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三章 认知过程(感知觉)幻灯片
合集下载
第三章认知过程

3.定势作用
思维定势是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的准备状态。 思维定势指的是一种习惯化的思维习惯。人在学习、 实践过程中常常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思维定势。
4.原型启发 原型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
只要发现了事物或现象与当前所要解决问题之间的 内在联系,就可以从原型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5.动机水平
③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
研究发现,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 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④刺激物的新异性
新异的事物较千篇一律、刻板的、多次重复的事物 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
刺激物的 新异性
刺激物的异乎 寻常的特性
绝对新异性
相对新异性
2、人本身的状态
人的个性倾向性决定一个人无意注意的方向。
3.长时记忆
在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经过复述,能长时间地保存 在记忆中,这称为长时记忆。
四、记忆的发展
1.记忆广度呈扩大趋势 2.从无意识记为主发展到有意识记为主 3.由机械识记向理解识记转换 4.由形象记忆向抽象记忆发展
第四节 思维
一、思维的涵义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间 接性和概括性是思维的两个主要特点。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 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E=1/R。
其中E为绝对感受性,R为绝对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差别感受性
刚刚能觉察出同类刺激最小 差别的感觉能力
差别感觉阈限
能觉察出两个刺激的 最小差别量
K I / I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1795—1878)发现, 能够被有机体感觉到的刺激强度变化与原刺激强度之比是一 个常数。
基础心理学-认知过程PPT课件

借助的器官不同
★
对经验和知识的依赖不同
客观事物 个别属性 感官
形状
颜色
眼
大小
滋味
舌
气味
鼻
质地
重量
皮肤
温度
整体属性
脑
肤觉 嗅觉
味觉
视觉
知觉
一、什么是 知觉
这是一个斑点图,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 础的理解作用,使我们填补了画面信息的 不足,把对象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
素锦和素素
判断下面哪些是知觉? 红色、红花、声音、歌声、火车、柔软、上面 动物的感觉能力一定比人类弱吗? 知觉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吗?
三、感 觉 一般规律
★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 ★ 感觉阈限:一种物理量,即人要想感觉到刺激的存在或变化, 刺激本身的强度和强度的变化需达到一个起码的量值,这个临界值 就叫感觉阈限。 ★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阈限值低,感受性高,反之亦然。
三、感 觉 一般规律
★ 1、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定义 ★ 每一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思考
1. 在英语听力教学中,音量越大效果越好? 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开始就应该放大音量讲课,这样效果会很好? 3. 由于婴幼儿很脆弱,所以要尽可能减少声音、颜色、陌生的人和环境 等对他(她)的剌激?
02 知觉 26
PART TWO
一、什么是 知觉
★ 知觉的定义 ★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
第二讲 认知过程
主讲:张艳萍
1
01 感知觉 02 记忆 03 思维过程与问题解决 04 注意与想象
2
01 感觉 3
PART ONE
感 觉 sensation
★“感觉”是什么吗?
