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玉溪三湖两线三区规划方案

玉溪三湖两线三区规划方案

玉溪三湖两线三区规划方案引言玉溪市作为云南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闻名于世。

为了进一步提升玉溪市的城市形象和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政府制定了玉溪三湖两线三区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规划方案的内容和目标。

1. 规划目标玉溪三湖两线三区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功能的优化和人民生活的提升。

具体目标如下:- 通过合理规划,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利用城市资源,打造现代化的生态环境,改善居民的生活质量;- 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增加旅游业的吸引力。

2. 规划内容2.1 三湖玉溪市拥有三大湖泊:南湖、西湖和北湖,这些湖泊是城市的宝贵资源。

规划方案将充分利用这些湖泊,打造生态湖区。

首先,通过加强湖泊水体的治理和保护,提高水质、增加湖泊景观的吸引力。

其次,规划方案还将建设湖畔公园,创造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湖畔公园也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演出的场所。

2.2 两线玉溪市将建设两条交通主干道,分别是南北向的主干道玉溪一线和东西向的主干道玉溪二线。

这两条主干道将提供便捷的交通条件,连接城市的各个区域。

玉溪一线将穿越市中心,连接南湖和北湖。

在沿线设置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方便居民出行。

同时,通过优化道路设计和交通信号灯,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效率。

玉溪二线将贯穿市区东西向,连接玉溪火车站和西湖。

在沿线设置人行道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步行和骑行出行,减少汽车使用量,降低交通污染。

2.3 三区规划方案将玉溪市划分为三个核心区域,分别是商业中心区、文化创意区和旅游综合区。

商业中心区将建设现代化的商业街区,引进各类高端品牌和时尚购物中心。

同时,也将设置商务办公区,提供高效便捷的商务服务。

文化创意区将聚焦于文化和创意产业的发展。

建设博物馆、艺术中心和文化创意园区,培育文化企业和设计师。

通过举办文化活动和展览,提升玉溪市的文化影响力。

旅游综合区将打造玉溪市的旅游名片。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玉溪市红塔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0—2020年)红塔区人民政府2011年12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2)第一节区域概况 (2)第二节规划目的、任务、依据、范围及期限 (4)第二节规划实施管理 (8)第二章规划背景 (9)第一节土地利用现状 (9)第二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0)第三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15)第一节土地利用战略目标 (15)第二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16)第三节主要规划指标 (16)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18)第一节调整农用地结构 (18)第二节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20)第三节合理调整其他土地 (21)第五章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调整 (22)第一节农用地布局 (22)第二节建设用地布局 (23)第三节城镇工矿建设用地布局 (24)第四节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25)第五节基础设施用地布局 (26)第六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26)第一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原则与要求 (27)第二节耕地与基本农田布局调整方向 (27)第三节耕地保护 (28)第四节基本农田保护 (30)第七章土地整治安排 (34)第八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37)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 (37)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措施 (38)第九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40)第二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40)第三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2)第十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目标 (45)第二节城市布局发展方向原则 (45)第三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6)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 (46)第十一章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48)第一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问题 (48)第二节生态用地安排 (49)第三节构建环境友好型的土地利用格局 (50)第十二章土地用途分区与管制 (52)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2)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3)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4)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5)第五节独立工矿区 (56)第六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56)第七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7)第十三章乡(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58)第一节城镇体系发展思路 (58)第二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调控 (59)第三节其他街道办事处土地利用调控 (61)第四节其他乡土地利用调控 (65)第十四章实施规划的措施 (67)第一节法制保障 (67)第二节行政保障 (68)第三节经济保障 (69)第四节技术保障 (70)附表 (71)附表1红塔区2009年土地利用现状表 (71)附表2红塔区上级下达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72)附表3红塔区上级下达控制指标与规划指标对比表 (73)附表4红塔区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4)附表5红塔区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2020年) (75)附表6红塔区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6)附表7红塔区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错误!未定义书签。

