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低碳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手段
零碳技术在园林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案例

零碳技术在园林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案例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
零碳技术作为一种可持续的能源和环保方案,逐渐在各个领域得到应用。
园林与城市绿化也不例外,零碳技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正逐渐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通过介绍几个案例,详细探讨零碳技术在园林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
首先,零碳技术在园林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之一是太阳能灯具的使用。
太阳能灯具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来供应照明,不需要外部电力供应,可以节约能源并减少碳排放。
在一些公共花园和公园中,使用太阳能灯具可以实现绿化环境的同时,提供夜间照明,增加人们在夜晚的安全感。
而且,太阳能灯具无需电力传输线路,简化了施工难度,减少了地下电缆的需求,降低了景观破坏的概率。
其次,零碳技术在园林与城市绿化中的另一个应用案例是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城市的发展导致了雨水的排水问题,往往造成城市内部的洪涝和水资源浪费。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通过收集雨水并进行处理后再利用,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在园林和城市绿化中,这种系统可以应用于灌溉、景观水体充水、公共厕所冲洗水等方面。
通过利用雨水,可以降低对市政供水的依赖,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还可以降低雨水排放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压力。
此外,零碳技术还可以在园林与城市绿化中应用于建筑的绿色屋顶系统。
绿色屋顶是一种将植物种植在屋顶上的系统,可以达到降温、保护屋顶和提供更多绿化空间的目的。
传统的屋顶通常是由瓦片或者沥青构成,容易吸热,加剧城市的热岛效应。
而绿色屋顶可以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此外,绿色屋顶也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减轻城市的洪涝压力。
利用零碳技术,绿色屋顶可以通过太阳能供电的水泵系统为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实现自动灌溉,减少人力和资源成本。
最后,零碳技术在园林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还可以体现在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上。
生物质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通过植物的生长收集太阳能转化而来。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建设中如何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建设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如何在城市建设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绿色低碳发展不仅关乎城市的可持续性,更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
首先,优化城市规划是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资源分布等因素。
合理确定城市的功能分区,避免过度集中的商业区和住宅区导致交通拥堵和能源浪费。
例如,将工作场所、居住区域和商业设施进行有机融合,减少居民的通勤距离,鼓励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
同时,要预留足够的绿地和开放空间,提高城市的生态自净能力,改善城市的微气候。
能源的合理利用是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环节。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关键之举。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在城市中的应用潜力巨大。
可以在城市建筑的屋顶和立面安装太阳能板,为建筑物提供电力和热水;在合适的区域建设风力发电场,为城市电网补充能源。
此外,提高能源效率也是重中之重。
通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如高效的照明系统、智能的能源管理系统等,降低能源消耗。
对于新建建筑,应严格执行节能标准,采用隔热保温材料、节能门窗等,减少建筑能耗。
对于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交通领域的绿色转型对于城市的低碳发展至关重要。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一个有效的策略。
增加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吸引更多人选择公交出行。
同时,加快轨道交通的建设,如地铁、轻轨等,形成多层次的公共交通网络。
推广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
建设完善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网络,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鼓励共享出行模式的发展,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此外,加快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加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城市交通向电动化转型。
城市建设中的水资源管理也不容忽视。
推广节水技术和器具,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和回用,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
城市园林绿化双碳目标

城市园林绿化双碳目标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碳排放问题的日益突出,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各国的共同目标。
作为地球上人口密集的区域,城市在碳排放和环境保护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任。
因此,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双碳目标,既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又能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园林绿化是指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坪和种植花草等手段,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而双碳目标是指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以实现碳中和。
