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易错题1

合集下载

高三一轮复习高三易错题练习(6份)含答案参考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高三易错题练习(6份)含答案参考答案

高三一轮复习高三易错题练习(6份)含答案参考答案I. BC 2. BD 3. D 4. B 5. B 6. D 7. C 8. B 9. BC 10. AII. 5.8m,制动距离不仅与列车重量有关,还与列车的行驶速度相关:3.3m/s2, 12. 0,0.213•〃”g+(〃sin& ,斜而向上 14. lm/s 215. 解:设小铁块的质量为加,加速度为山,受木板的滑动摩擦力为f =小=/Jmg有 f =ma x 得 = pg = 2nVs 2设在拉出木板的过程中,小铁块位移为•小木板的位移为$2,那么1 2 T =— Ct t 屯=》+厶 1.1._x 6r =-x2r 2+0.72 解得 r=O.6s 2 2大约是39.5格.因此/i = 39.5x4=158 m (在150〜165范畴内均可) W\ =〃?&/?—* 加2= 1.25x10’J/:2=500—158=342 nu 门=342/6=57 s, t =71 So17. (1) 一般列车的制动过程是一个匀减速直线运动,利用运动学公式b-昭=2皿。

代入数据解得:a=-0.309nVs 2o(2)列车提速后的制动加速度依旧原先的数值,利用运动学公式才-谛2 =2皿 代入数据解得:s= 1250m 。

(3)假设道口处有险情,在安全栅栏放下的瞬时,列车同时刹车,列车将最终停止在道口处。

依照运动学公式v z = v 02 + at代入数据解得:t= 126so08-09年度高三物理寒假基础练习2参考答案1. A2. A3. C4. CD5. B6.C7. AC & B 9. ACD 10. BD11. 3"”g 312. 12nVsO.2ni/s 213. r:R y/R/ r14. —mv 2mv 21 2代入数据得16・解:_\6=T=8 m/s 2. mg —f=ma 9 f ——ma — 160N15. 解:(1)人所受的静摩擦力提供向心力,当〃sb >几时,人将滑动。

高三考试题重点错题分析深入剖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高三考试题重点错题分析深入剖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高三考试题重点错题分析深入剖析错误原因,避免重复犯错
引言
高三是学生们面临的重要考试年份之一,考试成绩对于升学和未来的发展有着
重要的影响。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对于经常出错的题目进行深入剖析,分析错题的原因,能够帮助学生避免重复犯错,提高成绩。

错题分析
以下是高三学生常见的几个重点错题,我们将分别进行深入剖析和错误原因分析。

1. 高中化学题
1. 以下哪个物质可以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A. 氧化铁
B. 原氨
C. 硫化氢
D. 亚硫酸铵
答案:C
错误原因分析:这是一个关于化学反应的题目。

正确答案是选项C,即硫化氢。

许多学生容易犯的错误是选择氧化铁或亚硫酸铵。

这是因为氧化铁是铁和氧发生反应的产物,而亚硫酸铵在稀硫酸中加热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硫。

但这两个物质作为产品不符合题目描述,因此并不是正确的答案。

正确理解题目中。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之必修一:(1)走近细胞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之必修一:(1)走近细胞

2021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易错题之必修一:(1)走近细胞1.下列实例中,能说明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是()①新冠肺炎患者咳嗽时,会有大量新冠病毒随飞沫散布于空气中②手触碰到盛有沸水的电水壶会迅速缩回③体操运动员完成单杠动作离不开肌肉细胞的收缩和舒张④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不断地进行分裂增殖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2020年2月11日,世卫组织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命名为2019-nCOV,下列有关新型冠状病毒说法正确的是()A.新型冠状病毒是一个独立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B.新型冠状病毒的的生存、繁殖离不开活细胞C.新型冠状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细胞结构D.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含有5种碱基3.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能引起猪的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的病毒,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只传染猪和野猪。

