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系列讲座第三讲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合集下载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社会心理学)PPT课件


(3)获取知识经验(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三、 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I.Altman & D.A.Taylor.1973)

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从交往由浅入深的角度来看,一般需要经过四个阶段:

1 定向阶段

对可能的交往对象:有所注意,理性选择和初步沟通。

初步沟通之时,留给了对方关于自己的最表面信息,即第一印象。
关系一旦破裂,心理压力较大。

4 稳定交往阶段

心理相容性很高;自我暴露广泛而深刻;允许对方进入自己高度私密的个人领域;允许对方分享自己的生活空间和财产。

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达到这一情感层次的友谊关系;大多数人际关系仅仅在第三阶段的水平上简单重复。

五、 重点回顾与思考

1 定向阶段(陌生人)——重视第一印象;主动沟通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教程》
1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二、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意义 三、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四、重点回顾与思考
2
一、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概念
人际交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直接 相互作用过程。
人际关系: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引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埃利奥特.阿伦森之语:“第一个业余社会心理学家(他当时一定还住在山洞里)无疑想知道,怎样做才能使邻近山洞的人更喜欢
他或不讨厌他,或者至少能使他避免被人用木棒砸到头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良好的情感体验, 满足心理需要(安全感、归属感、自尊心等),保持心理健康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社会心理学之人际关系

第三章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概述一、人际关系的概念人际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看,人际关系包括社会中所有的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切方面,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心理关系等。

显然,这种定义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概括,没有揭示出人际关系的特殊性。

从狭义上看,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和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

它反映了个人或群体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它的发展变化决定于双方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

在人们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如果各自的社会需要得到了满足,相互之间就能形成接近的心理关系,表现为友好、接纳的情感;如果人们之间的社会需要受到了损害或人与人之间发生了矛盾和冲突,心理上的距离就会拉大,彼此之间就会形成不愉快的关系甚至敌对状态。

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中较低层次的关系,受生产关系和政治关系的制约;同时,它又渗透在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是社会关系的“横切面”,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

每个个体都是活在各种各样现实的、具体的人际关系之中。

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在相互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它有以下特征:首先,人际关系主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属于社会心理学的范畴。

它反映人与人之间心理关系的亲密性、融洽性和协调性,如友好关系、亲密关系、敌对关系等。

这种心理上的关系是由心理倾向性及其相应的行为反映出来的。

其次,人际关系由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等一系列心理成分所构成。

认知成分是心理关系的基础,反映个体对人际关系状况的认知和理解。

人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往往是由认知成分的改变而引起的,相互之间信息交流越多,了解越深刻,彼此之间的心理距离就越接近。

情感成分是对交往的评价态度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如何是人际关系的动力成分。

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亲密情感,促使彼此心理相容;二是分离性情感,促进人们疏远排斥。

行为成分是双方实际交往的外在表现和结果,如言行举止、仪表风度等。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人际心理(四)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第三章人际心理(四)人际沟通

言语沟通
书面沟通:丰富周详
口头沟通:方便快捷
只能用书面语言表达的口头语言
难以用口头语言表达的书面语言
石室侍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氏时时 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 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 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 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 尸,实十石狮尸。始释是事。 ——《施氏食狮史》(赵元任)
给我们生命的重要关系——依恋
巴基斯坦难民营中 年轻的爸爸逗举着儿子
经过三小时的痛苦 白鲸妈妈和小宝宝相依嬉戏
依恋

依恋:个体在童年早期寻找 并力图保持与特定个人(一 般是母亲或其他主要抚养者) 的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
健康的依恋关系是个体成年 后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良 好的人格特征的重要前提。

幼猴的依恋实验:有奶就是娘?