城市园林绿化双碳目标即通过绿化城市,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实现城市的碳中和。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减少碳排放。
城市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是交通工具的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排放。
而城市园林绿化可以通过吸收二氧化碳(CO2)和释放氧气(O2),减少空气中的碳含量,从而降低碳排放。
研究表明,每平方米的绿地可以吸收约10克的CO2,每年可以吸收数千吨的CO2。
因此,增加城市的绿地面积,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增加碳吸收。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
因此,增加城市中的绿地面积和植被覆盖率,可以增加城市的碳吸收能力。
研究表明,每平方米的树木可以吸收约2.5千克的CO2,每年可以吸收数百千克的CO2。
而且,树木还可以吸收其他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改善空气质量,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园林绿化还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园林绿化可以提供良好的生态系统服务,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源和减少噪音等。
绿化的城市可以降低城市的气温,改善城市的热环境;绿化的城市可以减少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害气体,改善空气质量;绿化的城市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绿化的城市可以吸收噪音,减少噪音污染对人们的影响。
因此,增加城市的园林绿化,可以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为了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双碳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要加强城市规划,合理布局绿地。
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要考虑到绿地的分布和面积,合理布局各类绿地,使其能够覆盖到更多的居民区和工业区。
低碳园林的生态建设途径

我调 节 能 力 , 在后 期 基本 不 需 要 对 园林 进 行 养 护 , 极 大 地 节
4 建设近 自然 式 园林
园林 建 设 过程 重 视 、 强 调生 态 林 的 建造 、 地带 性 植 被 与
乡 土植 物 的应用 等 。模 拟 自然景 观 , 巧 妙利 用 生态 系 统 的 自
结构方式 ,改变传统以草地为主要绿化覆盖面积 的模式 , 尽 可能的以各种乔木为主, 在 园林中形成 以乔木为主 , 各种灌 木、 花卉 、 草有机结合的立体式绿化模式 。( 3 ) 推广乡土植物 及相关适合生长的植物 品种 , 优先选择光和效率高 , 枝 叶相
2 0 1 3 年第 9 期
现代 园艺
低碳 园林 的生态建设途径
赵 松
( 天津市河西区滨湖公园管理所, 天津
摘
,
3 0 0 0 6 1 )
要: 随着全球 气候 变暖 , 城 镇化 快速发展 , 生 态环境急剧 退化现 象也 变得越来越 突出, 因此 , 人 们对生活 、 工作 、
是 园林 绿 地发 挥 生态 功效 的主要 成分 , 直接 威 胁整 个 园林 生 态 系统 的许 多化 学反 应 过程及 生 态功 能 。 针对 我 国园林 建设 存在 的普遍 现 象 , 低 碳 园林 的生 态 化建 设有 必 要从 以下几 个 方 面人 手 : ( 1 ) 加 大 园林 的有 效 绿 化 面积 。( 2 ) 改善 植 物群 落
约了资源, 是实现低碳园林 的重要生态建设途径。其具体表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城市规划如何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在当今时代,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而城市作为人类活动的主要聚集地,其发展方式对于应对气候变化至关重要。
实现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不仅是环境保护的需要,更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城市规划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绿色低碳发展的核心在于减少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同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那么,城市规划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首先,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规划中,要明确功能分区,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等合理布局,减少不必要的交通出行和能源消耗。
例如,将工作场所与居住区域靠近设置,能够缩短居民的通勤距离,鼓励人们选择步行、自行车或公共交通出行,从而降低交通领域的碳排放。
同时,要控制城市的无序扩张,避免过度开发土地,保护好城市周边的农田、森林和湿地等生态系统,发挥其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涵养水源的功能。
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环节。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如地铁、轻轨、快速公交等,提高公共交通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能够吸引更多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布局,使公共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此外,建设完善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网络,鼓励绿色出行方式。
在城市道路规划中,要注重交通的流畅性,减少拥堵,从而降低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配套建设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为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创造条件。
能源规划也是实现城市绿色低碳发展的关键。
在城市规划中,要积极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合理规划分布式能源系统,鼓励在建筑物屋顶和外墙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
加强能源的储存和调配设施建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对于城市中的大型公共建筑和工业企业,要制定严格的能源消耗标准,推广节能技术和设备的应用。