医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认知过程

*
医学心理学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医学心理学
第二节 思维与语言
思维(thinking) 是人脑对理学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
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的情境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
医学心理学
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
知觉特点 定势影响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一个人在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
医学心理学
知觉的整体性
在刺激不完备时仍保持完整的认识。 接近率:时、空接近 相似率:属性相同 连续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
*
医学心理学
连续率
接近率
标准图
相似率
*
医学心理学
知觉的理解性
据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揭示其特性。
*
医学心理学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对象并不因此发生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
*
医学心理学
注意的分类与特征
*
医学心理学
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即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即有意注意,又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意志支配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一定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
医学心理学
酝酿效应: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实践知识 知识的储备是专家和新手的重要区别。 动机的强度 思维障碍
医学心理学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
医学心理学
第二节 思维与语言
思维(thinking) 是人脑对理学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
*
问题解决是指在问题的情境下,经由思考与推理而达到目的的心理历程。
医学心理学
影响问题解决的有关心理因素
知觉特点 定势影响 功能固着: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是指一个人在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
医学心理学
知觉的整体性
在刺激不完备时仍保持完整的认识。 接近率:时、空接近 相似率:属性相同 连续率:具有连续性或共同运动方向
*
医学心理学
连续率
接近率
标准图
相似率
*
医学心理学
知觉的理解性
据已经有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新事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语言揭示其特性。
*
医学心理学
知觉恒常性
当知觉对象的物理特性在一定范围内发生了变化的时候,知觉对象并不因此发生变化。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大小、形状、明度、颜色恒常性。
*
医学心理学
注意的分类与特征
*
医学心理学
注意的分类 不随意注意:即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随意注意:即有意注意,又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在不随意注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意志支配的注意。 随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是指向一个对象后期所出现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一定的目的,但又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
*
医学心理学
酝酿效应:把问题暂时搁置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能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实践知识 知识的储备是专家和新手的重要区别。 动机的强度 思维障碍
《医学心理学》PPT课件之3第三章个体心理(认知过程)

·脑重量的变化与心理变化
时期 脑重 心理 活动 出生 9个月 3 岁 1000克 7 岁 1280克 12 岁 接近成年人 390克 660克 激动 和哭 叫
理解语言、除正常的 心理发展趋于 心理发展已经成熟。 有模仿行 情绪反映 成熟,能自主 语言能力由口头语 地与人交谈表 言向书面语言发展, 为、有明 外,开始 达自己的想法 记忆力发展迅速,表 显的注意 产生较为 和意愿,自我 现为由机械记忆向 力、有初 复杂的情 意识已发展, 理解记忆发展,无意 步的记忆 感体验。 形象思维进一 记忆向有意记忆发 步发展,开始 展,以抽象逻辑思维 力、情绪 如羞耻感、 进行逻辑思维, 占主导地位,情感的 有积极和 同情心和 想象力非常丰 深刻性不断增加,能 消极之分 嫉妒心等。 富,开始体验 运用道德来评价事
第三章 个体心理
---心理现象与认知过程
一、心理现象
心理过程
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注意)
情感过程(情绪 情感 如喜、怒、哀、乐、忧等) 意志过程(目的性 果断性 坚持性 有制性)
心理现象
人格倾向性 (需要 动机 兴趣 信念 世界观)
人
格
人格心理特征 (能力 气质 性格)
Hale Waihona Puke (个性)自我意识 (自我认知 自我体验 自我控制)
第二节 认知过程
感觉和知觉
• •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感觉概述 几种主要的感觉 知觉概述 几种主要的知觉 错觉 观察力
感觉概述
一、感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 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任何一个物体都有许多个别属性。 如它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味道等等。 当这些个别属性直接作用于人的眼、耳、鼻、 舌、身等感觉器官时,就在大脑中引起相应 的视觉、听觉等感觉。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感知觉的认识第一课时课件

