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欣赏
优秀杂文作品精选

优秀杂文作品精选1:人类的好日子人类社会闹闹哄哄,乱七八糟,灯红酒绿,声色犬马,看上去无比的复杂,但认真一想,也不过是贫困者追求富贵,富贵者追求享乐和刺激。
基本上就是这么一点事儿。
为什么人们厌恶贫困?因为贫困者不能尽情地满足自己的欲望。
无论是食欲还是性欲,无论是虚荣心还是爱美之心,无论是去医院看病不排队,还是坐飞机头等舱,都必须用金钱来满足,用金钱来实现。
富是因为有钱,贵是因为出身、门第和权力。
当然,有了钱,也就不愁贵,而有了权力似乎也不愁没钱。
因为富与贵是密不可分的,可以合并为一个范畴。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
富贵是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应该享受的。
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
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穷人有穷人的欲望,富人有富人的欲望。
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有了木房子,她要当贵妇人,当了贵妇人,她又要当女皇,当上了女皇,她又要当海上的女霸王,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
凡事总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
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
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
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
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
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肯放下食物。
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
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
有的人有的时候有,有的人有的时候没有。
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
杂文合集经典杂文大全

杂文合集经典杂文大全
一、《不言而喻》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心有多诚,人际就有多隽。
心如明镜,把
善恶两面都倒映出来;心如大海,包容让一切汹涌都能无痕化解。
于是才有“不言而喻”,一段情话送给陌路而行者,如宣纸上的断句,
把心打开,让故事找到下页。
二、《尘埃落定》
爱,尘埃落定浪漫落幕前,在来之前,有一段像烟雨蒙蒙的约定,也
是没有义务的自由就像是尘埃落定,绽放情感的心灵片段。
凡事都可
以重新开始,有的是途中的停留,也有的是眷恋的风景,曾经的温度,如今已遗忘。
三、《树影婆娑》
春夏枝头孩童笑,秋冬树影婆娑,略秋里,几段盈盈夜色氤氲,可轻
可深,可闲可思,情谊晨晚斑斓,把岁月映到人前,面对过去的抉择,看着它婆娑,看透它曼妙的风情。
四、《让心温柔》
人生走过许多梦境,让心温柔,洗去心头的污垢,才能见到自我美好的一面,期许缘分酝酿的完美,放松内心的闷森,迎接另一个自己,让自己更灿烂而释怀,在这样的日子里,莫伤心,莫苦恼。
五、《远离烦恼》
远离烦恼,放松心灵,做最真实的自己,开启新的征程,勇敢追随梦想!但注意,要杜绝偏激心态,远离争端纷争,保护心灵,守船健康的心情。
让思想豁然开朗,愿一本正经之心,只被向上的思想征服。
杂文精选10篇