玉溪“三湖生态群”规划word资料15页

玉溪“三湖生态群”规划word资料15页

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规划纲要(2019-2020)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规划纲要(2019-2020)目录第一章建构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条件与依据 (1)一、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条件 (2)二、建设城市群规划依据 (3)三、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的重要意义 (3)第二章“三湖”生态城市群规划的目标及原则 (4)一、城市群规划目标 (4)二、城市群规划原则 (5)第三章“三湖”城市群的总体框架及空间布局结构 (6)一、城市群总体框架 (7)二、城市群“点、线、湖”空间布局结构 (8)第四章“三湖”生态城市群的城市定位 (9)一、“三湖”生态城市群的城市定位 (9)二、“三湖”生态城市群各城市的定位 (9)第五章“三湖”生态城市群的建设 (11)一、生态建设 (11)二、交通及市政基础设施建设 (13)三、城市及公共设施建设 (16)四、产业建设 (17)第六章近期建设项目 (19)一、建设项目 (19)二、规划实施的措施 (20)附表一 (22)附表二 (23)附表三 (24)玉溪“三湖”指玉溪市域内的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三湖”城市群由红塔区、江川、澄江、通海组成。

“三湖”生态城市群的提出,是按照我省城镇体系规划,进一步构架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群发展体系,使生态环境在建设发展中得到可持续保障;通过区域一体化的城市建设和产业布局,形成强大的城市经济竞争力,从而使玉溪“三湖”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迅速脱颖而出,形成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鲜明特色的高原湖泊生态城市群,以实现城市化进程的跨越式发展。

第一章建构玉溪“三湖”生态城市的条件、依据及意义玉溪“三湖”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

据文物考古资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周围已有人类的生存。

从汉代开始设立俞元县(在今澄江、江川、红塔区等地)起,到明清以后,随着汉族移民逐渐增多及内地先进生产技术和文化的推广,“三湖”地区逐渐成为云南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

玉溪与保山的城市总体规划对比分析

玉溪与保山的城市总体规划对比分析

实验二:保山市与玉溪市总体规划对比分析班级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2011级学号:XXXXXXXXX姓名:XXX实验指导教师:XXX保山市与玉溪市的城市总体规划对比1保山市与玉溪市的城市定位1.1城市发展目标1) 面向南亚和东南亚,坚定不移推行“南亚战略、保山先行”战略;2) 强化保山滇西边境地区中心城市地位,辐射带动区域发展;3) 发展工业、对外贸易、生态旅游等主导产业;4) 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实现坝区城乡一体化;5) 建设中国连接南亚和东南亚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1.1.2 玉溪市的城市发展目标1) 宜居宜业、富于自然与文化魅力的生态城市;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滇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 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烟草、矿电、旅游、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4) 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5) 以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龙头,推进撤县设区工作,建设红塔、澂江、江川、通海四区,构筑“双百”大城市(城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形成三湖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达、就业充分、环境适宜、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新格局;6) 发展行政办公、商业、公共服务、生活居住及高新技术产业,完善烟草工业生产及研发、培训、服务中心基地建设。

提升和优化城市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增强区域服务职能。

1.2 城市性质滇西边境地区中心城市,中国通往南亚和东南亚大通道上的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历史文化名城,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1.2.2 玉溪市的城市性质滇中城市群的次中心,云南省的重大烟草园区,具有高原山水特色的现代宜居生态城市。

1.3 城市职能1.3.1 保山市的城市职能1) 保山城市目前在滇西边境地区处于相对强势的地位,从滇西边境地区的三个主要城市:保山、腾冲和潞西目前的综合情况来看,保山的发展基础和综合实力均较好,作为滇西边境地区的中心城市之一的地位应该是较为稳固的,从发展趋势来看,这种地位还将逐步得到强化。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doc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doc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 (10)二、城市规模 (10)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综合交通 (15)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玉溪、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玉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玉溪中心城区特色规划方案第3章节第二部分4。doc

