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复古《思归二首》(其一)解读
2023新教材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课时作业(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课时作业(十三)古代诗歌鉴赏精准对练一思想内容、观点态度专练1.[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风雨中诵潘邠老诗韩淲①满城风雨近重阳②,独上吴山看大江。
老眼昏花忘远近,壮心轩豁任行藏。
从来野色供吟兴,是处秋光合断肠。
今古骚人乃如许,暮潮声卷入苍茫。
【注】①韩淲(1160—1224),江西上饶人,南宋诗人,从仕不久即归隐。
本诗写于庆元四年(1198)秋。
②满城风雨近重阳:原为江西派诗人潘邠老的名句。
诗歌颔联传达出诗人的“壮心”,而诗歌的颈联又写出了诗人的“断肠”,这两种情感是不是矛盾的呢?请联系诗歌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2.[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南乡子周邦彦晨色动妆楼。
短烛荧荧悄未收。
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
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
欲绾云鬟又却休。
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
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答: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
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
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答: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郑协①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②。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①郑协:南宋遗民。
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答:5.[思想内容]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古诗夜宿田家翻译赏析

古诗夜宿田家翻译赏析《夜宿田家》作者为宋朝诗人、文学家戴复古。
其古诗全文如下: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身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前言】《夜宿田家》是南宋诗人戴复古一首七言律诗,是诗人在浪迹江湖时写下的作品,表现了其流落江湖时的感受以及思乡的情怀。
【注释】⑴簦笠:古代的一种有柄的笠。
⑵崦:山。
⑶坂:斜坡。
⑷化蝶梦:《庄子·齐物论》中庄子曾梦化蝴蝶。
李商隐《锦瑟》有“庄生晓梦迷蝴蝶”。
【翻译】只有斗笠跟着我彷徨在歧路上,一个春季了竟还穿着过冬的衣服。
细雨中艰难地行走在山坳的黄泥坡道上,天黑了才去敲农家的白木板门。
夜里尽管蛙声呱噪,还是入梦化为蝴蝶回到了思念中的故乡。
可叹写了那么多家信十寄九不达,天上的大雁不给传书而南北竟自飞。
这是一首羁旅诗,描写诗人旅途夜宿农家的情景,抒发了羁旅乡愁之情。
【鉴赏】“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诗的首联总写漂泊江湖之苦。
“簦笠”(雨伞和草鞋)、“征衣”这些意象本身就与羁旅生活有密切关系,积淀了与离情羁思有关的感情内容,因而诗人选取这两种意象,就给了读者以离情羁思的暗示。
一人东西漂泊,只有“簦笠”是随身伴侣,其孤独落寞之情态可以想见。
“走路歧”三字既写明所走之路岔道很多,又写明作者是无目的、无方向的漫游。
刘安《淮南子·说林训》记载:“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
”“逵路”即歧路。
杨子见歧路而不知何去何从,因而伤心痛哭,诗人“走路歧”时的愁苦心态也就不难想见了。
“一春”点明时间,说明作者一个春天都是这样不停地奔波。
“旧征衣”写明作者现在身上穿的是以前流落江湖所穿的衣服,这说明在“一春”之前也是客居在外,不停奔走。
游子的羁旅之愁苦通过时间的延续曲曲绘出。
仅此开头两句,就把羁旅之苦写尽,天涯游子四处奔波、百无聊赖的心态亦在不言之中。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戴复古《望江南(三首选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戴复古《望江南(三首选二)》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望江南(三首选二)》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
①石屏老,家住海东云。
②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
③无益费精神。
④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
⑤谁解学西昆。
⑥又石屏老,长忆少年游。
⑦自谓虎头须食肉,谁知猿臂不封侯。
⑧身世一虚舟。
⑨平生事,说着也堪羞。
四海九洲双脚底,千愁万恨两眉头。
白发早归休。
【注释】①仆:作者自己的谦称。
宋壶山:宋自逊,字谦父,号壶山,工词,著有《渔樵笛谱》,已失传。
作者于《望江南》第一首题下自注云:“壶山宋谦父寄新刊雅词,内有‘壶山好’二十阕,自说平生。
仆谓犹有说未尽处,为续四曲。
”自嘲三解:作三首《望江南》以自嘲。
②石屏老:作者自称。
石屏是他的自号。
