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建立

合集下载

高表达HER2的自发转移性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高表达HER2的自发转移性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高表达HER2的自发转移性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刘卉卉;胡思怡;沈国栋;张志辉;费保珍;刘兢;胡世莲【摘要】Aim To establish a mouse breast cancer model stab-ly expressing HER2. Methods 4T1-Luc mouse breast cancer cell line was transfected with the full-length human HER2 gene and selected with G418. The HER2 expression in 4T1-Luc stable cells was detected by 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 ( FACS) and Western blot. 4T1-Luc/HER2 cells were implanted into the mammary fat pads of BALB/c or nude mice. After tumor stabili-zation, mice were randomly assigned into 4 groups for treatment with PBS control, chA21, Trastuzumab, or chA21 plus Trastu-zumab. Tumor volumes were measured and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ratios were calculated twice a week. At the end of experi-ment, tumor metastasis in mice was detected by bioluminescence imaging technology. Results Several 4T1-Luc/HER2 stable cell clones were obtained after G418 selection. FACS and West-ern blot analysis showed that all clones expressed HER2 protein at high levels. These 4T1-Luc/HER2 clones showed good tumor-igenicity in mice with steady tumor growth after one week of cell implantation. After 2-3 weeks, metastatic tumor cells were seen in the lung, cheek and groin areas. In BALB/c mice, the tumor growth inhibition ratio was 43. 3% in chA21 plus Trastuzumab&nbsp;group (P<0. 05 vs PBS control), which was higher than chA21 group (11. 1%) or Trastuzumab group (23%). In addition, the luminescence number and density of tumor metastases in lung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the antibody combination group. Conclusions Themouse model of spontaneously metastasizing breast cancer with HER2 overexpression is successfully estab-lished. The preliminary study suggests that anti-HER2 antibody combination of chA21 and Trastuzumab has excell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tumor growth and metastasis.%目的:建立高表达HER2的自发转移性乳腺癌小鼠移植瘤模型,用于抗HER2抗体等靶向药物的药效学活性和作用机制研究。

关于乳腺癌小鼠模型创建的研究进展

关于乳腺癌小鼠模型创建的研究进展

关于乳腺癌小鼠模型创建的研究进展摘要: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的高发恶性肿瘤之一,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领域,而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创建成为人们研究乳腺癌的重要途径。

目前人们已经建立了一系列乳腺癌小鼠模型用于乳腺癌发病机制、侵袭转移、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其中常用的模型有自发、诱导、移植、转基因和远处转移五种,这些模型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乳腺癌在人体内的发生、转移、侵袭等过程,对乳腺癌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就乳腺癌小鼠五种模型的建模方法及优缺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乳腺癌;小鼠模型。

王鹏(1997—),男,江苏连云港,研究方向:药学。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

全球乳腺癌的发病率一直呈增长趋势,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统计,2008年全球大约有46万女性死于乳腺癌[1],其高发病率及死亡率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

中国不是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近年来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却持续增长,尤其农村增长趋势更为明显。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目前关于乳腺癌的发病因素尚未完全清楚。

为了进一步探明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式,人们选取小鼠作为动物模型展开研究。

小鼠在生理行为和遗传信息上与人极其相似,也是人类疾病研究最适宜的动物模型之一。

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已经积累了非常多的遗传资源,并且拥有能够对小鼠基因组内的任何基因进行异位表达或进行种系突变的转基因技术,同时复杂的遗传病分析方法也已建立[2]。

目前,用来创建乳腺癌小鼠模型的小鼠品系主要有3种:1)Balb/c小鼠;2)C3H小鼠;3)FVB小鼠,这三种小鼠均为近交系小鼠,作为乳腺癌动物模型具有遗传基因同源性和可重复性高等特点,这是其他乳腺癌动物模型无法比拟的[3]。

1、Balb/c小鼠的乳腺癌发病率较低,多用于乳腺肿瘤细胞诱导的建立和应用,广泛用于免疫学、生理学的动物实验。

2、C3H小鼠在交配或未交配的情况下都具有极高的乳腺癌发病率,一般用于癌症研究、心血管研究、免疫和炎症研究。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乳房皮肤红肿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通过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来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价值。

一、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1. 细胞系移植模型细胞系移植模型是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已知的乳腺癌细胞系,将其移植到小鼠的乳腺组织中,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是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操纵技术,使小鼠表达人类乳腺癌相关基因,从而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这种模型可以精确控制乳腺癌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理变化。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靶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小鼠注射化学物质,如致癌物质DMBA (7,12-二甲基苯[α]蒽)或NMU(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致癌过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化学诱导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诱导肿瘤形成,是进行大规模筛选实验的理想模型。

