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之炎症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题库:炎症

1小王昨天晚饭后,感觉右下腹剧痛,急诊入院。
查体:T 38.l℃,神志清,右下腹麦氏点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正常。
血常规:血红蛋白145g/L,白细胞计数13.6×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血小板计数215×109/L。
该患者阑尾的最可能病变是(2.0分)A、化脓性炎B、出血性炎C、纤维素性炎D、增生性炎E、浆液性炎2引起出血性炎的主要原因是(2.0分)A、血管壁损伤严重B、血管破裂C、组织缺血缺氧D、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E、组织内胶体渗透压升高3下列关于纤维素性炎的叙述,正确的是(2.0分)A、渗出的纤维索呈红染条索状、丝网状或颗粒状物B、渗出物很难被溶解吸收C、常常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D、炎症中血管壁损伤较轻E、渗出物机化后导致纤维素性粘连4女性,25岁。
流感一周。
高热(39℃)、胸痛。
听诊可以听到心包摩擦音。
心包腔渗出物的主要成分为(2.0分)A、淋巴细胞B、红细胞C、纤维素D、中性粒细胞E、单核细胞5最容易形成窦道或瘘管的病变是(2.0分)A、脓胸B、化脓性支气管炎C、肺脓肿D、肾周脓肿E、肛周脓肿6急性炎症局部肿胀的主要原因是(2.0分)A、纤维组织增生B、毛细血管增生扩张C、淤血D、淋巴液淤积E、炎症性充血、渗出7下列关于炎性息肉的叙述,正确的是(2.0分)A、常常发生于肺、肝脏B、急性炎症中易见C、常常发生于胃肠道、宫颈D、仅由纤维组织构成E、位于黏膜下层87岁男孩因“发热、头痛、呕吐4天,嗜睡、抽搐2天”入院。
送检脑脊液及血清,乙脑病毒IgM抗体为阳性,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
患儿抢救无效死亡,之后行尸体解剖,大脑皮质可见多个帽针头样大小的坏死灶,该病变是(2.0分)A、增生性炎B、渗出性炎C、变质性炎D、化脓性炎E、脓肿9下列关于肉芽肿的叙述,错误的是(2.0分)A、肉芽肿形成是肉芽肿性炎的形态学特征B、一些肉芽肿形成的原因不明C、肉芽肿的境界多不清楚D、肉芽肿形成可见于急性炎症E、肉芽肿由单核巨噬细胞和(或)其衍生细胞构成10不属于肉芽肿性炎的病变是(2.0分)A、手术缝线慢性炎症反应B、肺结核C、肺脓肿D、麻风E、伤寒11在炎症时,漏出血管外的细胞是(2.0分)A、中性粒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红细胞12在炎症的局部表现中,哪一种是因炎症局部代谢旺盛而引起的(2.0分)A、功能障碍B、热C、肿D、红E、痛13上皮样细胞不具有下述哪项特点(2.0分)A、胞质呈淡粉色B、吞噬力强C、胞质丰富D、胞质界限不清E、形态与上皮细胞相似14炎症最重要的特征是(2.0分)A、白细胞渗出B、液体渗出C、血管通透性增加D、红细胞漏出15炎症时,内皮细胞与白细胞黏着主要是由于(2.0分)A、内皮细胞损伤B、血流缓慢C、细胞表面负电荷减少D、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数量、亲和性增加E、趋化因子吸引16下列关于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的黏附,不正确的是(2.0分)A、不同的黏附分子,作用的细胞可能不同B、炎症过程中,黏附分子的合成与表达增加C、炎症过程中,黏附分子向细胞表面再分布D、炎症过程中,黏附分子的亲和力增强E、炎症过程中,白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的黏附不紧密17男童,10岁,慢性扁桃体炎2年,睡觉打鼾严重,进行了双侧扁桃体切除,显微镜下看到的病理改变是(2.0分)A、多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B、多量肥大细胞浸润C、多量中性粒细胞浸润D、多量浆细胞浸润E、肉芽肿形成18浆液性炎症中,其渗出物中蛋白质含量浓度常为(2.0分)A、7%~9%B、1%~3%C、5%~7%D、>10%E、3%~5%19下列关于炎症经血道蔓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2.0分)A、细菌进入血液后即称为毒血症B、脓毒败血症可形成迁徙性脓肿C、菌血症患者常无全身中毒症状D、菌血症患者血液中可以检查到细菌E、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入血可导致寒战、高热20菌血症见于(2.0分)A、症的晚期B、炎症的慢性期C、炎症的缓解期D、炎症的中期E、炎症的早期21具有致痛作用的炎症介质(2.0分)A、白三烯B、组织胺C、细菌产物D、溶酶体酶22肉芽肿时增生的细胞主要为(2.0分)A、异物巨细胞B、类上皮细胞C、朗汉斯巨细胞D、巨噬细胞E、纤维细胞23炎症的全身反应,不包括(2.0分)A、血压升高B、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C、急性期反应蛋白合成减少D、嗜睡E、发热24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淋巴细胞常见于(2.0分)A、化脓性炎B、急性炎症C、伤口愈合处D、肉芽肿性炎E、炎性肉芽组织25下列关于化脓性炎的叙述,正确的是(2.0分)A、炎症弥漫、易于扩散B、疖是由多个痈融合形成C、包括表面化脓、积脓、蜂窝织炎和脓肿D、迁徙性脓肿常见于蜂窝织炎E、必然出现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26女性,50岁,不明原因腹水,其腹水具有如下特征:比重大于1.018,呈浑浊黄色,静置后凝固,离心涂片镜检可见多量中性粒细胞。
病理学练习题(含答案):A炎症