家住海东云:语本杜甫《晴二首》:“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海东云,指日出之处红云。
作者家住浙江黄岩,靠近东海,可以看见海上云气。
③田舍子:农家子。
《新唐书·娄师德传》:“尝与李昭德偕行,师德素丰硕,不能遽步,昭德迟之,恚曰:‘为田舍子所留。
’师德笑曰:‘吾不田舍,复在何人?’” ④“无益”句:语本宋·王安石《韩子诗》:“纷纷易尽百年身,举世何人识道真。
力去陈言夸未俗,可怜无补费精神。
” ⑤形模:模形,形状。
《左传》昭十二年孔颖达疏:“若用民力,当随其所能而制其形模。
”岛:唐代诗人贾岛。
贾岛与孟郊诗,清峭瘦硬,好作苦语,故有此称。
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
” 杜陵:指唐代诗人杜甫,杜甫曾自称“杜陵野老”。
杜诗常用俗字,并以方言俚语入诗,这是很大优点。
但为西昆诗人不满。
村:村夫子。
宋·刘攽《中山诗话》:“杨大年(亿)不喜杜工部诗,谓为村夫子。
”“村”乃宋代口语,粗俗之意。
⑥解:会。
西昆:指西昆体,亦称昆体。
北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等诸人以所作唱和之诗,编为一卷,名《西昆酬唱集》。
戴复古简介及诗词鉴赏

戴复古简介及诗词鉴赏生平简介戴复古(1167 -?)字式之,天台黄岩(今属浙江)人。
所居有石屏山,因以为号。
不仕,尝登陆游之门,以诗鸣江湖间,楼钥称其“尤笃意古律。
雪巢林监庙景思(宪)、竹隐徐直院渊子(似道)皆丹丘名士,俱从之游,讲明句法。
又登三山陆放翁之门,而诗益进”。
好游历,二十年中,走东湖,过河汉淮粤,凡空迥奇特荒怪古僻之迹,靡不登历。
《宋史翼》据《黄岩县志》立其传。
著有《石屏集》六卷,《石屏长短句》一卷。
真德秀《石屏词跋》云:“戴复古诗词,高处不减孟浩然。
”《四库总目提要》云:“方回《瀛奎律髓》称其豪迈清快,自成一家。
今观其词,亦音韵天成,不费斧凿。
其《望江南》自嘲第一首云:”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
谁解学西昆。
‘复古论诗之宗旨,于此具见,宜其以诗为词,时出新意,无一语蹈袭也。
“刘熙载《艺概》卷四:”诗有西江、西昆两派。
戴石屏《梦江南》云:“谁解学西昆。
’是学西江派人语,吴梦窗一派当不喜闻。
”●望江南戴复古石屏老,家住海东云。
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
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
谁解学西昆?戴复古词作鉴赏作者在这首《望江南》序中说:“仆既为宋壶山说其自说未尽处,壶山必有答语,仆自嘲三解。
”宋壶山,名自逊,字谦父,号壶山。
工词,有《渔樵笛谱》,已失传。
这首词是宋谦父寄戴新刊雅词后,戴读其自说生平《壶山好》后而写,是三首为自己解嘲的《望江南》中的第一首。
这是一首极罕见的、以词论诗的作品,继承了辛弃疾《虞美人》论杜叔高诗的传统,颇感可贵。
词中肯定了贾岛、杜甫的诗歌,对讥刺杜甫为“村夫子”的西昆体诗人,提出了批评,又流露了对自己诗词的自负感。
词的语言朴实,但词意却曲折婉转,“诗乍一看,非常浅显,其含意却很深刻。
表面上是自我解嘲,实际上表达了自己的深刻见解。
这种婉转的风格,主要是通过反说对比手法表现出来的。
上片,“田舍子”与“诗人”对比。
词的起首“石屏老,家住海东云”,以平实的语言,点明自己的住处和出身,对自己隐居故里、生活清贫感到安然自得。
关于思念的诗词佳句

关于思念的诗词佳句相思谩然自苦,算云烟、过眼总成空《木兰花慢·莺啼啼不尽》宋·戴复古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室思》魏晋·徐干怕相思,已相思,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长相思·折花枝》明·俞彦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粉黛暗愁金带枕,鸳鸯空绕画罗衣,那堪辜负不思归《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五代·顾敻芳草句,碧云辞,低徊闲自思《阮郎归·杏花疏雨洒香堤》清·佟世南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凤求凰》汉·司马相如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恨入空帷鸾影独,泪凝双脸渚莲光,薄情年少悔思量《浣溪沙·荷芰风轻帘幕香》五代·顾敻香灭绣帷人寂寂,倚槛无言愁思远《玉楼春·柳映玉楼春日晚》五代·顾敻夜夜相思更漏残,伤心明月凭阑干,想君思我锦衾寒《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唐·韦庄待约个梅魂,黄昏月淡,与伊深怜低语《金明池·咏寒柳》明·柳如是思来江山外,望尽烟云生《秋晚登楼望南江入始兴郡路》唐·张九龄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画堂春·一生一代一双人》清·纳兰性德为问暗香闲艳,也相思、万点付啼痕《南浦·旅怀》宋·孔夷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五代·孙光宪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宋·辛弃疾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宋·范仲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李商隐明日相思莫上楼,楼上多风雨《卜算子·风雨送人来》宋·游次公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大德歌·春》元·关汉卿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画堂春·春情》宋·秦观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留别妻》汉·苏武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其一》唐·李白日色欲尽花含烟,月明欲素愁