二、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价值1. 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通过观察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乳腺癌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2. 评估抗癌药物疗效乳腺癌动物模型是评估抗癌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在动物模型中测试新的抗癌药物,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

3. 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乳腺癌动物模型对于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乳腺癌模型实验报告

乳腺癌模型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乳腺癌细胞系和动物模型,探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机制,为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C57BL/6小鼠,雌性,6-8周龄。

2. 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231。

3. 实验试剂:DMEM培养基、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聚乙二醇(PEG)、RIPA裂解液、蛋白酶抑制剂、ELISA试剂盒、PCR试剂盒、RT-qPCR试剂盒、Western blot试剂盒等。

4. 实验仪器: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PCR仪、凝胶成像系统、Western blot成像系统等。

三、实验方法1. 乳腺癌细胞培养:将MCF-7、MDA-MB-231细胞系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养基中,置于37℃、5%CO2的培养箱中培养。

2. 乳腺癌动物模型建立:将MCF-7细胞接种于C57BL/6小鼠皮下,接种量为1×10^6个细胞/只。

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定期测量肿瘤体积。

3. 肿瘤组织学检测:取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形态学特征。

4. 免疫组化检测:取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乳腺癌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5. RT-qPCR检测:提取肿瘤组织总RNA,进行RT-qPCR检测,分析乳腺癌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

6. Western blot检测:提取肿瘤组织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分析乳腺癌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四、实验结果1. 乳腺癌细胞培养:MCF-7、MDA-MB-231细胞系在体外培养过程中,生长良好,呈典型的乳腺癌细胞特征。

2. 乳腺癌动物模型建立:接种MCF-7细胞的小鼠,在接种后1周左右开始出现肿瘤,肿瘤体积逐渐增大,符合乳腺癌的生长特点。

3. 肿瘤组织学检测:肿瘤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细胞排列紊乱,形态异常,符合乳腺癌的病理学特征。

4. 免疫组化检测:肿瘤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乳腺癌相关蛋白表达阳性。

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研究

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研究

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研究佘锦雯;亓翠玲;杨永霞;张敏;唐富天;吴晓云;张希敏;王尽淘;王丽京【摘要】目的研究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改变.方法 MMTV-PyMT小鼠饲养于SPF级环境中,观察小鼠的繁育情况.观察小鼠乳腺癌的数目、体积及生存率,研究MMTV-PyMT小鼠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通过组织病理学切片,观察MMTV-PyMT小鼠乳腺癌的病理学变化、肺转移情况、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情况.结果乳腺癌MMTV-PyMT小鼠已经成功繁育9代,共产仔约400只.小鼠乳腺9周即可触摸到肿瘤,并随着周龄的增加,肿瘤的数目逐渐增加,体积逐渐增大,最多可达10个;大部分11周出现肺转移;通常最长生存时间为15周.乳腺癌MMTV-PyMT小鼠为浸润性导管癌,PCNA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有较多的增殖细胞;vWF结果表明乳腺癌有明显的新生血管.结论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已被成功保种和扩群,可稳定自发性乳腺癌,其生物学特性和病理学改变与人乳腺癌相近,可作为研究乳腺癌发生发展的经典动物模型.%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biological features of the transgenic mouse model and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during its life span. Methods The MMTV-PyMT mouse raised in SPF conditions, and the mice breed was recorded everyday. Mast adenoma of MMTV-PyMT mice have been observed by counting and measuring the tumors, and H&E staining for pathological development. Results MMTV-PyMT mice were well bred in our lab for nine generations and totally 400 offspring were obtained. The tumor biological feature was obvious in MMTV-PyMT mice, palpable Mast adenoma occur in 9 week old and pulmonary metastasis was occur in 11 weeks old.Number and size of tumors increased when the mice grow up. Conclusions The MMTV-PyMT transgenic mouse model was well kept and bred, breart tumors can be spontaneuos stably. This can be a typical animal model for breast carcinoma research.【期刊名称】《广东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1(027)002【总页数】5页(P178-182)【关键词】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动物模型;生物学特征;病理学改变【作者】佘锦雯;亓翠玲;杨永霞;张敏;唐富天;吴晓云;张希敏;王尽淘;王丽京【作者单位】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广东药学院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00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R965.1癌症是当今世界上引起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并且发病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1]。

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了解乳腺癌的转移机制对于开发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

实验性肺转移模型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工具,可以用于研究乳腺癌的转移过程以及评估潜在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旨在建立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