第四章炎症一、名次解释1. 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2. 炎症过程中从血管内渗出到间质和体腔的液体。
3. 炎症时血液中的白细胞从血管内渗出,并在局部组织中聚集称为炎细胞浸润。
4. 指参与炎症发生发展的一些内源性和外源性化学因子。
5. 指粘膜表面的渗出性炎症,渗出液较多,沿粘膜表面向外排出。
6. 以纤维蛋白原渗出并在炎症病灶中形成纤维蛋白为主的炎症。
7. 心包纤维素性炎症时,渗出的纤维蛋白在心脏的搏动的作用下,在心外膜上形成多量绒毛状物质,称绒毛心。
8. 脓液中变性坏死的白细胞。
9. 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
10. 细菌的毒素或毒性产物入血,引起高热、寒战等全身中毒症状及心、肝、肾等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着。
11. 即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临床上出现败血症症状和多发性脓肿。
12. 炎症时局部组织坏死崩解,在中性粒细胞和坏死组织释放的溶酶体酶作用下,发生液化,形成含中性粒细胞和组织的脓液。
13. 炎症时具有血管系统的集体对损伤所发生的以防御为主的反应。
14. 炎症局部血管内的液体、蛋白和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间质、体腔、体表或粘膜表面的过程。
15. 白细胞在化学刺激物的作用下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16. 作用于白细胞,使其定向运动的化学刺激物质称为趋化因子。
17. 以血清渗出为特征的炎症。
18. 粘膜的纤维素性炎症称为假膜性炎。
渗出的纤维蛋白、白细胞和坏死的粘膜上皮混合在一起,形成灰白色膜状物,称为假膜。
19. 以大量中性粒细胞渗出为特征,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20. 将膜或粘膜的化脓性炎症称为表面化脓。
脓液不能排出,在浆膜腔或某些器官内蓄积,称为积脓。
21. 局限性化脓,表面有组织坏死液化,形成充满脓液的腔。
22. 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血液内可查出细菌,但临床并无中毒症状。
23. 细菌入血,在血液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及实质细胞变性、坏死,常有皮肤、粘膜的出血斑点和全身淋巴结肿大。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4章 炎症+答案+完整解析

三基练习-病理学-第4章炎症+答案+完整解析1、下列有关炎症的描述,正确的是()A、炎症是一种疾病B、炎症均对机体有利C、凡是炎症都运用抗生素治疗D、炎症的本质是以防御为主E、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解析:炎症不属于独立的疾病,炎症是以防御为主的全身性病理过程。
炎症虽然是机体的抗损伤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对机体造成不利的影响。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变质、渗出和增生。
正确答案:D2、炎症反应的中心环节是()A、白细胞的渗出B、液体的渗出C、血管反应D、组织的损伤E、免疫反应解析:渗出是炎症的标志,渗出的发生以血管反应为中心环节。
正确答案:C3、渗出液的特点是()A、液体中蛋白质含量较少B、比重小于1.018C、液体澄清D、静置时液体不出现自凝E、液体中细胞数量较多解析:渗出液多由炎症引起,渗出液中细胞数量多、比重大、蛋白含量高、静置后可发生自凝,外观多浑浊。
正确答案:E4、具有高比重、静置凝固、黄色浑浊等性状的腹腔积液见于()A、门脉性肝硬化B、右心衰竭C、严重营养不良D、低蛋白血症E、胸膜炎解析:题干描述腹腔积液的特点符合渗出液,原因可以由腹膜炎引起,其余四选项主要形成漏出液。
正确答案:E5、在炎症过程中,最早出现的血管反应是()A、细动脉扩张、充血B、细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扩张D、细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E、细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解析:炎症损伤发生后立即出现细动脉短暂收缩,仅持续几秒,主要由神经调节和化学介质引起。
正确答案:B6、炎症时,液体渗出的最主要原因是()A、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血管通透性升高D、组织静水压升高E、组织胶体渗透压升高解析:液体渗出的原因有血管通透性增加、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微血管流体静压升高,其中主要原因是血管通透性增加。
正确答案:C7、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中浸润炎细胞主要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中性粒细胞解析: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病理学之炎症试题及答案

病理学之炎症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A.嗜酸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A.肾盂肾炎B.菌痢C.大叶性肺炎D.阿米巴肝脓肿E.阑尾炎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形和坏死化脓性炎症的特点: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A.卡他性炎症B.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膜炎D.肾盂肾炎E.脓肿1.卡他的含义是渗出物沿粘膜表面顺势而下。
