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综述

合集下载

科研动物肿瘤实验报告

科研动物肿瘤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近年来,肿瘤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

为了提高肿瘤的治愈率,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

动物肿瘤实验是肿瘤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模拟人类肿瘤的生长、发展和治疗反应,为肿瘤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本实验旨在探讨新型抗肿瘤药物对动物肿瘤模型的抑制作用。

二、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动物实验采用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体重18-22g,由本实验室动物中心提供。

2. 实验分组将实验小鼠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

3. 肿瘤模型制备采用小鼠乳腺癌细胞株(4T1)建立动物肿瘤模型。

将4T1细胞以1×10^6个细胞/只的浓度接种于小鼠背部皮下,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4. 实验方法(1)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处理,仅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2)模型组:给予相同剂量的溶剂,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3)低剂量组:给予低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4)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的抗肿瘤药物,观察肿瘤生长情况。

5. 数据收集与分析(1)观察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体积、重量等指标。

(2)统计肿瘤生长曲线,分析各组肿瘤生长速度。

(3)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

三、实验结果1. 肿瘤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减小(P<0.05)。

其中,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最为明显。

2. 肿瘤生长曲线通过统计肿瘤生长曲线,可以看出高剂量组的肿瘤生长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模型组和低剂量组。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模型组及对照组相比,肿瘤体积和重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抗肿瘤药物对动物肿瘤模型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高剂量组的肿瘤体积和重量减小最为明显,说明药物在较高剂量下具有更强的抗肿瘤效果。

nsabp研究综述

nsabp研究综述

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 乳腺癌临床试验进展(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上海200032)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ational Surgical Adjuvant Breast and Bowel Project , 简称NSABP) 成立于1971 年,是一个进行大规模乳腺癌和结、直肠癌临床试验的合作团体。

NSABP的成员包括了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近300 个医学中心,6 000 多名工作人员。

NSABP 有关乳腺癌的临床试验包括治疗性试验和预防性试验 1958 年一、治疗性试验(一) NSABP B-04 开始于1971 年7 月和B-06 试验NSABP B-04 试验开始于1971 年7 月,NSABP B-04 试验拟解决以下问题:1. 对于腋淋巴结临床阴性的乳腺癌患者:①行乳房单纯切除术后,待发展为淋巴结临床阳性后再行腋淋巴结清扫术(简称TM) ;②行乳房单纯切除术后, 再加行腋淋巴结放疗( 简称TMR) 。

以上两种方法与乳腺癌根治术(简称RM)比较,效果是否相同。

2. 对于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TMR 与RM 的效果是否相同。

该试验共征集到1 665名有条件行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参与该试验,腋淋巴结阴性的患者随机分为TM、TMR 和RM 三组,腋淋巴结阳性的患者随机分为TMR 和RM 两组。

经过10 年的随访,NSABP 于1985 年公布结果如下:在腋淋巴结临床阴性的乳腺癌患者中,RM、TMR 和TM 三组的无瘤生存率(简称DFS) 、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简称DDFS) 和总生存率(简称OS)无显著性差异;在腋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RM 和TMR 的DFS、DDFS 和OS 也无显著性差异。

同时,乳腺肿瘤的发生位置不影响病人的预后,肿瘤位于乳头内侧病人行内乳区淋巴结的放疗也不提高生存率。

在试验中还发现,在腋淋巴结阴性的RM组病人中,有40 %的病人术后病理发现腋淋巴结为阳性,因为该试验为随机分组,故推测TM 组中同样有40 %病人腋淋巴结病理阳性,但10 年内腋淋巴结发展为临床阳性的病人仅18 % ,同时其他复发和转移的发生率并没有增加。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

乳腺癌动物模型构建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异常分泌物、乳房皮肤红肿等症状。

为了更好地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通过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来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介绍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和研究价值。

一、乳腺癌动物模型的构建1. 细胞系移植模型细胞系移植模型是构建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常用方法之一。

研究人员可以选择已知的乳腺癌细胞系,将其移植到小鼠的乳腺组织中,观察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为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平台。

