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基础知识整理(表格)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人教版)

目录专题1:单位换算 (2)专题2:两个常识 (2)专题3:读取函数图像的信息2力学第1章机械运动 (3)第6章质量与密度 (4)第7章力 (4)第8章运动和力 (5)第9章压强 (6)第10章浮力 (6)第11章功和机械能 (7)第12章简单机械............7 压力与压强的计算 (8)仪器的使用 (9)力学实验 (10)热学第3章物态变化 (12)第13章内能 (13)第14章内能的利用 (15)声学、光学第2章声现象 (16)第4章光现象 (17)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 (18)光学作图与凸透镜成像20电学第15章电流和电路 (21)第16章电压电阻 (23)第17章欧姆定律 (23)第18章电功率 (24)第19章生活用电 (24)第20章电与磁 (25)第21章信息的传递 (27)第22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28电路结构分析 (28)电阻的测量 (29)电路计算 (29)第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基础知识专题1:单位换算1.(熟练地)记住两单位间的倍率:长度:在单位千米km 、米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中,在单位m 、dm (分米)、cm (厘米)、mm 中,相邻两单位间的倍率是10(即:101)。
注:单位前辍是通用的:1M (兆)=106,1k =103,1m (毫)=10-3,1μ=10-6,1n =10-9面积:如:1m 2=(1m )2=(100cm )2=(102cm )2=104cm 2。
……说明:第1步是“平方米”的定义。
说明:也可直接记住1m 2=104cm 2。
体积:如:1m 3=(1m )3=(10dm )3=103dm 3。
1方=1m 3,1L (升)=1dm 3,1mL (毫升)=1cm 3。
时间:1h (小时)=60min (分钟),1min =60s (秒)。
2.换算时,数字照写,单位这样处理:大单位 换 小单位 乘以倍率,小单位 换 大单位 除以倍率;注:(一个数或式)除以a n ⇔ 乘以a -n 。
初中物理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100个基础知识点汇总声与光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3.乐音三要素:①音调(声音的高低)②响度(声音的大小)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7.真空中光速:c =3×108m/s =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运动和力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机械功能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①有力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热学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强知识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 g/ cm32. 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5.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①同一液体②液体静止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 = 重力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 V物15.阿基米德原理F浮= 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 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电学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12. 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 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 = U I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16."220V 100W"的灯泡比"220V 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磁场知识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初中物理必背基础知识和重要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必背基础知识和重要公式总结电学1.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规定正电荷的定向移动方向为电流方向。
2、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
3.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安全电压应不高于36V,家庭电路电压220V。
4.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玻璃温度越高电阻越小)。
5.能导电的物体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是绝缘体(错,“容易”,“不容易”)。
6.在一定条件下导体和绝缘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7.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8.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9.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0.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U/I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1.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正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电功率、电热与电阻成反比。
12.在生活中要做到: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13.开关应连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两孔插座(左零右火),三孔插座(左零右火上地)。
14.“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15.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多并一个用电器,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总功率增大。
16.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保险丝熔断,产生的原因有两个:①短路②总功率过大。
17.磁体自由静止时指南的一端是南极(S极),指北的一段是北极(N极)。
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18.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19.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20.磁场的方向: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21.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发电机)。
22.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有铁心比无铁心磁性要强的多)。
初三物理知识点难易程度 占分比表格

初三物理知识点难易程度占分比表格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1-5) 占分比()1 运动的基本概念 3 152 力的作用和效果 4 103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3 124 机械功和功率 4 105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2 86 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 3 107 力的合成与分解 4 128 简单机械原理 5 89 机械效率和能量损失 4 710 热的传播方式 3 8初三物理是中学物理的基础,它为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三物理知识点难易程度对考试的成绩影响很深。
运动的基本概念是初三物理中的基础知识,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以及抛体运动等。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速度、位移、加速度等概念,需要掌握的公式和运用方法较多,因此属于难度较大的知识点。
在初三物理考试中,运动的基本概念通常占据约15的分值。
力的作用和效果涉及到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力等内容,需要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计算,较为抽象和复杂,因此难度较大。
力的作用和效果通常占据约10的分值。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动能、势能、机械能守恒定律等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能量转化的过程和能量守恒的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分析和计算。
这些内容相对较复杂,因此难度较大。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通常占据约12的分值。
机械功和功率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内容,需要结合力和位移进行计算,理解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些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因此难度较大。
机械功和功率通常占据约10的分值。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涉及到压力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压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大气压力、液体压力等概念,进行相关的计算。
这些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因此难度较小。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通常占据约8的分值。
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是初中物理中的基础内容,需要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浮力的计算方法,以及浮力在物体浸没和浮起过程中的应用。
这些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因此难度较小。
浮力与物体浸没与浮起通常占据约10的分值。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基础知识(共五大类)

