晔撰此书前已有十八家后汉史书,范氏博采众书,斟酌去取,纪传写得颇具特色。

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 当为秋霜,无为槛羊。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要成为那能够摧毁万物的秋霜,而不要当那关在木栏中任人屠宰的羔羊。

2. 安有巢毁而卵不破乎?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孔融传》。

鸟巢都被毁坏了,鸟蛋怎么可能会安然无恙呢?3. 柔能制刚,弱能制强。

赏析: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引《黄石公记》。

此言刚与柔、强与弱都是有相对性的,在特定情况下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这是道家的思想,符合哲学上辩证统一的思想。

4. 夫人小而聪了,大未必奇。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孔融传》。

小时候聪明的人,长大后不一定出众。

5. 物以远至为珍,士以稀见为贵。

赏析: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循吏传》。

物品以远来的为稀奇,人才以稀少的为宝贵。

此以远物为珍作比,说明人才以稀少为贵的道理。

6. 不虑前事之失,复循覆车之轨。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窦武列传》。

不记得以前的失误,又重犯以前的错误。

7.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大丈夫立下志向,应当使得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老了应当更加雄壮。

8. 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赏析:这句话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臧宫传》。

好高骛远的人,必然是劳苦而无功;求真务实的人,一定会轻松而有成。

此言做人做事要务实,不可好高骛远。

9.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赏析:这句话出自《后汉书·虞诩传》。

立志不要去寻求容易,做事情也不要回避难处,这是身为人臣的本分。

如果没有遇到盘根错节,怎么会知道利器的锋利呢?10. 居累卵之危,而图太山之安;为朝露之行,而思传世之功。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翻译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

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

赏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不能太较真,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

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

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

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2. 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

《汉书·扬雄传》翻译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赏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想正确地认识它们,必须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其外不见其内。

古籍名句《后汉书》名言合辑

古籍名句《后汉书》名言合辑

古籍名句《后汉书》名言合辑《后汉书》是我国历史上一部重要的古代史书,记录了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事件。

其中蕴含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合辑一下《后汉书》中的几个名言。

第一则名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这句话是《后汉书·光武中兴》中的记载。

光武中兴是指刘秀在东汉末年成功起义,建立东汉王朝的过程。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天下的兴亡不仅仅是贵族、君主的责任,每个普通人都有承担责任的义务。

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的繁荣和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二则名言是:“飞鸿踏雪泥,犬子(注1)畏主人”。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陈留贾文和传》。

这是一句比喻,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在遇到困难或者危险时,能够克服困难,勇敢面对。

好比大雁在雪泥中行走,主人冒着危险,它们勇敢地跟随;犬子虽然能咬伤主人,但在面对外敌时,却会退缩,因为知道主人是为自己好的。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在困境中保持勇敢和忠诚,并始终对领导或者主人抱有敬畏之心。

第三则名言是:“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卓文君传》,描述了卓文君与王昭君的传奇爱情故事。

这句话强调了友谊和爱情的真挚和忠诚。

士为知己者死,是指一个人对于朋友具备至死不渝的忠诚;女为悦己者容,是指女性对于自己的家人或者爱人表现出无私的付出和宽容。

这句话传递了一种价值观,即真正的友谊和爱情需要建立在真诚和忠诚的基础上。

第四则名言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李密传》。

这句话强调了人际交往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知人者智,是指懂得观察和了解他人的人具备智慧;自知者明,是指一个人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并且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和局限性。

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洞察他人,并且保持对自己的客观认知。

第五则名言是:“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

这句话出自《后汉书·杨震传》。

困约指的是困难和艰险的处境或环境。

这句话的意思是,世间的事情通常在困境中得以解决和完成。

《后汉书》里的10句经典语录,感悟人生,受用一生!

《后汉书》里的10句经典语录,感悟人生,受用一生!