不眠《长相思·其二》唐·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唐·杜甫胜概日相与,思君心郁陶《巩北秋兴寄崔明允》唐·岑参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燕歌行二首·其一》魏晋·曹丕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喜迁莺·晓月坠》五代·李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解连环·孤雁》宋·张炎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阴雨》唐·白居易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燕子楼诗三首》唐·张仲素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唐·李商隐辜负我,悔怜君,告天天不闻《更漏子·春夜阑》唐·牛峤一夜相思,水边清浅横枝瘦《点绛唇·咏梅月》宋·陈亮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宋·苏轼何事东君,解将芳思,巧缀一斛春冰《一萼红·盆梅》宋·朱晞颜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李清照相思一夜窗前梦,奈个人、水隔天遮《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宋·王沂孙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眼儿媚·愁云淡淡雨萧萧》宋·石孝友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寒食江州满塘驿》唐·宋之问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宋·王雱想得玉人情,也合思量我《生查子·窗雨阻佳期》五代·孙光宪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菩萨蛮·梨花满院飘香雪》五代·毛熙震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相思》唐·王维问相思、他日镜中看,萧萧发《满江红·送廖叔仁赴阙》宋·严羽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李之仪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旅宿》唐·杜牧一晌凭栏人不见,鲛绡掩泪思量遍《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五代·冯延巳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梦微之》唐·白居易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长相思·长相思》宋·晏几道相思血,都沁绿筠枝《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宋·姜夔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唐·李颀叹息聊自思,此生岂我情《石竹咏》唐·王绩别有相思处,啼鸟杂夜风《别宋常侍》隋·尹式风暖有人能作伴,日长无事可思量《浣溪沙·上巳》明·杨基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伊州歌》唐·王维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宋·欧阳修不见又思量,见了还依旧《谢池春·残寒销尽》宋·李之仪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卜算子·答施》宋·乐婉料有牵情处,忍思量、耳边曾道《青门饮·寄宠人》宋·时彦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唐·李白不觉新凉似水,相思两鬓如霜《西江月·新秋写兴》宋·刘辰翁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折荷有赠》唐·李白曲屏先暖鸳衾惯,夜寒深、都是思量《风入松·为友人放琴客赋》宋·吴文英教人无处寄相思,落花芳草过前期,没人知《虞美人·好风微揭帘旌起》五代·孙光宪算遗踪、犹有枕囊留,相思物《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宋·吴文英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月歌》唐·李白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唐·李商隐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清明即事》唐·孟浩然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忆少年·飞花时节》清·朱彝尊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太原早秋》唐·李白年年春日异乡悲,杜曲黄莺可得知《江外思乡》唐·韦庄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陌上花·有怀》元·张翥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宋·周密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谪岭南道中作》唐·李德裕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自君之出矣》唐·雍裕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寄黄几复》宋·黄庭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