《杂文精选》杂文精选(一):总有一个人,与你棋逢对手是否有想过,若真的能够请别悲观的生活,生活里还有那么多可敬可爱的人,当然还有那些抬起头就扑面而来的绝对能够用迷人来形容的风景,我们将生活在鲜衣怒马的人群里过的处若不惊,将那些相处久不厌的朋友放在心里,能够将遇到的失意与困顿在黎明之前转化成一个艳阳天,当然在应对曲折我们自尊的事情上却从不妥协。
我们活的过的相对又绝对,在此其中,我们穿越过花开花谢的城市乡村,品尝过甜美或苦涩的果实,将一切酿成度数高的烈酒,然后与一个人把酒言欢,多好!只是常常不自觉的把别人的心事与感情照顾的有一种岁月静好的模样,但是我们在最后发现,自己早已患有破伤风的情绪从未痊愈,也从未被关怀,何必呢,照顾自己这简单到脱口而出就对身边人的问候,却从来没有去真的将这四个简单易懂的字,送给自己过,在我们追逐完美生活的路上,头破血流过,伤筋痛骨过,怎样能够不去照顾好自己呢尤其应对最后别人的不闻不问,我们明白我们对一个人的好出现不对等,甚至彼此的孤独都不曾匹配。
我们的失落就在某一刻悄然落地。
很多时候喜欢被热水烫着,也能够被凉水冰着,可就是不想被温水耗着,这样爱恨分明的我们,被旁人冷眼、甚至窃窃私语的时候,却丝毫不减状态,这样的傲娇,无疑才是真的自我内心倔强与执着。
只是所有望见的看不见的棱棱角角,不管怎样被风化,磨练到越加沉稳与冷静时温暖的心境就破土而出,于是认识到原先我们更欣喜的是生活打开了另一扇不同材质的窗户,让所有陌生与熟悉痛快的打个照面。
那些曾被评论不务实,也曾被批评不现实的日子里,真真假假的唇枪舌剑里,我们过的都有些累了,我们又不是活给谁看,我们只但是在讨论中发觉这无关对错,我们就是与另一个人的思维模式格格不入而已,好比西餐与中餐一样,无法做到中和,别嚷嚷了,各吃各的就好,但是,请相信你在吃中西餐的路上终会遇见那个志同道合的盟友,你说着食材他谈着作料,根本不用多么耗时,你就发现,嗯,一道菜就能够上桌了。
杂文优秀范文

杂文优秀范文文章一:杂文优秀范文杂文是一种独特的文体,它结合了小品文和议论文的特点,既能描写日常生活,又能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
优秀的杂文不仅能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杂文的优秀范文,让大家感受这种文体的魅力。
范文一:《关于失眠的随笔》失眠是很多人常常遇到的问题,但每个人的失眠原因和体验都不尽相同。
此篇随笔以自己失眠的经历为切入点,旁征博引地聊起了失眠的各种可能性和心理原因,同时也分享了自己通过阅读和个人修养消除失眠的经验。
文章中虽然有点自言自语的慢热,但作者的描写细腻,叙述生动,有不少发人深思之处。
范文二:《远方的家》该文以作者在遥远的国度度过一个短暂的夏天为线索,回忆了自己一些亲友之间的感人故事。
文章除了抒发对离别的思念和不舍之情外,还描写了一系列关于家和品格的主题,有很多感人处,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范文三:《乡情记忆》乡愁一直是文学家们所倾注在文字中最多的情感,本文以回忆自己童年时在乡村的生活为出发点,情感真挚,细节丰富,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乡村的感情,以及对于童年记忆的回味。
值得一提的是,该文的语言优美,许多句子下意识地触动读者的心灵。
以上三篇随笔都有着中规中矩、寻常而真实的生活感,通过深入浅出地刻画生活场景和人物形象,倾诉个人感受和理念,写出了自己的情感和精神内核。
这种写作方式,不仅有助于表达作者的独特观点,也可以增强读者的共鸣和启迪。
文章二:杂文的优秀范文杂文是中国的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
它可以描述生活中的琐事,也可以谈论人生的哲理。
下面是三篇杂文的优秀范文,让我们一起欣赏。
第一篇:《世界真好》文章以一个普通人的视角,来展示世界的美好。
虽然文章内容浅显,但是道出了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
作者极力尝试用简单的字眼,来描述出表面芜杂背后包含的真实和美好。
这种感性和真诚,打动了读者,使得文章备受认同。
第二篇:《人生在世必须有一种理想主义》文章用丰富多彩的词语,概括了什么是理想主义。
杂文名篇-专业文档!