幼儿心理学第三章第一节 感知觉的认识第一课时课 件
• 感知觉概述 •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 感知觉与幼儿教育 • 感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 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心理体验的 过程。
感觉
个体通过特定感觉器官(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接收外部刺激,并 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幼儿教育中的感知觉培养
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刺激
01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刺激,如音乐、
绘画、玩具等,激发幼儿的感知兴趣和创造力。
促进知觉整合
02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感官活动,如听故事、做手工、唱歌等,
促进幼儿知觉整合,提高其认知能力。
培养观察力
03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培养其观察力,促进其
感知觉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如通过模仿语音和语调来练习发音,通过观察 口型和面部表情来理解词汇的含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课件内容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和 制作。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理解周围环境,促进认知和语言发展。
02
感知觉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感知觉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例如,幼儿通过听觉和视
觉来认识事物,如果听觉或视觉受损,则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03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
戏、观察、实验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 感知觉概述 • 感知觉的发展阶段 • 感知觉与幼儿教育 • 感知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感知觉概述
感知觉的定义
感知觉
个体通过感觉器官接收外部刺激, 并将其转化为内在的心理体验的 过程。
感觉
个体通过特定感觉器官(如视觉、 听觉、触觉等)接收外部刺激,并 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的过程。
幼儿教育中的感知觉培养
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刺激
01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感知刺激,如音乐、
绘画、玩具等,激发幼儿的感知兴趣和创造力。
促进知觉整合
02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种感官活动,如听故事、做手工、唱歌等,
促进幼儿知觉整合,提高其认知能力。
培养观察力
03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环境,培养其观察力,促进其
感知觉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的效果,如通过模仿语音和语调来练习发音,通过观察 口型和面部表情来理解词汇的含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课件内容需要根据实际的教学需求和目标受众进行设计和 制作。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01
感知觉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基础,通过感知觉,幼儿能够获取外界信息,
理解周围环境,促进认知和语言发展。
02
感知觉与幼儿行为的关系
感知觉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幼儿的行为表现。例如,幼儿通过听觉和视
觉来认识事物,如果听觉或视觉受损,则会影响幼儿的认知和语言发展。
03
教学方法的改进
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感知觉的发展,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
戏、观察、实验等,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
大学心理学课件第三章 感知觉

听觉(hearing)
听觉是个体对声音刺激的觉察。 (1)听觉适宜刺激的频率 20~20000HZ的声波,人耳最 敏感的声波频率是 1000~4000HZ。 (2)听觉的基本特性 听觉具有音调、音响、声音 的掩蔽三种特性。
音调(音高)
音调是表示声音高低的感觉,主要是由声 波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越大,听到的声音就越高。
感觉适应实例
视觉适应 暗适应: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 高的时间过程。
如我们从阳光照射的室外进入电影院,或在夜 晚由明亮的室内走到室外,开始时觉得一片漆 黑,什么也看不见,经过一段时间,眼睛开始 能看清黑暗中的物体,说明视觉感受性提高了。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指由暗处转入亮 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暗适应 时间较长,而明适应时间很快,很短暂。
二、知觉的种类
(一)物体知觉(P53—P54)
概念: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即 物体知觉。 1、视知觉、听知觉和触摸知觉 视知觉:以视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听知觉:以听分析器为主,有运动分析器参加的 知觉。 触摸知觉:是手足和身体皮肤感觉与运动觉协同 活动产生的知觉。
视觉后象表现得最明显。
感觉后象的应用: 感觉后象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电影正是运用了 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三)感觉对比 定义: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官接受不同的刺激 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同时对比:几个刺激物同时作用于同一感受 器时产生同时对比。