粘膜的浆液性炎也称卡他性炎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nal meningitis)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嗜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时,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急性炎症、细菌感染,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葡萄球菌是化脓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
淋巴细胞多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为寄生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炎症;慢性炎症内浸润的细胞成分主要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A.血液动力学改变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C.小静脉血栓形成D.循环血量增加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E.出血性炎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
病理生理学 炎症习题题库及答案

第四章炎症一、名词解释1. 炎症2. 炎细胞浸润3. 炎症介质4. 假膜性炎5. 绒毛心6. 脓细胞7. 脓肿8. 蜂窝织炎9. 肉芽肿性炎10. 炎性息肉11. 变质12. 渗出13. 增生14. 趋化作用15. 菌血症16. 毒血症17. 败血症18. 脓毒血症19. 疖三、判断题1. 各种致炎因子引起的有血管的活体组织的损伤所诱发的防御反应称为炎症。
2. 炎症的核心是血管反应。
3. 炎症是防御反应,对机体无害。
4. 一切可以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是致炎因子。
5. 生物性因子是最重要的致炎因子。
6. 免疫反应有时可以引起炎症。
7. 渗出液是指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和黏膜表面的液体成分,但不包括细胞成分。
8. 炎性渗出与漏出不同,渗出仅取决于血管壁通透性的变化。
9. 炎症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受神经支配。
10. 过敏性炎属于速发持续反应。
11. 炎症时局部血流动力学变化一般按如下顺序发生: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血流速度减慢。
12. 白细胞游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点。
13. 免疫球蛋白家族成员参与免疫反应,但与白细胞黏着无关。
14. 白细胞边集和黏着是白细胞游出的前提。
15. 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以淋巴细胞渗出为主。
16. 病毒性感染以嗜酸粒细胞浸润为主。
17. 整合蛋白LFA-1和细胞间粘附因子ICAM-1的相互作用是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相互黏着的重要机制。
18. 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明显,而淋巴细胞对趋化因子的反应较弱。
19. 白细胞的运动与细胞内的游离钙增加有密切关系。
20. 趋化因子对白细胞有趋化作用,但不具有对白细胞的激活作用。
21. 在无血清存在的条件下,吞噬细胞通常很难识别和吞噬细菌。
22. 白细胞对进入吞噬溶酶体的细菌通过氧代谢产物杀灭,白细胞内不存在不依赖氧的杀伤机制。
23. 白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杀伤或降解机制,也可引起组织损伤。
24. 炎症时血管壁通透性增高,主要是由于致炎因子对血管内皮的损伤。
病理学复习题之炎症

No1一、单选题1.最常见的致炎因子是A.物理性因子心B.化学性因子C.生物性因子D.机械性因子E.免疫性因子2.流行性乙型脑炎引起患者智力低下是由于A.脑内炎细胞浸润B.脑内胶质细胞增生C.脑内血管扩张D.脑水肿E.脑神经细胞变性坏死3.急性炎症反应中,最先出现的血管变化是A. 血管扩张B. 血流缓慢C. 血流加快D. 血管收缩E. 血流停滞4.不符合炎症渗出液的描述是A. 液体浑浊B. 液体比重高C. 液体静置后凝固D. 液体内蛋白含量高E. 液体内不含细胞5.不符合白细胞渗出的描述是A.肿瘤坏死因子(TNF)可促进粘附分子的表达B.白细胞以阿米巴运动方式从内皮细胞缝隙游出C.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D.白细胞渗出是被动过程E.趋化因子的作用是有特异性的6.寄生虫感染时,病灶内最多见的炎症细胞是A. 中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C. 嗜碱粒细胞D. 浆细胞E. 嗜酸粒细胞7.不符合嗜酸粒细胞的描述是A. 来源于骨髓B. 运动能力弱C. 无吞噬功能D. 见于寄生虫病及过敏性疾病E. 见于某些部位的亚急性或慢性炎症8. 5-羟色胺主要存在于A. 巨噬细胞B. 血管内皮细胞C. 血小板D. 淋巴细胞E. 嗜酸粒细胞9.不符合缓激肽的描述是A.可由体液释放B.可引起细动脉扩张C.可引起内皮细胞收缩D.可引起发热E.可引起血管通透性增加10.可导致迅速死亡的炎症性疾病是A. 菌血症B. 淋巴结结核C. 毒血症出现中毒性休克D. 蜂窝织炎性阑尾炎E. 伤寒11.符合脓毒败血症的描述是A. 白喉风患者出现中毒性心肌炎B. 血培养细菌阳性,无全身中毒症状C. 血液中病毒检查阳性D. 全身中毒症状,血培养细菌阳性E. 全身器官有多发性脓肿,血培养细菌阳性12.不属于炎症淋巴道播散的引起的疾病是A.化脓性淋巴结炎B.急性淋巴管炎C.肺门淋巴结结核D.腰椎结核E.颈部淋巴结结核13.男性,5岁,左腿烫伤后红肿、疼痛,数小时后起水疱。