服饰
只认衣冠不认人——服饰是通信语言 服饰表明人的人格、职业和社会角色 印象整饰与服饰的选择和修饰:

服饰与服饰搭配: 服饰与人的气质: 服饰与相貌: 服饰与场合角色: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弟子规》
辅助语言和类语言
辅助语言:人们讲话时的声调、节奏、停顿、
音量、转折等。 类语言:无固定意义的发音,如呻吟、咳嗽、 叹息、叫喊、哭泣。 我没说你拿了我的钱 你会相信我
人际关系(四):人际沟通
人际沟通的概念
人际沟通的功能 人际沟通的过程 人际沟通的模式 人际沟通的工具 人际沟通的原则 人际沟通的策略和方法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的概念和意义
人际交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行为。
人际交往的意义:
交往与个性发展:依恋 交往与心理健康 交往与幸福 交往与自我价值肯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被认为是相互关联且不可分割的概念。

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而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影响它们的因素。

一、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人际关系对于个体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亲密关系和非亲密关系两类。

亲密关系是指个体之间情感亲密、信任度高的关系,例如家人、朋友和伴侣关系。

这种关系通常建立在相互理解、支持和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在其中人们可以分享彼此的感受、需求和目标。

非亲密关系则是指个体之间较为疏远、信任度低的关系,例如同事、邻居和其他社交关系。

虽然这些关系没有亲密关系那么深入,但在社交交往和合作等方面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人际沟通人际沟通是在人际关系中进行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它是人们进行交往、建立关系和共享信息的基础。

人际沟通可以包括口头和非口头两种形式。

口头沟通是指通过语言来传达信息和交流思想的过程,例如对话、演讲和电话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通常更直接和明确,有助于及时理解和回应对方的需求。

非口头沟通则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信息传递,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眼神交流。

这种形式的沟通在人际交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可以传达更多的情绪和态度。

人际沟通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更是了解他人、理解需求以及建立共识的过程。

因此,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对于维系健康的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三、影响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因素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其中一些主要因素。

1. 社会文化因素: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个体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更注重集体利益而非个人利益,在沟通中更注重保持面子而非直接表达观点。

2. 人格因素:每个人的人格特点和个性会对人际关系和人际沟通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讲义人际关系分析PPT课件

社会心理学讲义人际关系分析PPT课件
第16页/共39页
2. 人际沟通的条件
人际沟通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使用的语言或符号是双方都能理解的。 传递的信息较少受外界的干扰。 信息的接受者较少受外界的干扰。 信息的接受者心理上的准备。
第17页/共39页
阻碍人际沟通的主客观因素
文化因素的阻碍
主要指语意、种族偏见、教育程度等的阻碍, 是由社会文化背景决定的。
第29页/共39页
资料整理有两种方式:
人际关系矩阵
根据团体总人数(n)而制成的nn的行列表。
最喜欢的给三分,其次的给二分,第三的给 一分;
最不喜欢的依次给以负三分、负二分、负一 分。一一填入表内之后。统计各人的得分,若某人 正的分数越多则反映他在团体内最受人欢迎,若某 人负的分数越多则说明他最不受人欢迎。参看下表。
学校师生间的沟通形式
林格伦提出了学校领域内师生之间沟通的四种 形式:






1. 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沟 通,效果较差。




2. 教师在课堂里与学生保持双向沟 通,效果较好。
第24页/共39页
师 师






3. 教师和学生保持双向交往,但也 允许学生之间的沟通,效果较好。


第30页/共39页
选者
被选者
A B C D E F
A B C D E F
3
2
1 1 2
3
2
1
2
2
1
2 3 1
2
1 1
3 2
3
2 1 1
3
1
1 2
2 3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一个话题,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别人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沟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和思想,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与别人建立起好的人际关系,这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社会心理学中,关于人际关系和沟通技巧有着很多探讨和研究。

一、人际关系的构建需要多样化的技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多样的,每个人和每种关系都有特定的需要和表现方式。

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同时也要了解对方的特点和需要。

通过了解和尊重彼此的不同,可以建立起真诚、互信、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

对于一些自闭、内向的人来说,通过主动沟通和向外展现自己的兴趣和优点,是构建人际关系的必要过程。

人际关系的建立需要多样化的技巧。

如:与人交往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起真正的友谊和信任等。

二、沟通技巧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人际关系中,沟通技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好的沟通技巧是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在沟通时,需要学会倾听和关注对方的言语和行为,同时也要清楚自己的立场和要求,以此来达成共识。

良好的沟通技巧应该具备以下特点:能保持良好的口头及肢体语言,有目的地表达价值观和情感,以及能处理不同意见和观点等。

沟通技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交往对象的不同或社会环境的变化,沟通技巧也随之改变。

比如,与领导老板交流时要注意掌握场合和环境,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态度;与子女沟通时要注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以此来建立亲子关系等。