运动觉:
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以及肌肉的 紧张程度,是内部感觉的一种重要形态。
第三章 感觉和知觉

2、知觉习惯
倒立的柴契尔夫人 把图倒过来看,就知道其中暗藏玄 机喔!我们习惯了人们正立的脸,当脸正立的时候,我 们可以很轻易的察觉细微的差异,例如表情等变化。但 当脸倒立时,变化就不太容易被发现,看柴契尔夫人的 眼睛和嘴巴都倒过来了,在倒立的图形中我们却没有发 现,这是由于先前经验会影响我们的知觉。
2、感觉的意义
(1)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
(感觉剥夺实验)
(3) 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 理现象的基础。
二、感觉的种类
1、外部感觉视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①运动觉:运动觉也叫动觉,它反应身体各部分的位置、运动 以及肌肉的紧张程度。
(2)对象与背景不仅可以互相转化,而且可以互相依赖
人们知觉某一对象,不仅取决于对象本身的特点,而且受对象 所处空间背景和时间背景的影响。
(三)恒常性
1、定义: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的
印象仍然相对地保持不变,知觉的这种特性称为知觉的恒常性。
2、种类
(1)形状恒常性 (2)大小恒常性 (3)明度恒常性 (4)颜色恒常性
三、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
1、韦伯定律: K=△I/I 2、费希纳定律:S=KlgR
(也称:对数定律 )
第三节 感觉现象
一、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 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1、视觉适应:视觉器官长时间受到光的刺激作用后, 其敏感性降低的现象。眼睛对光和暗的适应分别称为明适应 和暗适应。
(二)差别感受性与差别阈限
1、差别感受性:对最小差别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2、差别感觉阈限(又称差别阈限):刚刚引起差别感觉的刺
第三章-学前儿童认知PPT课件

它是一种以视觉为主的复合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20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 设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 有深度知觉。
21
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的反映。
22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 件发射。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51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 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 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 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 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 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 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 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 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 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 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49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 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 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 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50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20
测量婴儿深度知觉的常用工具是吉布森等创 设的“视觉悬崖”。实验说明幼小的婴儿已 有深度知觉。
21
二、学前儿童时间知觉的发展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
的反映。
22
婴儿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 件发射。
幼儿的时间知觉主要与识记的事件相联系。
幼儿的判断往往只反映事物的表面联系,随着年 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开始逐渐反映事物的内 在、本质联系。幼儿初期往往把直接观察到的物 体表面现象作为因果关系。
51
【案例分析】向幼儿讲述这样两件事:“明明正在看书,听到妈妈在厨 房里喊他,他不知有什么事要他帮忙,赶快向厨房跑去。进门时,由于 跑得太快,不小心撞倒了门旁的椅子,上面放的10个杯子全摔碎 了。”“另一个小孩叫亮亮。有一天,妈妈出去买菜了,没在家,他赶 忙爬上椅子够柜子上的果酱吃。下来时,一不小心,碰掉了1个杯子, 摔碎了。”然后问他们:“如果你是妈妈,你批评谁批评得厉害?为什 么?”结果发现,年龄小的孩子倾向于严厉批评明明,因为他摔了10 个杯子,而6~7岁的儿童中,已有相当一部分认为更应该批评亮亮, 因为“他想偷吃东西”,“明明摔了10个杯子,可是他是想快点给妈 妈帮忙,不小心碰的,不是想干坏事儿”。如何看待年龄小的幼儿倾向 于批评明明的现象?
特征或规律性联系。
49
随着年龄增长,其间接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并有所发展。我 们从一项研究的结果就可以看出,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7岁前的儿童大部分进行的是直接判断, 之后儿童大部分进行间接判断,6~7岁判断发展显著,是 两种判断变化的转折点。
50
2.判断内容的深入化 【案例分析】对斜坡上皮球滚落的原因,3~4岁 的儿童说:“(球)站不稳,没有脚”。 5~6岁 幼儿说:“球在斜面上滚下来,因为这儿有小山, 球是圆的,它就滚了。要是钩子,如果不是圆的, 就不会滚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性、电的特性等作用于相应的肤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