2.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基因工程小鼠模型是通过基因突变或基因操纵技术,使小鼠表达人类乳腺癌相关基因,从而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

这种模型可以精确控制乳腺癌发生的时间和位置,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乳腺癌的发展过程以及与基因突变相关的病理变化。

基因工程小鼠模型在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和筛选治疗靶点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化学诱导模型化学诱导模型是通过给小鼠注射化学物质,如致癌物质DMBA (7,12-二甲基苯[α]蒽)或NMU(N-甲基-N-亚硝基脲),诱导乳腺癌的发生。

这种模型可以模拟乳腺癌的致癌过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到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化学诱导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快速诱导肿瘤形成,是进行大规模筛选实验的理想模型。

二、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价值1. 研究乳腺癌的发病机制乳腺癌动物模型能够模拟乳腺癌的发展过程,帮助研究人员深入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制。

通过观察肿瘤的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研究人员可以揭示乳腺癌的发展规律,寻找新的治疗靶点。

2. 评估抗癌药物疗效乳腺癌动物模型是评估抗癌药物疗效的重要工具。

研究人员可以在动物模型中测试新的抗癌药物,观察肿瘤的生长速度、转移能力以及对药物的敏感性,从而评估药物的疗效。

3. 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乳腺癌动物模型对于验证分子靶向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乳腺癌的转移模型构建

乳腺癌的转移模型构建

乳腺癌的转移模型构建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和转移机制一直备受研究者关注。

乳腺癌的转移是指乳腺原发灶细胞从原发灶位置通过淋巴道或血液循环进入其他部位的过程。

构建乳腺癌的转移模型有助于深入了解乳腺癌转移机制,为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

一、转移模型的概念和意义转移模型是指通过实验或者数学模型等手段,模拟乳腺癌在人体中的转移过程,以揭示其发生和发展的规律。

构建转移模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肿瘤转移的途径、机制以及影响因素,为临床医生制定乳腺癌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二、转移模型的构建方法1. 细胞系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将乳腺癌细胞培养并移植到小鼠或裸鼠等动物体内,观察细胞移植后的生长和转移情况。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且可以随时进行观察和取样,是常用的研究乳腺癌转移的实验模型之一。

2. 动物模型:利用同种或异种动物模型进行乳腺癌转移的研究,如小鼠、大鼠等。

研究人员可以通过给予动物特定的基因突变、激素干预等手段,模拟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过程,从而探究乳腺癌的发展机制。

3. 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乳腺癌的转移过程,通过模拟数学方程,来分析转移途径、速度以及影响因素等。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加全面地掌握乳腺癌转移的特点。

三、乳腺癌转移模型的应用1. 转移途径研究:通过构建转移模型,可以深入了解乳腺癌的转移途径,例如淋巴道转移或血液循环转移。

这有助于帮助研究人员针对具体的转移途径寻找治疗靶点,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2. 转移机制研究:通过转移模型的构建,研究人员可以探究乳腺癌转移的机制,例如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信号通路的调控等。

这对于深入了解肿瘤生物学过程,指导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非常有意义。

3. 药物筛选与疗效评估:利用转移模型,可以对乳腺癌的治疗药物进行筛选和评估,为临床医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此外,通过转移模型还可以评估抗癌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为药物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李日飞;袁娜;冶冬阳;李日勇;李姚涵;左儒楠;时晰;陈强;李引乾【摘要】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自发性恶性肿瘤,给女性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而对乳腺癌的相关研究及治疗方法的探索上,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于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得以实现.理想的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应与人类乳腺癌在肿瘤分子特性及生物学行为等方面存在共性,以便于研究各种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药的开发.本文对5种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人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spontaneous malignancy in women, causing a serious threat to women's health.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have been important research tools in bringing insights into the related mechanisms of breast cancer, as well as in delivering improved therapies for the disease. To reveal the pathogenesis of various breast cancers and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drugs,ideal animal models of breast cancer should share some common tumor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with that of human breast cancer. In this review,five types of experimental animal breast cancer models were included, which may provide a basis for research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human breast cancer.【期刊名称】《中国比较医学杂志》【年(卷),期】2018(028)002【总页数】6页(P113-118)【关键词】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作者】李日飞;袁娜;冶冬阳;李日勇;李姚涵;左儒楠;时晰;陈强;李引乾【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徐州医科大学,听觉与平衡医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江苏盐城 224002;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100191;徐州医科大学,听觉与平衡医学研究所,江苏徐州 221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徐州医科大学,听觉与平衡医学研究所,江苏徐州221004;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3乳腺癌是全球第二大最常见的癌症,2012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达1670万[1],且乳腺癌的发病率每年呈逐渐攀升趋势。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