下列关于非洲猪瘟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非洲猪瘟病毒的结构与细菌相同B.非洲猪瘟病毒可以同时感染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C.非洲猪瘟病毒侵入猪体内后,可在内环境中增殖D.健康猪主要通过接触或采食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饲料、饮水而感染4.用一般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光学显微镜总的放大倍数等于物镜放大倍数与目镜放大倍数的积B.若载玻片上有d字母,则视野下呈现q字母C.观察玉米叶片的保卫细胞时,将玻片标本向左下方移动,则视野下保卫细胞向右上方移动D.视野下观察到草履虫游向右上方,则应将玻片向右上方移动以便追踪5.下列是几种生物的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4种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有乙、丙、丁B.甲中能找到-种细胞结构与丙的物质组成基本相同C.属于自养型生物的只可能是甲和乙D.丁中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6.组成生物体的细胞既具有多样性,又具有统一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的细胞所含有机分子的结构都不同B.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其元素含量都相同C.DNA分子在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D.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以及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7.“细胞学说”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细胞学说”创立的最重要的意义是()A.揭示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中各种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揭示了一切细胞都是具有生命活力的C.使动植物结构统一于细胞水平,有力地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亲缘关系D.揭示了组成动植物细胞的具体结构8.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所有的原核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不都是原核生物B.衣藻和蓝球藻、念珠藻一样,都没有叶绿体但都是自养型生物C.黄河里的一个细菌占有生命系统的两个层次D.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9.下列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因为藓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以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B.为了使高倍镜下的视野亮一些,可使用更大的光圈或凹面反光镜C.换上高倍镜后,必须先用粗准焦螺旋调焦,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至物像最清晰D.要观察图1所示微生物,应将装片向图2中甲方向移动10.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引起SARS和AIDS的病原体均无细胞结构,其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B.草履虫、变形虫等均能完成摄食、运动、反射等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C.人体内的每一个细胞均能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在细胞内或在细胞参与下完成11.近年来纳米科技发展进步神速,极精微的各式显微镜,如共轭焦锂射显微镜、定量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发明,使细胞的微细结构被观察的更为清楚。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 细胞的代谢1(酶、ATP、渗透实验)-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学生版)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 细胞的代谢1(酶、ATP、渗透实验)-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学生版)

易错点03 细胞的代谢1(酶、ATP 、渗透实验)易错题【01】对ATP 的结构功能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2】对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机理理解不到位易错题【03】对渗透作用相关实验的理解不到位01 对ATP 的结构功能理解不到位(2018浙江卷·10)A TP 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TP 中的能量均来自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B .ATP -ADP 循环使得细胞储存了大量的A TPC .ATP 水解形成ADP 时释放能量和磷酸基团D .ATP 分子中的2个高能磷酸键不易断裂水解【错因】没有正确理解ATP 和ADP 相互转化过程与细胞吸能、放能反应的关系,对ATP 的结构认识不清,会出现误判。

【问诊】ATP 的形成途径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因此ATP 中的能量来自光能和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A 错误;ATP -ADP 循环,使得细胞中ATP 和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发生并且处于动态平衡之中,B 错误;A TP 水解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断裂,形成ADP 和Pi ,同时释放能量,C 正确;ATP 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D 错误。

【答案】C【叮嘱】ATP 是三磷酸腺苷的缩写,结构简式为A—P~P~P 。

A 表示腺苷,P 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

A TP 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可以形成ADP ,在脱去一个磷酸基团,可以形成AMP ,AMP 是RNA 的基本组成结构之一。

ADP 与A TP 的关系:这个过程储存能量(放能反应) 这个过程释放能量(吸能反应) 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 ATP −→←酶ADP+Pi+能量 方程从左到右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ADP+Pi+能量 −→−酶 ATP ATP −→−酶ADP+Pi+能量方程从右到左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

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意义:能量通过ATP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 TP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易错分析】(1)在写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图时,常出现以下错误:(2)当出现d 轨道时,虽然电子按n s 、(n -1)d 、n p 的顺序填充,但在书写电子排布式时,仍把(n -1)d 放在n s 前,如Fe :1s 22s 22p 63s 23p 63d 64s 2,失电子时,先失4s 轨道上的电子,如Fe 3+:1s 22s 22p 63s 23p 63d 5。

(3)半充满、全充满状态的原子结构稳定,即n s 2、n p 3、n p 6等处于相对稳定结构状态。

如Cr :3d 54s 1、Mn :3d 54s 2、Cu :3d 104s 1、Zn :3d 104s 2。

(4)注意比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简化电子排布式、原子外围电子或价电子排布式的区别与联系。