杂文名篇1、以人为本,还是以车为本?每天都要走路,生活在大城市,按交通规则,自然要走人行道。
可是不行,有时必须得走车行道,因为人行道成了停车场,各种型号的车辆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即便是武林高手练就瘦身术,走到这里也寸步难行。
进了自家小区,应当宽敞了吧?非也,时常是各种型号的车辆横七竖八地停放。
从小区门口到自家单元门口,需走迷宫般绕来绕去。
一身新衣服,成了擦车布。
无论是在大街上还是在自家小区,都能看到大字标语――“以人为本”。
可面对人行道成了停车场,满小区横七竖八停放的车辆,哪里还有什么以人为本,分明是以车为本!于是,“人走人行道,安全才可靠”的交通法规不好使了,面对现实才是硬道理。
人行道成了停车场,只好走车行道。
如果守规则,认死理,只能寸步难行。
敢情有些不守规则的行为,是万般无奈逼迫出来的。
谁再说什么“中国式过马路”大谈国人素质低下,不妨请这位素质达人到人行道停车场做个示范,秀一秀如何做守规矩的行人。
有时,面对小区横七竖八停放的车辆,时常担忧――几座高楼,几百户人家,只有一个门口,万一失火,消防车如何进得来?楼里人如何跑得出去?万一需要急救病人,急救车如何进得来?史料载,以人为本是春秋时期管仲(前725年~前645年)最早提出来的。
管仲对齐桓公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
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
”意为霸王的事业之所以有良好的开端,是以人民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
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
“人”这个概念,是从以神为本,以物为本发展来的。
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相对于神本思想,物本思想,强调把人的价值放到首位。
中国历史上的人本思想,强调人贵于物,“天地万物,唯人为贵”。
《论语》记载,马棚失火,孔子问伤人了吗?不问马。
在孔子看来,人比马重要。
在现代社会,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作为一种发展观,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对于物本思想而提出来的。
不能本末倒置,不能舍本求末。
散文欣赏:杂文

散文欣赏:杂文散文欣赏:杂文散文欣赏:杂文1夜深,人也静了,仿佛世界好像停止了运动,没有白日的热闹,也没有白日的欢乐,黑夜里,我寻找着一丝光点,来慰藉我不安的心灵,这一刻我突然明白,不是世界不运转了,而是自己想的太多,想的太单沉了。
明日的太阳还会在那个地方升起,它不会改变地点,更不会移动,可我们却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方向,为自己的生活奋斗着,这一刻,陌生人,愿你你一切安好!我们还未沉浸在睡梦中,是缺少了什么?我问着自己,是问候?是祝福?是关心?还是慰问?错了,一切都错了,我们只属于黑夜里的孤独者。
花儿会流泪,花儿也会枯萎,是我们太天真,还是我们想的太多?我忘记了,花儿不会哭,它总是那么的美丽,那么的芬芳,可美丽的背后隐藏了多少的痛与挣扎?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泪水留下又问自己何必,想来想去还是对不起自己,花儿枯萎,也是自己心碎,自己的痛自己承受,旁人不懂又何必多说,我们只属于黑夜里的孤独者。
散文欣赏:杂文2想来在我所接触的文种中,可能杂文是最说不清的文体,说它不清楚可能是它与别的文体的界限不明朗,在我的认识当中,杂文大概一直是归之于大的散文概念之中,虽不得体,但也没有别的什么更好的方法。
想来在此之前,读过最多的杂文大约就是鲁迅的了,所以映象一直比较深刻,可也确没读出杂文应该是怎样的情形,因为一开始读的时候并未将他的东西当成杂文来读。
只是到了后来才知道那叫杂文。
后来又接触了柏扬、李敖等海那边的一些自称是杂文的文章,辅天盖地,山呼海啸,却是明白了一点,那就是以讽为主的小文章便可称之为杂文,可他们的文章却是和鲁迅的东西偏不是一脉相承的玩意。
于是便有人将杂文搞得很高尚的样子,似乎在文字方面唯有杂文能愤世忌俗,最起码它不是媚俗的东西,现在人们已经将自己高尚的标准订得相当地低了,只要不是拍马屁的,不是黄色的,敢于说一些实话的,那就可以说是高尚的了。