《后汉书》里的10句经典语录,感悟人生,受用一生!《后汉书》由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为“二十四史”之一,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一部私人撰写的重要史籍。

《后汉书》里的10句经典语录,感悟人生,受用一生。

1. 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只要真心诚意,再坚固的东西也能打开。

引申意为:只要真诚,什么困难问题,都能得到解决。

2. 降者更相语曰:‘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乎。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降将们都私下里说:“萧王将自己的心放到别人的肚子中,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怎么可能不给奉献生命呢?”3. 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身为男子汉应当有志气,在秦坤的时候,要坚定自己的意志。

年纪越大越应当强劲,像年轻人一样。

4. 传闻不如亲见,视景不如察形。

——南朝·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听到传言不如亲自看到,看到事物的影子,不如去实际考察事物形状。

5. 抱玉乘龙骥,不逢乐与和。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郦炎传》。

怀揣着美玉,骑着骏马,但是却没有遇到伯乐和卞和。

指没有得到知音。

6. 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南北朝·范晔《后汉书·宋弘传》。

富贵了不要忘记在贫困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不可抛弃共同经历过穷苦和患难的妻子。

这句话是劝诫人不要忘记贫困和患难时的状况。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良。

7.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

——范晔《后汉书·卓茂传》。

狐狸临死前将头朝向生活过的山丘,代马无论去向何方都会依恋着北方吹来的风。

8. 疾风知劲草。

——《后汉书·王霸传》只有在暴风中,人们才知道劲草的坚强。

只有在动荡的时局中,人们才能认识到真正的忠良。

9. 败不可悔,时不可失。

——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虽然失败了,但是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重要的是能够抓住时间,把握机会。

《后汉书》经典名言10句,充满智慧

《后汉书》经典名言10句,充满智慧

《后汉书》经典名言10句,充满智慧《后汉书》,是南朝宋时期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史类文学作品,属“二十四史”之一。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1、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一间屋子都不打扫,拿什么去扫清天下?本分都做不好或没有做,何来能力去治理天下呢?2、千里之差,兴自毫端。

毫端:原指野兽毛的尖端,比喻极细微的开头。

差之千里的大错,起于细微的开端。

正由于人们往往忽视挺细小的失误,才会导致不可挽救的大错。

3、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

4、羊质虎皮,见豺则恐。

本身是羊,虽披上虎皮,见到豺狼就感到恐惧。

比喻外表强大面内心空虚。

十分真实地刻画了外强中干、名实不副的形象。

5、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一个人名声很大,其实际未必相符。

6、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

办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后患无穷。

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东隅:东边,指太阳升起的地方。

桑榆;指太阳落下的地方。

早晨受到损失,傍晚挽救回来。

以积极的态度,从眼下做起,来弥补失误,不能因过失而失去心态平衡。

8、传闻之事,恒多失实。

传闻的事情,经常与事实不符。

这两句点明了道听途说的不可靠性。

9、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不能把刑罚加于无罪之人,不能让邪恶枉曲的势力压倒正义之士。

10、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游的重要性。

综合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后汉书的名言名句

后汉书的名言名句

后汉书的名言名句
《后汉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其中的名言名句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比较经典的:- 画虎不成反类狗。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马援传》。

意思是画老虎不像,反而像狗。

此以画虎类犬为喻,形容一个人想做一件成功之事,结果却适得其反,落得被他人嘲笑。

- 传闻不如亲见,视影不如察形。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

听到传言不如亲眼见到,只是看到了事物的影子,比不上观察事物的形状。

- 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出自南北朝·范晔《后汉书·虞诩传》。

不碰上盘曲的树根、交错的枝节,又怎么能分辨出什么才是真正的快刀呢?这句话指出做事不追求容易、不躲避困难,是官员的职责。

- 行违于道,则愧生于心。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朱穆传》。

意思是行动违背于道义,那么心中就会有惭愧之情。

此言行动合于道义,才能心安理得。

- 伐国不问仁人,战阵不访儒士。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传》。

意思是战伐之事不要去征求有仁义之心的人与儒生。

此言跟反对战争的人谈论战争是没有结果的,更不会从中获得破敌立功的教益的。

- 创基冰泮之上,立足枳棘之林。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意思是奠基于冰层之上,立足于多刺的灌木丛中。