病理学主治医师:炎症考试题库

病理学主治医师:炎症考试题库1、单选(江南博哥)丹毒()A.浆液性炎B.纤维素性炎C.蜂窝织炎D.多发性小脓肿E.肉芽肿性炎本题答案:C2、单选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杀菌作用,主要由下列哪项完成()A.溶菌酶B.杀菌素C.阳离子蛋白D.H2O2--MPO-Cl--系统E.免疫球蛋白本题答案:D3、单选纤维素性炎()A.黏膜的浆液渗出B.急性痢疾杆菌的典型肠病变C.局灶性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及组织坏死、液化D.体腔大量脓液蓄积E.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症本题答案:B本题解析:纤维素性炎以纤维素渗出为特征,病变好发于黏膜、浆膜和肺,当病变侵及肠黏膜时可引起菌痢;蜂窝织炎是发生于疏松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而脓肿为局灶性的化脓性炎;卡他性炎是以浆液渗出为特征;积脓是因化脓性炎发生于浆膜或体腔致大量脓液蓄积而引起。
4、单选关于炎症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A.炎症的全身反应包括发热和白细胞计数升高B.炎症的局部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C.炎症是白细胞吞噬和清除病原微生物的反应D.变质是炎症的损伤性过程E.渗出和增生是炎症的抗损伤及修复过程本题答案:C5、单选下述物质在炎症的疼痛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A.细菌代谢产物B.白三烯C.溶酶体酶D.缓激肽E.组胺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激肽系统激活的最终产物是缓激肽,可使细动脉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内皮细胞收缩,使血管以外的平滑肌细胞收缩,并可引起疼痛。
6、单选可引起炎症局部疼痛的物质是()A.白三烯、细菌产物B.C3a、C5aC.缓激肽、PGE2D.TNF、IL-1E.溶酶体酶、氧自由基本题答案:C7、单选细菌由局部病灶进入血液,全身没有中毒症状的,称为()A.败血症B.脓毒败血症C.菌血症D.毒血症E.系统性红斑狼疮本题答案:C8、单选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带蒂肿物称为()A.瘢痕疙瘩B.炎性息肉C.炎性肉芽肿D.腺瘤E.炎性假瘤本题答案:B9、单选炎性息肉镜下所见()A.有组织坏死、液体及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B.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C.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结节D.由局部黏膜上皮、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形成的肿块E.有白细胞浸润本题答案:D10、单选瘘管()A.坏死累及有腔脏器的全层,并穿透浆膜B.皮肤、黏膜的浅层缺损C.皮肤、黏膜的深层缺损D.有腔脏器的化脓、坏死连通于体外E.深部脓肿向体表穿破在组织内,形成盲端管道本题答案:D本题解析:糜烂是指皮肤、黏膜浅表性坏死性缺损;溃疡是指皮肤、黏膜较深的坏死性缺损;窦道是指坏死处形成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瘘管是指坏死处形成两端开口的通道样缺损。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病理学-炎症

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病理学-炎症[单选题]1.下列疾病属于化脓性炎症的是A.转移性脓肿B.阿米巴肝脓肿C.嗜酸性脓肿D.炎性肉芽肿E.冷脓肿正确答案:(江南博哥)A参考解析:化脓性炎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可分为脓肿、蜂窝织炎及表面化脓和积脓三种类型。
冷脓肿:骨结核时病变常累及周围软组织,引起干酪样坏死和结核性肉芽组织形成,坏死物液化后在骨旁形成结核性“脓肿”,局部无红、热、痛。
属于感染性肉芽肿。
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知识点。
[单选题]2.有一小孩左前臂不慎烫伤,局部红、肿、热、痛,随之出现水泡,其属于哪种炎症A.浆液性炎B.浆液纤维素性炎C.纤维素性炎D.出血性炎E.急性炎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浆液性炎是以浆液渗出为主的炎症。
渗出物中主要为含多量白蛋白的血清,其中混有少量细胞和纤维素。
浆液性炎好发于浆膜(如胸膜、腹膜和心包膜等)、皮肤、黏膜、滑膜和疏松结缔组织等处。
皮肤的浆液性炎如皮肤Ⅱ度烫伤时,渗出的浆液积聚于皮肤的表皮内形成水疱。
另外:纤维素性炎是以渗出物中含有大量纤维素为特征的渗出性炎症。
纤维素的大量渗出,提示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损伤较重,通透性明显升高,大量纤维蛋白原渗出到血管外,在坏死组织释出的组织因子作用下,转化为纤维素,故有纤维素性炎之称。