二、材料与方法1. 细胞系:使用4T1luc细胞系,该细胞系是小鼠乳腺癌细胞系,并稳定表达荧光素酶基因。

2. 动物模型:选择雌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实验前适应性饲养一周。

3. 细胞接种:将4T1luc细胞悬浮液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

4. 成像与检测:使用生物发光成像系统对小鼠进行成像,以检测肺转移灶的形成。

5. 组织学分析:在实验结束后,对小鼠进行解剖,取肺组织进行组织学分析,包括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

三、结果1. 肺转移灶的形成:通过生物发光成像系统,我们观察到在细胞接种后第14天,小鼠肺组织中出现明显的荧光信号,表明肺转移灶的形成。

2. 组织学分析:HE染色结果显示,肺组织中存在大量肿瘤细胞浸润,形成转移灶。

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证实了这些细胞为4T1luc细胞。

四、讨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并通过生物发光成像和组织学分析对其进行了评价。

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模拟乳腺癌的肺转移过程,为研究乳腺癌的转移机制和评估潜在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五、结论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六、模型的应用前景本研究所建立的小鼠乳腺癌4T1luc细胞实验性肺转移模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该模型可以用于研究乳腺癌的转移机制,包括肿瘤细胞如何侵入血管、如何在循环系统中存活、如何逃避免疫系统的清除以及如何在远端器官形成转移灶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过程,我们可以找到干预转移的关键点,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免疫抑制小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免疫抑制小鼠乳腺癌骨转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
ma l e mi c e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2 g r o u p s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mo d e l g r o u p . I mmu n o s u p p r e s s e d mi c e w e r e c o n s t r u c t e d
Es t a b l i s h me n t a n d e v a l u a t i o n o f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b o n e me t a s t a s i s o n t h e i mmu n o s u p p r e s s e d mi c e 。 j I J i a n L I U Mi n一
Me di c al Uni v e r s i t y,Gu an g z ho u 51 051 5, Ch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Y E C h a n g —s h e n g . E —ma i l : y e c h s h 2 0 0 6 @1 2 6 . c o m

1 8 4・
广东 医学
2 0 1 4年 1月 第 3 5卷第 2期
Gu a n g d o n g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J a n .2 0 1 4 ,V o 1 .3 5 ,N o . 2

免疫 抑 制 小 鼠乳 腺 癌 骨转 移 模 型 的构 建 和评 价 术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e s t a b l i s h t h e i m m u n 0 s u p p r e s s e d m i c e m o d e l o f b o n e m e t a s t a s i s f r o m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

小鼠肿瘤模型建立

小鼠肿瘤模型建立

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与鉴定[摘要]:目的:建立小鼠荷瘤数据模型,探索肿瘤生长的本质与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寻求对肿瘤生长与转移有抑制作用的药物与治疗方法。

方法:小鼠右腋下注射H22肿瘤细胞,使小鼠荷瘤,观察肿瘤生长,记录体重数据并建立动物模型。

结果:注射部位发生癌变,小鼠肿瘤生长明显,切片结果证明实验成功,模型构建完成,为灵芝多糖抗肿瘤研究奠定了动物实验基础。

关键词:小鼠,肿瘤,体重数据,动物模型To Establish Mice Tumor Model and Identify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Purposes: To establish mice tumor data models, explore the essence of tumor growth, develop the law, and seek to an effect method of tumor growth and the transfer of drugs and treatments. Methods: Named right armpit injections H22 tumor cells to a mouse neoplasm observe tumor growth. To record weight data and establish animal models. Results : Injection parts turn cancertization ,the mouse's tumors grow obviously, the consequence of slices prove the experiment successfully, and model established completely, for the anti-cancer research ganoderma lucidum polysaccharide lay a animal experiments foundation.Keywords: mouse, tumors, weight data, animal models0 引言肿瘤是由机体中某些细胞基因发生突变为特征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它的危害不仅在于它损害身体的各器官,而且还会产生各种肿瘤并发症,如转移、积水、疼痛等,最终导致身体各器官功能衰竭而危与患者的生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鼠乳腺癌模型的建立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目前,国内外乳腺癌发病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城市女性乳腺癌发病率已居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

与某些恶性肿瘤不同的是,及时正确的诊断与干预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甚至能获得终生治愈的效果。

为了探索乳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和探讨新的治疗方法,国内外研究者借助乳腺癌动物模型,对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开展研究。

目前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可分为自发型、诱发型和移植型三种,每种方法各有利弊,实验室使用最多的是移植型。

自发型乳腺癌模型多采用近交系小鼠,如C3H,其生长到一定年龄便自然发生乳腺肿瘤。

这种模型最大的特点是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理,其发生的条件比较自然,与人类患病过程更为相似。

目前此种动物模型是乳腺肿瘤多级预防、治疗和研究发病机制的良好模型。

但自发型乳腺癌模型生长缓慢,不易同时获得大批病程基本一致的动物,观察时间长,实验耗费大。

诱发型乳腺癌模型是通过经口、涂抹、注射和埋藏等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使之发生乳腺癌。