通过动物模型探索癌症肿瘤的生长规律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威胁之一,为什么人体会产生癌症呢?最近的研究表明,癌症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基因突变、环境污染、生活习惯等。

为了更好地了解癌症的生长规律,探究癌症治疗的可能途径,科学家们开始使用动物模型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研究。

1、动物模型的优势动物模型的方法已经成为生物医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种实验方式通过建立类似于人类生理状态的动物模型,能够对癌症的形成过程、治疗方式等进行研究,为人类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

在癌症研究中,动物模型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探究癌症的本质。

癌症的本质是细胞恶性转化,而肿瘤的生长和扩散是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研究动物模型可以通过突变模拟癌症的形成,间接地研究癌症的本质。

其次,能够研究癌细胞的免疫学特性。

癌症瘤的生长和扩散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动物模型可以提供癌症瘤与宿主免疫反应之间的交互信息。

最后,研究癌症治疗方式。

人类面对的癌症患者往往普遍存在不同敏感度、耐药性和生理差异等,因此建立动物模型对研究疗效具有重要的意义。

2、动物模型的现状目前,肝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胃癌等多种癌症已经成功建立了动物模型,这些模型对于癌症的研究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肝癌动物模型大部分是通过葡萄糖激活蛋白-7(GLI)在肝脏中进行实验。

接受高脂饮食和恶性跃变的小鼠随时可能患上肝癌,为这种疾病的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来源。

前列腺癌动物模型常用的是mRNA-13a和mRNA-34b/c转基因鼠的方法,在研究肿瘤生成和扩散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乳腺癌动物模型包括小鼠Bear-Breast和MCF-7。

通过这些模型,研究者们不仅可以理解癌细胞的生长与扩散过程,还可以研究乳腺癌的分子机制。

胃癌动物模型则是基于慢性胃炎的合成物质进行研究,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研究胃病的进展,还可以从中了解癌细胞的形成和扩散过程。

3、动物模型的局限性但是,动物模型在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着很 大 的差 异

选 择 好 适 合 研 究 需 要 的实验 动 物



(2 ) A 系
Co ld
年 美 国斯特 朗 ( S tr o n g ) 将 冷
H a r bo
r
是 获 得 正 确 实 验 结果 和 实验 成 功 的 重 要 环 节

泉港 (
Sp r in g
) 白化 小 鼠 与贝 格

按 照 不 同 实 验 的 要 求选 择 合 适 的 动 物
的研 如
A

如作肿瘤

( B a g g ) 白化 小 鼠 杂 交 而 来 肿瘤发 生 率 繁 殖 鼠 为

其特 性 为雌 鼠 乳腺

究工

作 就 必 须 了解 哪 种 动 物 是 高癌 种 哪 种

30 %
处女 鼠低 于
19 2 9
5 %
中华 乳 腺 病 杂 志 ( 电 子 版 )
200 7

12
月第
1
卷第
6

Chi n J B
r e a s
t
Dis
( E 1e c t m
n
ic Ve
r s
io n
)

De
c e m
be
r
2007
,
V01

1

No 6

19 7
专 家 论 坛
乳腺癌动物模型 研 究进 展
张瑾
乳 腺癌 是 严 重 危 害 女 性 健 康 的 恶 性 肿 瘤 其

作 近 交 系培 育 至

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和生物学分析

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和生物学分析

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和生物学分析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乳腺癌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