三、沟通中的障碍及如何克服在人际沟通过程中,存在各种障碍。

如:人们对某些话题或行为有不同的看法和理解,导致交流不畅;语言不恰当,缺乏尊重和理解等。

克服沟通障碍需要提高沟通技巧。

对于沟通不畅的情况,可以采用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对方的表达和需求,了解彼此的情况和需求,以此来达成共识和改善人际关系。

四、人际交往中的主动性和思考人际交往中,个人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方式受到周围人的影响,而社交互动则是形成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探讨人际关系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社交行为的原理与重要性。

一、人际关系的定义和类型人际关系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

它包括了家庭关系、友谊、爱情关系以及职业、社区和社会关系等各个方面。

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对于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二、人际关系的影响因素1. 个体因素:人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念会影响其与他人的互动方式。

例如,外向性格的人更善于与他人交流和建立亲密关系。

2. 社会因素:社会文化和社会支持对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背景和社会规范会影响人们对友情、亲情和爱情的认知和期望。

3. 环境因素:生活环境和社交网络也会对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与他人保持联系。

三、社交行为的原理与重要性社交行为是人们在社交互动中表现出的行为方式。

它受到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的影响。

1. 社会认知理论:人们的行为受到他人对其的评价和期望的影响。

人们常常会根据他人的态度和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例如,当他人对个体的赞许意见增加时,个体会更倾向于与他们建立持久的友谊关系。

2. 社会规范: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对行为的期望和要求。

遵守社会规范有助于维持人际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例如,在大多数社会中,人们期望他人保持相互尊重和礼貌。

3. 互惠原则:社会交往往采用互惠原则,即人们期望他人对自己的好处作出相应回报。

互惠原则有助于建立和维持亲密关系。

社交行为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积极的社交互动可以提高个体的幸福感、降低心理压力,并对身体健康和寿命有积极影响。

相反,孤立和社会排除会导致心理问题和身体健康的恶化。

总结: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社交行为对个体的幸福感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

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关系与沟通人际关系与沟通在社会心理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交的本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而人际关系则是由这种互动所形成的,它对个体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巨大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际关系与沟通的关系,以及它们在个体和社会层面上带来的重要影响。

一、人际关系与沟通的概念及关系人际关系,顾名思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它包含了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和联系。

人际关系可以是亲密的,也可以是疏远的;可以是友好的,也可以是敌对的。

无论是哪种形式,都是人际关系的表现。

而沟通则是人际关系的基础和手段。

它是指在交流中信息的传递和交换过程。

沟通可以通过语言交流、肢体语言、文字以及非语言行为等方式实现。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增进感情,促进合作,并解决冲突和问题。

人际关系和沟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有效的沟通,而沟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建立、维护或改善人际关系。

通过沟通,人们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感情和需求,与他人建立共识,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从而构建健康、稳定的人际关系。

二、人际关系与沟通对个体心理的影响1. 满足社交需求人是社会性的动物,对于维持个体心理健康而言,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人际关系的建立离不开有效的沟通,通过沟通,人们可以满足自身的社交需求。

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和互动,可以增加个体的自尊心、归属感和幸福感。

2. 形成自我认知人际关系和沟通是个体认识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收集他人对自己的反馈,认识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通过他人的认可和支持,个体形成对自己的认同,并逐渐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3. 解决冲突与问题人际关系和沟通也是解决冲突和问题的重要手段。

在人际关系中,难免会出现意见不合、冲突和摩擦。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意图和立场,减少误解和误判,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

同时,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缓解个体的压力和焦虑,提高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还包括物质交换,以及人与人通过相 互作用过程而建立起来的相对稳定的人际 关系。
二、沟通的结构与类型
信息源
障碍 信息 通道
反馈
背景 信息接受者
人际沟通的类型
Ω 语词沟通与非语词沟通 Ω 口语沟通与书面沟通 Ω 有意沟通与无意沟通 Ω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Ω 个人内沟通与人际沟通
三、人际吸引的条件
中间品质 固执 刻板 大胆 谨慎 易激动 文静 冲动 好斗 腼腆 易动情 羞怯
最消极品质 古怪 不友好 敌意 饶舌 自私 粗鲁 自负 贪婪 不真诚 不善良 不可信
四、人际关系状态图
图解
人际关系状态 零接触
相互作用水平