纤维素性炎多是由某些细菌毒素(如白喉杆菌、痢疾杆菌和肺炎双球菌的毒素)或多种内源性、外源性毒素(如尿毒症时的尿素和升汞中毒)所引起。
常发生于黏膜(咽、喉、气管、肠)、浆膜(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和肺。
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知识点。
[单选题]3.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出血性炎A.病毒性肝炎B.流脑C.流行性出血热D.肠阿米巴病E.丹毒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出血性炎:出血性炎是渗出性炎症的一个类型。
因炎症灶的血管损伤严重,致使渗出物中含大量红细胞。
常见于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和鼠疫等。
故选C。
掌握“急性炎症的类型和病理变化”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之炎症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A .嗜酸性粒细胞B .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C.嗜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A .肾盂肾炎B.菌痢C.大叶性肺炎D .阿米巴肝脓肿E.阑尾炎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急性肠道传染病,以结肠化脓性炎症为主要病变,有全身中毒症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脓血便等临床表现。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形和坏死化脓性炎症的特点: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A .卡他性炎症B.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膜炎D .肾盂肾炎E.脓肿1•卡他的含义是渗出物沿粘膜表面顺势而下。
粘膜的浆液性炎也称卡他性炎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
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epidemic cerebrospi nal menin gitis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
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
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A .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嗜中性粒细胞细菌感染时,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急性炎症、细菌感染,化脓性炎多以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
葡萄球菌是化脓菌,可引起化脓性炎症。
淋巴细胞多见于慢性炎症、病毒感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常提示为寄生虫感染或变态反应性炎症;慢性炎症内浸润的细胞成分主要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浆细胞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A .血液动力学改变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C.小静脉血栓形成D.循环血量增加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 .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E.出血性炎纤维素性炎易发生于粘膜、浆膜和肺组织。
发生于粘膜者渗出的纤维蛋白原形成的纤维素、坏死组织和嗜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又称假膜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 .假膜性炎症B .大叶性肺炎C .卡他性炎症D .阿米巴肝脓肿E.流脑阿米巴肝脓肿(amebic liver absces) 是由于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从肠道病变处经血流进入肝脏,使肝发生坏死而形成,实为阿米巴结肠炎的并发症。
以长期发热,右上腹或右下胸痛,全身消耗及肝脏肿大压痛、血白细胞增多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易导致胸部并发症。
