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MVD及相关调控因子VEGF/FLK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

合集下载

莪术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莪术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莪术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和炎性因子的影响刘欣;牛慧敏;高洁;焦荣红;张海霞【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6(025)020【摘要】目的观察莪术油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指标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应用高脂喂养法建立Wistar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只.实验组给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40 mg/kg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5%葡萄糖注射液腹腔注射,均1次/d,共2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检测2组大鼠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实验组大鼠血TC、TG、LDL-C及IL-2、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而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术油可改善动脉硬化大鼠血脂水平,并能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为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总页数】3页(P2183-2185)【作者】刘欣;牛慧敏;高洁;焦荣红;张海霞【作者单位】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河北省人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51;解放军260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2【相关文献】1.白蒺藜皂苷对高血脂大鼠心肌梗死后血脂及炎性因子表达影响的研究 [J], 王显刚;殷惠军;郭艳;张颖;周大勇;史大卓2.饮水补镁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J], 郑璇;龚孝淑;蔡东联;季燕3.低水温游泳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J], 王禾;梁巧琴4.白杨素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和炎性因子的影响 [J], 肖遥;方丽;杨师午;谢玉明;杨波5.田基黄水煎液对应激+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脂、斑块炎性因子的作用研究[J], 胡向阳;李莉莉;马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王佳丽;王秀;夏泉;汪楠;芮盼【期刊名称】《中成药》【年(卷),期】2014(036)007【摘要】目的观察莪术油中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莪术油及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细胞生长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 MTT检测结果显示莪术油、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对HepG2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1),且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3种倍半萜中吉马酮的增殖抑制作用最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莪术油、莪术二酮、莪术醇和吉马酮能使细胞阻滞在G2期(P<0.01).结论莪术油及其3种倍半萜类化合物对HepG2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可能是莪术发挥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分.【总页数】5页(P1535-1539)【作者】王佳丽;王秀;夏泉;汪楠;芮盼【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铜陵市人民医院药剂科,安徽铜陵244000;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剂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化学三级实验室,安徽合肥230022;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安徽医科大学药学院,安徽合肥23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6【相关文献】1.四味归肝经虫类中药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对比研究 [J], 孙婧;田雪飞2.Src蛋白在肝癌HepG2细胞增殖凋亡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J], 毛成毅;郑继军;杜娟;马瑜;林俐;李增鹏;陈芳3.顺铂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周丽霞;杨森;那文婷;陆莉;王译擘;吴珏;张巍4.顺铂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J], 周丽霞;杨森;那文婷;陆莉;王译擘;吴珏;张巍;5.大蒜素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 [J], 李鹏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

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的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梁莉萍;贾存东【期刊名称】《中国老年学杂志》【年(卷),期】2013(33)12【摘要】目的探讨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治疗效果及相关机制.方法 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疾病模型组、莪术油组、他莫昔芬组和康莱特注射液组.以二甲基苯葸(DMBA)诱导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造模10w后干预治疗4 w.实验结束处死动物进行病理学及抑癌基因P53,原癌基因Ki-67免疫组化检测.结果(1)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治疗后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出现率均较疾病模型组低(P<0.05).其中,莪术油组乳腺癌癌前病变及浸润癌显著低于他莫昔芬组及康莱特组;(2)空白对照组大鼠乳腺组织中均未见P53、Ki-67蛋白表达.模型组P53、Ki-67蛋白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莪术油、康莱特及他莫昔芬组P53、Ki-67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莪术油可以有效抑制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发展,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突变型P53及原癌基因Ki-67有关.【总页数】3页(P2821-2823)【作者】梁莉萍;贾存东【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新疆乌鲁木齐8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相关文献】1.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大鼠Wnt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 [J], 张杨;沈文娟2.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MVD及相关调控因子VEGF/FLK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 [J], 刘晓菲;宋爱莉;李静蔚;殷玉琨3.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体内抑制效应研究 [J], 崔圣莹;潘少波;张宏志;李传伟4.大蒜有效部位组合物对模型大鼠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和作用机制 [J], 那坤;张立石;王瑞海;柏冬;苗青;孙小鑫;刘丽梅5.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造模大鼠血液流变学及乳房微循环的影响 [J], 宋爱莉;张敬涛;李静蔚;殷玉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莪术石油醚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相关基因影响的体外研究