WangDaiqing
内部感觉的种类
运动觉:是人的运动器官(肌肉运动、关节运动) 作用于运动感受器产生的身体相应部分运动(如: 头部、四肢、言语器官和眼球运动)的感觉。
第三平章衡觉:是由头部位置的改变和运动速度作用于 感 知平觉衡感受器产生的有关身体位置、运动状态、超
第三章 认知过程(感知觉)
视觉大师艾舍尔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视觉大师艾舍尔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一)感知觉的含义及种类
第三章 感知觉
1、感知觉的含义 2、感知觉种类
视觉:可见光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 听觉:声波作用于听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 嗅觉:由有气味的挥发性化学气体作用于嗅觉感受器产生
的感觉。 味第三觉章:能溶于水、唾液和脂肪的化学物质作用于 感 知味觉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 肤觉:由外界物体的各种物理特性,如机械特性、 温度
WangDaiqing
感觉名称
视觉
听觉
外
嗅觉
味觉
第三章 肤 感知觉
部
热觉 冷觉
觉 触觉
内 平衡觉 部
运动觉
内脏觉
感受器
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内耳耳蜗的毛细胞
鼻黏膜内的嗅细胞
舌头味蕾的味细胞
皮肤黏膜
温点
中枢神经
冷点
末梢
压点
内耳前庭中的毛细胞
肌腱关节中的神经末梢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 梢
适宜刺激 光波:波长400-760毫微米 声波:频率16-20000Hz 有气味的气体或可挥发的物 质 液体或能溶于水的物质 热 高于体温0.4°热,
也叫泛化印象、光环效应 、以点 概面效应 ,是指人际交往中常根据 认知对象的某个特点较为突出而扩散 性的得出整体的印象。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爱屋及乌 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俊遮百丑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WangDaiqing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 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 "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 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实验]有一项实验:让人看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 人的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看 后让人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麽样的人,结果普遍想象 成一个有善的好人。然后把卡片上的“热情”一词换 成“冷酷”,顺序变成:聪明、勤奋、坚定、冷酷、
第三灵章 巧。再让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麽样的人,结果 感 知是觉人们普遍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坏
人。
[结果]这说明“热情”和“冷酷这两个品质产生了掩
盖其他品质的晕轮效应。在认识结交朋友时,孤立地
以貌取人、以才取人、以德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
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都属晕轮效应,是不正确的
知觉 。
WangDaiqing
近因效应
第三章 感知觉
是指根据最新获得的认知对 象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
WangDaiqing
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 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 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WangDaiqing
2、感知觉种类
外部感觉
第三章 感知觉
(1) 感觉
种类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皮肤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WangDaiqing
重、失重等感觉。 内脏觉:是由有机体内部器官、各系统的活动和
变化作用于机体感受器产生的某一器官的牵拉、 疼痛、饥渴、呕吐、麻木、恶心便意等感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味蕾分布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社会错觉
第一印象
第三章 感知觉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效应
WangDaiqing
第一印象
第三章 感知觉
也叫首因效应,是指素不相 识的人在首次交往时形成的始初 印象。
WangDaiqing
晕轮效应
第三章 感知觉
冷 低于体温0.15°凉, 32°生理0°
压力
改变身体姿态或运动 身体位置变化或运动 机械刺激、化学刺激
WangDaiqing
(2) 第三章 知
感知觉
觉
种
类
根据哪种感觉 起主导作用
根据知觉 对象的不同
视知觉 听知觉 味知觉 嗅知觉 皮肤知觉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
根据知觉对象是 否符合客观实际
错觉 幻觉 正确的知觉
感第三知章读觉 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 "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 一些豪华 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 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 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 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WangDaiqing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1、感知觉的含义