如Cu 的电子排布式:1s 22s 22p 63s 23p 63d 104s 1;简化电子排布式:[Ar]3d 104s 1;外围电子或价电子排布式:3d 104s 1。

【错题纠正】例题1、(1)Goodenough 等人因在锂离子电池及钴酸锂、磷酸铁锂等正极材料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而获得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

基态Fe 2+与Fe 3+离子中未成对的电子数之比为______。

(2)钙钛矿(CaTiO 3)型化合物是一类可用于生产太阳能电池、传感器、固体电阻器等的功能材料,基态Ti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

(3)以铁、硫酸、柠檬酸、双氧水、氨水等为原料可制备柠檬酸铁铵((NH 4)3Fe(C 6H 5O 7)2)。

Fe 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4)钙和铜合金可用作电解制钙的阴极电极材料,基态铜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5)基态Sn 原子价层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有___种,基态氧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式不能表示为222x y 2s 2p 2p ,因为这违背了____原理(规则)。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物质的量练习题含答案(1)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物质的量练习题含答案(1)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易错题专题复习-物质的量练习题含答案一、高中化学物质的量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1)在标准状况下①6.72L CH 4②3.01×1023个HCl 分子③13.6g H 2S ④0.2mol NH 3,体积最大的是____,密最大的是度___,质量最小的是___,氢原子个数最多的是____。

(填写序号)(2)等温等压下,质子数相等的CO 、N 2两种气体,质量之比为____,体积之比为____,摩尔质量之比____。

(3)某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加热分解,产物都是气体。

分解方程式为:3A =B +3C +2D 。

测得生成的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a ,则A 的摩尔质量为____。

【答案】② ② ④ ① 1:1 1:1 1:1 4a g/mol【解析】【详解】(1)①6.72L CH 4中:n(CH 4)= 6.72L 22.4L/mol=0.3mol ,m(CH 4)=0.3mol×16g/mol=4.8g ,ρ(CH 4)= m m M 16==g/L V V 22.4,N(H)=4N(CH 4)=1.2N A ; ②3.01×1023个HCl 分子中:n(HCl)=23233.01106.0210⨯⨯=0.5mol ,V(HCl)=0.5mol×22.4L/mol=11.2L ,ρ(HCl)=m m M 36.5==g/L V V 22.4,m(HCl)=0.5mol×36.5g/mol=18.25g ,N(H)=N(HCl)=0.5N A ; ③13.6g H 2S 中:n(H 2S)=13.6g 34g/mol=0.4mol ,V(H 2S)=0.4mol×22.4L/mol=8.96L ,ρ(H 2S)= m m M 34==g/L V V 22.4,N(H)=2N(H 2S)=0.8N A ; ④0.2mol NH 3中:m(NH 3)=0.2mol×17g/mol=3.4g ,V(NH 3)=0.2mol×22.4L/mol=4.48L ,ρ(NH 3)= m m M 17==g/L V V 22.4,N(H)=3N(NH 3)=0.6N A . 所以:体积最大的是②,密度最大的是②,质量最小的是④,含氢原子数最多的是①; (2)CO 、N 2两种气体涉及的元素有C 、O 、N 质子数分别为6、8、7,所以两种气体的分子的质子数分别为:14、14,质子数相等的CO 、N 2,物质的量相等;CO 、N 2摩尔质量分别为28g/mol 、28g/mol ,故摩尔质量之比1:1;根据m=nM 知:质量之比与摩尔质量成正比为28:28=1:1;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相同条件下物质的量相等的气体具有相同的体积,故体积之比为1:1;(3)化学方程式系数的意义:表示物质的量。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易错分析】(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时,要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铁与稀盐酸反应:3Fe+6H+=2Fe3++3H2↑,书写错误的原因是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Fe2+。

(2)要看拆分是否正确,如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CO32- +2H+ = CO2 ↑+ H2O,书写错误的原因是难溶的CaCO3不能拆写;向NaHCO3溶液中滴加盐酸:CO32—+2H+===H2O+CO2↑,书写错误的原因是弱酸酸式根离子HCO3—不能拆写;Na2O固体与水反应:O2—+H2O===2OH-,书写错误的原因是氧化物Na2O不能拆写;醋酸溶液与水垢中的CaCO3反应:CaCO3+2H+===Ca2++H2O+CO2↑,书写错误的原因是弱酸醋酸(CH3COOH)不能拆写;Mg(OH)2和稀盐酸的反应:OH-+H+===H2O,书写错误的原因是难溶的Mg(OH)2不能拆写。