鹊桥仙·纤云弄巧》宋·秦观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长相思·汴水流》唐·白居易白云江上故乡,月下风前吟处《秋日思旧山》唐·子兰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春恨》宋·晏殊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立春日感怀》明·于谦雁字无多,写得相思几许《扫花游·九日怀归》宋·周密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折桂令·春情》元·徐再思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重别周尚书》南北朝·庾信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踏莎行·寒草烟光阔》宋·寇准车遥遥兮马洋洋,追思君兮不可忘《车遥遥篇》魏晋·傅玄枕障薰炉隔绣帷,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浣溪沙·枕障薰炉隔绣帷》唐·张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宋·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宋·晏几道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望月怀远/ 望月怀古》唐·张九龄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送沈子归江东/ 送沈子福之江东》唐·王维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生查子·新月曲如眉》五代·牛希济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望江南·幽州九日》宋·汪元量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千秋岁·数声鶗鴂》宋·张先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夜泊牛渚怀古》唐·李白。
人教版小学语文3-6年级古诗词注释翻译赏析

三年级上册夜书所见(宋·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①萧萧:风声。
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鉴赏】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先是写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 yú)少一人。
【注释】(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
忆:想念。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5)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我”一个人客居异乡,每次遇到重阳佳节就加倍思念家乡亲人。
这时候,“我”想远方的弟兄们一定登上了高处,弟兄们身上都佩带了茱萸,只是少了一个人。
【鉴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一首抒写乡情的千古绝唱,诗人的思乡之情在前两句中得到了直接抒发,要特别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独”字和两个“异”的表达效果。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
《思归》原文赏析

《思归》原文赏析《思归》原文赏析《思归》原文赏析1人日思归隋朝薛道衡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人日思归》译文入春才刚刚七日,离开家已经有两年了。
归家的日期落在春回大地北飞的雁群之后,但是想回家的念头却在春花开放以前就有了。
《人日思归》注释人日:古代相传农历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
入春才七日:即人日。
把春节当成春天开始,故言“入春”。
落:居,落在.....后。
思:思归。
传说鸿雁正月从南方返回北方。
《人日思归》赏析这是一首思乡诗。
诗的一开头,即以工整的对仗交代了时令及离家的时日。
开头二句,诗人淡淡地说出一个事实:“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笔调平淡,似乎不带什么感情,然而低吟之际,就会感觉到一股苦涩的思乡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入春才七日”好像诗人在核对一个事实:今天是正月初七,是新年的第七天。
然而一个“才”字,则透露出诗人的满腹心事。
诗人正在屈指计日,在作者的主观感受中新年已过去很久了,但是仔细一算,诗人只能不禁失望地说:原来入春才七天呀!——表现出作者对时间缓慢的感慨。
“离家已两年”一句也说得平平淡淡,好像不带什么感情,但是将“入春才七日”与“离家已两年”连在一起吟诵细品,可以感觉到一股无可奈何的怅惘之情弥漫在字里行间。
诗人在客居生活中过了“春节”,进入了第二年。
到了“人日”,入春不过才七天,不能算长。
但从旧年到新春,已经跨了两个年头,因而可以说“离家已二年”。
“二年”既是客观事实,又是主观感受。
将“才七日”和“已二年”作了一个对比,短短的七日已让人难以忍受,离乡两年的岁月又是怎么样熬过去的呢!这两句平淡质朴的诗句中表现出诗人度日如年的心情。
后二句说春花未萌发之时,思归之念已经发动。
传说鸿雁在正月里从南方飞回北方,因此在后两句中作者借这个传说来抒写自己思归急切的心情。
在这个春天到来之前,他就盘算着回乡了,即“思发在花前”;可是现在新的.一个春天已到来,眼看着春草将绿,春花将开,成队的鸿雁从头顶掠过,飞回北方,诗人却无法归去,所以说“人归落雁后”。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教考融合】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专练