此以“创基泮上”、“立足棘林”为喻,形容危险的环境。

这些名言名句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能够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后汉书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

后汉书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

后汉书的名言有哪些(精选合集2篇)后汉书的名言有哪些(篇一)后汉书是一部记载后汉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深刻意义的名言。

本文将介绍后汉书中的20 句名言。

摘要: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末年至西晋初年的历史文献,其中蕴含了许多有着深刻思想和启示的名言。

本文选取了20 句在后汉书中出现的名言,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励志精神以及历史背景。

正文:1.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 ——杨震2. "臣生有斗志,不愿见国家灭亡。

" ——和峤3. "昔聪明士君子耻见羞而遁者,今一天下而亡可耻者。

” ——董卓4. "人情能折节,岂曰无青史。

" ——曹操5. "仁至则无敌,知足则无贫。

" ——卫子夫6.“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 ——窦宪7. "赐我长剑一柄,天下为公。

" ——陈宫8. "料天地之变,性命之宜。

" ——袁宏9. "志士仁人,蛮夷所异。

" ——耿弇10. "居安思危,存亡继绝。

" ——孙子臣11.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思奋不顾身。

" ——朱震12. "受命无早晚,必为圣主遗忘。

" ——王湛13. "朝之事者,果能弘道,暗室亦可焚矣。

" ——杨质14. "屠己之心也,而后可以行心术之大谋。

" ——益智15. "不格亲族,谁为时主。

" ——方毅16. "自负溺水,不恨叔父。

" ——陶侃17. "豪矣禹余功,不足恃后昆。

" ——锺繇18. "妾不羞子之佞,子不愧妾之短。

" ——卢毓19. "势动而营,人心动而顺。

" ——董爽20. "以天所赐,不得而取,故无伤于世。

《汉书》经典名句

《汉书》经典名句

《汉书》经典名句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解释】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要求别人太严了,就没有伙伴。

现在有时用来表示对人或物不可要求太高。

2. 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未形。

【解释】听力好的人,在声音未发出之前就预感先觉;视力好的人,在事物未出现之前就预见先知。

3.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解释】站在深潭边上希望得到里面的鱼,还不如回去赶快编织渔网。

4.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解释】让侵犯我强大汉朝的人明白,即使再远,我们也一定会诛杀他们。

5.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解释】对于统治者来说人民是最重要的,而对于人民来说食物是最重要的。

6.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解释】泰山不排斥细小的泥土,才能堆积成高大的山;江河大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才能汇集成深广的海洋。

以上只是《汉书》中的一部分名句,这部著作中还有许多其他富有哲理和智慧的语句,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与《后汉书》名言名句赏析《汉书》,又称《前汉书》,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

《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

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1.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汉书•东方朔传》翻译水太清了,鱼就无法生存;对别人要求太严了,自己就会没有伙伴。

这正是古人眼中与人相处的“中道”。

赏析“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做人不能太较真,这正是有人活得潇洒,有人活得太累的原因之所在。

做人固然不能玩世不恭,游戏人生,但也不能太较真,认死理。

太认真了,就会对什么都看不惯,连一个朋友都容不下,把自己同社会隔绝开。

镜子看上去很平,但在高倍放大镜下,就成了凹凸不平的山峦;肉眼看很干净的东西,拿到显微镜下,满目都是细菌。

试想,如果我们“戴”着放大镜、显微镜生活,恐怕连饭都不敢吃了。

再用放大镜去看别人的毛病,恐怕许多人都会被看成罪不可恕、无可救药的了。

2. 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

《汉书·扬雄传》翻译你了解其一,未见其二;只见到事物的外表,不了解事物的本质。

赏析客观事物是复杂的,要想正确地认识它们,必须进行全面了解,深入分析,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见其外不见其内。