玉溪中心城区特色规划方案第3章节第二部分4。doc

4、建筑生态DNA ——与水无距离三湖之水,润泽清溪,玉溪从来都与水有着不解之缘。

特别音乐与水的共性演绎——柔美、无形、有声,玉溪的水、桥、建筑是城市未来本底关系的最好诠释。

问题:玉溪水系规划已经完成,但规划的美好是否就代表现实的美好,水的特质形态与利用是否到位?水、桥、建筑的对话是否有共鸣?5、城市色彩城市色彩是指城市实体环境中通过人的视觉所反映出来的所有色彩要素所共同形成相对综合的、群体的面貌。

城市色彩不仅具有视觉美学的意义,且这种视觉意义在某种程度上还将承载文化的内涵。

一方面城市视觉环境概括了城市中所有可视物质因素,而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是建筑,建筑成为控制城市面貌和景观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一个赏心悦目的城市景观必然要求一个协调的建筑色彩关系;另一方面是作为文化层面的意义,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因为其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和社会因素而形成自己特定的或偏爱的色彩,色彩成为表达城市历史传统和地方文化的一重要因素。

规划对象的现状信息调查需要了解所有参与到色彩景观画面的要素,内容主要是自然色彩和人工色彩两部分。

自然色彩部分包括植物、天空、水系和山峦等的色彩。

人工色彩部分包括规划地块内现有建筑、道路和桥梁、雕塑等建筑小品、标牌和广告以及城市标志等色彩,其中建筑色彩是主要的调查对象,包括建筑色彩的选取(色相、明度和彩度)、建筑色彩的搭配、建筑色彩的构图和建筑外墙的材料这四个方面。

因此,此次对玉溪城市色彩规划主要以建筑色彩为主要的调查对象。

建筑基调色是指占建筑的大面积外表面的部分,能真实反映建筑的功能、体量、形式和用材特征,包括建筑外部墙面、窗及建筑环境色。

建筑强调色主要运用在建筑形象需要加强的部分,多应用在建筑细部,如顶层构架、基座、入口、门窗框、窗台、雨篷、阳台、栏杆、线脚等,或是建筑周围环境部分,包括各环境设施和建筑小品、绿化等外环境。