(1)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三章 感知觉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 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 映。
(3)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联系:
刻板效应
第三章 感知觉
是指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 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共同的 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内部感觉的种类
运动觉:是人的运动器官(肌肉运动、关节运动) 作用于运动感受器产生的身体相应部分运动(如: 头部、四肢、言语器官和眼球运动)的感觉。
第三平章衡觉:是由头部位置的改变和运动速度作用于 感 知平觉衡感受器产生的有关身体位置、运动状态、超
第三章 认知过程(感知觉)
视觉大师艾舍尔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视觉大师艾舍尔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一)感知觉的含义及种类
第三章 感知觉
1、感知觉的含义 2、感知觉种类
视觉:可见光波作用于视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 听觉:声波作用于听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 嗅觉:由有气味的挥发性化学气体作用于嗅觉感受器产生
的感觉。 味第三觉章:能溶于水、唾液和脂肪的化学物质作用于 感 知味觉觉感受器产生的感觉。基本味觉是:酸、甜、苦、咸。 肤觉:由外界物体的各种物理特性,如机械特性、 温度
WangDaiqing
感觉名称
视觉
听觉
外
嗅觉
味觉
第三章 肤 感知觉
部
热觉 冷觉
觉 触觉
内 平衡觉 部
运动觉
内脏觉
感受器
视网膜上的视细胞
内耳耳蜗的毛细胞
鼻黏膜内的嗅细胞
舌头味蕾的味细胞
皮肤黏膜
温点
中枢神经
冷点
末梢
压点
内耳前庭中的毛细胞
肌腱关节中的神经末梢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 梢
适宜刺激 光波:波长400-760毫微米 声波:频率16-20000Hz 有气味的气体或可挥发的物 质 液体或能溶于水的物质 热 高于体温0.4°热,
也叫泛化印象、光环效应 、以点 概面效应 ,是指人际交往中常根据 认知对象的某个特点较为突出而扩散 性的得出整体的印象。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爱屋及乌 情人眼里出西施 一俊遮百丑 厌恶和尚,恨及袈裟
WangDaiqing
俄国著名的大文豪普希金曾因晕轮效应的作用吃 了大苦头。他狂热地爱上了被称为"莫斯科第一美人 "的娜坦丽,并且和她结了婚。娜坦丽容貌惊人,但 与普希金志不同道不合。当普希金每次把写好的诗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实验]有一项实验:让人看一张卡片,上面写着一个 人的五种品质:聪明、灵巧、勤奋、坚定、热情。看 后让人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麽样的人,结果普遍想象 成一个有善的好人。然后把卡片上的“热情”一词换 成“冷酷”,顺序变成:聪明、勤奋、坚定、冷酷、
第三灵章 巧。再让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个什麽样的人,结果 感 知是觉人们普遍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坏
人。
[结果]这说明“热情”和“冷酷这两个品质产生了掩
盖其他品质的晕轮效应。在认识结交朋友时,孤立地
以貌取人、以才取人、以德取人、以某一言行取人,
以某一长处或短处取人,都属晕轮效应,是不正确的
知觉 。
WangDaiqing
近因效应
第三章 感知觉
是指根据最新获得的认知对 象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
WangDaiqing
感、知觉同属认识的初级阶段, 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是知觉的 有机组成部分,知觉在感觉的基础 上产生,是感觉的有机综合。
WangDaiqing
2、感知觉种类
外部感觉
第三章 感知觉
(1) 感觉
种类
内部感觉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皮肤觉
动觉 平衡觉 内脏觉
WangDaiqing
重、失重等感觉。 内脏觉:是由有机体内部器官、各系统的活动和
变化作用于机体感受器产生的某一器官的牵拉、 疼痛、饥渴、呕吐、麻木、恶心便意等感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味蕾分布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社会错觉
第一印象
第三章 感知觉
晕轮效应 近因效应
刻板效应
WangDaiqing
第一印象
第三章 感知觉
也叫首因效应,是指素不相 识的人在首次交往时形成的始初 印象。
WangDaiqing
晕轮效应
第三章 感知觉
冷 低于体温0.15°凉, 32°生理0°
压力
改变身体姿态或运动 身体位置变化或运动 机械刺激、化学刺激
WangDaiqing
(2) 第三章 知
感知觉
觉
种
类
根据哪种感觉 起主导作用
根据知觉 对象的不同
视知觉 听知觉 味知觉 嗅知觉 皮肤知觉
物体知觉 社会知觉
根据知觉对象是 否符合客观实际
错觉 幻觉 正确的知觉
感第三知章读觉 给她听时,她总是捂着耳朵说:"不要听!不要听! "相反,她总是要普希金陪她游乐,出席 一些豪华 的晚会、舞会,普希金为此丢下创作,弄得债台高 筑,最后还为她决斗而死,使一颗文学巨星过早地 陨落。在普希金看来,一个漂亮的女人也必然有非 凡的智慧和高贵的品格,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WangDaiqing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1、感知觉的含义
(1)感觉: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第三章 感知觉
(2)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
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 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整体)的综合的反 映。
(3)感知觉的联系与区别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联系:
刻板效应
第三章 感知觉
是指社会上对某类事物或人 物产生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共同的 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
WangDaiqing
第三章 感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