至于将这些变成了文字,那就是一个有良知的作家。
倘若还敢坐在电脑前,敢码一些骂人的文字,那就可以称之为文化战士了。
杂文经典作品赏析

杂文经典作品赏析杂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政论性文体,从诞生之初就与新闻媒体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可也有不少抒情类的作品。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精心整理的杂文经典作品赏析,希望对大家有用。
杂文经典作品赏析1:倾城之恋战火蔓延,动荡空前。
炮弹落校园,凌乱的血腥场面,无从定谳,无比凄惨。
教学楼侧边,激情的火焰,翻卷。
他送她一只瓷器猪做留念。
军令如山,他又奔赴前线。
她凝眸无言,翘望他的背影成为黑点。
孤寂的容颜,泪滚腮边。
无尽的挂牵,穿越刀光枪弹的空间,默然沉淀。
他临走的誓言,响彻耳畔:“爱你永远,胜利后在这里相见!”染指流年,落花三千,城市在等待中沦陷。
这天,雷鸣电闪,枪声不减。
她不顾危险,冒雨奔赴临时教学点,途经一片断壁残垣。
突然,一颗子弹斜穿她胸间,怀里瓷器猪摔碎地面。
就在这一瞬间,他熟悉的身影出现。
她惊颤,泪水涟涟,边跑边喊:“阿山……”“阿莲……”她扑倒他怀中,鲜血飞溅,却浅笑纤纤,如绝美的红莲杂文经典作品赏析2:不经意的,才更容易得到古有云:“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20岁出头时,那时候在企业管理咨询公司上班,身边的女同事基本都比我大,有25岁,也有30岁未婚的,对于那个时候的我,觉得30岁未婚属于高龄,现在来看,终身未婚又有什么关系。
那些女同事们整日里都嚷着要找又高又帅又多金的男朋友,在深圳那样的都市她们认为有房有车是对男友的基本要求。
她们问我:“你要找什么样的?”,我想也没想说:“喜欢我的,我也喜欢他的就可以了”。
确实,我对伴侣似乎完全没有要求,只要他足够爱我,而他也能让我爱上就好。
没多久,我有男朋友了,一名很高很帅的还在上海上大学的学生,是的,很高,1.86米,很帅,他第一次发照片给我,我说你发谢霆锋照片干嘛,当然现在已经是大叔一枚了,我们是网恋,那个年代的网恋单纯得没有一点套路。
一起住的朋友很不理解我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男朋友,她们觉得我应该嫁一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才是正确的。
因为工作平台的原因,除了可以亲眼目睹很多知名企业家如马化腾,李东生等。
关于精短散文杂文5篇

关于精短散文杂文5篇散文佳作无不是饱蕴着作者淋漓酣畅的感情写出来的,是作者真挚情感的产物,是以情动人的,摄人心魄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精短散文杂文,供大家欣赏。
精短散文杂文推荐:夜纷飞漫步在这依旧绿荫的街道,我无语而用心声来述着惆怅。
异地、自已,那种孤寞的伤感总徘徊在身边不易散去。
虽然我曾无数次的把它们赶出脑海,就象是这些先进的计算机网络不能完全的摆脱病毒的干扰一样。
我踱步在这秋的清凉中,时不时鞋跟跶跶的着地声啄在空气里脆响。
成长的岁月,让我知道我已失去太多,让我懂得珍惜拥有的一切。
心念着那手机铃声的响起,因为在这样的清冷中,唯一能让我感觉温暖的也只有那不深不浅的问候,它们至少清走了我的孤独,哪怕只是片刻的欢欣与喜悦,足可以让我感觉还有人记得我,记得我这个,这个曾经千疮百孔的痴人,而今也只能算是那情感摧毁下的昔日黄花,正日渐的奔向枯萎……不知道什么时候是我生命的尽头,时间总是这样的毫无情义,它不会因为你富有或是贫穷减免,岁月流逝,当那些苍桑刻在脸上,白发纵生鬓间时,我无力的回望着这一切。
静寂中让我回望前尘,突然间发现自己已走过了人生最为美好的年代,却依然身处孤独。
叶在簌簌作响。
用力仰仰脖颈,却分不清是哪片唤醒了我心的宁静,“唉”一声不长的叹息散在如诗的秋风中,却抹不去我孤寂的心情。
你在哪里?我用心语问着你。
我想只有那夜空明亮的月知道我的思念,星星调皮的眨着眼睛看不懂我的惆怅。
我试图小心的问候,可是花枝拽住了我的衣衫,在轻声的讲着不让我扰乱你。
我等着,在这寒意渐近的夜里,我把心寄在那树梢儿,只能让月儿看到我的缠绵,泪水滑落在这涩涩的泥土中,它温情的吮着,象用爱的抚着我的脸。