回盲部和升结肠为阿米巴结肠炎的好发部位,该处原虫可随肠系膜上静脉回到肝右叶,加以肝右叶比左叶大,回血也多,因此,临床上看到的病人,脓肿90%多在右叶,而且多在顶部。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A .蜂窝织炎B.假膜性炎C.坏死性炎D.脓肿E.出血性炎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A.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急性炎症的标志B.慢性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C.淋巴细胞浸润并非总是慢性炎症的特征D.嗜中性粒细胞游出后必然引起局部单核细胞增多E.白细胞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10.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A .急性炎症B.肉芽组织C.伤口愈合处D .慢性炎症E.化脓性炎症11.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 .假膜性炎症B.卡他性炎症C .肾盂肾炎D.乙型脑炎E.流行性脑炎12.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 .淋病B.绒毛心C .肾盂肾炎D.菌痢E.肠伤寒伤寒杆菌由口进入消化道,侵犯小肠粘膜的淋巴组织,在淋巴结内繁殖增多,再进入血液引起发烧、困倦、头痛、全身不适及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此时称菌血症期,如做血培养,可见伤寒杆菌生长。
细菌随血流带到各个脏器,但主要病变在肠道。
发病第1周,小肠壁的淋巴结皆肿胀,第二、第三周,在肿胀的基础上,局部坏死、结痂,结痂脱落即形成溃疡,溃疡达到一定深度、大小,可以引起出血和穿孔。
—13.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A .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B .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C .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式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式E.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反应14 .急性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A .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B .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C.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加速T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T白细胞附壁D .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E.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15.以变质为主的炎症,其实质细胞的主要变化是:A .增生和再生B.萎缩和变性C.变性和坏死D.增生和变性E.坏死和萎缩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A .卡他性炎症B.阿米巴肝脓肿C.假膜性炎D.绒毛心E.大叶性肺炎17.多核巨细胞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 .伤寒B.结核C.霍奇金病D.血吸虫虫卵结节E.异物肉芽肿霍奇金病(Hodgkin?s disease) 又名淋巴网状细胞肉瘤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无痛的淋巴组织肿瘤,其原发瘤多呈离心性分布,起源于一个或一组淋巴结,以原发于颈淋巴结者较多见,逐渐蔓延至邻近的淋巴结,然后侵犯脾,肝、骨髓和肺等组织。
由于发病的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5岁以前很少发病,5岁以后逐渐增多,青春期发病率明显增多,15〜34岁为高峰。
发病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在5〜11岁为3 : 1, 19〜19岁为1.5 :1。
18.下列哪项不是渗出性炎?A.大叶性肺炎B.钩体病C.阑尾炎D.绒毛心E. Pautrier微脓肿钩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 ,简称钩体病)是由各种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 ,简称钩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两大主要传染源。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骤,早期有高热,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表浅淋巴结肿大等钩体毒血症状;中期可伴有肺出血,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黄疸,全身出血倾向、肾炎、脑膜炎,呼吸功能衰竭、心力衰竭等靶器官损害表现;晚期多数病例恢复,少数病例可出现后发热,眼葡萄膜炎以及脑动脉闭塞性炎症等多与感染后的变态反应有关的后发症。
肺弥漫性出血、心肌炎,溶血性贫血等与肝、肾衰竭为常见致死原因。
Pautrier微脓肿指表皮内或外毛根鞘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巢。
见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等19.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不正确?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B.对机体损害的任何因素均可为致炎因子C.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D.凡是炎症都运用抗菌素抗炎E.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有全身反应二、是非题1.假膜性炎是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性炎。