纵观国内外的城市色彩规划,日本大阪的色彩规划是在实地色彩取样中使用电子彩色分光测量仪,色彩表示则在直观的色谱表达的同时采用蒙塞尔颜色体系等进行数字标注,为该地区未来进行的规划与设计提供精确的现状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城市基础色色谱,并制定了系统的色彩专项规划,使城市呈现出和谐有机的整体面貌。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目录前言 (1)第一章总则 (3)一、规划编制依据 (3)二、规划任务 (5)三、规划的目的 (6)四、规划范围及期限 (6)五、规划基期数据 (6)第二章规划编制背景 (7)第一节市域概况 (7)一、区位条件 (7)二、自然条件 (7)三、社会和经济发展概况 (8)第二节上一轮规划成效和不足 (9)一、“上轮规划”主要指标实现程度分析 (9)二、“上轮规划”实施的成效 (9)三、“上轮规划”实施的不足 (10)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0)一、土地利用现状 (10)二、土地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11)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2)一、土地利用面临机遇 (12)二、土地利用面临挑战 (13)第三章土地利用战略和目标 (17)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7)一、指导思想 (17)二、基本原则 (17)第二节土地利用战略 (18)一、土地利用战略 (18)二、土地利用战略重点 (19)第三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20)一、人口目标 (20)二、经济目标 (20)第四节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20)一、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目标 (20)二、建设用地规模控制目标 (21)三、新增建设用地以及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和耕地指标 (21)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目标 (21)五、土地利用率目标 (21)六、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目标 (22)七、生态环境改善目标 (22)第四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23)一、农用地结构调整 (23)二、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4)三、其他土地结构调整 (25)第二节土地利用总体布局 (26)一、农用地布局 (26)二、建设用地总体布局 (26)三、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 (27)四、生态用地布局 (28)五、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布局 (29)第三节调整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29)一、调整基本农田结构和布局 (29)二、多划后占基本农田安排 (30)第五章土地利用区域调控 (32)第一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及管制规则 (32)一、土地利用功能分区 (32)二、土地利用功能分区管制规则 (36)第二节县(区)主要用地调控 (39)第六章建设用地空间管制 (40)第一节玉溪市城镇体系发展思路 (40)一、一心:玉溪中心城市 (40)二、一群:三湖一海区域城镇群 (40)三、一带:昆曼高速公路城镇发展带 (41)四、三轴:三条滇中区域内功能发展轴 (41)第二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 (42)一、允许建设区 (42)二、有条件建设区 (42)三、限制建设区 (42)四、禁止建设区 (43)第三节建设用地分区管制措施 (43)一、允许建设区 (43)二、有条件建设区 (43)三、限制建设区 (44)四、禁止建设区 (44)第七章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45)第一节中心城区定位与发展目标 (45)第二节城市布局发展方向原则 (45)第三节中心城区规划控制范围 (45)第四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调控 (46)一、允许建设区 (46)二、有条件建设区 (46)三、限制建设区 (47)四、禁止建设区 (47)第八章土地整治 (48)第一节农用地整治 (48)第二节建设用地整治 (49)第三节土地开发 (49)第四节耕地占补平衡 (49)第九章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51)第一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区安排 (51)一、拆旧区 (51)二、建新区 (51)第二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保障措施 (52)一、明确分工,明确职责 (52)二、严格挂钩项目区实施管理 (52)三、加强对挂钩项目区的监督检查 (53)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 (53)五、采取多种形式,筹集项目资金 (53)第十章土地利用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55)第一节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55)一、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保护工程 (55)二、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 (55)三、湿地保护工程 (55)四、生态公益林地保护工程 (56)第二节重点项目 (56)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56)二、其他重点项目 (57)第三节中低产田地改造工程 (57)第十一章加强土地利用管理的重点措施 (58)第一节落实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制措施 (58)一、创新耕地保护机制 (58)二、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工作 (58)三、建立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责任的考核制度 (58)四、建立政府牵头、部门合作的责任体系 (59)五、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 (59)第二节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59)一、制定节约集约用地指标控制标准 (59)二、推行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 (59)三、深化行政改革,保障节约集约用地 (60)四、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60)五、积极稳妥开展“三项整治”工作 (60)第三节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61)一、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61)二、提高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61)三、推进生态示范活动的开展 (61)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与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工作 (61)五、加强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监督 (62)第十二章规划实施保障 (63)一、加强规划实施的整体控制 (63)二、强化规划实施的行政责任 (63)三、运用规划实施的经济手段 (64)四、完善规划实施的技术保证 (65)五、建立规划实施的社会机制 (65)附则 (67)附表 (68)附表12005年玉溪市土地利用现状 (68)附表2玉溪市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69)附表3玉溪市规划期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70)附表4玉溪市各县(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表 (71)附表5玉溪市建设用地指标表 (72)附表6-1玉溪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2006-2010) (73)附表6-2玉溪市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及补充耕地表(2006-2020) (74)附表7玉溪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表 (75)附表8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表 (79)附表9玉溪市基本农田调整表 (80)附表10-1玉溪市县(区)主要调控指标表(2010年) (81)附表10-2玉溪市县(区)主要调控指标表(2020年) (82)附表11玉溪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表 (83)附图1、玉溪市土地利用现状图2、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3、玉溪市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4、玉溪市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图5、玉溪市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6、玉溪市基本农田调整分析图7、玉溪市土地整治规划图8、玉溪市重点建设项目布局图9、中心城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0、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11、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管制分区图前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和严格土地用途管制的重要依据,在土地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作中处于先行和龙头地位。