中秋月渐圆,问你可记得我一人的孤单,温语摆在眼前,却没有那种让人动情的激荡,我多么渴望所有的哪怕只是一个字,它的源头来自于你的心底,而不是敷衍。
精短散文杂文推荐:如果有一天,你我再见面如果有一天,再次见你,我一定要牵起你的手,对你说声“喜欢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岁月不待人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雨儿就这么不紧不慢地洒着,风儿就这么不紧不慢地刮着,身上有一点点凉意,心里有一点点寂寞……但我还是喜欢这样的夜晚,花甲已过好几年的我,坐在窗前灯下,一笔一划地记录着自己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滴滴点点,一年又一年,琐碎又平凡。
心事在四季轮流的展转中沉寂,就这么悄然地飘走……其实我真的是一个极其平凡的女子。
年轻的时候,做着各种各样的美梦:希望自己这辈子有点特长,比别人强那么一点点才好,喜好文学,心想自己能写文章,要是能成为一个作家该有多好啊;习以书法,心想要是能成为一个像王羲之那样的书法家那真是太了不起了;又想学医,能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也不错,等等……可是这辈子我手里也没有把握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也没有实现自己其中的一个梦。
我虽然也很努力地朝着自己所定的目标发展,要求自己不要投机取巧、走捷径,可是到后来回首一眸,我还是我:喜欢文学,虽发表过几篇文章,还见了报端,终是小打小闹,加上文字功底不足,到现在也没有成为作家;坚持了几年的练字,却没有持之以恒,字仅仅是拿的出手,不会被别人讥笑而已;悬壶济世的医生终是南柯一梦,一辈子与自己无缘……一事无成,自己是越活越低,离自己的梦是越来越远,低到见不到的沉埃里去了,远到不知哪个山旮旯脚去了……现在的我,还是坐在窗前在静静地暇想,回首翘望:苍桑雪雨、岁月悠长:只不过已抛弃了尘世间的一切繁华,能冷静地反省自己了,虽有几份悲凉,但有心的呵护,纵有感叹,却没有了悠伤……其实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活给自己看的。
有些事,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去闯;有些路,只能是自己一个人去走。
你的成功与失败跟别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没有人会赞美你的成功,也没有人会讥讽你的失败,快乐的心情只是与自己相伴。
只要你可以接受自己不那么完美,你就用不着去粉饰自己;只要你不那么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你就可以重新做回你自己。
不然,你会觉得活得很累很累,你内心会纠结得很苦很苦。
不要把别人的评价看的太重,一定要找一个没有人在乎你、没有人认识你、没有人要求你的地方去,去重新认识自己、重新照顾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真实需求。
人生的生老病死,尘世间的世事轮回,这是生命的终极意义所在。
无论这世间的风景是什么,都不及在这长长的岁月里,有的人一直能把你当做一道最美的风景……这样的夜晚,我坐在窗前,心境自然是淡泊、从容、宁静、安然的。
岁月不饶人,年华已向晚,只要不埋怨时光的流逝,只是想将阳光弄懂,把一份对流年的怀想,融入到对自己有牵挂的潮起潮落,然后妥贴安放。
只要我来过这世上,,我就会好好地快快乐乐活着,一年又一年,就不会辜负这岁月的馈赠。
人生如棋,当落子无悔;人生如戏,平平淡淡为最真。
也在说“爱”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大谈“情”大谈“爱”,可是他们自己却没有多少爱,而总是要求我们要有爱,这就像是一把刀子夹在脖子上还在说,“我在享受”。
呵,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爱了。
这个年头可能是无爱了吧。