(3)要看是否符合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如氯化铁溶液与铜反应:Fe3++Cu== Fe2++Cu2+,书写错误的原因是左右两边电荷不守恒;如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 Na++OH– +H2↑,书写错误的原因是反应前后H原子的数目不等。

(4)要看是否漏写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Ba2++SO42-=BaSO4↓,书写错误的原因是漏掉Cu2+与OH-生成Cu(OH)2沉淀。

要看是否符合题设条件,如过量的NaHCO3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HCO3- +Ca2+ +OH-= CaCO3↓+ H2O,书写错误的原因是该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NaHCO3溶液与过量的Ca(OH)2溶液混合。

(5)要看是否符合组成,如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H++SO42–+Ba2++OH–== BaSO4↓+H2O,书写错误的原因是离子的个数比应与化学式中的组成不一致。

(6)要看离子方程式的条件注明是否正确,如制取氢氧化铁胶体:Fe3++3H2O =Fe(OH)3↓+3H+,书写错误的原因是未标注加热符号。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离平衡【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离平衡【含答案】

2021届高三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易错题汇总电离平衡【易错分析】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而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

和化学平衡一样,在弱电解质溶液里,也存在着电离平衡,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内容实际上是应用化学平衡理论,探讨水溶液中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内容比较丰富。

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溶液中各分子和离子的浓度都保持不变的状态叫电离平衡状态,简称电离平衡。

强弱电解质理论,特别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的重要基础。

【错题纠正】例题1、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 H4++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有()①加入NH4Cl固体②加入NaOH溶液③通入HCl气体④加入CH3COOH溶液⑤加水⑥加压A.①③⑤B.①④⑥C.③④⑤D.①②④【解析】①加入NH4Cl固体相当于加入N H4+,平衡左移;②加入OH-,平衡左移;③通入HCl气体,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④加入CH3COOH溶液,相当于加入H+,中和OH-,平衡右移;⑤加水稀释,溶液越稀越电离,平衡右移;⑥对无气体参与和生成的反应,加压对平衡移动无影响。

【答案】C例题2、已知25 ℃时,H2A(酸):K1=4.3×10-7,K2=2.1×10-12;H2B(酸):K1=1.0×10-7,K2=6.3×10-13。

试比较浓度相同的两种溶液中各种微粒的大小:(1)H+的浓度:H2A(填“>”“<”或“=”,下同)H2B。

(2)酸根离子的浓度:c(A2-)c(B2-)。

(3)酸分子的浓度:c(H2A)c(H2B)。

(4)溶液的导电能力:H2A H2B。

【解析】H2A和H2B都是二元弱酸,二元弱酸的电离分两步,第一步比第二步电离程度大得多,溶液的酸性(即H+浓度)、酸式酸根的浓度、酸分子的浓度、溶液的导电能力均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错题重组1、有一瓶澄清溶液,可能含有NH4+、K+、Mg2+、Ba2+、Al3+、Fe3+、SO42-、CO32-、NO3-、Cl-、I-。

现实行如下实验:①测知溶液显强酸性;②取样加少量四氯化碳和数滴氯水,CCl4层为紫红色;③另取样滴加稀NaOH溶液,使溶液变为碱性,此过程无沉淀产生;④取少量上述碱性溶液,加K2C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⑤将实验③中的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问:(1)原溶液中肯定存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肯定不存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不能确定是否存有的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检验不能确定的金属离子是否存有,方法是__________。

答案:(1)NH4+、Ba2+、I-。

(2)Mg2+、Al3+、Fe3+、SO42-、CO32-、NO3-(3)K+、Cl-(4)取样少量与洁净试管中,加足量(NH4)2CO3,用洁净铂丝蘸取上层清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呈紫色,则有K+,否则无。

2、有Fe2+、NO3-、Fe3+、NH4+、H+、H2O六种离子,分别属于同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下列叙述不准确的是A、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B、该过程说明Fe(NO3)2溶液不宜加酸酸化C、若有1molNO3-参加氧化反应则转移8mole-D、若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则负极反应为:Fe2+-e-=Fe3+3、已知电离平衡常数:H2CO3>HClO>HCO3-,氧化性:HClO>Cl2>Br2>Fe3+>I2。