玉溪市北城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玉溪市北城镇土地利用专项规划

(二)、2020年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名称
耕地保有量 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园地面积 林地面积
规划面积(公顷)
8869.6 2776.7 2548.4 7057.1
四、采取的有效措施及办法
(一)已采取的措施 • 1.做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 2003到2005年北城镇共投资410万对公路绿化、美化、亮 化,城镇基本做到了路通、灯亮、树绿,改变了北城城镇 的镇容镇貌,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生产环境。
玉溪市北城镇土地利用专项规 划
北城镇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 北城镇地处玉溪盆地北部,位于 东经120°33′,北纬24°25′。北 与昆明市晋宁县宝丰乡接壤, 东与江川县黄谷田和北城镇小 石桥乡毗邻,西南与北城镇春 和镇、李棋镇相连,北距昆明 78公里,南离玉溪市中心城区8 公里,是玉溪市的北部门户。 境内北、东、西三面环山,南与 玉溪坝子相连,龙母箐河、西 河直贯其间。213国道、昆玉高 速公路、昆玉铁路、红龙公路、 北前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捷。
二、经济发展现状及目标
(一)、现状(2008年) 全镇工业企业累计完成营业收入25亿 元,比上年增长35%; 工业总产值完成27.7亿元,比上年增 长48%; 工业企业上交税金7252万元,比上年 增长38%,
(二)、经济发展的目标
2020年
全区GDP达 到429.00亿 元
城镇居民人 均年可支配 收入达到 29456元
公路绿 化美化
路灯亮化
2.恢复重建高古楼,增加古城历史文化 底蕴。
• 高古楼是北城镇乃至玉溪市的象征和标志,恢复高古楼, 重建高古楼,再现古楼风采,借此扩大北城古镇的知名度, 使高古楼文化价值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下步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玉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30)简本联系人:李继明、王宇飞电话:2664423、2664415玉溪市人民政府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2.02目录第一部分总则 (1)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 (3)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5)一、城镇化发展 (5)二、城镇体系结构 (5)三、市域交通 9四、市域旅游 9五、市域基础设施 (9)第四部分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10一、城市性质与职能........................................二、10 二、城市规模 (10)三、三、中心城区用地布局 (11)四、四、综合交通 (15)五、五、公共服务设施 (17)六、六、居住用地 (18)..七、工业和物流仓储用地 (18)八、绿地水系 (19)九、城市景观与特色 (19)十、老城更新 (20)十一、规划区城乡协调发展规划 (20)十二、村庄发展指引 (20)十三、近期建设规划 (21)十四、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21)附表 (22)附图 (23)..第一部分总则一、规划编制目的为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本规划。

二、规划修编主要背景1.宏观背景(1)西部大开发进入第二个十年,云南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上升为国家战略(2)滇中城市群及昆玉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玉溪在省域的战略地位获得相应提升(3)云南省提出“守住红线,统筹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城乡发展新模式 2.中观背景(1)在重新认识资源价值和确立建设“生态市”目标的基础上,玉溪市城乡发展功能需要进一步整合(2)新兴产业成长迅速,发展格局面临改变(3)玉溪市政府提出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打造滇中城市群重要核心区,建设“三湖”生态城市群 3.微观背景(1)滇中调水工程、星云湖-抚仙湖出流改道工程促使中心城区水资源环境出现重大转变(2)中心城区城市功能有待加强,空间布局需要调整优化三、规划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全面发展,立足玉溪、着眼云南、面向全国,不断开创玉溪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新局面。