“2.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是变质、渗出、增生。
“3.表面化脓是指浆膜或粘膜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4.绒毛心进一步发展机化,可引起心包纤维素性粘连。
“5.发生在浆膜的浆液性炎称浆液性卡他(性炎)。
粘膜的浆液性炎称为浆液性卡他。
6.蜂窝织炎是弥漫性化脓性炎,脓肿是局限性化脓性炎。
“7.细菌性痢疾及大叶性肺炎均为纤维素性炎症。
“ 8乙型脑炎是一种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9.在慢性炎症中,嗜中性粒细胞最常见。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10.阿米巴肝脓肿属于一种变质性炎症。
V11.炎症病灶中血管腔内白细胞称之为炎症细胞。
指参与炎症应答的细胞。
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
在渗出液中,含有各种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嗜酸、嗜碱性、中性)和单核细胞等。
炎症12.脑脓肿是一种以渗出为主的炎症。
V13.化脓性炎症不一定是化脓菌所引起。
V14 .纤维性粘连就是结缔组织引起的粘连。
V15.阿米巴肝脓肿是一种以变质为主的非化脓性炎症。
V16.阿米巴肝脓肿是肝组织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V17.喉白喉为一种纤维素性炎症。
V18 .细菌性痢疾的基本病变是纤维素性炎症。
V19.绒毛心是发生于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
V20.增生为主的炎症多见于慢性炎症。
V21.脓肿属于一种变质性炎。
V22.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V23.肉芽肿就是肉芽组织。
肉芽肿是巨噬细胞局部增生形成的结节性病灶。
24.乙型脑炎属于一种变质性炎症。
V25.肉芽肿主要是由巨噬细胞增生形成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
V26.炎症病灶血管腔内的白细胞并非炎性细胞。
"27.发生在粘膜的纤维素渗出为主的炎症,称为纤维素性卡他性炎症。
x三、填空题1.发生在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绒毛心_。
2.肉芽肿大致可分为—感染性肉芽肿和异物性肉芽肿_两类。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急性炎症过程主要有血流动力学改变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和吞噬作用—三个方面的变化。
________ 血管反应_____ 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
__炎性充血—是血液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4.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可归为—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三种。
5.渗出性炎症分为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_化脓性炎_、出血性炎症—四类。
6.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变质、渗出、增生。
7.化脓性炎症的病理类型有表面化脓和积脓、蜂窝织炎、脓肿。
8化脓性炎症以—以中性粒细胞渗出_为主,慢性炎症以淋巴细胞、_ 浆细胞和单核细胞为主:寄生虫感染时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
9.根据炎症病变特点,急性菌痢疾属纤维素炎症;阿米巴痢疾属变质性炎症;乙脑属变质性炎症;流脑属化脓性炎症。
10.举例: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有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阿米巴痢疾。
以渗出为主的炎症有大叶性肺炎急性菌痢白喉流行性出血热。
以增生为主的炎症有伤寒急性肾炎结核肉芽肿。
11.慢性炎症病变是以增生为主。
12.12.常见炎症性疾病举例:化脓性炎:痈蜂窝织性阑尾炎输卵管积脓。
急性增生性炎伤寒急性肾炎新月体性肾炎。
肉芽肿性炎:伤寒风湿病结核病梅毒麻风13 .纤维素性炎症好发部位为浆膜粘膜肺。
14.急性炎症中以增生病变为主的疾病有伤寒和急性肾炎。
15.在不同的炎症病灶中巨噬细胞可转化为上皮样细胞泡沫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异物巨细胞等细胞。
16 .纤维素性炎症发生在粘膜时称卡他炎症。
17.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红肿热痛功能障碍18.巨噬细胞在不同疾病时可表现为不同态,如伤寒细胞风湿细胞上皮样细胞泡沫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异物巨细胞19.炎症局部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可能有PGE2缓激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