父子之间无爱了,兄弟之间无爱了,师生之间大抵也没有什么爱吧,毕竟师生对于父子兄弟的关系也不知道远了多少,我们现在的生活可能是一个无爱的生活,没有那种亲密无间了,谁和谁又不是仇人呢?现在的眼镜都不是透明的,上面抹着厚厚的颜色,那样的冷峻的目光,犀利的眼神,刺着你头皮发麻,你的身体也被这两把刀子割开了血肉,清晰可见里面的脉络。
或许是想成为鼻祖或是祖师之类的吧,他们没有爱,却又一边来制造爱,我们现在的爱大抵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才有的。
西汉有个叫董仲舒的人物,这天他见了汉武帝,就有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做法,然后就出现了三纲五常,又经过了朱熹、二程的不懈努力,“存天理,灭人欲”、守节烈妇也是在那个时候萌芽到了明清就又被继承者继续发扬光大了,我们这个国度的“爱”的哲学愈加强大起来,然而我们的爱却又是在不断地消退了,不断地萎靡了。
我们深以为这种“爱”并非是正确的爱,但既然有了传统,就该继续的坚持下去,因而曾经遭受婆婆虐待的儿媳成了婆婆之后继续虐待她的儿媳,曾经厌恶老师的学生现在成了厌恶学生的老师了,这个就是我们所引以为豪的爱了。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去着更黑暗的地方,此后自己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我们的“爱”或许不能称之为爱,而是一种畸形的传统。
父子之间没有爱,全是被父权给压垮了;夫妻之间大概也是没爱了,全是被夫权给压垮了。
被压迫了几千年的儿女,仍是在不断地被压迫当中。
陈独秀等人确是伟大,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不断地批判旧文化,喊着“打倒孔家店”口号,那些陈旧文化本以为就会如此的销匿,但这种爱却又朝着一种更加糜烂的道路发展,错了方向就继续这个方向不再回头,因而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就成了当代的标签,那种爱的气息荡然无存。
中国的亲权重,而父权更重,容不得任何对父子问题的染指,即使现在是无比开明的新时代,因为这个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父权的社会里,又有什么爱可言呢,不过是“卖身葬父”“老莱娱亲”的愚爱罢了,他们以为这样是一种对长辈的敬爱,其实不过是无意识的游魂在进行着无意识的谦卑罢了,这个却不是本意,但只能那样做,否则就会背上“铲伦常”“禽兽行”的恶名了,舆论和流言就会像是如蚁附膻那样跟随着你,无法逃离。
在这个年代或许亲人之间的爱大抵已经消磨殆尽了吧,父与子之间还能和睦的谈话了吗?不能。
他们在从小被教育着学着做人,学着爱他人,又总能说出父爱如山母爱如海那样感人的话语,头头是道,而在现实中又是那样的一副丑恶的嘴脸,冠冕堂皇,跟那些自诩为正人君子之流的有的差不多可以相提并论了,他们是那样的神似。
中国最伟大而又最为永恒的爱或许就是恋人之间的爱,但这种爱又能维持多时间呢,三五年已是很不错的结果呢。
中国是个薄情和无爱的社会,天长地久不过是一个谎言,你还真的会相信那种“山无棱,江水为竭”的誓言,爱从来都是一个虚幻的概念,也从来都是薄凉的印记。
你可以上一秒的海誓山盟,下一秒或许就是天崩地坼,杜十娘和鱼玄机的凄惨我们都是可以通过那些史书来了解,那些专为帝王将相描写的正史又怎会透露太多,一切只是我们过于单纯了吧,不是每个女子都如妹喜那样的痴情呢。
国人从来没有什么信仰和理念,因而他们就更加无爱了,口头的爱谁又不会?我们的爱,也是被迫的爱,当爱被绑上道德的时候,爱又怎样进行的下去。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也不过如此,面临的或许也不是个较好的结局呢。
儒家哲学在这个国度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孔圣人讲究的是忠、孝、礼、义、廉、耻,但国人真的很伟大,已经做到了忠、孝、礼、义、廉,这样的情操让人无比地“敬畏与敬仰”啊。
因为无耻,所以对爱就更加没有感觉了,该抛弃的还是要抛弃呢,薄凉的如这些麻木的民众。
倘使据了见闻,就可以说是没有爱了;不但现在没有,而且或许从来都没有出现过,仿佛我们这个国度从来就没有孕育爱的土壤。
现在社会上的论调和趋势,一面在批判着大多数的爱,一面又来寻求着爱,甚至于在呜呼哀哉着说道“无爱啊”。
我不知道是否因为他们无爱,才觉得其他人也是无爱,这是失去了立论的根据。
我向来认为某些人是无爱的,倘若加以全体,那简直是污蔑。