建筑规划对于绿色低碳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在园林工程中实现低碳环保

浅谈如何在园林工程中实现低碳环保【摘要】园林工程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工程。
长期以来不注重绿地生态功能的发挥,不注重成本核算,重建轻管,导致绿化成本高,绿地景观效果差,生态功能弱化,碳排放倍增。
本文从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出发,探讨在园林工程中如何实现低碳环保。
【关键词】园林工程;低碳环保;节约型园林;方法;设计在园林工程中渐渐兴起低碳热,但是对于低碳园林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技术和政策的层面。
节约型园林出节地、节土、节水、节能和使用环境友好材料等手段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从而达到园林绿地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市园林建设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增加,由于观念上和认识上的偏差,使得生态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注重视觉形象而忽略环境效益的现象。
部分城市园林建设有奢侈化、高贵化的不良倾向, 植被、水和土壤遭到破坏,人类生存的基本生态环境日渐恶化,不讲科学的园林绿化建设,不仅造成宝贵的水土、植物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耗费巨资,增加了绿化的投资。
重视科学发展观,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出发点和立足点,群策群力,因地制宜,实现低碳环保的城市园林建设之路。
下面就谈谈自己对在园林工程中实现低碳环保的肤浅看法。
1. 园林绿化的低碳环保低碳是通过零碳和低碳技术在城市发展中的推广应用,节约和集约利用能源,达到有效减少碳排放的目标。
低碳环保是指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其基础是新能源、节能环保、更换能源的新工艺,减少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如省电、节油、种树、回收可重复利用或可循环利用的生活资料等。
园林绿化建设是降低城市碳排放的最直接且无污染的方式,亦能达到美化城市的效果。
低碳环保是以最少的资源和资金投入, 最大限度地发挥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满足人们合理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
2. 园林工程绿色设计2.1建筑设计2.1.1 整体性节能设计师在设计中将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经济条件等众多因素考虑其中,建筑的主要朝向应迎合当地夏季的主导风向(我国大部分地区以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布局为宜),利于自然通风,提高居住的舒适度。
园林低碳环保措施方案范文

园林低碳环保措施方案范文一、背景为响应国家和城市的环保政策,在城市化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重视园林绿化,既能美化城市环境,又能缓解城市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等问题,成为城市低碳环保的有效途径。
因此,有必要开展有效的园林低碳环保措施方案,减少园林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二、园林低碳环保措施范例为了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低碳环保水平,采取以下措施:1. 绿化布局方案园林绿化布局要提倡按照自然规律布置,多种多样地植物搭配,避免单一占主导,不仅能营造自然生态空间,还能有效吸收二氧化碳和有害物质,改善空气质量。
2. 绿化材料方案在园林绿化的材料上,应倡导低碳环保、可再生的资源,如回收利用水、尽量利用天然草本植物、植被覆盖等环保方案,减少材料的开采和消耗。
3. 环保园林设施方案园林设施建设应遵循低碳环保原则,使用环保的材料和能源,采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色能源,降低园林能耗。
4. 水利工程方案在城市园林水利工程建设中,既保证城市供水的同时,也应保护生态环境。
因此,建立集水回用系统,开发雨水资源,采用循环水供应等技术,能减少污水排放和园林水资源的浪费,有效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低碳环保水平。
5. 垃圾处理方案垃圾处理是园林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因此,制定垃圾分类回收等措施对减少园林建设垃圾、促进垃圾资源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通过对以上园林低碳环保措施方案范例的介绍,可以看出,在城市园林建设过程中,低碳环保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需要对园林建设过程进行全面规划和控制,良好的园林建设不仅能提高城市形象,更能源耗少、环保成效高、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对环境的保护都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

城市建设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方向。
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实现绿色低碳,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关乎着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未来福祉。
要实现城市建设的绿色低碳,首先需要优化城市的能源结构。
传统的以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供应方式,不仅资源有限,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
因此,我们应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
在城市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太阳能路灯和屋顶太阳能板,这是利用太阳能的直观体现。
同时,在一些风力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风力发电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水能的利用也不能忽视,合理开发城市周边的小型水电站,既能提供清洁能源,又能起到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
城市的交通系统也是实现绿色低碳的关键领域。
一方面,要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公交车等。
公共交通的大运量、高效率,可以有效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
优化公交线路,提高公交的覆盖率和准点率,让市民更愿意选择公交出行。
另一方面,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和自行车骑行。
为此,城市需要建设更多的人行道和自行车道,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