中考物理常用基础知识一、初中物理公式有两套单位(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基本公式(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二、初中物理常数、常用单位换算推导出的公式(只能使用国际单位)三、常用估算量1.质量硬币 6g中学生 50Kg鸡蛋50g2.密度人1×10 3 k g / m 3空气 1.29 kg/m3冰0.9×10 3kg/m3ρ金属>ρ水>ρ油3.体积教室180 m 3人0.05 m 34.面积人单只脚底面积250 cm 2,5.压强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 4Pa; 大气压强10 5Pa6.速度人步行1.1m/s自行车 5m/s小汽车40m/s7.长度头发直径和纸的厚度70μm 成年人腿长1m课桌椅1m教室长10m宽6m高3m8.力2个鸡蛋的重力 1N9.长度成年人手掌张开大约20cm 中学物理书籍宽度大约20cm 10.电流计算器100μA灯0.2A电冰箱 1A空调 5A11.电功率计算器 0.5mW电灯60W电冰箱 100W空调 1000W洗衣机 500W电热水器1000W四、常见隐含条件1.光滑:没有摩擦力;机械能守恒2.漂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3.悬浮:浮力等于重力;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4.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受平衡力;动能不变(同一物体)5.静止:受平衡力,动能为零6.轻小物体:质量可忽略不计7.上升:重力势能增加8.实像:倒立的像(小孔成像、投影仪、照像机),光线相交,实线9.虚像:正立的像(平面镜、放大镜、凹透镜),光线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相交,虚线10.物距大于像距:照像机的成像原理11.升高到:物体的末温12.升高:物体温度变化量13.白气:液化现象14.不计热损失: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Q吸=Q放);消耗的能量等于转化后的能量15.正常工作: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实际功率等于额定功率16.串联:电流相等;选择公式P = I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7.并联:电压相等;选择公式P = U2 /R计算和比较两个量的大小18.灯都不亮,电流表无示数:电路断路(有电压处断路)19.灯部分亮,电流表有示数:电路短路(无电压处短路)20.家庭电路用电器都不工作:保险丝烧断,短路或总功率过大五、容易被理解错误的知识点密度不是一定不变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和质量体积无关,但和温度有关,尤其是气体密度跟随温度的变化比较明显。天平读数时,游码要看左侧,移动游码相当于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定不变。只要是匀速直线运动,则速度一定是一个定值。平均速度只能是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求某段路上的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只能是总路程除以这段路程上花费的所有时间,包含中间停的时间。受力分析的步骤:确定研究对象;找重力;找接触物体;判断和接触物体之间是否有压力、支持力、摩擦力、拉力等其它力。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平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了力,受力不一定改变运动状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受力也包含受包含受平衡力,此时运动状态就不变。惯性大小和速度无关。惯性大小只跟质量有关。速度越大只能说明物体动能大,能够做的功越多,并不是惯性越大。惯性是属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只能说具有,由于。物体受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两个可以相互推导。物体受非平衡力:若合力和运动方向一致,物体做加速运动,反之,做减速运动。1Kg≠9.8N。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只能用公式进行变换。月球上弹簧测力计、天平都可以使用,太空失重状态下天平不能使用而弹簧测力计还可以测拉力等除重力以外的其它力。压力增大摩擦力不一定增大。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有关,但静摩擦力跟压力无关,只跟和它平衡的力有关。两个物体接触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还要看有没有挤压,相对运动等条件。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强和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动滑轮一定省一半力。只有沿竖直或水平方向拉,才能省一半力。画力臂的方法:一找支点(杠杆上固定不动的点),二画力的作用线(把力延长或反向延长),三连距离(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四标字母。动力最小,力臂应该最大。力臂最大做法: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压强的受力面积是接触面积,单位是m2。注意接触面积是一个还是多个,更要注意单位换算:1cm2 =10-4m2液体压强跟液柱的粗细和形状无关,只跟液体的深度有关。深度是指液面到液体内某一点的距离,不是高度。固体压强先运用F=G计算压力,再运用P=F/S计算压强,液体压强先运用P=ρg h计算压强,再运用F=PS计算压力(注意单位,对于柱体则两种方法可以通用)托里拆利实验水银柱的高度差和管子的粗细倾斜等因素无关,只跟当时的大气压有关。浮力和深度无关,只跟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浸没时V排=V物,没有浸没时V排<V物求浮力要首先看物体的状态:若漂浮或悬浮则直接根据F浮 = G计算,若有弹簧测力计测可以根据F浮 = G-F拉计算,若知道密度和体积则根据F浮=ρg v计算。有力不一定做功。有力有距离,并且力距离要对应才做功。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除了跟动滑轮的重力有关外还跟所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物体越重,拉力也越大,机械效率越高,但动滑轮的重力不变。物体匀速水平运动时,动能和势能不一定不变。此时还要考虑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例如洒水车,投救灾物资的飞机。机械能守恒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可以由容易分析的高度和形变大小先判断势能,再判断动能的变化。。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答案)