如果停留在一知半解,认识必然带有片面性、表面性,这样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导致错误的行动,不可不戒。

3. 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

《汉书·韦贤传》翻译留给儿子满满一筐黄金,不如教他熟读一种经书。

赏析这两句古谚是说:黄金再多,用完不会再生;学而优则仕就能受用无穷。

现在可以理解为:留给子女的遗产再多,不如教育子女学会自立谋生的本领。

4.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

《汉书·东平思王刘宇传》翻译福分和亲善的来路没有比和睦更好,最大的灾祸和凶险没有比内部分离更甚。

赏析内部和睦团结,亲密无间,齐心合力,干起事来就容易成功,外部有仇敌也不敢轻举妄动,生活自然幸福美好。

以和睦求福善,确实是最好的方法。

内部分崩离析,矛盾重重,斗争激烈,干起事来难以成功,外部仇敌也认为有机可乘,灾祸自会降临。

5. 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翻译灾祸本来就大多藏匿在隐蔽和细微的地方,而在人们的轻忽中产生。

赏析灾祸的苗头大多隐蔽,不易引起人们注意,再加上人的轻忽怠慢,就会由小而大,最后终于酿成。

所以人要注意从平安顺利中发现灾祸的苗头,从细微之中看出后果的严重,给以足够的重视,及早采取预防和补救的措施,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6. 镌金石者难为功,摧枯朽者易为力。

《汉书·异姓诸侯王表》翻译在金石上雕刻,难以显示其功力;摧枯拉朽,容易显示其力量。

赏析班固说“汉亡尺土之阶,繇一剑之任,五载而成帝业”,原因何在呢?这是刘邦利用了暴秦苛刻的政令所激起的天下人的反对,形势使其然也。

就像在金石上雕刻,半天难刻上一刀一凿,不容易显出功力;而摧枯拉朽,如秋风扫落叶一般,则很容易显示出威力,取得成功。

7.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汉书-贾谊传》翻译少年老成好像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习惯成为自然。

赏析存在决定意识。

人生活在社会上,一定会受客观环境的影响。

贾谊少年老成,看来是天性如此,实则是他长期谨言慎行,克己抑欲,时问长了,也就成了习惯。

此二句可用来说明人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是在客观环境中逐新形成的。

8.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汉书·王嘉传》翻译受到众人的指责诅咒,即使无病也会死去。

赏析汉哀帝时,董贤把大量税收物资赠授私人,王嘉上书皇帝引了这一段俚谚,指斥董贤的做法必将引起众人的忿恨,最终不得好下场。

“千人所指”现多写作“千夫所指”、“千夫指”。

用以警告坏人:触犯众怒,必将在强大杜会舆论压力下完蛋。

9. 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汉书·枚乘传》翻译处境比把蛋堆叠在一起还危险,要奏效比登天还困难。

赏析枚乘曾在吴王刘濞手下任职。

吴王谋反前,枚乘上书谏阻。

其中说道:“能听忠臣之言,百举必脱。

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天。

”吴王不听。

于是.枚乘与邹阳等人一道离开吴国投到粱孝王门下。

此名句强调了背叛中央搞分裂的危险性与成功的无可能性,言简意赅,震聋发聩,可谓善于言理。

可用以比喻危险的处境。

10. 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汉书·鲍宣传》翻译治理走下的人应当把天下人的愿望作为自己的愿望。

赏析治理天下的人必须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要想得到天下人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得天下人之心,那么就得想天下人之所想,急天下人之所急,爱民、惠民,为天下人的利益着想。

不可为一己之私,一意之专,只求个人的舒心快意,而毫不顾及天下人的心情和愿望如何。

《后汉书》1.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

《后汉书·马援传》翻译作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就要死在报效祖国的抄场上,用马革裹着尸体回来埋葬,怎能死在卧榻之上,死在儿女手中呢?赏析此名句表现了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的处世态度。