同时,推广新能源汽车也是重要举措。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力度,完善充电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
在城市的规划和建筑设计中,也要充分融入绿色低碳的理念。
合理的城市布局能够减少居民的出行距离,降低交通能耗。
例如,将工作区、生活区和商业区进行有机融合,避免过度的功能分区导致长距离通勤。
建筑设计上,应注重节能和环保。
采用新型的节能建筑材料,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空调和采暖的能耗。
推广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建筑设计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自然采光、通风等因素,减少对人工照明和空调的依赖。
同时,在建筑的屋顶和立面进行绿化,不仅能够美化城市环境,还能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
水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在城市建设中同样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现低碳城市的园林绿地建设手段
【摘要】简述低碳城市产生的原因,指出低碳园林对实现低碳城市有突出的作用。
总结实现低碳园林的手段,以期对低碳园林的研究与营造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低碳;园林绿地;植物
1.低碳城市产生的原因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
大量事实表明,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
目前,科学界已对气候变化达成以下共识:就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而言,温室气体的影响非常重要,而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气体的最主要成分。
尽管全球城市面积仅占地球表面积的2%。
但人类约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
另外,城市消耗的能源占全球能源消耗的75%以上,城市排放的温室气体占全球排放温室气体的80%左右。
以上研究表明,城市是实现碳减排的关键所在。
因此,低碳城市的概念应运而生。
2.实现低碳园林的手段
园林绿地对实现低碳城市有突出的作用。
居住绿化用地及公共绿地占城市园林绿地相当大比例,可通过采用以下手段实现园林低碳运营。
2.1绿色植物
绿色植物及其生长的园林绿地是城市重要的自然碳汇,同时也是唯一不消耗能源的碳汇方法。
相对而言,其他的人工碳汇方法在碳捕获和固化过程中往往需要付出能源消耗的代价,有时甚至会增加碳排放用。
园林绿地对于维持城市区域碳氧平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园林绿地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之转化为有机碳储存在植物根茎或土壤中,同时释放出o2。
可通过增加建筑的植物栽种面积、利用植物净化水质、建立立体植物群落、大量使用乡土树种等方法实现低碳。
2.1.1建筑屋顶及外墙种植植物,不但能增加植物栽种面积、降低建筑能耗,而且能美化景观。
上海世博主题馆东西立面设置垂直生态绿化墙面,面积达5000
平方米。
夏季,可利用绿化隔热外墙阻隔辐射,并使外墙表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降低传导;冬季,既不影响墙面得到太阳辐射热,同时可形成保温层,使风速降低,延长外墙的使用寿命。
2.1.2实验证明,在治理湖水,净化水质,恢复水体生态环境时,水生植物扮演着重要角色,水生植物群落的形成为野生水鸟和鱼及水中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柄居地,正是由于这些水生动植物的不断繁衍和相互作用,使水体成为具有生命活力的水生生态环境。
2.1.3自然的植物环境是由乔灌草垂直搭配而形成的生态群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水循环。
2.1.4由于乡土植物经历过长时间的风雨洗礼,经受过各种恶劣
气候的考验.通过自然竞争方能生存下来,不仅适应当地的气候、土壤、温度、光照等环境条件,易于成活和管理,而且在成本方面也比较低廉,相对而言,是比较理想的首选植物。
2.2雨水收集灌溉系统
园林中的硬质铺装应改变过去迅速疏导路面积水的做法。
应用透水型铺装使雨水回渗地下。
如在停车场采用嵌草路面,提高雨水的下渗量。
收集后的雨水可汇入城市公园的湖泊湿地之中,经生态净化后渗入地下,补充城市地下水或者作为中水作景观用水及植物灌溉之用。
屋顶花园可同时结合雨水收集系统使用,既能保证屋顶花园绿化的成活率.又能增强本身收集雨水的能力,节约、高效。
世博中国国家馆屋顶上设计的雨水收集系统,可以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利用天然的雨水进行绿化浇灌、道路冲洗。
2.3园林材料
绿色建材是最典型的低碳材料。
绿色建材是指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建筑材料。
在园林绿地中大力推广应用绿色建材,不仅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与能源的消耗,而且还可以减少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
例如塑木,有着天然木材的外观和质感,没有自然木材有节疤、易龟裂、易变形、怕水怕火和易腐蚀等缺陷。
而且,塑木的成本大约是木材的1/4-1/3,但平均使用年限却要比木材使用时间长5倍
以上。
最重要的是可以100%回收循环利用。
另外,地方材料也是一种低碳材料,因为地方材料的选用能减少材料在运输过程中的碳排放。
对废弃材料的再利用,不仅能够从源头上间接减少园林建设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而且还可以直接减少园林建设所产生的垃圾以及处理这些垃圾的费用与能耗。
2.4使用可再生能源及节能灯具
当代园林建设中的照明系统、喷泉水景等对能源的消耗巨大。
因此要实现低碳就需要在园林营造过程中引入新的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发电、生物热能技术等,并大量推广采用节能的设备。
根据园林绿地所在位置,因地制宜地设置太阳能板及风力发电设施,把太阳能、风能转化为电能供绿地使用。
生物热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供能源,还能产生生物肥料,一举两得。
led灯比传统的白炽灯、节能灯节能效果更加显著,虽然初期投入较大,但长期运营成本低,应推广采用。
2.5节能建筑
园林建筑尽量结合地形,利用自然采光通风,减少能耗。
南方建筑布置为坐北朝南,通风效果优良,西面减少开窗面积,适当增加墙体厚度可降低热幅射。
提高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的散失。
具体措施包括隔热玻璃、双层玻璃、中空隔热金属板等比较传统的办法。
同时,可探索运用一些新颖的办法,如外墙水幕隔热、双层外墙爬藤植物隔热、外部可移动遮阳棚等。
能源利用上,可在屋面、外墙采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等技术,为建筑提供强大的能
源,减少传统能源的消耗,实现能源自给。
例如,世博公共活动中心项目中,在屋面设转置约2兆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独立系统,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
2.6优化园林设计方案,延长园林绿地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