莪术石油醚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相关基因影响的体外研究

莪术石油醚提取物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转移相关基因影响的体外研究钱祥;甄宏德;李永峰;张爱琴【摘要】目的观察莪术石油醚提取物(PECZ)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增殖、细胞趋化因子及黏附因子的影响,观察其对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转移相关基因的甲基化作用.方法以三阴性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药物对黏附因子E-cadherin、E-selectin和趋化因子SDF-1、CXCR4 mRNA表达量的影响,MS-HRM法检测药物对黏附因子E-cadherin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的影响.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零抑制率比较,不同浓度的表阿霉素组(抑制率为47.2%~68.8%)及PECZ组(抑制率为23.8%~80.2%)对细胞增殖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 <0.01).(2)与空白对照组趋化因子和黏附因子的(1±0)表达量比较,300μg/mL浓度的PECZ干预细胞24h后,细胞趋化因子CXCR4 mRNA(0.63±0.07)的表达降低,趋化因子SDF-1 m RNA(1.13±0.21)和细胞黏附因子E-se-lectinmRNA(2.73±1.92)表达提高,并显著提高细胞黏附因子E-cadherinmRNA(13.35±3.43)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与空白对照组、低剂量PECZ组100%甲基化率比较,高剂量PECZ组甲基化率为80%~90%,明显降低乳腺癌细胞黏附因子E-cadherin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P<0.05).结论莪术石油醚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对细胞转移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黏附因子E-cadherin mRNA的表达实现.高浓度莪术石油醚提取物对乳腺癌细胞黏附因子E-cadherin抑癌基因的启动子具有一定的去甲基化作用.【期刊名称】《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年(卷),期】2017(027)006【总页数】6页(P463-466,后插2-后插3)【关键词】三阴性乳腺癌细胞;莪术石油醚提取物;甲基化;细胞转移【作者】钱祥;甄宏德;李永峰;张爱琴【作者单位】浙江省肿瘤医院名中医馆杭州310022;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浙江省肿瘤医院名中医馆杭州310022;浙江省肿瘤医院名中医馆杭州310022;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2【正文语种】中文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每年发病率和死亡率居我国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1]。

莪术油的最新研究进展

莪术油的最新研究进展

莪术油的最新研究进展【摘要】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 oil)是从莪术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具有多种功能,人们对莪术油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资料,从植物的栽培、莪术油的提取、化学成分、含量测定、药理学、临床应用等几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莪术油;化学成分测定;药理学研究;临床应用莪术油(zedoary turmeric oil)是从莪术干燥根茎中提取的挥发油,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莪术油中含有莪术烯、吉马酮、莪术二酮、新莪术二酮、莪术醇等二十多种成分,其中莪术醇是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的主要有效成分。

目前国内己批准上市的莪术油产品有注射剂、滴眼液、栓剂、软胶囊、喷雾剂等,其中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生殖系统和皮肤病,临床常用于病毒性感染及癌症的治疗。

现对莪术油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植物的栽培温郁金主根茎煮熟晒干称“温莪术”,温郁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但年生长周期一般在250 d左右。

温郁金是采用根茎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栽培。

其生长条件:①适应阳光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

气温17℃左右,相对湿度85%左右。

②选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冲积土、砂壤土。

③按单行株距35~40 cm、越沟行距100~120 cm穴植。

④可通过与禾本科、豆科、十字花科作物轮作,保持土壤干燥和使用生物农药多抗霉素、农抗120等方法防治病虫害[1]。

另外,组培技术成为解决莪术在栽培生产上耗种量大,病毒化严重,且品质下降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2 莪术油的提取莪术油的提取方法主要有: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CO2)、水蒸气蒸馏提取法(SD)、索氏提取法(SX)、压榨提取、回流提取、微波提取等方法。