初中物理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含答案)《光现象》基础知识复习清单一、光的传播1、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实例: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枪的瞄准、小孔成像、激光引导掘进机等等。
2、光速:在真空中速度是m/s,合km/s。
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在空气中可近似为。
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角入射角。
2、平行光线射到不同物体表面时,发生的反射现象也不同,平滑表面会发生反射,粗糙不平的表面会发生反射,但它们都遵守光的定律。
3、光在反射时,光路(选填“是”或“不是”)可逆的。
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规律:(1)所成的是立的(选填“虚”或“实”)像。
(2)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始终。
(3)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平面镜除了可以成像,还可以用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如潜望镜。
2、除了平面镜,还有面镜和面镜。
四、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这种现象叫做。
实例:潭清疑水浅,钢笔“错位”、水面处铅笔好像断了等等。
2、光的折射规律:(1)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两侧。
(3)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反之,则折射角(选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入射角。
(4)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5)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选填“是”或“不是”)可逆的。
五、光的色散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被分解成、、、、、、七种色光,这个现象叫。
这是英国科学家于1666年首先发现的。
2、色光的三原色是、、三种色光,其他的色光可以通过它们混合而成。
颜料的三原色是色、色、色。
3、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的色光决定的。
例如,红色玻璃是因为红光能它,而其他色光(选填“吸收”或“不吸收”),因而呈现红色。
初中物理知识清单

初中物理知识清单初中物理知识清单:一、力和运动1. 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通过力来改变。
2.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3. 力的单位:牛顿(N)。
4. 张力是绳子两端对物体的拉力。
5. 摩擦力是两个物体之间相对运动时的阻力。
6.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的大小由物体质量决定。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是将多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2. 力的分解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3. 两个力的合力等于两个力的矢量和。
4. 合力的方向由两个力的方向决定。
三、加速度和速度1.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2. 加速度的单位:m/s²。
3. 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4. 速度的单位:m/s。
四、力与加速度1.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2.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的力。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作用。
五、能量和功率1. 功是力作用在物体上所做的变化性质。
2. 功的单位:焦耳(J)。
3. 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4. 能量是物体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5. 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6. 动能等于1/2mv²,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7. 动能转化:势能转化为动能、动能转化为势能。
8. 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
9. 功率等于功除以时间。
10. 功率的单位:瓦特(W)。
六、浮力和压强1.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上浸没的部分的上向的力。
2. 浮力的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和液体(气体)的密度。
3. 压强是单位面积上施加的力。
4. 压强等于力除以面积。
5. 压强的单位:帕斯卡(Pa)。
七、声音和光的特性1. 声音是物质振动传播的一种形式。
2.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 声音的速度在不同介质中有所差异。
4. 光是一种电磁波。
5.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6. 光的速度在真空中为常数。
初中物理基本知识分类表

发现电子
卢瑟福
发现质子,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发 现 电 磁 感 应 贝尔
发明电话
现象
发现磁偏角 托里拆利
最早测出大气压值
发现中子
盖尔曼
提出夸克的猜想
预 言 电 磁 波 的 赫兹
验证电磁波的存在
存在
改良蒸汽机 爱迪生
发明电灯
提出地心说 哥白尼
提出日心说
发现小孔成像 安培
提出安培定则
发 现 多 普 勒 效 莫尔斯
当物 体在 液体 中漂 浮或 悬浮 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浮力 的大 小
求作 用在 机械 上的
F=(G+G 动) /n η=G/nF R=U 额 2/P 额 P = I2R
的有 用功
滑轮 组中 已知 物重 和动 滑轮 重求 拉力 (忽 略摩 擦)
S = nh
已知 物重 和拉 力求 滑轮 组的 机械 效率
P = Fv
2
比热
容
c
热值 q
功
W
功率 P
频率 f
能量 E
焦/(千克·℃) J/(kg·℃) 比热容表
焦/千克或 (焦/米 3)
J/kg J/m3
或
热值表
焦
J
电功—电度表
瓦
W
赫兹
Hz
焦
J
比热容表的规律 热值表的规律 1kW·h=3.6×106J
4 几个定义量的物理意义 定义量 铝的密度 2.7×103kg/m3 手表对课桌压强为 100Pa 某机械做功功率为 40W 某机械的机械效率为 80% q 石油=4.4×107J/kg c 水=4.2×102J/(kg·℃)
7 常用估算量及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