前两句豪迈奔放,直抒胸臆,后句用反问否定庸庸碌碌、老死床榻的生活方式,进一步肯定男儿应当以身许国的思想,一正一反,加强了语句的表现力,给人以振奋与激励。

2. 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后汉书·第五伦传》翻译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教导百姓,百姓就接受你的教化;若只流于言论,说一套做一套,百姓就不接受你的教化,反而会生出是非。

赏析该名句是东汉名臣第五伦给汉章帝所上奏章中的两句话。

当时,王公外戚骄奢淫佚,不守法度,第五伦以此立论,希望章帝革除弊政。

该名句反映了身教重于言教。

它强调教育要从自身的德化与自身的行动做起,并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不同的做法所得到的迥然相异的社会效果,使道理一目了然。

3.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翻译早晨受到损失,傍晚挽救回来。

赏析此句是千年流传的民间俗谚,具有明显的劝诚意味,它劝导人们正视变故,正视损失,以积极的态度,从眼下做起,来弥补失误,不能因过失而失去心态平衡。

4. 位尊身危,财多命殆。

后汉书·冯衍传》翻译地位尊贵,财产丰多,性命就危险。

赏析位太尊,就会引起别人的忌妒,或有人企图取而代之,有时还会引起皇帝的疑惧;财产太多,也会引起别人的忌妒,甚而图财害命,这些都会危及生命的安全。

这两句可用以告诫人们对地位和财物的追求应该适可而止,也可用以提醒“位尊”“财多”者处事谨慎。

5. 墙高基下,虽得必失。

《后汉书·郭太传》翻译高耸的大墙,其基础却十分低矮,这样的墙虽然建成了,但一定会倒塌。

赏析做什么事情,一定要打好坚实的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其后患无穷。

犹如参天的大树,如果根扎得不深,一遇风雨,便会被连棍拔起;高峻的太墙,其基础不牢,稍有震动,便会倒塌;人的的事业也是如此,若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出现动荡,轻则事业受损失,重则整个事业垮台。

6. 物暴长者必夭折,功卒成者必亟坏。

《后汉书·朱浮传》翻译物体突然猛长,必定中途夭折,成功来得突然,必然很快毁坏。

赏析“暴长”和“卒成”指事物的发展违背了客观规律,结果必然导致恶果。

可用于说明自然规律的重要性或对某事发展的预测。

7. 涓流虽寡,浸成江河;爝火虽微,卒能燎原。

《后汉书·周纡传》翻译细小的水流虽小,但汇集起来会渐渐成为江河;小火把虽微弱,最终能够形成燎原大火。

赏析这段话说明量变和质变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

量变即渐变;这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正是事物质变的媒介,正是这种变化才引起事物由一种质的形态向另一种质的形态的突变和飞跃。

8.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

《后汉书·爰延列传》翻译同品德高尚的人相处,就会天天得到美好的教益;和行为不轨的人鬼混,就会天天产生邪恶的思想。

赏析这几句说明了择友交游的重要性。

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巫婆跳假神,环境的薰陶,交往的盛染会对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个中道理,值得深思。

9.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后汉书·马援传》翻译失意时志向应更加坚定,年老了志气应更加豪壮。

赏析此二句点出人所应有的心理状态。

失意时,常有壮志难酬,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如若不是懦夫,一定会坚定志向,为达到自己的目的锲而不舍。

同样.年老体弱时,也应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0. 香饵之下,必有悬鱼;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后汉书·耿纯传》翻译投放香饵,必有鱼儿上钩;重赏之下,必有敢于拼命效死的人出现。

赏析这几句以香饵钓鱼作比,点出统治者以金钱收买死士的实质。

重金悬赏,犹如香饵。

鱼儿吞食香饵,必定上钩,成为钓者的美味佳肴;拿了别人的赏金,必定得为别人效力卖命。

反过来说,这些人不是为真理、正义而战,而是为了金钱而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