研究证明,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SFE,CO2)最合适,莪术油的收率高[2]。

3 莪术油的化学成分及含量测定莪术根茎含挥发油1%~1.5%,其主要成分为多种倍半萜类和单萜类化合物,如莪术醇(curcumo1)、莪术二酮(curdione)、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樟烯(earaphene)、樟脑(camphor)、异龙腑(isoborneo1)、龙脑(borneo1)、异呋吉马(isofuranoger maerone)、吉马酮(germaerone)和榄香烯(elemene)等[3]。

莪术油对高糖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莪术油对高糖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莪术油对高糖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唐虹;彭辉灿;程启琳;向文雯【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12)12【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对高糖条件下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human retinal capillary endothelial cells,HRCECs)增殖、调亡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从角膜移植术后新鲜人眼球提取的HRCECs.取生长良好的第 3~4代细胞用于实验,实验分为低糖对照组、高糖对照组、高糖+(60,80,100,120μg/mL) 不同浓度莪术油组,用噻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HRCECs的增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各分组HRCECs中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MTT比色法结果显示:高糖对照组与低糖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用60,80,100,120μg/mL的莪术油处理高糖下HRCECs作用24h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之间呈时间和浓度的显著性差异(P<0.05).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与低糖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VEGF表达明显(P<0.05),用80,100,120μg/mL的莪术油处理高糖下HRCECs 24h,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与高糖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糖+不同浓度莪术油组之间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莪术油可抑制高糖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总页数】4页(P2268-2271)【作者】唐虹;彭辉灿;程启琳;向文雯【作者单位】421001,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421001,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421001,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421001,中国湖南省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高糖作用下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及VEGF表达的影响 [J], 梁文章;梁勇;黄沁园;陈梦平;米松;黄敏丽2.丙丁酚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VEGF表达的影响 [J], 李梅;彭辉灿3.雷公藤红素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VEGF和PEDF表达的影响[J], 杨杰;彭辉灿;陈倩;蒋瑶祁4.薏苡仁油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VEGF表达的影响 [J], 李敏;章运生;李芳;彭辉灿5.人参皂苷Rg3对高糖下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ICAM-1表达的影响 [J], 罗贤令;彭辉灿;刘翀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EGF、bFGF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VEGF、bFGF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开题报告

VEGF、bFGF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
义的开题报告
(Introduction)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不断增加,已成为危
及女性健康的主要威胁。

该病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
如遗传、生活习惯和环境等。

研究表明,肿瘤血管生成是乳腺癌生长和
转移的必要条件,其中VEGF和bFGF是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调节因素。

MVD也是乳腺癌研究的一个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乳腺癌血管生成的情况。

因此,研究VEGF、bFGF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对于预测乳腺癌发展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

(Objective)
本研究旨在探讨VEGF、bFGF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为乳腺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Method)
本研究将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化、蛋白质印迹等方法检测VEGF、bFGF和MVD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肿瘤转移、预后等临床指标的关系。

同时,还将对患者进行随
访观察,研究VEGF、bFGF和MVD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

(Expected Results)
本研究预期将发现VEGF、bFGF和MVD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转移、预后等临床指标有关。

进一步,本研究的结果有望为乳腺癌的早期
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为乳腺癌患者的预后评价提供参考。

莪术油对人乳腺癌MCF

莪术油对人乳腺癌MCF

莪术油对人乳腺癌细胞凋亡及、Bax表达的影响(一)【摘要】目的:观察中药提取物莪术油(zedorayturmericoil)对人乳腺癌(humanbreastcancer)细胞系的凋亡诱导作用。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对体外培养的细胞进行干预。

分别采用MTT、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并对凋亡相关与Bax蛋白的表达变化进行定性检测。