为了研究乳腺癌的发生机理和寻找更有效的治疗策略,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和生物学分析变得尤为重要。

一、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构建是指通过细胞培养、移植、转染等方法,将乳腺癌组织中的癌细胞分离、培养、繁殖后,构建出具有乳腺癌特征的体内或体外模型。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三种。

1. 细胞培养法人类乳腺癌细胞可以在体外的细胞培养基中生长和繁殖。

据报道,最早的乳腺癌细胞株是在1951年从女性患者的肿瘤中获得的。

如今,已有很多乳腺癌细胞株被分离和培养,如MCF-7、MDA-MB-231、T47D等。

这些细胞株均来自不同类型、不同分期的乳腺癌,所以能够反映出乳腺癌的多种特征。

细胞培养法的优点是易于操作、样本来源广泛、高度可控,可以进行大量的药物筛选、分子研究等,但缺点也很显著,如一些细胞在培养条件下会失去某些特性、存在细胞突变等。

2. 动物模型法通过动物模型的构建,可以更好地模拟乳腺癌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常用的动物模型包括裸鼠模型、小鼠模型、大鼠模型等。

小鼠模型是最常见的乳腺癌模型,因其趋肿性强、易于操作、维护条件优良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和临床试验。

不过,动物模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与人体相关性不高、代谢机制和药效不同等问题。

3. 原代细胞法原代细胞法就是从患者的乳腺癌组织中获取原代细胞,通过详细的器官培养、细胞分离和浓缩、细胞塑形和随后的测试研究,获得对实际情况更准确的数据。

可以在不依赖于血清的培养环境中从组织中得到足够数量的细胞,与血清存在较多负面作用相对应。

二、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生物学分析通过对人类乳腺癌细胞模型的生物学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乳腺癌的发病机理,为研发更好的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1. 分子机制研究分子机制研究是通过基因编辑、表达谱分析、蛋白质组学等手段,研究乳腺癌的基因突变、信号通路激活、mRNA表达等,以探究乳腺癌发病机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发展历程
摘要:乳腺癌动物模型根据建立方法可分为自发性、诱发性和移植性,以及转基因乳腺癌动物模型、乳腺癌远处转移动物模型。

并列举现已发现的通过实验动物模型确定的有效治疗方法。

关键词: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治疗作用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全世界每年新发乳腺癌约150万例,死亡57万例,而且发病率目前有增高趋势。

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制作进一步研究乳腺癌的病因、发病机理,这对于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和预防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

一个理想、完整的的动物模型,首先应与人体内肿瘤病理生理过程相似,还要便于生产、观察及对各种处理方法进行监测和优选。

1.目前关于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发性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种群中自然发生或通过遗传育种培养而保留下来的一
类肿瘤称为自发性肿瘤。

这种模型的特点为实验动物未经过人为处理,到一定时间发生乳腺肿瘤,多采用近交系小鼠。

自发性肿瘤从其发生来看,与人类肿瘤更相似,因此,在自发性肿瘤中,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因素更有可能被发现,但缺点在于应用时,肿瘤的发生情况可能参差不齐,不能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肿瘤学资料,观察时间长,实验耗费较大。

1.2 诱发性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
所谓诱发性模型即使用化学物质、物理、生物因素等可在实验动物中诱发乳腺癌的发生,多数利用强化学致癌物,通过经口、涂抹、注射、埋藏等方法应用于实验动物使之发生乳腺癌。

化学诱导乳腺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可用于乳腺癌的病因学研究及预防性研究。

但由于化学诱导乳腺癌发生的动物模型建立的过程长,个体差异很大;而且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差别也很大,所以较少作为肿瘤药物治疗的动物模型。

1.3 移植性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
移植性乳腺癌模型的移植物来源于自发性或诱发性乳腺肿瘤细胞株或人类乳腺癌细胞株。