用二甲基苯蒽为诱癌剂诱发乳腺癌,是应用较多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形成的肿瘤与人体肿瘤增殖动力学基本类似,但诱癌过程较长,成功率不高,肿瘤发生的潜伏期个体变异较大,不易同时获得病程或肿块大小均一的模型。

相比之下,移植型动物模型克服了上述缺点。

迄今,进入移植型动物
模型实验研究的人乳腺癌细胞系有20多种,其中较为常用的有MCF7、MDA.MB-231和MDA.MB-435等。

采用移植法建立的乳腺癌模型周期短,成本低,可使实验动物均带有同样的肿瘤,生长速度也较一致,个体差异小,无自发缓解,成瘤率高,是目前实验室应用最多的模型。

对此,重点查阅资料关于移植性乳腺癌动物模型制作的具体步骤。

材料与方法
(1)实验材料
a.动物及分组:取20只昆明鼠随机分成A组(10只),B组(5只),C 组对照组(5只),编号饲养。

b.试剂:无菌水,生理盐水,台酚蓝,2%冰醋酸,甲醛,乙醇,二甲苯,石蜡等。

c.仪器:离心机,显微镜,计数板,电子称,超净工作台,温箱,切片机等。

(2)实验方法
a.模型建立:取H22肿瘤细胞,3000转离心分钟,再用无菌生理盐水洗涤肿瘤细胞3次,并做适当稀释,取40微升细胞悬液加入10微升0.4%台酚蓝染色并镜检计数,制成浓度为3*106个/ml的肿瘤细胞悬液,每只小鼠右腋皮下接种肿瘤细胞悬液0.2毫升。

b.细胞计数:细胞计数液2%冰醋酸溶液。

取50微升细胞悬液加入450微升的细胞计数液中计数。

(3)记录:
接种完成后,逐日观察接种部位有无感染,肿瘤生长后有无自然消退,
用游标卡尺,每周测量肿瘤长径a和短径b ,并计算平均直径,即r = (a + b) /2,每天称量小鼠体重和肿瘤并记录,绘制曲线。

(4)制备组织切片:
a.处死小鼠,将肿瘤组织切成1*1*0.4cm的小块。

b.将切块的组织置于螺口瓶中,加入40%甲醛固定,过夜。

c.固定完成后,倒出固定液,立即换上新鲜的70%乙醇,洗脱两次,室温放置20分钟,继而以75%,80%,85%,90%,95%,100%乙醇脱水各两次,每次20分钟。

d.从新鲜二甲苯除去乙醇,放置2次,每次10分钟。

e.将样品置于60℃温箱中融化石蜡4次,每次1.5小时。

f.将准备好的包埋工具,用一热玻璃吸管加入融化的石蜡,再用热镊子快速将样品移至充满石蜡的模具中,置于室温,使起完全凝结。

g.从包埋模具中取出石蜡块,放于室温干燥处,切片。

讨论:
⑴实验肿瘤学的需要导致肿瘤动物模型的产生,借以研究人类肿瘤的病因、发生、发展以及治疗和预防。

肿瘤动物模型可来自于动物的自发肿瘤、诱发肿瘤和移植性肿瘤。

一前两者由于对动物品系要求严格、实验周期较长或缺少实验一致性而较少使用。

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具有特性明确、生长一致性好、实验周期短、瘤株分布广泛、可反复复制等优点,在肿瘤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可移植性肿瘤,是把动物或人的肿瘤移植到同系、同种或异种动物,经传代后,组织类型和生长特性已趋稳定,并能在受体动物中继续传代,又称为可移植性肿
瘤细胞。

⑵可移植性肿瘤移植于同系或同种动物,称为同种移植,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肿瘤动物模型复制方法之一。

同种移植的优点是,可供选择使用的细胞系或细胞株多,许多细胞系在世界范围分布广泛,并且这些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已经比较明确,一般都有明确的背景资料,使一群动物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度一致、个体差异较小,成活率高,易于对照观察,这些都是便于科研成果相互比较和交流的有利因素。

⑶在接种过程中,应把握注射深度,否则易造成内脏损伤。

接种后三天即开始观察有无肿瘤形成。

本实验具有周期短、制作方便、成功率比较高、较好重复性和稳定性的明显优势,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肿瘤实验动物模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一王蘅文. 实验肿瘤学基础[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 : 18219.
二郭鹞. 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0 :34.
三于哲,范清宇,张婷。

大鼠骨肉瘤模型的建立。

动物医学进展,2005 ,26 (2) :582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