单向注意
双向注意
表面接触 轻度卷入
中度卷入
深度卷入

五、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我在多大程度上理解了对方的真实意图?
B、角色扮演
模拟生活、工作或学习中的场景,扮演自己不喜 欢的角色和自己对话,用心体验对方的心理。
谢谢大家!
体验。 3)在实际的人际沟通过程中自然地运用各种身体语
言行为和整体模型,并检验其有效性。 B、情境同一性
对应于每一种社会情境,人们都有与自己社会身份相 符合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即人们对应于特定情境, 并与自己特定的社会角色相符合的情境同一性。
3、综合性心理技术的运用
A、敏感性训练
5-8位同学组成小组,围坐一圈,围绕一话题自由 交流,相互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变化,倾听对方 的语气和语调变化。 讨论:我想表达的已经表达清楚了吗?
例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只接 纳那些喜欢自己,支持自己的人,而对否 定自己的人则倾向于排斥。
4、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
喜欢水平的增减趋势
条件
喜欢水平
肯定—否定
+0.87
否定—肯定
+7.67
否定—否定
+2.52
肯定—肯定
+6.42
八、人际关系的改善
提高自我的沟通能力


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关 系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本质上是一个社会交换过 程,遵循交换的一般原则,希望交换对于自己来 说是值得的,或者在交换过程得大于失,至少得 等于失。
3、自我价值保护
自我价值:个人对自身价值的意识与 评判;
自我价值保护:人为了保持自我价值 的确立,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都有一种防 止自我价值遭到否定的自我支持倾向。
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人们对不同亲密度的人,自我暴露的广度和深
度有明显的不同。
非亲密话题
自 我 暴 露 的 深 度
极亲密话题
对陌生人 对熟悉的人 对亲密朋友
自我暴露的广度
七、人际关系的原则
1、交互原则:——行为相互对应 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重视、
相互支持。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厌恶,接近与 疏远是相互的。“要想别人怎么对你,你就怎 么对别人” 2、功利原则:——交换的对等
综合性心理学技术

1、提高自我的沟通能力
A、沟通状况的自我评价 1)开列一个自己沟通情境和沟通对象的清单 2)评价自己沟通的状况: 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愉快; 对哪些情境的沟通感到有心理压力; 最愿意保持沟通的对象;最不喜欢与哪些人沟通; 能否经常与多数人保持愉快的沟通; 是否常感到自己的意思没有说清楚; 是否常误解别人,事后才发觉自己错了; 是否与朋友保持经常联系; 是否经常懒得给别人打电话、发短信等等。 3)评价自己的沟通方式(沟通主动性与沟通注意水平)
B、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1)需要提高自己准确表述事物的能力(多练 习复述故事)。
2)站在信息接受者的角度来提供信息。
3)对别人的各种反馈信息保持足够的敏感, 并及时调整自己的信息和符号选择。
2、正确使用身体语言
A、增加对自己身体语言的自觉性 1)自我监察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信号与整体的身体
语言状况。 2)对自己的各种身体语言行为和整体模型进行自我
社会心理学系列讲座
第三讲 人际沟通与人际关系
主要内容
一、沟通的概念 二、沟通的结构与类型 三、人际吸引的条件 四、人际关系状态图 五、人际关系建立与发展的过程 六、人际关系的深度 七、人际关系的原则 八、人际关系的改善
一、沟通的概念
1、定义: 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过程。
2、与交往的区别 交往的含义比沟通广泛,除了包括信息交
●含义: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 ●条件:
◆ 熟悉: ◆ 个人特征:才能,外貌吸引力,个性品质 ◆ 相似与互补:惺惺相惜,“臭味相投” ◆ 爱情:
喜欢:双方有共同的理解;主体对喜欢的对象 有积极的评价和尊重
爱情:依恋;关怀与奉献;亲密
最积极的品质 真诚 诚实 理解 忠诚 真实 可信 智慧 可信赖 有思想 体贴 热情
1、美国学者奥尔特曼和泰勒 2、四个阶段
1)定向阶段:对交往对象的注意、抉择和初 步沟通 2)情感探索阶段:探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 联系的方面(表现出正式交往的特征) 3)感情交流阶段:关系性质出现实质性变化 4)稳定交往阶段:心理相容性增加,自我暴 露更广泛深刻
六、人际关系的深度
**自我暴露的广度与深度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人们自我暴露逐渐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