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能使pH试纸显深红色的溶液中,Fe3+、Cl-、Ba2+、Br-能大量共存B、向溴水中加入足量氯化亚铁溶液能使溴水变成无色C、向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CO2的离子方程式:2ClO-+CO2+H2O=2HClO+CO32-D、向FeI2溶液中加入少量氯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2Cl-4、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为防止在大灾之后疫病流行,全国各地向灾区运送了大量各种消毒剂、漂白剂等。

(1)二氧化氯是当前公认的第四代高效、无毒的广谱消毒剂,等质量的ClO2消毒效率是Cl2的______________倍。

(2)ClO2作为消毒剂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可有KClO3在H2SO4存有下与SO2反应制得,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漂白剂亚氯酸钠(NaClO2)在常温与黑暗处可保存一年,亚氯酸不稳定可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lO2—ClO2↑+H++Cl-+H2O(未配平)。

当1molHClO2发生分解时,转移电子数是____________。

(5)过碳酸钠是一种有多种用途的新型氧系固态漂白剂,化学式可表示为Na2CO3●3H2O2,它具有Na2CO3和3H2O2的双重性质。

过碳酸钠与下列物质均会发生化学反应而失效,其中过碳酸钠只发生了氧化反应的是()A、MnO2B、KMnO4溶液C、稀盐酸D、Na2SO3溶液答案:(1)2.63(2)消毒效率高、无毒、不与水中有机物形成致癌的氯代物、应用广泛(制备时常用CO2做保护气防止氧气干扰)(3)2ClO3-+SO2=2ClO2+SO42-(4)0.8N A(5)B 5、(1)设计简单实验证明下列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Cl2>FeCl3>I2。

可选用的药品有:氯水、FeCl3溶液、碘水、KI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盐酸、KSCN溶液、碘化钾—淀粉溶液、FeCl2溶液、双氧水等。

所需仪器自由选择。

简述实验步骤、现象、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Cl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溶液红色褪去,可能的原因有:①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溶液褪色。

②Cl2与水反应生成HCl和HClO,中和NaOH,使溶液褪色。

设计实验证明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取FeCl2溶液少许于洁净试管中,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加氯水,溶液变成血红色,则氧化性:Cl2>FeCl3;取碘化钾—淀粉溶液少量于洁净试管中,加FeCl3溶液,变蓝,则氧化性FeCl3>I2。

(2)取褪色后溶液少量于洁净试管中,再加NaOH溶液,若溶液变红,则②准确;否则①准确。

6、化学实验设计和操作中必须十分重视安全问题和环境保护问题,下列实验的设计或操作不合理的是①实验室用加热分解KClO3的方法制取O2,排水收集O2后,先停止加热,再拆除实验装置。

②实验结束后,应将固体残渣深埋入土壤中,废液倒入下水道排除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④为检验CO气体的纯度,用排空气法收集一试管气体,然后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听有无尖锐爆鸣声A、①②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④7、检查装置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的重要操作之一。

按要求回答问题:(1)下列仪器或装置在使用之前一定要检查气密性的是()A、容量瓶B、洗气瓶C、分液漏斗D、酸(碱)式滴定管(2)下列关于不实行气密性检验可能导致后果的叙述中,准确的是A、收集不到气体B、造成环境污染C、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有误D、引发爆炸事故(3)为检验如图所示简易气体发生装置的气密性,甲乙两位同学实行了以下操作和方案设计。

①甲同学认为,只要往漏斗中加水,便可检验其气密性是否良好。

经检验他的方案可行。

则甲同学的操作方案、现象和结论是_______②乙同学设计的方案是:往漏斗中注入一定量的水至浸没长颈漏斗下端。

关闭活塞,用手捂住试管中上部,待漏斗中液面上升一定高度,打开活塞让液面回落后,迅速关闭活塞,松开手,见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说明气密性良好。

乙同学设计方案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关闭止水夹,向漏斗中加水至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则气密性良好。