练习14:古诗鉴赏课内比较试题汇编(3)(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雨后闻思归乐①二首(其一)吴融山禽连夜叫,兼雨未尝休。
尽道思归乐,应多离别愁。
我家方旅食,故国在沧洲。
闻此不能寐,青灯茆屋②幽。
注①思归乐:杜鹃的别名,俗谓杜鹃鸣声近似“不如归去”,故名。
这里指杜鹃的鸣声。
②茆屋:茅屋。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通过对鸣叫的山禽、未休的小雨的描写,渲染了冷清的氛围,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B.颔联写听到杜鹃鸟声声“不如归去”的鸣叫后,引发了诗人思乡思家的愁绪。
C.本诗语言晓畅自然,少用或不用修饰词语,写来淡泊清疏,吐露了凄凉的韵致。
D.本诗将描写、记叙与议论相结合,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旅食在外的深切感受。
16.尾联中的“青灯”与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西窗烛”相比,在手法运用、情感表达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衣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比较阅读题型)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庚子荐饥(其三)戴复古[注]饿走抛家舍,从横死路岐。
有天不雨粟,无地可埋尸。
劫数惨如此,吾曹忍见之。
官司行赈恤,不过是文移。
[注]戴复古,南宋诗人。
字式之,自号石屏,一生仕途失意,长期浪游江湖。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南宋庚子年间连续发生饥荒,流民充斥,殍死盈路,诗人有感于灾情写下这首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归二首(其一)
戴复古
吟诗不换校书郎,但欲封侯管醉乡。
疏懒无成嵇叔夜,清狂似达贺知章。
安贫不怕黄金尽,既老从教白发长。
百计不如归去好,子孙相对说农桑。
何方圜之能周析:
吟诗不换校书郎
但欲封侯管醉乡
“就想吟诗,给个校书郎都不换;只愿醉酒,哪管什么拜相封侯。
”校书郎:官名,掌管校对典籍,订正讹误。
管:不管,无论。
首联运用倒装,抒发“但欲醉乡吟诗”,哪管做官封侯的洒脱不羁。
疏懒无成嵇叔夜
清狂似达贺知章
“就像懒懒散散、不求仕途有成的嵇康,还有那个放荡不羁的贺知章一样。
”疏懒: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道:“少加孤露(幼年丧父),母兄见骄,不涉经学,性复疏懒,筋驽肉缓。
头面常一月十五日不洗,不大闷痒,不能沐也。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杜甫在《遣兴五首》中也说他“在位常清狂”。
颔联写了两位疏狂放荡的古人,表达自己对前人的仰慕,对自由的向往。
安贫不怕黄金尽
既老从教白发长
“安贫乐道,自然不担心钱会不会花光;既然老了,白头发就让它想怎么长就怎么长。
”从教:任凭。
颔联直抒胸臆,抒发诗人安贫乐道、顺其自然的从容平和。
百计不如归去好
子孙相对说农桑
“在这里想再多的办法也不如回老家去,能看着孩子们谈论着耕田种桑该是多么惬意。
”尾联再次强调了远离官场、回家安享晚年的思归之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在首联中便直抒胸臆,表达了他以吟诗为乐事,轻看做官封侯的高雅志趣。
B.颈联描写了一个不为外物所累,安贫乐道,时至暮年但内心平和从容的文人形象。
C.尾联点明思归主旨,诗人盼望回家后与子孙们相对商讨农事,尽享田园隐逸之乐。
D.最后两联语言通俗易懂,如“百计不如归去好”,将世人的思归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6.有人评价这首诗中作者颇有“太白遗风”,请结合颔联加以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15.A。
首联的意思是吟诗连个校书郎都换不成,想做官封侯只能在醉乡中了,抒发诗人的愤激之情。
16.颔联引用典故,写了嵇康鄙视权贵的疏懒和贺知章洒脱不羁的清狂;诗人借嵇康、贺知章两位诗人的风流不羁,表达了自己具有和李白一样的超凡脱俗、不慕名利的人格追求。
大风起析:
15.选A没问题,但出题人对首联的解读实在是……似乎,诗人吟诗就是为了换来一个官职,连做梦都想做官封侯呢。
首联是倒装,是反语,并没有直抒胸臆。
16.出题人应该是想考查诗歌的语言风格,但是只通过用典的颔联两句来分析飘逸豪放的“太白遗风”?如果题干设计成结合全诗来分析,反而简单了。
学生只要抓住首联的“吟诗”“醉乡”,颔联的“疏懒”“清狂”,颈联的“不怕黄金尽”“从教白发长”,就能比较清晰地找到三个点。
可只有两句诗,那就只能硬凑得分点了。
可给出的答案和语言风格没啥关系啊。
作为一个考点,一种题型,还是规范一点的好。
试着调整如下:
①通过塑造懒散无成的嵇叔夜、放荡不羁的贺知章两位文人形象。
(本身内容)
②表达出诗人不慕名利、追求自由的真性情。
(诗人情感)
③与李白无拘无束、豪放脱俗的风格一脉相承。
(回答问题)
其实,这也是硬凑出来的,聊胜于无。
但语言风格题就得扣着形象、情感、诗风作答啊。
调整后,老师上课好归纳,学生也许比较容易接受吧。
那这首诗要是出一个比较合理的6分题,怎么设计呢?我们可以像上面提到的,结合全诗来分析语言风格。
也可以出个表达技巧题。
比如:
作者是如何一层层抒发出思归之情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①首联运用倒装和反语,抒发诗人只想吟诗醉酒,并不想做官封侯。
②颔联运用典故,表达自己对嵇康、贺知章的仰慕和对自由的向往。
③最后两联直抒胸臆,直接抒发出作者安贫乐道、盼望回归田园的隐逸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