根据肿瘤来源不同可分为同种移植和异种移植。

通过瘤细胞悬液注射、瘤组织小块接种等方法将肿瘤原位或异位植入动物体内。

通过研究认为在对癌细胞的研究中,仅在乳腺癌细胞生长需依靠局部微环境情况下才需要同时移植间质细胞。

1.4 基因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
是指染色体基因组中整合有人工导入的外源基因或特定DNA片段并能将其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转基因和基因敲除鼠模型中肿瘤生长和进展快速,可以比较方便地获得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但不适于早期肿瘤预防的研究。

1.5腺癌远处转移动物模型
乳腺癌远处转移动物模型的建立首先有利于药物开发,其次可辨别肿瘤转移抑制或促进基因,使其作为一个新的靶点,用于开发新的治疗方法,并使人们更能理解肿瘤转移的复杂性。

2.对于实验动物的选择
理想的乳腺癌动物模型应具备以下条件:①致癌方法简单、易行;②经济、快速;③指标客观、明确;④对癌变器官的特异性高;⑤重复性好;⑥诱发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生物学行为、电镜下表现及组织化学改变等应与人体癌肿相似。

一般实验选择存活率高、饲养方便且发病率高的动物,常选用的动物主要有大鼠、小鼠、裸鼠、猫、犬及兔。

其中,大鼠、小鼠由于成本低,易饲养,且诱癌周期相对较短,故多用于大批量的实验研究。

3.对乳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治疗研究进展
3.1 生物酶制剂JA对小鼠乳腺癌的消融治疗作用
目的为探讨生物酶制剂JA治疗小鼠乳腺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经实验研究得出的结论为制剂JA对实验性小鼠乳腺癌(MA782肿瘤)有独特的消融效果,明显优于无水乙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生物酶消融制剂,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3.2 B7 联合HSV-TK 基因对大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
目的为探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基因和共
同刺激因子B7 基因联合使用对乳腺癌动物模型的体内治疗作用。

经实验研究得出结论: SV-TK B7 基因联合治疗乳腺癌动物模型,能直接杀伤肿瘤并抑制肿瘤生长,延长荷瘤动物的生存期。

3.3 米非司酮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为观察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McF-7,ER+/PR+)模型肿瘤生长速度的影响,同时观察其对微血管密度(MVD)、雌激素受体(ER)、
激素受体(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
及bcl一2、Ki67、p53、cerbB·2等相关蛋白的表达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对乳腺癌作用的机制。

经实验观察研究得出结论米非司酮对裸鼠乳腺癌模型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其生长抑制与促进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有关;且对ER+/PR+的乳腺癌细胞效果更明显。

3.4 RU486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治疗效果
目的为使用体外实验的两株乳腺癌细胞移植建立裸鼠乳腺癌模型,观察肿瘤生长速度,同时观察RU486对其影响以及与剂量之间的关系,迸一步评价RU486对乳腺癌的疗效。

经实验研究观察得出结论Ru486可以对乳腺癌的生长起到抑制治疗作用,尤其是对ER++/PR++的乳腺癌效果更明显,可以作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一种药物用于临床乳腺癌的治疗。

总结:随着医学界对乳腺癌的认识了解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实验动物学的发展,合适的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将在研究人类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实验动物模型所能表现出的乳腺癌并不等同于人类乳腺癌,不能完全将实验动物模型应用于人类治疗,它只是起到映射作用,在于比较和推论到人类疾病;同时要根据实验目的设法建立理想的乳腺癌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
1. 余微波谷俊朝《乳腺癌动物模型的建立》,2005
2.张诗峰《乳腺癌动物模型研究进展》,2005
3. 杨桂仙张大方《乳腺癌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与评价》,2007
4. 孙圣荣孙金中金化民姚晓莉张冰涂毅魏文姚峰《生物酶制剂JA对小鼠乳腺癌(MA782
肿瘤)的消融治疗作用》,2006
5. 王烈卫立辛王飞曹贵松钱其军杨广顺郭亚军吴孟超《B7 联合HSV-TK 基因对大鼠乳腺癌的治疗作用》,2000
6. 宁进尧《RU486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治疗效果的研究》,2007
7. 田兴松周文红吴国君孙靖中丛明华《米非司酮对乳腺癌动物模型肿瘤生长抑制的实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