结果:经不同浓度的莪术油处理后的细胞,其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细胞凋亡指数随药物浓度增加而明显增加;莪术油作用后,细胞中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一定浓度的莪术油能抑制细胞增殖,促进其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控、Bax表达有关。

【关键词】乳腺癌莪术油细胞lsandtoexplorethepossiblemechanismofitsaction.Methods: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ZedorayTureobservedbywaysofMTT,immunocytochemistry,andflowcytometryquantitativeanalysis.TheexpresllswasinhibitedeffectivelyafterbeingtreatedbydifferentconcentrationsofZedorayTurmericOil.Therat eofapoptosisincreasedastheincreaseintheconcentrationofZedorayTurmericOil.TheexpressionofBclxpressionofBaxproteinwassignificantlyhighe rthanthatthecontrolgroup.Conclusion:ZedorayTurmericOilcaneffectivelyinhibitproliferationofandpKeywordsbreastc莪术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是姜科草本植物莪术、郁金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检测指标 ①乳腺组织病理观察:比较增生特点、细胞分级、DNA倍体分析。观察DMBA诱导乳腺癌 癌前病变造模结果。观察莪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干预作用。 ②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标记微血管密度MVD、VEGF、bFGF和相关受体FLK—l的蛋白表达; ③IPP图像处理系统:对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结果进行定量分析。 2.实验结果 2.1大鼠一般情况 至实验结束大鼠存活情况为空白组12只、病模组10只、莪术油组9只、康莱特组10只、 TAM组8只,共49只。
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腺增生病具有明显心身疾病的特点,祖国医学以舒肝理气的逍遥散施治取得较好疗效即为佐
证。 本研究发现,治疗前120例乳腺增生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平均积分为19.43,
属于轻度抑郁的程度,治疗后平均积分为13.28,有明显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O.05, 但尚未降到8(无抑郁)以下;治疗前患者的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平均积分为13.37, 接近肯定焦虑的程度,治疗后平均积分为9.46,有明显的下降,与治疗前比较P<O.05,但 尚未降到7(无焦虑)以下。由此可见,乳腺增生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均高于健康成年人, 虽然经过为期3个月的系统治疗,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抑郁、焦虑水平亦明显降低,但这类 人群仍有一定的抑郁、焦虑倾向。因此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医师应重视对乳腺增生患者的情 绪治疗与心理疏导,耐心地倾听患者的陈述,增加必要的健康宣教,打消患者的顾虑和猜疑, 同时运用医学和心理学两方面的技能为患者解除病痛。
管生成的作用不确切(p>O.05)。 莪术油组与康莱特组对照有显著差异,可显著降低MvD表达(P<0.01);与三苯氧胺组
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莪术油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组织的血管生成,作用与三苯氧胺相
一213一
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近,优于康莱特组,提示莪术油通过影响血管生成,抑制或逆转乳腺组织增生,是逆转乳腺 癌的又一机制。
2.2
MVD面密度值变化
表1
MVD面密度值比较(i±s)
与空白对照组对照,疾病模型组口P<0.05,提示疾病模型组MVD显著增高,大鼠乳腺癌 前病变阶段微血管密度显著增高。 与疾病模型组对照,莪术油组和三苯氧胺组木P<0.01,提示两组均可显著降{kiMVD阳性 腺上皮细胞百分率表达;康莱特组MVD表达与疾病模型组无显著差异,提示康莱特组抑制血