四、规划原则1. 贯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则2. 贯彻城乡统筹发展,保护坝区耕地、建设山地城镇的原则3. 贯彻更大程度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的原则4. 贯彻尊重城市历史和文化的原则五、规划基本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4. 《云南省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010-2030)》5. 《滇中城市群规划(2009-2030)》6. 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发【2011】(185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城镇化科学发展的意见》7.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调整完善城乡规划工作的实施意见》8. 《玉溪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研究》(总报告送审稿) 9. 《玉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0. 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六、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2011-2030年,其中:..近期:2011-2015年中期:2016-2020年远期:2021-2030年远景:2030年以后七、规划层次与范围本次规划分为三个空间层次,即市域、红塔区(城市规划区)和中心城区。

1. 市域玉溪市域行政辖区,包括通海县、江川县、澂江县、华宁县、易门县、新平县、峨山县、元江县和红塔区8县1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总面积为15285平方公里。

2. 红塔区(城市规划区)红塔区行政区范围,总面积1004平方公里。

3. 中心城区规划范围:北至北城上坝,南到研和清水河村、小河村、多依树;东至规划绕城高速公路东段;西到规划绕城高速公路西段及规划昆玉铁路复线,黑村、刘总旗、黑龙潭部分片区;包括玉溪坝子、研和坝子及部分山区,用地面积约278平方公里。

第二部分发展目标与战略一、城市发展目标力争把玉溪市建设成为:1.宜居宜业、富于自然与文化魅力的生态城市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滇中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烟草、矿电、旅游、机械装备制造等特色产业基地 4.云南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二、城市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玉溪的生态优势,统筹市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

采取“生态优先、文明示范、内外融合、城乡协调、产业驱动、点轴聚集”的发展战略。

1.生态优先、文明示范——确保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建设生态文明2.内外融合、城乡协调——坚持城乡建设与区域发展相结合,促进昆玉一体化和城乡协调发展3.产城一体、升级转型——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相结合,促进产业空间的有机集中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4.交通先导、空间优化——通过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城镇空间结构优化、科学引导城镇上山、促进区域地位提升三、产业发展策略近期以卷烟及配套产业、矿电、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传统服务、观光旅游、种植和畜牧业为主导产业;中期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矿电、农产品出口加工、机械装备制造、金属制品、精细磷化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商贸流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为主导产业;远期重点发展以卷烟及其配套产业、农产品出口加工及以物流、休闲旅游、旅游地产、会展、研发及创意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和生态农业。

四、区域协调发展1.玉溪与昆明的协调大力推进昆玉一体化,积极配合昆明的产业转移,形成具有现代化服务和加工制造功能的滇中次级中心城市。

远景形成滇中城镇群的“昆明-玉溪”“双核中心”。

应共同打造以抚仙湖为重点、以“五湖”为中心的旅游度假基地,形成高端旅游市场。

整合城市功能,将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和关联产业一体化发展。

继..续强化昆明-玉溪发展主轴线,构筑两翼次一级发展轴线。

在高原湖泊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治理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2.玉溪与曲靖的协调加强资源性产业的协调配合,形成上下游产业链条,充分利用各自的矿产资源形成若干重工业生产基地。

重点加强曲靖南部和玉溪市东部的联系,以构建滇中城市群外圈层为目标,建设城际快速交通干线,促进两市矿产、旅游等资源的整合和产业发展的对接。

在水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加大合作力度。

3.玉溪与楚雄的协调对烟草等产业进行跨区域整合。

强化楚雄南部与玉溪西部的联系。

4.玉溪与红河的协调构建玉溪、红河之间便捷的公路、铁路交通网络,形成玉溪-开远产业走廊。

5.玉溪与普洱的协调加强产业联系,实现昆曼发展轴与大湄公河流域经济区的对接与合作。

第三部分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一、城镇化发展(一)发展目标与策略以中心城区建设现代宜居生态城市为龙头,推进撤县设区工作,建设红塔、澂江、江川、通海四区,构筑“双百”大城市(城市建成区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100万),形成三湖地区一体化发展格局,提高城镇的服务功能和综合承载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发达、就业充分、环境适宜、社会和谐、城乡协调的新格局。