②在装置不漏气时,试管上部气压小于大气压,故漏斗中液面低于试管中液面且不再升降。

8、已知Fe3+的氧化性强于I2,某澄清溶液中可能只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Na+、Fe3+、Fe2+、SO42-、Cl-、Ba2+、I-。

现取部分溶液实行如下实验:①通入一定量氯气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用分液漏斗分液;②向分液后的水溶液中加入足量硝酸酸化的硝酸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③过滤后将滤液分为两份,向一份中加入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产生大量沉淀,向另一份中加入少量KSCN溶液,溶液立即变为红色。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准确的是A、无法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存有Cl-、Na+B、原溶液中肯定存有的离子有Fe3+、SO42-、I-C、原溶液中一定显中性D、原溶液中肯定不存有的离子有Fe2+、Ba2+9、200℃时,58gCO2和H2O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反应后固体质量增加了26g,则原混合物的平均式量是A、5.8B、11.6C、29D、46.4解析:法一:极限值法:平均式量介于44至18之间法二:二元一次方程组法法三:固定比例法:CO2和H2O与O2的物质的量之比均为2:1,O2的质量为58-26=32g=1mol,原气体混合物共2mol,可得结果。

变形:(1)、CO和H2混合气体完全燃烧耗氧量一定为原气体体积或物质的量的一半。

(法三)(2)、一定温度下,将3LA和5LB通入某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A(g)+5B(g) 3C(g)+4D(g)+E(s),达到平衡后,测得压强是反应前的1.1倍,则a值可能是______(1)(法一)(3)在120℃时,3.88g气体A与足量的Na2O2反应,可放出氧气,且固体质量增加了2.28g,由此可知,A的组成为A、只有水蒸气B、只有二氧化碳C、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D、无法确定10、ag下列物质完全燃烧后,通过足量的Na2O2固体后,固体质量增加ag的是________①H2 ②CO ③CH3OH ④CH3COOH ⑤CH3CHO ⑥乙二酸⑦CO和H2以任意比例混合变形:(1)32gCH3COOH和CH3OH混合气体完全燃烧后将产物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固体质量增加32g,则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A、一定是2:1 B、一定是2:1或3:2 C、一定是3:2 D、任意比(2)在25℃、101kPa下,由HCHO、H2和CO组成的混合气体共6.72g,其相对氢气的密度为14,将该气体与2.24L氧气(标准状况下)充分反应后的产物通过足量的Na2O2粉末,使Na2O2粉末增重的质量为A、等于 6.72gB、小于 6.72gC、大于 6.72gD、无法计算(3)将H2、C2H5OH、O2的混合气体通入盛有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用电火花持续点燃,反应完全后,体系内压强为零,则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A、3:4:2B、3:1:2C、7:2:1D、9:3:4解析:只要气体组成可写成:(CO)m H n型即可,则乙醇与氧气比为2:1。

(4)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gNa2O2的密闭容器中,电火花持续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压强为零(150℃),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下列叙述准确的是A、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2:1B、残留物中只有Na2CO3C、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体积比为1:2D、残留物中为Na2CO3和NaOH拓展:若为常温,则可能只消耗CO2,也可能既消耗CO2,也消耗部分或全部水。

11、将CO和CO2的混合气体10L通入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并持续用电火花点燃至完全反应,恢复至原状态时,气体体积为3L,计算原混合气体中各成分的体积。

(4L、6L)变形:(1)标准状况下,将aLCO2和bLNO组成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Na2O2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中剩余3L气体,以下表达式错误的是A、若a<b,则c>(a+b)/2B、若a<b,则c<(a+b)/2C、若a>b,则c=(a+b)/2D、若a=b,则c=(a+b)/2 (2)同条件下,40LCO2和N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后体积变为20L,则原混合气体中两种气体的体积比?若反应后的体积变为25L,计算原混合气体中CO2和NO的体积各是多少?【V(CO2):V(NO)≥1:1,V(CO2)=15mL、V(NO)=25mL】(3)将10gCO2和CO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2O2的干燥管,充分反应后干燥管总质量增加了2.8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分数为A、32%B、44%C、56%D、88%(4)在密闭容器中充入CO2和CO的混合气体,其密度是同条件下氦气的8倍,此时容器内压强为P1;若控制容器的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加入足量过氧化钠,并持续用电火花点燃,充分反应后,恢复至原温度,测得容器内压强为P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