著差异(p>0.05)
莪术油组与康莱特组对照有显著差异,可显著降低FLK表达(P<0.01);与三苯氧胺组 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莪术油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组织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受体FLK表达, 作用与三苯氧胺相近,优于康莱特组,提示莪术油逆转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及受体FLK表
达,影响血管生成,抑制或逆转乳腺组织的增生。 3讨论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MVD及相关调控因子VEGF/FLK表达的干预作用研 究
刘晓菲1,宋爱莉1,李静蔚1,殷玉琨l 1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济南250011
乳腺癌癌前病变是乳腺癌发生的重要阶段,与血管生成密切相关。本研究拟建立化学致 癌齐IJDMBA诱导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观察莪术油的调控作用,以TAM为对照。检测乳腺 导管上皮细胞、间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血管生长因子(VEGF、bFGF)及其受体(FLK一1) 的蛋白表达。研究乳腺癌癌前病变与血管生长因子的相关性,从阻断血管生成的角度探讨莪 术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干预治疗机理及量效关系,阐明抗血管生成的作用靶点和作用机 制,为中医药逆转乳癌癌前病变、预防乳腺癌提供理论依据和治疗方法。 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与血管生成、细胞凋亡的研究紧密联系[1]。近年研究发现,血 管生成(angiogenesis)与乳腺良性疾病恶变、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均有密切的关 系[2,3,4]。既往在血管生成与乳腺癌癌前病变的实验中发现,从轻度非典型增生、中重度 非典型增生到乳腺癌,各组血管密度(MvD)逐渐增高,研究证实乳腺癌癌前病变与血管生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组织中VEGF mRNA表达的影响
宋爱莉许振国殷玉琨李静蔚刘晓菲孙子渊
—-215——
莪术油对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MVD及相关调控因子 VEGF/FLK表达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 作者单位: 刘晓菲, 宋爱莉, 李静蔚, 殷玉琨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济南 250011
3.1莪术油对乳腺癌前病变大鼠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 DMBA复制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后乳腺组织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微血管密度表达 显著增高,随之增生——癌前病变——癌变的病变进程而呈现增高趋势,表1显示莪术油组、 三苯氧胺组均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MVD,莪术油能够有效抑N-孚t,腺组织的血管生 成,作用与三苯氧胺相近,优于康莱特组。 3.2莪术油对乳腺癌前病变大鼠血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VEGFR(FLK)的影响 DMBA复制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后乳腺组织的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微血管密度表达 显著增高,随之增生——癌前病变——癌变的病变进程而呈现增高趋势,表2,3显示莪术 油组、三苯氧胺组均能显著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VEGF及受体FLK表达,作用与三苯氧 胺相近,优于康莱特组。提示莪术油通过干预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的机制达到干预乳腺
一2】2一
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DMBA)1 00mg/kg。