(二)人口规模及城镇化水平近期(2015年):市域常住人口24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25万人,城镇化水平为52%;..中期(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26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5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60%;远期(2030年):市域常住人口280万人,市域城镇人口196万人,城镇化水平为70%。

二、城镇体系结构(一)市域次区域规划 1.三湖周边主要区县包括红塔区、江川县、澂江县、通海县。

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通过空间资源整合,将该区域发展成为云南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产业中心与创新基地,宜居宜憩的滇中核心区域。

通过撤县设区,打造三湖四区“双百”大城市,形成强大集聚力、辐射带动力的滇中核心城市区。

2.三个民族自治县包括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

重点发展县城和工贸型小城镇。

突出少数民族文化、高原山地森林植物多样性以及热谷景观生态特色,加强红河旅游带建设。

3.两个山区县包括易门县、华宁县。

以特色经济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逐步形成适合现有资源特点和现状基础的主导产业。

(二)市域城镇空间结构玉溪市城镇体系空间布局结构为:一核一区、一带三轴。

1.一核——中心城区核心增长极强化玉溪中心城区核心功能,建设现代化宜居生态城市,成为市域乃至区域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2.一区——三湖城镇生态协调区“三湖”流域内不得发展高污染、高耗能产业,如:冶金、化工、机械加工等,鼓励现有该类产业根据产业类别向研和园区、峨山县工业园和其他流域外工..业园区转移。

对现有污染型企业的三废排放要严格把关,禁止向“三湖”水体排放任何污染物。

大力发展服务业。

三湖生态敏感区以三湖及其周边山地资源的保护为主。

其中三湖环湖路以内为核心保护区域,以孤山、禄充、太阳山、明星、鲭鱼湾等区域为核心,建设以度假、休闲、体育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3.一带——昆曼高速公路城镇发展带依托昆曼高速公路发展。

重点城镇包括双江、扬武、澧江、曼来、因远等。

4.三轴——三条滇中区域内功能发展轴龙泉-玉溪-澂江发展轴:依托易门-峨山、玉溪-江川-澂江以及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等公路网络,实施易门对接昆明安宁、澂江对接昆明呈贡“双对接”战略,强化发展轴上城镇的联系发展,重点城镇包括龙泉、甸中、九溪、大街、前卫、江城、凤麓等。

戛洒-澧江发展轴:依托戛洒-澧江公路和红河旅游轴线发展。

重点城镇包括水塘、戛洒、腰街、漠沙、曼来、澧江等。

戛洒-双江-宁州发展轴:依托昆曼、镇沅-新平、峨山-弥勒等公路网络,形成强化云南省域东西向联系的又一条重要通道和城镇发展轴带。

重点城镇包括戛洒、桂山、双江、河西、秀山、四街、纳古、宁州、盘溪等。

(三)城镇等级结构规划建立市域中心城市-市域次中心城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特色镇5级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详见表2)(四)城镇规模结构规划城镇规模等级分为四级,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得到优化。

表1 2030年玉溪市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规划..规模等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城镇规模(万人) 50-100万 10-20万 5-10万 3-5万 1-3万数量城镇名称(个) 1 5 3 3 16 玉溪中心城市(75万)通海县城(14.5万)、峨山县城(10万)、江川县城(10万)、元江县城(10万)、新平县城(10万)澂江县城(5.5万)、华宁县城(7万)、易门县城(8.6万))盘溪镇、戛洒镇、曼来镇江城镇、路居镇、前卫镇、右所镇、九村镇、四街镇、河西镇、杨广镇、青龙镇、绿汁镇、化念镇、扬武镇、漠沙镇、因远镇、纳古镇、甸中镇九溪镇、海口镇、阳宗镇、华溪镇、塔甸镇、水塘镇 0.4-1万合计 196万 6 34 (五)城镇职能结构分为综合型、旅游型、商贸型、现代农业型4类,市、县域中心城市、重点镇为综合型,特色镇为旅游型、商贸型和现代农业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