爱从来不是一个褒义词,当然它也不是一个贬义词,悲剧与喜剧就是在爱中不断纠葛,因而才有了后续的发展,在不断地破坏,在不断地仇敌。
我们大抵是被“爱”给绑架了,因为有爱,所以变得愈发的没有爱,从此我们就走上了这条无爱的道路,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什么好东西来。
在他乡,种故乡六年前我的第一本书出版,书的第一页第一句话是:我是个农村孩子,如今生活在城市。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写下太多与故乡和乡村有关的文字,有时候真觉得无可奈何:恐怕一辈子都得和故乡纠缠拉扯下去了。
可不是么,现在又有了明月村。
第一次去明月村,站在松林和茶田间,不远处的农房炊烟袅袅,恍惚中嗅到故乡的味道。
我也想过有可能从那一时刻延续到现在的味道和激情只是幻觉,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即使只是做一场和故乡有关的梦,我也不愿意醒来。
这世界有很多美景,明月村跟那些美景都不一样,身处其中,我们不会时刻感觉到它的美,它只是让我们舒服,它接纳我们,安慰我们。
在城市里,我经营着一个以服装为主的品牌,名字叫“远远的阳光房”,这个名字其实和“宁远”没多大关系,在最初它只是一个博客名字的时候,我不过是想表达:故乡很远,远得就像阳光。
对故乡的记忆永远与阳光有关,正如我在一段文字里记述的:“十多年前,我带着一张被阳光照射风沙侵蚀的脸来到据说是最养皮肤的城市,成都。
待上一个月我才明白,所谓养皮肤,就是晒不到太阳。
”我出生在大凉山边陲靠近云南的一座小山村,山村就在大山的半山腰上,每天太阳赤裸着降临大地,我在这里见过全世界最美的朝霞和黄昏。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七大姑八大姨的全部是亲戚,村口、村中以及村末各有一棵大得需要十多人合抱的黄桷树。
附近的山野里一年四季会盛开叫不出叫得出名字的野花,夏天的山里有刺的植物上缀满甜蜜的浆果,雨季松林里遍地是各种可以采回家煮了吃的“菌儿”。
某些夜晚村子里的年轻人会进山打猎,大半夜的时候敲开我家院门借用我家的厨房,邀请我的父母和他们一起享用美味……听起来是不是像童话?但这一切都真真实实地存在于我的童年生活里啊。
我的父母都属于乡村里的“进步青年”。
父亲自学识字,会读书看报,会木工,会打铁,会拉小提琴和二胡,若不是爷爷在国民党统治时代做过保甲长,父亲就不会因出身问题当兵以及考学不成了。
母亲年轻时生得美,爱干净,大嗓门,性格开朗,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最重要的:他们相亲相爱。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他们手拉手走在村里唯一一条公路上的样子。
虽然他们常常为一些小事吵架,多多少少给我留下一点阴影,但这一点点瑕疵和他们的爱以及对我和弟弟的爱相比,实在算不上什么。
现在想想,小时候的日子肯定不是富有的,但我却时常有“我家好厉害”的感觉,全村第一个拥有电视机的是我家,第一辆摩托车是我爸开进村的,我们家的电冰箱里塞满了村子里其他人家寄存的新鲜猪肉(因为很长一段时间电冰箱都是全村唯一的),母亲经营着一间小卖部,生意好的时候院坝里挤满了人,父亲是山村里的致富引路人,给村子修建学校,铺上水泥路,引进好的种植技术……父母的勤劳以及通过勤劳收获的美好生活,还有他们身上天生的乐观和大气都给了我最好的身教。
八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寄宿读书(父亲认为村子里的小学不足以给我好的教育),“想家”对我来说是个具体而忧伤的词语,也成了我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生活里最大的主题。
那个时候我从村小转学到乡里的中心校上三年级,整个小学部只有我一个寄宿生,和初中生住在一间巨大的通铺寝室里,半夜老鼠跑来跑去,我睁着眼睛数羊,数到几百只也无法入睡,又太想家了,就这样躲在被窝里悄悄地哭。
我至今不敢一个人在夕阳西下的时候抬头看天——那也是止不住要流泪的。
小学五年级之后又从乡里转学到城里,城中学校离家有几十公里,每一个月回一次家,先坐大巴车,再转农用车,再转摩托车,再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