(3)时间:造模后第10周开始给予药物治疗4周,实验时间共14周。 (4)取材:实验结束前一天大鼠胸部脱毛;麻醉方法:戊巴比妥30mg/kg腹腔注射;取
第3、4、5对乳房放入中性福尔马林液中固定。 (5)统计方法:方差分析或t检验,应用SAS统计软件。
模型组无显著差异(p>0.05)
莪术油组与康莱特组对照有显著差异,可显著降低VEGF表达(P<0.01):与三苯氧胺组 对照无显著差异(p>O.05)。莪术油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组织的血管生成调控因子VEGF表达, 作用与三苯氧胺相近,优于康莱特组,提示莪术油逆转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表达,影响血
管生成,抑制或逆转乳腺组织的增生。
2.4
FLK面密度值变化
表3
FLK面密度值(阳性腺上皮细胞百分率)比较(.i示疾病模型组VEGF受体FLK[jN性腺上皮细 胞百分率显著增高,大鼠乳腺癌前病变阶段FLK表达率显著增高。
—-214——
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与疾病模型组对照,莪术油组和三苯氧胺组木P<0.01,提示两组均可显著降'f氐FLK阳性 腺上皮细胞百分率,有效降低了腺上皮细胞FLK的表达。康莱特组FLK表达与疾病模型组无显
成的关系。研究乳腺癌癌前病变阶段血管生成和VEGF及受体flk相关调控因子的表达,运用
一211—
2011年中医外科学术年会论文集
中药从抗血管生成角度阻断、逆转乳腺癌癌前病变的进展,对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
临床意义。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动物及材料 动物:6周龄健康、未育、SD系雌性大鼠72只,清洁级。 试剂:即用型SABC试剂盒、DAB-氨基联苯胺显色试剂盒、即用型SABC试剂盒、DAB----氨 基联苯胺显色试剂盒、兔抗人/鼠VEGF抗体、FLK-1多克隆抗体等,VEGF、FLK一1的mRNA水平 探针及试剂盒等。 仪器:光学显微镜、隔水式电热恒温培养箱、IPP图像处理系统、DNA分析系统、流式细
2.3
VEGF面密度值变化
表2
VEGF面密度值(阳性腺上皮细胞百分率)比较(y±s)
与空白对照组对照,疾病模型组OP<0.05,提示疾病模型组VEGF[jH性腺上皮细胞百分 率显著增高,大鼠乳腺癌前病变阶段VEGF表达率显著增高。 与疾病模型组对照,莪术油中剂量组和三苯氧胺组木P<0.0l,提示两组均可显著降低 VEGF[jN性腺上皮细胞百分率,有效降低了腺上皮细胞VEGF的表达。康莱特组VEGF表达与疾病
lmL/1009腹腔注射。
③疾病模型组(15只):一次性灌胃DMBAlOOmg/kg(1mL/lOOg),第lO周开始生理盐水
lmL/lOOg腹腔注射。
④康莱特组(15只):在造模的基础上,第10周开始康莱特2mL/lOOg腹腔注射。 ⑤三苯氧胺组(15只):在造模的基础上,第10周开始三苯氧胺2mL/lOOg灌胃。 (2)造模方法:动物适应环境饲养一周后,一次性胃灌服7,12一二甲基苯并葸
本文链接:/Conference_7689268.aspx
癌前病变的目的。
我们在既往研究[3]乳腺增生、乳腺癌前变人体组织及动物实验课题中发现在乳腺增生 阶段已有血管新生,MVD(微血管密度)、VEGF、PCNA(细胞增殖核抗原)表达上调[6][7]。 在癌前变阶段,运用彩色B超多普勒在人体乳腺组织中明显探测到新生血管血流,且随着单 纯乳腺增生一癌前病变一乳腺癌的病机演变,新生血管显著增多,血流密度分级增高,VEGF、 bFGF及受体表达增多,且与病理组织增生分级呈显著相关,反映出在癌前病变这一特殊阶 段与血管生成、血管生长因子有密切的相关性。本实验验证了莪术油干预乳腺癌癌前病变的 作用机制,莪术油具有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乳腺血管生成及相关调控因子表达的作用。
胞仪。
药品:二甲基苯并葸(DMBA)、莪术油注射液、三苯氧胺。 1.2实验方法 将大鼠72只随机分5组,初始一次性胃灌服7,12一二甲基苯并葸(DMBA)lOOmg/kg,饲养 至9周制造大鼠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 空白对照组(12只):一次性灌胃生理盐水lmL/1009,第10周开始生理盐水lmL/1009腹 腔注射,常规饲养14周。疾病模型组(15只):一次性灌胃DMBAlOOmg/kg(1mL/1009),第 10周开始生理盐水lmL/1009腹腔注射,常规饲养14周。莪术油组(15只):在造模的基础上, 第10周开始莪术油2mL/lOOg腹腔注射,常规饲养14周。康莱特组(15只):在造模的基础上, 第10周开始康莱特2mL/lOOg腹腔注射,常规饲养14周。三苯氧胺组(15只):在造模的基础上, 第10周开始三苯氧胺2mL/lOOg灌胃,常规饲养14周。 (1)分组:将大鼠72只随机分5组。 ①空白对照组(12只):空白对照组(12只):一次性灌胃生理盐水lmL/1009,第10周开 始生理盐水ImL/lOOg腹腔注射。 ②疾病模型组(15只):一次性灌胃DMBAlOOmg/kg(imL/1009),第10周开始生理盐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